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椿皮(新)
常查查皮袍下面

常查查皮袍下面
沈依春
【期刊名称】《中华家教》
【年(卷),期】2007(000)012
【摘要】我的朋友老宋,给我讲了一件他耳闻目睹的小事,却在我心头掀起并不很小的波澜——有一个十四五岁的男孩,骑着自行车横冲直撞,撞在了一位老者的身上。
这老者在倒地的瞬间,猛地抓住车梁,用劲儿撑住,保护孩子免于人仰车翻,而老者自己却重重摔在地上……男孩子的母亲在一旁看得清清楚楚,但是她却没讲一句向老者道歉和感激的
【总页数】1页(P24-24)
【作者】沈依春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8
【相关文献】
1.最后一课薄弱漏缺查查查——生动的“阅读节” 鲜活的中考题 [J], 周国安
2.勇敢地翻翻皮袍下的\"小\"\r——\"愧疚\"议题大单元教学设计 [J], 陈馨
3.货比三家,不如“查查查” [J], 孙敏
4.肝病不一定会肝疼,若常出现个症状,建议查查肝功能! [J],
5.常咬舌头查查CT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天一学,中药-椿皮(台:六百九十六)

一天一学,中药-椿皮(台:六百九十六)椿皮Chunpi要点速记《新修本草》为苦木科植物臭椿(樗)(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的根皮或树皮。
主产于山东、辽宁、河南、安徽等地,全年可采,剥下根皮或干皮,刮去外层粗皮,晒干、切段或切丝。
生用或麸炒用。
性能:苦、涩,寒。
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应用:1.赤白带下。
本品苦可燥湿,寒以清热,涩能收敛。
既可清热燥湿,又能收敛止带,为止带之常用药物。
治疗湿热下注,带脉失约而致赤白带下者,常与黄柏等同用,如樗树根丸(《摄生众妙方》)。
2.久泻久痢,湿热泻痢。
本品收涩止泻,清热燥湿。
治久泻久痢,常与诃子、母丁香同用,如诃黎勒丸(《脾胃论》);治湿热泻痢,常与地榆同用,如椿根散(《鲁府禁方》)。
3.崩漏经多,便血痔血。
本品善能收敛止血,因其性寒,尤宜用于血热崩漏、便血者。
治崩漏、月经过多者,常与黄柏、黄芩、白芍等同用,如固经丸(《医学入门》)。
治便血痔血,可单用本品为丸服;或与侧柏叶、升麻、白芍等同用,如椿皮丸(《丹溪心法》)。
此外,本品尚有杀虫功效,内服治蛔虫腹痛;外洗治疥癣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6~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古籍摘要:1.《新修本草》:“椿木叶,味苦有毒,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调之。
皮主甘”。
2.《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下血”。
3.《日华子本草》:“主女子血崩,产后血不止,赤带,肠风泻血不住,肠滑泄,缩小便。
”现代研究:1.化学成分:根皮含苦楝素、鞣质、赭朴酚,根及树干含苦木素。
树皮含臭椿苦酮、臭椿苦内酯、乙酰臭椿苦内酯、苦木素、新苦木苦素等。
2.药理作用:椿皮有抗菌、抗原虫及抗肿瘤作用。
椿皮煎剂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臭椿酮对阿米巴原虫有强烈的抑制作用,对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显示一定的活性。
苦木素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同时能提高小鼠白血病P388的生命延长率。
中药材椿皮

中药材椿皮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采收加工:春、夏季剥取根皮或干皮,刮去或不刮去粗皮,切块片或丝,晒干。
药用部位:根皮或树干皮产地:全国科:苦木科原植物:臭椿椿皮药材性状:根皮呈扁平块片或不规则卷片状,长宽不一,厚2-5(-10)mm,外表面灰黄色或黄棕色,粗糙,皮孔明显,纵向延长,微突起,有时外面栓皮剥落,呈淡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细小棱形小点或小孔。
质坚脆,折断面强纤维性,易与外皮分离。
微有油腥臭气,折断后更甚,味苦。
干皮多呈扁平块状,厚3-5mm或更厚;外表面暗灰色至灰黑色,具不规则纵横裂,皮孔大,去栓皮后呈淡棕黄色;折断面颗粒性。
椿皮药性:"【炮制】椿皮: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丝或段,干燥。
麸炒椿皮:取椿皮丝,照麸炒法(附录Ⅱ D )炒至微黄色。
【性味】 苦、涩,寒。
【归经】 归大肠、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各家论述】1.《本草通玄》:樗白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
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
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 "【注意】《本草经疏》:""脾胃虚寒者不可用,崩带属肾家真阴虚者亦忌之,以其徒燥故也。
椿皮生药学研究

椿皮生药学研究摘要:目的:为椿皮的品质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找出了臭椿皮与香椿皮在药材性状、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上的主要区别。
结论:此研究不仅可作为鉴别臭椿皮与香椿皮的依据,而且为椿皮的品质评价研究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臭椿皮;香椿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薄层色谱椿皮为苦木科植物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的干燥根皮和干皮,具有清热燥湿、收涩止带、止泻、止血的功效,用于治疗赤白带下、湿热泻痢、久泻久痢、便血、崩漏[1]等症,此种椿皮习称臭椿皮,在全国大部分省区使用,但在湖南省常以楝科植物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的干燥干皮或枝皮作椿皮使用,习称香椿皮,《湖南省中药材标准》(1993年版)记载的椿皮即为此种[2]。
曾有人对香椿皮与臭椿皮的体外抑菌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均有抑菌作用,但效果不同[3]。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寻找臭椿皮与香椿皮的异同点和香椿皮作椿皮使用的依据,特应用生药学方法从药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了比较研究,报道如下。
1 实验材料1.1 材料臭椿皮:购于湖南省中药材有限公司,经湖南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鉴定分别为苦木科植物臭椿[ Ailanthus altissima (Mill.) Swingle ]的干燥根皮和干皮。
香椿皮:采自湖南省长沙县,经湖南中医药大学鉴定教研室鉴定为楝科植物香椿[ Toona sinensis (A. Juss.) Roem. ]的干燥干皮。
1.2 仪器与试药XS-200生物显微镜(南京江南光电股份公司);ZF-I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顾村电光仪器厂);AS-3120超声波清洗仪(天津奥特赛恩斯仪器有限公司);化学试剂为分析纯。
2 方法与结果2.1 方法按生药学常规方法对臭椿皮与香椿皮进行比较研究,组织切片采用石蜡切片和徒手切片相结合的方法,按照生药学研究常规方法进行各种制片、观察和记述,组织、粉末图均用显微描绘镜绘制,理化鉴别按薄层色谱法进行。
椿皮的中药属性

椿皮的中药属性椿皮英别名:臭椿、椿根皮、樗白皮、樗根皮;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椿皮的中药属性。
椿皮的中药属性入药部位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性味归经【性味】苦、涩,寒。
【归经】归大肠经、胃经、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熬膏涂;或研末调敷。
禁/宜人群泻痢初起及脾胃虚寒者慎服。
炮制方法1.椿皮:除去栓皮,清水浸泡,捞出,润透,及时切丝或切成方块,晒干。
2.炒椿皮:先将麸皮撒入锅内加热,至烟起时,再将樗皮倒入拌炒至两面焦3.制炭:取椿树皮丝,置锅内用武火炒至外黑色,内呈黑褐色为度,喷洒凉水适量,灭尽火量,取出,闷一夜。
黄色,取出,筛去麸皮,放凉。
(每樗皮100斤,用麸皮10斤);4.蜜制:将蜂蜜置锅内,加热至沸,倒入椿皮丝,用文火炒至黄色,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
每椿皮丝500g,用炼熟蜂蜜90g。
地理分布产各地,为阳性树种,喜生于向阳山坡或灌丛中,村庄家前屋后多栽培,常植为行道树;分布于我国北部、东部及西南部,东南至台湾省木材较轻软,容易发霉,也容易遭受虫蛀。
椿皮的药理作用1.抗菌作用:100%煎剂在体外对福氏痢疾杆菌、宋氏痢疾杆菌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2.抗肿瘤作用:臭椿酮和苦木素均有抗肿瘤作用。
臭椿酮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有细胞毒活性,其ED50为10-2-10-3ug/ml在0.12-4.00mg/kg剂量时,对淋巴细胞白血病P388显示一定活性。
苦木苦素在4mg/kg时对小鼠白血病P388的生命延长率为65%,剂量降到50ug/kg,生命延长率仍高于25%。
对人体鼻咽癌KB细胞的ED50为10-2ug/ml。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的药用价值

椿皮的功效与作用_椿皮的药用价值*导读:中药椿皮的功效与作用专区,为您详细介绍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图片、椿皮的药用价值、椿皮的副作用等,要想知道更多椿皮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椿皮简介椿皮图片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椿皮的药用价值椿皮的药用附方椿皮的炮制方法椿皮的副作用*椿皮简介椿皮,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根皮,呈不规则的片状或卷片状,大小不一,厚0.3~1cm。
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纵向皮孔样突起和不规则、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
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
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
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椿皮图片*椿皮的功效与作用清热燥湿,涩肠止泻,止血止带。
用于湿热下注,赤白带下,久泻久痢,便血痔血,崩漏,疥癣湿疮。
1、《本草通玄》:椿皮,专以固摄为用,故泻痢肠风,遗浊崩带者,并主之。
然必病久而滑,始为相宜,若新病蚤服,强勉固涩,必变他症而成痼疾矣。
凡用刮去粗皮,生用则能通利,酸醋炙即能固涩。
2、《药性论》:治赤白痢,肠滑,痔疾泻血不注。
3、《食疗本草》:主疳痢,杀蛔虫。
4、《本草拾遗》:主赤白久痢,疳虫,去疥,主下血。
5、《日华子本草》:止泻及肠风,能缩小便。
6、《本草衍义补遗》:能涩血。
7、朱震亨:治赤白浊,赤白带,湿气下痢,精滑梦遗,燥下湿,去肺胃陈积之痰。
8、《医林纂要》:泄肺逆,燥脾湿,行气分湿热。
9、《本草再新》:去肺胃之痰火。
10、《现代实用中药》:内服治妇人子宫出血及产后出血、子宫炎、肠炎、赤痢、肠出血、膀胱及尿道炎症、淋病等,有消炎、制泌、止血之功;又治神经痛及肝脏、脾脏等之疾患。
*椿皮的药用价值【药名】椿皮【别名】椿根皮、椿白皮、椿根白皮。
【入药部分】苦木科植物臭椿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性味】苦、涩,寒。
中药椿根皮的功能主治与用量

中药椿根皮的功能主治与用量一、椿根皮的简介椿根皮,是中药材中的一种,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椿根皮是椿树(学名:Ailanthus altissima)的根皮,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
椿根皮呈现出灰棕色的外观,质地坚硬,味道苦涩。
二、椿根皮的功能主治椿根皮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热解毒:椿根皮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病、痈肿疮毒等疾病。
2.利湿退黄:椿根皮可利湿退黄,对黄疸患者有一定疗效。
3.清肠利便:椿根皮还具有清肠利便的作用,可舒缓便秘症状。
4.止血散结:椿根皮有一定的止血散结作用,可用于治疗痔疮、瘰疬等疾病。
5.温经活血:椿根皮可温经活血、祛瘀散结,对痛经、经闭等症状有一定改善效果。
6.抗菌消炎:椿根皮具有一定的抗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三、椿根皮的用量椿根皮的用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一般建议按照以下用法使用:1.生用:每次15-30克,煎服,或研粉入丸,一日2-3次。
2.焙用:每次10-15克,煮水冲服,一日2-3次。
3.入丸剂:将椿根皮研粉后制成丸剂,每次2-3克,一日3次。
4.入丸料:可将椿根皮研粉后,作为制丸料与其他药材搭配使用。
使用椿根皮时,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剂量调整。
同时,应遵医嘱使用,避免超量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四、椿根皮的注意事项使用椿根皮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事项:1.孕妇禁用:孕妇不宜使用椿根皮,以免影响胎儿健康。
2.注意过敏:部分人群可能对椿根皮过敏,如出现过敏症状应及时停止使用。
3.避免与药物相互作用: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药物,应咨询医师或药师,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4.不宜大剂量长期使用:不宜长期大剂量使用椿根皮,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5.儿童用药谨慎:儿童使用椿根皮时应谨慎,用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由医师指导。
以上是对于椿根皮的功能主治与用量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使用椿根皮时,应注意遵循医嘱,合理用药,如有不适或疑问,应及时咨询医师。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主治1. 椿皮简介椿皮是从椿树(科学名称:Camellia oleifera)树皮中提取的一种传统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椿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地区。
椿皮通常是通过将椿树的树皮晒干,并经过处理后制成的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2. 椿皮的作用与功能椿皮具有多种药用效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抗炎作用椿皮中富含多种抗炎活性物质,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它可以抑制体内炎症反应的发生,减轻炎症组织的水肿和红肿,缓解疼痛等不适症状。
2.2 消肿作用椿皮中的活性成分能促进体内淋巴液的排出,减轻组织水肿的程度。
它可以改善淋巴循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局部水肿和浮肿。
2.3 止血作用椿皮中的某些成分具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以促使创面的凝血过程更快完成,防止血液持续流出,促进伤口的愈合。
2.4 镇痛作用椿皮中的一些成分具有镇痛作用,可以抑制疼痛的传导过程,减轻疼痛或缓解疼痛的程度。
它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症状。
2.5 抗菌作用椿皮富含一些抗菌活性物质,可以抑制各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繁殖,对于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具有一定效果。
2.6 抗氧化作用椿皮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中和自由基,减轻氧化损伤对机体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抗衰老和防病作用。
3. 椿皮的功能主治椿皮根据其药理特性,在中医药领域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主治:3.1 养血活血椿皮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机体排除废物和病理物质,对于一些血液循环不畅、气血不足引起的疾病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3.2 利水消肿椿皮具有利尿排水的作用,对于体内湿气重、肌肤浮肿、水肿等症状有辅助缓解作用。
可以调节体液平衡,促进毒素的排出。
3.3 止血化瘀椿皮的止血作用可以用于治疗多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症状,例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同时,它还能舒缓瘀血导致的疼痛,促进伤口的愈合。
3.4 缓解疼痛椿皮具有镇痛作用,对于一些由于炎症、创伤、扭伤等引起的疼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极集团浙江东方制药有限公司
技术标准
椿皮内控标准
部门:质量部题目:椿皮内控标准序页/总页1/3
编号:SMP-43-033-Ⅳ新订:Ⅳ版(2010年)
起草人:
年
月日替代:SMP-43-033-Ⅲ
部门审核:
年月日公司审核:
年月日
批准人:批准日期:
年月日执行日期:年月日执行期限:五年
颁发部门:质量部分发份数:7份
分发部门:公司档案室、制造部、物资部、储运部(各1份)、质量部(3份)变更原因及变更记录:——
1目的
为了控制椿皮的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2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332页。
3适用范围
椿皮的采购、检验及委托仲裁。
4责任
质量部负责人及质检员、物资部负责人及业务员。
5内容
【来源】本品为苦木科植物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Mill.)Swingle 的干燥根皮或干皮。
全年均可剥取,晒干,或刮去粗皮晒干。
【性状】根皮呈不整齐的片状或卷片状,大小不一,厚0.3~1cm。
外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粗糙,有多数纵向皮孔样突起及不规则纵,横裂纹,除去粗皮者显黄白色;内表面淡黄色,较平坦,密布梭形小孔或小点。
质硬而脆,断面外层颗粒性,内层纤维性。
气微,味苦。
干皮呈不规则板片状,大小不一,厚0.5~2cm。
外表面灰黑色,极粗糙,有深裂。
【鉴别】(1)本品根皮粉末淡灰黄色。
石细胞甚多,类圆形、类方形或形状不规则,直径24~96µm,壁厚,或三面较厚,一面较薄,有的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
纤维直径20~40µm,壁极厚,木化。
草酸钙方晶直径11~48µm;簇晶直径约至48µm。
淀粉粒类球形或卵圆形,直径3~13µm。
干皮粉末灰黄色。
木栓细胞碎片较多,草酸钙簇晶偶见,无淀粉粒。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5分钟,滤过,滤液挥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椿皮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杂质不得过2.0%。
总灰分不得过11.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5.0%。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用途】用于白带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