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高考05高考05高考试题再讨论
浅析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
浅析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株洲市二中邓秋和一、背景与基本情况1、2005年全国各省(市)首次全部使用新课程卷,全国实施自主命题的省份已由2004年的11个增加至14个,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单独命题省(市)共命制16套数学高考试卷。
2、2005年的高考《考试大纲》取消了数学科的题型数量分布及分值的限制,由各单独命题省(市)在保持连续..的基础上,各自制定各题型数量及..、稳定分值。
3、重新界定能力要求,调整了部分考查内容的要求,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分别细化了命题原则。
特别对高考考查“运算能力”从理论到实践作了较为细致的说明。
4、2004年数学高考各单独命题省(市)虽不乏有背景新、构思巧且不落俗套的好题型,但整体来看,普遍认为成题或成题的影子太多。
无论是命题专家还是前沿教师都认为,高考试题编制必须创新,所以教育部考试中心在试题评价报告中明确:2005年命题必须有“好的区分度指标”的同时,重新强化“创设开放情境,强化探究能力”等较高层次的命题要求。
二、试卷总体情况1、试卷结构(下面出现的算式表示“选择题数+填空题数+解答题数)所有16套试卷都是由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三部分组成,但某些省(市)考卷的三部分比例较往年有所变化,如重庆、天津为10+6+6;湖南为10+5+6;浙江、广东为10+4+6。
而上海为4+12+6;北京为8+6+6,由于上海、北京是高考单独命题最早省(市),所以我们有充分理由预测,在保持稳定、连续的前提下,三部分比例会沿着减少选择题即客观试题数量,而增加填空题、解答题即主观试题数量的趋势变化。
2、难度分析由于2004年的数学高考试卷总体难度较小(尤其是大多数省市单独命制的试卷),据悉有的省市难度系数达到0.65~0.7,与考试中心提出的0.55差距甚大。
因此,2005年大多数省市增加了加大“区分度指标”的试题,与考试中心提出的总体难度系数为0.55有所接近,大多数单独命制试题的省市创新意识强,出现很多背景新、构思巧的好题。
对2005年一道高考题的反思
0 D的方程是 一! , , +2=0 >1 时, 、 ; 2 B、
、
2 +m) p( 相交于 A.B两点, AB的中点 则
2 口2 .
D四 在同一个圆上 圆心 点 , 是M 去 ) 是定点. I , . 一
.
解完题, 回顾 了一下过程和结论, 我 觉得外
接圆圆心M 一 , 和点N 1 ) 坐标之间 I言 ) ( 3的 ,
有某种特殊关系.应该是 k M = - o o k N.它与 kB= - c A k D有关系吗? 再 一想, M 、Ⅳ 分 点
别是 D、AB的中点. 时联 想到过 去做过 的 这
型号相 同.假 定每盏灯能否正 常照 明只与灯泡 更换灯泡的概率和更换两只灯 泡的概率;
的寿命有关, 该型号的灯泡寿命为一年以上的概
=
() Ⅱ 在第二次 ( 灯泡更换工作中, 年) 对其中 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接下来再考虑A 、 B C Z D3相垂直, 就可以得出A 、 D的斜率不是 B
旧题 .
在平时的教学 中, 很少碰到 圆锥曲线上四点 共 圆的问题, 觉得 四点共 圆就 比较麻烦, 点的坐 直入 手. 如果我们先从 四点共圆入手, 会出现什 么情 况呢?这 样做 , 可能 比较麻 烦, 但是它可 以
设直线z Y=k : x+m( k≠0 m ≠0与椭 标很 难把握.这道题 常见的解法是从两直线垂 、 ) 圆 bx +ay =ab ( b ) 22 22 22a> >0相交பைடு நூலகம்A. B
70 0 陕西省周至县教育局教研室 高伟鹏 李立哲 10 4
本文主要纠正20 年湖北省高考( 第2 05 文) 1 题标准答案解法 中的一个错误. 率为p, l寿命为两年以上的概率为P, 2从使用之 日 起每满一年进行一次灯泡更换工作, 只更换 已
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湖北等)的分析及评价
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湖北等 )的分析及评价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孔峰一、总体评价: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湖北卷)严格依据教育部《数学科考试大纲》的各项要求,在遵循“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高校扩大办学自主权”原则的基础上,融入了新课程新大纲的理念,试题立意新颖,选材不拘一格。
与2004年全国其他独立命题省市试卷相比,试卷的结构、采用的题型和配备的题量,题型的分值比例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
与2004年全国新课程卷及2004年湖北卷的结构及考查内容更吻合一些,且比2004年湖北卷对新课程新大纲的整体把握与理解更加成熟,整份试卷从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学科能力出发,多层次多角度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对考生能力、知识灵活运用及综合运用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对新增加内容的知识的考查、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查,以及在运用新增加内容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考查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考生在高考复习中需引起足够重视和研究,订做到与时俱进。
二、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的特点今年,我省高考数学命题在2004年平稳过渡的基础上,站在新课程评价理念的高度,稳中求新、稳中求活。
在继续深化能力立意、倡导通性通法、坚持数学应用、加大新增知识的考查力度等各个方面又作了进一步的实践、探索、深化与创新。
审视试卷,笔者感悟到白纸黑字间的灵性的跳动,令人回味,试题命题呈现出诸多亮点,对我们高考复习有很多有益的启示。
1、立足基础,突出能力,考查思维的灵活性无论在选择题、填空题,还是解答题中均有许多试题突出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但其中一些基础试题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试题对能力的考查也十分突出,可以从多方面去思考,体现了思维的灵活性。
不同能力的学生处理方式不同,体现了不同的思维水平和数学思维品质。
例1 (高考理科第7题文科第10题)若sin α+cos α=tan α (0<α<2π),则α∈A.⎪⎭⎫⎝⎛6,0π B. ⎪⎭⎫⎝⎛4,6ππ C. ⎪⎭⎫⎝⎛3,4ππ D. ⎪⎭⎫⎝⎛2,3ππ 本题以方程的形式出现,似乎应该求出角α,但这只是一种表象,透过现象看本质,选择支是角α的范围,于是只需角α的一个三角不等式,由此联想大家熟知的基本结论:当α是锐角时,sin α+cos α>1.于是tan α>1,答案选C 。
对2005年二道高考题的探究与思考
在x 轴、 y 轴的正半轴上, A 点与坐标原点重合( 如图
3 所示) . 将矩形折叠, 使 A点落在线段D C 上. ( I ) 若折痕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几 , 试写出折痕 所在直线的方程; ( n) 求折痕的长的最大值. 解 ( 工 ) ( 1 ) 当 k二0 时, 此时 A点与D点重
( x一青) 2
由( 1 ) ( 2 ) 得折痕所在的 直线方程为: 1 - Zk - 2
变式3 如图1 , 设A , B 分别在边长为 1 的正方 形O C D E 的边C D , D E 上运动, 求证点 C 关于A B 对称 的点不可能落在 O C 边上. 证明 假设点 D关于A B 对称的点D ' ( m, 0 ) 在 O C上, 则
数学通报
2 0 0 7 年 第4 6 卷 第1 期
对2 0 0 5 年二道高考题的探究与思考
刘晓东
( 浙江省湖州吴兴高级中学 3 1 3 0 0 0 )
“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 “ 好问题同某些磨菇相 似, 它们大都成堆的生长, 找到一个以后, 你应当在 周围找找, 很可能在附近就有几个” , 笔者认为 2 0 0 5 年数学高考江西卷第 1 1 题和广东卷第 2 0 题就是两 个极好的问题, 而且它们之间有着某些特殊的联系, 大有异曲同工之妙. 问题 1 ( 江西卷第 1 1 题) 在 △O A B中, 0为坐
k o c ・ ‘ = 一 ‘ , 告 * 二 一 l e a = 一 *
故‘ 点坐标为G ( 一k , l ) , 从而折痕所在的直线
与 口 ‘ 的交 点 坐 标 ( 线段 0 ‘ 的 中 点 )为
数学通报
2 0 0 7 年 第4 6 卷 第1 期
全国高师会数学教育研究会 2 0 0 6 年学术年会纪要
历年高考05年高05年高考理综生物命题趋势
. . 。
. .2005年高考理综生物命题趋势汪朝晖一. 2004年理科综合生物卷分析2004年高考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共13份试卷,有些由各省市组织命题,有4份由国家考试中心组织命题。
现对由国家考试中心组织命制的全国新课程卷I(江西、浙江、安徽、山东、河北、河南、福建、山西等8省考卷)的生物学试题进行评述,旨在感悟2005年理综生物命题趋向。
1. 试题知识点分布及分数比例2. 试题特点(1)分值趋于稳定,难易程度适当。
生物在理综中占72分,知识点分布于必修本和选修本,其比例为3:1。
试题难度较2003年显著下降,难度系数为0.75。
(2)突出重点、主干知识的考查,兼顾知识覆盖面。
试题几乎覆盖了必修、选修本各部分的内容,并对主干知识做了重点考查,如代谢部分涉及两题,分别考查了光合作用暗反应、无氧呼吸、微生物代谢等有关知识,分值为28分;遗传部分也涉及两题,分别考查基因突变、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分值达26分。
(3)突出识图、读图及利用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
全卷中有图象、表格共4个,另外,第3题虽然考查光合作用暗反应的过程,但渗透了运用“暗反应生理过程图解”来解题的思维方法。
(4)实验考查力度不大,全卷中仅第31题涉及装置内杂菌(微生物)污染的分析。
(5)注重学科内综合,考查学生对生物知识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分析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
(6)试题设置情境新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考试题历来注重情境新颖,试题素材大多源于教材之外,联系生活实际。
如关注人类健康的SARS患者血清治疗原理、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无氧呼吸及杂菌污染等,解决这些问题的知识都是大纲规定的内容,体现了“材料在外,知识在内”、“源于大纲而不拘泥于大纲”的命题原则。
二. 2005年高考生物命题趋向2005年的理综生物高考仍传承2004年高考的一些显著特点,同时将融入一些新的考核动向。
基于2005年有更多的省市参加自主命题,高考试题将出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格局,考虑到大多省市首次组织命题,试题的思维跨度不会很大,“稳”字乃是2005年各省市命题的主调,常规题将占主导,试题难度不会很大。
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
2005年高考数学试题分析与2006届高考复习建议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在2004年高考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和发展。
全国及部分省市共命制了16套(含文理科)共29种试卷。
这些试卷依据《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或单独命题省市的《2005年高考考试说明》的各项要求,在遵循“数学科考试,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凸显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做到了坚持循序渐进,体现适度创新。
我省是继去年以来第二次自主命题,并首次实行网上高考评卷,评卷方式实行了科学的“多评制”,做到了一卷二评、三评甚至四评,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阅卷公平、公正。
第一部分 试卷整体分析一、全面、综合测试基础知识,重视考查对数学内涵的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是中学数学教学的主要内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是数学考试的重要目标之一。
对知识的考查,不仅是知识的简单重现,更注重理解和运用,特别是注重知识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试题,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理论联系实际,防止单纯性的死记硬背。
1.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全面又突出重点试卷全面考查《考试大纲》要求的知识内容,教材中各章的内容都有涉及,如二项式定理、排列组合、复数、球等教学课时较少的内容,在试卷中都有考查。
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重点考查高中数学知识的主干内容,如函数、不等式、数列、直线与平面、圆锥曲线、平面向量、概率、导数。
例1:(湖南卷文1)设全集U ={–2,–1,0,1,2},A ={–2,–1,0},B ={0,1,2},则(C U A)∩B =(C )(A){0} (B){–2,–1} (C){1,2} (D){0,1,2}例2:(全国1卷理1)设I 为全集,S 1、S 2、S 3是I 的三个非空子集,且S 1∪S 2∪S 3=I ,则下面论断正确的是(A )(A )Φ=⋃⋂)(321S S S C I (B )123I I S C S C S ⊆⋂() (C )Φ=⋂⋂)321S C S C S C I I I (D )123I I S C S C S ⊆⋃()这两题都考查集合概念与运算,是源于课本的基础题目,既可以从集合的基本关系和基本运算入手解答,也可以运用文氏图求解。
05年高考试题述评
6. My parents will move back into town in a year or _____. A. later B. after C. so D. about
7. Ann was with joy ________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A. to B. as C. at D. by (1) Ann was excited / satisfied at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2) On hearing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Ann was excited. (3) Ann was very happy when she heard the result of the examination.
2. — Can I speak to Mr. Wang, please? (05-I) — ____________________ A. Who are you? C. Speaking. B. I’m Wang. D. Are you John?
3. — Would you like some more tea? (05-全国II) — ___________, please. A. No more C. I’ve had enough B. Just a little D. Yes, I would
对书面表达的定义变化的目的:
1) 语言叙述的变化说明作文的命题方式有变 2) 注意“题示”二字,而非“提示” 3) 对语言运用的要求有所提高 4) 对文章谋篇布局也有相应要求 5) 对语言结构组成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考纲说明总体叙述变化的目的
1. 对试卷难度尺度的把握 对试卷难度尺度的把握——灵活性 灵活性 2. 尊重各省存在差异现实 尊重各省存在差异现实——客观性 客观性 3. 允许不同题型的抉择权 允许不同题型的抉择权——多样性 多样性 4. 为新课程高考题型变化 为新课程高考题型变化——暗示性 暗示性 5. 强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 强调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综合性 综合性 6. 对语言考查重基本运用 对语言考查重基本运用——基础性 基础性
历年高考05年高05年高考历史上海卷评析
. . 。
. .2005年高考历史上海卷评析上海周浦高级中学严林祥一.2005年高考历史卷命题特点今年上海高考考文科(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的学生中,选历史科目的考生数已第四年居文科考生中第一位,说明上海的中学历史教学、历史高考,受到更多学生的青睐。
高考命题者按照素质教育和二期课改精神,注意做到“老教材,力、情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表一.上海市近五年高考人数及历史卷市平均分(满分150分)1.思想道德教育方面《考试手册》提出四点: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国际主义教育,道德情操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是今年特别强调的。
如选择题1、4、5、9、12、14、16、18、20、25题,简释题28、30、33题,问答题34、35,材料分析论证题36题等,都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
2.记忆问题近年来上海历史高考中列入《考试手册》的史实需要识记,但一般只强调理解性记忆和宏观结构性记忆,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线索”。
3.内容问题近年高考历史上海卷不考虑知识覆盖面,只考虑能力覆盖面。
“老教材新视点”,史实史论都向文明史的特点靠拢,如简释题将六个历史片断组合到不同时空的文明中去;小论文以野蛮践踏文明、文明战胜野蛮为主题来反思二战,体现正确导向。
但第9、34题都涉及林则徐,有所重复。
在试题中,高中选修课内容(中国古代史)的分值约占25%,高中必修课内容(中外近现代史)的分值约占75%。
注:2004年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可以自古至今、中外联系来分析论证,所以在以上板块中大约各加10分计算。
2005年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反思二战,可联系中外史实来分析论证,所以在中外近现代史中各加15分计算。
4. 应用能力问题今年《考试手册》提出“适当降低记忆要求,着眼思维品质,加强能力考查,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及其个性的发展”(今年增加“个性的发展”)。
今年开放性、有利于个性发展的题目很多,有第28(3)、30、31(2)(3)、32(4)、33、34(2)、35(3)、36题,共计约48分,占总分的32%。
2005年高考试题评析
正确理解高考 掌握主干知识 发展学科能力 促进专业发展
(一)
正确理解高考
一 高考选拔人才的三个标准
1 具有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 人的创造力首先来自于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 然后才是某种方法。
2 具有良好的思维素质。 思维的系统性、思维的综合性、思维的创造性。
3 具有批判意识和实践技能。 批判意识、实践技能是学习潜质和创造力的 主要体现。
D 增加X的物质的量,Y的转化率降低
四川 13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 X、Y、Z三种气体的 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 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到10s, 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 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 减少了0.79mol/L
C 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H2O2→H2O
IO3-→I2
MnO4-பைடு நூலகம்Mn2+ HNO2→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
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A H2O2 C MnO4 -
B IO3- D HNO2
四川10 室温下,在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 中都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NH4+、Cu2+、Cl-、NO3- B K+、Na+、SO32-、S2- C K+、Na+、AlO2-、SO42- D Ba2+、Fe2+、NO3-、Br-
二 高考命题基本原则
1 准确把握知识能力标准 2 保持试卷结构的合理性 3 确保试题内容的科学性 4 注意试题编制的规范性 5 体现试题素材的公平性
三 试题评价的基本思路
1 知识体系考查遵循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 2 注重考查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科能力结构. 3 对试卷中各类典型试题客观准确的分析. 4 高考命题与新课程改革的思路趋于一致.
历年高考05江苏05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分析doc资料
. . 。
. .2005江苏高考地理试题答案及分析1.解析:考查的是海水表层盐度分布规律,其规律是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最高,南半球的又比北半球高,所以答案为C。
答案:C2.解析:考查的是板块构造学说,如果对世界六大板块的相对位置在脑中有一个大致轮廓,就不难选出正确答案D。
答案:D点评:做为整张试卷的第1、2题,该题设计较平衡,难度较小。
通过地图显示信息,做题时要在地图上抓取最有效的信息——环球线路图。
3-4.解析:本组题考查的是地理坐标的和地球地图的熟悉程度,同时将自然景观和世界农业作为考点,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
所以在做题的时候首先要确定甲地37ºN、118ºE的具体位置才能判定甲地的自然带。
条件中的有效信息是甲、乙两点是经过地心的直线在地球表面的交点,所以可以得出乙地37ºS,62ºW,依此确定甲地处于中国山东丘陵,乙地位于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答案:A、C点评:复习中,要做到图在脑中,对世界上的经纬度位置有大致的印象,特别注重一些特殊的地理分界线和城市,如纬线:0º、南北回归线、40ºN;经线:0º与180º、20ºW与160ºE、90ºW与90ºE、60ºW与120ºE、60ºE与20ºW。
城市:北京40ºN、120ºE,埃及30ºN、30ºE,马德里、安卡拉40ºN,圣保罗23º26′S、47ºW,墨西哥城20ºN、100ºW,新奥尔良30ºN、90ºW。
5.解析:该题考查的是岩石的成因与分类这个知识点,比较容易,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烘烤变质就是指高温高压下石灰岩变质的过程,将变为大理岩。
答案:D点评:在复习中不仅要掌握课本中的基本知识点,还要注意书中提到的各种举例。
历年高考20052005江苏高考数学试卷
. . 。
. .概论2005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作者:刘立华笔者就2005江苏高考数学试卷作了分析:数学试卷整体在2004年的基础之上平稳的上升,试卷紧紧围绕教学考试大纲。
试卷整体情况如下:选择题第1、2、3、4、6、7、8、9题,填空题第13、14、15题可以说都是最基本的概念题,大部分学生可以做到95%的正确。
选择题第5、11、12题是如何找切入点的问题,有一定的提高。
象第5题,可以用正弦定理求解,但灵活的学生也可以用特殊值法求解(比如令B=600 和 B=900 时,一下子就可以筛选出正确的答案)第11题是三角函数运算中常见的思路-------整体思想(απ-6 → 2(απ-6)→ απ232+ = -π 2(απ-6) );第12题比较新颖,但关键还是突破,从哪条棱考虑是关键!再来看看填空题:第16题可以说灵活度比较大,可以验证(毕竟k 是整数),第17、18题有一定的提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了,当然,第18题也可以灵活的用特殊法解决(比如三角形ABC 为正三角形)这就要考生知道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联系了。
总体来看,填空题借鉴了上海高考的模式,这也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解答题。
第19、20、21题是基本题,关键是考查学生的双基能力,对绝大部分考生来说应当可以解决(这里就不详细讲了);提高部分在第22题和第23题,但这两题也并不是说对中等学生不能得分!我们先看这两题的第一问其实很基本,只要动一动就可以得分的;像第22题的第二问,思路是很明确的,一般的学生按思路往下写,多少也是能拿到一部分的分的!第23题的第三问其实是建立在第二问的结论“{a}是等差数列”上的,而我们由题条n的,所以第三问也是可以做一部分的了,也就件是可以得出4a=n5-n是说能得分的了。
当然,这两题要完整的做出来,那并不是那么容易的,毕竟这两题是拔高题!以上简单的分析了试卷的题型结构,可以看出:今年数学试卷的得分点还是很多的,我们来初步估算一下最基本的得分:选择题8条40分+填空题3条12分+解答题基本分40分=92分,在考虑其他均衡因素,对中等考生而言得分应当在90分到100分甚至更高!这样一看,今年我省的数学均分应当和去年相差不大,还是比较平稳的!当然,以上只是笔者的一点看法,亦有不成熟的地方,智者见智。
2005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
. . . ....2005年高考语文分析钱春良2005年省语文自主命题继续坚持“有利于大学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命题原则,命题方向以能力、素质立意为先,同时注重基础考查,力求达到思想性与科学性的完美统一。
该试卷在与2004年自然衔接的基础上,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1、试题结构、考试内容及赋分值有了变化。
今年,国家对于未来高考的命题内容、试卷结构和赋分比重的规定由“统一要求”变化为是“统一要求与开放多元”并存的发展格局。
另外,也取消了星号,使命题变得更为务实。
我省自主命题也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
小题数量由25题增加至26题;分值分配上,第四大题由18分增加到20分,第六大题由12分减少为10分。
2、重视语文素养的考察。
继续深化语文的人文内涵。
如鉴于考纲解除了文学常识这一考点的星号,增设了一道文学常识题,赋分为2分。
中外名著常有一个精妙的开头语,例如俄国作家____________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中国作家罗贯中的《__________》中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会,合久必分”。
分值虽比以往的选择题要少1分,但更利于学生对文学的关注。
另外,主观性阅读分析题,材料选取李汉荣《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
是对现代人的精神世界的警醒与反思: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超越世俗,需要登高望远的精神追求。
24题蕴含了汉字文化,25题对中国传统茶文化有生动的描述;特别是作文题的选材与话题更是体现了这一特点。
3、加强了时代性,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时代,注重高中语文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选材的视野更加开阔,文言文阅读材料和现代文阅读材料在思想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选文立意深远,文质兼美。
其他如茶文化、汉字文化、关于禁毒的漫画等等,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该试卷选取密切联系现实生活的重大事件和重要变化,引导学生关注时代脉博,关注国计民生,关注世界,关注未来。
精品文档 (118)对2005年高考的冷思考
2005年高考已经硝烟散去,尘埃落定。
冷静下来,有许多地方值得回味,以作为以后的经验教训。
照此精神,对2005年高考的有些地方进行一下思考,就觉得很有必要。
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一、对考试说明与高考命题的思考这几年,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部考试中心在高考前几个月都要出一本新的《考试说明》作为高考的命题范围,一是说明高考所要求的能力,二是说明高考所要考试的范围。
如2005年的《考试说明》就要求学生具有“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且对所考内容进行了明确,给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进行有的放矢教与学的依据,这本是好事。
不好的是等高考题出来以后,总是发现有的题目与考试说明所明确的考试范围不太吻合,也就是说存在超出《考试说明》所规定的考试范围的现象,这就叫人费解了。
别的学科我暂且不讲(据说地理学科也存在这个问题),就今年的文综试卷中历史试题举例而言之,第37题是一个历史材料题,考察的是有关民族主义的问题,其中的材料三选择的是一战后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的内容,说“在民族主义的激励下,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赶走外国侵略者,建立共和国,发展民族经济,走上了民族复兴的道路。
”然后问“反映出的凯末尔革命中民族主义的目标”。
当然这段材料并不难读,这个设问也并不太难答,问题是这个知识在历史教材中一是明确标为阅读教材,二是《考试说明》所划定的考试范围中也没有涉及,五本历史教材中有成百上千的知识点,为什么非要找这段材料来命题呢?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吗?我没有理解。
我只是思考到它的副作用是不小的,一是会让师生逐渐失去对《考试说明》的信任,既然不按《考试说明》所划定的内容命题,还有什么出《考试说明》的必要性呢?二是会造成师生教与学的混乱,还按不按照《考试说明》划定的内容进行复习呢?阅读教材是否也要学生去掌握呢?难免会引起师生对教材权威性的怀疑;三是影响考试中心在师生心目中的形象,印发《考试说明》干什么呢?给人一种似乎为了赚钱之嫌。
2005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心得体会
2005年高考英语试卷分析及心得体会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英语试卷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总体难易合适,是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的试卷。
它既较好地贯彻了现行的英语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较为全面、科学地测试了学生的英语水平。
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2005年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题的看法。
一、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及对基本词汇的使用、基本句型掌握的考查;语法知识无怪题。
比如,单项选择题继续坚持了语境设置的良好传统,语言材料简洁、明快,选点普普通通但又具有代表性,没有机械地仅从知识的角度出发,煞费苦心设置陷阱英语,也没有刻意求新求异的痕迹。
另外,单项填空试题,兼顾语法知识的覆盖面的思路。
总之,单项填空试题、干扰项的干扰强度大等难题明显减少。
二、整套试卷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现实生活今年的作文题又回到以前的写信题材,仍为应用类。
但在表现形式与难度上较去年略有不同和下降,它能够很好地检测学生驾驭语言的真实水平。
如果考生仔细研究所给提示内容,掌握提供的几个要点,注意得分因素的表达,避免丢分因素,写后认真检查,可以争取得到高分。
学生在写作时常犯的错误有:1.对动词的被动语态掌握较差,遇到汉语中的无主句时不知如何处理;2.词汇拼写错误、使用不当之类的问题较为突出;3.不能恰当地使用语句间的连接成分,致使各句子间关系松散。
阅读理解体裁多为说明文、叙述文、应用文和新闻报道文体,所选题材涉及到了广告、社会人文、广播节目、新闻报导、报刊杂志等,向考生展现了历史、科研试验、内容简介、文化融合与冲突、高科技与环保等内容。
阅读量达到2500单词以上,旨在考查单位时间获取的信息量(快速阅读能力的考查),扩大了对语篇的深层含义理解的考查,并考查考生能否在理解文章的表层含义的基础上,推理判断作者的意图、看法和观点等,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如果考生没有较强的语感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仍是逐字逐句翻译,读后忘前,以至于无法形成篇章整体概念,无法把握文章的主题,则势必影响阅读速度和质量,以致无法按规定时间完成阅读和解题任务。
从05年高考试题
3.落实三基、突出运算能力考查
立体几何[共3道题:题4、题8、
题21]题4主要考查了点面距离的 计算;题 8 主要考查了空间线与 线、线与面、面与面的位置关系 的判断;题21主要考查线面垂直 的证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二 面角的计算等立体几何中的重点 内容。
18
3.落实三基、突出运算能力考查
10
3.落实三基、突出运算能力考查
题 10 主要考查三角中给值求值问题,本题在 三角求值中属中等偏难的题,只要考生能抓住条件 中的角 6
2 2 3
的 2 倍( 3 补 这
2 )与欲求结果中的角
互
一
关
系
即
可
,
2 2 cos( 2 ) cos( 2 ) (1 2 sin ( )) 3 3 6
| OA | | OM | 2 2 ( ) 2, 2
OB OC ) 当且仅当| OA || OM|时, OA ( 取最小
值为 2 , 这是 05 年填空题中的一个亮点。
12
3.落实三基、突出运算能力考查
不等式[共1道题,题22(3)]题22(3)主 要考查了无理不等式的证明,采用分析法 和综合法,一改往年不等式证明具有竞赛 味的风格,更加亲近考生,有利于中学数 学教学,具有良好的导向。这是一道中等 稍难的题,本来数学优秀生证明该题并不 困难,但由于前面题运算量偏大,许多考 生来不及做,实属遗憾。
导向启迪:通过仔细分析,不难看出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重点抓住 基础知识的理解,弄清数学概念的本质,掌握常见公式、法则和 定理的内容及适用条件,切实辨析似是而非的问题,注意基本技 能的训练,循序渐进,扎扎实实地夯实三基,不以题海对题型, 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在理解、感悟和运用上下功夫。平时教 学和复习中,要全面系统,不得留空白。同时要有重点有目的培 养能力,05年《考试大纲》中指出:能力是指思维能力,运算能 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05年江苏高考试 卷对能力考查力度最大的是考查了运算能力,运算能力是观察能 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集中体现,运算能力是思 维能力和运算技能的结合,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算和近似 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 算求解等。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 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 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的调整运算的能力。这就要求平时教学中 注重对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培养,对数学运算中的常见方法加强 训练,纠正常见错误,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不断提高 运算能力。
历年高考江苏05江苏05年高考政治卷
. . 。
. .我看江苏05年高考政治卷同里中学陆国元2005年高考江苏政治卷是江苏省自主命题的第二份高考试卷,同04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稳定,也有一些变化,现思考如下:一、保持了4个稳定1.题型结构保持稳定。
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在题型上与去年完全保持一致,第一卷为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第二卷为简答题、辨析题及论述题,题量分值与去年基本相同,试题的情景设置与去年也基本一致,有俗语、漫画、诗句、数据表格、时事热点等。
2.内容比例保持稳定。
试卷涉及时事、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四块内容,四块内容的分值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仍突出对经济常识、哲学常识知识的考查,其分值分别多达54分、52分。
注:2005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与2004年江苏高考政治试卷在题型、题量分值上的比较表。
3.继续注重基础知识,重点知识的考查。
2005年江苏政治高考试卷的选择题难度偏易,注重对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考查。
(1)从题目考查内容看,今年的试题考查的是国家的要素、民族原则、人民代表的权利、发展的实质、人类社会的物质性、非公有制经济、企业性质、关锐、债券的种类、经济全球化、和平共处5项原则,国家机构组织和活动的原则、人生价值、想象、内外因、股份制、按生产要素分配、市场交易原则等。
(2)从题目考查的设问方式看,单项选择题中第8、9、10、12、15、21、23,不定项中第25、26等题基本上只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主观题中第34题设问指向明确,直截了当,答案则完全来自书本。
4.继续关注热点,联系实际。
每年的高考都相当重视对社会热点的关注,2005年江苏政治高考也不例外。
它着重考查了考生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及意义的理解,05年江苏高考卷,很多题目平时都见过,所以学生感觉较容易上手,比如客观题中关于党的保先活动、反分裂国家法、和谐社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无不体现了当前社会的热点。
浅谈管理评析05年高考英语浙江卷
⏹掌握NE5000E/80E/40E产品的体系结构⏹掌握NE5000E/80E/40E的单板构成⏹掌握NE5000E/80E/40E换板操作⏹了解NE5000E/80E/40E升级操作评析05年高考英语浙江卷预测06年高考命题思路浙江省象山县教育局教科研中心陈勤苗浙江省象山县西周中学康志鹏对于2005年高考英语浙江卷,笔者总的印象是“紧扣大纲,稳中求进,突出语篇,稳中求新,强调应用,注重交际”,它与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及考试大纲要求相符合。
试卷在考查考生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英语科所学内容在特定语境中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能力。
一、试题总体分析1、紧扣考试大纲。
全卷体现“稳中求进”、“稳中求新”的命题思路。
今年的阅读理解首次出现考查考生对语篇结构理解的题目。
典型例题:52. How is the text organized?A.Topic-Argument-ExplanationB.Opinion-Discussion-DescriptionC.Main idea―Comparison―Supporting examplesD.Introduction―Supporting examples―Conclusion该题要求考生分析语篇结构。
这种命题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注重语篇,一方面对教师在授课中对语篇的把握提高了要求。
据笔者对04年全国各省市14套高考英语卷阅读理解的分析,还未发现这类题目。
“稳中求新”“新”就体现在此。
但笔者曾在南京某出版物上做过类似的命题思路的题目,当时的题目是针对语篇中的段落进行提问,问某几段用的是Comparison还是Supporting examples ,还有的问整个语篇是Explanation还是Narration还是Discussion。
“稳中求进”“进”就体现在此。
笔者认为06年浙江卷不可排除用一个词来概括某几段或某一语篇写法的命题思路。
2、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相辅相成。
2005年高考试题(湖南卷)赏析及今后命题制卷的建议
系 ,但 各科 要 统 一 。要 么都 写 ,要 么都 不写 。又 如 卷
首 的 “ 0 5年 普 通 高等 学 校招 生 全 国统 一考 试 ”字 样 , 20
1 知 识 覆 盖 向 是 恰 当的 , 没 有 超 纲 超 木 的 难 题 、 .
偏 题 、怪题 ,符合 教 学 实际 。
人 ,贴近 生活 ,结 合实 际
6 注 意 了 对 能 力 的 考盘 。 考 查 _ 生 分 析 『 题 、 , r学 u J
解 决 问题 的 能 力 ,个 别 学 科 的 个 别 试 题 较 有 新 意 。如 数学 巷 ( I)第 2 埋 O题 .结 合 鱼类 的繁 殖 量 捕 捞 量
匠 心 。作 文 题 的话 题 是 “ 的体 验 ” 跑 ,时 代气 息 也 较
强
不 尽相 同 ,等 等 。能 统一 的均没 有 统 一 。没有 格体 感 。
内 或 同 1科 试 眷 的 同 一 都 没 有 统 一格 式 。 如 语 文 卷 - 页
的 1 7题 囱’ 题 计 分 说 明 .可 同 ・ 的 1 1 小 页 5、 6题 属 同
1 各 科 试 卷不 统 ・ . 。作 为一 套 试 题 . 同一 个学 生 使 用 , 符科 试题 大 的 ‘ 还 足要 统 一 ,基 本 的要 求 还 是 要 …敛 ,如 各 科 试题 封 面 的注 意 事 项 数 学 科 两 种 试卷 第 二 大 点 就 比其 它 科 试 卷 多 r三 小 点 、这 _ 二小 点 的 受求 各 科 应 是 一 样 的 ,写 j不 勾过 ,不 写 也 没关 I
维普资讯
・哆淮 纠 ・ 《 喃
●2 0 0 6年第 2期下半月 刊 ●
25 高 试 湖 卷 赏 及 后 题 卷 建 0 年 考 题(南 ) 析 今 命 制 的 议 0
忆05年高考评卷,析05年高考试题
忆05年高考评卷、析05年高考试题谈06年高考思路盐城市龙冈中学易兴无评卷情况生物试卷阅卷量为17957755,共有217人参加阅卷,其中中学老师很少,今年江苏省实施网上阅卷,其操作流程是先把试卷扫到电脑中按题目分块分别发送到各个阅卷老师的电脑中批阅,批阅老师阅题后在评分栏中打分,不作其它任何标记,一份试卷非选择题至少批阅两次,由两位阅卷老师批改(这两位老师都不知道对方的批阅情况),如两位老师评判的结果一样,就批阅完毕,若不一样,被称为“三评卷”,由第三位老师批阅。
为了确保阅卷误差减少到最小值,阅卷过程中通过个人自评卷、标准差监控等途径来监控阅卷老师阅卷情况。
自评卷监控、标准差监控含义如下:标准差指标标准差也是考核阅卷过程教师给分水平的一个参数,从标准差的数学公式可以得知这个指标的意义:标准差越大,代表该教师给分越客观,越具真实性。
标准差越小,代表该教师给分趋中,即该教师喜欢给某个分数段的分值,或者该教师喜欢给“保守分”。
注意:该指标只有对分值较大且给分点较多的题目有参考性,因为这种类型试题的样本区间较大,指标更具统计学意义。
个人自评卷监控个人自评卷主要考察个人阅卷过程一致性指标是否掌握严格,系统根据设置,会周期性的发送一些某人已经批阅过的试卷给他自己重评。
阅卷者可能根本就忘记了这份试卷是否已经被自己阅过。
系统对他前后两次给分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前后两批自评卷的平均分、方差、相关性等指标,然后根据这些指标,通过一定的算法,得出个人自评试卷的综合优劣指标,从而判断某人阅卷的一致性指标是否合格,不合格的阅卷老师停止阅卷。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卷,问题卷的定义及处理如下:阅卷教师在阅卷过程中发现如下情况无法正常批阅给分的试卷均属问题卷:1. 图像不清楚,无法给分;2. 答错题,在其答题区域又找不到该题的答题所在。
问题卷的解决有两种方式:1.小组长终审、大组长终审(控制量)。
2.需要调阅纸质试卷的,根据手工评分结果输入分数。
2005年高考试卷
2005年高考试卷摘要:一、引言二、高考试卷的变迁1.2005 年高考试卷的概述2.2005 年高考试卷的题型及特点三、高考试卷对教育的影响1.对教学方法的引导2.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四、高考试卷的启示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高考试卷作为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每年都受到广泛关注。
本文以2005 年高考试卷为例,分析其变迁、影响及启示。
二、高考试卷的变迁1.2005 年高考试卷的概述2005 年高考试卷遵循“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原则,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知识。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选择题部分占60%,非选择题部分占40%。
2.2005 年高考试卷的题型及特点(1)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作出正确选择。
(2)非选择题:包括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等,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高考试卷对教育的影响1.对教学方法的引导高考试卷强调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使教育工作者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功,引导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对学生能力的考查高考试卷通过各种题型,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应用等能力,使学生明白,仅凭死记硬背难以取得好成绩,必须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维和方法。
四、高考试卷的启示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育工作者应关注学生的基本功,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2.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结论通过对2005 年高考试卷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高考试卷的变迁和发展,以及其对教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2005高考试题再讨论是“说明”还是“分析或解释”?对2005年广东高考生物试题第14题的再讨论1问题《中学生物教学》2005年第9期《中学教学:呼唤高考试题规范化》一文中有如下叙述:[广东卷第14题]右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答案:D分析题图所表示的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能说明植物体内有生长素吗?否。
只能说明“植物在横向放置时茎和根都可生长,且生长方向不同(相反)”。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以及适应性等特征非题图所能说明的……“某事实或现象说明了什么”与“对某事实或现象做分析或解释”是不同的,这是值得注意的。
2质疑2.1“说明”要通过分析才能作出[广州中山大学王正竹]高考试题需要规范化,不能混淆“分析”和“说明”这两个观念,都是对的。
但一个实验的结果要说明什么原理或结论,需要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才能得出,因此,不能认为有分析就是说明,也不能将说明当作分析。
此题的内容是符合科学的,其理由如下:从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可以看出,将幼苗或植株横放一段时间后,其根将向地生长,茎负地生长,这说明根和茎具有向性运动;也体现了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因此,向性运动的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适应性”。
本题与引文提到的2001年第广东高考第29题并没有重复,虽用的材料有些相近,但它们考查的重点不同:前者是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对实验结果的剖析和总结能力;后者侧重考查学生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
2.2 符合考生的思维水平[山东省临朐县综合高级中学(262600)刘顺洲]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是选项A的含义。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是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即B选项的含义)。
并且B选项和A选项在思维上的跨度并不大,是相辅相成的。
而C选项有更深一层含义。
至于D选项这句话虽然本身是正确的,但离题意较远而不能“说明”。
这是符合考生的思维水平的。
2.3知道现象不能说明原因吗[徐玉华]本题基本上是规范的,也是科学的;作为单选题,不影响学生的答题。
可以说明实验现象,如A选项,这是直接说明;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产生实验现象的原因,如B和C选项,这是间接说明。
知道现象,可以分析原因;知道现象,难道不能说明原因吗?2.4 用已知推出合理的结论[王彬]按照引文看法,似乎我们是第一次面对一个陌生的问题,而且不知道生长素为何物,该植物的根和茎的弯曲似乎与它毫不相干。
还有,我们甚至对根向地生长是否有利于吸收营养,茎背地生长是否有利于接受较多的光照这样的常识也不甚了解,也不知道这是不是表现出了适应性,或者说,即使我们知道以上知识解这个题也派不上用场?笔者以为,之所以出现对该题的质疑,原因是站在老师的角度思考问题。
思考太多,知道太多,反而使我们陷入困惑。
在题目所创设的新的情景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回忆相似情景,并联系教材,提取相关知识,再经过严密推论和分析,最终作出正确答案,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学生完全可以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顺利选出D。
至于BC结论,确实不能够从图上直接得出,但至少可以间接地说明之。
也就是说BC选项相对于A只是显得不够明朗而已。
分析和推导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过于直接的结论,缺乏考查的价值。
何况有的想象本身就是许多客观规律相互作用的结果。
“说明”和“分析”尽管词义相异,但是在这里并不会给考生带来太多的思维障碍。
如果说仅仅因为题干上出现了"说明"这样的字眼,就只能从表面上按照:“必然的的逻辑”来推断,最后只能选A的话,那么一个没有任何生物学知识的人也可以选对。
学生完成从已知到未知的跨越,在考场上充分显示自己的分析推断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这不正与命题者的初衷相暗合吗?所以,说明也罢,分析也好,只要是能够运用所学过的知识,推出合理的结论就可。
哪怕看起来结论与题干似乎毫无关系,或者表面上没有直接的联系,有什么不妥吗?2.5 高三学生会怎样回答[风味]这是一道好题。
高考必须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为一名中学生物教师,如果对高考命题者的意图都不愿意去理解或揣测,怎能指导学生备考呢?高考固然是一件严肃的事,相信命题专家不会轻率命题的,试题总有它的道理。
我们需要的是如何从试题考查的的方法、技巧中悟出一些道理,去指导高考备考工作。
我总是带着欣赏的眼光看高考题,正因为我欣赏它,我的学生也欣赏它,教学效率自然也高。
我与刚教的新高三的学生就本题进行了探讨,以下是他们的意见:A选项:图中显示植物的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充分说明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所以可得出A结论。
B选项:植物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在根或茎的靠地一侧生长素分布多,这种相对的高浓度生长素,对茎是促进生长,对根是抑制生长,所以也可得出B结论。
C选项:根为什么向地,不是为了阳光,而是为了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茎为什么背地,不是为了吸收水分和矿质元素,而是为了吸收阳光。
它们为什么不倾斜45度角生长呢,是因为需要适应才能生存。
所以也可得出C结论。
D选项:理论上讲,根尖和茎尖都可产生生长素但本实验没有测出生长素何处产生,也没有去除根尖茎尖后作的对照实验,所以无法得出D结论。
3 反驳3.1 说明与分析不同 [天津市河北区扶轮中学(300142)张一]该题不能说明生长素具有两重性,它并没有更多的证据证明是由于生长素引起的;只能利用生长素的两重性来“解释”(或者说“分析”),而不是相反。
这涉及到科学精神的问题。
知道现象,当然可以分析原因。
但现象一定能说明原因吗?除非不允许我们对已经学过的理论质疑。
如果可以质疑,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海啸可以导致人死亡,所以有人死亡就说明发生了海啸”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同样,“现象能说明原因”也是不对的。
3.2解释与说明有别[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100875)林祖荣]尽管说明和解释在好多情况下有同义,在对某一现象作出说明和作出解释时似乎并无太大区别,但在本题中应该还是有区别的。
本题是以实验为背景的,某一实验现象能说明什么?只能是根据实验现象来推理,现象与说明的问题间在逻辑上应该有着必然的联系。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则不同,必须充分运用所学过的知识。
“解释”与“说明”有着明显的区别,把握好它们的区别,是对试题严谨的基本要求。
3.3 推论和结论各异[一叶知秋]题目中的中心词“实验结果”是很关键的。
推论和结论是大不相同的。
本题的实验结果只能说明A。
若用上知识经验就也认为BC是此实验的结论,那么教材中达尔文的实验做完之后何必再介绍温特的实验?3.4 教材实例比较3.41 不可轻率地“说明”[内质网]科学家切去胚芽鞘尖端,它不能生长和弯曲,这说明其生长与尖端有关。
于是推想:尖端可能产生了某种物质向下运输促进了下部的生长。
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科学家通过对照实验证明了“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是什么物质呢?经过分析才知是吲哚乙酸,后命名为“生长素”。
科学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带着结论去看探究,这不是我们所需要的探究。
若出一考题:“科学家切去胚芽鞘尖端,不长不弯,这说明了什么?”你若答“尖端产生了生长素……”,这对吗?看上去,是根据所学内容的回答,是对的。
但事实上不是这个实验所说明的,而是根据包括这个实验在内的系列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所做的解释。
否则,这样说明就太轻率,严重地说,是缺乏科学精神的表现。
解释或分析,可以运用所学的所有已定论的知识来直接做依据的。
“说明”则是从实验出发,所用到的生物学知识统统要服从于实验本身所能得到的结论。
3.42 不可忽视科学精神 [四川省内江市隆昌黄家中学(642153)余广琪]教材遵循教学大纲的精神,以几个著名实验具体而科学地展示出光合作用的发现历史。
每个实验只能证明有局限的结论,没有哪一个实验能够全面证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
即通过学习科学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近年的高考通过加大对实验设计和实验分析的考查,特别是对实验预期结果和据以推导实验结论的考查,也着重考查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所以引文作者提出这个问题,确实是关乎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重大问题,理所当然地应当给以支持。
3.5 结论源自实验本身[华中科技大学生命科技学院2004级(430074)李哲]完全赞成引文的分析。
要求答题对象对出题人意图有一定揣摩能力,这是非常错误的命题倾向。
高考题应该是科学和严谨的,不能含有任何想当然的成分。
有老师说,用基础知识可顺利解答,试问:用什么基础知识来判断?如果可判断选项B正确,也就能判断生长素产生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为何选D不选B?再说,那两个图能说明什么?生长素为何物?若能看出生长素的两重性,怎么就看不出它的产生部位?有人说它符合科学实验思想,何为科学实验思想?有这样给探究实验下结论的吗?语言就是人类思维的表现和载体,没有准确的语言表达就没科学结论。
同样是给出一个材料,对不同的问法应该有不同的回答。
下面以有关选择题为例对类似题目做一比较。
(1)“某材料说明了什么?”应该以材料为条件进行推断,推断过程不可以加上题目之外的其它条件,能推出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
此类题目的选项一般简短,自身不含逻辑关系,以材料为因,自身为果,要求答题者判断正误,此类题目可考查科学态度和科学推断能力,如2005年14题(遗憾的是引文所涉及的题目缺乏科学性)。
(2)“对某材料的分析,正确的是?”只要题目选项叙述正确,就可选.这样的题目材料有时候只是一个引子,选项一般覆盖面广,叙述也可较复杂,并包含逻辑关系(如选项中附额外条件),注重综合考查。
但有时候这样的题目和下面的第三类相似,“分析”集中在对材料所示现象的解释上,如2001年广东高考第29题。
(3 )“对某材料中XX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对材料解释,可用到任何知识,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选。
选项一般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所示现象进行解释,题目是考查答题者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具体题目具体操作,如果碰到题目本身逻辑混乱(如2005年第14题目),就得好好琢磨下命题者的意思,以便把分拿到。
当然,在题目逻辑清晰的情况下对题目的分析与对出题人意图的分析是相统一的。
3.6 不规范的试题越少越好[湖北省仙桃中学(433000)雷明新]引文认为“某事实或现象说明了什么”与“对某事实或现象做分析或解释”是不同的,进而说这道题不规范,我对此持赞成的态度。
对这样的问题,我们在评讲时,是引导学生弄清命题人的意图。
一个只知道做题而不会思考命题人意图、进而盲目放弃这样题目的学生肯定不会得高分。
平时遇到这样的题目,我总是和学生一起分析,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命题人的意图,并要求他们不要盲目放弃这样的“做起来不顺手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