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和激励机制研究
供应链协同管理建立协作共赢机制

供应链协同管理建立协作共赢机制随着全球化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协同管理已经成为企业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重要手段。
在供应链协同管理中,建立协作共赢机制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合作、互相协调,才能实现供应链的高效运作和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概念入手,探讨建立协作共赢机制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实践建议。
一、供应链协同管理概述供应链协同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整合内部和外部资源,优化供应链各个环节的协作关系,实现信息、物流、资金等要素的高效流动,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综合效益。
供应链协同管理的核心在于协同合作,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协调,以满足市场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建立协作共赢机制的重要性1. 提升供应链效率建立协作共赢机制可以促进供应链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避免信息孤岛和资源浪费,提升供应链的运作效率。
通过协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库存策略,降低库存成本,提高交付效率。
2. 降低供应链成本协作共赢机制有助于优化供应链的结构和流程,减少中间环节和不必要的环节,降低供应链的运营成本。
通过合理分工和协同合作,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成本节约,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3. 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协作共赢机制可以加强供应链各方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通过共同制定标准和流程,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升企业形象和竞争力。
4. 促进创新发展协作共赢机制有利于激发供应链各方的创新活力,促进技术和管理的不断进步。
通过共同研发和合作创新,可以推动产品和服务的升级换代,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协作共赢机制的实践建议1. 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供应链各方应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面对市场挑战和竞争压力。
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和共赢发展。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供应链成为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
而供应链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的构建,则成为了企业获得竞争优势以及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供应链管理的角度,分析供应链中合作与协调机制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一、合作与协调机制对供应链的重要性1.提高供应链效率与品质在供应链中,合作与协调机制可以协调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形成紧密而高效的协同合作,促进信息的快速交流和资源的共享。
通过供应链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传递的时间和成本,减少制造周期,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交货期的准确性,从而提升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品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当企业在供应链中建立起合作与协调机制之后,就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供应链中的每一个环节链接起来,使得生产与物流方面的各个环节实现高效沟通和灵活协调。
这样,企业就能够迅速地适应市场变化和产品需求变化,寻求生产策略的最佳选择,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3.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率企业在建立供应链中的协作与合作机制之后,可以合理地调配资源和优化生产流程,实现供应链的资源共享和优化。
在降低供应链成本的同时,也可以提高企业的利润率,从而使企业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
二、实现供应链协同合作的途径1.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信息共享,通过协商达成一致的处理措施。
其中,可以通过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实现对供应链信息的全面掌握和监督。
通过建立供应链信息平台,可以加快各供应商之间的信息流通能力,提高对市场的敏感度,加强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提升。
2.过程标准化的流程在供应链管理中,制定一些流程标准化制度,能够帮助企业清晰描述完整的工作流程,规范化相关的工作流程,使之更加合理化、高效化和可维护性。
3.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关系建立良好的供应商合作关系,是实现供应链协同合作的重要前提。
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

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通过激励手段来调动和激发供应链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的目的。
在供应链管理中,激励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下面将分析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
首先,薪酬体系是供应链企业最常用的激励手段之一、薪酬体系是指企业根据员工的工作贡献和业绩进行绩效考评,并给予相应的薪酬激励。
薪酬激励应该具有公正性和竞争力,能够与员工的付出和贡献相匹配,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
其次,培训和发展计划也是供应链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企业应该为员工提供多样化和有针对性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使他们不断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和发展,员工能够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同时也使企业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
另外,供应链企业还可以通过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来激励员工。
通过设立明确的晋升渠道和发展机会,让员工在供应链企业中有更多的发展和成长空间。
当员工感受到企业对其职业发展的投入和关注时,会更加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做出贡献。
此外,供应链企业还可以通过奖励和荣誉制度来激励员工。
奖励制度可以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进行评选,给予他们奖品、荣誉证书等。
奖励可以形式多样化,既可以是物质奖励,也可以是精神激励。
通过奖励和荣誉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最后,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也是供应链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企业应该营造积极向上和充满活力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有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团队活动和培训,加强员工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良好的企业文化和团队氛围将为员工创造一个积极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结起来,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是多方面的,包括薪酬体系、培训和发展计划、晋升和职业发展机会、奖励和荣誉制度以及企业文化和团队建设。
这些激励机制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系统,不仅能够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够提高企业绩效和竞争力。
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和激励机制研究

的 控 制 ; 者 则 完 全 由 各 平 等 的 成 员 进 行 协 商 解 决 系 统 协 调 问 题 。 论 在 何 种 情 况 下 , 员 之 间 都 是 利 益 一 致 的 协 后 不 成
作关 系 。 但 实 际 的 供 应 链 往 往 是 由 不 同 利 益 主 体 构 成 的 合 作 型 系 统 , 个 子 系 统 是 在 考 虑 自 身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基 础 上 接 各 受 合 作 , 么 集 中 优 化 模 型 只 能 作 为 一 种 指 导 成 员 之 间 进 行 合 作 的 参 考 , 何 协 调 不 同 利 益 主 体 之 间 的 利 益 将 是 那 如 这 种供 应 链 管 理 的 中心 问题 。在 这 种合 作 型供 应链 模 式 中 , 要 存在 以下 两个 问题 : 主 ( )供 应 链 成 员 的 自治 性 利 益 要 求 —— 合 作 收 益 的 合 理 分 配 1 通 过 供 应 链 合 作 , 供 应 链 成 员 没 有 合 作 之 前 的 状 态 ( 格 地 说 是 供 应 链 系 统 没 有 形 成 时 的 在 传 统 意 义 的 上 与 严 下 游 交 易关 系) 比较 , 以 得 到 供 应 链 整 体 的 收 益 增 加 。 但 是 供 应 链 成 员 存 在 自治 性 , 个 成 员 都 努 力 在 自 己 的 决 可 每 策 权 范 围 内 寻 求 自身 利 益 的 最 大 化 。自身 利 益 最 大 化 是 成 员 的 首 要 目 的 , 统 最 优 的 结 果 并 不 是 成 员 最 关 心 的 。 系 若 要 在 成 员 之 间 达 成 合 作 , 使 达 到 了 系 统 最 优 的 局 势 , 必 然 要 求 将 总 合 作 收 益 进 行 适 当 的 再 分 配 , 时 必 须 满 足 即 也 同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

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管理的有效性成为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参与方,如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和消费者等,并需要通过合作与协调机制来确保供应链的高效运作。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管理中的合作与协调机制,以及这些机制对企业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
一、信息共享与协同规划在供应链管理中,信息对畅通与共享的要求非常高。
供应链各参与方需要通过信息共享来优化物流和库存管理、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等。
信息共享的关键在于建立高效的沟通与协调机制,通过共享数据、需求预测和业务计划等信息,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协同规划。
通过信息共享与协同规划,供应链参与方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市场需求,减少供需不平衡的风险,并通过协同决策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二、协同订单处理与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订单处理和库存管理环节也是需要高度合作与协调的重要环节。
订单处理的协同机制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订单管理系统和合理的库存调控策略来实现。
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处理可以减少订单处理时间、降低订单处理成本,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满意度。
库存管理的协同机制有助于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并避免供应链中的“断货”和“积压”等问题的发生。
三、协同生产计划与物流配送供应链管理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协同生产计划和物流配送。
通过与供应链各参与方充分沟通和协商,建立起有效的生产计划和物流配送机制,可以降低生产和运输成本,提高供应链的灵活性与响应能力。
协同生产计划可以通过调整生产节奏、优化生产资源配置等方式来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物流配送的协同机制可以通过合理安排运输路线和提高配送效率来降低运输成本和缓解交通压力。
四、共同研发与创新合作与协调机制在供应链管理中还可以应用于共同研发与创新。
供应链各参与方可以通过共同研发新产品、共享研发成果和技术资源等方式,实现创新能力的整合和高效利用。
共同研发和创新机制有助于提高供应链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协同建立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

供应链协同建立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协同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而要实现供应链协同,建立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
一、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供应链协同是指企业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各个环节之间紧密合作、信息共享、协同决策,以实现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生产和销售。
供应链协同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生产效率:通过供应链协同,不同环节的合作与沟通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避免资源冗余。
同时,协同决策可以提前预判市场需求,使生产计划更加准确,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2. 降低成本:供应链协同可以减少库存积压和订单滞销的情况,避免了资金占用和损失。
通过合作与协调,可以降低物流成本、采购成本等各个环节的费用,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 提升产品质量:供应链协同可以实现信息共享,及时反馈市场反馈和顾客需求,从而使产品设计更加贴合市场需求,并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增强用户体验。
4. 加强竞争力:供应链协同可以促使企业与合作伙伴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产品创新与研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通过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使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
二、建立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要实现供应链协同,必须建立起有效的合作与沟通机制。
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做法:1. 信息共享与透明化:建立供应链协同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包括供应商的生产能力、物流信息、市场需求预测等。
同时,要保持信息的透明化,确保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能够准确获得相关信息。
2.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供应商、分销商等建立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
通过定期的会议、联络等方式,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推动供应链协同。
3. 建立协作机制:建立供应链决策委员会或者跨部门协作机构,层层设立责任和权限,实现决策协商的快速和高效。
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考核与激励机制,激发各方的积极性与合作意愿。
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

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网络,包括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和最终消费者等各个环节。
供应链企业的激励机制对于实现协同合作、提高效率和确保质量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的几个方面。
首先,对供应链合作伙伴的合理激励。
在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的协作和合作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激励供应链合作伙伴做出更好的表现,企业可以建立一套合理的激励机制。
例如,设立合作伙伴绩效考核奖励制度,根据合作伙伴在质量、交货期、成本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奖励。
其次,对供应链员工的激励。
供应链中的员工是实现协同合作和提高效率的关键。
因此,供应链企业应该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例如,可以为员工设立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绩效奖金和晋升机会来激励员工。
同时,还可以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鼓励员工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专业知识。
再次,对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激励。
供应链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紧密,相互依赖。
为了促进合作伙伴之间的协同合作,供应链企业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
例如,可以为合作伙伴设立共享收益机制,按照合作伙伴的贡献和价值程度来分配收益。
此外,还可以设立合作奖励机制,鼓励合作伙伴之间的互助和共同发展。
最后,对供应链企业整体的激励。
为了提高供应链企业整体的效率和竞争力,可以设立一些激励机制。
例如,可以设立总体绩效目标,如交货期、质量等指标,对企业的整体表现给予奖励。
此外,还可以设立跨部门协作激励机制,鼓励各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在建立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激励机制应该公平、公正,能够激励员工和合作伙伴的积极性。
其次,激励机制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目标相一致,能够促进企业的长期发展。
再次,激励机制应该具备灵活性和可调整性,能够根据供应链企业的变化和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
最后,激励机制应该注重有效的实施和监督,确保激励机制的落地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供应链企业激励机制对于实现协同合作、提高效率和确保质量至关重要。
供应链协调中的供应链协同与协作

供应链协调中的供应链协同与协作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供应链协调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供应链协调的核心在于实现供应链各成员之间的协同与协作,通过有效的协同与协作,实现供应链整体效能的提升。
本文将探讨供应链协调中的供应链协同与协作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关键要素。
一、供应链协同与协作的重要性供应链协同与协作是供应链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对于提升供应链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供应链协同与协作有助于提高供应链效率。
在传统模式下,供应链中各环节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导致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断层,进而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通过供应链协同与协作,企业可以实现信息的共享与沟通,确保生产计划与销售需求的一致性,从而避免过量生产或缺货的情况,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与响应速度。
其次,供应链协同与协作可以降低供应链成本。
在供应链中,各成员通过共同协作,可以共享资源、优化物流与仓储等环节,降低成本。
例如,通过共同采购、共享仓库等方式,可以实现规模经济效应,降低采购成本与库存成本。
同时,供应链协同与协作还可以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重复投资与浪费。
最后,供应链协同与协作对于提高客户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
供应链的顶层目标是为客户提供最佳的产品与服务体验。
通过供应链协同与协作,可以实现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紧密衔接,确保及时交付与质量稳定,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并提升品牌形象。
二、实现供应链协同与协作的关键要素要实现供应链协同与协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与优化。
以下是几个关键要素:1. 信息共享与流通:供应链中各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是供应链协同与协作的基础。
通过建立信息技术系统,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与流通,可以避免信息断层,提高决策的准确性与反应速度。
2. 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可以激发供应链各成员的积极性与合作性。
通过设置激励措施,例如供应链绩效评估与奖惩制度,可以促使供应链成员共同努力,实现协同与协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作型供应链的协调和激励机制研究作者:郭敏, 王红卫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系统工程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4刊名:系统工程英文刊名:SYSTEMS ENGINEERING年,卷(期):2002,20(4)被引用次数:93次1.CLARK A;Scarf H Optimal policies for a multi-echelon inventory problem[外文期刊] 19602.Diks E B;de Kok A G Computational resultsfor the control of a divergent N-echelon inventory system [外文期刊] 19993.Cachon G P;Zipkin P H Competitive and cooperative inventory policies in a two-stage supply chain [外文期刊] 19994.Lee H;Whang S Decentralized multi-echelon supply chains:incentives and information 19995.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 19961.刘武阳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物流优化与调度研究[期刊论文]-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0(3)2.刘秀勤PDM与作业成本法的并联思考[期刊论文]-中国经贸 2009(20)3.邱灿华.蔡三发.沈荣芳分布式决策供应链的协调机制实施研究[期刊论文]-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4.赵长东基于合作、协调的供应链管理下库存优化控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10(5)5.卢少华.朱钒基于反馈控制的多级供应链分布式决策支持系统[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8(5)6.张坚企业技术联盟绩效激励机制的构建[期刊论文]-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7(7)7.晏再庚供应链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设计[期刊论文]-生产力研究 2006(5)8.王静.黄伟伟供应链企业间的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广场 2006(6)9.赵博基于赊销条件下的供应链合作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10.刘志学.储力基于供应链缺货的VMI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5(2)11.鞠红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与方法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12.张光伟.李愈供应链协作伙伴协调与激励机制物理--事理--人理(WSR)分析[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4(1)13.陈志祥中国企业供应链中供需协调策略应用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4(6)14.吴本贵.陈治亚供应链管理中的协调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7(8)15.曾令波.黄承锋逆向选择下的VMI最优合同设计[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7(11)16.张诚.周湘峰基于价值均衡的供应链管理[期刊论文]-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9)17.张啸川.李家军基于信贷风险控制的机制设计及优化选择[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24)18.杨丽伟.程国平.李刚供应链企业协同自主创新研究[期刊论文]-工业技术经济 2007(11)19.叶飞.符少玲.杨立洪收益共享的供应链协作契约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工程 2006(1)20.林英晖.屠梅曾核心型供应链企业协调的激励合同设计[期刊论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5(10)21.叶飞基于不对称Nash协商模型的供应链协作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工业工程与管理 2005(2)22.蒋阳升.陈彦如.李富永供应链信息共享激励监督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23.田厚平.郭亚军主从对策中一类主方激励从方合作的诱导方法[期刊论文]-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4(3)24.李家军.贺思辉银企博弈关系建模及最优解分析[期刊论文]-软科学 2004(6)25.叶飞基于合作对策的供应链协作利益分配方法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04(12)26.钟巍.钟颢基于精益六西格玛思想的供应链跨链间协作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23)27.陈建凯供应链节点企业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商场现代化 2007(29)28.阳霞.周文峰供应链管理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探讨[期刊论文]-攀枝花学院学报(综合版) 2005(3)29.杨德礼.郭琼基于不同风险偏好组合的供应链协作方式的研究[期刊论文]-管理科学 2005(5)30.吕宏生.韦增欣.覃家创供应链中存在灵活订货的生产决策分析[期刊论文]-系统工程 2003(2)31.王旭.贺美亮.林云应用Raiffa解的共同配送成本分摊模型研究[期刊论文]-现代制造工程 2008(5)32.张艳华.张志清基于MAS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博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7(34)33.张艳华.张志清基于MAS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博弈分析[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 2007(35)34.周敏坚.段伟常公平理论在供应链治理中的应用[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6(7)35.桂良军.赵志明.田志莹基于第三方参与的供应链收益分配机制研究[期刊论文]-会计研究 2006(10)36.张虎信息共享下供应链契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37.赵志刚.顾新一.苏一丹合作策略对供应链整体效益影响的量化研究[期刊论文]-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4)38.陈晓琳基于博弈论的供销商契约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39.丁利军.夏国平.葛健两次生产和订货模式下的供应链契约式协调[期刊论文]-管理科学学报 2004(4)40.姚平.姜大立.李德地方物流供应商“偷懒”行为监管机制研究[期刊论文]-后勤工程学院学报 2012(1)41.王旭.贺美亮.林云基于时间风险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模型研究[期刊论文]-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3)42.武玉晶基于委托代理关系的企业供应链激励机制[期刊论文]-人力资源管理 2008(12)43.钟磊钢.胡勇.张翠华一类供应商管理库存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管理科学 2006(6)44.程曙.张浩.袁磊.徐晓锋基于企业资源柔性分配的ERP实施研究[期刊论文]-制造业自动化 2004(4)45.张美华不对称合作关系的契约设计原理分析[期刊论文]-上海管理科学 2011(6)46.周敏.鲁军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 2011(9)47.钟得强.张笑.刘正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式构建[期刊论文]-管理观察 2009(7)48.陈长彬.杨忠供应链合作中的信息共享及激励[期刊论文]-情报杂志 2008(9)49.闫可歆.易涛建筑供应链构建及管理研究[期刊论文]-中国电力教育 2008(z1)50.邹雅丽.凌鸿.胥正川供应链跨组织流程重组协调的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9)51.郝海.郑丕锷基于Shapley值的供应链合作伙伴利益风险分配机制[期刊论文]-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52.张永.陈晓娇.景月明生物质能供应链协调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9(3)53.周建频.杜文制造业分形供应链的适应与协调[期刊论文]-控制与决策 2005(4)54.卢少华供应链的协调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科技 2006(4)55.高梦昭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设计与运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56.聂小方供应链协作中的委托——代理机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57.罗海波.李帮义.刘元元基于博弈的逆向供应链定价及利益分配研究[期刊论文]-价值工程 2009(4)58.孙多青.马晓英.俞百印.张丽涛多零售商参与下的逆向供应链激励机制研究[期刊论文]-物流技术 2008(12)59.张志强虚拟企业组织模式下的供应链协调分析[学位论文]硕士 200660.魏修建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资源与贡献率的分配思路与框架[期刊论文]-南开管理评论 2005(2)61.卢丹供应链知识管理实施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2.王虹.胡劲松三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机制研究[期刊论文]-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3)63.陈功玉.王珍珍虚拟企业供应链利益分配研究综述[期刊论文]-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5)64.潘英帅基于模糊博弈论的合作型供应链优化配置方法[学位论文]硕士 200665.余大恒基于时间优化的供应链协同决策框架与模型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66.姜巍供应链间企业信息系统集成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67.高梦昭基于供应链的物流网络设计与运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68.蒋艳林零售商-供应商合作关系建立与协调管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69.杨国栋基于竞争优势的供应链协调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0.蒋阳升供应链关系协调管理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71.孙凯供应链合作关系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2.赵长东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库存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3.阳霞供应链管理(SCM)在建筑业中的适用性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374.崔亦凯供应链管理在渠道管理中的应用[学位论文]硕士 200575.刘文芳供应链管理中合作伙伴关系的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6.杨跃琴供应链合作伙伴的风险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7.邱灿华基于Ontology面向代理的供应链仿真建模方法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78.贾俊秀基于博弈的供应链协调机制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79.朱彬基于团队工作理论和资源观的企业战略联盟研究——战略联盟中的权威、监督、激励和专用性投资[学位论文]硕士 200680.杨德礼.郭琼.何勇.徐经意供应链契约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管理学报 2006(1)81.李家军信用风险控制及其博弈分析[学位论文]博士 200582.王勇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83.刘征影响供应链总体绩效的供应商-制造商合作要素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584.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85.赵泉午基于报童模型的易逝品供应链合同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86.卢少华虚拟企业的协调机制与效益优化问题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87.雷荆耀供应链与产品创新管理集成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88.郭琼基于期权契约的供应链协作模型的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89.丁利军创新性产品供应链协调与合作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90.陈蛇管理机制设计模式及其在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应用[学位论文]博士 200691.周建频基于AGENT的供应链动态适应与自动协商[学位论文]博士 200592.田厚平二层规划若干理论及其在供应链中的应用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93.杜义飞基于价值创造与分配的产业价值链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5本文链接:/Periodical_xtgc20020401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