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砾闪光的两面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观的异同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
浅谈普希金创作的文化解读18世纪伟大诗人普希金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深深的影响后人,古往今来,人们对普希金作品的赏析数不胜数,本文将从文化角度对其作品进行解析,希望能够多样化继承与发扬普希金作品中的精髓。
标签:普希金作品文化解读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生于1799年,卒于1837年,是俄国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是俄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的作品以浪漫主义为主,通过优美的语言鼓励人们追求自由和光明,他坚信理智终将战胜偏见。
直到现在,普希金在文学上的影响依然存在,对我国文学影响也很深远,他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鼓励更多人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只要经历风雨总能见到彩虹。
一、诗体小说中的文化在普希金作品中真正属于诗体小说只有《叶甫盖尼·奥涅金》,普希金通过小说中的奥涅金刻画了一个受到当时进步思想影响,但是最终未能突破贵族封建思想束缚的悲剧人物,成功的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的形象。
他所要表达的正是当时社会中最普遍的现象,很多贵族知识分子都有小说主人公的特点,他们虽然都出身在高贵家族,受到良好文化教育,但是他们好高骛远、脱离现实,不与基层群众互动,他们不愿意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但是也不愿意与群众站在一起,最终他们只能是孤立无援。
从普希金的作品中,我们可以对当时俄国文化进行解读,当时的俄国人大部分都是不满国家现状,他们渴望能够得到向西方国家的自由,能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但是又没有能力改变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表达了俄国知识分子对光明和自由的追求,真实的反映了当时俄国青少年苦闷、探索、觉醒的心理,展现了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状态,成为映照俄国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二、中篇小说中的文化普希金中篇小说只有《上尉的女儿》,这部作品以其朴素的语言、简洁的风格,将10世纪俄国的风俗人情全面的展现在读者面前,果戈里称之为“俄罗斯最优秀的一部叙事作品”,同时它也是第一部反映俄国农民斗争的现实主义作品。
《普希金诗选》教师备课名著知识点梳理艺术特色人物分析PPT模板
诗 歌
鉴赏
我毫 曾无 经指 默望 默地 无爱 语过 地你
《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迟开的花朵更可爱, 美过田野上初绽的蓓蕾。 它们勾起愁绪万千, 使我们的心辗转低回。 正像有时难舍难分的离别, 比甜蜜的相逢更叫人心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现在却常是忧郁。 一切都是瞬息, 一切都将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 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主题思想
毛姆在小说中深入探讨了生活和艺术两者的矛盾和相互作用。 小说所揭示的逃避现实的主题,与西方许多人的追求相吻合, 成为20世纪的流行小说。
六便士是当时英国货币的最小单位,有个朋友跟毛姆开玩笑说,人们在仰望月亮时常常忘了脚下的六便士,毛姆 觉得这说法挺有意思,就起了这个书名,甚是开玩笑的语气。月亮代表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则是现实的代表。
感
俄
谢国 诗
歌
观鉴 看赏
五
月亮
分 钟
与
解
六便
读
士
书本简介
BOOK INTRODUCTION
书本简介
书本简介
书本简介
作者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AUTHOR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小毛姆不满十岁,父母就先后去世, 他被送回英国由伯父抚养。毛姆进 坎特伯雷皇家公学之后,由于身材 矮小,且严重口吃,经常受到其他 孩子的欺凌和折磨
的思考。
在经历了不断的波折,克兰德终于醒 悟艺术是具有极大的自主性独立性的 东西。现实生活是真实丑陋残酷的, 因此表面上优美高雅的艺术只是对现 实的粉饰,艺术的本质是虚假的。
外国爱情诗赏析《致凯恩》〔俄〕普希金
外国爱情诗赏析《致凯恩》〔俄〕普希金〔俄〕普希金我记得那美妙的一瞬,在我的面前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在那无望的忧愁的折磨中,在那喧闹的浮华生活的困扰中,我的耳边长久地响着你温柔的声音,我还在睡梦中见到你可爱的倩影。
许多年代过去了。
暴风骤雨般的激变驱散了往日的梦想,于是我忘却了你温柔的声音,还有你那天仙似的倩影。
在穷乡僻壤,在囚禁的阴暗生活中,我的日子就那样静静消逝,没有倾心的人,没有诗的灵感,没有眼泪,没有生命,也没有爱情。
如今心灵已开始苏醒:这时在我的面前又重新出现了你,有如昙花一现的幻影,有如纯洁之美的天仙。
我的心在狂喜中跳跃,心中的一切又重新苏醒,有了倾心的人,有了诗的灵感,有了生命,有了眼泪,也有了爱情。
(戈宝权译)亚·谢·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又是小说家和剧作家。
他是俄罗斯近代文学的奠基者和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
他因讴歌自由,抨击农奴制,实际上已成为解放运动的代言人,而被亚历山大一世在1820年流放于南俄。
1823年开始写作著名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1830年秋完成)。
1829—1836年间,普希金的创作才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艺术境界也焕然一新。
1837年2月10日普希金因决斗伤重逝世。
噩耗传来,报刊称之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殒落了”。
冈察洛夫尊称“普希金是俄罗斯艺术之父和始祖,正像罗蒙诺索夫是俄罗斯科学之父一样”。
普希金创作的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崇高的思想,永远为广大读者所喜爱。
《致凯恩》写于1825年7月19日,是诗人第二次与其女友安娜·彼德罗夫娜·凯恩重叙时情景的真实记录。
1819年,普希金20岁时,第一次在彼得堡艺术学院院长奥列宁的家中见到了凯恩,那时她才19岁,却已成了一位52岁将军的妻子。
普希金第二次与她相见是在1825年,当时他正好被幽禁在他父母的领地普斯柯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
《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
《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普希金诗选》(俄罗斯)普希金读后感俄国文学的巨擘普希金,以其浪漫主义风格和深沉的思想内涵,长久以来影响着世界各地读者。
其诗选不仅是一系列文学瑰宝,更是俄罗斯文化的一张名片。
《普希金诗选》以其广泛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魅力,让我沉醉其中,思考良多。
在普希金的诗篇中,爱情与自由的主题尤为突出。
他以火热的情感和鲜明的个性描绘了爱情的复杂面貌,正如他在《叶甫根尼·奥涅金》中所写:“我爱过,还依然爱着,虽然爱的痛苦。
”这种对爱情的深刻体验,让人感同身受,为之动容。
普希金对自由的渴望也渗透在他的作品中。
在《自由颂》中,他慷慨陈词:“我要向全世界高呼:自由!”这句诗句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追求,也体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心声。
普希金在艺术表现上更是独树一帜。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形象生动,富有音乐性。
如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中:“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
”这样的诗句,读来如沐春风,给人以安慰和力量。
普希金诗选的多样性也让人印象深刻。
从抒发个人情感,到反映社会现实;从描绘自然风光,到叙述历史故事,无不显示出诗人广阔的视野和深邃的思考。
观点独特,旁征博引普希金的诗歌在浪漫主义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
与英国的拜伦、雪莱相比,普希金的作品更具有民族特色和现实关怀。
他不仅关注个人情感,更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
正如他在《俄罗斯人》中所言:“我们俄罗斯人,有热血,有勇气。
”这种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担当,让人肃然起敬。
触类旁通读普希金的诗,让我联想到我国古代诗人杜甫。
他们同样身处动荡的时代,同样关注民生疾苦,同样以诗歌为武器,抒发自己的情感和理念。
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整体看法《普希金诗选》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
普希金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为世界文学贡献了宝贵的财富。
爱情、自由、民族、责任,这些主题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
阅读普希金的诗歌,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普希金主要作品简介及评价
普希金的作品及简介翟阳6徐雨晨0 普希金的主要作品:抒情诗代表作:《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
叙事诗代表作:《高加索的俘虏》、《波尔塔瓦》。
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
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射击》、《暴风雪》、《棺材匠》、《村姑小姐》、《驿站长》、《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杜勃罗夫斯基》……作品内容简介及评价《自由颂》作品简介:矛头直接指向沙皇和鞭挞恶官的讽刺诗,以及革命低潮时期一系列歌颂友谊的书信体诗,都是普希金所处的时代动荡的社会生活的反映。
这是一首失恋诗。
心爱的人离去了,如同太阳隐退,自然中的萧条,就成了诗人内心萧条的流露和象征。
全诗分为三节,从时间上看,第一节是过去(夏),第二节是现在(秋),第三节是将来(冬)。
将这三节纵贯是为一体的,是一种明暗对比的关系。
在灿烂的夏天和阳光之后,秋天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暗淡。
而娜塔莎,"我的光亮",却不见了踪影,无论是清晨还是夜晚,无论是在涟漪的湖上还是在清香的菩提树下,在俄国,人们常用光亮来指称心上人。
在普希金的这首诗中,这一表达爱的习惯称谓又被赋予一种强化对比的功能:"我的光亮"随夏天而去,秋天因而方显暗淡;而"我"心中的光亮,将照耀不止,伴"我"度过寒冷的冬季。
正是这一束光,将这首失恋诗照得通体透明。
评价1、年少的普希金在抒写自己的忧伤,秋天是忧伤的,又是天高云淡的;这首诗也是秋天一般地忧伤却又明朗。
所谓的"简朴和明朗"一直是普希金诗歌最突出的美学特征,在这首诗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风格最初的显现。
评价2、《自由颂》是普希金一首诗的题名。
而普希金诗作的核心,如普希金自己所说,就是用竖琴唤起人们善良的感情,在残酷的时代歌颂自由,甚至在那些歌唱爱情的诗篇里,也响着自由的声音,因此,用“自由颂”三字做他的抒情诗的书名,也是恰当不过的。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
【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精选】高中语文专题二第9课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应用体验之旅训练苏教必修3(时间:40分钟分值:50分)一、基础巩固(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A.洞窟.(kū)废墟.(xū)姊.妹(zǐ)枷锁(jiā)B.惨.白(cǎn) 浑.浊(hún) 花束.(sù) 抛锚.(máo)C.殷.红(yīn)胳臂.(bei) 摄.影(shè)狭隘.(ài)D.酗.酒(xiōng) 枕.头(zhěn)号.角(hào) 步履.(lǚ)解析:B项,“束〞读shù;C项,“殷〞读yān;D项,“酗〞读xù。
答案:A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徒然消亡谛听风彩依旧B.潜藏销毁缔结翻云覆雨C.僵硬手续通霄好景不长D.覆灭阴暗悲恸欢渡春节解析:A.彩—采;C.霄—宵;D。
渡—度。
答案:B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1)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我们可怕的________已经终了。
(2)啊,船长,我的船长哟!起来听听这钟声,起来吧,——旌旗正为你________,—-号角为你长鸣。
(3)为你,这晃动着的群众在欢呼,转动着他们________的脸面。
A.航程招展殷切B.航道招展殷勤C.航程招摇殷切 D.航道招摇殷勤解析:“航程〞指飞机、船只航行的路程;“航道〞指船舶在江河等水域中安全行驶的通道.“招展〞指飘动,摇动(引人注意);“招摇〞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殷切〞指深厚而急切;“殷勤〞指热情而周到。
答案:A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由于对民主、自由的向往,惠特曼与1848年欧洲人民的革命斗争相呼应,在《草叶集》中激烈地反对惨无人道....的蓄奴制度。
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笔记
语文七年级下册外国诗两首笔记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主诗人、小说家,被认为是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用诗歌来抨击时政,歌颂自由,被视为自由主义的代言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
他发表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诗,抨击农奴制度,歌颂自由与进步。
他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和历史纪事《普加乔夫暴动史》,叙述了普加乔夫领导的农民起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反映了贵族青年在沙皇统治下的思想苦闷。
他的创作对俄国文学和语言的发展影响很大。
二、故事背景《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
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
这首诗中就阐明了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三、字音字形瞬.息(shùn ) 幽寂.(jì) 荒草萋萋..(qī qī) 忧郁..(yōu yù) 伫.立(zhù) 涉.足(shè) 尴尬..(gān gà)四、词语释义瞬息:一眨眼、一呼吸,形容极短的时间。
怀恋:动词,怀念依恋。
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
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幽寂:幽雅寂静,形容孤独寂寞。
五、诗歌解析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欺骗”将“生活”拟人化,用“假如”假设生活的状态,令读者能轻松接受这个话题。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对比,两个“不要”和一个“须要”对比鲜明,说明面对挫折要沉着。
镇静、坚强。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解释“要镇静”,“不要悲伤”,“不要/心急”的原因,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一、引言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Alexander Sergeyevich Pushkin)是俄国文学的巨匠,被誉为俄国诗歌的太阳。
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高度的思想性而著称,深深地根植于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
普希金的创作体现了俄罗斯文学的民族性和独创性,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普希金的生平、作品分析、民族性和独创性等方面来探讨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
二、普希金的生平与创作普希金出生于一个贵族家庭,从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他的创作生涯始于诗歌,后来逐渐扩展到小说、戏剧等领域。
他的作品包括《叶甫盖尼·奥涅金》、《鲍里斯·戈都诺夫》、《黑桃皇后》等。
普希金的创作风格独特,以优美的诗歌和深刻的思想性为特点,他的作品不仅在俄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1、民族精神的体现普希金的创作体现了俄罗斯民族精神。
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民族文化的自豪。
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俄罗斯的自然景观、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绘,普希金展示了俄罗斯民族的独特性和精神内涵。
2、民族语言的运用普希金在创作中运用了丰富的俄罗斯民族语言。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韵律和谐,充满了俄罗斯民歌的特色。
他的小说和戏剧中也大量运用了俄罗斯方言和俚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俄罗斯风情。
3、民族文化的传承普希金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文化,还对其进行了传承和发展。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俄罗斯文学、历史、哲学、宗教等多方面的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重新诠释和创新运用,普希金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普希金创作的独创性1、独特的艺术风格普希金的创作风格独特,以优美的诗歌和深刻的思想性为特点。
他的作品既具有浪漫主义的激情,又具有现实主义的深刻洞察力。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他的小说和戏剧则通过对人物性格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揭示,展现了作者对于人性和社会的独到见解。
普希金与曹操对比——俄国文学与中国文学
1824--1825年,普希金又被沙皇当局送回了普斯科夫省的他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在这里他度过了两年。
幽禁期间,他创作了近百首诗歌,他搜集民歌、故事,钻研俄罗斯历史,思想更加成熟,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愈发明显。
1825年他完成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的创作。
1837年2月8日普希金不治身亡,年仅38岁。
他的早逝令俄国进步文人曾经这样感叹:“俄国诗歌的太阳沉落了”。
《致大海》赏析:普希金的《致大海》是一首反抗暴政,反对独裁,追求光明,讴歌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诗人以大海为知音,以自由为旨归,以倾诉为形式,多角度多侧面描绘自己追求自由的心路历程。
感情凝重深沉而富于变化,格调雄浑奔放而激动人心。
赏析:《致大海》是一曲对大海的庄严颂歌,是对人生命运的深沉感叹,也是对自由的热情礼赞。
1824年写于高加索,诗人第二次流放之前。
全诗共十五节,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二节,写诗人向大海告别。
在诗人看来,大海以它的自由奔放展示它的美,以它的自由奔放向世人召唤。
大海与诗人共有的自由奔放的精神,使诗人与大海在感情上紧紧相联。
第二部分为第三节到第十三节,写大海引发的诗人的联想,表达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第三节到第七节写诗人向大海吐露自己要逃往海外、追求自由的隐秘的愿望,也表达诗人对失去自由的懊丧,为逃往海外的夙愿难以实现而愁苦满怀。
第八节到第十三节写诗人对拿破仑和拜伦的追念,他们与作者精神相通,也与大海的精神相通,在这里,诗人深感前途渺茫,壮志难酬,哀叹了人们的不幸命运。
最后两节写诗人绝不忘记大海的誓言,诗人决心将大海的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的动力,为自由奋斗不息。
这首诗赞美了自由奔放的大海,抒发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苦闷,表现诗人在残酷专制下的崇高的自由精神。
南高加索优美的自然景色,哥萨克的风土人情,激发起诗人的浪漫主义诗情。
尤其是那壮阔湛蓝的大海,更使诗人流连忘返。
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自己坎坷的经历,想起人们到处忍受着同样的命运,想起葬身于大海的英雄……怀古伤今,思绪起伏,他的心像大海一样深沉、激荡,情不自禁地写下了这首诗篇。
俄语阅读学习:普希金诗歌(致恰达耶夫)
俄语阅读学习:普希金诗歌(致恰达耶夫)11月06日俄罗斯学习网将为各位学生提供最全面的俄语学习资料,有任何问题可以在网站下放反馈给我们。
谢谢您的支持!为了帮助考生有效的学习俄语课程,更好的掌握俄语学习的重点内容,小编特编辑汇总了俄语学习的重点资料和学习方法,希望对您学习俄语有所帮助!①普希金简介普希金,19世纪俄国的伟大诗人。
在俄罗斯文学中,他是积极浪漫主义文学的开创者,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称为"俄罗斯文学之父"。
他一生创作的抒情诗总数在800首以上。
其中以当代社会政治题材为内容的抒情诗虽然数量不多,但影响极大,故而有"十二月党人运动的歌手"之称,著名的政治抒情诗有《自由颂》、《致恰达耶夫》。
他的其他作品有长诗《青铜骑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②写作背景《致恰达耶夫》写于1818年,当时俄罗斯处于沙皇专制暴政的黑暗年代,俄罗斯人民在残暴政权的重压之下,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普希金深受"十二月党人"和好友恰达耶夫追求自由、反对沙皇暴政等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思考祖国的前途和命运,作品内容也由爱情诗的创作转入到政治抒情诗的创作。
本诗就是他19岁时写给好友恰达耶夫的一首著名的政治抒情诗。
恰达耶夫,俄国唯心主义的哲学家和政论家,是普希金在皇村学校读书时结识的驻扎在皇村的近卫骑兵团的一位军官,他的自由思想对普希金有很深的影响。
普希金在与恰达耶夫的交往中,深受其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
反对专制、追求自由。
К ЧаадаевуЛюбви, надежды, тихой славыНедолго нежил нас обман,Исчезли юные забавы,Как сон, как утренний туман;Но в нас горит еще желанье;Под гнетом власти роковойНетерпеливою душойОтчизны внемлем призыванье.Мы ждем с томленьем упованьяМинуты вольности святой,Как ждет любовник молодойМинуты верного свиданья.Пока свободою горим,Пока сердца для чести живы,Мой друг, отчизне посвятимДуши прекрасные порывы!Товарищ, верь: взойдет она,Звезда пленительного счастья,Россия вспрянет ото сна,И на обломках самовластьяНапишут наши имена!2、参考译文爱情、希望和平静的光荣并不能长久的把我们欺诳,就是青春的欢乐,也已经像梦,象朝雾一样也消亡;但我们的内心还燃烧着愿望,在残暴的政权的重压之下,我们正怀着焦急的心情在倾听祖国的召唤。
高一语文《普希金、歌德、叶芝诗歌欣赏》学习要点
高一语文《普希金、歌德、叶芝诗歌欣赏》学习要点高一语文《普希金、歌德、叶芝诗歌欣赏》学习要点一、普希金《一朵小花》1、了解普希金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诗人,俄罗斯文学的鼻祖。
他出身贵族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文学教养。
在皇村中学学习时,受到当时爱国思潮和进步思想的影响,结交了一些未来的十二月党人(俄国的贵族革命家)为朋友.毕业后到彼得堡进外交部任职.在此期间写出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政治抒情诗,歌颂自由、进步,反对封建农奴制,抨击暴君专制,表现了开明贵族的理想,对当时的革命者曾产生过巨大影响。
1820年普希金被沙皇流放到高加索。
不久又以他的无神论思想为借口,把他幽禁在他母亲的领地米哈伊夫斯克村。
1825年十二月党人起义失败后,沙皇为了拉拢他,把他召回莫斯科,企图使他成为宫廷诗人。
终因普希金的进步思想和创作活动与统治阶级利益格格不入,引起了沙皇宫廷贵族集团的仇视。
1837年在沙皇及其党羽策划的决斗中,普希金受重伤而死。
临死前最后一句话是:“这个世界容不得我活下去。
〞普希金是俄罗斯语言文学的创始者。
他的创作奠定了近代俄罗斯文学的基础,宣告了它的黄金时代的到来,并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俄罗斯优秀作家,因此被称为“近代俄国文学之父〞。
果戈理说:“他的作品,像一部辞典,包含了我们语言全部的丰富、力量和灵魂。
〞2、普希金《我的墓志铭》这儿埋葬着普希金,他和年轻的缪斯,和爱神作伴,慵懒地度过欢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善事,然而凭良心起誓,谢天谢地,他却是一个好人。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现今总是令人悲哀: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而那逝去的将变得可爱。
3、诗歌写作背景与欣赏这首诗是普希金写给自己的未婚妻冈察罗娃的。
娜塔丽亚·尼古拉耶夫娜·冈察罗娃(1812—1863)是绝世佳人。
第十四讲浪漫主义与普希金
第十四讲浪漫主义与普希金第一篇:第十四讲浪漫主义与普希金第十四讲浪漫主义与普希金一.浪漫主义文学运动1.浪漫主义文学的形成与发展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不但在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转折时期,而且也是文学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
浪漫主义得到了辉煌的发展,它席卷全欧,并且在一些国家发展成为强大的文艺运动。
浪漫主义文学的兴起是由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的社会政治状况决定的。
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政权,建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法国革命后的现实宣告了启蒙运动理想的破灭,在广大社会阶层中引起一种普遍的失望情绪,浪漫主义正是这种失望情绪在文学上的反映。
德国古典哲学和空想社会主义也对浪漫主义文艺思潮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另外,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这个时期流传甚广,他们的思想对浪漫主义思潮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浪漫主义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吸收了以前文学的一些经验。
18世纪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对浪漫主义思潮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卢梭对个性解放和感情自由的宣扬,对想象的崇尚,以及返回自然的主张,对浪漫主义思潮的形成起了重大作用。
浪漫主义是在对古典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
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的泥古倾向和理性教条的束缚,强调创作自由,强调情感和想象在创作中的作用。
2.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作为一个有着共同的社会历史背景和哲学思想基础的文艺思潮,浪漫主义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如浪漫主义作家强烈地不满现实,对庸俗丑陋的现实极为反感,而对一些非凡的事物有强烈的兴趣。
他们一般不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而偏爱表现主观的理想。
浪漫主义者反对古典主义枯燥而冰冷的“理性”,而注重抒发个人的感受和体验。
他们的作品有着鲜明的感情色彩。
在内容上,有抒发对大自然的强烈的爱,也有对民间文学的重视;在体裁上,经常采用的是那些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体裁,如抒情诗、抒情叙事诗、以神话为题材的戏剧和历史剧等。
二.普希金和他的诗歌普希金(1799-1837)是俄国浪漫主义文学杰出代表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开拓者。
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文学
屠格涅夫
最早描写“新人”形象的是对 生活有着特有的敏感,并给以 诗意的表现的屠格涅夫。他在 《前夜》(1860)里,成功地 刻画了俄国姑娘叶琳娜和保加 利亚青年英沙罗夫两个新人形 象。
屠格涅夫的代表作《父与子》 (1862)塑造了另一“新人” 形象巴扎洛夫,描写了平民知 识分子的“子辈”与自由主义 贵族的“父辈”之间的矛盾。
在俄罗斯文学中,普希金开辟 “小人物”文说《叶甫盖尼·奥 涅金》中塑造了第一个“多余人” 形象奥涅金。
多余人
是俄罗斯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他们聪明有 教养,厌恶庸俗的上流社会,想寻找一条有意义的生 活道路,但是,既不肯靠拢政府,又脱离劳动人民, 结果一事无成,成为社会的多余人。代表人物有20年 代普希金的奥涅金,30年代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 的毕巧林,40年代屠格涅夫《罗亭》中的罗亭,50年 代冈察洛夫《奥勃洛莫夫》中的奥勃洛莫夫。
小人物
俄罗斯文学中小官吏,小知识分子,下层百姓的代名 词。他们贫困、痛苦、忍气吞声,忍辱负重,走投无 路,只好忍受大人物们的剥削压榨。从而暴露了吃人 的大人物们的腐败、黑暗、作威作福欺压人民。例如 普希金的维林、果戈理的波普里希钦、巴施马奇金。
莱蒙托夫(1814— 1841) 在长篇小说 《当代英雄》(1840) 中塑造了第二个多余人 形象毕巧林。
果戈理(1809—1852) 的创作经历了由浪漫主 义向批判现实主义的过 渡。
讽刺喜剧《钦差大臣》 (1836)的问世,标志 着果戈理批判现实主义 创作达到成熟阶段。
《死魂灵》(1835— 1842)是果戈理的代表 作。
自然派
俄国19世纪40年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基人是果 戈理,所以又叫果戈理派。它有如下特征:继承普 希金、莱蒙托夫的优良传统,批判锋芒直指俄国专 制制度、农奴制度、抨击官僚、嘲笑贵族,反映人 民痛苦,与人民运动联系,把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与恰达耶夫个性
普希金的文学创作与恰达耶夫个性
刘超
【期刊名称】《中国俄语教学》
【年(卷),期】2013(032)002
【摘要】在俄罗斯文化史上,恰达耶夫思想是俄罗斯自我意识迈向现实的第一步.在19世纪20-30年代,恰达耶夫个性作为一种精神符号多次成为艺术反映的对象,恰达耶夫唤醒了普希金身上更深刻的思想性.
【总页数】4页(P57-60)
【作者】刘超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5
【相关文献】
1.恰达耶夫思想概观 [J], 杨明天
2.俄国思想家恰达耶夫其人其作 [J], 刘超
3.恰达耶夫思想初探 [J], 黎海波
4.普希金与恰达耶夫 [J], 陈训明
5.一代青春的献辞——介绍普希金的《致恰达耶夫》 [J], 安国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俄罗斯民族的太阳”—普希金之分析
“俄罗斯民族的太阳”—普希金之分析“如同年轻的恋人/信守约定的幽会/趁着我们还在燃烧自由的热情/趁着我们的心还为光荣而跳动/朋友,让我们把心底的激情/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同志们,相信吧:迷人的幸福之星/将会在太空升起/俄罗斯将会在沉睡中苏醒/而在专制的废墟上/我们的名字将会被铭记!”关心民族与人民的命运,体现时代脉搏是作家共同的追求。
作为精神价值的战士,民族的儿子,普希金用自己的方式进行着表达。
本文就是以此出发,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从精神内涵、作品之特点和留给我们的启示等方面对普希金进行分析。
一、普希金之精神内涵19世纪初的俄国都处于内忧外患中痛苦的转型期,彼得大帝的改革使古老的俄国在万分不情愿中逐渐摆脱了生存已久的农奴制,在向西方的借鉴与学习中向近代化靠近,俄罗斯文学也在艰难的蜕变中寻求新生,开始了俄罗斯文学的复兴。
在这种时代背景中产生了代表着民族精神的文化巨人普希金。
普希金是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是“俄罗斯民族的太阳”,“他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于意大利的但丁,英国的莎士比亚,德国的歌德。
”面对19世纪初俄国内忧外患的形势,普希金面对激烈的民族变革,探寻和追求着时代的出路。
“普希金之所以能产生极大的影响,是由于他对俄国来说是真正时代的儿子,他同他的祖国齐头并进,他是祖国精神生活发展的代表。
”1.普希金民族性开掘的培育普希金出身贵族,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本阶级日趋没落所产生的屈辱感,以及设法战胜屈辱以保全自己的个人尊严与社会地位的热烈愿望。
《叶普盖尼·奥涅金》是一个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人的“新人”,是普希金内心精心培养的那个时代的“新生儿”。
因为只有“人”才会表现出过多的无可奈何,只有人才可能作为一个改革者,对自己的农庄进行农奴改革,提出对人的关怀。
2.普希金的纯洁平和的个性气质普希金都在紧扣时代的脉搏,寻求民族的新生。
,面对民族的痛苦,他不压抑自己鲜活的个性,一方面对未来寄以厚望,但又不将希望简单化,而是以强健的人格与积极的心态进行不同方式的努力。
李建军丨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论普希金及其文学经验(下)
李建军丨俄罗斯文学的太阳——论普希金及其文学经验(下)刊于《文艺争鸣》2018年第11期。
本文系未编排稿,成稿请查阅本刊。
最后的决斗五、力量感:雄伟气魄与崇高风格普希金的诗里,有婉约的优美,也有崇高的壮美。
雄伟的气魄和巨大的力量感,是普希金的那些崇高性质的诗篇最突出的特点。
他的这种雄健的精神首先来自于对大自然的描写和赞美。
一个人,倘若对大自然的变化和美丽缺乏感知力,那么,他也不大可能感受到人类生活的美好和诗意。
衡量一个作家是不是真正优秀的作家的重要标准,那就是看他有没有感受并描写大自然的能力。
也就是说,看他能不能以完美的充满诗意的技巧,描写出大自然的多样而迷人的美丽,或者,准确地说,就是看他能不能在自然的背景上写出人类心灵的诗意性。
作为一个自然主义者,普希金能深刻地感受到大自然所包含着的精神力量和神秘暗示。
果戈理就注意到,边疆壮美的大自然,极大地影响了普希金的精神气质和抒情风格:“命运仿佛故意将他抛向那样的地方,那里俄罗斯的边疆具有刚烈、雄伟的特征,那里广袤无垠的俄罗斯平原常常被高耸云际的群山所阻断,并散发着南方的情调。
在酷热的山谷当中,巨人般的、永远被白雪覆盖的高加索山峰使他震惊;可以说,它唤出他心灵的力量,并扯断还压在自由思想上的最后的锁链。
勇猛的山民自由自在的、充满诗意的生活,他们的搏斗,他们迅速、无法抵御的突袭,使他心醉;而从这时候起他的文笔获得那种奔放的气势,那种明快和锐利,使刚学会阅读的俄罗斯那样惊奇和震惊。
”在写于1820年的《“我看见了亚细亚的不毛的边境”》里,普希金以充满惊奇的语气,用朴素而有力量的诗句,描写了边境的自然景物带给他的震撼感受:我看见了亚细亚的不毛的边境高加索的偏远、烤焦的山谷,切尔克斯部落的原始的住处,炙热的波古莫河岸,荒凉的高峰,飘忽的白云给山顶盘绕着冠冕,还有库班河外的平原!神奇的惊人的地方!……炙热的溪水在炽热的峭壁间滚沸,啊,无边幸福的水泉!你是憔悴的病患者真实的希望。
普希金论文:两颗巨星之碰撞千秋万代留光芒
普希金论文:两颗巨星之碰撞千秋万代留光芒摘要:普希金和苏东坡虽然不是同一时代人,不在同一个国家,但两人都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人才,都受过很好的家庭教育,经历坎坷而又自强不息,都给后人留下不朽的精神财富,值得纪念。
关键词:普希金;苏东坡;比较1、两人都有很高的声誉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
普希金还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他诸体皆擅,创立了俄罗斯民族文学和文学语言,在诗歌、小说、戏剧乃至童话等文学各个领域都给俄罗斯文学提供了典范。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名苏东坡,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在书法方面成就极大,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苏轼的研究领域相当广泛,涉及农林、矿产、建筑、水利、测绘、医学、酿酒、制墨等。
他注意收集整理科学成果,形成著作,给后人留下了丰富而珍贵的史料。
他还相当注重实践,在地理考察、测绘方面也有很突出的贡献。
2、两人都少年展露才华普希金(1799-1837)这位出生于贵族家庭的天才,从小受着文学的熏陶,8岁就开始写诗,20岁前就写出了《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杰出诗歌。
1811年,普希金进入贵族子弟学校皇村学校学习,年仅12岁就开始了其文学创作生涯。
1815年,在中学考试中他朗诵了自己创作的“皇村回忆” ,表现出了卓越的诗歌写作才能,特别是他诗作韵文的优美和精巧得到了广泛的赞赏。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阴差阳错地高中进士第二名,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
普希金《致大海》赏析导读:普希金《致大海》赏析诗人普希金,在青少年时代就为全国人民反对拿破仑战争的爱国激情所鼓舞,又受到十二月党人恰达耶夫和俄国启蒙主义者拉吉舍夫等人的深刻影响,写下了许多反对专制暴政和歌颂自由的政治抒情诗。
1820年,诗人年仅21岁,就被沙皇放逐到南俄。
此后写的诗歌更加充满了反抗的激情。
1824年夏天,他与奥德萨总督发生冲突,被军警押送到父母的领地米哈伊洛夫斯克村,幽禁在那里达两年之久。
诗人在奥德萨,长期与大海相依为伴,把奔腾的大海看作自由的象征。
当他将要远离奥德萨而向大海告别的时候,万千思绪如潮奔涌,忧郁而又愤激的诗篇酝酿在胸。
诗人在奥德萨开始写作,而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最后完成这一诗篇——《致大海》。
《致大海》是诗人在南俄时期写的一篇浪漫主义的代表作。
作品歌颂大自然的美和崇高,反对世俗生活的丑恶与平庸,突出人与自然在感情上的共鸣,把自然景物拟人化,作为一种精神象征,寄托诗人自己的理想,即对自由和解放的热烈追求和对暴力统治的憎恶、反抗。
全诗十五个诗节,可以分作三个部分来读。
开头两个诗节,诗人向大海告别;中间十一个诗节,写诗人由大海引起的回忆和联想;最后,诗人再一次向大海深情地告别,说明自己的整个心灵被大海的形象和音响所充斥,永不忘怀。
诗人把大海人格化,直接同大海对话,向大海告别。
大海最后一次在诗人的眼前“翻滚着蔚蓝色的波浪,/和闪耀着娇美的容光”。
如此美丽的大海,又是这般温情脉脉!但是诗人与大海即将离别。
大海发出悲哀的喧响、召唤的喧响,像是忧郁的怨诉,又像是临别时的呼唤。
这无疑是诗人的一种感觉,是诗人忧郁之情的一种写照,同时也是诗人对于大海所召唤的自由之神的一种向往。
“你是我心灵的愿望之所在呀”,诗人开始了回忆。
他把大海的自由奔放、任性不羁,看作自己心灵的投影,总是留恋于海岸,在那里悄悄地徘徊。
由于沙皇专制制度的黑暗,诗人曾想从海上偷渡去国外一游,他也因为这个愿望得不到实现而苦恼,一个人茫然地徘徊在海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沙砾闪光的两面:恰达耶夫与普希金爱国主义
观的异同
张建华
2012-7-27 10:03:25 来源:学习时报(第386期)
开篇语:“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它是该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础。
“俄罗斯思想”即是俄罗斯民族引以为荣并刻意追求的民族精神,它是俄国历史和苏联历史,乃至当代俄罗斯历史中一个永恒的主题和话题。
俄国著名诗人丘特切夫如是说:“用理智不能了解俄罗斯,用一般的标准无法衡量它,在它那里有着特殊的东西。
在俄国能够做的只有信念。
”这个“特殊的东西”就是——“俄罗斯思想”。
俄罗斯文化的特殊性,俄罗斯道路的曲折性,俄罗斯民族的普世价值观,俄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苏联模式的不平凡命运,都与这一理念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栏目将介绍俄国史上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及其思想,以此引导读者由“俄罗斯思想”来思考其他民族的“民族精神”。
19世纪上半时期是俄国社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自我意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俄国知识界投入了对俄国未来命运的思考,“谁之过?”“怎么办?”尤其成为困扰知识精英们的问题,面对这样一个变动的时代,俄国知识界截然分成两种社会思潮——西欧派和斯拉夫派,围绕着爱国主义、俄国该向何处去等问题,展开激烈的论辩,恰达耶夫和普希金的争论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本文仅就恰达耶夫和普希金的“爱国主义”观的异同,略陈管见。
恰达耶夫和《哲学书简》
彼得•雅可夫列维奇•恰达耶夫(1794—1865)出身于莫斯科的贵族家庭。
1823—1826年,恰达耶夫漫游了英、法、德、瑞士诸国。
面对相对发达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他痛切的感受到俄罗斯之贫穷和落后,认为如不彻底变革,俄国必将
陷于绝境。
1828—1831年,恰达耶夫完成了他的重要论著——8封信的《哲学书简》。
纵览这8封信,基本上都是从宗教立场出发,论述了俄罗斯国家的历史及在世界上所处的位置;论述了宗教的意义和力量,认为人类的进步包括俄罗斯的进步,只能在宗教的统一中实现;谈到了欧洲的历史;世界有影响的宗教家、哲学家,评论了在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时代;最后的结论认为基督教的生活是人类真正的生活,因为只有它可以达到最高理性境界,达到人类的精神统一。
恰达耶夫的文章笔锋严酷、犀利,说出了自己心里郁积已久的,包含着忧郁情绪的话,对俄罗斯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了激烈的批判与彻底的否定,同时也猛烈的抨击了俄国野蛮的专制制度、东正教势力和在俄国根深蒂固的农奴制。
《哲学书简》刚刚一脱稿,便以手抄本的形式在朋友和同仁中流传。
1836年9月底,《哲学书简(之一)》奇迹般的出现在《望远镜》杂志第十五期上。
《哲学书简》发表后引起轩然大波,一时间,声音惊醒了所有的人。
赫尔岑评价《哲学书简》时说“他如同在黑夜里响起的枪声。
”然而,这些“反响”却主要是否定的,甚至连恰达耶夫的好友,诗人普希金也并不认同他对俄国历史的尖锐批判。
普希金和恰达耶夫的分歧
1836年10月19日普希金给恰达耶夫写了一封长信,明明白白的表示:俄国有自己完整而丰富的历史;俄国文化拥有独特的渊源,俄国文化绝不是在异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俄国以自己惨重的牺牲换来了人类精神的巨大进步,俄国人应当引此为荣。
普希金向恰达耶夫历数了俄国历史上辉煌事件与划时代的人
物。
“毫无疑义分裂教派把我们欧洲的其余部分割裂,我们没有参加任何一次震撼欧洲的大事件,不过,我们有自己特殊的使命。
这就是俄罗斯,这就是鲸吞蒙古人入侵的广袤的地域。
鞑靼人没敢迈过我们的西部边界,把我们留在了后方。
他们又退回到自己的荒漠,基督文明因此而获救。
”
对于普希金的不同意见,恰达耶夫表示“非常遗憾,我的朋友,我们没能将我们的生活道路结合在一起”。
两种“爱国主义观”的分歧
普希金和恰达耶夫的争论是属于那个时代的,从1812年开始的大半个19
世纪,对于俄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时代,一八一二年抗击拿破仑的入侵及后来的胜利,唤起了俄罗斯沉睡的力量,激起了民族的自觉和自豪感,同时欧洲的进步也影响了农奴制的俄国,有力的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但是二十年代代表社会觉醒的十二月党人的失败,却又给俄国蒙上了一层阴影,人们无所适从,看不到前途。
当时的俄国人突然意识到自己周围的生活有些古怪、不合所谓欧洲成分的现象,而又不知道这是为什么,是好还是坏、是丑还是美,一切问题开始从四面八方包围俄国社会并要求人们认识它们。
这就是那个时代的特点。
在当时的俄国,贵族阶级是俄国的支配阶级,这个阶级对俄国有支配权,同时,它也要为俄国社会负责。
俄国知识分子是从俄国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的。
普希金和恰达耶夫都出身于贵族阶级。
这使他们自然地对于自己的民族,对于俄国具有社会几乎是原发性的责任感,十九世纪是俄国知识分子的形成时期,他们还是在沙皇的羽翼之下,但他们又都在积极寻求解决俄国应走什么样的道路的问题,是向西方?还是向东方?两种道路的选择,形成了西
方派和斯拉夫派。
西方派坚信俄国要走西欧的资本主义道路,斯拉夫派则相信俄国的独特命运,就是东正教和村社的永恒存在,把彼得一世以前的“神圣”罗斯理想化。
恰达耶夫是一位坚定的西方派,他旗帜鲜明的认为俄国应该走西方的道路,他在《哲学书简》的第七封信中写道,“我们越是努力的与欧洲社会融为一体,这对于我们来说就会越好。
”普希金则是斯拉夫派,他主张振兴和发扬俄罗斯的传统东正教文化和道德。
普希金与恰达耶夫之争是斯拉夫派与西方派大辩论的重要内容和继续。
在这场争论中,普希金和恰达耶夫分别是以斯拉夫派和西方派面目出现的。
但是双方的观点并不是根本对立的,双方之间互有渗透,这正如别尔嘉耶夫所说:“斯拉夫派与西欧派既是敌人,又是朋友。
”赫尔岑说:“我们有同样的爱,只是方式不一样……我们像伊阿诺斯或双头鹰,朝着不同的方向,但跳动的心脏却是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