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继站的协调
PHS中继站工程安装调试规范

PHS中继站工程安装调试规范●目的:规范工程安装、调试,保证工程靠谱性、完好性,提升工程安装的质量和合格率。
●合用:全部 PHS中继站施工人员。
一、 PHS中继站设备安装1、中继站安装1.1 安装地点要求1.1.1 中继站应尽量安装在盲区的中心地点,能覆盖整个盲区,在同一个区域安装多台中继站时能够调整每其中继站的地点,使中继站能兼备覆盖和话务量的要求。
一体式中继站应安装在盲区外信号较好且能覆盖目的地区的地点。
1.1.2 安装地点无强电、强磁和强腐化性设备的扰乱。
1.1.3 安装地点保证中继站便于调测、保护和散热需要。
1.1.4 中继站在条件同意的状况下尽量安装在室内:采纳挂壁安装、搁置在天花板内。
关于室外安装的中继站,须做防雨水、防晒、防破坏的举措。
1.1.5 关于室内安装中继站,要求在安装的室内不得搁置易燃物件;室内的温度、湿度不可以超出中继站正常工作温度、湿度的范围。
1.2 中继站不变中继站的安装地点应切合雅观的要求,而且垂直、牢靠,并应保证机器距离地面有必定距离(2 米以上),在人流较凌乱的地方应加装中继站背夹,以防中继站丢掉。
1.3 中继站外头设备单元的安装要求全部的设备单元安装正确、牢靠,无破坏、掉漆现象。
注:全向覆盖天线要求垂直安装,关于定向或板状天线,应频频调试下倾角度,以便达到最正确覆盖成效;在中继站实用覆盖范围内,应保证覆盖信号有足够的副射空间,防止近距离的阻拦,减小空间衰耗。
1.4 外面电缆连结1.4.1 电源线:连结到中继站的电源线不可以和其余电缆捆扎在一同。
1.4.2 射频线:当馈线需要曲折时,要求曲折角保持圆通,其曲折曲率不可以小于下表的规定:线径曲折半径7D“10cm10“15cm1.4.3 全部与设备相连的电缆要求接触优秀,不可以有松动的现象。
1.4.4 射频线在连结完以后要用防水胶进行保护。
要求先加一层电工胶以后再加一层防水胶,以便当此后工程保护,包胶时应从下向上包扎。
论近场通信设备的协同中继通信方法

论近场通信设备的协同中继通信方法在当今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
近场通信作为一种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在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如移动支付、门禁系统、物联网等。
然而,由于近场通信的传输距离有限,信号容易受到干扰和衰减,其应用场景和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限制。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协同中继通信方法应运而生。
协同中继通信,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多个近场通信设备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信息的传输,从而扩大通信范围,提高通信质量和可靠性。
这种方法的核心思想是利用多个设备的资源和能力,形成一个虚拟的通信网络,实现更高效的数据传输。
在近场通信中,信号的衰减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当通信距离增加时,信号强度会迅速减弱,导致数据传输速率下降甚至中断。
而协同中继通信方法通过在通信路径上增加中继节点,可以有效地补偿信号的衰减。
这些中继节点接收来自源节点的信号,并进行放大和转发,使得信号能够更远距离地传输。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有三个近场通信设备 A、B 和 C,A 要向 C 发送数据,但由于距离较远,直接通信效果不佳。
此时,B 可以作为中继节点,A 先将数据发送给 B,B 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再转发给 C,从而实现了 A 与 C 之间的有效通信。
在这个过程中,B 起到了关键的桥梁作用,提高了通信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协同中继通信方法还能够提高通信的可靠性。
在复杂的环境中,如存在电磁干扰、障碍物等情况下,单个近场通信设备可能会出现通信错误或中断。
而通过多个设备的协同工作,可以采用冗余传输、错误校验等技术,降低数据传输的错误率。
即使某个设备出现故障或受到干扰,其他设备仍可以继续传输数据,保证通信的连续性。
此外,协同中继通信方法还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分配。
不同的近场通信设备可能具有不同的性能和资源,如电池电量、处理能力等。
通过合理地分配任务和资源,可以充分发挥每个设备的优势,提高整个通信系统的效率。
例如,对于电量充足、处理能力强的设备,可以承担更多的中继任务;而对于电量较低、性能较弱的设备,则可以减少其工作负担。
协同中继传输处理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02
协同中继传输技术概述
起源于通信领域,为了解决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量问题。
协同中继传输技术的产生
经历了从传统中继传输、协同传输到协同中继传输的不同阶段。
协同中继传输技术的发展
协同中继传输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协同中继传输的基本原理
采用多个中继节点来协同传递信息,从而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吞吐量。
2023
协同中继传输处理技术研究
引言协同中继传输技术概述协同中继传输处理技术研究协同中继传输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协同中继传输性能分析与优化结论与展望
contents
目录
0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引言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
3
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越来越高的传输速率和可靠性需求。
协同中继传输技术作为无线通信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网络覆盖、传输速率和可靠性。
协同中继传输在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扩展覆盖范围
02
通过协同中继传输,可以将多个卫星的信号覆盖范围进行扩展,从而提高整个卫星网络的覆盖率。
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03
利用协同中继传输,可以将多个卫星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和压缩,从而提高数据传输速率。
有线通信系统中,由于信号传输距离较长,信号衰减和噪声干扰较大,传输质量会受到影响。协同中继传输可以利用多个中继器接力传输,提高传输质量。
协同中继传输的分类
根据中继节点的处理方式,可分为解码转发中继传输、编码协作中继传输等。
协同中继传输的基本原理与分类
协同中继传输的关键技术
合理选择和配置中继节点,能够提高协同中继传输的性能。
中继节点的选择与配置
中继站最优协调英文

中继站的最优协调模型摘要本文就无线通信中继站的最优协调问题展开研究.针对特定区域不同在线用户量、不同地理状况,在设有PL的前提下,定量地寻求合理的、最少的中继站分布方案.在查阅相关资料后,对三个问题提出了合理解决方法.我们综合考虑了中继站的信道数、覆盖范围、在线用户人数和地形等因素对中继站设置数目的影响,引入了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以及图论模型,进而通过计算可得出不同情况下中继站的应该设置的数目.40的圆形平坦区域内,寻求满足1000人同时对于问题一,在半径为miles通信的中继站分配方案,以使中继站数量最少.当不考虑中继站之间的干扰时可将此问题转化为经典的覆盖问题,对于覆盖问题,已有文献证明用小圆去覆盖大圆,在所有无漏洞覆盖中,内接正六边形的覆盖能够使所有小圆的交叠面积之和最小,即圆数量最少.通过Lingo软件完成计算,可以得到最少需要37个中继站即可满足任务一的要求.对于问题二,在任务一蜂窝覆盖图的基础上,将其分成若干圈,每个中继站的覆盖区域可以看作一个“小区”,相邻小区之间发生着信号的传递和中转.为确定在各处需要建立的中继站数量,首先研究已有中继站在网络中不同位置的工作量.我们考虑了中继站信道数的限制,在整个网络中,由于信号传播的状况呈圆对称,可以认为同一圈中的各中继站工作量相同.内圈小区的中继站应放置更多数量的中继站.构建邻接矩阵,在Matlab软件中,利用Dijkstra算法计算出蜂窝网络中每两个中继站点之间的最短路.通过统计各中继站的重复次数可以定量描绘出各小区发生“中转”的繁忙程度.每个中继站所能容纳的最大通讯量为1500 个,故可以认为中继站信道数目最大值为1500.利用Lingo软件进行最优化计算,可求不同信道数上限对应的各圈的中继站数目.在问题三中,由于山区阻碍的情形较多,模型仅选取了特定的情况进行研究.我们采取两种方式安排中继站的建设,分别是借助临近小区绕道中转信号和在山区建立中继站衔接相邻小区中断的信号中转.在存在山区阻碍时,若绕道中转信号各小区内的中继站数量会因为工作量的变化增加或减少.基于任务二中的图论模型,我们求解得到此时各小区中转数目及变化的百分比,从而求得需要改变的中继站数量.在山坡或山顶建立新中继站,不会给其他小区的工作量带来影响,故主要考虑中继站提供信道数所受的影响.由Lingo模型可计算需建的中继站数量.关键词:数学建模中继站通讯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图论模型1 IntroductionThe VHF radio spectrum involves line-of-sight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This limitation can be overcome by “repeaters,” which pick up weak signals, amplify them, and retransmit them on a different frequency. Thus, using a repeater, low-power users (such as mobile stations) can communicate with one another in situations where direct user-to-user contact would not be possible. However, repeaters can interfere with one another unless they are far enough apart or transmit on sufficiently separated frequencies.In addition to geographical separation, the “continuous tone-coded squelch system” (CTCSS), sometimes nicknamed “private line” (PL), technology can be used to mitigate interference problems. This system associates to each repeater a separate subaudible tone that is transmitted by all users who wish to communicate through that repeater. The repeater responds only to received signals with its specific PL tone. With this system, two nearby repeaters can share the same frequency pair (for receive and transmit); so more repeaters (and hence more users) can be accommodated in a particular area.1、For a circular flat area of radius 40 miles radius, determine the minimum number of repeaters necessary to accommodate 1,000 simultaneous users. Assume that the spectrum available is 145 to 148 MHz, the transmitter frequency in a repeater is either 600 kHz above or 600 kHz below the receiver frequency, and there are 54 different PL tones available.2、How does your solution change if there are 10,000 users?3、Discuss the case where there might be defects in line-of-sight propagation caused by mountainous areas.2 The Restatement of the problem(1)当两个移动设备相邻靠近时,可以直接通信。
中继站的协调问题

关键词: 中继站协调
最少中继站 线线模型
拒绝法
1
一、问题重述
1.1 问题背景 甚高频( Very HighFrequency)不能进行远距离传输的缺点可以用设立中继 站的方法所克服。 然而中继站之间会相互影响, 除非有足够远的距离或通过充分 分离的频率传送。一种叫做 CTCSS 的技术可以减轻干扰问题,它通过给语音信 号附加上特殊的 PL 来区分形同频率的信号,使相邻的两个中继站可以使用相同 的频率对。 如何在给定的区域和给定的在线用户数量和分布的前提下建立中继站 使之数量最小服务能力最优成为了中继站设立问题的关键。 1.2 目标任务 问题一: 用最少量的中继站来容纳 1000 同时在线用户。 假设频谱范围是 145 到 148 兆赫,在中继站中的发射机的频率要么是 600 千赫以上,要么低于接收机 频率 600 千赫、并且这里有 54 个不同的 PL 可用。 问题二:如果这里有 10,000 个用户,如何改变你的解决方案。 问题三:在由于山区引起信号传播的阻碍的地区,讨论这样的情形。
(2)
图 1
用户均匀分布,随机产生 500 条通信连接
4.1.3 问题求解 当有 1000 个用户,流程图如下:
4
将 1000 个用户分为 500 对。如图,设每对间距离为 d1,d2„„d500。
从小到大排列 dn,d1 为最大,d500 为最小。
建立一个 PL1 的中继器 1 在图中心。
判断覆盖对数是否大于 150。 否
M 1.5* Af
计算得到一个中继站覆盖范围为 15.69 英里。 根据公式:
N 1 2 /
得出一个中继站能提供 150 个服务频道。 建立线线模型,应用“拒绝法”,先覆盖距离最大的通信连接,反复应用 “拒绝法”,最后得出最少中继站数。利用 MATLAB 编程得到 1000 个用户同 时在线最少需要 126 个中继站。 针对问题二:用户变为 10000 个,由于问题一中继站频道利用率不高,将 问题一的模型改进,采用折线覆盖的方法,尽可能的提高中继站频道的利用率。 利用 MATLAB 编求程到 10000 个用户同时在线最少需要 298 个中继站。 针对问题三:山区对信号的影响,考虑到可以将中继站建设在山顶上,则 中继站的覆盖范围变大, 可以将地面的中继站去掉, 只考虑在山顶上建设中继站, 分析得到 1000 个用户同时在线最少需要 40 个中继站。
最新中继站的协调

中继站的协调中继站的协调摘要移动电话用户通常会因为距离太远,或障碍物的阻挡而导致无法正常接收微弱的信号,中继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然而,中继站之间会互相影响,因此需要协调好中继站的设置。
本文构建了蜂窝覆盖理论,较为合理地解决了中继站的协调问题。
针对问题一,由于在线用户较少,我们优先考虑中继站的地域覆盖和用户覆盖,没有考虑亚音频的限制,因此直接将中继站覆盖半径调至r=40mile,通过计算中继站信道数的限制来计算需要最少的中继站个数为L=9个,小于亚音频的总个数,对于干扰问题,可以用“亚音”频率解决;针对问题二,由于在线用户多,我们综合考虑了中继站的用户覆盖、地域覆盖和“亚音”频率的限制,我们用matlab模拟不同半径的六边形小区覆盖的情形,并分别计算出对应的最少的中继站个数并列出表格,最后还考虑了小区重叠部分的干扰问题,综合上述几方面,得到最优解为:当小区半径r=18mile 时,所需中继站最少为L=101个;针对问题三,由于山区人口密度小,在线用户少,我们只考虑了中继站的地域覆盖,因此中继站覆盖半径取最大值时,中继站个数最少。
而且可能存在较大的山将信号完全阻挡,且无用户,中继站不用覆盖,但山区周围需要覆盖。
我们同样用matlab模拟了当中继站覆盖半径取最大值时,即r=5时,山区的覆盖情形,得到最少的中继站个数为L=82个。
关键词:蜂窝网络,六边形小区,覆盖,matlab模拟一、问题的提出甚高频(Very High Frequency)无线电频谱包含信号的发送和接受。
这种限制可以被中继站所克服。
中继站可以捕捉到微弱的信号,然后把它放大,再用不同的频率重新发送。
这样,低功耗的用户,例如移动电话用户,在不能直接与其他用户联系的地方可以通过中继站来保持联系。
然而,中继站之间会互相影响,除非彼此之间有足够远的距离或通过充分分离的频率来传送。
除了地理的分离、“连续编码音调控制系统”(CTCSS),有时被称为“私人专线”(PL)、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减轻干扰问题。
数模1998-2016年历年美赛题目(中文)

2016 年美赛题目翻译Program A一个人用热水从一个水龙头里灌满一个浴缸,然后安顿在浴缸中,清洗和放松。
不幸的是,浴缸不是一个温泉式浴缸,一个二次加热系统和循环射流,而是一个简单的水容器。
过了一会儿,洗澡就明显地凉快,所以人增加了一个恒定滴热水从水龙头加热洗浴用水。
该浴缸的设计是在这样一种方式,当浴缸达到容量,多余的水通过溢流泄流。
在空间和时间上开发一个浴缸的水的温度模型,以确定最佳的策略,在浴缸的人可以采取保持温度,即使在整个浴缸和尽可能接近的初始温度,没有浪费太多的水。
使用你的模型来确定你的策略取决于浴缸的形状和体积,浴缸的形状/体积/温度,浴缸中的人的运动。
如果这个人用了一个泡泡浴剂,而最初填充浴缸,以协助清洗,这会影响你的模型的结果?除了要求的一页摘要MCM提交,你的报告必须包括一一页的非技术性解释的浴缸,描述你的策略,解释为什么它是如此难以在洗澡水温度得到均匀地保持用户Program B小碎片在轨道上绕地球金额已日益受到关注。
据估计,超过50万件的空间碎片,也被称为轨道碎片,目前都正在跟踪的潜在危害飞船。
这个问题本身在新闻媒体上变得更广泛的讨论时,俄罗斯卫星的Kosmos-2251和美国铱卫星-33 2009年2月10日,上相撞。
已经提出许多方法以除去碎屑。
这些方法包括小的,基于空间的水射流,并用于针对碎片的特定部分高能激光器和大型卫星,旨在清扫杂物,等等。
碎片的大小和质量范围从漆片的废弃卫星。
碎片“高速轨道捕获做出困难。
开发时间依赖模型来确定一个私人公司可以采取作为一个商业机会,以解决空间碎片问题的替代品的最佳替代品或组合。
您的模型应该包括成本,风险,收益定量和/或定性的估计,以及其他的重要因素。
您的模型应该能够评估独立的替代方案以及替代品的组合,并能够探索各种重要的“如果什么?”的情景。
使用你的模型,确定经济上有吸引力的机会是否存在没有这样的机会是可能的。
如果可行的商业机会的存在作为替代的解决方案,提供了用于去除碎屑的不同选项的比较,并包括特定建议作为对碎片应如何除去。
2010-2014MCMProblems建模竞赛美赛题目重点

2010-2014MCMProblems建模竞赛美赛题目重点2010 MCM ProblemsPROBLEM A: The Sweet SpotExplain the “sweet spot” on a baseball bat.Every hitter knows that there is a spot on the fat part of a baseball bat where maximum power is transferred to the ball when hit. Why isn’t this spot at the end of t he bat? A simple explanation based on torque might seem to identify the end of the bat as the sweet spot, but this is known to be empirically incorrect. Develop a model that helps explain this empirical finding.Some players believe that “corking” a bat (h ollowing out a cylinder in the head of the bat and filling it with cork or rubber, then replacing a wood cap enhances the “sweet spot” effect. Augment your model to confirm or deny this effect. Does this explain why Major League Baseball prohibits “corking”?Does the material out of which the bat is constructed matter? That is, does this model predict different behavior for wood (usually ash or metal (usually aluminum bats? Is this why Major League Baseball prohibits metal bats?MCM 2010 A题:解释棒球棒上的“最佳击球点”每一个棒球手都知道在棒球棒比较粗的部分有一个击球点,这里可以把打击球的力量最大程度地转移到球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模型假设
1)每个中继站的覆盖半径相同; 2)我们通过计算得出的中继器覆盖半径是合 理的; 3)用户设备使用越区切换技术,即在相邻中 继器辐射重叠区域内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中继器; 4)人口服从泊松分布; 5)中继器天线能够设置角度,避免干扰; 6)所查询到的相关数据真实可靠。
五、模型的评价
优点: 1)算法简单,易于实现和推广; 2)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将145到148MHz 等分成五个频段,从而转化成三色填图模型, 成功解决相邻中继站的干扰问题; 3)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考虑了信号传输衰 减和人口分布特点等因素,中继站布局合理, 具有较强实践性。
不足: 1)模型一中是利用资料、数据来得到中继 器的覆盖半径,有欠科学性和普遍性; 2)模型二的前一段思路是在模型一的基础 上增加中继站数量和可用频段来满足10000 个同时在线用户的,而不是整体思路根据 10000个用户来求最少中继站数。 3)模型三中只提供解了决方案,具体结果 需要根据当地地形来求解。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问题一: 1.先利用所给工作频率和相关公式求出中继站的覆盖半径
LM(dB)=88.1+20lgF-20lgh1h2+40lgd SG(dB)=Pt+PA-(RA+CL+RR)=36+0-(9.8-2116)=144.2(dB) 144.2=88.1+201g145-201g1.5×30+401gr 得出r=14.07km=8.7miles
中继站的协调
——XX学院X系X队
XXX XXX XXX
主要内容 一、摘要 二、模型假设 三、问题分析 四、模型建立与求解 五、模型评价
一、摘
要
本文利用中继器可以用地理隔离与频段隔 离的方法来阻止中继器间的信号干扰,并使用 CTCSS技术扩充中继器的服务数量。 1、建立蜂窝网络模型型,用频率隔离的方法 得出问题一最少需要37个中继站; 2、对问题一的模型进行改进,然后扩充频段 得出问题二最少需要188个中继器; 3、查找资料,分析山峰和信号的衰减,可以 用Dijkstra算法得出衰减少的来建立中继站。
问题三
分析: 1.在山区间通信,会产生绕射损耗和反 射损耗,而中继站建在山峰上,能够减小损 耗。 2.求每两个山峰之间信号传播的损耗, 建立非负权网络,用Dijkstra算法求出损耗 最小的传输路径,则顶点个数即为中继站个 数。
求解步骤
先根据地图信息,在山区的中心处向四周扩散寻找建立基站的 山峰,并且要求山峰数目足够多。 第一步:在区域内海拔最高处建立中继站; 第二步:分析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衰减情况 1)寻找绕射山峰,计算出高峰到次高山峰信号的衰减情况; 2)利用反射原理,计算次高山峰到高峰的信号衰减情况; 第三步:比较各个中继站信号发射衰减的情况,最后找出信号 衰减少的传播路径,并且这条线路上的中继器要把山区的绝大 部分覆盖,而未被中继器覆盖的区域要接近城市,这样可以利 用城市未被完全利用的中继站对山区边缘进行覆盖。 这样,按照这种方案,我们就使用最少的、信号最好的中继站 来满足山区用户的需求。
19 27 37
由此得到最少使用37个正六边形
4. 两个中继器覆盖 区域有重叠,怎么 能避免干扰问题? 用充分分离的 频段,将145到148 兆赫等分成5个频 段A、B、C、D、E, 频差为600千赫兹, 只使用A、C、E。 这样就初步解决了 相邻中继器干扰的 问题。 另外,还要合 理安排使用的中继 器的位置。这样建 立了三色填色版模 型。
A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6 6 0 1 C 6 3 3 0 E 6 3 3 0
A 第四层 第三层 第二层 第一层 总计 6 6×6 0 1×12 54
C 6×3 3×6 3×6 0 54
E 6×3 3×6 3×6 0 54
• 也就是在第四层的C,E频段的中继器覆盖范围的正六 边形区域内放置三个中继器,这三个中继器都使用 120°天线进行信号的接收和发送,中继器放置如下 图;在第三层以及第二层的18个正六边形区域内分别 放置六个中继器,这六个中继器都使用60°天线进行 信号的接收和发送 。
三、问题分析
1、当两个移动设备相邻较近时,可以直接通信。 2、两个移动设备相隔足够远时,必须使用中继 器,但这两个中继器不会相互干扰。 3、当两个中继器相邻,但频率相差大于600KHZ 时,也不会产生干扰。 4、当两个移动设备处在两个相邻的中继器覆盖 区内,通常使用CTCSS系统使这两个中继器可以 使用相同的频率工作,中继器通过PL值来区分 发送请求服务信号的移动设备处于哪个中继器 的覆盖范围内。
在一个中继器覆盖区 域设置三个120°天 线的中继器 在第一层中继器覆 盖区域放置12个中 继器
在一个中继器覆盖区域设置六个 60°天线的中继器
也就是说本文在模型一的基础上将中继站扩充到 162个,每个频段又有54个PL值,这样每个中继器覆盖区 域都可以同时为54个用户服务,总共可以为162×54= 8748个用户服务,还差10000-8748=1252个服务数量。 因此我们可以将剩余的两个频段B、D利用起来,我 们增添了24个中继器,可以再为24×54=1296个用户提供 服务。 最后我们用188个中继站,满足了要求。
13 13
Inf 12
12 Inf
模型一结论
中继站最少数量:37个 服务用户数量: 13*(13+12+12) +12*(13+12+12) +12*(13+12+12) =1369个
模型二的建立与求解
用户数变成10000,我们在问题一的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充, 区域中心,用户多,我们设置更多的中继站,并利用CTCSS系统, 为每个中继站分配一个PL值,中继器就可以识别出相同频率的 信号来源,从而决定是否提供通信服务。 我们将蜂窝共分四层,各层中使用ACE频段的中继器数如下:
通过上图,我们发现37个中继器覆盖区域内有13个A 频段,12个C频段,1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E频段。 所以我们只要制定规则让每个中继器覆盖范围内的用 户使用覆盖区域外A、C、E的频段不得超过13,12, 12个。 每个频段的用户通信情况如下表
与A频段的中继 器区域通信的最 大用户数目 使用A频段的中 继器区域 使用C频段的中 继器区域 使用E频段的中 继器区域 Inf 与C频段的中继 器区域通信的最 大用户数目 12 与E频段的中继 器区域通信的 最大用户数目 12
模型一的求解
1.用户交流方法 本文对中继器的定义是:中继器与中继器间 是通过光纤连接的,可以互相传递任何频率 的信号,但只有用户发送的信号与中继器的 接收信号相同时,才会开启一个专用通道 (没有干扰),让两个用户相互通信。 在同一中继器覆盖范围内,可直接通信,不 同范围的,需使用中继器。
2.用半径为r的小圆去覆盖半径为40英里的大圆 对于覆盖问题,已有相关文献证明,在所有无漏洞覆盖中,内接 正六边形的覆盖(即蜂窝网络)能够使所有小圆的交叠面积之和最 小,即圆数最少。 3.根据覆盖半径,合理提出三种覆盖方案,并逐步验证。
正六边形个数
正六边形变边(英 里) 13.3 10 8
与覆盖比较 >8.7不满足 >8.7不满足 <8.7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