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和声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和声1》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1》课程教学大纲
M2,M3
2
讲授
2
课后作业
11
第10章
两个六和弦的连接
本章的重点难点:不同根音关系六和弦的连接方法。内容包括不同根音关系中两个六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在小调中的特点、应用实例分析。
M2,M3
2
讲授
2
课后作业
12
第11章
经过的与辅助的四六和弦
本章的重点难点:四六和弦的重复音原则与位置安排。内容包括经过的四六和弦、辅助的四六和弦、谱例分析与实际应用。
Harmony, as a texture form of multi-voice music and a way of musical thinking, together with polyphony, musical form and orchestration,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composition technology theory, it is also a basic required course for musicology majors. At the same time,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mastering other three theoretical courses and impromptu accompaniment and other related courses, so it has the significance of foundation in basic courses. This course is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teaching of chord composition and harmony, as well as the practice of three aspects including written exercises, keyboard harmony exercises and analysis of multi-voice music works. From the four harmony sounds, starting with the writing of the four harmony and the analysis of harmony techniques in actual music works, students are required to systema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master the traditional music system of large and small tones, the basic theory of functional harmony and the analysi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multi-voice main music.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汇编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汇编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总学时:68学分:4理论学时:68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大纲执笔人:张建华大纲编写时间:2007.8.28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和声现象的分析。

(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

(3)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可以大课(一般不超过二十人)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小组或个别辅导;也可以小组课为主。

(4)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示范例、作业讲评以及乐曲分析、弹听等。

3.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材料、和声手法以及和声功能逻辑,掌握主调音乐写作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照顾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又要兼顾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三、文本绪论【教学目的】介绍和声的基础知识【重点难点】排列方式及注意事项第一节和弦知识1.调式2.调式中的和弦3.功能分组第二节四部和声写作基本知识1.记谱2.各声部的名称与音域3.重复音4.排列方式5.旋律音位置与低音位置第三节和声分析的基础知识1.确定主音与调式2.分析和弦与和弦外音3.和声与结构4.和声特点【练习题】按指定要求写和弦第一章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教学目的】介绍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重点难点】声部进行第一节概述1.和弦连接2.声部进行3.连接方式第二节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1.和声连接法2.旋律连接法【练习题】(1)指定的和弦连接(2)分析指定谱例第二章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教学目的】介绍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手法【重点难点】和弦选配声部进行第一节运用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旋律配和声1.基本步骤2.注意事项3.范例第二节同和弦转换1.同和弦转换的概念2.同和弦转换的注意事项3.运用同和弦转换为旋律配和声4.范例第三节三音跳进1.三音跳进的概念2.三音跳进的注意事项3.运用三音跳进为旋律配和声4.范例【练习题】(1)为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三章为低声部配和声【教学目的】介绍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低声部配和声的基本手法【重点难点】高声部线条声部进行第一节为低声部配和声1.为低声部配和声的基本步骤2.为低声部配和声的注意事项3.范例第四章终止式第一节概述1.终止式的概念2.终止式的分类第二节终止四六1.终止四六的概念2.终止四六的运用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教学目的】介绍正三和弦转位的运用【重点难点】低音线条声部进行第一节正三和弦的六和弦1.正三和弦的转位概述2.六和弦的基本用法3.六和弦的连接4.连接中的跳进5.声部进行中的注意事项6.范例第二节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1.经过四六和弦2.辅助四六和弦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旋律、低音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六章属七和弦【教学目的】介绍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运用【重点难点】低音线条声部进行第一节属七和弦概述1.概念2.结构3.运用第二节原位属七和弦1.预备2.解决3.范例第三节属七转位1.预备2.解决3.范例第四节属七转位解决到主和弦上方声部的跳进1.根根跳进2.五五跳进3.根五双跳4.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七章和弦外音【教学目的】介绍和弦外音的运用【重点难点】外音处理与功能序进的结合,和弦外音的音乐表现意义第一节留音1.概念2.留音的预备与解决3.运用留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二节倚音1.概念2.倚音的解决3.运用倚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三节经过音1.概念2.经过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经过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四节辅助音1.概念2.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五节跳进辅助音1.概念2.跳进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跳进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六节双辅助音1.概念2.双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双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七节双跳进辅助音1.概念2.双跳进辅助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双跳进辅助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八节先现音1.概念2.先现音的基本用法3.运用先现音的注意事项4.范例第九节持续音与自由外音1.持续音功能和用法2.自由外音【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八章副三和弦【教学目的】介绍副三和弦的运用【重点难点】副三和弦的功能意义第一节概述1.概念2.副三和弦的功能归类第二节 SII 1.大调中SII的基本用法2.小调中SII的基本用法3.范例第三节 TSVI 1.代替主和弦2.代替下属和弦3.中介功能4.交替功能5.范例第四节 DTIII与DVII 1.DTIII的基本用法2.DVII的基本用法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九章 SⅡ7和DⅦ7【教学目的】介绍SⅡ7与DⅦ7的运用【重点难点】SⅡ7与DⅦ7的功能意义第一节 SⅡ71.SⅡ7的结构及功能2.SⅡ7及其转位的基本用法3.范例第二节 DⅦ71.DⅦ7的结构及功能2.DⅦ7及其转位的基本用法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十章调内模进【教学目的】介绍副七和弦与自然音模进【重点难点】模进的功能序进及声部进行第一节副七和弦1.概念2.副七和弦3.范例第二节自然音模进1.概念2.模进的构成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十一章副属和弦离调模进【教学目的】介绍副属和弦、离调与离调模进【重点难点】副属和弦、离调与离调模进音乐表现意义第一节重属和弦1.终止处的重属和弦2.结构内部的重属和弦3.重属变和弦4.范例第二节副属和弦1.副属和弦2.离调与离调模进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第十二章近关系调转调【教学目的】介绍近关系转调【重点难点】近关系的运用及音乐表现意义第一节概述1.近关系调2.近关系调的转调手法第二节向属方向的转调1.属调2.属调的平行3.范例第三节向下属方向的转调1.下属调2.下属的平行调3.范例【练习题】(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2)分析指定谱例【课程考试】学期期终都举行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秦雪峰一、教学目的与任务和声学是音乐专业的必修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系统的理解和声理论及其应用。

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为编写歌曲伴奏、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作曲技术科目打下基础。

能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工作的需要。

二、教学原则与方法1、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培养学生的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能力。

3、以大小调和声理论为基础,结合民族调式的一些常用手法进行教学。

4、教学以大课(不超过30人)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及小组或个别辅导方式进行。

5、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例题示范、作业讲评以及范例分析、弹奏听辨等。

6、每周布置适量的作业,采用书面批给,以集体讲评方式进行。

三、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本课程在学习基础乐理之后开设。

每周二学时,全部课程为64学时,分二个学期完成。

第一学期(16周,共32学时)第一单元绪论(一周)一、学习和声学需要知晓的几个问题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写作四、和声功能与不良进行第二单元原位正三和弦(三周)一、原位正三和弦概述二、连接法三、I、IV、V级三和弦性质四、原位三和弦连接的意义五、三和弦键盘指法第三单元为旋律配和声与终止式(三周)一、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二、终止、以及半终止三、终止的类别和应用四、原位正三和弦小结第四单元正三和弦的转位—六和弦与四六和弦(三周)一、六和弦概述二、六和弦的基本连接法(六和弦与原位)三、六和弦连接中的声部跳进四、六和弦与六和弦的连接五、四六和弦概述六、四六和弦的种类与运用方法。

(只讲终止、经过、辅助三种用法。

)第五单元D7和D7和弦转位(三周)一、D7的构成与属性二、D7的应用三、和弦外音四、D7为低音配和声第六单元和弦外音一、和弦外音概述二、和弦外音分类三、和弦外音的处理与运用四、和弦外音的复杂化以及多重和弦和弦外音第二学期(32学时)第七单元副三和弦(三周)一、副三和弦概述二、II级、VI级三和弦的用法三、III级、VII级三和弦的用法四、运用副三和弦的基本原则五、运用副三和弦的常用公式第八单元除属七以外的各级七和弦(三周)一、七和弦概述二、II7、VI7的用法三、III7、VII7和弦的用法四、I7、IV7和弦的用法第九单元摸进(三周)一、模进的含义二、模进的构成三、运用七和弦模进第十单元离调(二周)一、离调的概述二、重属和弦及运用方法三、其他各级副属和弦及运用方法四、副属和弦小结五、离调模进第十一单元近关系转调(二周)一、转调的概述二、近关系转调的步骤三、近关系转调的方法四、转调的三种关系五、转调中的调性布局六、作品中的转调部位第十二单元和声变奏写法(二周)一、固定旋律和声变奏写法二、旋律华彩的变奏写法第十三单元中国调式和声基础(一周)一、调式二、和弦三、和声进行四、调的发展五、成绩与考核第一学期为考察、第二学期为考试。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基础和声学》教学大纲适用专业:音乐学专业课程类别:基础理论课授课学时:学分:总纲课程的性质:《基础和声学》是音乐学专业各专业方向的一门专业专业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弦结构方式、声部进行规律、和声序进规律以及四部和声写作技术与应用的课程,它起着提高学生和声写作与分析能力的作用,并且,为以后学习《即兴伴奏》、《复调基础》、《配器法常识》、《曲式与作品分析》、《歌曲作法》、《电脑音乐》等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课程基本任务:本课程是音乐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课程内容概要:本课程以冯鄂生、贾方爵、薛世民编著的《和声实用基础教程》教材为主,适当参考其他教材,如桑同主编的《和声学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本课程主要讲授了四部和声的写作原则、和弦的连接方法、和声进行的一般规律、副属和弦的构成及使用方法、转调的方法和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等内容。

课程教学形式:教学中采用四部和声写作和作品谱例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具备写作和分析的能力,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并根据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授课,加强学生的四部和声写作练习,并一对一修改,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

课程学时分配:课程考核方式:理论闭卷考试成绩评定:采用总分百分制或五级制计分方式。

平时成绩(考勤、作业、态度等)占30%,考试成绩占60%,其它(课程实验、专业技能性考核等)占10%。

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桑桐主编的《和声学教程》杨通八主编的《和声分析教程》金铁宏主编的《基础和声学》课程教学内容提要第一章绪论(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声的起源和发展概况2、掌握和声这门学科的性质(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有关多声部音乐的几个概念2、什么是主调音乐3、什么是复调音乐4、什么是多声部音乐以及以上几种音乐形式的区别(三)教学重点难点1、和声学是怎么样一门学问2、和声在多声部音乐中所起到的作用3、和声对形成作品的曲式结构具有重要作用第二章和弦(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弦的基本概念2、熟悉和弦的种类以及性质(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2、掌握大、小调体系中各级和弦的名称以及各级和弦的结构3、熟悉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各调式和弦名称(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什么是原位和弦及转位和弦2、掌握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名称3、第一、第二转位和弦的性质4、熟悉各级和弦在大小调体系中的结构和色彩第三章四部和声(一)基本要求1、学习四部和声的基本记谱形式及各声部的名称2、了解关于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3、学会四部和声的排列法(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及各声部的名称和音域2、掌握四部和声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的原则3、掌握四部和声的两种排列法:开放排列、密集排列(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四部和声的记谱形式2、难点是知道四部和声中和弦音的省略与重复问题3、学会灵活运用和弦的两种排列方法第四章原位正三和弦的连接(一)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正三和弦以及它们的功能属性2、能够熟练连接各级正三和弦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的各种不良进行4、了解终止式的概念及各种终止式(二)主要教学内容1、学会连接大小调的各级正三和弦2、学会使用和声连接法和旋律连接法3、注意避免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4、会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正三和弦的两种连接方法2、难点是注意和弦连接中应该避免的各种不良进行3、会使用三音跳进连接法4、掌握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5、知道什么是终止式及终止式的类型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一)基本要求1、学会使用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和弦2、会使用六和弦与原位和弦的连接、两个六和弦的连接及不同根音关系的和弦连接3、学会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4、了解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的使用方法及常见形式(二)主要教学内容1、掌握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2、会使用六合为旋律配和声(三)教学重点难点1、难点是学会六和弦与不同和弦形式的连接2、重点是学会使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第六章和弦外音(一)基本要求1、掌握几种常见的和弦外音形式2、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二)主要教学内容1、经过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2、辅助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3、先现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4、延留音的形式及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各种和弦外音的常见形式2、难点是学会处理各种和弦外音3、学会为处理过的和弦外音配和弦第七章属七和弦(一)基本要求1、掌握属七和弦的属性和结构特征2、熟悉属七和弦的解决(二)主要教学内容1、原位属七和弦的基本特征2、原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3、各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到主和弦的解决2、难点学习原位、转位属七和弦的使用方法和使用位置以及他们不协和性的强弱顺序第八章副三、副七和弦(一)基本要求1、了解和声的功能逻辑2、了解和声的一般序进规律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4、会使用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二)主要教学内容1、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2、I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3、V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4、VII级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5、熟练掌握各级副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功能属性和使用方法2、难点是学会灵活运用各级副三、副七和弦为旋律配和声3、掌握各级副三和弦的特殊使用方法以及在一般和声进行中所处的位置第九章守调模进(一)基本要求1、了解模进的概念以及守调模进的概念2、了解模进移动方向的分类及模进的特点3、了解和声模进和旋律模进的区别4、了解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什么是和声模进?2、和声模进的特点及和声模进中应该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3、掌握和声模进在实际作品中的运用(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学会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2、难点是掌握和声模进音组的特征和一些原则3、学会分析和使用守调内的和声模进第十章副属和弦与离调(一)基本要求1、知道副属和弦的概念和构成规律2、了解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处理方法3、会使用副属和弦处理离调模进(二)主要教学内容1、副属和弦的构成及标记2、副属和弦的作用及在本调和副调中的意义3、副属和弦的一般处理方法(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副属和弦的构成和处理方法2、难点是副属和弦在为旋律配和声和实际作品中的具体运用第十一章转调、近关系转调(一)基本要求1、了解什么是转调?什么是近关系转调、远关系转调?2、掌握近关系转调的方法与步骤3、分析实际作品,熟练近关系转调的应用(二)主要教学内容1、转调:在多声部音乐作品中,由于乐思发展的需要,从另一个调转入另一个调,称为“转调”。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八章 正三和弦的第二转位
一、经过四六和弦
二、辅助四六和弦
三、书面习作示范
四、和声谱例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经过和辅助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
掌握它们连接时声部进行的典型运动方式;
在谱例中能识别它们;
运用它们进行和声写作。
第九章 五级七和弦与其转位
一、五级七和弦及其转位的性质
二、五级七和弦的连接
三、五级七和弦转位的连接
第三章 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
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
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
四、和声谱例分析
五、书面习作示范
基本要求:
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
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 为旋律配和声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平行五、八度;
掌握六和弦的排列法与重复音;
掌握六和弦连接的声部进行规律;
能运用六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第七章 正三和弦的第一转位(二)
一、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二、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与六和弦的跳进
三、为跳进旋律配和声
基本要求:
掌握隐伏五、八度形成的因素;
在和声写作中能很好的避免隐伏五、八度;
本课程是一门音乐基础理论课程,是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以便能更充分地发挥自己本专业的能力。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声的定义和意义2. 掌握和声的基本要素3. 理解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4. 激发学生对和声学习的兴趣二、教学内容1. 和声的定义:和声是指不同音高的音符响起,产生和谐的效果。

2. 和声的基本要素:音符、和弦、调式、和声进行等。

3. 和声的作用:和声可以增强音乐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使音乐更加丰富和有趣。

4. 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和声是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基础,可以创造出不同的音乐风格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声的定义、基本要素和作用。

2. 示范法:演奏和声实例,让学生感受和声的效果。

3. 实践法:让学生进行和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播放一段含有和声的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和声的存在。

2. 讲解和声的定义和意义:阐述和声的定义,解释和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3. 介绍和声的基本要素:音符、和弦、调式、和声进行等。

4. 演示和声实例:演奏不同类型的和声,让学生感受和声的效果。

5. 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

6. 实践练习:让学生进行和声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和声学习的兴趣。

2. 练习成果:检查学生的和声练习成果,评估他们对和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3. 课堂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和声应用的理解。

4.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和声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和声学基础教材2. 音频材料:各种风格的音乐片段,包含和声的实例3. 视频材料:和声演奏和教学视频4. 投影仪:用于展示和声示意图和音乐片段5. 钢琴或其他和声示范乐器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和声的定义和意义和声的基本要素(音符、和弦、调式、和声进行)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应用2. 教学难点:和弦的构成和识别和声进行的规则和技巧和声在复杂音乐作品中的应用八、教学准备1. 教材准备:准备好和声学基础教材,供学生阅读和参考。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64课时)

《和声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050924英文名称:Harmony basis授课对象:录音艺术(电子音乐制作)开课学期:2学分/学时:4/64先修课程:音乐理论基础、视唱练耳教学方式:理论讲解,示范写作、谱例分析、音响弹奏(唱)、合唱视听考核方式:闭卷考试课程简介:和声学是西方音乐文化中一种多声部写作的系统性理论,它作为分析说明、研究解读西方多声部音乐语言基本材料的一门学科,是音乐学科教育中有关音乐理论的通用修习课程。

《和声学基础》以西方大小调功能体系和声学理论作为教学基础,以“自然音体系的和声技巧”为主要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并较熟练地掌握以三度叠置结构为主的和弦材料、和弦之间的功能关系、声部进行的条件与规律、和弦外音等常用的和声语言与分析写作技术。

二、课程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目的:本课程融多声部写作理论与创作实践为一体,旨在培养学生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知识,能对一般中外音乐常见的和声现象作出分析,并具有一定的编配写作能力,提高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理解与鉴赏能力。

教学要求:本课程理论与实践并重,学生需要及时完成教师指定的写作、弹奏和实例分析练习,不仅做到“理解”,更要重视技术上的熟练和巩固。

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学配备器材包括:五线谱板、电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等。

三、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四、作业、实践环节(1)学生于每周课后均需完成教师布置的习题,习题形式包括:为旋律配和声、歌曲钢琴伴奏和声编配及音型写作、和声分析等,所有作业在书写完成后均需弹听。

(2)及时巩固课上讲授内容,预习新课。

五、建议教材目前我国音乐院校普遍使用的和声教材并不完全适合传媒院校音乐专业的教学,教师可重点参考以下书目自编讲义:[1] 伊.斯波索宾. 和声学教程.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2] 郭瑛姜玮马晓歌.实用和声学简明教程.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六、参考资料[1] 桑桐主编. 和声的理论与应用.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2.[2] 乔惟进. 和声基础教程. 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3] 祁光路主编. 和声通用教程.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4] 陈恩光主编. 和声习题写作指南.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5] 杨通八主编. 初级和声教程.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6] 谢功成童中良主编. 和声学基础教程. 2003.执笔人:丁艳教研室主任签字:肖俊珍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和声的三种基本结构:主和声、副和声、属和声。

3. 学会识别和声进行中的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和副格进行。

4. 能够分析和创作简单的四部和声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和声的基本概念:和声、和声部、和声进行等。

2. 和声的三种基本结构:主和声、副和声、属和声的定义及特点。

3. 和声进行: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副格进行的识别及应用。

4. 四部和声的原理及创作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结构和和声进行。

2. 实践法:通过练习和创作,巩固和声知识。

3. 分析法:分析经典和声作品,理解四部和声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展示和声的基本概念、三种基本结构和和声进行。

2. 乐谱:经典和声作品的乐谱,用于分析和创作练习。

3. 音响设备:播放和声作品,增强学生的听觉感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经典和声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声在音乐中的重要性。

2. 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和声部、和声进行等。

3. 讲解和声的三种基本结构:主和声、副和声、属和声的定义及特点。

4. 讲解和声进行:正格进行、变格进行、副格进行的识别及应用。

5.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练习和声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7.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分析一首经典和声作品,掌握四部和声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对和声知识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分组练习和声创作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和声应用的掌握情况。

3. 作业完成情况:审阅学生对经典和声作品的分析作业,评估学生对四部和声应用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对比分析不期和声风格的作品,探讨和声发展的脉络。

2. 引入和声以外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旋律、节奏、曲式等,增强学生对音乐整体概念的理解。

3. 组织学生进行和声实验,尝试创新和声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可打印修改)

列法
第二章 正三和弦 要点:正三和弦的定义
的功能体系
重点:进行与进行公式
第三章 原位三和 要点:声部进行
弦的连接
重点:两种连接方法
第四章 用正三和 要点:声部进行
弦为旋律配和声 重点:实践指示
第五章 和弦的转 要点:和弦转换的作用

重点:和弦转换的方法
第六章 为低音配 要点:连接法与和弦转换的应用
和声
和声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为歌曲写作简易的钢琴
伴奏,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以及具备和声基础知识的教学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
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
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将西洋古典音乐、传统和声技法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
基础和声是一门严谨、系统的学问,它既是一种理论体系,又与教学体系 以及教学方式相关,要学好和声,除课堂专心听讲,课后认真做作业以外,得 多动手、勤用耳,舍此别无他途。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学生必须阅读的论著: 《和声学基础教程上、下册》 谢功成、马国华、童忠良、赵德义著 人民 音乐出版社 《和声分析》 刘春荣著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键盘和声》 王晓玲著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建议学生阅读的论著: 《和声学专题六讲》 桑桐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传统和声学简明教程上、下卷》 保罗.亨德米特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须耗费的时间。 每周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习进度每周或隔周布置课后作业,作业 量一般一至两题,根据难度完成时限为一至两周,学生完成本课程每周大概须
声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规范化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依据,研究多声部音乐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与任课教师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基础和声课程类别:必修课■选修课□学时学分:其中实验(实训、讨论等)学时:授课时间:—周星期三、节授课地点:艺术楼任课教师姓名:史旻职称:讲师所属院(系):师范学院联系电话:(短号:)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课前、课间及课后,于师范学院艺术楼教室或琴房,方式为问答和在钢琴上进行创作实践指导。

二、课程简介基础和声对于音乐专业素养,特别是创作技能素养的奠基作用,以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是学习西方多声音乐中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课程,有着完整的理论体系,是音乐创作技术理论“四大件”课程(和声、复调、曲式、配器)之一。

作为高校音乐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课程,基础和声以“传统和声学”为主要学习对象,以规范化的大小调体系和声为依据,研究多声部音乐中常见的和声现象及规范化的应用方法,学习和弦的构成与连接,掌握和声序进的基本规律,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

三、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音乐作品主要是由多声部组成(特别是键盘乐器的音乐作品),而多声部构成的重要基础是和声。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西方传统和声知识与理论体系;引导学生掌握前人的技术与方法,扩大他们的眼界;帮助学生在顾及理论与应用两方面的同时,紧密联系实际创作中和声的运用;培养学生对多声音乐的思维、分析和创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和声听辨力、想象力,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音乐素养及较丰富的专业知识积累。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该课程动手与用耳相配合的学习,使学生具备较好的和声应用能力与和声分析能力,能够分析常见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为歌曲写作简易的钢琴伴奏,为即兴伴奏配置和声,以及具备和声基础知识的教案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展目标: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作实践能力,而不只是纯粹理论知识的了解与掌握,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将西洋古典音乐、传统和声技法等相关学科与知识巧妙的结合,加强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的教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和声学基础1 第一章绪言一、和声二、大小调和声三、四部和声四、和声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学习和声写作的目的;了解学习和声分析的目的;掌握四部和声的书写方法。

第二章四部和声一、三和弦的类别与构成,调式中的三和弦二、四部和声的记谱方法三、和弦音的重复四、和弦音的排列法基本要求:能很好的识别三和弦的类型;掌握书写各种旋律位置及低音位置的四部和声;能识别各调中三和弦的级数。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一)一、不同三和弦之间的关系二、和声连接法运用中的声部进行三、和弦的连接法四、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和声连接法)基本要求:了解一级、四级、五级三和弦的性质;掌握和弦连接的两种方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

第三章原位正三和弦连接(二)一、和弦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二、根音为四、五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旋律连接法)三、根音为二度关系的原位三和弦连接四、和声谱例分析五、书面习作示范基本要求:分别掌握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掌握和声连接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掌握一级、四级、五三和弦连接的方法。

第四章为旋律配和声一、和弦的选择二、低音的设计三、排列法的选择四、和声习作示范五、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掌握为旋律配和声的和弦选择思路;掌握低音设计时的注意事项;掌握排列法在和声写作中的作用;总结为旋律配和声的一般程序。

第五章同和弦转换一、和弦转换的意义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规律三、书面习作示范四、和声谱例分析基本要求:了解和弦转换的意义;掌握和和弦转换中声部进行的一般规律;能在和声谱例分析中识别和弦转换;能够运用和弦转换进行和声写作。

第六章终止式一、终止的功能二、类别三、终止四六和弦1、半终止与全终止2、正格终止与变格终止3、完满终止与不完满终止基本要求:了解四六和弦的性质与功能;了解终止的功能;掌握终止四六和弦常见的固定用法;能够识别各种终止式的类型;能在和声写作中很好的运用终止式。

《和声》教学大纲

《和声》教学大纲

《和声》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名称:和声(Harmonics)2、课程代码:B13120033、课程管理:艺术学院音乐理论教研室4、教学对象:音乐表演专业(声乐、钢琴器乐、、理论作曲、音乐教育方向)5、教学时数:总时数64学时6、课程学分:47、课程性质:专业必修8、课程衔接:(1)先修课程:基础乐理(2)后续课程:曲式分析二、课程简介《和声》全称“和声学”旨在培养音乐各专业学生和声写作与和声分析基本能力;属于本科阶段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和声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写作和弹奏能力,提高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分析,理解与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和声学习预备(一)教学目标:和声在音乐学习、音乐作品分析、音乐创作当中的意义;和声学习的方法。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1、了解《和声学》学科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3、掌握学习和声的正确方法;4、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巩固《和声学》学习必须的音乐基础理论。

2、教学难点:使学生了解和声在音乐写作、音乐曲式构成中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演奏、实例分析(五)教学时数:2学时第二章四部和声记谱法与写作要求(一)教学目标:掌握四部和声的声部组织形式以及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纵向排列。

(二)教学节次及要求1、了解和声写作的织体方式;2、了解和弦在四部和声写作中的运用方法;3、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4、认识、学习避免三和弦构成四部和声中常见的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认识、学习避免三和弦构成四部和声中常见的问题。

2、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原位正三和弦在四部和声中各种排列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示范、练习讲评(五)教学时数:2学时第三章和弦的平稳连接(一)教学目标:掌握和弦在四部和声中的横向进行。

基础和声纲要

基础和声纲要

基础和声纲要——诸奕翔 编第一课 用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一、正三和弦1、在大小调式中的结构、功能及级数。

I 级(主) IV 级(下属) V 级(属)大调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 大三和弦小调 小三和弦 小三和弦 大三和弦功能 主功能 下属功能 属功能2、重复音:根音。

3、排列法:①密集排列:写法:从上至下直接依次写出各和弦音;②开放排列:写法:从上至下相邻声部隔开一个和弦音依次写出和弦; ③适用范围。

(图例)4、各声部音域原则:高音声部:c 1-a 2;中音声部:g-e 2;次中音声部:c-g 1;低音声部:E-c 1。

5、*四部和声中相邻声部间距离不能超过八度,任何和弦都是如此,写的时候应当注意。

二、正三和弦的连接1、“功能圈”(图例)和序进方式:①正格进行I-V-I ;②变格进行I-IV-I ;③完全进行I-IV-V-I ;④半成进行IV-V 。

2、和声连接法与旋律连接法的概念。

和声连接法: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法;旋律连接法:不保持共同音的连接法。

3、平稳连接方式的连接法选择:I-IV 和声,旋律;I-V 和声,旋律;IV-V 旋律。

三、乐句划分、终止安排及K (终止四六和弦)。

1、乐句划分:一般以四小节为单位,划分在长音、休止或明显的收束性旋律后。

2、终止安排:终止式安排在乐句末的两到三个和弦的和声进行。

3、K 及其安排。

①结构:同I 和弦;②重复音:五音(低音为5,上三声部与I 级正三和弦相同)①K 前后的和弦:I K —V ,其中,I —K 用和声连接法,IV —K 和K —V 允许声部跳进(改变排列法)。

开放排列密集排列 开放、密集都适合I IV V反功能(错误) 6 46 4 6 4 6 4 6 4 6 4 6 4 6 4IV②K 在终止中的安排:半终止中:K —V ,结束终止中K —V —I 。

其中K 应比其后的V 的节拍位置强,所以只能出现在强拍或次强拍。

四、和弦连接中应避免的问题1、和声切分:即一个和弦从前一小节的弱拍进行到后一小节的强拍。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

和声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和声英文名称:Harmony课程编码:X2120122学时数:64其中实践学时数:0课外学时数:0学分数:4.0适用专业:音乐表演一、课程简介《和声》是音乐表演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和研究西方多声音乐中的和弦结构与和弦流动状态以及多声音乐语言与风格运用的规律和逻辑。

学习和弦的结构及其功能、连接与解决方式、基础四部和声的写作与分析方法。

了解和声在不同时代作品中的运用类别, 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

通过《和声》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古典和声学的基本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唱、演奏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释力与鉴赏力。

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的和声现象的分析力与理解力,能更充分地发挥音乐表演专业的能力。

通过写作、视唱、听觉分析等环节的基础训练的技能掌握,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发展和提高对音乐的敏锐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分辨能力及快速读谱、准确演唱、基本音乐创作的能力。

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编写小型歌曲及伴奏、小型合唱曲以及学习有关理论科目打下基础,能适应音乐专业各类相关工作的需要及社会音乐活动的需要。

二、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关系表三、课程教学内容、基本要求、重点和难点(-)和声学基本理论知识1 .教学内容和声与和声学概念及和弦。

2.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和声与和声学概念;运用领域及理论适用范围;(1)理解部分:和弦的结构;掌握部分:主音构成的泛音列;和弦的分类;和弦外音;(2)熟练掌握:三和弦类型;七和弦类型;重点和难点(1)重点:三和弦及七和弦的构成方式。

(2)难点:不同主音构成三和弦及七和弦的确定方法。

(-)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方法1 .教学内容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2.基本要求了解部分:四部和声的概念;(1)理解部分:四部和声每个声部的作用及名称;各声部的音域范围;掌握部分:四部和声重复音原则;旋律位置的概念;(2)熟练掌握:和弦排列法(密集排列法、开放排列法);重点和难点(1)重点:四部和声的写作方法。

(完整版)和声基础教程

(完整版)和声基础教程

和声学公共课基础教程第一课四部和声写作与和弦排列法和声学,是一门作曲技术理论课程,它不仅是掌握多声部音乐写作与理论研究的基础课程之一,更在于通过和声学的学习来观察西方多声部音乐文化的现象和逻辑,以及十八、十九世纪以来西方作曲家的作品中所归纳出来的一整套具有完整体系的多声部理论基础。

此,和声学的学习不仅是作曲家、指挥家、音乐学家必须掌握的理论课程,对于从事演奏、演唱、音乐普及教育专业包括与音乐有关各个专业的学生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理论课程。

1、和声与和声学的概念:和声(Harmony)是由若干音有机地构成不同结构(包括相同结构)、不同位置或不同属性的和弦(Chord)或和音,这些和弦或和音连续运动而产生的多声部现象,即为和声。

和声学是研究和弦的构造、序进和运用、它们的风格特征以及和声在构成曲式和表现音乐形象方面的作用的一套完整的学科体系。

2、四部和声:四部和声写作(Four part writing)是音乐作品中尤其是和声写作练习中最常用的声部(Part)组合方式,特别是在混声合唱中运用的更多。

它具有和声音响丰满、声部平衡的作用。

和声写作练习采用四部写作,更有利于掌握和声的基本写作技能。

四部和声采用的是大谱表记谱形式。

这四个声部从高到低顺次称为高音部(也常称为女高音声部)(Soprano )、中音部(也常称为女低音声部)(Alto )、次中音部(也常称为男高音声部)(Te nor )、低音部(也常称为男低音声部)(Bass)。

谱例1、低音部在四部和声写作的记谱中,如果时值是在二分音符以下的时候,音符的符干方向也必须是固定的形式,即高音声部必须朝上;中音部必须朝下;次中音声部必须朝上;低音部必须朝下。

构成一种对称的、清晰的记谱方式。

另外,高音部与低音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外声部”(Outer parts );而中音声部与次中音声部我们都习惯称之为“内声部”(Inner parts)。

3、各声部的音域(Range):由于四部和声写作最初来源于混声合唱的记谱形式,虽然和声写作中并不完全要求实际为人声演唱,但是也要求各声部具有声乐的特性并按照各类人声相似的音域写作,在非特殊情况下最好不要超出各声种的音域范围。

基础和声-1 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1   教学大纲

基础和声-1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704X10课程名称:基础和声/Foundation harmonic课程类别:学科教育课学时与学分:96/6先修课程:乐理、视唱练耳适应专业:音乐表演专业教材、教学参考书:《和声学教程》(上、下)斯波索宾等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和声分析351例》吴式锴编著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和声学教程—习题解答》黄虎威著华乐出版社2000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基础和声是一门音乐专业必修的基础理论课程。

首先,它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分析传统严肃音乐中和声的框架、功能的进行及声部的连接从而在理性的角度更好的把握和了解作品。

同时,它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具有一定钢琴水平的学生可以结合该课程所学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和练习来增强钢琴即兴伴奏能力从而适应各种演出、中小学校音乐教学及群众文艺活动的伴奏需要等。

三、课程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传统和声学的基础理论,认识和了解多声音乐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规律,树立学生在音乐演奏、演唱等过程中的多声思维和较高的演绎力及鉴赏力,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中和声现象的分析和理解力,并具备一定的和声习题书写能力。

提高学生对多声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自身的艺术修养。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实践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教学上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能结合作品及实际音响,老师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不仅统一教材还要因材施教。

具体以:讲授法、问答法、例证法、图式法、讨论法等。

另外,在此课程基础上开设的键盘和声应用课就属于这门课程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和声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弹奏和声连接,感受和声变化的效果与色彩,并最终能掌握伴奏能力。

六、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七、大纲主撰人:大纲审核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

基础和声电子教案绪论教学目标:1. 了解和声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和声的基本要素,包括和弦、和声进行和和声功能。

3. 理解和学习和声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内容:第一章:和声概述1.1 和声的定义和概念1.2 和声与旋律、节奏的关系1.3 和声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重要性第二章:和弦的构成与分类2.1 和弦的构成要素:根音、三音、五音2.2 主要和弦类型:大三和弦、小三和弦、增和弦、减和弦2.3 和弦的转位:第一转位、第二转位第三章:和声进行与和声功能3.1 和声进行的概念与分类:二五一进行、其他进行3.2 和声功能的定义与分类:主功能、下属功能、属功能3.3 和声功能的变化与转换第四章:和声分析方法与实践4.1 和声分析的基本方法:图形分析、数字分析4.2 和声分析的实践:分析简单乐曲的和声进行4.3 和声分析的进阶:分析复杂乐曲的和声结构第五章:和声在乐曲中的应用5.1 和声在旋律创作中的应用5.2 和声在乐曲结构中的作用5.3 和声在音乐表现中的意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和声的基本概念、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

2. 实践法:通过分析具体乐曲的和声进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声的应用。

3.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心得,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

教学评估:1. 平时作业:布置相关的和声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设置和声相关的考试题目,评估学生对和声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资源:1. 教材:和声学基础教材或相关书籍。

2. 课件:制作和声知识点的课件,配合讲解。

3. 乐曲: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乐曲,用于分析和声的应用。

4. 练习题:提供一些和声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第六章:和声进程与和声色彩6.1 和声进程的概念与类型:线性进程、块状进程6.2 和声色彩的定义与作用:和声色彩的产生与变化6.3 和声色彩在乐曲中的应用与分析第七章:和声创新与和声思维7.1 和声创新的含义与方法:和声变奏、和声转换7.2 和声思维的定义与培养:和声思维的基本原则与实践7.3 和声思维在乐曲创作与分析中的应用第八章:民族和声与和声风格8.1 民族和声的概念与特点:民族和声的构成与运用8.2 不同音乐风格中的和声应用:古典、浪漫、现代、爵士等8.3 民族和声与西方和声的比较与融合第九章:和声分析的综合运用9.1 和声分析在乐曲结构中的应用:曲式分析、段落分析9.2 和声分析在乐曲表现中的应用:情感表达、气氛营造9.3 和声分析在乐曲创作中的应用:创作方法与实践第十章:和声在现代音乐中的应用10.1 电子音乐中的和声应用:电子合成器与和声创新10.2 爵士乐中的和声特点与应用:爵士和弦、即兴演奏10.3 流行音乐中的和声现象:和声编配与流行音乐风格教学方法:6. 讲授法:讲解和声进程、和声色彩的概念与运用。

声乐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声乐教学大纲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声乐二、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三、适用专业:音乐学、音乐教育等四、学时学分:XXX学时,XXX学分五、教学目标:1. 掌握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声乐技能技巧。

2. 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和演唱技巧。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4. 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教唱歌曲和辅导课外声乐活动的能力。

六、教学内容:1. 声乐基本理论:声乐发声原理、呼吸方法、共鸣技巧、咬字吐字等。

2. 声乐演唱技巧:音准、节奏、音色、力度、表情等。

3. 声乐作品分析:不同风格、体裁的声乐作品分析。

4. 声乐教学:声乐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学实践等。

七、教学安排:1. 课堂教学:讲授、示范、指导、讨论等。

2. 实践教学:声乐练习、声乐作品演唱、声乐教学实践等。

3. 课外活动:声乐比赛、音乐会、声乐讲座等。

八、教学方法:1. 小组教学:通过小组讨论、练习,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 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辅导,提高教学质量。

3.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声乐教学能力。

九、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练习、实践等。

2. 期末考试:声乐演唱、声乐作品分析、声乐教学设计等。

十、教学资源:1. 教材:《声乐教程》、《声乐演唱技巧》等。

2. 辅助教材:声乐作品集、声乐教学参考资料等。

3. 教学设施:音响设备、录音设备、多媒体设备等。

十一、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学期:声乐基本理论、声乐演唱技巧、声乐作品分析。

2. 第二学期:声乐教学理论、声乐教学实践、声乐比赛、音乐会等。

3. 第三学期:声乐作品演唱、声乐教学设计、声乐教学实践等。

4. 第四学期:声乐演唱技巧提高、声乐教学实践、声乐比赛、音乐会等。

十二、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2. 学生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3. 教学质量评价:通过学生考试、比赛、实践等方式,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和声》教学大纲
【本文由大学生电脑主页[ ]—大学生的百事通收集整理】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先修课程:基本乐理、视唱练耳
总学时:68学分:4
理论学时:68 实验或讨论学时:无
开课学院:音乐学院适用专业:音乐
大纲执笔人:张建华大纲编写时间:2007.8.28
教研室主任审核:教学院长审定: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本课程是音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多声音乐中的和声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

通过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理解基础和声理论及其运用;能分析一般中、外乐曲中常见的和声现象;掌握初步的和声写作技能。

为音乐表演、编写歌曲伴奏与小型合唱曲、学习有关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打下基础。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加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的讲述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注重和声现象的分析。

(2)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培养和声听觉及和声思维能力。

(3)根据实际情况,教学可以大课(一般不超过二十人)讲授为主,结合课堂练习、小组或个别辅导;也可以小组课为主。

(4)课堂教学包括理论讲授、演示范例、作业讲评以及乐曲分析、弹听等。

3.本课程的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是通过学习多声部音乐中的和声材料、和声手法以及和声功能逻辑,掌握主调音乐写作与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课程的难点是在有限的学时内,既要照顾到理论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又
要兼顾理论知识与音乐实践相结合。

三、文本
绪论
【教学目的】
介绍和声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排列方式及注意事项
第一节和弦知识
1.调式
2.调式中的和弦
3.功能分组
第二节四部和声写作基本知识1.记谱
2.各声部的名称与音域
3.重复音
4.排列方式
5.旋律音位置与低音位置
第三节和声分析的基础知识
1.确定主音与调式
2.分析和弦与和弦外音
3.和声与结构
4.和声特点
【练习题】按指定要求写和弦
第一章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
【教学目的】
介绍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
【重点难点】
声部进行
第一节概述
1.和弦连接
2.声部进行
3.连接方式
第二节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
1.和声连接法
2.旋律连接法
【练习题】
(1)指定的和弦连接
(2)分析指定谱例
第二章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
【教学目的】
介绍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旋律配和声的基本手法
【重点难点】
和弦选配声部进行
第一节运用原位正三和弦的平稳连接为旋律配和声
1.基本步骤
2.注意事项
3.范例
第二节同和弦转换
1.同和弦转换的概念
2.同和弦转换的注意事项
3.运用同和弦转换为旋律配和声
4.范例
第三节三音跳进1.三音跳进的概念
2.三音跳进的注意事项
3.运用三音跳进为旋律配和声
4.范例
【练习题】
(1)为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三章为低声部配和声【教学目的】
介绍运用原位正三和弦为低声部配和声的基本手法【重点难点】
高声部线条声部进行
第一节为低声部配和声
1.为低声部配和声的基本步骤
2.为低声部配和声的注意事项
3.范例
第四章终止式
第一节概述
1.终止式的概念
2.终止式的分类
第二节终止四六1.终止四六的概念
2.终止四六的运用
3.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五章正三和弦的转位【教学目的】
介绍正三和弦转位的运用
【重点难点】
低音线条声部进行
第一节正三和弦的六和弦
1.正三和弦的转位概述
2.六和弦的基本用法
3.六和弦的连接
4.连接中的跳进
5.声部进行中的注意事项
6.范例
第二节正三和弦的四六和弦
1.经过四六和弦
2.辅助四六和弦
3.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旋律、低音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六章属七和弦
【教学目的】
介绍属七和弦及其转位的运用
【重点难点】
低音线条声部进行
第一节属七和弦概述
1.概念
2.结构
3.运用
第二节原位属七和弦
1.预备
2.解决
3.范例
第三节属七转位
1.预备
2.解决
3.范例
第四节属七转位解决到主和弦上方声部的跳进1.根根跳进
2.五五跳进
3.根五双跳
4.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七章和弦外音
【教学目的】
介绍和弦外音的运用
【重点难点】
外音处理与功能序进的结合,和弦外音的音乐表现意义
第一节留音
1.概念
2.留音的预备与解决
3.运用留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二节倚音
1.概念
2.倚音的解决
3.运用倚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三节经过音
1.概念
2.经过音的基本用法
3.运用经过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四节辅助音
1.概念
2.辅助音的基本用法
3.运用辅助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五节跳进辅助音
1.概念
2.跳进辅助音的基本用法
3.运用跳进辅助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六节双辅助音
1.概念
2.双辅助音的基本用法
3.运用双辅助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七节双跳进辅助音
1.概念
2.双跳进辅助音的基本用法
3.运用双跳进辅助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八节先现音1.概念
2.先现音的基本用法
3.运用先现音的注意事项
4.范例
第九节持续音与自由外音1.持续音功能和用法
2.自由外音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八章副三和弦【教学目的】
介绍副三和弦的运用
【重点难点】
副三和弦的功能意义
第一节概述
1.概念
2.副三和弦的功能归类
第二节 SII 1.大调中SII的基本用法
2.小调中SII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第三节 TSVI 1.代替主和弦
2.代替下属和弦
3.中介功能
4.交替功能
5.范例
第四节 DTIII与DVII 1.DTIII的基本用法
2.DVII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九章 SⅡ
7和DⅦ
7
【教学目的】
介绍SⅡ
7与DⅦ
7
的运用
【重点难点】
SⅡ
7与DⅦ
7
的功能意义
第一节 SⅡ
7
1.SⅡ
7
的结构及功能
2.SⅡ
7
及其转位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第二节 DⅦ
7
1.DⅦ
7
的结构及功能
2.DⅦ
7
及其转位的基本用法
3.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十章调内模进
【教学目的】
介绍副七和弦与自然音模进
【重点难点】
模进的功能序进及声部进行
第一节副七和弦
1.概念
2.副七和弦
3.范例
第二节自然音模进1.概念
2.模进的构成
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十一章副属和弦离调模进【教学目的】
介绍副属和弦、离调与离调模进
【重点难点】
副属和弦、离调与离调模进音乐表现意义
第一节重属和弦
1.终止处的重属和弦
2.结构内部的重属和弦
3.重属变和弦
4.范例
第二节副属和弦
1.副属和弦
2.离调与离调模进
3.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第十二章近关系调转调【教学目的】
介绍近关系转调
【重点难点】
近关系的运用及音乐表现意义
第一节概述
1.近关系调
2.近关系调的转调手法
第二节向属方向的转调1.属调
2.属调的平行
3.范例
第三节向下属方向的转调1.下属调
2.下属的平行调
3.范例
【练习题】
(1)为指定的旋律配和声
(2)分析指定谱例
【课程考试】
学期期终都举行考试,采取闭卷形式。

四、使用教材与教学参考书目
【使用教材】
杜晓十和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7. 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