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理探讨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理探讨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抗菌机理探讨
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疗和畜牧生产中的抗生素。

内酰胺类抗生
素常用于治疗各类感染病,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皮肤感染等。

但是内酰胺类抗生素也面临着严重的抗药性问题,因此抗菌机理和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主要是通过阻断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合成而发挥
作用。

内酰胺类抗生素能够抑制细菌中的靶酶,从而阻止了细菌细胞壁的生长与合成。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内酰胺类抗生素还能够以直接方式杀死革兰氏阴性菌细胞。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离纯化技术是关键的一步,通常使用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

色谱法是一种分离样品中不同组分的方法。

内酰胺类抗生素色谱分离通常使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

这种方法结合了液相色谱和反相分离技术,通过
分子大小、极性、亲水性和亲油性来提高分离效率。

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机理和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将有助于解决内酰胺类抗生
素的抗药性问题和提高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生产质量与效益。

抗生素等生物制品中的纯化技术

抗生素等生物制品中的纯化技术

抗生素等生物制品中的纯化技术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制品如抗生素等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而这些生物制品中的纯化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就来探讨一下抗生素等生物制品中的纯化技术。

一、纯化技术对生物制品的重要性纯化技术是生物制品制备过程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它可以减少生物制品中的杂质,提高生物制品的纯度和活性,从而提高生物制品的效果和安全性。

因此,纯化技术对生物制品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纯化技术的种类纯化技术主要包括三种:层析技术、电泳技术和逆流制备技术。

1.层析技术:层析技术是利用分子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差异进行纯化的一种技术。

层析技术包括吸附层析、醇沉淀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氢氧化铝层析、凝胶滤过层析等。

2.电泳技术:电泳技术是利用分子在电场中的电性质进行纯化的一种技术。

电泳技术包括凝胶电泳、等电点聚焦电泳、二维凝胶电泳等。

3.逆流制备技术:逆流制备技术是利用逆水流将杂质带走,从而达到纯化的一种技术。

逆流制备技术包括逆流超滤、逆流凝胶过滤、逆流离子交换等。

三、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的纯化技术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的纯化技术主要采用层析技术和电泳技术。

1. 抗生素的层析技术抗生素的层析技术主要包括吸附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两种。

吸附层析是利用抗生素与特定吸附剂的亲和力进行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离子交换层析是利用离子交换材料对抗生素中离子进行吸附分离的一种层析技术。

2. 抗生素的电泳技术抗生素的电泳技术主要包括凝胶电泳和等电点聚焦电泳两种。

凝胶电泳是利用凝胶的筛选作用进行分离的一种电泳技术。

等电点聚焦电泳是利用抗生素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等电点的特性进行分离的一种电泳技术。

四、结语随着生物制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生物制品的纯化技术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抗生素等生物制品的纯化技术既有层析技术的高效快捷,又有电泳技术的高分辨率,可以满足不同生物制品的不同需求。

未来,生物制品纯化技术的发展将不断推进,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安全的生物制品。

抗生素高效发酵分离技术

抗生素高效发酵分离技术

精品整理
抗生素高效发酵分离技术
一、技术简介
用发酵法生产青霉素的发酵液成份非常复杂,除目标产物外,还含有金属离子、菌体分泌的多种蛋白质以及胞内物质,用溶媒萃取法提取时会产生乳化现象,给提取过程带来较大困难,并影响产品透光率。

通过对发酵液进行絮凝和破乳处理后,结合过滤除去大部分杂质,可大幅提高青霉素提取效率。

二、工艺流程
;
三、关键技术
(1)通过新型生物质絮凝剂开发及纯化分离效果和成本对比,选取壳聚糖絮凝剂用于青霉素发酵液提取工艺;
(2)进行化学破乳剂和生物破乳剂的复配优化,开发出生物破乳剂xy-1和化学破乳剂PCI-1复合破乳剂;
(3)开发膜过滤工艺截留青霉素发酵液中的杂质和菌丝。

四、技术优势
制药原料液经预处理后,去除部分有害杂质,进行生物发酵,发酵液中含多种金属离子、蛋白和胞内物质,通过破乳和絮凝后去除大部分杂质,可有效提高效价分离效率,提高产品收率,降低生产成本。

五、适用范围
抗生素行业废水。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

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引言:抗生素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药物,具有抗菌作用。

然而,传统的抗生素提取方法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操作复杂、产量低、纯度不高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膜分离技术被引入到抗生素提取过程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及其优势。

一、膜分离技术的原理膜分离技术是一种基于膜的物质分离方法,通过利用膜的选择性透过性,将混合物中的不同组分分离出来。

常见的膜分离技术包括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

二、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应用1. 抗生素分离纯化传统的抗生素提取方法往往需要多个步骤,包括萃取、结晶、沉淀等。

而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直接将抗生素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大大简化了操作流程,提高了产量和纯度。

例如,利用超滤膜可以将抗生素和大部分杂质分离,然后通过纳滤膜进一步提纯,得到高纯度的抗生素。

2. 抗生素浓缩抗生素在发酵液中的浓度通常较低,因此需要进行浓缩处理才能得到高效的抗生素产品。

膜分离技术可以通过反渗透膜将溶液中的水分离出来,从而实现抗生素的浓缩。

与传统的蒸发浓缩相比,膜分离技术具有操作简便、能耗低等优势。

3. 抗生素回收传统的抗生素提取方法中,往往需要大量的溶剂和酸碱等化学试剂,这不仅增加了生产成本,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而利用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抗生素的无溶剂回收。

例如,可以利用纳滤膜将抗生素从废水中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干燥处理,得到回收的抗生素产品。

4. 抗生素分子筛选膜分离技术还可以用于抗生素分子的筛选。

通过调整膜的孔径和表面性质,可以选择性地透过不同大小和性质的抗生素分子。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更好地了解抗生素的结构和功能,为新型抗生素的开发提供参考。

三、膜分离技术在抗生素提取中的优势1. 高效性:膜分离技术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分离步骤,提高了抗生素的提取效率。

2. 简便性:膜分离技术操作简单,不需要复杂的设备和试剂,降低了操作成本。

3. 纯度高:膜分离技术可以实现对抗生素的精确分离和纯化,得到高纯度的产品。

某种植物的新型抗生素提取技术研究

某种植物的新型抗生素提取技术研究

某种植物的新型抗生素提取技术研究
随着抗生素滥用和抗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研究已成为全球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然而,传统的抗生素研究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医学研究的需要。

为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探索植物源性抗生素。

据统计,87%的植物都含有抗菌物质,其中不乏有潜力成为新型抗生素的植物。

于是,某种植物的新型抗生素提取技术研究便应运而生。

该研究首先确定了用于提取抗生素的植物种类,并通过筛选、培养以及繁殖技术等手段,选择出抗菌性能最强的植物个体,以确保提取的抗生素纯度和效力。

然后,利用多次萃取、浓缩、离子交换、色谱层析等技术方法,将抗生素纯化并分离出不同的活性分子,进一步增加了抗生素的抗菌性。

一项相关的研究显露了该种植物提取出的抗生素在治疗多种严重感染方面表现优异。

该抗生素具有广泛抗菌谱,对多种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此外,该抗生素对许多医学上常见的耐药菌亦具有较高的抑制率,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肠杆菌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种植物提取出的抗生素无明显毒副作用。

这一特性来源于该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累积的生物活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抗菌性、抗氧化、抗炎症、减轻毒性等多种生物活
性。

另外,这种植物具有很高的广泛适应性和丰富的资源,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应用前景和市场竞争力。

总体来说,某种植物的新型抗生素提取技术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项研究。

该研究采用的新型抗生素提取技术不仅可有效提高纯度与效力,并且具有较高的毒性安全性。

因此,该研究成果的推广和应用有望为医学领域的抗生素研究做出积极的贡献。

农用抗生素94166—Ⅱ、Ⅲ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农用抗生素94166—Ⅱ、Ⅲ的提取、分离、纯化及结构鉴定

病 Fua im r mie r n 稻 瘟 病 P rc l raoy a s ru g a n a u 、 y iua i r z e等 具 有 较 强 的 杀 菌 作 用 。经 对 该抗 生
物 质 的 初 步 提 取 和 理 化性 质 分 析 , 现 其 中活 性 组 分 9 1 6 发 4 6 一Ⅱ、 Ⅲ为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关 于 黄 酮 类 化 合 物 作 为 农 用 抗 生 素 的 开 发 还 未 见 报 道 , 文 报 道 S RI9 1 6活 性 组 分 9 1 6 本 P 一4 6 4 6 一Ⅱ、Ⅲ的
刘 明周 , 伍 学 纲 陶 黎 明 , 顾 学 斌 沈 寅 初 , ,
(. 东理 工大 学 化 学与 制药学 院 , 海 20 3 ;. 海农 药 研究 所 , 海 2 03 ) 1华 上 0 2 72上 上 0 0 2
摘 要 : 创 制 农 用 抗 生 素 科 技 攻 关 筛 选 中 得 到 一 株 放 线 链 霉 菌 , 号 为 S RI9 1 6 通 过 发 酵 、 在 茵 P 一46 , 吸
1 1 菌 株 的 培 养 及 活 性 组 分 的 筛选 .
S RI9 1 6菌 株 的 发 酵 液 均 为 摇 瓶 产 生 , 取 方 法 均 为 实 验 室 样 品 制 备 方 法 。 P 一4 6 提 培 养 方 法 :P 一4 6 S RI9 1 6菌 株 的 斜 面 培 养 基 为 高 氏 培 养 基 , 1 0 mL 摇 瓶 培 养 基 中 含 葡 每 0 萄 糖 2 0g 黄 豆 粉 2 5g 淀 粉 1 g 酵 母 粉 0 4g、 C . 、 肉 膏 0 1 g K2 O 5mg . 、 . 、 、 . Na 10 2g 牛 . 、 HP , p . , 养 温 度 2 C , 养 时 间 9 培 养 结 束 后 用 此 发 酵 液 供 分 离 提 取 活 性 成 分 。 H7 2 培 8 培 6h, 1 2 活 性 组 分 的 分 离 、 取 及 纯 化 . 提

农用抗生素11371各组份的分离纯化和鉴别

农用抗生素11371各组份的分离纯化和鉴别

农用抗生素11371各组份的分离纯化和鉴别
陈文君;金启光
【期刊名称】《中国抗生素杂志》
【年(卷),期】1990(015)001
【摘要】从一株链霉菌11371的发酵液中,提取到四种抗生素,经分离得到主要成份为11371A_1和A_2,次要成份为11371B和C。

本文对11371A_1、A_2、B 及C组份,进行了分离及理化性质的研究。

根据所测定的紫外、红外吸收光谱,~1H 和^(13)C核磁共振谱以及质谱数据,确认11371A_1为四霉素A, 11371A_2为四霉素B,11371B为白诺氏菌素,11371C为茴香霉素。

【总页数】7页(P42-48)
【作者】陈文君;金启光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482.7
【相关文献】
1.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J], 商瑞;曾会才;毛佳
2.农用抗生素TS99的分离纯化 [J], 文才艺;赵玉华;吴元华
3.一种农用抗生素发酵培养基优化及其分离纯化工艺研究 [J], 黄永春;刘红梅;陈志永;赵鹏;张伟
4.农用抗生素S—921有效组分的分离纯化及部分理化性质研究 [J], 刘训理;崔云

5.软骨抗血管生成组份的分离纯化及性质研究 [J], 王树森;王瑞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抗真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一种抗真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

一种抗真菌抗生素的分离纯化及初步鉴定摘要:从海南五指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编号为WS-23883,其发酵提取物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对其产物进行提取精制及制备液相纯化,获得了纯度达90%以上的化合物。生测表明,在20 μg/mL浓度下该抗生素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率达100%。根据活性产物紫外吸收光谱,可判断其为一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质谱分析表明,活性化合物分子质量约667 u,据此判断其为一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关键词:多烯大环内酯;抗生素;化合物;纯化;鉴定Isolation, Purification and Preliminary Identification of A Kind of Antibiotic with High Antifungal ActivityAbstract: One actinomyces strain WS-23883 was isolated from soil sample collected in Wuzhishan Mountain area, Hainan province. The extraction of the fermentation broth was bioassayed with some plant disease pathogens; and it exhibited high antifungal activity. The compound with purity above 90% was obtained through macroporus resin column absorbtion method and preparative HPLC. The bioassay showed that the inhitition ratio was 100% at the concentrition of 20 μg/mL. The UV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mass spectrum showed that the compound was atetraene macrolide antibiotic.Key words: polyene macrolide; antibiotic; compound; purif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从海南五指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一株放线菌,其发酵提取物对多种供试植物病原真菌及某些腐生真菌具有很强的抑制活性。采用常规方法对该菌的发酵产物进行了提取精制,得到了纯度在90%以上的样品,从目标产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判断其为一多烯类抗生素。HPLC-MS检测表明,活性产物分子离子峰为667,可以确定其分子质量约为667 u,综合分析后确定其为一四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材料与方法1.1菌株1.1.1抗生素产生菌编号为WS-23883,从海南五指山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得到,由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保存。1.1.2生测指示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颖枯病菌(Septoria nodorum)、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水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solani)、水稻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毛霉(Mucor sp.)均为湖北省生物农药工程研究中心保存。1.2培养基1.2.1种子培养基葡萄糖-酵母粉-麦芽提取物培养基。采用带挡板的500 mL三角瓶,装量100 mL。1.2.2抗生素发酵培养基甘露醇-豆胨液体培养基。采用带挡板的500 mL三角瓶,装量100 mL。1.2.3生测培养基采用PDA培养基。用管碟法生测时,下层琼脂质量分数为1.5%,上层琼脂质量分数为1.0%。用96孔板进行生测时,琼脂质量分数为0.8%。1.3主要仪器设备B?譈CHI ROTA V APOR R-200型旋转蒸发仪,瑞士生产;分析型液相色谱仪:Waters 2690采用2996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制备型液相色谱仪:Waters 2525泵,2767自动收集系统,2996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液质联用分析仪:Waters 2695高效液相色谱仪,采用Waters 996二极管阵列式检测器,Masslynx V4.0色谱工作站,美国Micromass Quattro micro?誖四极杆质谱仪,电喷雾离子源(ESI),Masslynx V4.1液质联用分析软件。1.4主要试剂色谱纯级甲醇、乙腈均为天津基准试剂有限公司生产;分析纯乙醇,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大孔吸附树脂D3520,南开大学化工厂生产;液质联用氮气,购自武汉市汉阳钢厂,纯度为99.999%。1.5色谱条件1.5.1分析条件采用美国Sunfire C18柱,流动相为水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5.2制备条件制备柱采用美国Sunfire OBD C18柱,250 mm×19 mm,粒径为10 μm;柱温为室温;流动相为水和乙腈,进样量为3 000 μL;流速为27 mL/min;检测条件:二极管阵列,全波长扫描。1.5.3质谱检测条件电喷雾电离(ESI),毛细管电压为3.5 kV,锥孔电压为45 V,离子源温度为100 ℃,干燥气温度为300 ℃,脱溶剂气体流速500 L/h,锥孔气体流速为50 L/h。1.6主要方法1.6.1抗生素发酵取低温(-20 ℃以下)保藏的WS-23883甘油管1支,在严格无菌条件下用吸管取 1 mL甘油-菌丝悬浮物转入种子培养基中,在旋转式摇瓶机上28 ℃、140 r/min培养4 d后转入发酵培养基中,接种量为10%(V/V),相同条件下培养5 d后结束发酵。1.6.2发酵液处理将发酵液用稀盐酸调pH值至5.0后,5 000 r/min离心10 min,将菌丝体和上清液分开。1.6.3上清液过柱及洗脱将经预处理的大孔吸附树脂装入50 mm×1 000 mm四氟砂芯玻璃柱中,将上清液以10倍柱料体积,按BV=0.5~1.0的流速过柱,再以4倍于柱料体积的纯净水洗涤,用2倍于柱料体积的75%(V/V)乙醇洗脱,每200 mL收集1份。1.6.4菌丝体萃取称取菌丝体质量(湿体),加入2倍体积的75%(V/V)乙醇,充分搅匀后,转入带挡板的500 mL三角瓶中,每瓶装量200 mL,置摇床上180 r/min振荡萃取1 h,然后于5 000 r/min离心10 min,倒出上清。菌丝残渣用同样的方法再萃取1次。合并2次萃取液,置旋转蒸发仪上在50 ℃、160 r/min,7 kPa压力下浓缩至原体积的1/5,置4 ℃静置过夜析出结晶。1.6.5样品干燥将上述结晶物离心,再以纯水洗涤,再次离心以去掉可溶性杂质。将沉淀物用纯水悬浮,转入不锈钢冻干盒中,冰冻干燥,即得奶黄色疏松粉末。过柱后的洗脱液旋转蒸发除去乙醇后冰冻干燥。1.6.6样品活性测定称取1 mg样品,加入纯水,溶解后制得1 000 μg/mL溶液。以毛霉为指示菌,用管碟法测定样品活性。1.6.7样品分析称取上述样品1 mg,加入1 mL甲醇溶解,10 000 r/min离心5 min,再以Mill ipore 0.5 μm膜过滤,HPLC分析,进样量3 μL。2结果与分析2.1提取物活性测定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WS-23883的提取物对5种真菌菌丝的抑制率均达到100%,表明其有很强的抗真菌作用。2.2精制样品分析生测及HPLC分析(图1)表明,样品中主要活性物质保留时间为14.02 min,杂质峰很小,用面积积分法算出样品纯度在90%以上。从样品紫外吸收光谱(图2)来看,呈典型的指状吸收峰,最大吸收波长为291、304、319 nm,以304 nm吸收最强。根据文献资料[1,2],该化合物应属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3样品HPLC-MS分析从质谱图(图3)可以看出,在正离子和负离子质谱中各有一个较强的峰,分别为668.0和666.3,因而对应的分子离子峰为667,从而确定该活性化合物分子质量为667 u。查已知多烯类抗生素数据可知,与该化合物最相近的是匹马菌素(Pimiricin)[3,4],其分子质量为665.7 u。两者质量数相差1个单位,是仪器误差还是二者非同一物质,尚待进一步分析。3小结与讨论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具有多个共轭双键的抗生素,其紫外吸收呈指状,特征非常明显,因而根据紫外吸收光谱很容易判断。根据共轭双键的数目,多烯类抗生素可分为三烯、四烯、五烯、六烯、七烯等5类。由于共轭双键的向红效应,其最大吸收波长会随着双键数目的增加而增加,根据最大吸收波长即可判断此类抗生素的归属[2]。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常具有很强的抗真菌活性,且抗真菌谱广,对丝状真菌、酵母等均有活性。其最大弱点是对紫外光很敏感,因而多用在医疗方面,如制霉菌素(四烯)、两性霉素B(七烯)常用于抗真菌感染,纳他霉素[4](四烯)可用于医药及食品添加剂,等等。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也有用于防治农作物病害的例子,如菲律宾菌素[3](五烯)可用于防治农作物曲霉、青霉病,梧宁霉素(四霉素,四烯)可用于防治水稻稻瘟病[5]、苹果腐烂病[6]等。很多农作物真菌病害如萝卜、白菜根肿病,棉花黄萎病,西瓜枯萎病等是通过土壤传播的,多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土壤中使用可大大削弱紫外线的作用,因而有可能用于作物土传性真菌病害的防治。参考文献:[1] MURA S. Macrolide antibiotics [J]. Chemistry and Biology,1970(8):139-150.[2] 顾觉奋.分离纯化工艺原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6.301-306.[3] 张志平,姚天爵.抗生素与微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362.[4] 梁景乐. 纳他霉素高产菌株空间育种、工艺优化及工业放大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5.[5] 韩润亭,张金花,任金平,等.生物农药梧宁霉素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112-113.[6] 董德鑫,邢歧,李文珍,等.梧宁霉素发酵液防治苹果腐烂病试验[J].中国果树,1990(2):34-35.。

抗生素分离纯化应用膜分离技术的优势

抗生素分离纯化应用膜分离技术的优势

抗生素分离纯化应用膜分离技术的优势2020年8月22日抗生素主要是由细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或人工合成的类似物,直径在0.1-0.22微米之间,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细菌感染或致病微生物感染类疾病。

抗生素分离纯化抗生素的生产过程中作为半成品的发酵液和成品的液体型产品中,可能存在众多影响生产控制和成品品质的菌体、蛋白、有机抗体和无机离子,这些物质的存在轻则影响产品的纯度,重则产生污染导致抗生素成品报废。

而传统的板框、絮凝沉降、硅藻土等过滤精度较低,只能对这些杂质进行粗分离,无法彻底截留。

抗生素分离纯化技术将膜分离技术成功运用到抗生素发酵液的澄清除杂、浓缩精制的生产过程中,分子级过滤精度,成功解决了发酵液工业化生产中的分离提纯和浓缩难题,同时实现了清洁生产,节能降耗的目的。

为发酵液生产企业提供了经济、先进、合理的解决方案。

抗生素膜分离优势1、常温进行,条件温和无成分破坏,特别适宜对热敏感的物质;2、纯物理过滤,无相变、质变,不破坏有效成分;3、过滤精度高,孔径分布均匀,可实现发酵液有效成分的纯化和浓缩;4、系统操作简单、流程短、易清洗和维护;5、系统错流运行设计,无需添加助滤剂,不会引入新的杂质,彻底解决污染堵塞难题;6、系统模块化设计,滤材更换方便,设计在线再生清洗和排污装置,降低劳动强度和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德兰梅勒利用膜分离技术为生物制药、食品饮料、发酵行业、农产品深加工、植物提取、石油石化、环保水处理、空气除尘、化工等行业提供分离、纯化、浓缩的综合解决方案,满足不同客户的高度差异化需求。

帮助客户进行生产工艺的上下游技术整合与创新,帮助企业节省投资、降低运行费用、减少单位消耗、提供产品质量、清洁生产环境,助力企业产业升级。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

农用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及初步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抗生素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促进动物生长和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随着抗生素使用量的增加,抗生素残留和抗生素耐药问题也日益突出,给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带来了威胁。

因此,开展农用抗生素替代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的课题。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从土壤、粪便、动物组织等样品中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菌,以分离和鉴定潜在的农用抗生素产生菌。

同时,通过生物学和化学方法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初步研究,并评估其在替代农用抗生素方面的应用潜力。

具体目标如下:1. 筛选土壤、粪便、动物组织等样品中的菌株,通过比较不同样品来源的菌群组成,初步了解不同样品来源的菌株差异性。

2. 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它们的种属分类和系统分类位置。

3. 通过抗生素菌落生长抑制试验、抗菌圈试验和生长曲线等方法对筛选出的菌株进行生物活性评价,初步判断其农用抗生素生产潜力。

4.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分析筛选出的细菌菌株代谢产物,初步探究其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成分,并寻找潜在的农用抗生素化合物。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从真菌生物源替代角度探究农用抗生素的替代方案,提出可替代抗生素的新思路,并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加安全、绿色的选择。

同时,本研究通过对菌株的生物活性评价和第一次初步分离筛选,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挖掘和分离抗生素生产菌株的基础资料和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1. 样品采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来源的土壤、粪便、动物组织等样品进行采集。

2. 细菌分离和鉴定:采用传统培养和生物学鉴定方法,对样品中的细菌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

3. 生物活性评价:通过抗生素菌落生长抑制试验、抗菌圈试验和生长曲线等方法,对细菌的生物活性进行评价。

4. 化学分析: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对细菌菌株代谢产物进行分析和鉴定,初步探究其化学特性和生物活性成分。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研究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研究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与筛选研究抗生素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领域的药物,可以有效地治疗细菌感染病症。

然而,随着抗生素使用的普及,抗生素抗药性菌株不断出现,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一挑战,分离和筛选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方法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通常采用土壤细菌、水体细菌等样品。

采样后,将其接种于适当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

培养期间,可以通过肉眼观察或显微镜观察,观察到具有生物合成抗生素的菌株。

选择观察到抗生素产生的菌株,进行纯化和鉴定。

二、筛选抗生素产生菌株的方法筛选抗生素产生菌株的方法主要包括生理生化特征分析、基因分析和生物化学分析。

其中,生理生化特征分析是目前较为广泛用于筛选抗生素产生菌株的方法之一。

根据菌株的生长特性、代谢特征等进行筛选。

也可以通过基因分析,通过PCR、酶切、T-RFLP等技术,分析菌株基因组序列中存在的抗生素合成相关基因,进行筛选。

生物化学分析则是通过分离和纯化作用菌株中的抗生素代谢产物来进行筛选。

三、抗生素产生菌株的鉴定方法鉴定抗生素产生菌株的方法主要包括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基因分析等。

形态学特征包括菌落形态、颜色等,生物化学指标包括代谢特征、酶活性等。

同时,也可以通过16S rRNA序列鉴定、真菌物种特征比对等方法,对菌株进行鉴定。

四、研究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应用价值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和筛选,可以加速新抗生素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已知抗生素,可以通过分离和鉴定产生其抗生素代谢物,研究其抗菌机制。

此外,对于已知抗生素类似物,也可以通过菌株分离筛选来获取新的抗生素。

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研究对于防治抗生素抗药性菌株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抗生素产生菌株的分离和筛选,是新抗生素开发和利用的必要过程。

为了更好地应对抗生素抗药性问题,必须加强抗生素产生菌株的研究。

纳滤膜技术提高抗生素的浓缩和纯化 效果显著

纳滤膜技术提高抗生素的浓缩和纯化 效果显著

纳滤膜技术提高抗生素的浓缩和纯化效果显著
抗生素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可以抑制其它微生物的生长,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

抗生素发酵后,发酵液不仅含有非常低浓度的抗生素,而且还含有大量其它杂质。

因此,提取和精制发酵液,去除发酵液中的这些杂质,生产符合药典要求的高纯度抗生素产品是非常重要的。

抗生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在300-1200之间,纳滤膜技术可以从两个方面提高抗生素的浓缩和纯化:
1、用NF纳滤膜浓缩未提取的抗生素发酵滤液,去除水分和无机盐,然后提取。

这可以大大提高设备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提取物的用量。

2、抗生素经溶剂提取后,用耐溶剂纳滤膜浓缩,渗透的提取物可回收利用。

NF膜已成功应用于红霉素、金霉素、万古霉素和青霉素的浓缩和纯化。

传统工艺复杂,收益率低。

用微滤代替传统过滤,用纳滤膜浓缩微滤发酵液10倍以上,大大降低了提取物的用量,提高了设备的生产能力。

粗滤净化过程中使用的溶剂也可以通过NF膜处理回收。

纳滤膜分离过程不需要化学反应、加热、相变或破坏生物活性,适用于相对分子质量小于1000的物质。

大多数药物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在这一范围内。

纳滤技术节能环保,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医药行业的各种分离、纯化和浓缩过程。

红霉素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红霉素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

红霉素的分离纯化研究进展作者:张纪苹王飞郭训志来源:《健康科学》2018年第11期摘要:本文主要从理化性质、提取工艺、展望等方面对红霉素进行论述。

并主要对其分离纯化工艺进行概述,主要从国内外报道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进行对比,有液液萃取的传统方法,又有膜分离等新技术。

对红霉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工艺,进行总结,对于工业大规模生产提供一定的理论。

关键词:红霉素分离;纯化液;液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1、红霉素概论红霉素(Erythromycin,Er)是由红色糖多孢菌(Saccharopolyspora Erythraea)经过次级代谢合成的十四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应用于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对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抗菌作用。

作用机理为它通过与细菌核蛋白体的50S亚基核糖体结合,从而抑制转肽作用和信使核糖核酸(mRNA)移位,使本应该在核蛋白体上延伸的肽链解离,无法形成具有正常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从而到达抑制蛋白质的生物合成[1]。

1.1 红霉素的理化性质红霉素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

在甲醇、乙醇或丙酮中易溶,在水中极微溶解。

1.2 红霉素的药理作用该品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和青霉素相似,主要是对革兰阳性菌如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炭疽杆菌及梭形芽胞杆菌等,均有强大抗菌作用。

对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流感杆菌、布氏杆菌、部分痢疾杆菌及大肠杆菌等有一定作用。

1.3 我国红霉素生产现状硫氰酸红霉索既可作为中间体进行深加工而合成阿奇毒系,又可以直接作为一种饲料的添加剂使用。

而随着当前红霉素半合成品的大量使用,硫氰酸红霉素的需求不断扩大[2],而国内进行硫氰酸红霉素生产的企业也快速增多,到2007年止,我国硫氰酸红霉素的产能已超过9000吨[3]。

2、红霉素的提取技术在红霉素的提取过程中,提取过程至关重要,会直接影响终产品的质量和收率。

传统的提取红霉素的工艺有溶媒萃取法,大孔树脂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相变萃取法等。

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rr l g l r l a t it s v r t s o s s p o u t n n ti a e,w e iw t e t c n c l c a a trs c i s l t n a ey a n u t a i o i a e i f ma r d ci .I h s p p r e r ve e h ia h r ce t n i a i , c u n b c i e o h i i o o
关 键 词 : 用 抗生 素 : 离 ; 化 农 分 纯 中圈 分 类号 : 4 2 8 s8. 2+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4 8 4 2 0 ) 2 0 2 — 3 1O — 7 X(0 8 0 — 14 0
Pr g s n t e r s a cIi he a r c t a nt i tc o l s0 h e e r h n t g iulur la tb o i ss Re r I i
e par ・on at anI i ● C pnr● c i 1 I iJ at l … on
S HANG Ru ‘ i 一,Z ENG i c i Ha Ja Z Hu — a , o i2
(. teK yBoeh o g aoa rfrToia Co sC A , aku5 10 ,hn, . ol eo n i n et n l t 1Sa e it nl yLb r oy o r cl r , AT S H io 7 1 1 ia 2 C l g t c o t p p C . e fE v o m n dPa r a n
维普资讯
14 2
广东农业科学
2 0 年 第 2期 08
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抗生素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抗生素

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抗生素动物组织中含有各种各样的化学物质,包括抗生素。

抗生素是一类对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和兽医领域。

从动物组织中提取和纯化抗生素对于生产高质量的药物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提取和纯化动物组织中的抗生素。

一、提取方法1. 样品准备首先,准备含有抗生素的动物组织样品。

可以选择肝脏、脑组织等富含抗生素的组织作为样品。

将样品冷冻保存或离心获取可用的组织。

2. 组织破碎将样品切碎或研磨成细小颗粒,以增加与提取溶剂之间的接触面积,并促进抗生素的释放。

3. 溶剂选择选择适当的有机溶剂用于提取抗生素。

常用的有机溶剂包括甲醇、乙醇、氯仿等。

根据抗生素的特性和样品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溶剂。

4. 提取操作将样品与有机溶剂充分混合,并进行搅拌或加热,以促进抗生素的溶解和释放。

可以根据需要多次提取,以增加抗生素的提取率。

二、纯化方法1. 溶剂萃取通过不同溶剂的亲和性差异,将抗生素从溶剂中萃取出来。

可以选择酸性、碱性或非极性溶剂作为萃取剂,将抗生素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2. 薄层层析薄层层析是一种基于化合物在固定相中的移动性差异实现分离的方法。

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在薄层层析板上均匀涂敷样品溶液。

然后,将薄层层析板置于适当的溶剂中,溶剂上升后,不同成分根据迁移速度的差异被分离开来。

3. 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是一种利用各成分在固定相中的亲合性差异实现分离的方法。

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离。

利用不同组分在固定相上的不同保留时间来实现纯化。

4. 结晶将样品溶解于适当的溶剂中,通过调节温度和溶剂浓度等条件,使抗生素结晶出来。

利用结晶过程中抗生素和其他组分的溶解度差异,实现纯化。

三、检测和分析纯化后的抗生素需要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纯度和浓度。

常用的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核磁共振分析等。

通过这些技术,可以确定抗生素的结构和纯度,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

抗生素的分离与纯化

抗生素的分离与纯化

衡水学院结课论文抗生素的分离和纯化论文作者:邢五星系别:生命科学系专业::生物科学学号************ 年级:2014级抗生素的分离和纯化抗生素是由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具有能在极小的浓度下有选择地抑制、促进或杀灭其他微生物和生物细胞的作用。

由于其存在于成分复杂的发酵液中,因此采用合理有效的分离纯化技术路线是新型抗生素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

1.发酵液的预处理微生物发酵液的预处理,其目的不仅在于分离菌体和其他悬浮颗粒,还着眼于除去部分可溶性杂质和改变滤液的性质,以利于提取和精制后续各工作的顺利进行。

对于胞外产物,经预处理应尽可能使目的产物转移到液相,然后经固液分离除去固相;对于胞内产物,则首先收集菌体,经细胞破碎后,目的产物进入液相,然后再将细胞碎片分离。

改变发酵液过滤特性的方法有:调酸(等电点)、热处理、电解质处理、添加凝聚絮凝剂等。

另外通过调节发酵液的酸碱度或加入合适的溶剂也可以除去部分相应的杂质,如调节发酵液pH值过酸性或过碱性可以使大部分蛋白类杂质沉淀除去,用高浓度甲醇、乙醇或丙酮溶液浸提发酵液,既可以沉淀出大部分不溶性多糖和蛋白杂质,又可以降低发酵液粘稠度,有利于过滤、色谱分离等进一步处理。

廖文彬、鲍时翔等报道[1],采用有机溶剂乙醇B丙酮(1B1)的混合液可以很好的除去红树林放线菌发酵液中的的蛋白等杂质,有利于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

解翠华、夏焕章等报道[2]用草酸调节发酵液pH值至3,然后离心,可以使发酵液和菌丝体很好的分离,分别用乙酸乙酯对上清液进行萃取;对菌丝体进行抽提;都得到了具有活性的粗提物。

2.抗生素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抗生素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主要有溶媒萃取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沉淀和结晶、色谱分离等。

在提取时,可根据抗生素分离的难易,单独或同时使用上述方法。

2.11 溶媒萃取法溶媒萃取法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配系数的不同,使溶质选择性的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而得到纯化或浓缩的方法,它是生物工业中一种重要的分离提取方法。

实验十二---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二---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

实验十二土壤中产抗生素放线菌的分离纯化实验目的:1、从土壤中分离产抗生素的放线菌。

2、抗生素产生菌的抗菌谱测定。

3、掌握微生物的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放线菌是一类呈菌丝状生长,主要以孢子繁殖,革兰染色为阳性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是细菌中的一种特殊类型.放线菌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目前广泛应用的抗生素约70%是各种放线菌所产生。

许多临床应用的抗生素均由土壤中分离的放线菌产生.微生物大量存在与土壤中,其中包括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采用选择性培养基可分离土壤中的放线菌。

产抗生素的放线菌经液体培养后,其分泌的抗生素存在于离心所得的上清液中,可采用微生物的抑菌试验进行检测,从而筛选到所需的抗生素产生菌。

实验材料:1、土壤菜园土。

2、实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8h培养物.3、培养基淀粉琼脂和淀粉液体培养基。

4、其它 10%的酚、牛津杯、灭菌生理盐水、接种环、无菌涂棒、酒精灯、无菌吸管等。

实验方法:一、土壤中放线菌的分离1、配制淀粉培养基配方一淀粉琼脂培养基(高氏培养基)可溶性淀粉 2克;硝酸钾 0.1克;磷酸氢二钾 0.05克;氯化钠 0.05克;硫酸镁 0。

05克;硫酸亚铁 0.001克;琼脂 2克水 100毫升先把淀粉放在烧杯里,用5毫升水调成糊状后,倒入95毫升水,搅匀后加入其他药品,使它溶解.加热到煮沸时加入琼脂,不停搅拌,待琼脂完全溶解后,补足失水。

调整pH值到7。

2~7。

4,分装后灭菌,备用。

配方二面粉琼脂培养基面粉 60克;琼脂 20克;水 1000毫升把面粉用水调成糊状,加水到500毫升,放在文火上煮30分钟.另取500毫升水,放入琼脂,加热煮沸到溶解后,把两液调匀,补充水分,调整pH值到7.4,分装,灭菌,备用。

2、土壤悬液梯度稀释(1)将5。

0g土壤加入到50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震荡10min制备土壤悬液. (2)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土壤悬液,加入到9ml灭菌的生理盐水中10倍稀释.(3)按1:10稀释至10—3、10—4、10—5。

抗生素的制备与药理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制备与药理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制备与药理研究进展抗生素(Antibiotics)是一类可以抑制或杀死细菌生长的药物。

自从上世纪20年代首次发现青霉素以来,抗生素的制备与药理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热点研究方向。

本文将介绍抗生素的制备方法和药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抗生素的制备方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抗生素的制备方法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创新。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制备方法。

1. 发酵法(Fermentation)发酵法是制备抗生素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生产抗生素。

例如,青霉素就是通过发酵法从青霉菌属微生物中提取得到的。

这种方法具有成本低、高产率的优点,但缺点是制备过程较为复杂,需要精细控制发酵条件。

2. 合成法(Synthesis)合成法是通过化学合成抗生素分子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在实验室中人工合成抗生素,大大提高了抗生素的产量和效率。

然而,合成法也面临着复杂的有机合成工艺和高成本的挑战。

3. 半合成法(Semi-synthesis)半合成法是将天然产物中的某些化学结构进行改造和修饰,从而合成新的抗生素。

这种方法综合了发酵法和合成法的优点,既可以利用天然产物提取得到的原料,又可以通过有机合成改良药效。

半合成抗生素广泛用于临床治疗中。

二、抗生素的药理研究进展抗生素的药理研究旨在深入了解抗生素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药效学特征,以及可能的抗药性产生的原因。

以下是最近几年抗生素药理研究的一些进展。

1. 作用机制的深入解析随着生物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对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例如,研究者们通过解析细菌耐药机制,揭示出了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是通过靶点酶的抑制来实现的。

这种对作用机制的解析有助于开发新的抗生素以及克服耐药性的产生。

2. 联合用药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联合用药是一种有效抵抗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策略。

通过联合使用不同类型的抗生素,可以提高细菌死亡率并降低抗药性的产生。

药理学研究的进展为联合用药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研究进展商瑞1,2,曾会才1,毛佳2,3(1.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南海口571101;2.海南大学环境与植物保护学院,海南儋州571737;3.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海南海口571101)摘要:目前我国农用抗生素大规模生产的品种主要有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和赤霉素,而未能大规模生产的抗生素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较高,进而限制了其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另外我国农用抗生素研究的人力、物力过于分散,对一些优良品种投入太少,也是造成大规模生产的农用抗生素品种少的主要因素。

阐述了国内外农用抗生素有效成分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

关键词: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中图分类号:S482.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874X(2008)02-0124-03ProgressontheresearchintheagriculturalantibioticsseparationandpurificationSHANGRui1,2,ZENGHui-cai1,HaoJia2,3(1.StateKeyBiotechnologyLaboratoryforTropicalCrops,CATAS,Haikou571101,China;2.CollegeofEnvironmentandPlantProtection,HainanUninversity,Danzhou571737,China;3AnalysisandTestingCenter,CATAS,Haikou,571101,China)Abstract:AtpresenttheagriculturalantibioticsvarietiesofmassproductionaremostlyValidamycin、AvermectinsandGibberllinum.Thecommonproblemsofotherantibioticsarethatthetechniqueisnotmatureandtheproductioncostistoohigh,whichrestricttheirappliancesinproducepractice.Inaddition,theexcessivedecentralizationofmanpowerandmaterialresourcesonagriculturalantibioticsandthelessdevotiontoexcellentvarieties,arethemostimportantfactorsthatresultinrarelyagriculturalantibioticsvarietiesofmassproduction.Inthispaper,wereviewthetechnicalcharacteristicinisolation,extractionandpurificationofefficientelementsofagriculturalantibioticsandthedevelopmenttrendinhomeandabroad,whichprovidereferencestotheresearchofbiologyisolationandpurificationforthefuture.Keywords:agriculturalantibiotics;separation;purification农用抗生素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在寻找针对其性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纯化方法也各不相同。

因此针对一种新型的活性物质,如何在研究的基础阶段建立合理的分离纯化方法,以及快速、准确的分析检测手段一直是研究人员工作的重点。

1农用抗生素研究概况从20世纪50年代起,就有不少国家致力于农用抗生素的研究。

由于当时的经济环境条件的限制,在新农用抗生素的筛选过程中,曾走了不少弯路[1]。

70年代初,美国、意大利、丹麦等国家把农用抗生素的研究列入国家重点规划。

日本农用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走在世界的前列,主要应用的抗生素有9种,如杀菌剂有春日霉素(Kasugamycin)、链霉素、多氧霉素(Polyoxins)、有效霉素(Validamycin)、灰黄霉素(Griseofulvin)、灭瘟素(Blasticidin)、灭胞素(Cellocidin);杀蜗剂有杀蜻素(I'etranactin);除草剂有双丙胺麟(Bilanafos)等,其年产量约5万t[2-3]。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对农用抗生素开展研究以来,60年代研制成功了放线菌酮和灭瘟素,并成功投入了生产[4-5];70年代研制成功了春雷霉素、庆丰霉素、井冈霉素、多抗霉素;80年代研制成功了公主岭霉素(Gongzhulingmycin)、多效霉素、农抗120、浏阳霉素、莫能霉素((Monensin)等抗生素;90年代研制成功了阿维菌素、中生菌素(Zhongshengmycin)、宁南霉素(Ningnanmycin)和华光霉素(Nikkomycin)等农用抗生素品种[6];目前尚在研究的农用抗生素还有杀枯肤、波拉霉素(Polaramycin)、戒台霉素(Jietacin)、双丙胺麟、麟氮霉素(Phosphazomycin)等。

但到目前为止真正具备大规收稿日期:2007-11-06作者简介:商瑞(1982-),女,在读硕士生,E-mail:sr820205@tom.com通讯作者:曾会才(1964-)男,副研究员,E-mail:zhc081@126.com广东农业科学2008年第2期124模生产的品种不多,主要有井冈霉素、阿维菌素和赤霉素。

而未能大批量生产的农用抗生素共同存在的问题是技术不成熟,生产成本较高;另外我国农用抗生素研究的人力、物力过于分散,分离、提取、纯化技术有待进一步改善,对一些优良品种投入太少,也是造成大规模生产的农用抗生素品种少的主要因素。

2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的特点随着生物技术成果的不断积累和生物技术产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生化工程技术在现代生活中正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作为生化工程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分离纯化技术的研究开发也随之得到重视。

生化分离纯化技术已经成为生物技术产业化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生化产品的分离和纯化具有生物学的特点,因此有其特殊的要求。

例如,生物合成的发酵液(或反应液)是很复杂的多相体系。

它含有微生物细胞、代谢产物、末用完的培养基等,杂质含量较高;有的还具有非常相似的化学结构及理化性能;有的具有生理活性物质,极不稳定,遇热或遇某些化学试剂极易失活或分解等。

因此,从发酵液中提取、分离、纯化抗生素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7]:(1)原料液中常存在可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如可水解目标产物的蛋白酶,因此要采用快速的分离纯化方法除去影响目标产物稳定性的杂质;(2)生物物质的生理活性大多是在体内的温度和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对温度、pH值和化学试剂非常敏感,常因环境条件的变化而降低活性或失活,因此对分离纯化提出了较为苛刻的要求;(3)生物大分子常存在着分子式或分子结构相同、理化性质极其相似的分子及异构体,造成了常用方法难于分离的混合物,因此要用特殊的高效分离技术纯化目标产物;(4)生物产品———农用抗生素一般与人类生命息息相关,因此要求分离纯化的过程必须除去原料中含有的热源及具有免疫性的异源蛋白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并防止这类物质在操作过程中从外界混入,但允许无害的少量杂质存在,要根据目标产物的使用目的,完全除去妨碍其性能发挥的杂质,但不像电子材料和无机材料要求得非常高的纯度;(5)原料中目标产物的浓度一般都很低,有时甚至是极其微量的,这样就有必要对原料进行高度浓缩,因此下游加工过程的成本显著增大,如酒精的浓度最高为10%,氨基酸为1% ̄5%,抗生素为0.1% ̄3%,工业酶为0.01% ̄0.1%,单克隆抗体为0.0001% ̄0.01%,而医疗用酶只有10-9左右,通常产品的成本和售价同产品的原始浓度成反比,资料表明,生物产品分离纯化费用通常占制造总成本的40% ̄60%;(6)分离纯化困难,不少生物产品,由于没有开发出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可行的提取方法或提取收率太低、成本过高而不能投产,事实上,分离纯化技术已成为生物技术产品能否符合质量标准并且产业化进入市场的关键技术环节,生化产品的分离纯化步骤很多,也非常繁杂,通常包括细胞工程:细胞收集→细胞破碎→产品粗分离→产品精制等,发酵工程:发酵液→细胞破碎→液固分离→浓缩液→粗分离→大规模色谱精制→结晶等。

根据产品的质和量的显著差别,生物分离过程从总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大宗的小分子物质的分离,其特点是处理量大,对分离条件的要求较低,过程中借鉴化学工业的手段较多,如沉淀、过滤、蒸发、萃取、离子交换等;另一类是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类物质的分离,其特点是处理量小(年产量常不足1kg),产值大,具有生物活性,对分离条件要求苛刻,常用生物化学的特殊手段,如亲和层析、膜过滤、凝胶过滤、电泳等进行分离[8]。

3农用抗生素分离纯化技术与上游过程相比,目前作为下游过程的生化分离和纯化手段往往步骤繁琐、处理时间长、收率低且重复性差[9]。

下游过程的分离、纯化技术,按生产过程一般分为以下4个阶段:(1)预处理和固液分离:主要技术有过滤和离心,目的是去除高价无机离子和蛋白质以及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杂质和菌体细胞。

过滤和离心相比,无论是投资费用还是运转费用,前者都要小得多,因而首选方法应是过滤。

但因发酵液中的不溶性固形物和菌体细胞均是柔性体,细胞个体很小,特别是细菌,过滤时形成的滤饼均是高度可压缩性的,所以造成过滤困难[10]。

絮凝技术[11-12]、助滤剂和合适的过滤设备是技术关键,近年来菌体细胞过滤技术进展较大。

离心有离心沉降和离心过滤之分。

如果产物在细胞内,收集细胞后就还要进行细胞的破碎和细胞碎片的分离,细胞碎片比细胞更难分离。

(2)提取(初步分离):提取的目的是除去与产物性质差异较大的杂质,为后道精制工序创造有利条件。

提取操作中,通常是目的产物要求有较大浓缩比的过程,根据原理不同抗生素的提取方法一般分为沉淀法、溶媒萃取法、柱层析法、吸附法等。

(3)精制(高度纯化):目的是除去与产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比较接近的杂质。

发酵滤液经粗提后,须进一步精制。

上述的萃取、吸附、离子交换法当然也能用于精制,但技术上有所发展。

目前抗生素精制还主要是借助色谱技术。

按照分离机理,色谱法可分为吸附色谱(液固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和排阻色谱(凝胶色谱、分子筛色谱)[13-15]。

除了这几种主要的色谱精制方法外,还有盐析法、分子筛法、中间盐转移法、结晶和重结晶和晶体洗涤法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