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上学期文言文语文检测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
回答问题汝①人识字汝有田舍翁,家资殷盛,而累世②不识之乎。
一岁,聘楚士训其子。
楚士始训之搦管③临朱,书一画,训曰:“一字。
”书二画,训曰:“二字。
”书三画,训曰:“三字。
”其子辄④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重费馆谷也,请谢去。
”其父喜从之,具币⑤谢遣楚士。
逾时,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令子晨起治状⑥,久之不成。
父趣⑦之。
其子恚曰:“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注释)①汝:汝州,在今河南省西部。
②累世:连续几代。
③搦管:拿毛笔。
④辄:就。
⑤具币:准备钱币。
⑥治状:写请柬。
⑦趣:同“促”,催促。
(1)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汝有田舍翁/不舍昼夜B.归告其父曰/归心似箭C.其父拟征召姻友万氏者饮/撒盐空中差可拟D.久之不成/尊君在不(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天下姓字多矣奈何姓万自晨起至今才完五百画也(3)这则故事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2.课内阅读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夫君子之行(________)②非学无以广才(________)③年与时驰(________)(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书”是一种体裁,它与“记”“表”“志”均为古代常见的文体,属于与韵文相对的“散文”的范畴。
B.“静”是一个核心词语,“淡泊”“宁静”是它的正面表现,“淫慢”“险躁”则是其反面表现。
C.诸葛亮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立志”,一个是“学习”。
部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复习(含答案)

内集:家庭聚会。
讲:讲解。论:讨论。 俄而:不久,一会儿。 未若:不如比作。 骤:迅速。 因:凭借 。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可拟:差 拟,相比。
【古今异义】 1、儿女 古义:子侄辈的人,指家中的年轻一代人 今义:指子女
2、因
古义:趁,乘,凭借
今义:因为
3、文义
古义:诗文
今义:文章的意思
【练习】:阅读《咏雪》,完成1~5题。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 复习与测试
第五课《世说新语》两则
《世说新语》作者是 南朝宋 朝, 刘义庆 。
一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
5. 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B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陛下,令尊令郎,麾下 敬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敝人,卑职,寡人,老朽, 谦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意象。(言之成理即可)
有人认为‚柳絮
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来临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
二 陈太丘与友期
•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最新精品资料推荐……………………………………………………..................................................................最新精品资料推荐 (1)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导学识记点第5课 童趣 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 ì 拟n ǐ作 藐mi ǎo 小 鹤唳l ì 怡y í然 土砾l ì 壑h è 癞l ài 虾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 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 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 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 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 林:树林。
(6)兴正浓 兴:兴趣。
(7)方出神 方:正。
(8)驱之别院 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 强通僵 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 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 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 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蒲松龄《狼(其二)》)(乙)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傍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出不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蒲松龄《狼(其三)》)【注释】①遗:留下。
②行室: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③豕(shǐ):猪。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止有剩骨一狼得骨止B.恐前后受其敌盖以诱敌C.缀行甚远夫君子之行D.屠自后断其股狼自苫中探爪入(2)把“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写两只狼紧跟屠户,屠户一次又一次投给它们骨头,仍无法满足狼的贪欲。
B.甲文里,其中一只狼好像闭上眼,神情很悠闲,屠户一跃而起,最终砍杀了它。
C.甲文中,作者认为聪明的狼尽管诡计多端,但最终败给了屠户,只是笑料罢了。
D.乙文写屠户用吹猪法吹狼,狼胀得像牛,只有屠户才能想到用这种方法对付狼。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狼蒲松龄①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②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及古文测试题一、古诗词理解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C.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D.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解析:D 选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A 选项只是点明观海的地点;B 选项描写了大海的景象;C 选项描绘了岛上的草木。
A.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B.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C.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析:C 选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意思是残夜未尽,太阳就已经从海上升起,旧年未过,江上已呈现出春天的气息。
蕴含着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A 选项交代了诗人的行程;B 选项描绘了江面的开阔;D 选项表达了思乡之情。
A.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B.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C.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D.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解析:B 选项“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诗人将自己的忧愁之心托付给明月,让明月陪伴友人一直到夜郎以西,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A 选项点明友人被贬的消息;C 选项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未借明月;D 选项描绘了峨眉山的月色。
A.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B.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C. 元曲小令,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D. 这首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
解析:B 选项“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断肠人”直接点明了游子的身份,“在天涯”写出了游子漂泊的处境,“夕阳西下”的环境渲染更烘托出思乡的愁苦,直接抒发了游子的思乡之情。
A 选项通过描绘景物烘托氛围;C 选项是对整首曲的特点概括;D 选项是对曲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的分析。
A.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及古诗词习题及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文言文及古诗词鉴赏导学识记点第5课童趣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è癞lài虾蟆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
(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
(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
(8)驱之别院驱:赶。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强通僵解释为僵硬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点拨:注意“藐”“壑”等字笔画较多。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夏日的蚊子声音像雷鸣,我自己把它比作成群的仙鹤在天空飞翔。
(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4)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三、重点段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附答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言文专项复习题精选(满分100 分)姓名得分一、古诗文默写1 .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
(1),以观沧海。
(曹操《观沧海》)(2)水何澹澹,。
(曹操《观沧海》)(3),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杨花落尽子规啼,。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6)潮平两岸阔,。
(王湾《次北固山下》)(7),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8),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9)乡书何处达?。
(王湾《次北固山下》)(10)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11)僵卧孤村不自哀,。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12),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3)夕阳西下,。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14),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5)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16),应傍战场开。
(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17),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8) 回乐烽前沙似雪,(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19) ,秋风吹散马蹄声。
(20) 河流大野犹嫌束,(21) 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22)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23) ,不亦君子乎?(《论语〉十二章》(24)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二章》(25) ,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二章》(26)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27)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28) ,不舍昼夜。
(《〈论语〉十二章》)(29) 三军可夺帅也,。
(《〈论语〉十二章》(30) ,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章》)(31) 非淡泊无以明志,。
(诸葛亮《诫子书》(32) ,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诫子书》)(33) 淫慢则不能励精,。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

初一上册文言文语文质量检测试卷附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乙】金忠待人以宽(明)焦竑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
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
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选自《玉堂丛语》)(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
②感:通“憾”,怨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②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③年与时驰 ________ ④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于人有片善心称之/择善而从B.虽有素与公异者/素昧平生C.顾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顾D.奈何以私故/并驱如故(4)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5)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2.课外文言文阅读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①。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晏子入见立有间。
公曰:“怪哉!雨③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之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今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④矣。
”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注释】①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②陛:宫殿台阶。
③雨(yù):下雪。
雨,落,降,用如动词。
④闻命: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饱而知人之饥 / 晓之者亦舍然大喜B.雨雪三日而不霁 / 切问而近思C.婴闻之古之贤君 / 有闻而传之者D.温而知人之寒 / 温故而知新(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古诗测试题附答案(一)《论语》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论语》的"论"字读______________,它是记录________ ___的书。
(2分)2.课文里有些语汇已经作为成语流传下来,其中有两个表示虚心好学的成语是、。
3.《论语》六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论语>十则》中阐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5、第①句有通假字____ _通________,这一则用了___ _____、____ __两种修辞手法。
6、解释加点字:A、时____________B、知___________C、愠__________D、识_________E、厌_________7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二)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1)。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其不善者而改之。
”1、将选文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2)2、解释下列词语。
愠: 何以: 识:诲: 说: 厌: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罔:殆:4、翻译下列句子。
(1)温故而知新:。
(2)不耻下问:。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按要求从选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
(各一句)(1)关于学习态度:。
(2)关于学习方法:。
(3)关于孔子自谦:。
6、用课文原句回答:(1)作者阐述学和思辩正关系的句子是哪句?答:。
(2)作者说明孔文子称“文”的原因是什么?答:。
7、课文中有些话已凝结为成语,试着写出你印象最深的两三个成语。
答:。
(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8、选文第一句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
9、解释下列词语(1)去 (2)戏 (3)委 (4)引 (5)顾10、翻译: 友人惭,下车引之。
11、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12、你如何看待“友人”的言行? 答:。
13、元方这个小孩有哪些特点?请概括。
答:。
14、文中哪些语句体现出元方虽小,却很明白事理?15、文中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答:。
…四、作文 ;特别的……(六)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个欲依附,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
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
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6、下面句中加点词与“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歆辄难之B、默而识之C、不能称前时之闻D、友人惭,下车引之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俱乘船避难()②幸尚宽()③纳其自托()④遂携拯如初()1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辄:携:19、翻译句子。
①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①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②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21、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2、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丐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23、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时的停顿处。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24、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就:②称:25、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任选一句)。
(1)余闻之也久。
(2)从先人还家。
26、同邑人“宾客其父”的目的是什么?仲永的父亲为什么要“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答:。
27、题目中的“伤”是什么意思?你认为方仲永哪些方面堪“伤”?答:。
28、纵观全文,方仲永的写诗才能的变化,可分为哪三个阶段?请用原文回答。
答:。
29、你从方仲永的故事中受到什么启示?请用1—2句话写出来。
答:(八)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1、解释下列句子的加点词。
(2分)①尝射于家圃()②无他,但手熟尔()2、下列各组中加点词同法或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公亦以此自矜以钱覆其口B、有卖油翁释担而立(油)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尔安敢轻吾射无他,但手熟尔D.康肃笑而遣之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3、本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1分)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 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的这个意义的成语)(2分)5、对陈康肃“十中八九”的高超射技,卖油翁“但微颔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看到卖油翁“但微颔之”,康肃感到“忿然”,可见康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2分)6、除了上面第3题所说的道理,本文还给你怎样的启示?(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九)蔡璘,字勉旃,吴县人。
重诺责,敦风义。
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亡何,其人亡。
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
”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卒辇而致之。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2分)亡何()且父未尝语我也()2.下列句中的“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1分)()A.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D.思而不学则殆3.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重诺责,敦风义。
⑵卒辇而致之。
4.在文段中用“‖”标出两个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5分)第一层:第二层:5.“券在心,不在纸”是什么意思?(2分)(十)罗敷前致词:“使君一何愚!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
青丝系马尾,黄金络马头;腰中鹿卢剑,可值千万余。
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为人洁白晰,鬑鬑颇有须;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坐中数千人,皆言夫婿殊。
”1.罗敷的致词内容可分为两层,用“‖”在文中划开并概括其大意。
(5分)第一层:第二层:2.罗敷夸夫的用意是什么?(2分)3.上述文字采用了等修辞手法,以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
(2分)4.联系全诗回答下列问题,力求有独特见解。
(6分)⑴罗敷的夫婿真如她所夸赞的那样吗?请说明理由。
⑵你觉得使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⑶请你设想一下使君听了罗敷的致词之后会有什么反应。
诗词填空1、《回乡偶书》中,作者将一些具有对立意义的词两两对具,以写实的手法抒写人事沧桑的感慨地句子是,。
这里引发作者人生感慨的事件是,。
2、《夜雨寄北》中以写实的手法表达诗人思念亲人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地句子是,。
以虚写的手法,通过想象表达作者的绵绵不尽的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3、《淮上与友人别》中寓情于景,将离愁别绪寓于景物描写中的句子是,。
描写离亭别宴,正面抒发别情的句子是,。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点明送别地点说明友人此去无比艰辛的句子是,。
劝慰友人不要忧伤的句子是,。
把对友人的情感升华为哲理的句子是,。
这也是千古名句,它一扫离别的悲愁,表现出一种豪迈乐观的情绪。
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回顾自己的被贬生活的句子是,。
借用典故自己的隔世之感和对友人的怀念的句子是,。
表达出作者豁达胸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
这也是隐含着新陈代谢的哲理的句子。
表明这是一首回赠诗的句子是,。
6、律诗有联句,分别是、、、。
绝句有联句。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通过景物描写渲染离愁别绪的句子是,。
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牵挂的句子是,。
8、《江南春》中描绘出江南大地生机盎然的句子是,。
与“烟雨迷蒙梦江南”意境相似的一句是,。
9、《登飞来峰》中描绘红日喷薄而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景象的句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