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扇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能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统计图的知识,如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能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作用。

但是,对于扇形统计图,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感知和理解扇形统计图的概念和应用。

另外,学生对于图形的认识和操作也有一定的基础,这有助于他们在学习扇形统计图时能够更快地掌握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培养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通过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理解扇形统计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掌握绘制扇形统计图的方法。

3.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际生活中的案例,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如学校各科成绩的统计数据。

2.准备扇形统计图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3.准备学生分组合作学习的材料和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数据用图形表示出来。

进而引出扇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讲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扇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

同时,展示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让学生初步掌握绘制方法。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

以立意为宗表达中心意——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一、单元解析(一)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是习作单元,习作主题是“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语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老庄之作,管孟之流,盖以立意为宗,不以能文为本”,用现代汉语解释为,写文章应以立意为宗旨,而不以擅长文采为根本。

“立意”是指一篇文章所确定的主题,在这个单元指“中心意思”。

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选编了两篇精读课文《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以及“交流平台”“初试身手”“习作例文”“习作”模块。

“精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交流平台”结合对精读课文的分析,梳理出“从不同的方面或者选取不同的事例来写,可以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全面、更充分”“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些、具体些”两种围绕中心意思写清楚习作的方法。

“初试身手”引导学生尝试围绕中心意思选择合适的材料。

“习作例文”从不同角度为学生习作提供范例,帮助学生体会写法。

“习作”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进行实践、练习。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单元的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主要是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去感受本单元散文《夏天里的成长》、记叙文《盼》这两篇作品的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同时去了解本单元的文学作品都是“围绕中心意思”进行表达的基本特点。

围绕单元阅读要素,纵观语文教材,针对这一能力的训练,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作了循序渐进的设计安排:习作要素是“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高年级习作单元注重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中心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强调培养学生习作前的选材构思能力。

本单元习作中要求学生根据一个汉字围绕中心意思进行习作。

引导学生列好提纲,从不同的方面或不同的事例中选择材料完成习作,旨在培养学生围绕中心意思进行第五单元习作的能力。

鼎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鼎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鼎尖教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第五单元,《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它承载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是我们了解自己和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

在现代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如何相互影响,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新的生机,这是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传承意识,使学生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

第一课《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体现,如中国传统节日、传统节气、传统建筑等,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第二课《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如传统文化在互联网、移动通讯、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科技的影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第三课《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前景。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如传统文化在时尚、美食、娱乐等方面的表现,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发展前景。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传统文化对现代生活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意识。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课主要通过学习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传统文化在教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部编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研究五线谱的基本知识,包括音高、音符、节拍等。

2. 能够正确辨认并演奏简单的五线谱乐谱。

3. 通过合唱和打击乐器演奏,培养学生音乐欣赏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2. 五线谱乐谱3. 打击乐器4. 录音设备三、教学过程1. 导入 (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到的音高和音符的知识点。

2. 研究五线谱的基本知识 (10分钟)- 以图示的形式介绍五线谱的结构和表示方法。

- 解释音高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高低音的区别。

- 通过示范和练,让学生正确辨认五线谱上的音符。

3. 合唱练 (15分钟)- 分发合唱歌曲的五线谱乐谱给学生。

- 指导学生根据乐谱上的音符演唱歌曲。

- 逐步增加音乐的复杂度和难度,引导学生不断提高演唱技巧和表达能力。

4. 打击乐器演奏 (15分钟)- 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种打击乐器。

- 指导学生根据音符演奏对应的击打动作。

- 在指导下,小组成员协作演奏整合起来,形成和谐的打击乐器合奏。

5. 综合表演 (10分钟)- 将合唱和打击乐器合奏的部分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表演。

- 演示给其他班级或老师观看,展示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成果。

6. 总结和延伸 (5分钟)- 回顾当堂课的研究内容和教学目标。

- 鼓励学生继续在家里练和探索音乐方面的知识和技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给予学生实时的指导和反馈。

3. 对学生的合唱和打击乐器演奏进行集体和个别评价。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设计了多种学习方式和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演奏技巧。

合唱和合奏的形式能够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逐步增加音乐的复杂度和难度,可以提高学生在音乐表演方面的水平。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创作能力,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认知。

部编(统编)版 六年级上语文 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统编)版 六年级上语文  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
15 夏天里的成长
教学目标: 1.学习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学习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扫清阅读障碍,学习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夏天吗?能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夏天吗? 2.我们的课题是“夏天里的成长”,想象一下谁会在夏天里成长呢?板书课题,齐读课 题。【出示课件 1:课题】 3.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夏天,来共同体会“在夏天里成长。”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一)初读课文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仔细听,看看你听懂了什么? 2.谁听懂了?(只要求举手,不要求回答)没听懂没关系,老师给你们时间自己读懂, 但是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怎么办呢? (圈出来,借助生字表中的拼音学会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
蕾蕾终于穿上了雨衣。
(2)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
达中心意思。《夏天里的成长》一文,作者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个中
心意思,是选取了绿蔓、竹林、高粱、稻秧、甘蔗等生物的生长情况和水、瀑布、河、
铁轨等没有生命的物质长的情况来写的,这些事例真实地体现了中心。《盼》一文,围
看作者选取了哪些
心来写的,具体写到了哪些动植物。 2 事 例 来 体 现 中 心 意
思。
本课围绕“盼”这个中心意思,
1. 先 整
16.盼
选取了等下雨、找借口出去、想象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围绕中心意思写》习作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突出重点和意义:寻找核心 .合理安排结构:详叙还是略叙,衡量各部分的重要性
.详细阐述:体会范文的丰富内容和写作手法 习作后策略: 通过与写作搭档和小组合作提升写作水平:告诉我,它和我的写
作意图相符吗? 习作支架 方法支架:针对习作的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选取不同事例或从不同方面表达中心意思”的 习作方法。 导图支架:助力学生快速敏锐地捕捉和过滤零散的习作素材,从而让学生更清晰地对行文思路和写作布局进行 整体的感知与把握。 教学过程 (完成本教学过程需要3课时以上)
七、作品展示会
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走廊的展示栏里。本班学生和其他班级同学可以慢慢阅读这些作品,并在卡片或便利贴上 写下自己的赞美之词及点评。同学们,我们要把赞美之词写得具体一些(例如,“你的动作描写用得很妙,很有画面 感”)希望同学们像作家那样去赏析他人的文章,并留意他人使用的写作方法。
八、教师小结,鼓励积累
今天,老师非常高兴!因为你们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交流修改,清楚地描述了自己对汉字的不同理解和感受。老 师希望你们用心感受成长,体会更多成长的美好!
关心、负责、想得周到细致 .《小站》 (1)自主阅读,概括梳理内容,体会作者是怎么写出小站的小的。借助学习单概括梳理课文内容。 (2)作者仅仅是在写小站的“小”吗?最后两段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五、编列提纲,自主完成习作 .再次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和要求。 .学生自主选择一个汉字,编列提纲,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自主写作,教师个别指导。 六、欣赏点评,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次修改 1.呈读学生优秀习作《忙》(如果选用本班孩子的习作,效果会更好) 说说从这篇习作中,你仿佛看到了哪篇课文的影子。 .呈读学生优秀习作《盼》(如果选用本班孩子的习作,效果会更好) 说说从这篇习作中,你又仿佛看到了哪篇课文的影子? .学生二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导语】本文是根据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内容,设计一份全单元教案的教学方案。

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掌握第五单元的课文内容,了解其中的重要知识点;(2)能够正确理解与运用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型;(3)学会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独立的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文的研读,培养学生们的阅读兴趣;(2)鼓励学生们进行思考与表达,增强其语文表达能力;(3)采用情境教学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遵守学习和考试规范;(2)倡导学生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3)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第五单元课文的内容和重要知识点。

三、教学难点:运用课文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和写作。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的相关教学资料,如课本、拓展阅读书籍等;(2)准备多媒体设备,方便展示与讲解。

2.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课文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3. 学习重点知识点:(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与练习等方式,教授课文中的重要概念与知识;(2)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确保学生理解正确。

4. 拓展阅读:(1)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2)鼓励学生们分享他们的读后感悟与心得。

5. 综合运用:(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课文重要知识点;(2)组织学生进行课堂配对练习,加深对课文的理解;(3)进行课堂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合作解题与互相学习。

6. 写作任务:(1)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确定写作主题;(2)借助教师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3)鼓励学生们相互检查、修改与完善自己的作品。

7. 课堂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与点评;(2)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与解答。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5单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5单元)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大单元教学”整体教学设计(第五单元)单元教材内容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为习作单元,内容主要是根据“围绕中心意思写作”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选编了《夏天里的成长》《盼》两篇精读课文,以及《爸爸的计划》《小站》两篇习作例文。

《夏天里的成长》写的是“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文章最后点明了“人也是一样,要赶时候,赶热天,尽量地用力地长”的道理。

《盼》写的是小姑娘蕾蕾得到了一件新雨衣后,盼望下雨穿雨衣、想借买酱油穿雨衣、如愿穿上了雨衣的经历。

这两篇精读课文分别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一个中心意思,并把重要的部分写详细、写具体。

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旨在提供学生习作的范例,让学生有所启发:围绕中心意思可以安排不同的事例,印象深刻的、重要的部分具体写,其他内容简单写,可以从正面和侧面进行描写。

二、语文要素1.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这是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旨在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学会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2.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

本单元的习作是要我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受最深的汉字写一篇习作,主要是鼓励学生在写作时能够清楚地表达中心意思,并能够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写。

单元语文要素分解分类内容/人文主题语文要素课文16.夏天里的成长(遵循规律,珍惜时间)体会文章从不同方面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好处17.盼(童真童趣)体会文章选取不同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作的好处写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小站了解作者怎样围绕中心意思选取材料,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习作围绕中心意思写从不同方面、选取不同的事例围绕中心意思写,将重点部分写详细、写具体单元任务群设计教法策略建议1.本单元课文教学要以读为主,边读边思考,从而较准确地把握课文大意,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并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文章是如何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2.“交流平台”教学要关注课文,让学生理解如何围绕中心意思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写,并掌握把重点事例写具体的方法,理解其意义。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第五单元《夏天里的成长》教学目标:1.研究并掌握“苞、蕾、苔、藓”等生字,理解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每段话的主要意思。

3.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的写作方式。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研究运用浅显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围绕中心意思的写作方式。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扫清阅读障碍,研究生字、新词。

2.指导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找出课文叙述的中心。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文题。

1.引导学生谈论夏天的喜好,为课文主题做铺垫。

2.展示课题,齐读课题。

3.带领学生进入夏天的主题,探讨夏天的成长。

二、初读课文,研究字词。

一)初读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仔细听,尝试理解。

2.学生标记不认识的字,查字典或向同学、老师请教。

3.学生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4.学生汇报课文理解情况,教师引导讨论和纠正错误。

5.学生互相检查字音并正音。

6.学生在研究小组内交流生字,进行竞赛。

7.学生以读书的方式汇报识字情况,理解字词的意思。

二)研究生字1.学生研究生字“苞”“藓”“蔗”“谚”“瀑”,掌握“蔗”字的笔顺。

2.学生理解生字的意思,掌握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谁在夏天里成长,指明文章的中心句。

二、通读全文,找中心句1.老师让4名同学逐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读,用心感受。

2.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大家齐读这句话。

(板书: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3.作者从植物、动物、山水、铁轨、马路、人等方面来讲述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

三、抓住中心,深入研究。

一)自由阅读第二自然段,思考:1.这段主要写了哪几样生物?(绿蔓、竹子、高粱、鲜花、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2.它们在夏天里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生长速度快)3.画出共同特点后和同桌交流。

教师指导研究第二自然段。

1.这些生物在夏天里成长的共同特点是什么?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的长,跳跃的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之“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小朋友们,咱们这一单元要一起学习一个很有趣的东西,那就是“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写的”。

比如说有一篇文章写“秋天的美景”,那作者可能会先写秋天的树叶变黄了,像一只只蝴蝶飘落下来;再写秋天的果园里,果子都成熟了,红彤彤的苹果挂满枝头;还会写秋天的稻田里,金黄的稻穗笑弯了腰。

你看,作者通过写树叶、果园、稻田这些方面,就把秋天的美展现出来啦,这就是围绕中心意思在写。

再比如写“我的好朋友”,作者可能会写好朋友的外貌,长着大大的眼睛,笑起来还有两个小酒窝;还会写好朋友很善良,看到同学摔倒会主动去帮忙;也会写好朋友学习很认真,做作业的时候特别专心。

这样通过多个方面,就让我们清楚地知道了他的好朋友是个什么样的人。

咱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要像这样,先确定一个中心意思,然后围绕着它来写,这样咱们的作文就会有条有理,大家能明白吗?《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之“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表达中心意思”》同学们,咱们这单元还要学习怎么从不同方面或选取不同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假如咱们的中心意思是“妈妈很勤劳”,那咱们可以从妈妈每天早早起床做早餐,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下班后还忙着洗衣服做饭这些方面来写。

又比如说中心意思是“我喜欢读书”,咱们可以写我在图书馆里认真看书,在家里一有空就捧着书读,还可以写因为读书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在课堂上回答问题让老师和同学们都很惊讶。

再比如写“校园的美丽”,咱们可以写春天校园里的花开得五颜六色,夏天大树下很凉快同学们在那玩耍,秋天落叶像小扇子铺满地面,冬天操场上的雪景像一幅画。

大家发现了吗?从不同方面或者选不同的事例来写,就能把中心意思表达得更清楚、更丰富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之“学习列提纲,按一定顺序表达”》小朋友们,咱们今天来学学列提纲,这样能让咱们写作文的时候更有条理哟!比如说咱们要写“一次有趣的旅行”,咱们可以先列个提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计划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牛郎织女》的基本内容,能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脱颖而出;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子;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习作。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激发学生对神话故事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小组合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并理解爱的力量;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课文《牛郎织女》的学习和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与运用。

3. 词语和句子的拼读和运用。

4. 相关习作的创作与展示。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牛郎织女》;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相关习作。

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动画片《牛郎织女》的片段,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传统神话故事的兴趣。

2. 学习课文:分段阅读课文《牛郎织女》,师生共同解读和理解课文,注重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学习。

3. 词语拼读:重点训练学生课文中的生词拼读,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音和拼写。

4. 词语运用:通过师生互动和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应用所学的词语造句,并进行交流和展示。

5. 习作展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展开想象,写一篇与《牛郎织女》有关的习作,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以及对课文的理解。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课文《牛郎织女》。

2.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 收集相关神话故事,进行阅读并写下感受。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发言、合作等。

2. 批改学生完成的习作,评价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作表现。

3. 综合评价学生在背诵课文和完成习题中的表现。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第5单元第五单元《圆》教案教学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

2.掌握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

3.能够应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
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课件、教案、板书等。

2.学生准备: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等。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个圆形物体,引入圆的概念。

2. 讲解:介绍圆的定义、圆心、直径、半径的概念,并绘制相关示意图。

3. 活动:让学生自己绘制一个圆,并找出其中的圆心、直径、半径。

第二课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小测验。

2. 讲解:教授圆的常见性质,如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
1. 梳理:总结圆的相关概念和性质,强化学生的记忆。

2.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3.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作为课后作业。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教学主要是围绕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展开,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和丰富
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实践,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圆的知识。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圆的相关知识。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单元《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主要让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法则。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础上进行的进一步拓展,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四则运算的基本知识,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有一定的理解。

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对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产生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熟练掌握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掌握运算定律和运算法则,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运算顺序和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具:准备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材、多媒体教具。

2.练习题:准备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入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呈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定律和运算法则。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五单元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五单元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五单元军民团结一家亲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少版音乐六上第五单元军民团结一家亲》教材以我国军民团结的历史和现实为背景,通过歌曲、欣赏、实践等形式,展现了军民团结的深厚感情。

本单元共安排了4课时,分别是《军民大生产》、《团结就是力量》、《谁不说俺家乡好》、《唱支山歌给听》。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的歌曲,又有充满地域特色的民歌,旨在让学生感受和理解我国军民团结的伟大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歌曲和民歌,对我国的历史和民间音乐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军民团结的内涵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需要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来加深认识。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军民团结的历史和现实,感受军民团结的深厚感情。

2.学会演唱教材中的歌曲,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3.通过欣赏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增强团结协作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学会演唱教材中的歌曲,感受军民团结的深厚感情。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军民团结的内涵和意义,提高音乐鉴赏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军民团结的真挚感情。

2.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聆听、分析歌曲,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实践教学法:学生进行合唱、舞蹈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情感教学法:通过歌曲演唱、故事讲解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团结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歌曲、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教学乐器:准备吉他、钢琴等乐器,为学生提供伴奏。

3.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运行,保证音乐教学的效果。

4.学习材料:准备歌词、乐谱等学习材料,方便学生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军民团结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对军民团结的认识和感受。

通过讲解相关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军民团结的重要意义。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习作一、内容概括我们今天备课的主题是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的教学设计,包括课文解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方法等内容。

这个单元涵盖了多篇经典文章,我们将一起探讨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这些文章的美。

接下来我们还将讨论本单元的习作部分,如何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写作实践。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单元的世界,共同探索语文教学的魅力吧!1. 介绍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和背景亲爱的老师们,欢迎来到我们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集体备课。

这是一个充满诗意与情感的单元,主要涵盖了丰富的文学作品,旨在通过阅读和写作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我们的教学之旅,始于清晰的教学目标和背景。

在这个单元中,我们主要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写作的技巧,提高表达能力。

考虑到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我们将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和深化。

背景方面随着学生们逐渐进入高年级阶段,他们的阅读需求和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他们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感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也日益浓厚。

因此本单元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既包含古典诗歌,又有现代散文和小说片段,旨在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激发他们对文学的热爱。

同时结合当前的教学环境和学生实际情况,我们将注重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进步。

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单元,携手共进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助力。

接下来我们将更详细地探讨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策略。

2. 简述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和意义谈及备课集体备课无疑是一种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为何我们强调集体备课的重要性呢?这不仅是因为它集结了众多教师的智慧,更是因为它代表了团队合作与资源共享的精神。

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心得与独特的教学方法,而集体备课正是将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融合在一起的绝佳机会。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建造桥梁》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建造桥梁》教学设计

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建造桥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单元整体分析湘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建造桥梁》以桥梁为主题,引导学生了解桥梁的种类、结构和功能,探究桥梁的建造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

本单元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实验、设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二)本课教材分析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主要内容包括认识桥梁的种类和特点,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教材通过图片展示了不同类型的桥梁,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特点。

同时,教材还介绍了桥梁的主要结构部分,如桥墩、桥面、桥塔等,以及它们的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对桥梁有初步的认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认识常见的桥梁种类,如梁桥、拱桥、悬索桥等。

2.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知道不同类型桥梁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归纳出不同类型桥梁的特点。

2.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制作桥梁模型。

3.能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

(三)科学态度目标1.对桥梁工程产生兴趣,愿意参与桥梁的设计和制作活动。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了解桥梁在交通、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桥梁建设的影响。

3.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关注桥梁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1.认识常见的桥梁种类和特点。

2.了解桥梁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难点1.理解不同类型桥梁的受力原理。

2.制作桥梁模型并进行测试和改进。

五、教学策略1.直观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让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桥梁,了解桥梁的结构和功能。

2.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教学计划单元教学内容:1.圆的认识。

2.圆的周长。

3.圆的面积。

4.认识扇形。

单元教学分析:1.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模型,操作学具和画圆等实践活动,经历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再到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

2.通过组织学生观察和操作等活动,经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认识圆周率;启发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在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并能正确、灵活地应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探究问题的乐趣,增强应用意识;通过介绍圆周率等数学史料,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单元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相互关系。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3.掌握求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4.使学生初步认识弧、圆心角和扇形。

5.使学生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圆和轴对称图形。

2.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

3.理解圆周率“π”,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会画指定半径或直径的圆。

单元教学措施:1.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圆的认识。

圆是最常见的图形之一,它是最简单的曲线图形之一。

学生已经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教学时,可以出示一组图(5个正多边形和1个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有什么不同。

使学生在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到圆是由封闭的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当正多边形的边数越来越多时,这个正多边形就会越来越接近圆,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要做到不拖沓,点到为止。

关于画圆,可以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让学生借助一些圆形实物画圆,这样画圆有两个目的:其一,从用眼看,用嘴说,到动手画,让学生逐步感知圆的特点;其二,为进一步认识圆心创造研究材料。

第二个层次,为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创造研究材料。

第三个层次是用圆规画圆,体会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等。

在学生操作时,老师要给学生指出操作的目的是什么,把动手与动脑结合起来。

2.该推理时要推理,不要一味地从操作学具做起。

教学“认识圆”,离不开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画一画”“折一折”“练一练”等活动中认识圆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但这并不是说,学生的所有认识都要从动手开始,该推理时就要推理,让学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对“同一个圆中,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的认识。

3.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综合应用。

本单元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主要有:化曲为直的思想方法、极限的思想方法、转化的思想方法、对应的思想方法、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归纳的思想方法及猜想与实验验证等。

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出最佳方案。

单元课时安排:共12课时。

1.圆的认识……………………………………………………………………………2课时2.圆的周长……………………………………………………………………………3课时3.圆的面积……………………………………………………………………………3课时4.扇形………………………………………………………………………………1课时5.整理和复习…………………………………………………………………………2课时6.确定起跑线…………………………………………………………………………1课时第一课时:圆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57~5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1~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2.会使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圆的认识,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2.出示圆形图片:(1)圆是用什么线围成的?(圆是一种曲线图形)①过2次后,你发现了什么?②再折出另外两条折痕,看看圆心是否相同。

认识直径和半径。

①将折痕用铅笔画出来,比一比是否相等?②观察这些线段的特征。

用圆规画圆的注意事项:①带针尖的一脚不能移动;②两脚间的距离不能改变。

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圆的认识(2)教学内容:圆的对称性(教材第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三的第6~10题)。

教学目标:1.在前面所学的成轴对称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认识圆的对称轴。

2.使学生认识到圆是轴对称图形,且对称轴有无数条。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用圆规和直尺,利用圆设计多种漂亮的图案。

教学重点:圆的对称轴。

教学难点:用圆设计图案的方法。

二、新课讲授1.你能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圆的对称轴吗?你能画出几条?圆的对称轴的画法:把圆的直径两端无限延长,就得到圆的对称轴。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圆的周长(1)教学内容:教材第62~63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四1~4题。

教学目标:1.学生直观认识圆的周长,知道圆的周长的含义,通过对圆周长的测量方法和圆周率的探索、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猜测、分析、抽象、概括、动手操作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通过摸一摸,动手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使学生亲历整个探寻知识的过程,从而掌握圆周长计算的由来和相关知识。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的伟大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团结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实验等手段,通过测量、计算、猜测、验证等过程,理解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其实践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操作,注意要求组长分好工,谁来测量、计算、记录、汇报。

②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教师进行指导,帮助实验有困难的学生。

(3)汇报在实验中,圆周长的测量方法。

老师:谁先来说说,如何测量圆的周长?预设: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四课时:圆的周长(2)教学内容:教材第64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十四5~1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学会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复习圆的周长公式,并进一步推导。

1)你知道π表示什么吗?)下面公式的每个字母各表示什么?这两个公式又表)根据上面两个公式,你能知道:周长÷(圆周率×2)教学反思:第五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教材第65页练习十四6~11题。

教学目标:1.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3.初步掌握变换和转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教学难点:根据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第六课时:圆的面积(1)教学内容:教材第67~68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理解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圆面积的含义及圆面积的推导过程。

二、新课讲授1.什么是圆的面积?若分的份数越多,这个图形越接近长方形。

(2)找出拼出的图形与圆的周长和半径有什么关系?3.你还能用其他方法推算出圆的面积公式吗?(1)将圆16等份,取其中一份,看作是一个近似的三角形,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圆面积的161。

这个三角形底是圆周长的161,三角形的高是圆的半径。

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面积是圆面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8,是16(1)阅读与理解。

圆环的面积指的是什么图形的面积?环形的面积。

两个半径不等的同心圆之间的部分。

(2)分析与解答。

方法1: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七课时:圆的面积(2)教学内容:教材第69~70页例3及“做一做”和练习十五第9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图2和图3中的两个圆半径都是之间部分的面积吗?板书课题:圆的面积(二、新课讲授1.阅读与理解:(1)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提问:正方形和圆之间的部分的面积是指哪些呢?提问:上图中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呢?可以将上图中的正方形看成两个三角形,它的底和高分写答语。

2.知识拓展:让学生阅读教材第70页“生活中的数学”三、课堂作业(1)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八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十五第10~17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理解并学会圆与正方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2.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13题,先计算原来的面积,再计算增加的面积。

第九课时:认识扇形教学内容:教材第75页及练习十六1~4题。

教学目标:1.认识弧、圆心角以及他们间的对应关系,在此基础上认识扇形,并能准确判断圆心角和扇形。

2.理解扇形概念,知道扇形有一条对称轴以及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教学重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教学难点:认识弧、圆心角、扇形,能准确判断扇形。

提问:以半圆为弧的扇形的圆心角是多少度?我的发现:同一圆内,圆心角的大小决定扇形面积。

圆心角越大,扇形面积越大;圆心角越小,扇形面积越小。

4.认识扇形:(1)用鼠标指扇形一圈,我们把围成的图形叫扇形,什么叫扇形?由圆心角的两条半径和圆心角所对的弧围成的图形叫扇形。

(板书:扇形)(2)同学之间用手描一下自己手中的圆,互说哪一部分是扇形。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教材第77页“整理和复习”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3题。

教学目标:1.根据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灵活、全面地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

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m,周长是多少米?12.56m,直径是多少米?2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56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m,内直径是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