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湿地变化及预测
第二节研究区的自然概况
1.地形地貌
青海湖——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一个在新构造运动中形成的断陷湖泊;青海湖形成初期,曾是个外流淡水湖,亦在早-中更新世有过河湖共存阶段。尔后,在晚更新世纪初的大构造运动中,湖区东部抬升强烈,于中更新世纪青海湖出口闭塞,不断演变形成今天的地貌。
青海湖及湖周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西北向东南倾斜,从高山到湖面分别为高山、山前冲击平原、湖积平原等;湖体东西长106km,南北宽63km,周长约360km;湖水最深25m,平均深度17m,水域面积4283.3km2,湖水容量742.9×108m3,湖面海拔3194m;湖体西岸、北岸坡较缓斜,南岸、东岸坡陡峭。湖中有5处岛屿,即三块石、海心山、海西山、沙岛和鸟岛(蛋岛),其中鸟岛和海西山因湖水下降与风沙堆积已变成半岛或湖岸。
2.河流湖泊
青海湖流域及流域地貌以冲积洪积扇平原为主,湖周有大小河流40余条注入,属于内陆封闭水系,大部分河流是间歇河,干流短,雨季流量较大。水系分布明显不对称,西面和西北面河流多,东面和东南面河流少;主要河流有7条,布哈河、乌哈阿兰河、沙柳河、哈里根河、甘子河、倒淌河及黑马河,一年四季长流不断地注入湖体,其流量约占入湖总径流量的90%以上。地下径流除古地层中的裂隙水、层间裂隙水外,主要是第四纪沙砾层中的潜水。湖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于河水,其次是湖周及湖底泉水,泉水在尕日拉、泉湾和鸟岛区域多发育。流域内湖泊较多,面积大于0.3km2的湖泊有20多个;大于1km2的湖泊有12个,分布于布哈河河塬地区的湖滨地带。此外,还有流域沼泽湿地发育,主要由湖滨沼泽湿地、河源沼泽湿地和冰川湿地三种类型(陈桂琛,1995),其中湖滨沼泽湿地分布于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甘子河、倒淌河下游形成的冲击、洪积三角洲和大小泉湾、洱海、尕海、鸟岛等湖滨;流域河源沼泽湿地分布于湖西北部与北部的河源地区,主要是河流的源头区,如阳康区、希格尔曲、夏日哈曲、吉尔孟曲、沙柳河等,这些河源湿地多呈块状与沼泽草甸交错镶嵌,海拔高度一般为3800-4200m;流域冰川湿地分布于布哈河源头的沙果林那穆积木岭。湖滨沼泽和河源沼泽水生、湿生植物丰富,是野生动物的栖息、繁殖区域。
3.气候特点
青海湖盆地属高原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其特征是海拔较高,寒冷期长,干旱少雨、多风,太阳辐射强烈,日温差大,无霜期短。流域内年平均气温在-1.1-4.0℃之间,极端最高气温在26℃(黑马河);极端最低气温-35.8℃(天峻);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流域年降水量平均值在291-579mm之间,受湖区和地形影响,降水分布极不均匀,就湖周而言,湖南岸较湖北岸降水多,湖东岸较湖西岸降水量少;降水集中在5-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85%-89%。
青海湖湖区四季多风,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下。冬春季风速大,为猛烈的西风和西北风;夏秋季风速小,多为西南风或偏东风,年平均风速为2-4m·s-1。风速由青海湖的东南方向西北方递增,3-4月份的风速最大为13-22m·s-1。巨大的风力,受湖东山体的阻隔,携带的风沙堆积下来,造就了湖北岸高达100m多
的沙丘、沙岛和沙垅,甚至使湖湾脱离湖体,成为尕海。风对表层湖水的压力作用产生湖浪,一般波浪为2-3级,最大为7-8级,全年风浪6级以上的日数在40天左右。青海湖冰冻时间较长,12月中旬形成稳定的冰盖,1月份为稳定的冰封期。湖心冰层厚达68cm,一般冰层厚30-45cm。但在泉湾、切吉河口,由于泉水的补给,有一片不结冰的明水面,这为越冬的水禽提供了生存条件。4月中旬冰盖开始融化,湖面上出现浮冰,在风力的作用下在岸边堆积,形成“冰山”,体积最大的约为10m3.随着天气的逐渐转暖,湖冰可在一夜之间消失。
4.土壤类型
青海湖流域的土壤类型多样,主要分布有高山寒漠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灌丛草甸土、黑钙土、沼泽土、风沙土、盐土等。在环湖湖滨滩地和冲积洪积扇缘分布的土壤有:草甸土,见于河流的河漫滩、季节性的积水洼地、湖滨滩地,是环湖主要的冬春季草场,占流域面积的5%-8%。草甸土植被生长较好,有怪柳、金露梅、沙棘、早熟禾等。沼泽土见于河流源头、山地、沟谷和湖滨平原低洼地处,且不受垂直地带影响,约占流域面积的9.5%;沼泽土上的植被生长茂盛,有嵩草、苔草、马先嵩等。风沙土,见于湖东沙地及湖滨滩地,甘子河、吉尔孟河下游地区和小北湖以北地区,约占流域面积的12%。风沙土地表干燥,土体松散,植物生长困难,在低洼潮湿处沙嵩、青海固沙草、冰草、赖草等。栗钙土,见于布哈河中下游的山前冲击阶地、湖滨平原以及丘陵地的前沿地带,约占流域面积的3.4%。栗钙土植被由旱生多年生草类组成,以丛生禾草为主,有芨芨草、冰草、早熟禾、短花针茅、赖草等。盐土,见于青海湖北岸,呈块状或带状零星分布,面积不大。盐土植物生长稀疏,有早熟禾、西伯利亚蓼和菊科植物。
第三节研究区动植物资源概况
1.研究区植被
根据《中国植被》和《青海植被》区划所采用的划分原则,即依据植物本身群落特征与生态环境特征相结合的划分,青海湖及流域的自然植被属泛北极植物区内的青藏高原植物亚区唐古特地区,其植被有青藏高原物种成分,且呈现过度的高原特点,如嵩草属的某些物种形成了高寒草甸的优势群落。青海湖地区植被及其分布规律的研究表明,该区域现有种子植物52科,174属,445种,其中裸子植物仅有3属6种;优势植物群落的科属有禾本科83种、菊科54种、莎草科35种、豆科29种、龙胆科25种、玄参科20种;还有苔草属18种、风毛属17种、嵩属16种、针茅属12种、早熟禾属12种和嵩草属10种等(程桂琛,1993)。植被是指在自然条件下,经过漫长的自然演替,而形成的与其环境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总称。青海湖流域的自然植被有寒温性针叶林、河谷高寒灌丛、沙生灌丛、温性草原、高寒草原、高寒草甸、沼泽草甸等类型。
青海湖及流域的野生资源植物较为丰富,依据其用途可分为饲用植物、药用植物、食用植物、观赏植物和固沙植物等植物类群。饲用植物有60余种,药用植物有50多种,固沙植物有30余种,这些植物物种,造就了青海湖流域多样的生物群落,成为青海省重要的生态区域和社会发展的生态屏障。
2.研究区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