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
欧美教育知识点总结

欧美教育知识点总结欧美教育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世人关注,其教育质量以及教学模式备受赞誉。
在欧美教育体系中,有许多独特的教育知识点和特点,本文将对欧美教育体系进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研究该领域。
一、教育哲学在欧美教育体系中,教育哲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育哲学着重于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和意义,对于教育活动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欧美国家,教育哲学主要包括存在主义教育主义、实用主义教育主义和进化主义教育主义等,这些主义为欧美教育体系提供了理论支撑。
1. 实用主义教育主义实用主义教育主义是欧美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其核心理念是“知识为力量”,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实用主义教育主义主张教育应该以现实生活中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和能力,以便他们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胜任。
这种教育主义对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应对现实挑战具有积极作用。
2. 进化主义教育主义进化主义教育主义是另一种备受关注的教育理论,在欧美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
进化主义教育主义强调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强调教育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不断适应和适应社会的发展。
进化主义教育主义追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发展,鼓励学生面对挑战并不断进取,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存在主义教育主义存在主义教育主义在欧美教育体系中占有一席之地,其核心理念是强调个体的存在和价值。
存在主义教育主义主张教育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种教育主义强调学生应该成为自己生命的建造者,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和创造未来。
二、教学方法在欧美教育体系中,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涉及到教学的具体手段和方式,对于教育的实际操作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在欧美教育体系中,有许多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本文将简要总结其中的几种典型方法。
1. 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欧美教育体系中备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是学生通过参与具体项目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ppt

影响与评价
• 永恒主义教育一般是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 的对立面而引起人们注意的。但从整体上来看,它并没 有提出什么新的价值判断标准,却表现出明显的传统教 育倾向。尽管永恒主义教育与要素主义教育都主张传统 教育,但是它在许多方面却攻击了要素主义教育。相比 之下,虽然永恒主义教育与新托马斯主义教育有着一些 分歧,但是它们之间却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作为一种 教育哲学思想,永恒主义教育在教育理论上有一定的影 响,但在教育实践中的影响范围并不大,主要限于大学 和上层知识界中的少数人。特别是由于永恒主义教育用 复古的方法把学生的学习限于古典著作上,因此遭到了 许多人的批判。
七、结构主义教育
• 在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中,结构主义教育是一 种广泛流行、影响很大的教育理论。它是 以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的认知 心理学为基础的。 • 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
主要理论
• (1)注重学习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 • (2)强调基础学科的早期学习。 • (3)提倡广泛使用与结构课程相适应的“发 现 法”。 • (4)教师是结构教学的主要辅助者。
主要观点
• (1)教育应该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 (2)教育要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社会目 的。 • (3)把行为科学作为学习过程的基础 。 • (4)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 (5)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劝说教育。
影响与评价
• 就改造主义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具体主张来说,它 是实用主义教育在新的社会时期中的继续。其他 现代欧美教育理论也抓住这一点对它进行批判。 改造主义教育批判了与它同一时期出现的要素主 义教育和永恒主义教育,但又包括了它们所阐述 的教育观点并结合到自己的模式里去。连布拉梅 尔德本人也承认“改造主义无疑地具有折衷主义 性质”。在50年代时.改造主义教育虽然在教育理 论上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教育实际中的影响并不 大。60年代后,改造上义教育开始受到冷落。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我先列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吧~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4楼3、近代西方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唯理论(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5楼?4、现代西方哲学早期非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唯意志论(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新康德主义(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现代英美哲学功利主义(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后期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现象学/欧陆哲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解释学(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结构主义(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上一页下一页。
第六章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

注重理论的功效:有用就是真理 以理论在实践中所产生的功效作为判断真理 的尺度。 经验包揽一切,主体、客体、人与环境、精 神与物质、知与行等统统被收入经验之中。 只有经验才是真正的存在。
经验首先就是做事情——在做中学
“自然和经验是和谐地并进的。”
经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奥秘的方法。
教育计划、组织等都是人为的限制。在教学 组织形式上主张个别对待,教学方法用苏格 拉底问答法,自由选择道德标准进行品格教 育。 其它:分析主义(清思:对教育概念、术语、 命题等);行为主义;结构主义;西方马克 思主义,等。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主张以人文科学为主 体、以问题为单元组织教学,基本上是实用 主义倾向。
五、存在主义
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人的存在,反对从社会关 系看人的本质。“人首先存在、露面、出场, 后来才说明自身”,因而“存在先于本质。” 发现自我的存在是最重要的课题。
教育的作用就是要帮助人去做“自我发现”, 发展人的个性和自由。
经验必须具备连续性原则和交互作用原则。
教育是经验的改组改造
对于教育而言,经验并不只是知识,还是儿 童发展和成长的载体。知识的获取、能力的 形成、品德的养成、职业能力的获取都以经 验为媒体。——观念不能直接传递
突出强调问题的重要性
爱因斯坦:“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 更重要。” “历史的真正起点总是某种现在的情境和它 的问题。”——杜威 只有重视经验、重视问题的教育才能培养思 想自由、精神自由的人才。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1.学校是雏形的社会
学校是有意识的传递经验的机构,但其传递 的媒介物(文字和符号)并不真正具有代表 性,不能使之成为经验。但符号本身却将成 为目的。
学校教育必须先提供许多真正的情境:雏形 的社会。但这个雏形的社会的提供是需要达 到某些条件的。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八大流派,你都了解吗?

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八大流派,你都了解吗?当代西方政治哲学在冷战后发展迅速,已成为当下显学。
在当今学术界,没有对当代政治哲学及其来龙去脉的一定程度的了解,文史哲政经法等各学科的学者几乎很难对本学科进行真正深入的研究。
在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研究和梳理中,至少不能没有下述最有代表性的政治哲学家和思想流派:自由至上主义的哈耶克;古典共和主义的汉娜·阿伦特;平等的自由主义的罗尔斯;权利至上的自由主义的诺齐克;后现代主义的福柯;社会批判理论的哈贝马斯;共同体主义的桑德尔和麦金太尔等;多元文化主义的查尔斯·泰勒等人。
1.哈耶克:自由至上主义在20世纪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谱系上,哈耶克的政治哲学是自由至上主义的最杰出的典范。
他的政治哲学思想体系大致上由四个相互联系的主要概念构成:自生秩序;知识分立;方法论个人主义和自由。
哈耶克从人类认识的分散性即知识分立的状态出发,说明人类的“必然无知”,并从这一知识论基础出发论证自发生成的“自生秩序”的优越性,从中推导出自由市场经济的天然合理性,强调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财产的存在是个人自由的基础。
2.汉娜·阿伦特:古典共和主义阿伦特复兴的古典共和主义是当代共和主义政治哲学中最具原创性、最有内在潜力的学说。
阿伦特的政治哲学基本理论是一个以极权主义批判为中心的完整的思想体系,由极权主义批判、行动的政治观和古典共和主义的理想追求等三大互相联系的理论部分构成。
她总结了当代极权主义的六大特征,对极权主义的起因、条件、表现形态和特点做了缜密的分析。
同时,她从人性道德层面反思个人和集体的责任,批判为虎作伥的“平庸之恶”。
阿伦特创立了独特的政治观,认为只有政治是属于人的自由的行动。
只有实现公民对公共事务的政治参与,落实政治自由,才能阻挡通往极权主义之路,才能达致她所追寻的共和主义理想。
3.罗尔斯:平等的自由主义罗尔斯是20世纪英语世界最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其平等的自由主义理论代表了政治哲学和规范伦理学的现代复兴,对现代自由主义乃至整个西方政治哲学主流的学术贡献无人可及。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流派概述

天津市考研哲学复习资料西方哲学流派概述一、西方哲学简介西方哲学是指源于欧洲地区,以希腊哲学为起源的哲学体系。
西方哲学自古代希腊哲学的诞生开始,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个重要的哲学流派,并对人类思想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进行概述,以便考生在复习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学习和思考。
二、古代哲学流派1.柏拉图主义柏拉图主义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立的哲学学派。
其核心思想是存在两个世界,一个是理念的世界,一个是感性的世界。
他认为理念是真正存在的,而感性世界只是理念的幻象。
柏拉图主义的思想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政治哲学和伦理学上。
2.亚里士多德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是由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创立的哲学学派。
亚里士多德主义强调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提出了形而上学、逻辑学和伦理学等重要理论。
亚里士多德主义对于中世纪哲学以及现代科学发展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中世纪哲学流派1.基督教神学中世纪哲学的重要特点是宗教性的哲学思考。
基督教神学强调信仰在人类思想和行为中的重要性。
基督教哲学家们通过对信仰的解析和理性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哲学观点。
他们的思考涵盖了神学、道德、知识论等多个领域。
2.经院哲学经院哲学是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主要哲学流派,代表人物为托马斯·阿奎那。
经院哲学强调通过逻辑推理和积极的学术辩论来探求真理。
经院哲学在中世纪哲学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对于当时的教育和文化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近代哲学流派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兴起的一股哲学思潮,旨在通过理性和科学的方法改善社会、推动人类进步。
启蒙运动对欧洲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等。
2.德意志唯心主义德意志唯心主义是由康德和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创立的一种哲学体系。
德意志唯心主义认为,人类思维具有根本性的创造力,人的理性可以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
这一思想在德国思想界产生了强烈的影响,为后来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奠定了基础。
现代欧洲哲学流派

现代欧洲哲学流派现代欧洲哲学流派欧洲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一直延续至今。
现代欧洲哲学流派在众多哲学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哲学史上发挥了巨大作用。
本文将按照类型划分并介绍现代欧洲哲学流派。
1. 实用主义实用主义流派强调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该派别的哲学观点以实证主义和唯物主义为主,关注社会和个人的实际需求和竞争力。
美国哲学家威廉·詹姆斯被认为是实用主义流派的代表。
他强调了人类思考的实际效果及其应用。
而在欧洲,实用主义也源于弗朗西斯·培根的实验及其方法论,此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哲学思潮。
2. 实体主义实体主义是一个富有争议性的流派,试图解决存在问题,即什么是真正的实在。
实体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丁·海德格尔。
他认为,人们开始关注实际存在是在柏拉图时期,它与怀疑和不确定性有关。
海德格尔的哲学思想将“Dasein”(我们的存在)和“Being”(存在本身)融合在一起,看作是我们与整个形而上学的关系。
3. 存在主义存在主义流派强调个体的自由和选择在一个没有生命目的的世界里的存在。
若泽·奥尔特加(Jose Ortega y Gasset)是存在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
他提出了“人是人的沟通者”,并认为世界不存在可以观察的对象,因为它们在与观察者的联系中失去了其真正的“存在”。
4. 经验主义从实证主义到现象学,经验主义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流派。
这个流派强调经验和感觉是知识的最终来源。
它的代表人物有约翰·洛克、大卫·休谟和爱德华·胡博。
他们认为,知识源于感官经验,是通过感觉器官和理性思考得到的。
而在现象学中,经验被认为是现象的本质特征。
5.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体系。
这一流派强调阶级斗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概念。
以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为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基础是社会意识形态和阶级斗争的基础。
现代西方哲学有什么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有什么流派现代西方哲学有什么流派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有古希腊:爱利亚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苏格拉底学派,柏拉图学派。
古希腊晚期:犬儒学派,新柏拉图主义学派,伊壁鸠鲁学派等。
中世纪:早期神父.这个就不成体系了。
文艺复兴后:贝克莱,休谟,培根,莱布尼茨,笛卡尔,霍布斯,你也可以在后面加学派二字,但实际上只是辉煌一时,后来人都把他们批判了。
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
现代西方流派:意志主义,存在主义,生命主义,实用主义等等。
现代西方哲学从古希腊到现在N多~我喜欢看叔本华~怎么说都要把冯友兰先生带上(虽然他是中国人)~现代西方哲学学说流派之一存什么义存在主义,以萨特、海德格尔等为代表现代西方哲学有哪些学说不好意思现在西方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文化侵袭,主要来自 ... 教,哲学发展停滞不前,信仰荒废现代西方哲学怎么学1.注重理论联系实践。
2.要有思辨思维。
3.把握逻辑的含义。
这一点很难做到如果对西方哲学很感兴趣又有时间的话,希望你读一下黑格尔的《小逻辑》。
很深奥,不过培养逻辑性思考。
4.注重数理性思维,在西方伟大的哲学家在自然科学数学方面一般都有很深的造诣。
5.人性和理性思想的绽放。
西方经历过自身蜕化的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而近代中国主导思想一直是崇洋 ... ,国虽大,其志不敏,其心敬,不思进取。
热衷于个人价值实现的人寥寥无几。
而且即使是那些拼搏的人大多数不过也是为了“老婆,孩子,热炕头。
”根本不明白自身价值为何物,人性理性值几何。
所以建议多读一些西方史,多看西方的读物和电影······虽有“西化”之嫌,但有可谅之处。
现代西方哲学有哪些特征现代西方哲学与传统的哲学相比,具有自己的时代特征。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逐步抬头在经验论与理性论(即唯理论)的长期论争中,经验论由盛而衰,理性论有抬头的迹象。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教育哲学作为一门探究教育本质和价值的学科,有着丰富多样的流派和思想。
这些流派和思想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教育现象,为教育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向。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教育应该以实际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其代表人物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组或改造。
他反对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的“三中心”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做中学”。
实用主义教育哲学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生在其中通过参与各种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这种教育哲学思想对现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教育改革,强调了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融合,以及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关注个体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它强调教育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理解自己的存在意义,并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存在主义认为,人在世界中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存在和选择。
在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是传授知识的权威,而是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的伙伴。
学生应该在自由的氛围中,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和方式。
这种教育哲学鼓励学生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挑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的能力。
然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过于强调个体的自由选择,可能会忽视社会规范和集体价值。
三、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永恒主义教育哲学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传授永恒的真理和价值。
它认为人类文明中存在着一些永恒不变的核心知识和价值,如哲学、历史、文学、艺术等,这些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应该成为教育的重点内容。
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强调通过经典的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道德品质。
它反对教育的功利性和实用性,认为教育应该超越当下的需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尽管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人类文化的精华,但也因其过于强调传统知识,而对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变化的关注不足,受到了一些批评。
(完整版)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

我先列个西方哲学的主要流派吧~1、希腊罗马古典哲学米利都学派(泰勒斯等)(把世界归结为自然某一具体的现象或物质,如水、气)毕达哥拉斯学派(毕达哥拉斯)(万物皆数)赫拉克利特(宇宙是变动的火,由逻各斯(规律)支配)德谟克利特(提出原子论)爱利亚派(巴门尼德)(万物本源,就是意识认定的永恒“存在/是者,否认变化与运动)苏格拉底(强调用内省法获取知识)柏拉图(具体的万物背后是永恒的原型理念)亚里士多德(质料与形式的区分,宇宙由土、水、气、火、以太五元素组成,提出第一推动者“神”的存在,等,最全面的早期哲学)新柏拉图主义(普罗提诺)(“太一”为世界之本,理性规律、灵魂、具体事物皆为太一流溢而成)伊壁鸠鲁学派(伊壁鸠鲁)(万物、灵魂皆为原子,快乐为人生目的)犬儒学派(第欧根尼)(鄙视外在功利,主张清贫生活)斯多亚派(马可·奥勒留、艾比克泰德)(强调人的“善”与“德”,主张服从命运,同时把握自我)2、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奥古斯丁(以哲学理论来阐释上帝的存在、三位一体、灵魂的救赎)(经院哲学)亚里士多德主义(托马斯·阿奎那)(以亚里士多德的理性哲学思想来阐释上帝的本质、存在、美德)意志主义(司各脱)(以自然意志作为世界运动的本因,源头则是上帝)奥康主义(不能外在求证的知识应该被删去——“奥康的剃刀”,等)••••4楼3、近代西方哲学早期自然哲学(培根、达芬奇、牛顿等一大批科学家、哲学理论家)(主张以实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来支持解释自然的理论)唯理论(理性主义)(笛卡儿)(我思故我在,知识的最终来源是上帝,物质、灵魂互为对应平行)(斯宾诺莎)(强调思维/观念和广延/物质是无限的上帝的两种不同表现形态,一种为内在,一种为外在)(莱布尼茨)(世界由性质连续的“单子”组成,包括精神和物质,都是“单子”觉醒程度不同的表现)经验论(经验主义)(洛克)(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物质有第一性质和第二性质,前者在物本身,后者则是知觉产物)(休谟)(最初知觉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时空和因果都是知觉的产物)(贝克莱)(存在就是被自我感知,对世界整体的感知则是上帝)(德国古典哲学)先验唯心论(康德)(知识最初来源于不可言说的“物自体”,经过认识主体用时间、空间、因果性的主观规范,才成为可表述的知识或观念/现象)绝对唯心论(费希特)(经验知识,是由意识深处的绝对自我,通过不断设定非我,把握非我而产生)(谢林)(自然逐渐自我觉醒,发展为与客观自然对立的自我意识,然后自我意识回归到自然中去,最终会与客观的自然达到绝对同一,即能意识自身的绝对实在)(黑格尔)(唯心辩证法,客观唯心主义,世界在一方面,是客观存在性历史的发展演化,另一方面又是主观意识从感性到理性的不断飞跃,当意识到自我意识的发展就是客观存在性的发展时,你就达到了上帝的绝对真理)青年黑格尔派费尔巴哈(唯物主义,指出神是人类本质追求的外化,崇仰“爱”)早期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实践论唯物主义,强调实践劳动的决定性作用,使自然一方面在人类面前呈现出客观规律,另一方面又随着人的认识的深入而不断发展——即“历史的自然,自然的历史”•5楼••4、现代西方哲学早期非理性主义克尔凯郭尔(否认人有固定统一的本质,强调个体存在的偶然性与自由性,此为接近上帝之路,存在主义之先驱)唯意志论(叔本华)(世界的本体是无因果的本然的意志,时空、因果则是理性认识意志的结果,人生因欲求的无止境和受阻碍而痛苦)(尼采)(命运由自己把握,而非上帝的规范,故主张弱肉强食的“权力意志”)生命哲学(伯格森、狄尔泰)(世界是“生命之流”在时间上的“绵延”与进化)新黑格尔主义(布拉德雷)(绝对唯心辩证法的发展)新康德主义(柯亨、卡西尔)(先验唯心论与科学哲学结合的产物,但否认独立于意识的物自体的存在)现代英美哲学功利主义(边沁、密尔)(社会上人的行为其实是在追求个人幸福的最大化)实用主义(詹姆士、杜威)(事物成为知识对象的前提,就是它的实用性,只有经过人的追求和实验,才能得到真理)早期分析哲学(弗雷格、罗素、维特根斯坦)(主张逻辑本体论,世界的本体并非分离的实体,而是相互关联的逻辑关系)后期分析哲学(维特根斯坦、斯特劳森、罗蒂等)(认为哲学问题的产生是日常的语言遭到错误理解的结果,主张从语义进行分析达到语言与实在的本质关系)证伪主义科学哲学(波普尔)(否认科学可以达到绝对真理,提出三个世界——物质世界、精神世界、观念世界)历史主义科学哲学(库恩、费耶阿本德)(反对以脱离实践的纯粹逻辑作为表述世界的方式,而强调科学经验在历史上的积累)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强调潜意识和性欲对个人行为的决定性作用,梦、文明活动等是潜意识受外在道德压抑而在意识层面变相体现的结果)西方马克思主义之法兰克福学派(马尔库塞、哈伯马斯)(以马克思的辩证法、弗洛伊德的本能说,着重研究物质文明对人的奴役与异化作用,主张改变人的社会交往模式,减轻资本主义的社会危机)现象学/欧陆哲学胡塞尔(提出现象学方法,主张回到事物本身,研究意识对知识的构建性作用)存在主义(海德格尔、萨特、加缪等)(强调个人在世界上的先于反思意识的存在,是一切知识的来源,人的存在不同于物的存在,人的存在是自由的,不是被完全规定的——存在先于本质)解释学(伽达默尔、德里达)(认为对历史的研究,不可能还原为历史事实,而是现代视角与历史遗物的对话)结构主义(索绪尔、阿尔图赛、斯特劳斯、拉康)(主张对各种知识系统,优先进行整体结构的研究,并强调这种结构的先验性、永恒性,它是正确研究系统各要素的前提)解构主义(德里达、福柯、德留兹)(否认统一的知识结构的存在,批判理性在片面追求本质的同时丧失了世界的丰富性,认为人与世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不是主客认知关系,而是主体间对话关系,肯定思想的多元化)。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简介绪论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第二章实用主义一、实用主义概况二、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发展第三章分析哲学一、分析哲学概况二、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第四章现象学一、现象学概况二、胡塞尔现象学第五章海德格尔哲学一、海德格尔的生平活动及其哲学的革命意义二、此在及其存在的基本结构存在及其在世三、自由、沉沦和异化: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四、海德格尔的真理观第六章萨特的存在主义一、萨特其人——萨特的生平活动二、自由理论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第七章弗洛伊德主义一、弗洛伊德主义概况二、弗洛伊德早期的两大“发现”三、两大“发现”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广泛应用第八章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二、霍克海默的社会批判理论绪论一、西方哲学从近代到现代的转折二、现代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三、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四、现代西方哲学与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第一章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包括唯意志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是在19世纪中期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转折的背景下形成的;它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的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批判传统理性主义对人的个性、创造性和生命本能的扼杀和压抑以及造成人的异化,以非理性的情感、意志等活动和倾向取代传统理性主义的实体而作为哲学的出发点,对此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概况一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含义二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的思想来源就个别的非理性主义和唯意志主义思想观点来说,从西方思想和精神发展的最初阶段起就已存在了;三对传统理性主义的批判与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的形成包括唯意志主义在内的非理性主义作为一种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并在整个哲学发展中具有较大影响的哲学思潮,是随着19世纪中期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整个西方哲学的发展发生了重大的方向性转折的背景下形成的;从文艺复兴以来,理性取代信仰成为西方哲学发展的主轴;然而到19世纪中期英法德主要西方国家资本主义革命先后结束、资本主义制度先后确立后,在西方各国掀起了一个范围广泛、表现强烈的批判传统理性主义的浪潮;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潮以批判和超越传统理性主义并强调人的情感意志、本能冲动等非理性活动在人的整个精神和物质存在中的决定作用为其最一般的特征;因而往往被列入“人本主义”哲学思潮;二、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一尼采的生平活动及其思想的基本倾向现代西方哲学的开拓者——尼采F.W. Nietzche’s , 1844-1890,是对西方哲学由近代向现当代转型发生过重大影响的德国哲学家;尼采的主要着作:悲剧的诞生1872、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快乐的知识1882、札拉图士特拉如此说1883-1891,亦译苏鲁支语录、超越善恶1886、道德的谱系1887、偶像的黄昏1888、看哪这人1888、权力意志:论重新估价一切价值;二尼采对传统价值的批判1、重估一切价值“重新估价一切价值”是尼采提出来作为其全部理论出发点的着名口号,其含义就是要求批判被理性主义和基督教传统当作真理的以往思想文化、道德观念,破除它们的权威,这也就是对由理性主义支配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尼采要求建立一种能够发现和表达人的生命和本能这种深层存在的哲学;他从酒神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形象中找到了这面镜子;2、认识和真理正是从狄俄尼索斯精神出发,尼采认为哲学不应当译认识论为中心,而应以人的生活和行为为中心,使哲学成为伦理学意义上的实践哲学;“我是哲学家狄奥尼索斯的弟子;我宁肯做一个酒色之徒,而不愿意做一个圣者;”——尼采但与传统哲学认识论的主观主义的不同在于,他对作为主体的人作了非理性主义的解释;3、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尼采对欧洲理性主义传统的批判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对基督教以及与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的传统道德观念的批判;尼采在超越善恶中指出两种主要道德类型:主人道德和奴隶道德;三权力意志“这个世界就是强力意志——岂有他哉;”生命意志就是表现、释放、改善、增长生命力本身的意志,即“权力意志”Der Wille ZurMacht;尼采由人的生命取决于权力意志,进而推论出生物的本质也是权力意志;海德格尔在高度评价尼采哲学的同时又称尼采是“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四尼采的超人学说尼采认为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关于人的哲学,而超人则是人的目标和理想,因此真正的哲学应当成为超人哲学;从一种意义上说,尼采的超人是用来取代基督教的上帝和传统理性派哲学的绝对理性概念的;超人是人的生命力即权力意志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是与理性派哲学和基督教传统所确立的人的价值相反的新的价值观念的理想化和人格化,或者说是狄饿尼索斯精神的理想化和人格化;第二章实用主义一、实用主义概况一实用主义的基本特点实用主义是19世纪末以来在美国流行的一个哲学流派,也是现代美国各派哲学中对该国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其最主要代表是皮尔士、詹姆士和杜威;二美国实用主义的背景实用主义产生于美国,活动中心也在美国,被认为是美国民族精神和生活方式的理论象征;它最能体现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美国社会的生活的特点;三实用主义的产生和流传二、杜威与实用主义的发展一杜威的生平活动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的最大传播者,着名的政论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家;主要着作:伦理学合着,1908、我们怎样思维1910、实验逻辑论文集1910、哲学的改造、经验与自然1925、确定性的追求1929、逻辑:探索的理论1938、人的问题1946、认知与所知合着,1949;二经验自然主义杜威以改造以往哲学为己任,试图建立一种以人的生活、行动、实践为核心而贯通心物主客的新哲学;杜威用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代替詹姆士的意识流,更加强调经验只是作为一种活动过程,而不是精神事物;三实践与方法杜威的生活、行动、实践是指人作为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行为;人不应在环境目前显得无能为力,而应主动地使环境适应自己的需要;人怎样用“创造的智慧”来适应和改造环境呢他的方法论常被称为试验-探索方法理论,它接近皮尔士的“怀疑-信念”的探索理论;他提出了思想五步说;四工具主义广义地说,工具主义是杜威实用主义哲学的别称,狭义地说指他关于认识和真理的理论;其基本观点是认为思想、观念、理论是人的行为的工具,它们的真理性的标准在于能否指引人们的行动取得成功;任何思想、概念都只能看作是运用的假设,是人们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设计的工具;工具无所谓真假,只有有效或无效、适当或不适当、经济或不经济之分;五社会政治理论“民主与自由的哲学家”归根到底,民主主义的问题是个人的尊严与价值的道德问题;应通过道德教育这一根本途径,把民主思想渗透于人的本性之中,使民主的思想与行为的习惯变成人民素质的一部分,使民主成为个人和社会的生活方式;第三章分析哲学一、分析哲学概况产生于20世纪初的分析哲学,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的主要思潮之一,在英语国家长期居于主导地位,除了在哲学领域的巨大影响之外,还对文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一分析哲学的形成与基本特征二分析哲学的发展历程三分析哲学与“语言的转向”二、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一罗素的生平与思想发展罗素Bertrand Russell,1872-1970 是20世纪英国最着名的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分析哲学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二逻辑分析方法罗素对分析哲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的逻辑分析方法;逻辑分析方法主要是一种下定义的方法,包括“实在定义”和“语境定义”;三逻辑原子主义逻辑原子主义是罗素把另据分析方法应用于解决本体论问题而提出的,由他和他的学生维特根斯坦共同创建;罗素的逻辑原子主义是从逻辑哲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世界的构造,他的研究动机在于追求知识的确定性,企图把复杂的、不确定的知识逐步分解为一些简单的、能够得到经验证实的原子命题;四摹状词理论摹状词理论显示了逻辑分析在哲学中的作用,它强调了自然语言结构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取消了肯定虚构事物的本体论,指出了专有名词是实体的灵魂,突出了罗素关于逻辑是哲学的本质的基本论点;摹状词理论作为一种逻辑理论,已经被现代逻辑所采纳,它被分析哲学家们誉为“哲学分析的楷模”;第四章现象学一、现象学概况和胡塞尔的哲学活动现象学是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l,1859-1938开创的一种广泛的哲学思潮;它对整个当代西方哲学产生过重大影响 ;广义的现象学包括舍勒、海德格尔、萨特、梅洛-庞蒂等人的哲学;本章主要介绍胡塞尔的现象学;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l,1859-1938胡塞尔生于当时属奥匈帝国的摩拉维亚,是犹太血统的德国人;主要着作有算术哲学、逻辑研究1900-1901、纯粹现象学和现象学哲学的观念1913、内在的时间意识的现象学的讲演19291928、形式的和先验的逻辑、欧洲科学的危机和先验现象学1936等;胡塞尔的目标是使哲学成为一门严格的哲学;为此他寻求建立一种可以用来这样的哲学的可靠方法;二、对心理主义的批判心理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观点是把逻辑当作一种思维艺术,把逻辑概率归结为经验的心理活动的规律,认为真理是相对于这些规律而言的,因而只有相对真理,没有绝对真理;胡塞尔断定心理主义必然导致怀疑论和相对主义;三、意向性理论一逻辑研究中的意向性理论二观念中的意向性理论四、现象学方法一现象学的中止判断中止判断epoche这个术语表示对给予的东西是否存在暂不表态;其功用主要有两点:1用于帮助寻找可靠的开端;2、用于防止转移论题,防止在反省问题过程中重新运用间接知识,防止循环论证;胡塞尔时常用“加括号”表示中止判断;二本质还原的方法本质直觉的方法就是以获得非经验的、无预先假定的本质和本质的规律为目标的方法;本质直觉的方法的基本原则是“面向事物本身”,在此事物不是指物理事物,而是指“直接的给予”或“纯粹现象”;本质还原要求把对个别东西的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但不要求把对意识的存在的信念悬置起来;三先验还原的方法先验的还原是指把那种有关世界是自在地、客观地存在的观点还原为世界是相对于先验的主体而存在的观点;五、生活世界和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一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之概略胡塞尔的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是一种释义学,它有助于理解自在生活世界中展现出来的历史的目的、人生的意义和人类的根本任务;二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解释胡塞尔对生活世界的解释的出发点是一个类似于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理论”科学和哲学的理念世界,实践活动的生活世界,纯粹自我和纯粹意识的世界;严格地说,胡塞尔反对“三个世界”的理论,因为还原的结果表明只存在一个世界,即实践的生活世界;胡塞尔企图通过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把抽象的理念化了的世界还原为作为实践活动之总和的生活世界;三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与先验还原和本质还原的关系胡塞尔的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对当代释义学,特别是伽达默尔的释义学产生了重大影响;当代不少哲学家认为目的论的历史解释方法比现象学的本质还原和先验还原方法意义更加重大;六、胡塞尔的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的关系胡塞尔的现象学是存在主义的思想渊源之一,但另一方面胡塞尔在晚年又曾激烈地批判存在主义;胡塞尔认为实证主义导致欧洲人性危机,而存在主义由于背弃理性主义从另一方面加深了这种危机;第五章海德格尔哲学一、海德格尔的生平活动及其哲学的革命意义黑森林小路上的哲学家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1976生于德国巴登州;二、海德格尔对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批判海德格尔的根本问题是以对“存在”本身的研究为核心的本体论问题;他认为真正的哲学是存在哲学,他要用现象学方法建立新的存在哲学,他前期经常谈论的基础本体论正是这种存在哲学的典型形态;由于只有先弄清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才能懂得存在者的意义,因而哲学对科学和知识具有始源意义;三、对现象学方法的继承和超越海德格尔的现象就是存在者的存在的显现;现象学方法就是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方法;他的现象学方法是一种直接显示存在的意义的结构的方法,也就是解释学的方法;海德格尔在这点上与胡塞尔的主要区别,在于他排除了胡塞尔的先验主体以及由其建立的世界;他比胡塞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超越主客二分和主体性的方向他使现象学方法完全消除认识论的痕迹,成为存在论化的方法;他认为应当按存在本身的显现来揭示存在的意义,让“存在”自己显现,在“存在”的显现中体验存在的意义;存在、现象、显现具有同等意义;四、此在及其存在的基本结构存在及其在世一此在的含义及其优先地位海德格尔肯定,任何一个存在者均有其存在;只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才能在其存在过程中提出和追问存在问题,揭示存在者的存在的意义;人这种特殊的存在者被他称为此在Dasein,即先于主客心物之分的、没有规定性的原始状态下的人的存在;此在的存在称为生存Existenz;二此在的基本存在结构——在世此在的存在,即生存的原始的基本结构是“在世界之中存在”;此在的在世意味着它与其世界处于一种浑然一体的关系之中;此在的这种在世结构是此在与其他存在者处于某种空间关系之中的先决条件;哲学所谈论的世界只能是与此在浑然一体并为其所领悟和揭示的世界,它毋宁说是作为此在的存在状态的世界,是此在存在的敞开状态;三在世的存在状态——烦此在的基本此在结构是在世,而在世的存在状态是烦;此在的此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或环节,它们构成一个统一的结构整体,这个结构整体即是烦;此在彻头彻尾地被烦所支配;烦分为烦忙和烦神;烦忙指与他物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烦神指此在与他人发生关系的存在状态;海德格尔关于此在及其在世的学说突出地表现了他以存在论本体论思维方式取代认识论思维方式的基本倾向;四此在的时间性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时间是一个与存在同样重要的概念;此在的存在,即生存的意义就在于其时间性;此在的时间性为“原始的本真的时间性”,它不同于经验意义上的时间性;此在的存在、人生是不间断的绵延过程,其过去、现在与将来不可分割;此在的过去和现在的意义都在于其向将来的超越,也就是都出自将来;五、自由、沉沦和异化:人的本真存在和非本真存在一人的自由和超越海德格尔认为此在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先行于其自身的此在;这也意味着自由是此在的先天特性,人注定了是自由的,注定了必需自由选择;二人的沉沦和异化这样此在就成了非本真的存在;在非本真存在的方式下,此在以“常人”的标准看待自己;这种状况即为此在的沉沦;沉沦的特性之一是异化;异化状态就是此在在沉沦中离开了自己的本真的存在,或其本真的存在被遮蔽起来的状态;人们不能不生活于日常生活之中,而日常生活意味着此在的沉沦和异化;三此在的基本情绪——畏此在在世的基本结构是烦,而烦的展开状态是通过畏来现身和领会的;畏作为此在的基本情绪是先天地固有的,它不同于怕;因此对畏的情绪的揭示同时又是对此在的存在的揭示;海德格尔由此把畏看作是沉沦和异化的根源;由于畏是此在的本真的、原始的存在方式,只要此在在世,畏就永远在此;因此,任凭此在如何逃避到麻木的、沉沦的日常生活中去,畏永远追逼着它;因此人生怎么也避免不了惶惶不可终日的命运;四“先行到死中去”死亡概念由此成为海德格尔基础本体论中的一个关键概念;海德格尔所谓找出先行到死中去的具体结构,指的是揭示死的本体论意义,即分析死对领会生此在的生存的作用;死是此在人生的终结,是使此在失去其本身的东西;然而死又是此在的存在的一种可能性;所谓“本真的为死而生”或“先行到死中去”意思正是把死看作此在的最本己的、无涉的、不可超越的和不确定的可能性;总之,“先行到死中去”是海德格尔的基础本体论的关键命题;他不仅企图用之来解释人的真正存在,也用它来恢复受到社会和外部世界制约的人的个性和自由,使人摆脱沉沦和被异化的境况;五良心的呼唤“先行到死中去”只是供此在自由选择的可能性,只有当此在实际做出选择时,他的可能性才成为现实;良心本来是一个伦理学范畴,但海德格尔赋予它以本体论的意义,将其当作此在体现其本真存在的一种内在呼声;海德格尔不是要求废除任何伦理学,而是要建立以此在的本真状态为基础的所谓原始伦理学,后者与他所要建立的以此在的存在为基础的本体论实际上是一回事;为什么良心的呼唤是此在的本真的存在的体现呢这是因为呼唤者、呼唤所向者、呼唤出来者均是此在;总的说来,海德格尔关于良心的理论不只是一种非道德的道德理论,也是他的基础本体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六、海德格尔的真理观——存在的真理、思想和语言一超越此在在1947年出版的论人道主义中,关于超出此在的界限的存在的真理问题已成了其哲学的核心问题;这样,关于存在的真理问题、思和语言的本来意义及它们与诗的关系的问题就成了其后期哲学的主要问题;二存在的真理真理本质上是存在的真理,对真理的揭示就是对存在的揭示;存在本身作为人的意识之外的力量和过程决定了人的生存;既然真理是存在的真理,因此真理的本质揭示自由;三存在的“天命”作为真理的本质的自由不是人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更无伦理或政治含义,而仅仅是存在的一种打开敞开领域的力量,是使一切存在者得以存在的无可名状的、神奇的力量;海德格尔有时干脆称之为存在的“天命”;四思想和语言思想通过语言呈现存在;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就是思中之在,即把思所思的存在说出来;五哲学的终结和思想的复兴海德格尔认为,传统哲学的主要错误就是在存在者状态下看待思想和语言,不把它们当作存在的直接呈现,而当作知识,或者说对它们作了技术性和工具性的解释;“思”的时代到来了;而后者的根本特点是超越主客二分、超越对知识和确定性的追求,而去直接谛听存在的声音,去澄明、显示存在本身的意义;诗人的语言是抒发性的而非描述性的,未受到概念和逻辑思维的扭曲;从中可以谛听到存在的信息;在海德格尔看来,诗并不只是一种艺术形式,更重要的是具有本体论意义;正像传统形而上学的时代被“思”的时代所取代一样,传统本体论将被时化本体论所取代;“思”的时代就是诗的时代;第六章萨特的存在主义一、萨特其人——萨特的生平活动萨特Jean Paul Sartre,1905-1980是法国着名作家、社会活动家、存在主义的最大代表;主要着作有:自我的超越1936、胡塞尔现象学的一个基本思想:意向性1939、影像论1936、存在与虚无1943、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唯物主义与革命1946、共产党人与和平1952、辩证理性批判1960等;二、现象学本体论一现象的一元论现象作为存在的直接显现的系列现象的存在只能是有限的,而存在本身可以显现的系列存在的现象在原则上却是无限的;现象的存在和存在的现象的区分意味着存在本身除了现象的存在之外还有未显现的即超现象的“东西”存在;它们构成现象的条件的两个方面:一是意识,也就是使存在得以显现的东西;一是存在本身,即意识所显现的东西;二反思前的我思反思的意识是把意识本身当作对象的意识;反思的意识可以是是第二位的;反思前的意识则直接指向对象而不是关于对象的意识,因此它是原始的、第一位的;萨特强调在进行哲学思维之前必须是意识净化,即排除掉通常的意识中所包含的各种具体内容,是意识还原为纯粹意识;再由纯粹意识揭示直接呈现于意识的事实,这种事实也。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想主义的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一学派认为理念才是唯一真的实在。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
该学派坚持实在可以通过感觉认识,但实在独立于感觉之外。
现实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用主义源于古希腊智者的观念,主要的代言人是美国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该学派认为,观念的价值和真理性由它们的实际后果来决定。
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经验至关重要。
相应的,从实践中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主义关注人性和人的状况问题,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自我观念、个人成长和自尊。
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要由个人确定生活的过程和品质,重视人类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意义都是由人确定的,不存在外部的标准。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的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和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言人。
存在主义应用到教育中就是要追求个人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作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他们进行选择或命令他们进行选择。
永恒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20世纪著名教育家罗伯特·赫钦斯和莫蒂默·艾德勒。
永恒主义者相信,真理是永恒的,因而是不朽的。
教育的任务和教育者的工作是追求和传播千百年来在人类经验中发现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学习者灌输不变的真理,发展学生的理性,表现为正义、节制、坚韧和谨慎等不变的优良品质。
相应的,在教育内容上,强调以艺术和科学为核心的学科知识和核心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则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或讲授。
在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上,学生的角色是在生活决策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和使用正义、坚韧等理性品质,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了解并向学生教授教学内容,灌输这些优良品质。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

学院2009-2010 学年第二学期《西方教育家评传》课程论文课程号:2790310任课教师成绩正文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浅析摘要:本文详述了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从而有助于进一步了解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思想。
继而从西方主要教育哲学流派所定义的师生关系入手,探究其中的异同。
由前文的铺垫得出关于师生关系的哲学思考,提出建议,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林立,但从其教育思想来看,主要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两种教育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进步主义教育和要素主义教育可以作为主要代表;又因为与现代的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大思潮有关,存在主义与分析哲学又可以作为主要代表。
关键词:发展历程师生关系思考建议一、现代西方教育哲学流派的发展历程(一) 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在英法德等国出现了以改造传统教育为标榜、以建立新型学校为宗旨的“新教育运动”。
他们的教育改革,成为当时资产阶级社会改革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
(二)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教育运动传到了美国,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相结合,形成了在美国有广泛影响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现代教育”派。
进步主义教育,在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进行教育实验,以儿童活动为中心,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长、教育是经验的不断改造、从做中学等口号,使教育工作适应当时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2]。
但由于其自身的缺陷,内部的分化,再加上其他流派的攻击,到20世纪30年代渐渐由盛转衰。
(三) 新传统教育即如要素主义、永恒主义等,它们极力批判进步主义教育的儿童中心主义,由于忽视系统文化知识教学,降低教师作用等,因而造成教学质量和学生文化知识水平严重下降的后果。
新传统教育流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设施,终究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固有的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以及由这些矛盾所造成的社会危机和文化危机。
而且由于教材内容脱离实际,超出学生所能接受的程度,因而不但没有提高教育质量,反而造成学生负担过重。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及其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教育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方法的学科,对于指导教育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主张,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杜威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
他认为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教育应该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做中学”。
这种教育哲学流派对当代教育的启示在于:首先,它促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仅仅传授抽象的知识,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学习。
例如,在科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索科学原理,而不是仅仅背诵书本上的定义。
其次,实用主义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
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再者,实用主义倡导教育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教育不再局限于固定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而是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进行调整。
然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过度强调实际经验可能会导致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忽视。
在追求实用和灵活的过程中,可能会缺乏对系统知识体系的构建。
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个人的存在和自由选择。
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存在,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和责任感。
存在主义教育哲学对当代教育的启示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独特性。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教育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选择,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统一的模式。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加注重与学生的个体交流,了解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困惑。
其二,培养学生的自主决策能力和责任感。
让学生在面对各种选择时,能够独立思考并做出自己的决定,同时也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其三,强调教育中的情感因素。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
然而,存在主义教育哲学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西方教育思想流派

要素主义的核心人物、美国教育家巴格莱(William Chandler Bagley 1874-1946),19世纪末做过公立学校和师范学校教师,有丰富的教育经验。1917年后,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教授。本世纪20、30年代他出版过《教育过程》、《教学概论》等书。在这些著作中,表述了重视传授系统知识和重视发展智力的基本观点。
这是一种以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新托马斯主义为理论依据,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的教育理论。要求宣传中世纪以来的宗教教育传统,加强教会对教育的控制;主张将宗教教育作为教育的核心和最高目标,恢复欧洲的宗教教育传统。
代表人物是(法)马里坦 。
第二节 改造主义教育
布鲁纳主张:(1)要让学生学习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2)教学要促进认识能力的发展;(3)要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4)倡导发现法。
第六节 分析主义教育
20世纪50年代后得到较大发展的一种教育理论。其理论依据是分析主义哲学。认为过去教育问题上的纷争或谬误系概念不清所致,主张通过对教育既有的概念、思想进行分析与清理,从而厘清教育基本概念的本质意义及其价值,用以影响和指导教育、教学实际的改革。
新的教育理论大多以现代哲学的各种流派作为理论基础,对教育的作用、目的、过程、内容与方法,乃至教学的组织形式等进行了新探讨,形成各成体系的教育理论流派。
战后几十年中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理论,依其基本主张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主要的类别。
一、新传统派教育理论
30年代末,首先在美国出现了新传统派教育思潮。它以反对现代派教育为出发点,直接抨击现代派教育理论、坚决要求恢复传统教育原则的新传统派教育理论,它们包括要素主义(Essentialism)、永恒主义( Perennialism )、新托马斯主义等派别。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

现代欧美教育思潮现代欧美教育思潮1.改造主义教育(工具)改造主义教育是从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中逐渐分化出来的,并在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思想,代表人物康茨、拉茨以及布拉梅尔德,其主要观点如下:①教育以“改造社会”为目标。
通过教育为社会成员建设社会新秩序。
②教育重视培养“社会一致”的精神。
用民主的方法,通过相互协作的教育,达到大多数人都同意的“社会一致”。
③强调行为科学对整个教育工作的指导意义。
行为科学使得教育和文化新目的确定成为可能。
④教学上应该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关注社会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关心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⑤教师应进行民主的、劝说的教育。
更容易培养学生“社会一致”的精神。
评价:改造主义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但它夸大了教育的社会功能,忽略了系统知识的学习。
2.要素主义教育(知识中心主义理论)要素主义教育是作为实用主义教育和“进步教育”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代表人物:巴格莱、科南特和里科弗,主要观点如下:①把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
要素主义教育强调要把拥有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并传给下一代。
②教学过程必须是一个训练智慧的过程。
③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核心地位。
④强调学生在学习上必须努力专心。
⑤重视学业考评和天才教育。
评价:要素主义教育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其某些观点为美国政府所采纳,对美国的学校教育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但它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身心发展特点以及能力水平,脱离了生活实际等。
3.永恒主义教育(知识中心主义理论)永恒主义教育成形于20世纪30年代,以赫钦斯、阿德勒等为代表,其具体内容如下:①教育的性质永恒不变。
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建立在永恒不变的人性基础上并表现和发展这种人性的教育。
②教育的目的是要引出人类天性中的共同要素。
教育就是对人的理性的培养,进而引出人类天性中的共同要素。
③永恒古典学科应该在学校课程中占中心地位。
当代西方教育流派介绍三(新传统教育1)

第三章
新传统教育
新传统教育流派是指西方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后半 期,力主恢复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至赫尔巴特以来所 形成的教育传统的教育思想流派,它由几个既相互区别 又密切联系的教育思想流派所构成,包括要素主义、永 恒主义和新托马斯主义等,其中以要素主义为主要代表 。代表人物分别是巴格莱与科南特、赫钦斯、马里坦等 。他们都认为进步主义教育过于关注儿童个人的经验和 适应当前即时的需要,忽视了学校传统系统文化科学知 识的基本职能;要改变美国教育落后的现状,就必须恢 复基础课程,突出智力标准,注重心智训练,加强学校 的纪律性,以教材、教师为教育的中心取代以儿童的兴 起和活动为中心;注重对西方民主社会公民的培养。
(三)制定严格的考核标准,加强学校纪律 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如果没有 一种鼓励学习者努力学习的措施,对学习者有害 无益。学校要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对学生提出 纪律要求并加以合理的管束,而不能让学生过于 自由。
(四)匡正教育理论 巴格莱认为美国教育在实践上的混乱和软弱 无力,究其原因还在于美国人信奉和坚持了一 种错误和偏执的教育理论。他指出,长期以来 ,在漫长的教育史中,始终贯穿着两种对立的 理论,近一个世纪以来,美国教育理论日益偏 向强调个人、自由、兴趣、目前需要、个人经 验、心理组织和学生主动性等,蔑视甚至谴责 它们的对立面,即社会、纪律、努力、长远目 标、种族经验、逻辑联系和教师主动性等。它 已经给美国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必须予以 抨击和摒弃。
第二节
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理论
一、要素主义教育流派的形成
要素主义者所指的要素,即是人类一代代传
继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包括学术、艺术、 道德、技术、习惯等。 要素主义主张学校应当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 的要素传授给青年一代,应向学习者授予社 会所必需的“共同知识”和“共同价值”, 以使学习者能够掌握社会所必需的“起码的 知识、技能和态度”。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

教育哲学的主要流派与思想教育哲学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探讨教育的本质、目的、价值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问题。
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多个主要的流派,每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观点和思想,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流派实用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主张教育应该以实际经验为基础,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代表人物约翰·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
他反对传统教育中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和形式化的教学方法,提倡“做中学”,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来获取知识和技能。
在课程设置方面,实用主义主张打破学科界限,以儿童的兴趣和需求为中心来组织课程内容。
教学方法上,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教师的角色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引导者和促进者。
这种教育思想在当时推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然而,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过于强调经验和实用,可能会忽视知识的系统性和基础性;对学生的兴趣和需求的过度关注,可能导致教育的随意性和缺乏明确的目标导向。
二、永恒主义教育哲学流派永恒主义教育哲学则强调人类永恒的价值和真理,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的理性和智慧,传承人类文明的经典。
其代表人物有罗伯特·哈钦斯和莫蒂默·阿德勒。
永恒主义者认为,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存在着一些永恒不变的真理和价值,如正义、善良、美等。
教育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认识和追求这些永恒的价值。
在课程内容上,他们主张以经典名著为核心,让学生通过研读古代和现代的经典作品,来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高尚的品格。
这种教育思想的优点在于重视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
但它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经典的过度依赖可能会使教育与现实生活脱节,忽视时代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
三、要素主义教育哲学流派要素主义教育哲学强调教育要传授人类文化的基本要素,主张学校应该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和规范来组织教学。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

现代西方哲学的26个流派现代西方哲学中存在着众多流派,每个流派都代表着特定的哲学思想方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现代西方哲学流派:1.分析哲学(Analytic Philosophy):强调语言和逻辑分析,注重逻辑分析和语言哲学。
2.实证主义(Empiricism):认为知识来自经验,强调观察和实验。
3.理性主义(Rationalism):认为人类理性和思维能力是获得知识的关键。
4.实在主义(Realism):坚信外部世界存在独立于人类思维之外的真实实在。
5.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关注人的存在本身,自由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
6.现象学(Phenomenology):研究和描述人的经验和感知的本质。
7.实用主义(Pragmatism):强调实用性和行动的重要性,关注解决问题和实际效果。
8.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对现代主义的怀疑和挑战,强调文化多元性和相对主义。
9.结构主义(Structuralism):关注结构和系统,强调系统对个体的影响。
10.社会建构主义(Social Constructivism):认为现实是社会建构的产物,强调文化和社会对个体和知识的影响。
11.解构主义(Deconstruction):关注文字和符号的复杂性,挑战二元对立。
12.逻辑实证主义(Logical Positivism):强调科学方法,以逻辑和科学为基础解释世界。
13.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探索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本质。
14.现代主义(Modernism):对传统观念和形式进行挑战和重新构想。
15.心灵哲学(Philosophy of Mind):研究心灵、意识和心智的本质。
16.后结构主义(Post-structuralism):对结构主义的反思和批判,强调权力和语言的关系。
17.实在性主义(Objectivism):强调客观事实和理性,认为真理是客观存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欧美教育哲学流派主要以5种哲学为基础: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人文主义、实用主义和经验主义。
理想主义的始祖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
这一学派认为理念才是唯一真的实在。
现实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英国17世纪的哲学家洛克。
该学派坚持实在可以通过感觉认识,但实在独立于感觉之外。
现实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实用主义源于古希腊智者的观念,主要的代言人是美国19世纪的哲学家威廉·詹姆斯。
该学派认为,观念的价值和真理性由它们的实际后果来决定。
因为知识是人创造的,所以经验至关重要。
相应的,从实践中学习是最主要的教学方法。
人文主义关注人性和人的状况问题,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
人文主义哲学认为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包括自我观念、个人成长和自尊。
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要由个人确定生活的过程和品质,重视人类经验的主观性和个体的重要性。
意义都是由人确定的,不存在外部的标准。
19世纪上半叶丹麦的神学家克尔凯郭尔和20世纪法国的哲学家萨特是存在主义的代言人。
存在主义应用到教育中就是要追求个人的意义。
学校和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作决定,而不是让别人替他们进行选择或命令他们进行选择。
永恒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20世纪著名教育家罗伯特·赫钦斯和莫蒂默·艾德勒。
永恒主义者相信,真理是永恒的,因而是不朽的。
教育的任务和教育者的工作是追求和传播千百年来在人类经验中发现的永恒不变的真理。
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向学习者灌输不变的真理,发展学生的理性,表现为正义、节制、坚韧和谨慎等不变的优良品质。
相应的,在教育内容上,强调以艺术和科学为核心的学科知识和核心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则使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演讲或讲授。
在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上,学生的角色是在生活决策和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和使用正义、坚韧等理性品质,而教师的任务则是了解并向学生教授教学内容,灌输这些优良品质。
要素主义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是20世纪上半叶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威廉·巴格莱,在二战后以及当代也有许多要素主义的代言人。
要素主义者坚信,存在一些独立的共同的核心文化要素需要学生掌握,这是个人在社会正常生活的前提。
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提供共同的文化知识要素,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教师和教学内容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在师生关系上,学生的角色是获取并使用文化知识,形成和使用各种思维技能,而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提供与学校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的共同的文化要素。
要素主义者和永恒主义者分享着许多共同观点,但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差异:永恒主义的理论基础是现实主义,要素主义则不是。
要素主义者相信实际的课程和学科有助于学生发展成为有用的公民(如受过职业训练),永恒主义则不是。
要素主义者认为学习是个体自己的目标(为学习而学习),而永恒主义者则坚持教育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手段。
要素主义者虽然从西方传统中寻找教学内容,但认为共同的文化要素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进步主义强调儿童而不是教学内容是教育的中心。
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与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的努力分不开,并受到了杜威的极大影响。
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进步主义对美国教育思想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进步主义教育哲学认为,由于生活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学生应该获取解决问题的技能,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和课程计划。
在教育目的上,强调用教学内容作为一种工具用以理解和组织学生的经验。
在课程上强调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强调民主,强调道德性和社会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学习为中心,合作学习以及由学生发起和领导的讨论。
在师生关系上,强调学生要参与制定教育目标,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的基础;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根据学生的兴趣编制课程内容。
社会改造主义源自实用主义和进步教育运动,其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乔治·康兹。
社会改造主义哲学相信人们应该为社会状况负责,而且通过改变社会秩序可以改善生活的质量。
应用到教育上,则主张教师、学生和学校改造社会和建立新的社会秩序,以获取更有效的民主生活。
在教育目的上,社会改造主义者将教育视为解决重要社会问题的手段,并因此促使民主的有效性和效率。
在课程问题上,主张将关于社会问题的知识和解决方法与常规课程结合起来。
在教学方法上主张使用合作学习策略,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解决问题,鼓励学生使用解决问题的技能。
在师生关系上,学生的任务是确定社会问题并利用思维技能和知识解决这些问题,而教师的作用则是促进学生发现、确定和解决问题。
存在主义和人文主义前已有述,再做简要概括。
存在主义者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创造自由和选择的环境,促使学生作出选择并对自己的决定负责。
课程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而教学方法则是分析和讨论学生的选择。
在师生关系上,存在主义者认为,学生的任务是承担选择和行动的责任,学会树立个人的目标,并通过发展独立性、作决定和解决问题来实现个人所确定的目标,而教师的责任则是创造让学生独立行动的环境,是让学生作出选择并承担行动的责任。
人文主义者认为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并强调人的价值,从而帮助学生实现自我。
课程以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要为中心,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促使学生满足他们的需要并解决生活中的危机。
教学方法强调分组教学及教师与学生间一对一的交流。
在师生关系上,人文主义者认为学生的任务是培养和发展对自己、他人和学习经验的健康态度,实现自我,而教师的作用则是帮助学生成为实现自我的人,搞清学习的意义,使个体与他们的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他们自己、社区、国家和整个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