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20d8f189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9.png)
五年级下数学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引入师:同砚们照过像吗?你们的相片都放在什么地方呢?生:夹在相册里。
师:同砚们想一想,你的相片可以被夹在相册里,那你这个实实在在的人能夹在相册里吗?生1:因为人太胖了,太大了。
生2:因为像片上的人是在一个平面上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有厚度,占有较大空间,所以不能夹在相册里。
师:刚才这位同砚说的好,这是因为相片上的人是平面的,而实实在在的人是立体的。
(板书:平面、立体)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等都是平面图形。
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都是立体图形。
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进一步学习长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明白评析:用相片上的人和实实在在的人作比较,来展现平面和立体的不同,自然而有新意,使学生能够初步意识到平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
(二)新授1、传授长方形的特性。
(1) 举例师:在平常生活中,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多不多?谁能举几个例子?生1:牙膏盒、冰箱、音响。
生2:一幢大楼、电脑主机。
(2)制作师:同砚们能不能做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呢?你们准备用什么质料来做呢?生1:橡皮泥。
生2:萝卜。
生3:梨。
生4:土豆。
生5:拆开的纸盒。
师:老师给你们三分钟的时间,小组互相合作来制作一个长方体形状的物体,看看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标准。
(小组合作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西席巡视。
)(3)评价师:老师收集了几个小组制作的长方体模型,同砚们觉得他们制作得怎么样?生1:我觉得用橡皮泥做的那一个角不尖。
生2:用梨做的那一个的边不直,有的地方凹下去了。
生3:用土豆做的那一个面不平。
师:其他小组做得怎么样呢?每个小组也对自己的作品自我评价一下。
评析:此处让学生用多种质料制作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学生的积极性很高,特殊投入。
议决制作和互相评价,可以看出学生能够形象、直观地初步感知到长方体的特性,这为学生下面的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23be7f719e8b8f67c1cb9df.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现代小学数学》第十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指导思想】当前课程改革强调课程的实施要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点。
课堂教学的设计应依据《新课标》中所倡导的“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理论依据】⒈依据《新课标》理念:义务阶段的学习学生应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针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学生需要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⒉依据“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它注重为学习者提供真实或模拟的环境和活动,让学习者透过个人在实际活动中充分参与来获得个人的经验、感受、觉悟并进行交流和分享,然后通过反思再总结并提升为理论或成果,最后将理论或成果放到实践应用中去检验。
由此可以概括,体验学习是一种充分体现主体性、过程性、交往性、反思性,个性化以及建构式特征的学习方式。
⒊依据“研究性学习”理论“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通过亲身体验进行的解决问题的自觉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定和确定研究专题,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它以特定的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重视实际问题解决,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
二、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部分的重要教学内容,它们是最简单的几何体。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14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14篇)](https://img.taocdn.com/s3/m/9324e1ce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f.png)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通用14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通过学生的观察、对比、小组讨论,了解长、正方体的特点。
2、在操作中认识长、宽、高和正方体的棱长。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物认识长、正方体,了解长(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平面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这两种平面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我们以前学过的这些图形都是平面图形,今天我们要认识两种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一)新课引入:指着各种形体的`教具提问,哪些物体的形体是长方体?请学生把长方体挑出来。
在日常的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我们为什么把这些形状称做长方体呢?长方体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认识长方体。
1.教师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说明面、棱和顶点。
2.学生拿学具小组讨论,并出示小组讨论提纲,同时讨论后填写操作实验报告。
面棱顶点长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探究完成实验报告。
(2)汇报讨论结果。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4.引导学生指出自己手中学具的长、宽、高,改变学具的位置,在指出长、宽、高。
向学生说明长、宽、高根据长方体所摆的位置不同而改变。
5.练习:要求根据特征判断下面图形是不是长方体?并说出长方体立体图形的长、宽、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三)认识正方体1.学生找出正方体实物来独立观察,观察后按提提纲独立回答问题,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
独立观察提纲:(1)数一数,正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有什么特点?(2)摸一摸,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相等吗?(3)找一找,正方体有几个顶点?独立填写实验操作报告:面棱顶点正方体数量形状大小数量长度数量位置1.班集体讨论,订正学生独立完成的实验报告,并完成教师板书,注意启发学生自己总结正方体的特征2.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何异同?相同点: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8b56a6b48d7c1c708a145da.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教学实录一、以旧引新,导入新课1.复习提问:已学过哪些平面图形?各是什么形状?2.教师出示:常见立体实物图,分别说出这些物体的形状?与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3.生:指出形状是长方体的物体。
师:隐化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都是立体图形。
教师就此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二、观察发现,探究规律1.自主学习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方体学具,遵照下列学习提纲,认真地看看、摸摸、数数、想想,相信你能完成学习任务!(1)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你是怎样数出来的?发现了什么规律?(2)长方体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有什么特点?(3)相交于一个顶点有几条棱?有什么不同?分别叫做什么?2.小组探究四人一组交流各自的学习情况,然后大家一起议论、补充、形成共识填充下列报告单。
3.交流质疑推荐小组或代表上台讲解学习情况,全班交流质疑问难,展开争论或辩论,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
4.概括总结为在学生自学、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借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动态演示验证长方体系列特征,最后师生共同归纳概括总结所学知识,并完成上表。
三、运用新知体验价值1.基本练习测量出自己手中包装盒的长、宽、高。
(1)指出它的上面,右侧面,前面各是什么形状?面积各是多少?(2)计算棱长之和是多少?有几种算法?哪种最简便?2.变式练习把一个长方体模型切成两个小长方体,一共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为什么?3.猜测练习:如果现在只看到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还能画出一个长方体吗?(闭上眼睛,画长方体。
)有一个长方体物体,它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高是1厘米,请你猜一猜,它可能是生活中的哪种物体?四、谈谈收获,全面总结让学生谈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大家共同评价小组或个人的学习表现情况,全面总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课堂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db45fcd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5a.png)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3.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第1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2.在观察、操作、分析、推理、归纳等活动中,培养类比迁移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并认识它的长、宽、高。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概念,发展空间观念。
老师:同学们好,今天让我们一同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第一课时。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多种立体图形,今天就让我们聚焦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两种图形上进一步认识他们。
看看你又会有哪些新的收获呢?在上课之前请你准备出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物体,还可以拿出你课前制作的长方体来进行学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比如我们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以及联合国总部大楼他们就都是长方体的,同学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学生1:我玩的这个魔方就是一个正方体。
学生2:这个小药盒是一个长方体。
学生3:我家里的电冰箱也基本是一个长方体。
老师:同学们很会观察,你们举出的这些例子它们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确实长方体或正方体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那么我们首先研究一下长方体吧。
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工具制作了一个长方体,咱们来互相交流一下看看在制作长方体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了什么问题?学生4:我是用正方体的积木摆出了一个长方体,一层摆8个摆了三层就摆成了这样一个长方体。
学生5:我知道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所以我就剪了6个相同的长方形,但在拼摆的过程中我发现其中有4个面可以拼在一起但有两个面太大了于是我根据摆好的部分将余下的两个面进行了裁剪这才拼成了一个长方体。
看来6个相同的长方形不能拼成长方体,那什么样的长方形才能围成长方体呢?老师:小丽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课比赛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优课比赛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c1cdcc78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ce.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
2.渗透现代数学思想,培养动手操作,有序观察的能力,掌握一些学习方法,通过建立图形的表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发展学生良好的人格素养。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
学情分析: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
⒈学生学科知识的储备情况:在低年级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简单的几何体有了感性的认识,并且还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知识基础。
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能从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形状为长、正方体的素材,并能通过这些素材发现长、正方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⒊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水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些数学学习的方法,能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去发现、探究新的知识,具有一定的认识水平。
学具准备:多媒体资源、长方体和正方体实物及其框架模型。
学习过程:(一)展开想象,引入课题1.想象点、线、面的运动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有一个点,这个调皮的点向上动起来了,想象一下,它划过的痕迹是什么?(线段)看,这条线段也动起来了,它划过的痕迹会是什么?(长方形)接下来,如果把这个长方形沿水平方向向后平移滑动一段,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它滑过的痕迹又是一个什么形状?(长方体)课件出示一个点,学生想象后逐步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2.揭示课题师:同学们真厉害,知道吗?我们刚刚已经从平面图形的世界跨到了立体图形的世界,神奇吧!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体,你能说说吗?(生举例)师:刚才我们所说的物体有大有小,有高有低,可他们的形状都可以看做是长方体或正方体,它们具有哪些特征呢?想不想知道?(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理解特征1.初步认知长方体师: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物品,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生:拿出带来的小长方体物体找点、线和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2e0fb6d3c1c708a1284a446b.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潍坊市潍城区永安路小学高玉敏一、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人教版)20~21页例1、2及练习五1~3题.二、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讨论、探索、动手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
3、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过程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点、线、面的有关知识,现在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演示)点,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几条线段围成一个平面,(长方形变成长方体)问:这还是一个平面图形吗?像这样形状的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
如:(演示)这些都是立体图形,在这些立体图形中,有一种形状叫长方体。
你知道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吗?对!它们都是形状不同的长方体。
想一想,你还见到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揭题:判断一个物体是否是长方体,要根据它的特征来判断。
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板书课题] 新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一下,用手摸一摸,平平的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1、自己独立思考一下,它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个?怎样数才不会漏数?都有什么特征?2、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组内的其他成员,并把你们共同的结论记录下来。
3、请各小组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展示台)画一画: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手中的长方体,你最多能看到它的几个面?能试着把你看到的长方体画出来吗?(展示台)老师也画出了一个长方体,咱们一起看大屏幕,数一数它的面、棱、顶点好吗?(演示:6个面前、后、左、右、上、下面的名称按顺序数一数6个面展开图6个面棱小结面、棱、顶点的个数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边分别是长方体的长、宽、高)讲解:由于摆放位置的不同,长方体的长、宽、高也有所不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8bc1f56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0.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五篇模版)第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生:长方体,正方体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
(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0180e582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8.png)
师:你能在你们搭建的长方体上找到长方体的长、宽、高?
师:也就是说,一般状况下,长方体的面是 6 个长方形,特别状
师:只给出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找到长方
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你们带来的长方体有这种样子的`吗?
体的 6 个面吗?
师:同学们,我把这个长方体继续变,会变成什么样?〔课件演
4.正方体的外表中有可能有长方形。( ) 5.长方体的六个面中有可能有四个面的面积相等。( )
魏
第7页共7页
师:谁来说说这些数据是什么意思?
到 个面。
生:冰箱的长、宽、高。
4. 用一根长 铁丝正好做一个长 6 厘米、宽 5 厘米、高 3 厘米的
师:认识长方形,我们习惯把稍长的一边叫长,稍短的一边叫宽。 长方体框架。
而我们的长方体通常依据摆放的位置来确定长、宽、高。
5. 一个长方体长 6 厘米、宽 2 厘米、高 1.5 厘米,它的棱长总和
师:如今请大家闭上眼睛,把这个长方体装进脑子里。假如我擦
处借了一根,搭出的,并展示框架。
去 1 条棱,你能想象他原来的样子吗?〔能〕再擦 1 条棱?〔能〕那
魏
第3页共7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我们至少保存几条棱,就可以想像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
是 5 号。
生: 2 条、3 条、4 条。
一、填空题。
是。
1.长方体有 个顶点,有 条棱,有 个面,一般状况下 面的面积相
9.一根 80 分米长的铁条,剪断后刚好可焊接成一个长 8 分米,宽
魏
第6页共7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
5.5 分米的长方体框架。这个长方体的高是 分米。 二、选择题。 1.下面第 个图形不能折成正方体。 A. B. C. 2.将右图沿虚线折起来,可折成一个正方体。这时正方体的 6 号面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51ed315a783e0912a3162a07.png)
---------------------------------------------------------------最新资料推荐------------------------------------------------------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五年级上册 P21~P24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1、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讨论等自主探究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和实践能力,进一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课堂实录:一、师生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
师:(课件出示一组图形:有墨水瓶盒、牙膏盒、肥皂盒、灯罩、球等。
)你们知道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吗?师:1 / 10像这样的图形,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它们叫做立体图形。
师:生活中那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生:文具盒。
生:我家的冰箱和衣柜。
生:砌墙用的砖。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师:看来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很多,那你们对长方体已经有了哪些了解?生:长方体有 6 个面。
师: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面。
(生摸)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长方体,请位同学上来数一数它的面。
(生数)师:我们通常把正对着我们的面叫前面,和它相对的面叫(师指,学生依次说出后面、左面、右面、上面、下面。
---------------------------------------------------------------最新资料推荐------------------------------------------------------ )师:请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看看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生:3 个。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e2e6ef4e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f7.png)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合同协议、学习总结、生活总结、工作总结、企划书、教案大全、演讲稿、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e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information,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 learning summary, life summary, work summary, plan, teaching plan, speech, composition, work plan, other information, etc.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教案的关键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做出调整,教案可以包括教育研究和最佳实践的参考,以提高教学质量,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dcb9843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e8.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整理的6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的写作思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篇一一、操作引疑:师:土豆块是不是长方体?同学们,你们已预习过课本,现在把你们手中的土豆块切成一个长方体。
想一想:①切一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生1:平的,叫做“面”。
师:②再切一刀呢?生2: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
师:③再切一刀呢?生3:出现三个面,三条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师:再把土豆切成一个长方体,比一比谁切得较像。
二、研究长方体究竟有什么特征:学习小组合作研究:出示的研究题1-----3题,并把研究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研究题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各有多少?每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集体交流:师:你是怎样数“面”、“棱”的?哪种数法比较好?生:面:前后、左右、上下(2+2+2或2×3)棱:有三组不同方向“棱”(4+4+4或4×3)师:观察本组同学的长方体土豆块,每个面都是长方形,有特殊情况吗?生:我们小组土豆块,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
较后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体验有序思考的优点。
研究题2:你觉得长方体的棱和面还有什么特征?用尺子量一量,看看自己的想法是否正确,并填入表格中。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交流,共同探究。
师:请每个小组把研究结果汇报,或有什么问题要质疑?生1:我们小组发现相对的两个面形状一样,面积相等。
生2:请问你们小组是怎样知道?生3:我们小组是动手量相邻两条边知道的。
生4:我们小组是动手算出它的面积知道的。
生5:我们小组是动手剪开比一比知道的。
师:每个小组都能想出好办法,如果老师想做这个(实物演示)长方体框架共需要多少长的铁丝?大家有什么方法来解决吗?生6:只要量出一个顶点引出三条不同的方向棱的长度。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fb598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7.png)
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5篇第一篇: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一、课前谈话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
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
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生:……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
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
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
(学生自由发言)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发言,可以看出,今天我们要通过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更深入地了解它们的特征。
㈡观察模型,具体分析1、多媒体展示(教师指着屏幕中长方体模型让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和棱,然后提出问题。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8bb6e505a2161479171128a5.png)
课题:包装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85-8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材重难点:教学重点: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立体图形的识图。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预习提纲:看一看默读教材85-86页的内容。
读一读朗读教材85-86页的内容。
想一想(1)从哪几个方面研究长方体?从哪几个方面研究正方体?(2)长方体的面、棱有什么特点?你是怎样发现的?”(3)什么是长方体的长、宽、高?做一做找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纸盒,试着数一数,摸一摸等,感受一下图形特征,并解答上面“想一想”中的问题。
记一记试着记一记课本86页中的概念和结论。
画一画试着画一个长方体直观图。
做一做课本第87页1、2题读朗读教材85-86页的内容。
说一说将预习获得的知识说给家长听一听,征求家长的意见。
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提出问题1.以前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大家准备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包装盒,举起来互相看看。
2.结合情景图,预习时你提出什么问题?二、自主实践,探究新知(一)学生提出问题。
设想:长方体有哪些特点;正方体有哪些特点……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解决问题活动一:认识面、棱、顶点师:观察我手中的长方体,(指其中的一个面)这是围成长方体的一个面,请同学们拿起桌上的长方体,摸一摸它的每一个面。
生:……(同时师板书:面)师:谁能指出与这个面相邻的面。
生:……师:每两个相邻的面相交有一条边,它就是长方体的棱。
请同学们摸一摸它的每条棱,边摸边说出它的名称。
生:……(师同时板书:棱)师:这样的3条棱相交于一点,这就是长方体的顶点。
摸一摸它所有的顶点。
生:……(师同时板书:顶点)(通过直观演示、观察,触摸,形象、生动地使学生了解了面、棱、点、体之间的内在联系。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462d8e2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a2.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实录生:美丽。
师:萝卜是最好的练功素材。
〔拿出一个大萝卜,生笑〕谁来摸摸看,它的面是平的吗?生:〔用手摸过之后〕不是。
师:它的表面是个曲面,谁能说说它的外形?生:圆形,球形……师:它的外形占有肯定的空间,叫做球体。
好,现在老师就把刀工的最基本的技法演示给同学们看,千万别眨眼啊,这几招可是出名堂的。
师演示:第一刀叫“一刀两断”;你发觉了什么?生:涌现了一个平面。
师继续:接下来这几刀叫“各奔东西”;你又发觉了什么?生:有两个平面。
师:两个平面相交的这条边谁知道叫什么?生:叫做棱。
师继续切:现在呢,你又有什么发觉?生:三个面,三条棱,一个顶点。
师:最末一刀叫“天涯海角”,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什么?生:正方体。
师:是啊,近似一个正方体。
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老师几刀下去,先后涌现了什么?生:面,棱,顶点。
〔板书:面棱顶点〕师:假如让你来切,你想切个什么样的造型?生:我想切个长方体。
师:你来切一下吧,留意安全。
〔生从中间位置竖切一刀,把刚才的正方体变成了两个长方体。
〕师:同学们看,是长方体吗?生:是。
师:看来,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肯定的联系,今日我们就来一起深入讨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师:在生活中,你们见过哪些外形是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物体?生:牙膏盒,魔方……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外形的?〔举起预备好的长方体木盒〕生:长方体。
师:你们手中的学具是长方体的请举起来。
〔生把学具举起来〕师打开木盒,取出一个小魔方:同学们,这个小魔方是什么外形的?生:正方体师:把你们手中的正方体学具举起来。
〔生把学具举起来〕师:它们的大小、高低、长短不同,但都叫长方体或正方体,那么长方体和正方体都具备哪些特征呢?我们现在就凭借桌面上的工具想方法来讨论一下它们面的外形和大小有哪些特点,好吗?开始吧!〔生活动,师巡察,在过程中进行指导,并发觉独特的方法〕师:谁情愿说一说,通过讨论你有什么发觉,并介绍一下你的讨论方法?生1:我发觉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的,我是通过一个一个量它们的长和度知道的;生2:我的长方体的6个面中,有4个是长方形的,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生3:我发觉正方体的6个面都是正方形的,我也是通过观测和用尺量知道的;生4:我发觉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1)](https://img.taocdn.com/s3/m/e6b6c5ef102de2bd96058882.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朱东亮执教(德清县实验学校)杨丽虹评析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7页~30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各部分的名称,通过观察和操作归纳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2.经历观察、操作、概括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验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感受数学应用的成功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概括图形特征和空间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小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课件。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课题师:同学们,这个盒子是什么形状的?生:长方体。
师:对啊,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大体上是长方体的?生1:铅笔盒的形状大体上是长方体的。
生2:讲台的形状大体上是长方体的。
生3:饼干盒的形状大体上是长方体的。
......师:是的,我们生活中许多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或正方体。
比如微波炉、餐巾纸盒、魔方等的形状就分别是长方体和正方体。
(课件演示抽象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二、探究新知。
1.介绍面、棱和顶点三个概念。
师: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生1:长方体有6各面。
生2:每个面的形状是长方形。
生3:有很多直角。
……师:刚才同学们的提到了面,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面。
(课件演示)像长方体的这个区域就是长方体的面。
你还看见了这个长方体的哪些面?生:还有上面和右边的两个面。
师:对啊,像这些区域都是长方体的面,请大家摸一摸手中长方体的面。
师:像上面和前面这两个面相交所形成的线段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你还看见哪些棱? 生:上面和右面相交所形成的棱,还有前面和右面相交所形成的棱。
师:摸一摸这些棱,并找一找这些棱相交的地方。
师:我们把棱相交的地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请你摸一摸长方体的顶点。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实录](https://img.taocdn.com/s3/m/a09ebe3b4431b90d6c85c7ab.png)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课堂实录教学目标:1.借助学具认识长方体或正方体,运用看一看,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的方法自主探究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2.在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主动探求知识的意识、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建立模型思想和空间观念。
3.通过学习活动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长、宽、高。
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课前小游戏:师: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小游戏的名字叫做----你说我猜。
仔细听,游戏规则:1.每次2人到台前,负责猜。
2.老师向其余同学展示要猜物体的图片,人人参与,每人一次只能说一个图中物体的特征。
但是不能说出物体的名字,我们可以把物体的名字用它来代替,把话说完整。
师:知道我的名字吗?假如我就是图片上的物体,大家仔细看,要想把这张照片上的物体介绍给他人,我们就可以说:他很帅!3.看看台下哪个同学描述的最准确,台上的同学猜对的最快。
师展示鸡(母鸡)、鸭子。
生可能在一两个提示下,就可以猜出图片动物的名字,师顺势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发现,描述出图片上动物的各部分的细节特征。
师:从繁殖方式上,外表的颜色上,脚的形状上,生活环境上,运动方式上多个角度去描述刻画了它们的细节特征。
真棒。
师总结:通过这个游戏,可以知道,要想去认识一个物体,我们不仅要整体认知,还要从不同角度深入观察发现物体各部分的细节特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长方体各部分名称。
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准备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拿起来说一说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生1:牙膏盒是长方体生2:魔方是正方体……师:老师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物体。
来判断一下是不是长方体或者正方体。
分别出示二维码、银行卡、电冰箱、纸抽盒、魔方、水立方以及两个不是长方体的立体图形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或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图形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图形学习的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增强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像能力。
教学难点:认识长方体、正方体面和棱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包装盒上的数学,导入新课(5分钟)
1、师:同学们,先让我们走进生活,来感受一下生活中的数学。
(课件播放)大家请看这是一个包装盒,这样的包装盒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常见。
其实,在包装盒上就有数学知识,同学们想想看,这上面有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提出有关图形、面积等的问题。
2、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其实是本节课我们就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还得从基本的“图形问题”开始研究!
大家请看,这几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呢?(出示课件)
生:长方体,正方体
师:现在我沿着这些物体的外沿给它“画个像”,然后把它藏起来,就得到了这样的一些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两种常见的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3、师:要想研究立体图形,我们还得借助手中的实物来研究,请同学们拿起你手中的学具摸一摸,然后用手指沿外沿滑动“画个像”,闭上眼睛想一想,你能不能想象出这个立体图形的样子呢?(生活动)
4、师:好了同学们,谁来和我们分享一下,你刚才摸到了什么?
生:说一说,同时(课件展示:面、棱、顶点的形成过程)在数学上给出专门的名字并板书。
(板书:面、棱、顶点)(简单介绍面、棱和顶点)
二、循序渐进,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自主观察,了解“面”、“棱”、“顶点”的数量。
(2分钟)
师:那长方体有几个面?几条棱?几个顶点呢?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长方体先
(1)独立数一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数量。
然后与同桌
(2)交流结果和数法。
师:谁来说说你的发现?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
交流:长方体面的个数你们是怎么数的?长方体棱的条数你们又是怎么数的?
师:这堂课我们将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继续研究长方体。
2.渐次展开,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6分钟)
(1)动手操作,探究“棱”的特
师:(电脑演示:高楼抽象出框架)看,一座高楼大厦的建造一般是以长方体框架为基础的.下面,让我们也来当一回“小小建筑师”.试着用小棒来搭出长方体框架,从中寻找长方体更多的奥秘.
课件出示:先来听活动提示——材料中配有颜色不同的小棒和连接小棒的接头;四人小组合作完成一个长方体框架;仔细观察完成的作品,结合活动单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师: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活动,比比哪组合作得最棒,收获最多.
(学生操作)
师:哪一组来介绍一下你们搭成的长方体?两位同学结合活动单,一人演示,一人交流.
生:我们一共使用了12根小棒.分别是蓝色的、绿色的、黄色的,每种颜色各4根.同种颜色的小棒在搭的时候都是相对的,我们发现长方体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师: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是这样吗?老师注意到,刚才还有小组搭出了不同的长方体.仔细观察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也有这样的特征吗?
生:有.
师:在你们搭出的长方体中,有没有哪个小组使用了红色的小棒?
生:没有.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而红色的只有3根.
师:你觉得至少需要几根?
生:4根.
师:在搭框架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长方体棱的特征.来,让我们自豪地读一读.
(2)、变式呈现,认识长、宽、高(3分钟)
师:同学们,如果我画下一个长方体,是什么样的呢?瞧,(电脑出示直观图)从这幅图上我们能看到几个面?为什么只画了三个面呢?
师:长方体不是六个面吗?生:挡住了。
师:你看到了几条棱?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面”和“棱”。
寻找看不见的棱,知道在直观图中用虚线来表示看不见的棱。
(课件出示三条看不见棱)师:原来看不到的3个面看到了吗?
师:补上了三条看不见的棱,现在一共画出了长方体的几个面?(6个)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然后闭上眼睛,在脑海里回想一下这个长方体是什么样子的?想好了吗?睁开眼睛,再和屏幕上的比较一下.一样吗?
师:(电脑演示)如果擦去一条棱,你们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吗?再擦去三条,还能想出来吗?想一想,最少保留几条棱?你还能想象出它原来的样子?(学生指出保留的三条棱,电脑随之出示)
师:仔细观察,他所指的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像这样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三条棱,它们的长度在数学上还有专用的名称.通常把水平方向的叫做长、宽,竖直方向的叫做高。
变换教
具的摆放位置,指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哪些棱的长度。
(3)展开想象,探究“面”的特征(6分钟)
师:根据长、宽、高的数据,你能想象出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吗?想想它的6个面应该是下列图中的几号图形呢?请大家利用手中的长方体边观察边思考,在小组内商量商量.
生:前面是④号.
师:你是怎么看出的?到前面来结合这幅图说说你的想法.
生:因为前面的长是9厘米,宽是4厘米,和④号图是一样的.
师:从棱联想到面,真会思考!你们还发现哪些面是几号?
(电脑随之验证学生所选择的面)
师:根据长、宽、高,我们找到了这个长方体的6个面.仔细观察这6个面,你又有什么发现呢?
生:相对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③变化棱的长度,认识特殊的长方体。
课件动态演示长方体棱的变化过程。
观察发现:长方体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其余四个面完全相同。
寻找身边这样的特殊长方体。
三、自主探究,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5分钟)
课件展示:(1)长方体变魔术,继续变化棱长,得到正方体。
(2)引导学生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自主探究正方体。
(3)讨论交流正方体的特征:
6个面,都是正方形,完全相同;12条棱,长度都相等;8个顶点。
相机揭示棱长的定义。
(4)比较发现: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并说一说理由。
相机出示集合图。
小结:通过前面的研究,我们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
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四、巩固练习,发展能力。
(6分钟)
1、展开想象,正确选择。
根据所给数据选择对应物体。
(1)长、宽、高分别是60厘米、50厘米、160厘米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
(2)长、宽、高分别是10米、2.5米、3米,教室、公共汽车、家用冰箱
(3)长、宽、高分别是6厘米、6厘米、6厘米,魔方、粉笔盒、骰子
(4)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1厘米,数学书、新华字典、文具盒
(5)当长、宽、高分别是20厘米、15厘米、0.1毫米,猜猜是什么物体?
师:真有想象力!课件出示: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2、“破损的长方体”。
五、畅谈收获,总结课堂。
(2分钟)
谈话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收获吗?现在,如果请你来介绍长方体和正方体,你有什么话想说呢?生:自主发言说一说。
小结:本节课同学们经过自主探索,在操作中探究了棱的特征,又由棱联想到面,进一步认识了长方体,并独立探究出正方体的特征。
特别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