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环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青海湖,这片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璀璨明珠,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和咸水湖。
它不仅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承载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文化价值。
然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青海湖的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和破坏。
青海湖环境破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周边地区的农牧业活动不断扩张。
过度放牧导致草原植被遭到破坏,土壤侵蚀加剧,进而影响了青海湖周边的生态平衡。
其次,不合理的水资源利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满足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需求,大量抽取地下水和河流的水,导致青海湖的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再者,旅游开发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青海湖的环境带来了压力。
游客数量的增多使得垃圾处理成为难题,一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直接破坏。
此外,气候变化的影响也逐渐显现。
气温升高、降水模式的改变等,都对青海湖的生态系统产生了负面影响。
这些破坏带来的后果是严重的。
湖水水位下降导致湖泊面积缩小,湖岸线后退,周边湿地减少,许多依赖湿地生存的鸟类和其他生物失去了栖息地。
生态系统的失衡也使得一些物种面临濒危的境地,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面对青海湖环境所遭受的破坏,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保护措施。
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
通过各种渠道,向当地居民和游客普及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让大家从内心深处树立起保护青海湖的责任感。
在农牧业方面,推行科学合理的养殖和种植方式。
控制放牧规模,实行轮牧制度,恢复草原植被。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水资源的过度开采。
对于旅游开发,要进行合理规划和管理。
限制游客数量,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监管,杜绝不文明行为。
同时,完善旅游设施,加强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能力。
加大对青海湖生态保护的投入。
政府应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生态修复、环境监测和科研工作。
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深入研究青海湖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为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青海湖流域地处我国青藏高原东北部,是我国祁连山脉的一个大型山间盆地,具有独特和多样化的复杂生态系统。
近些年,青海湖生态环境恶化进一步加剧,文中阐述了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探讨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因,以及主要的应对措施,对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标签:青海湖;生态环境;问题;对策一、青海湖概况青海湖地处青海湖盆地,位于南祁连早古生代裂陷槽、青海南山晚古生代一中生代复合裂陷槽和中祁连地块这3个构造单元的交汇部位,是一个新构造断陷湖,湖面面积4265.3km2,是我国最大、世界第二大的“内陆咸水湖”。
二、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及必要性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所具有重大生态、社会和经济意义:一、青海湖是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的宝库,是世界著名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其代表性、生物多样性以及特有性。
二、青海湖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器,是阻挡西部荒漠化向东部蔓延的天然屏障,是高原高寒干旱地区重要的水汽源,它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也是保护青海省社会经济最发达的河湟谷地生态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三、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气温变化:环湖地区1958~2002年的45年间,气温呈上升趋势。
降水量变化: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对周围的农田、草场、道路及农牧民生活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野生动植物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草地生态退化四、青海湖生态环境的变化的原因4.1自然原因4.1.1区域气候的冷、暖干变化有关晚第四纪青海湖环境演化研究表明,虽然青海湖地区的古气候呈波动变化,但总体变化趋势趋于向冷干方向发展。
根据青海湖流域及其邻近地区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历史时期气候资料序列,划分了流域近600年来气候的冷暖干湿期,并认为青海湖流域100年来的气候变化以暖偏干为主要趋势。
4.1.2入湖水量减少,湖水量长期负均衡现状青海湖每年入湖河补给13.35亿,降水补给15.57亿,地下水补给4.01亿,总补给为34.93亿,湖区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年均亏损4.37亿。
环青海湖地区草地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是 我 国 面 积 最 大 的 内 陆 咸 水 湖 泊 ,湖 区 不 仅 是 国 际 重 点 保 护 湿 地 和 青 海 省 珍 稀 鸟 类 、鱼 类 和 自然 景 观 保 护 区 ,同 时也 是 全 球 气候 变 化 ,高 原 湖 泊 与 全球 气 候 变 化 研 究 的 典 型 地 区之 一 。 由 于地 处 大 陆 腹地 ,湖区高原大陆性气候 明显。 环青 海 湖 区行 政 区划 范 围主 要 包 括 海 北 州 的 刚 察 县 、海晏 县 和海南 州 共和 县 的 l 乡 、2 3个 0个 国有 农 牧 场及 部 队牧 场 。土地 总 面 积 1 2 0h ,其 . 8X16m2 5 中天然 草 场 l 0 0 m ,以温 性 草 原类 草场 为 4 8X16 4 h 主 ,兼 有 高 寒 草 原类 草 场 、温 性 荒 漠 草 原类 草 场 、 低平 地 草甸类 草 场 。植 被 以禾 本科 牧 草 占主要 优 势 , 其次是 莎草科 、菊科 、蓼 科等 牧草 。 青 海 湖 地 区共 有 人 口 1 0多 万 ,农 牧 业 人 口约 69万 , 占总 人 口的 6 %。各 类 牲畜 28万头 ( ) . 9 4 只 ,
及 生态意 义重 大。本文在深入调 查研 究的基础上 阐述 了环青海湖地 区的生 态环境现状 ,分析 了生态环境恶化的成 因,
因地 制 宜地 提 出 了 生 态建 设 的思 路 及 治理 对 策 。 关 键 词 :生 态 ;现 状 ;治 理 对 策
中 图 分 类 号 :¥ 1 8 2
收 稿 日期 :20 — 2 2 06 0—3
作者 简介 :尚永成 (9 0 ) 17 一 ,男 ,青 海省 西宁市人 ,畜牧 ( 草原) 师 ,大学本科 。
折合 羊单 位 46万 只。 6 12 草地 生 态环境 恶化 现状 及成 因 . 近 几 十 年来 ,由 于 自然 环 境 条 件 的演 变 和人 为 活 动 的 综 合 影 响 ,环 湖 地 区 草 地 沙 化 、退 化 严 重 、 畜 牧 业 生 产 效 率 低 下 ,对湖 区生 态 环 境 和 社 会 经 济 的发 展 造 成 了严 重 的影 响 。据 统 计 ,该 区 中度 以上 草 地 退 化 面积 已达 1 8X16 m , 占可 利 用 草 原 面 . 0 z 4 h 积 的 5 .2 ,其 中 “ 土 滩 ” 面积 22 2Xl s m , 57 % 黑 . 0 h 4 沙化 草地 面积 416Xlsm。 杂 草 型退 化 草 地 面 8 0h ,毒 积 83 0 h , 并 且 每 年 仍 以 3 的 速 度 递 增 。 .6X1 m。 % 湖 区 植 被 整体 景 观 明显 呈 现 出 由草 原 植 被 景 观 向 荒 漠 化 植 被景 观 演 变 的趋 势 ,优 良牧 草 种类 减 少 ,毒 杂 草 大 量 滋 生 ,草 地 产 草 量 大 幅 度下 降 ,植 被盖 度 明显 降低 。 造成 草地 生态 环境 恶化 的原 因是多 方 面的 。从 自 然 因素分析 :一是全 球气 候变 暖产 生 的严 重后 果 。进 入2 0世纪 9 代 以来 ,江河 源 区平 均气 温 比原来 年 0年 平 均值 升高 0 1 ,降 水 则减 少 3 - 2 0多 毫米 ,这 一升 降就直 接 导致 了草 原 植 被 的退 化 ,加剧 了荒 漠 化 。 二 是草 地生 态环境 先 天脆弱 。 由于高 寒干旱 ,青海省 牧 区处 于大陆 l 生气候 与东部 季风接 触 的边 缘 ,气 候 由 东 南 向西北 表 现为 :湿 润 一寒 冷 半 湿 润 一寒 冷 半 干 旱 一寒 冷 干 旱 。 这种 脆 弱 的 生态 环 境 极 不 稳 定 ,极 易 被 破 坏 ,恢 复 起 来 难 度 很 大 。从 人 为 因 素 分 析 , 不 适 当的人 为 活 动 主要 有 :一 是 滥 采 乱 挖 。二 是过 度放牧 。海南州共 和盆地 的超载率高达 4 . 干旱 94 %, 年 份 可 超 过 20 0 %。 三是 无 序 乱 垦 荒 地 。据 资料 记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现状分析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旅游环境容量现状分析作者:谢璐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6期摘要本文以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结合其目前的开发与发展现状,对该区的旅游环境容量包括旅游资源空间容量、生态环境容量、旅游经济发展容量、心理容量分别进行量测与分析,结果表明该景区旅游环境容量处于适载状态,但旅游经济发展容量成为限制其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可进一步拓展旅游空间开发新的旅游资源,同时应注重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关键词旅游环境容量自然保护区青海湖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0 引言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
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繁殖、栖息的岛屿、滩涂和湖岸湿地,地跨二州三县,是青海省五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也是闻名海内外的旅游风景区。
它以其巨大的水体与流域内的天然草场和林地共同构成了阻挡西部荒漠风沙向东蔓延的生态屏障,其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在西部大开发和生态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旅游环境容量的发展进程早在上世纪30年代,在美国牧场管理和野生动物管理的研究中已提出了容量概念。
“环境容量”这个词最初就来自牧场管理,指的是一块土地单元能够承受的牲畜数量,最早提出“旅游环境容量”这一概念的是Mathieson和Wall,他们将旅游环境容量定义为:在自然环境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变化和游客体验质量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降低的情况下,使用一个景点的游客人数最大值。
国内在旅游环境容量(TECC)研究领域较有影响的包括赵红红、刘振礼、孙道玮、保继刚、楚义芳、崔凤军等,而楚义芳首先对其概念体系、量测及其实用研究方向作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生态容量,是一个旅游点或旅游区环境不产生永久性破坏的前提下,其环境空间所能容纳的游客数量。
游客对游览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动植物的破坏,故旅游环境容量即对动植物不产生永久性危害前提下的游客数量。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
青海省生物资源现状及对策摘要:坐落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青海省,是全球高海拔地区唯一的大面积湿地生态系统,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三大江河的发源地。
在高寒、高海拔等特殊的地理环境气候等条件的影响下,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史变迁过程中,该地区形成了诸多独特的适应高原特殊自然环境的野生生物物种,这些物种维系了高原总体生态,也是重要的生物资源和基因库,具有十分重要的物种保存、科学研发探究、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的意义。
Pick to: located in the northeast of Qinghai Tibet plateau, Qinghai province is the only large global high altitude wetland ecosystem, is the Yangtze river the birthplace of the Yellow River, Lancing river three rivers In cold climate conditions such as the special geographical environment, such as high altitud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in the process of biological evolution in the long history, the region formed a number of unique wildlife species to adapt to the plateau special natural environment, these species to maintain the overall ecological plateau, is also a important biological resources and gene pool,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save species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biodiversi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protection.关键字:青海省青藏高原东北部湿地生态系统水生动物牦牛资源保护Key words: in the northeast Qinghai Tibet,plateau in Qinghai province ,Yak resource conservation ,wetland ecosystem of aquatic animals一、青海省主要生物资源(一)青海省水生动物资源青海水生野生生物资源分布情况青海境内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体资源较为丰富,江河湖泊水域面积共有136.7万ha,其中有鱼类分布的水面有106.7万ha。
青海水生野生生物现状及保护对策
青海省 位于青 藏 高原 东北 部 , 般 海拔 2 0 一 50
—
内陆水 系有 l 。属 国 家 二类 保 护 水生 生 物 有 9种
大鲵 ( g l b t cu aiins Ba cad) 、 Mea ar h sd r a u ( lnh r ) o a d 水獭 ( u a lt ( in es 15 ) 川 陕 哲 罗鲑 L t u a Lna u ,7 8) 、 r r
4 0 m, 5 0 世称 “ 世界屋 脊 ” 又是 长 江 、 河 、 沧 , 黄 澜
江的发源地 , 大江 河 的 干流 在 青海 省 境 内 的 长 三 度 分 别 是 长 江 1 1 k 黄 河 15 k 澜 沧 江 2 7 m、 9 9 m、 4 8 m, 年 向 下 游 地 区 的 供 水 量 达 到 6 0 × k 每 0
维普资讯
第l 7卷
第 3期
青
海
草 业
V 1 1 . . o . 9 月
QN H I R T C L U E I G A A A U T R P
文章编号 :08—14 (08 0 02 0 10 4 5 20 )3— 0 3— 3
收 稿 日期 :0 8—0 20 4—0 8
使 高原许 多珍 贵 的 水生 野 生 生物 赖 以 栖息 、 食 摄
和繁殖 的场所 遭到破 坏 , 卵场 严重萎缩 、 产 产卵洄 游通 道被 阻断 、 栖息水 域受 到污 染 、 资源 急剧 渔业 减少 , 鱼类 个体 小 型 化 、 龄 化 严重 , 分 物种 已 低 部
,
被喻为 “ 中华 水塔 ” 是全 球 高海 拔地 区唯 ,
大 面积湿地 生 态 系统 , 生 物 多样 性 最 为集 中 是
据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结果显示
据青海省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巡查结果显示,2004年青海湖鸟类有189种,比1984年普查结果增加了25种。
我国特有珍稀物种普氏原羚数量已从不足150只增加到300多只。
过去由于生态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干扰造成的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下降的状况,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和恢复。
巡查结果还表明,青海湖地区鸟类数量稳中有增,达到15万只,越冬大天鹅数量有所恢复,过去一些不曾在青海湖畔栖息、逗留的鸟类开始在这里安家。
过去被大肆猎杀几乎在人类视野中消失的狼,现在明显增多。
近年来,青海省相继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使野生动物生存环境得到较大改善。
环湖43万亩耕地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青海湖自然保护区的建设项目也逐步落实,开展了有关鸟类保护、湿地监测、环湖巡查、鸟类及野生动物救护等活动。
同时,作为青海省的王牌旅游景点,注重发展生态旅游,建设了观鸟台,使用环保型电瓶车等措施,对鸟类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在,如果游客到鸟岛旅游,随处可以看到鸟儿和游人和谐相处、人鸟同乐的场景。
青海省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董建生说,今年在青海湖还将实施普氏原羚拯救和保护工程,就地保护这一极度濒危物种,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也将稳步推进。
青海湖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
青海湖湿地保护与生物多样性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高原湖泊。
湖泊周围绵延着广袤的湿地,被誉为“高原明珠”。
青海湖湿地作为一个重要的生态系统,承载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而湿地的保护对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地球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青海湖湿地是一个天然的鱼类孵化场和繁殖地。
湖泊中的鱼类资源丰富多样,包括青海鲟、裂腹鱼等。
青海鲟,被誉为“活化石”,是中国特有的珍稀鱼类,也是青海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的象征之一。
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青海湖鱼类资源遭受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护湖泊中的鱼类资源,青海省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限制了捕捞数量和季节,加强了湿地保护和水体环境治理。
这些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青海湖水质,保护了湿地生态系统,并且有助于鱼类的繁殖和生存。
青海湖的湿地保护与鱼类资源的保育密切相关,为后代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场所。
青海湖湿地也是许多候鸟的重要栖息地和迁徙站。
每年秋冬季,成千上万的候鸟从北方迁徙到青海湖湿地,包括大雁、白鹤等。
这些候鸟选择在湿地停歇和觅食。
湿地为候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地,是它们生存和繁衍的关键环境。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青海湖湿地受到了严重威胁。
湿地的干涸和湖泊的污染导致了候鸟数量的减少,这对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政府加强了湿地的管理和保护,禁止了对湿地的破坏性开发,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规。
这些保护措施有助于恢复湿地的生态功能和候鸟的栖息地,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除了鱼类和候鸟,青海湖湿地还是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
包括西藏野牦牛、半岛麝香羚、黑脸羚等。
这些濒危物种都是高原特有的珍稀动物,它们对于维护当地生态平衡和地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栖息地的破坏和非法狩猎的影响,这些物种的数量不断减少,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威胁。
为了保护这些濒危物种,青海省政府在湖泊周围建立了自然保护区,并加强了对非法捕猎的打击力度。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汇报人: 2023-12-07
contents
目录
• 青海湖环境破坏现状 • 青海湖环境破坏的原因 • 青海湖环境保护的必要性 • 青海湖环境保护措施 • 青海湖环境保护的成果与展望 • 青海湖环境保护的挑战与对策
01
青海湖环境破坏现状
环境污染
工业污染
青海湖周边地区的工业发展带来了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 体废弃物,这些污染物直接或间接地排放到环境中,对湖 泊的水质和周边生态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防止沙漠化
青海湖周边地区是沙漠和半沙漠环境,保持青海湖的生态平衡对于防止 沙漠化、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沙尘暴等具有重要作用。
03
水资源保护
青海湖是重要的水源地,保持其生态平衡有助于保障周边地区及整个青
藏高原的水资源安全,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旅游资源开发
青海湖拥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历史遗迹,是重要 的旅游资源。保护好青海湖的环境可以开发更多具有特色的 旅游项目,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修复取得成效
通过生态修复工程,青海 湖周边植被覆盖率提高, 土壤侵蚀得到有效控制, 湖泊生态系统逐渐恢复。
可持续发展前景
坚持绿色发展
青海湖环境保护将继续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推动 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环境教育
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和意识,形成全社会的环保共识。
水量减少
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的水量逐渐减少,湖泊水位下降,进 一步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由于环境污染和水质恶化,青海湖的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许多珍稀物种的数量 不断减少,甚至濒临灭绝。
环青海湖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
环青海湖地区生物多样性现状及保护对策孔飞;何玉邦;张洪峰;张虎;车利锋;吴晓民【摘要】青海湖地区是我国青藏高原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区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其中裸子植物仅有3属6种.植被分布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小半灌木荒漠、高寒灌丛、高寒草甸4大类.野生动物资源比较丰富,以脊椎动物而言,已经记录到243种,代表了青藏高原湖盆类群的动物学全貌.其中,鱼类1目,2科,3属,8种;两栖类1目,2科,2属,2种;爬行类2目,3科,3属,3种;哺乳类6目,12科,31属,41种;鸟类14目,33科,102属,189种.根据对青海湖地区的调查,分析了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了重点物种的保护、控制放牧强度、明确生态功能区划、形成生态旅游趋势以及立法保护及环保宣传等保护对策.【期刊名称】《青海环境》【年(卷),期】2011(021)002【总页数】4页(P82-85)【关键词】青海湖;生物多样性;保护【作者】孔飞;何玉邦;张洪峰;张虎;车利锋;吴晓民【作者单位】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西宁,810008;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青海,西宁,810008;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西北濒危动物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171.1青海湖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为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所环绕,行政区划隶属海南州共和县、海西州天峻县、海北州刚察县和海晏县[1]。
目前,青海湖地区已出现湖泊水位下降、河流流量减少、草地沙化、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降低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使该地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包括中外学者在内的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相应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是区域自然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及其栖息地的保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
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青海湖位于我国青海省,在中国西北部的高原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流域是一个生态系统复杂、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地区,其生态环境保护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青海湖流域的地理特点青海湖流域位于青藏高原的中部,流域总面积约为297,000平方公里,是一个大型的高原盆地。
流域内有青海湖,以及若干条重要的河流,如黑河、洛家滩河等。
流域地势起伏,气候多样,是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生态环境保护的挑战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由于流域地势复杂,水资源分布不均衡,水土流失严重,导致湖泊富营养化加剧。
同时,气候变化带来的极端天气,如干旱和洪涝,也影响着流域的生态系统平衡。
另外,流域内农业生产、工业开发等人类活动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
三、保护策略与措施为了保护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政府和学界采取了一系列的策略与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实施湖泊生态补水工程,增加湖泊水量,改善湖泊的水质。
其次,加强土地保护与治理,采取植被恢复、水土保持等措施,减缓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质量。
另外,也加强了环境监测和科研力量,及时掌握流域内生态环境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四、生态旅游的发展为了推动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政府还积极发展生态旅游。
青海湖被誉为“高原明珠”,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政府通过发展生态旅游,引导游客遵守环境保护规定,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将旅游收益用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
五、未来展望与研究方向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监测研究,了解生态系统内各个环节的变化与相互作用,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还需要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推动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的综合保护。
六、结语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土地治理、环境监测和开展生态旅游等多种措施,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有望得到保护和修复。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
青海湖流域水环境状况分析及保护对策刁玉美【摘要】Due to the influence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the problems emerge in Qinghai Lake such as water level drop, mineralization rise and water ecology deterioration, etc. , which threat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nd nearby area. The water resources quality situation of Qinghai Lake is introduced;the eutrophication of the lake and the up-to-standard situation of water quality in water function zone are evaluated and the major pollution sources in the lake region are determined. The protection measures to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the lake region are put forward, such as the promoting pollution receiving limitation system in water function zone, monitoring and controlling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treating sewage of cit-ies and towns and perfecting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station network.%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出现水位下降、湖水矿化度升高、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给湖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带来威胁。
青海湖水位下降生态保护形势严峻
青海湖水位下降生态保护形势严峻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海。
然而,近年来,青海湖的水位持续下降,给湖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从水位下降的原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保护措施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青海湖水位下降的原因青海湖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首先,气候变化是青海湖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青海省的降水量明显减少,而蒸发量却在增加。
这使得青海湖的补给水源减少,导致水位下降。
其次,人类活动也是水位下降的重要原因。
青海湖周边的城市和农田的水需求日益增长,大量的水资源被抽取供给这些地区的人类生活和农业用水。
此外,过度的水土保持工程和湖滨开发等人类活动也破坏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加剧了水位下降的问题。
二、青海湖水位下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青海湖水位下降对湖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首先,湖水的减少导致湖区的生物多样性遭受到了威胁。
青海湖是重要的鸟类栖息地,许多珍稀鸟类依赖湖泊的湿地来繁衍生息。
然而,水位下降使得湿地面积减少,鸟类的栖息地变得稀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威胁。
其次,水位下降导致湖区湿地的退化和土壤盐碱化的加重。
湖泊水位下降后,原本被水淹没的湿地变得干燥,湿地植被枯萎,土壤变得干燥和贫瘠。
同时,湖泊水位降低还会导致湖区土壤中的盐分上升,加剧了土壤盐碱化的问题。
最后,水位下降对当地民众的生活和经济带来了不利影响。
青海湖是当地人民的重要饮水和灌溉水源,但水位下降导致供水量减少,给当地农业和居民生活带来了困难。
此外,水位下降还影响了湖泊旅游业的发展,减少了游客的到访量,对当地经济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青海湖水位下降的保护措施为了保护青海湖的生态环境,应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加强水资源管理,合理规划和利用湖泊水资源。
加大对湖泊周边城市和农田的水资源分配的监管力度,确保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对湖泊水源的抽取。
其次,推行生态修复措施,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通过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湿地的面积,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为湖区的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栖息条件。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
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摘要:本文阐述青海湖生态环境现状及发展趋势,目前治理的情况,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青海湖现状对策2、现状青海湖区是青海省畜牧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全省牧区牧业人口的24%,牧区草食牲畜的29%集中在这一地区。
但近十多年来,由于超载过牧和大面积开垦草场,该区域草地退化严重。
据统计,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为65.67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34.90%,鼠虫害成灾面积76.89万公顷,占该区域草地面积的40.86%。
土地沙漠化速度日益加剧,据2000年的TM卫星遥感图解译测算,目前各类沙漠化土地面积12.48万公顷,其中严重沙漠化土地面积达5.09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72%;强烈发展沙漠化土地面积1.15万公顷,占0.39%;正在发展的沙漠化土地面积1.60万公顷,占0.54%;潜在沙漠化土地4.64万公顷,占1.56%。
与1986年7.565万公顷沙漠化土地相比,14年间沙漠化面积扩大了4.915万公顷,平均每年以35.07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而且沙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年扩展速率约为4.63%。
同时由于气候变暖,干旱少雨,使湖面水位下降,1959-1998年,青海湖水位下降了3.39米,平均以每年8.5厘米的速度下降。
作为青海省旅游业王冠的青海湖,正遭受着草场退化、沙化的严重威胁,使得王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鸟岛地区草场重度退化面积达5.73万公顷,特别是鸟岛地区以角乌曲为中心的沙化带呈扇形向四周推进,平均流沙厚度14厘米,部分地区已形成“新月型”沙丘,受害面积约0.8万公顷。
原来水草丰美的优良牧场已不复存在,风光秀美的鸟岛地区正面临着全面沙化的威胁。
青海湖鸟岛是鸟类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由于周围生态环境恶化,目前鸟岛连陆,成为沙丘状半岛,鸟类栖息环境明显恶化。
青海湖渔业资源减少,珍稀野生动物普氏原羚数量锐减,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3、生态环境发展趋势近百年来湖区气候呈暖干化趋势,在这种气候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下,导致湖水位下降,湖面萎缩,湖底沉沙裸露,加之人类活动因素,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如破坏植被、开垦草地、过度放牧等加剧了湖区沙漠化趋势。
青海湖科普知识
青海湖科普知识一、青海湖的概述青海湖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北部,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
青海湖面积约为439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为19米,最深处达到25.5米。
它是三江源区重要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系统保护区。
二、青海湖的形成青海湖形成于第四纪冰川时期,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
在冰川消融后,大量冰川融水流入周围山区并渗透到地下,形成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
这些地下水在山区聚集后流入青海湖中,使其成为了一个咸水湖。
三、青海湖的生态环境1. 水质由于周围山区没有工业污染和城市化进程,加上政府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在近年来青海湖的水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目前,青海湖已经达到了国家二类水质标准。
2. 生物多样性作为三江源区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区,青海湖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青海裸鲤、青海高原裸鲤、青海高原鳟、青海裸腹鱼等是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物种。
3. 湿地保护青海湖周围的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也是许多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于湿地保护的意识逐渐提高,大力推进湿地保护工作,目前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救助站。
四、青海湖的旅游资源1. 自然景观青海湖周围山峦叠嶂,风景如画。
在不同季节里,可以欣赏到不同的美景。
比如,在春天可以看到绵延起伏的油菜花田,夏天可以欣赏到草原上奔跑着牛羊和藏族人放羊;秋天则是红叶满山;冬天则是白雪皑皑。
2. 文化遗产青海湖周围还保存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比如塔尔寺、青海湖博物馆等。
在这里,可以了解到藏族文化的历史和发展。
3. 特色美食青海湖周围的藏族人民有着独特的饮食文化。
比如,酥油茶、青稞酒、牦牛肉等都是当地特色美食,可以让游客体验到不同的口味和文化。
五、青海湖的保护与建设1. 生态环境保护政府对于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和政策来加强对于湿地和野生动物的保护。
同时,还加强了对于周边工业企业和旅游开发项目的管理。
2. 旅游开发为了更好地保护青海湖生态环境,政府也在积极推进旅游开发。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报告
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考察报告摘要:青藏高原自然条件特殊,环青海湖区域对于该生态系统的维持更是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在对青海湖湖区生态环境现状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以湖区的可持续发展为切入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现状恶化之因及其危害,提出切实可行的治理对策。
关键字:青海湖;可持续发展;生态保护1.青海湖自然状况介绍1.1概况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东部,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青海湖长105公里,宽63公里,最深处达38米,湖泊的集水面积约29661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6米。
比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要大近450多平方公里。
湖水来源主要依赖地表径流和湖面降水补给。
入湖的河流有40余条,主要有布哈河、巴戈乌兰河、侧淌河等,其中以布哈河最大。
青海湖流域总面积为29778平方公里,现辖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海北藏族自治州的海晏县和刚察县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天峻县,有20个乡(镇),6个国有农牧场。
据2006年底统计,湖区内有汉、藏、蒙古、回、土、撒拉等民族共10.28万人,少数民族占70%,其中农牧业人口7.85万人,非农牧人口2.4万(含城镇1.89万人),人口密度为3.05人/平方公里。
1.2气象状况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
1.2.1光照湖区全年日照时数大部分都在3000小时以上,较青海以东同纬度地区高出700小时左右;年日照百分率达68~69%。
年辐射总量在171.461千卡/平方厘米·年-106.693千卡/平方厘米·年,较同纬度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高10~40千卡/平方厘米·年。
1.2.2气温湖区东部和南部气温稍高,年均温在1.1℃~0.3℃之间;西部和北部稍低,年均温在-0.8℃~0.6℃之间,平均最高气温 6.7℃~8.7℃之间,平均最低气温-6.7℃~4.9℃之间,极端最高气温25℃和24.4℃,极端最低气温-31℃~和-33.4℃。
青海湖环境破坏与保护
02
青海湖环境现状
水质污染
工业废水排放
随着周边地区的工业化进程,大 量的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 青海湖,导致湖水中的有害物质 含量上升,严重威胁湖内生态平
衡。
农业面源污染
周边农业区的农药、化肥等化学 物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渗漏进 入青海湖,引发湖水富营养化, 加速藻类繁殖,进而导致水质恶
化。
旅游活动污染
公众参与: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青海湖环保志愿服务 活动,形成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环保格局。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是实现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 的重要社会基础。未来,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宣传普及: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青 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公众 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THANKS
感谢观看
青海湖作为著名旅游景区,游客 数量逐年增加,部分游客乱扔垃 圾,游船等旅游设施也排放一定 量的废水,对湖水水质造成一定
影响。
生态破坏
鱼类资源减少
由于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等原因 ,青海湖内鱼类资源日益减少,
部分鱼类已濒临灭绝。
鸟类栖息地受损
青海湖是多种候鸟的重要迁徙通道 和栖息地,但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 破坏使部分鸟类栖息地丧失,威胁 鸟类生存。
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 进技术和理念,共同推动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搭建科研平台:建立青海湖生态环境保护的科研平台,汇聚国内外优 秀科研力量,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环保教育:在中小学和高校开展环保教育,培 养青少年的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念。
水生生物保护
加强对水生生物的保护 和繁育研究,恢复湖泊 水生生物多样性,维护 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 定性。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
青海湖生态保护对策建议摘要青海湖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由于气候条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青海湖湖面萎缩、水质下降,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
治理的措施应以政府为主导,完善相关政策措施,从自然、经济、社会各方面进行综合治理。
关键词生态环境;治理措施;青海湖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北纬36°15′~37°20′,东经99°02′~100°59′,东西长,南北宽,略呈椭圆形。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湖区不仅是国家重点保护湿地和珍稀鸟类、鱼类等自然景观保护区,同时又是高原湖泊与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典型地区。
但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活动的影响,青海湖水位持续下降,土地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展,草地退化日趋严重,青海湖裸鲤资源锐减,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栖地环境恶化。
1青海湖资源现状及问题1.1水位下降,湖面萎缩由于受暖干化气候的影响,近100年来,青海湖地区年降雨量、入湖水量出现下降趋势,而蒸发量则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湖水入不敷出。
从1908~1959年,51a间湖水水位下降了8.45m,平均每年下降0.165 7m,蓄水量减少409.0亿立方米,平均每年减少8.02亿立方米;从1959~2004年,45a间水位下降3.78m,平均每年下降0.084m,蓄水量减少178.6亿立方米,每年平均减少3.97亿立方米,湖面面积缩小362.3 km2,年均缩小8.05km2 [1]。
由此可知,近100年来,青海湖水位总体下降12.23m,平均每年下降约0.122 3m,蓄水量减少587.6亿立方米,年均减少5.876亿立方米。
目前,湖面面积4 186km2,湖水海拔3 192.77m。
青海湖蓄水量约为690.7亿立方米,平均水深16.85m[2],如果按照以往的下降速度,可以预见,再过100a青海湖将干枯。
此外,由于湖水下降造成湖面退缩、湖底凸现,青海湖相继分离出尕海、新尕海、海晏湾和耳海4个子湖,最终形成了四小湖伴一大湖的格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环湖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现状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97°53′—101°13′,北纬36°28′—38°25′之间,地域上涉及海北藏族自治州的刚察、海晏两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共和县,总面积495200 hm2,范围包括青海湖整个水域及鸟类栖息的岛屿和湖岸湿地。
湖面海拔3193m,湖体东西长104km,南北宽68km,水域面积431700hm2。
1992年被列入《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拉姆萨公约)》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规划以青海湖为主体,包括湖周的湿地、沼泽等所有鸟类栖息、活动的地段,保护目标是青海湖的水鸟,核心区在鸟禽的重点栖息地、繁育地,包括鸟岛、海心山、三块石、沙岛、泉湾的鸟类栖息地,其它为缓冲区。
在鸟岛保护区中,实际控制区仅仅在鸟岛和湖中的鸟类栖息地,即只是鸟类在湖中的核心活动区。
只占青海湖地区生态系统类型中的湖水及湖周水漫滩生态系统很小的一部分。
青海湖环湖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类型得到保护。
保护区至少应包括沙漠生态系统、高寒灌丛、高寒草甸等生态系统的代表性地段。
从保护区的功能来看,湖水周围的生态系统的健康持续发展是湖区热点地区得到真正保护的基础。
所以青海湖环湖自然保护区有必要将整个青海湖流域的部分作为保护
区,而保护区的核心系统应该包括各个自然生态系统。
从物种多样性来看,湖周地区是脊椎动物种类较多的地区,在鸟类方面,具有全球意义,所以需要进行重点保护。
另一方面,从物种特有性来分析,国家I级保护动物普氏原羚在青海湖的东面、东北和鸟岛有分布,在青海湖湖周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是普氏原羚的活动地区,在鸟岛有普氏原羚活动,由于被围栏的核心区内面积太小,加上狼的捕杀,普氏原羚数量越来越少。
普氏原羚的其它活动区由于围栏与过度放牧对其生存造成极大威胁,所以在建立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地区(即核心区)时是必须考虑的。
高寒灌丛动物和高山草甸和高山裸岩动物中有多种国家I 级保护动物和青藏高原特有动物,在进行保护区设计时,应该将这些地区包括在自然保护区内的重点保护之内。
根据自然植被类型、动植物物种的分布与人类活动影响,青海湖环湖地区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生态系统类型。
一、湖区水域及湖周水漫滩生态系统
包括青海湖水体、湖中岛屿、入湖河口、湖湾及沼泽地带。
海拔在3190~3300m之间。
湖体水生植物发育不良,主要是蓖齿眼子菜和莎草科的个别属。
水草丰美,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为脊椎动物栖息、分布、繁殖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和栖息场所。
湖中的鱼类有裸鲤(湟鱼)、硬刺高原鳅和隆头高原鳅。
鸟类种类多,数量大,构成青海湖鸟类主要群落。
有雁鸭类、
鸬鹚、鸥类、鹬类、河乌、长嘴白灵、灰沙燕等。
兽类有高原鼢鼠、田鼠、鼠兔等。
二、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典型草原位于湖周水漫滩和亚高山灌丛之间,海拔3300~3600m。
主要优势种有西北针芽、短花针芽、芨芨草、冰草、高山苔草、青海固沙草、紫花针茅等。
该地区面积大,是主要的放牧基地。
人类活动强度大。
芨芨草草丛是一些地栖繁殖鸟类的繁殖活动场所。
鸟类则以小云雀、角百灵、蒙古百灵为最多,还有戴胜、田鹨、隼、地鸦、棕颈雪雀等。
兽类有高原兔、鼠兔、五趾跳鼠、仓鼠、香鼬、艾虎、狐、狗獾等,以鼠兔和高原兔数量最多。
而旱獭、香鼬、高原鼢鼠等兽类和小云雀、白斑翅雪雀、红腹红尾鸲及隼等生活在草甸草原。
三、沙地灌丛生态系统
主要优势植物种有沙棘、沙地柏、唐古特铁线莲、圆头沙蒿、刺叶柄棘豆、中麻黄、鬼箭锦鸡儿等,主要分布在青海湖北面。
兽类有普氏原羚、荒漠猫、子午沙鼠、五趾跳鼠、小毛足鼠。
该地区是狼的主要活动区,在湖东种羊场沙地找到了狼的大量足迹和头骨以及狼捕食的普氏原羚、野兔、家羊的尸体。
常见鸟类有天鹅、西藏毛脚沙鸡、沙百灵、角百灵。
四、高寒灌丛生态系统
以毛枝山居柳、金露梅、鬼箭锦鸡儿为建群种的高寒灌丛,沿环湖山地分布,海拔在3500~3800m之间。
植被层次丰富,
是鸟兽栖息、觅食、繁殖和育幼的最佳场所。
兽类有白唇鹿、马鹿、石貂、高原兔、高原田鼠、喜马拉雅旱獭等;鸟类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高,优势种有黄嘴朱顶雀和多种柳莺、鸲岩鹨、棕背鸫、红尾鸲、白眉山雀、红翅旋壁雀、朱雀等。
五、高寒草甸生态系统
具有地带性特征的草甸植物类型由青藏高原特有的藏蒿草、甘肃嵩草和华扁穗草为主要建群种。
分布于青海湖北岸高山地带和青海南山东段。
兽类主要有岩羊、白唇鹿、高原鼢鼠等;鸟类则以草甸草原优势种和常见种裸背拟地鸦、白斑翅雪雀、寒鸦等为主。
六、高寒荒漠生态系统
高寒荒漠生态系统包括高寒荒漠和高山流石植被,红景天高寒荒漠主要分布于纳合多山高山顶部和亚合隆许马尔岗山周围。
水母雪莲、甘肃雪灵芝、簇生柔籽草高山流石坡稀疏植被主要分布于流域的西北部高山区,植物群落稀疏,种类较少,结构简单。
七、人工生态系统
在耕地附近人口集中地方形成集镇。
湖东南面和北面土层较厚的地段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青海湖农场及三角城羊场一带,海拔3200~3400m,农作物以青稞、油菜为主。
由于原有植被破坏,广泛分布在原有草原景观的鸟、兽动物消失或迁
移,一些伴人生活和耕地景观的鸟、兽相继出现。
兽类有小家鼠、褐家鼠。
鸟类则以麻雀为优势种,偶而可以见到喜鹊。
实施生态保护工程是青海省生态立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青海湖面积大,湖泊、沼泽、河流、湿地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而且青海提出生态立省的大背景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