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合集下载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数据中心是一个关键的基础设施,用于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的数据。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合理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对于提高数据处理能力、保障数据安全和提升运维效率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集中式、分散式和混合式三种主要模式。

1. 集中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集中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将所有的数据中心设施集中在一个地点。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集中管理和维护,可以更好地控制和保护数据。

此外,集中式数据中心还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节约,提高数据处理效率。

然而,集中式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挑战,如单点故障风险、数据传输延迟以及对网络带宽和能源的高要求。

2. 分散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散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将数据中心设施分散在不同地点。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分散风险,即使一个数据中心发生故障,其他数据中心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此外,分散式数据中心还可以提供更接近用户的数据服务,减少数据传输延迟。

然而,分散式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挑战,如管理和维护成本高、资源利用率低以及数据一致性难以保证。

3. 混合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混合式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将集中式和分散式两种模式相结合。

在这种模式下,可以根据具体需求将关键的数据中心设施集中在一个地点,而将非关键的设施分散在其他地点。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兼顾了集中式和分散式的优势,可以提高数据处理能力和保障数据安全。

然而,混合式数据中心也需要更复杂的管理和维护,以及更高的投资成本。

综上所述,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具体需求和情况进行综合考虑。

集中式模式适用于对数据安全和管理要求较高的场景,分散式模式适用于对数据可用性和传输延迟要求较高的场景,而混合式模式则可以在兼顾安全性和性能的同时降低成本。

此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新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也在不断涌现,如边缘计算和模块化数据中心。

因此,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的选择也需要与技术发展和趋势相结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支撑企业运营、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多种多样,每种模式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了解这些模式对于规划和实施有效的数据中心建设项目至关重要。

一、自建数据中心模式自建数据中心是指企业或组织自行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

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企业可以完全掌控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营,能够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进行定制化建设,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例如,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企业等对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要求极高的组织,通常会选择自建数据中心。

然而,自建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点。

首先,建设成本高昂,包括土地购置、建筑施工、设备采购、人员招聘和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其次,建设周期长,从规划到投入使用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在业务快速发展阶段无法及时获得足够的 IT 支持。

此外,运营和维护数据中心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和丰富的经验,对于一些缺乏相关技术能力的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二、租赁数据中心模式租赁数据中心是指企业向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商租赁机柜、服务器等基础设施来部署自己的业务系统。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企业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 IT 资源,无需进行大规模的前期投资和建设,能够灵活地根据业务的增长或收缩调整租赁规模,降低了成本和风险。

租赁数据中心通常分为两种类型:零售型和批发型。

零售型租赁数据中心提供较小的机柜空间和灵活的租赁期限,适合中小企业或短期项目需求。

批发型租赁数据中心则提供较大规模的机房空间和长期的租赁合约,适用于大型企业或有稳定长期需求的用户。

不过,租赁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企业可能会受到数据中心提供商的服务水平和设施条件的限制,无法完全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此外,数据的迁移和管理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在更换租赁提供商时。

三、共建数据中心模式共建数据中心是指由多个企业或组织共同投资、建设和运营一个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数据中心不仅是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各行业应用创新的支撑平台。

然而,随着数据量的爆发性增长和技术的迅速演进,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物理、虚拟和云三个层面,分析目前主流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

一、物理层面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中,物理设备扮演着核心角色。

这种模式下,企业需要购买和配置大量服务器、网络设备和存储设备,以应对大规模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

然而,这种模式有着显著的缺陷,包括高成本、能源浪费和维护复杂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虚拟化和集约化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物理层面建设模式逐渐崭露头角,即超高密度数据中心。

超高密度数据中心采用了服务器虚拟化和集约化技术,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减少空间占用来降低成本。

与传统的物理设备相比,超高密度数据中心可以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容纳更多的服务器。

此外,超高密度数据中心还可以通过智能温度控制和能源管理系统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总的来说,超高密度数据中心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和能源效率,从而实现了更加灵活、高效和可持续的数据中心建设。

二、虚拟层面虚拟化技术是数据中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趋势。

虚拟化技术通过在物理服务器上创建多个虚拟的操作系统和应用环境,来提高设备利用率和灵活性。

在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中,每个应用都需要运行在独立的物理服务器上,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管理的复杂性。

而通过虚拟化技术,多个应用可以运行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上,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动态分配,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和应用的弹性。

虚拟化技术还有助于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和容灾能力。

通过虚拟化技术,数据中心可以实现实时的备份和迁移,使得数据的恢复和灾难恢复变得更加容易和快速。

此外,虚拟化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好的安全性和隔离性,通过将不同应用隔离在不同的虚拟环境中,防止恶意软件和攻击的扩散。

三、云层面云计算作为一种新兴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已经成为了行业的热点之一。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设施,承担着存储、处理和传输大量数据的重要任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对于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建设的标准格式。

二、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1. 提供稳定、可靠的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 提供高效的数据传输和交换能力,满足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需求。

3. 保证数据中心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满足未来业务发展的需求。

4. 提供高度可用性和可恢复性,确保业务连续运行。

三、数据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1. 选址:选择地理位置合适的场所,远离自然灾害和环境污染源,具备良好的供电、供水和通信条件。

2. 建筑物:建筑物应具备良好的结构和防护能力,能够抵御自然灾害和恶劣天气的影响。

3. 供电系统:建立可靠的供电系统,包括备用电源和UPS设备,确保数据中心的持续供电。

4. 机房空调系统:配置高效的空调系统,保持机房的恒温和湿度,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机柜布局:合理布局机柜,确保设备之间的通风和散热,避免设备过热引发故障。

6. 网络设备:选用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建立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满足数据传输的需求。

7. 安全系统:建立完善的安全系统,包括防火、防盗、监控等设备,确保数据中心的安全。

8. 数据备份与恢复:建立完备的数据备份与恢复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恢复性。

9. 管理系统:建立高效的数据中心管理系统,实现对设备和数据的监控和管理。

四、数据中心建设的步骤1. 需求分析:明确数据中心的功能需求和业务需求,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布局。

2. 设计规划:制定详细的数据中心设计方案,包括选址、建筑物设计、设备配置等。

3. 设备采购:根据设计方案,选购符合要求的设备,包括服务器、网络设备、机柜等。

4. 建设施工: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数据中心的建设施工,包括建筑物的建设和设备的安装。

5. 系统集成:将各个设备进行系统集成,确保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和数据的无缝传输。

数据中心工程建设模式的探讨

数据中心工程建设模式的探讨

数据中心工程建设模式的探讨数据中心工程建设模式的探讨一、引言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的建设与运维显得尤为重要。

数据中心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决策起着关键作用。

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数据需求和提高数据中心的可靠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探索和优化数据中心工程建设模式变得迫在眉睫。

二、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1·1 环境设计: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通常采用集中式冷热通道设计,需要大量的制冷设备和空调系统保证机房环境符合要求。

1·2 电力供应:采用传统建设模式的数据中心通常依赖于市电供应,对电力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还需要备用发电设备作为应急备用。

1·3 网络连接: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通常采用传统的物理互联方式,需要大量的物理线缆和网络设备。

1·4 硬件设备采购和维护:数据中心运维人员需要对大量的硬件设备进行采购、安装、配置和维护,工作量和成本较高。

三、现代数据中心建设模式2·1 环境设计:现代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倾向于采用冷热隔离设计,减少冷却能耗和散热问题,提高能效。

2·2 电力供应:现代数据中心可以采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主要电力供应方式,减少对市电的依赖,提高可持续性。

2·3 网络连接:现代数据中心通过虚拟化技术和软件定义网络(SDN)等技术,实现灵活、高效的网络互联。

2·4 硬件设备采购和维护:现代数据中心可以借助云计算和软件定义技术,实现硬件设备的集中采购和自动化管理,降低成本和工作量。

四、数据中心工程建设的最佳实践3·1 综合规划:在数据中心建设前,进行全面规划和设计,考虑到数据中心的功能需求、业务需求、安全需求等综合因素。

3·2 环境优化:合理设计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冷却系统、电力系统等,提高能效,减少资源浪费。

3·3 自动化运维:借助云计算、自动化运维平台等技术,实现数据中心的集中管理和自动化运维,提高效率和可靠性。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一、背景介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各行各业对数据处理和存储的需求不断增加。

为了满足企业的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建设一个高效、安全、可靠的数据中心成为了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建设的标准格式,并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二、数据中心建设的目标1. 提供高可用性:数据中心应具备高可用性,确保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通过冗余设计和备份策略,实现硬件设备的冗余和容错能力。

2. 确保数据安全:数据中心应具备严格的安全措施,包括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

通过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访问控制等措施,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3. 提供高性能:数据中心应具备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和网络设施,以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

通过合理的硬件配置和网络优化,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响应速度。

4. 环境友好:数据中心应考虑节能和环保因素,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和散热系统,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三、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步骤1. 确定需求: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数据规模,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功能需求。

考虑到未来的扩展和升级,预留足够的空间和资源。

2. 设计规划:制定详细的数据中心设计规划,包括硬件设备的选型和布局、网络架构的设计、安全策略的制定等。

确保设计方案符合业界标准和最佳实践。

3. 建设基础设施:包括建设物理基础设施,如机房、供电系统、空调系统等。

确保机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合适的温度和湿度环境。

4. 配置硬件设备:根据设计方案,选购合适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并进行安装和配置。

确保硬件设备的兼容性和稳定性。

5. 部署网络设施:建设高速、可靠的网络设施,包括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

确保网络的可用性和安全性。

6. 实施安全措施:制定详细的安全策略,包括访问控制、入侵检测、数据加密等措施。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7. 进行测试和优化:在正式投入使用之前,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优化,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高效性。

第八章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第八章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是一项周密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中心选址、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在建设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建成后还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运营管理资金和人员。

建设模式的选择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在数据中心建设前期给予足够的重视.本章所述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相关资源的获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自建、共建和外包。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案例来看,多企业共建模式的弊端较多,案例很少,一般不予考虑.因此,本章主要讨论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8.1 建设模式分析自建,是指企业自己拥有并独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团队.外包,是指企业选择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替代内部资源来承担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

例如。

租用数据中心场地、设备,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外包给专业服务商等形式。

我们主要从财务、能力和效率角度分别对自建和外包模式展开分析。

1. 财务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建设模式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这个角度主要评估两个对企业利益有影响的问题:在一定周期内两种模式的总成本支出不同,以及两种模式下的成本支出反映到财务报表的形式不同.以下分别就两种模式中有差异的几项内容作分析:1) 基建成本数据中心对建筑物、精密空调、消防、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投资大,每平方米建设成本高达万元以上,如果面积在上万平方米,则可以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面积成本的降低。

数据中心规模越小,单位成本就越高,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

采用外包模式,企业可根据IT系统建设周期和实际的机房面积需求,灵活租用场地空间,通过共享专业的基础设施,借助专业服务商庞大的数据中心规模,大幅节约在基础设施成本方面的投资。

超大型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很大,可采用自建模式,而大多数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不大,适合采用外包模式。

2)运维成本数据中心每年的运营费用主要包含房屋及设备的维护、折旧费、人员的工资福利、电费、水费、通信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每年总成本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一、引言数据中心作为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基础设施,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任务。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创新。

本文将对当前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优势和不足之处。

二、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主要采用自建和托管两种方式。

1. 自建模式自建模式是指企业或机构自行购买土地并建设数据中心。

自建模式的优势在于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能够满足企业特定的需求。

同时,自建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高投资成本、长建设周期、维护和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2. 托管模式托管模式是指企业将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工作外包给专业的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

托管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搭建数据中心,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和运营风险。

然而,托管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数据安全的依赖、服务质量的不确定性等。

三、创新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为了解决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存在的问题,一些创新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逐渐兴起。

1. modularity模块化建设模式模块化建设模式是指将数据中心的建设过程分为多个模块,每个模块都是独立的功能单元。

模块化建设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部署和扩展数据中心,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同时,模块化建设模式也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2. colocation共享机房模式共享机房模式是指多个企业将数据中心资源进行共享,通过共享机房的方式降低建设和运营成本。

共享机房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资源共享和协同。

然而,共享机房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争用和安全隐患等。

3. 虚拟化数据中心模式虚拟化数据中心模式是指通过虚拟化技术将物理资源抽象成虚拟资源,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

虚拟化数据中心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降低能耗和维护成本。

然而,虚拟化数据中心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虚拟化技术的复杂性和性能损失等。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社会运转的核心基础设施之一。

从大型互联网公司到金融机构,从医疗机构到政府部门,几乎每个行业都依赖于数据中心来存储、处理和传输海量的数据。

那么,究竟什么是数据中心建设?它又包含了哪些关键的方面呢?数据中心,简单来说,就是一个集中存放大量计算机设备、存储设备以及网络设备的场所。

这些设备协同工作,以实现对数据的高效处理和存储。

在数据中心建设中,选址是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一个理想的数据中心选址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地理位置,要避开自然灾害多发的区域,比如地震带、洪水区等。

同时,要考虑到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成本。

靠近电力资源丰富且价格相对较低的地区,能够有效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网络连接的便利性也是不能忽视的。

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能够确保数据的快速传输和访问。

接下来是建筑设计和物理设施的建设。

数据中心的建筑需要具备良好的抗震、防火、防水等性能,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内部的物理设施包括制冷系统、通风系统、电力分配系统等。

制冷系统的作用是保持设备在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工作,因为大量的服务器和设备在运行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热,可能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损坏。

通风系统则有助于保持空气的流通,防止灰尘和湿气对设备造成损害。

电力分配系统要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通常会采用冗余设计,以防止停电等电力故障对业务造成影响。

然后是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选择与配置。

服务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到数据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在选择服务器时,需要考虑处理器性能、内存容量、存储类型和容量等因素。

对于存储设备,要根据数据的类型、访问频率和安全性要求来选择合适的存储技术,比如硬盘存储、固态硬盘存储或者磁带存储等。

网络架构的设计也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关键环节。

一个高效的网络架构能够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和交换,减少延迟和丢包率。

这包括核心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的选型和配置,以及网络拓扑结构的规划。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引言概述:数据中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者缺的基础设施,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处理和传输任务。

数据中心建设是一个复杂而关键的过程,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本文将从基础设施、安全性、可扩展性、节能环保和维护管理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数据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和相关内容。

一、基础设施1.1 机房设计:合理的机房设计是数据中心建设的基础,包括机柜布局、冷却系统、电力系统等。

机房应具备良好的通风和散热系统,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1.2 网络架构: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需要满足高速、高可靠性和低延迟的要求。

合理规划网络拓扑结构和使用优质的网络设备可以提高数据中心的性能和稳定性。

1.3 服务器选型: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服务器设备,包括服务器的处理能力、存储容量和可扩展性等。

同时,合理规划服务器的布局和互联方式,以提高整体的性能和可靠性。

二、安全性2.1 防火防水:数据中心应采取有效的防火和防水措施,包括使用防火墙、防火门、自动喷水系统等设备,以保护设备和数据的安全。

2.2 访问控制:建立完善的访问控制系统,包括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限制未授权人员进入数据中心,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2.3 数据备份:建立定期的数据备份机制,将重要数据备份到离线存储设备,以防止数据丢失和灾难发生时的数据恢复。

三、可扩展性3.1 硬件扩展:数据中心应具备良好的硬件扩展能力,包括机柜的扩展空间、电力供应的扩展能力等,以适应业务的发展和扩张。

3.2 网络扩展:数据中心的网络架构应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包括网络设备的可扩展性和网络拓扑结构的可调整性,以适应业务的增长和变化。

3.3 服务扩展:数据中心应提供灵便的服务扩展机制,包括虚拟化技术的应用、云计算平台的搭建等,以满足不同业务的需求和变化。

四、节能环保4.1 能源管理:数据中心应采用高效的能源管理技术,包括智能电力监控系统、低功耗设备的使用等,以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2 冷却系统:合理设计冷却系统,采用高效的冷却设备和冷却方式,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运行成本。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对数据的需求日益增加,如何高效又安全地存储和管理数据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数据中心应运而生,成为了当前信息化时代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

本文将分析数据中心建设的模式,包括传统模式、云数据中心和边缘数据中心,并对它们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帮助读者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

传统模式传统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将所有服务器设备放置在一个大型机房或机柜中,并通过一系列网络架构连接起来,提供数据存储、管理和处理服务。

该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集中管理和监控,便于维护、更新和升级,同时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但是,传统模式也存在以下缺点:易造成单点故障传统模式下,所有服务器设备都集中放置在一个机房或机柜中,一旦出现故障,将会影响整个数据中心的正常运行。

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或服务不可用。

高投入和高维护成本传统数据中心建设模式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建造机房、购买服务器设备,并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维护。

同时,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很快,设备更新换代需求也较大,因此,无形中增加了维护成本。

不灵活由于所有设备都安装在机柜中,系统和架构也采用集中式的方式,传统数据中心缺乏灵活性,不方便实现快速扩容和升级。

云数据中心云数据中心是由云服务提供商搭建的数据中心,提供基于云计算模式的各种服务,包括云存储、云计算等。

其优点在于:低成本云数据中心不需要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机房或购买服务器设备,只需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云服务,就可以享受到云计算带来的高效便利。

高可扩展性云数据中心具有高可扩展性,可以根据企业需要随时进行扩容,而无需关注硬件设备。

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云数据中心具有高可靠性和安全性,云服务商通常会采取多重备份和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然而,云数据中心也存在以下缺点:服务的可控性和可定制化程度较低由于云数据中心大多采用标准化的服务模式,因此用户不能完全掌握其技术和架构,并且不能自由定制所需的服务。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据中心已成为企业和组织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

它们不仅为各种应用和服务提供支持,还承载着大量关键业务数据的存储、处理和传输。

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长和业务需求的日益复杂,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常见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分析,以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决策。

一、自建数据中心自建数据中心是指企业或组织自行投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的数据中心。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高度定制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定制数据中心的规模、架构、设备选型等,从而实现最优的性能和功能。

2、控制权和安全性自建数据中心可以让企业完全掌控其运营和管理,包括物理安全、网络安全、访问控制等方面,能够更好地保护敏感数据和业务机密。

3、长期成本效益虽然初始投资较大,但在长期运营中,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和管理,自建数据中心可能会带来更低的总体成本,特别是在企业业务规模较大且稳定增长的情况下。

然而,自建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缺点:1、高额的初始投资包括土地购置、建筑建设、设备采购、系统集成等方面的费用,需要企业具备雄厚的资金实力。

2、技术和管理复杂性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需要涉及多个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电力、制冷、网络、安全等,对企业的技术团队和管理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3、风险承担企业需要独自承担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的风险,如工期延误、预算超支、技术故障等。

二、租赁数据中心租赁数据中心是指企业从第三方数据中心提供商那里租用机柜、服务器空间或整套数据中心设施。

这种模式的优点包括:1、快速部署企业可以快速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无需经历漫长的建设周期,能够更快地响应业务需求。

2、灵活扩展根据业务的发展,可以灵活地增加或减少租用的资源,避免了自建数据中心可能出现的资源闲置或不足的问题。

3、专业运维数据中心提供商通常具有专业的运维团队和技术能力,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运维服务,减轻企业的管理负担。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数据中心建设是一项周密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中心选址、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在建设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建成后还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运营管理资金和人员。

建设模式的选择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在数据中心建设前期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章所述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相关资源的获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自建、共建和外包。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案例来看,多企业共建模式的弊端较多,案例很少,一般不予考虑。

因此,本章主要讨论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

建设模式分析自建,是指企业自己拥有并独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团队。

外包,是指企业选择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替代内部资源来承担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

例如。

租用数据中心场地、设备,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外包给专业服务商等形式。

我们主要从财务、能力和效率角度分别对自建和外包模式展开分析。

1.财务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建设模式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这个角度主要评估两个对企业利益有影响的问题:在一定周期内两种模式的总成本支出不同,以及两种模式下的成本支出反映到财务报表的形式不同。

以下分别就两种模式中有差异的几项内容作分析:1)基建成本数据中心对建筑物、精密空调、消防、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投资大,每平方米建设成本高达万元以上,如果面积在上万平方米,则可以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面积成本的降低。

数据中心规模越小,单位成本就越高,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

采用外包模式,企业可根据IT系统建设周期和实际的机房面积需求,灵活租用场地空间,通过共享专业的基础设施,借助专业服务商庞大的数据中心规模,大幅节约在基础设施成本方面的投资。

超大型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很大,可采用自建模式,而大多数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不大,适合采用外包模式。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对比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对比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对比分析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数据中心已经成为了企业和组织的核心基础设施,支撑着各种业务的运行和发展。

不同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建设模式对于满足业务需求、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至关重要。

接下来,我们将对几种常见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对比分析。

一、自建数据中心模式自建数据中心是指企业或组织自行投资、设计、建设和运营数据中心。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高度定制化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要求,对数据中心的布局、设备选型、网络架构等进行个性化定制,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功能。

2、安全性和可控性高由于数据中心完全由企业自主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控制访问权限、数据安全策略和运维流程,降低数据泄露和安全风险。

3、长期成本优势虽然在建设初期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但从长期来看,自建数据中心可以避免租赁费用的持续支出,并且随着设备的折旧和技术的更新,运营成本可能会逐渐降低。

然而,自建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挑战和不足:1、前期投资巨大建设一个功能齐全、规模适当的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包括土地购置、建筑施工、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方面的费用。

2、建设周期长从规划到建成投入使用,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这可能会影响业务的快速发展和部署。

3、运维难度大需要企业具备专业的运维团队和技术能力,对设备进行维护、管理和升级,以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二、租赁数据中心模式租赁数据中心是指企业向第三方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租用机柜、服务器等基础设施资源。

这种模式的优势主要包括:1、快速部署企业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所需的基础设施资源,迅速开展业务,无需经历漫长的建设过程。

2、灵活性高企业可以根据业务的发展情况灵活调整租赁的规模和资源配置,降低了过度投资的风险。

3、专业运维服务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通常具备专业的运维团队和丰富的经验,能够提供高质量的运维服务,保障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不过,租赁数据中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定制化程度低企业在空间布局、设备选型等方面的选择有限,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的建设模式分析

联合建设模式的优势与不足
• 优势 • 可以降低初始建设成本,通过联合多个合作伙伴共同出资建设数据中心。 • 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运营成本。 • 可以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业务协同和合作共赢。 • 不足 • 需要协调多个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关系和合作协议,管理难度较大。 • 可能存在合作伙伴的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影响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云服务模式
总结词
低成本、高灵活性、快速部署
详细描述
云服务模式是指企业通过云服务提供商租用数据中心资 源,按需使用、按需付费。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降 低企业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云服务提供商可以提供灵 活的扩展选项,方便企业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调整资源。 此外,云服务提供商通常会提供自动化的运维管理和容 灾备份服务,帮助企业更好地保障数据安全。但是,这 种模式的缺点在于企业需要适应新的管理模式和安全环 境。
05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模块化
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的建 设将趋向于模块化,即基础设施、服务器、存储 等资源可以根据需要灵活配置和使用,提高资源 利用效率。
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数据中心将 逐渐实现智能化管理和运维,例如智能监控、预 测性维护等,提高数据中心的稳定性和效率。
联合建设模式
总结词
低成本、资源共享、风险分担
详细描述
联合建设模式是指多个企业共同出资建设数据中心,共 享资源、共担风险。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降低企业 的初始投资成本,同时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风险分担。 此外,联合建设模式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但是,这种模式的缺点在于需要协商合作机制和管理 模式,同时需要考虑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一、引言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数据处理、存储和传输的核心设施,其建设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知识和技术。

本文将从七个方面对数据中心建设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以期为企业和组织在数据中心建设过程中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选址规划地理位置:选择一个靠近用户、电力充足、气候适宜、自然灾害较少的地区作为数据中心的选址。

土地与建筑:确保数据中心拥有足够的土地和建筑,以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基础设施:确保当地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完备,并且能够满足数据中心的高需求。

安全与防护:考虑当地的安全与防护因素,如地理环境、社会环境等,以确保数据安全。

成本:综合考虑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选择最具经济效益的方案。

三、设计与架构架构设计:根据业务需求,选择合适的架构(如集中式、分布式等),并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灵活性。

冗余设计:确保数据中心的供电、制冷、网络等关键系统具有一定的冗余,以应对突发事件。

绿色节能:采用绿色节能技术,如余热回收、自然冷源等,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

灾难恢复:制定完善的灾难恢复计划,确保在突发事件中能够快速恢复业务。

标准化与合规性:遵循国家和行业的标准与规范,确保数据中心的设计与架构合规。

四、硬件与设备服务器:选择性能稳定、扩展性强的服务器,以满足业务需求。

网络设备:选择可靠的网络设备,确保数据传输的高效与安全。

存储设备:选择大容量、高性能的存储设备,以满足数据的存储需求。

冷却与散热: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架构,选择合适的冷却与散热方案。

硬件监控:采用硬件监控技术,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

五、数据中心管理与运营人员配备:建立完善的人员配备方案,包括运维、安全、管理等岗位,确保数据中心的稳定运行。

安全管理:制定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保障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

监控与日志管理:建立全面的监控和日志管理体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
3. 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自建模式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 金,包括购买设备、租赁场地、支付人工费用等。
详细描述
2. 定制化程度高:由于是企业自行建设,可以根据自 身业务需求进行定制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业务需求。
4. 长期投资回报:自建模式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需 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投资成本。
联合模式
总结词:联合模式是指企业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建设数据 中心,共同拥有基础设施的所有权和运营权。
数据中心的绿色化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环保意识的提高,数据中心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 受到关注。因此,数据中心的绿色化建设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包括采用绿色能源、 优化散热系统等措施。
智能化发展
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中心的智能化水平也将不断提高,包括智能 化运维、智能化安全等方向。
人才短缺问题
数据中心建设需要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如何 解决人才短缺问题是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重要挑 战。解决方案包括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行 业吸引力等措施。
THANKS。
详细描述
1. 降低资金投入:通过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合作,可以共同分担建 设成本,降低单个企业的资金投入。
2. 共享资源:合作建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如场地、设备、 技术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3. 需要建立合作关系:联合模式需要与其他企业或机构建立 合作关系,协商合作细节和利益分配等问题。
4. 风险共担:合作建设意味着风险也需要共同承担,如业 务中断、安全问题等。
数据中心是企业的核心 基础设施,需要具备高 可靠性和可用性,因此 在建设模式选择时需要 考虑这些因素。
随着能源成本的上升和 环保意识的提高,能源 效率和绿色化已成为数 据中心建设的重要考虑 因素。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教学提纲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教学提纲

数据中心建设是一项周密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中心选址、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在建设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建成后还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运营管理资金和人员。

建设模式的选择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在数据中心建设前期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章所述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相关资源的获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自建、共建和外包。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案例来看,多企业共建模式的弊端较多,案例很少,一般不予考虑。

因此,本章主要讨论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

一、建设模式分析自建,是指企业自己拥有并独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团队。

外包,是指企业选择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替代内部资源来承担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

例如。

租用数据中心场地、设备,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外包给专业服务商等形式。

我们主要从财务、能力和效率角度分别对自建和外包模式展开分析。

1. 财务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建设模式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这个角度主要评估两个对企业利益有影响的问题:在一定周期内两种模式的总成本支出不同,以及两种模式下的成本支出反映到财务报表的形式不同。

以下分别就两种模式中有差异的几项内容作分析:1) 基建成本数据中心对建筑物、精密空调、消防、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投资大,每平方米建设成本高达万元以上,如果面积在上万平方米,则可以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面积成本的降低。

数据中心规模越小,单位成本就越高,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

采用外包模式,企业可根据IT系统建设周期和实际的机房面积需求,灵活租用场地空间,通过共享专业的基础设施,借助专业服务商庞大的数据中心规模,大幅节约在基础设施成本方面的投资。

超大型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很大,可采用自建模式,而大多数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不大,适合采用外包模式。

2) 运维成本数据中心每年的运营费用主要包含房屋及设备的维护、折旧费、人员的工资福利、电费、水费、通信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每年总成本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各种建设模式比较)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各种建设模式比较)

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各种建设模式比较)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分析(各种建设模式比较)数据中心是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的关键基础设施,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数据量的快速增长,选择合适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进行比较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各种模式的特点和优劣势。

一、独立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独立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单独为某个组织或企业建设一个专属的数据中心。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 安全性高:由于是专门为该组织或企业建设的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其需求设置特定的安全措施,如访问控制和监控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

2. 灵活性强:该模式下,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布局可以完全按照组织或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可以更好地适应其业务发展的需求。

然而,独立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 成本高昂:建设一个完整的独立数据中心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硬件设备、空间租赁、人员招聘等,对于小型企业或组织来说可能难以承担。

2. 运维复杂:独立数据中心的运维需要一支专业的团队负责,包括设备维护、安全监控、系统更新等,对于那些没有足够人力资源的组织或企业来说可能存在困难。

二、共享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共享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将数据中心资源共享给多个组织或企业使用。

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 成本节约:多个组织或企业共享数据中心资源,可以减少每个组织或企业的单独投入,降低建设和运维成本。

2. 高效利用:共享数据中心能够更好地利用资源,实现设备和空间的最大化利用,提高数据中心的效率。

共享数据中心建设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1. 安全风险:共享数据中心内部有多个租户的数据,可能存在数据安全性的风险,因此必须加强访问控制和隔离措施,以保护各个租户的数据安全。

2. 依赖性高:多个组织或企业共享一个数据中心,一旦出现故障或问题,可能对所有租户产生影响,增加了可用性的风险。

三、混合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混合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结合独立数据中心和共享数据中心的优点,采用混合方式建设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

数据中心建设一、背景介绍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企业的核心业务数据和信息。

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信息化程度的提高,数据中心建设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将详细介绍数据中心建设的标准格式,包括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维等方面的内容。

二、数据中心规划1. 数据中心的定位和目标:明确数据中心的定位和目标,如提供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的服务、满足企业业务发展需求等。

2. 数据中心的位置选择:根据企业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考虑电力、网络、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

3. 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容量规划:根据企业的业务需求和未来发展规划,确定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容量,包括机柜数量、服务器数量、存储容量等。

三、数据中心设计1. 数据中心的布局设计: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容量规划,设计合理的布局,包括机房、机柜、走道、冷热通道等。

2. 数据中心的电力系统设计:设计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包括主供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等。

3. 数据中心的网络系统设计:设计高性能的网络系统,包括数据传输网络、安全网络、管理网络等。

4. 数据中心的机房环境设计:设计合适的机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等,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5. 数据中心的安全设计:设计完善的安全系统,包括门禁系统、监控系统、防火系统等,以保障数据中心的安全。

四、数据中心建设1. 设备采购和安装:根据数据中心设计的需求,采购合适的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并进行安装和调试。

2. 网络建设:建设高性能的数据传输网络,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网络拓扑的设计等。

3. 机柜布线和设备安装:对机柜进行布线,安装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设备等。

4. 电力系统建设:建设稳定可靠的电力系统,包括主供电系统、备用电源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等。

5. 机房环境建设:建设合适的机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清洁度等的控制。

五、数据中心运维1. 设备监控和维护:对数据中心的设备进行监控和维护,包括硬件故障的排除、设备的升级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中心建设是一项周密的系统工程,涉及数据中心选址、基础设施建设、运维管理队伍建设等一系列工作,不仅在建设期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在建成后还要持续投入大量的运营管理资金和人员。

建设模式的选择作为数据中心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应在数据中心建设前期给予足够的重视。

本章所述数据中心建设模式,是指相关资源的获取方式,目前主要有三种:自建、共建和外包。

从国内外实践经验和案例来看,多企业共建模式的弊端较多,案例很少,一般不予考虑。

因此,本章主要讨论自建模式和外包模式。

8.1 建设模式分析自建,是指企业自己拥有并独享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维管理团队。

外包,是指企业选择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替代内部资源来承担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维护。

例如。

租用数据中心场地、设备,将数据中心运行维护外包给专业服务商等形式。

我们主要从财务、能力和效率角度分别对自建和外包模式展开分析。

1. 财务从财务的角度来分析不同建设模式对企业利益的影响是重要环节。

这个角度主要评估两个对企业利益有影响的问题:在一定周期内两种模式的总成本支出不同,以及两种模式下的成本支出反映到财务报表的形式不同。

以下分别就两种模式中有差异的几项内容作分析:1) 基建成本数据中心对建筑物、精密空调、消防、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要求高,投资大,每平方米建设成本高达万元以上,如果面积在上万平方米,则可以享受到规模效应带来的单位面积成本的降低。

数据中心规模越小,单位成本就越高,规模越大,单位成本就越低。

采用外包模式,企业可根据IT系统建设周期和实际的机房面积需求,灵活租用场地空间,通过共享专业的基础设施,借助专业服务商庞大的数据中心规模,大幅节约在基础设施成本方面的投资。

超大型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很大,可采用自建模式,而大多数企业所需数据中心规模不大,适合采用外包模式。

2) 运维成本数据中心每年的运营费用主要包含房屋及设备的维护、折旧费、人员的工资福利、电费、水费、通信费等,这些费用加起来,每年总成本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

数据中心的日常运行维护,专业性强、复杂度高,并且要求365×7×24地进行。

在自建模式下,要建立一支技术覆盖面广、人数有保障(AB角/三班倒)的运维队伍,独自承担所有人员费用;另外,还需要支付由于自建模式预留资源而增加的额外费用。

而在外包模式下,企业无需扩大自身人力规模,减少了因人才聘用或流失而花费的管理、时间及技术风险成本,增加了人力资源配置的灵活性。

通过采用按需支付的服务模式,可根据所需的SOW与SLA采购外包服务商的专业服务,服务商的运维团队通常为多个客户提供服务,因此,费用支出成本也更低。

3) 财务影响自建模式一次性投资和长期运行成本都较高,却并不产生直接效益,总体投入成本(TCO)和投资回报率(ROI)不对称,对财务有负面的影响,而且资产重组对于企业财务的表现也带来不确定性。

相比而言,外包在企业资本支出和运营成本方面都较低,给企业在财务上带来更大的灵活性,还可改善现金流,便于有效地进行成本管理。

2. 能力自建与外包模式,由于管理方式的不同,企业最终得到的保障能力是有差异的。

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 规划建设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过程比较复杂,包括基建工程、各类机电设备选择、机房结构、供电、通信、布线等各类烦琐的工作,涉及面非常广,其具体的组织和实施有一定的难度,会有大量的分析、报表和方案提供出来,决策者要考虑每一个内容的先进性、冗余性和实用性。

数据中心的规划、设计、实施和管理,需要精深的专业技术和完善的方法论支持,否则,将会有很大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企业自建数据中心的规划、建设能力往往不足,行业经验积累不丰富,影响基础设施的质量。

一旦数据中心建成,就需要不断的投入、维护、升级、扩容。

由于业务发展的不确定性,过多的机房面积规划将造成大量资源闲置,过小的机房场地预留,又难以应对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非线性机房资源需求。

按照今天IT应用的发展速度,要做出正确的规模和资源需求判断有相当的难度。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大企业,在拥有自己的数据中心后,还要大批量的进行外包租用的原因所在。

2) 运行维护数据中心作为信息与信息系统应用服务的物理载体,其基础设施运维服务也与普通的物业管理有本质的区别。

数据中心日常监控、经常性的测试、应急措施、人才队伍的组建、规范化的运维管理体系的建立等各方面对专业技术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而在外包模式下,将该部分的风险转移给专业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商,是目前更为有效和安全的服务模式,因为专业性以及保障能力是专业外包服务商的核心竞争力。

3) 服务质量自建模式下,质量保障依靠企业自身的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而外包模式下则需要对外包服务商进行评估,并对其服务质量作经常性的审查,以达到企业要求。

由于数据中心运行的特殊性,自建模式下,运营团队的稳定性、技术能力提高以及专业性通常会产生问题,毕竟数据中心并不是自建企业的核心业务;而专业外包服务商则没有上述问题。

4) 责任机制自建模式下,其责任依靠的是企业内部岗位职责和绩效考核来约束;外包模式下,其责任通过商业合同及法律保障来实现,通常企业与外包服务商签订严格的SOW及SLA,涉及有相关的经济赔偿条款和法律责任。

在这个机制下,用户对服务商提出严谨要求的同时,服务商往往反过来会推动用户业务连续性计划的执行,起到促进作用。

因此外包模式在责任机制上能形成优于自建模式的良性循环机制。

3. 效率1) 建设周期自建数据中心工程浩大,除涉及用地、基建、电力、通信等范畴之外,还牵涉企业外部资源的配合工作。

通常建设一个数据中心会耗费数年时间。

专业的数据中心服务商拥有建成的数据中心,客户可以随时入驻;也可在3~6个月的时间内,根据特定的需要为其客户化数据中心,可快速上线,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实施周期。

2) 扩展能力通常信息系统规模会随着企业的发展进行扩展和升级。

企业通常面临这样的问题,他们的数据中心是5~10年前建造的,跟现在的IT设备、空间和冗余要求不相匹配。

许多数据中心虽然有空间,但是电力容量却受限,或者是不能满足市场或IT的要求。

租用专业的数据中心就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当租约结束,企业可以选择搬进更新的数据中心,或者让服务商升级现有的基础设施。

在外包模式下,企业可获得“随取所需”的服务,其扩展能力和灵活性较自建模式更有保障,可有效避免自建模式下数据中心规划过度或规划不足等问题。

3) 管理复杂度对企业而言,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复杂度因采用的模式不同而差异很大。

在自建模式下,数据中心的管理涉及整个运行、维护的全过程,事无巨细,工作复杂而繁重,企业在其中需要投入较多的管理精力;而外包模式下,通过一个清晰的服务接口和分工界面,企业只需要关注结果而无需时刻处在过程之中,管理复杂度大大降低。

此外,外包比自建模式的管理成本低、效率高,可使企业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建设和发展。

8.2 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现状及趋势前文就自建与外包两种模式对企业的不同影响做了分析,实际上每个机构的具体情况和项目背景是千差万别的,因此国际、国内市场上采用自建或外包方式的机构都有。

下面将就国内外数据中心建设模式现状和趋势做简单的介绍。

1. 全球:数据中心市场高度成熟在北美和欧洲,数据中心外包服务已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如美国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近十年大规模合并重组后,有20多家专门经营数据中心的服务商。

IT基础设施、科技地产,本世纪初在美国初具规模,在此行业中成立了DRT(Digital Realty Trust)、Equinix、DFT(DuPont Fabros Tech)、365 Main 等公司可以提供以前没有的DIY数据中心服务。

企业可以使用这些专业的公司来建设他们的数据中心,使用他们自己的规格或者租用这些服务商现有的数据中心,可以满足当前企业对于基础设施的80%的需求。

例如,DRT在北美拥有76个数据中心,大约350个客户。

Equinix有40个数据中心,覆盖18个城市,遍布北美,欧洲和亚太地区。

以灾备中心为例,“9•11”事件后,Globe Continuity Inc. 对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加拿大共565个公司使用灾难备份中心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在拥有或租用了灾难备份中心的公司中,56%使用了商业化的灾难备份服务,29%使用自有的灾难备份中心,15%在商业化灾难备份服务的基础上同时拥有自己的备份设施。

两项相加,使用灾难备份服务外包的比例达到了71%。

Gartner公司预测,在今后的三年或更长的时间里,数据中心领域出现的最重要的变化之一就是,大中型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使用数据中心外包服务,而且这种转变在接下来几年会越来越快。

2008年,全球第三方数据中心业务成交金额同比增长43%,达171亿美元。

到2011年,美国企业数据中心有70%以上将受到能耗、场地空间及成本带来的实际困扰。

数据中心外包或翻新是美国数据中心市场的热点。

根据英国的数据监测(Datamonitor)公司的IT服务合同分析报告,最新2009年9月全球十大IT外包合同中,有五个外包合同的服务项目为数据中心和IT基础设施管理服务项目。

2. 国内:数据中心外包市场逐渐升温五年前,中国的信息化建设经历了大集中风潮,接下来进入数据中心建设阶段。

根据IDC最近发布的报告《中国数据中心市场2009~2013年预测与分析》,虽然处于全球经济危机时期,2008年中国的数据中心服务市场比2007年仍有快速增长,整个数据中心服务收入达到5.44亿美元。

未来几年内数据中心市场将保持增长态势,中国的数据中心市场在2008年至2013年的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3%。

根据赛迪顾问预测,到2013年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将超过977亿元,2009至2013年的复合增长率将会达到24.5%。

近年来,国内意识超前的相关服务企业和国外成熟的数据中心专业服务商将目光投向了国内市场,催生了为数不多的几家商业化数据中心服务提供商,建成或正在建设商业化的数据中心,提供基础设施外包、运维外包等专业化的数据中心服务,使国内数据中心需求单位有了寻求市场化支撑的可能。

各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企业都产生了外包模式的案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