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泻散的临床医案及用药禁忌

合集下载

医案医案

医案医案
• 医案来源: 《儒门事亲》
便秘案
张从正医案
• 戴人过曹南省亲,有姨表兄,病大便燥涩。无他证,常不敢 饮食,饮则大便极难,结实如针石,或三五日一如圊,目前 星飞,鼻中出血,肛门连广肠痛,痛极则发昏。服药则病转 剧烈,巴豆、芫花、甘遂之类皆用之,过多则困,泻止则复 燥。如此数年,遂畏药性暴急不服,但卧病待毙。戴人过诊, 其两手脉息俱滑实有力,以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 仁丸等药,使食菠菱葵菜,及猪羊血作羹。
按:
李杲医案
• 大头天行,为感受风湿热毒而得,清热解毒乃其正治之法,但治疗 需因人而异。平素正气本虚,或老人妇幼,罹患此疾,标证虽急, 亦必得加入补中升阳之品。此患者经屡下之后,正气必伤,故东垣 以少量人参、陈皮、甘草扶助正气。升麻、柴胡之用一举有三善: 一者引诸药直达病所;二者诸药苦寒,升麻、柴胡之发散,可防其 凝聚;三者人之气机,肝升于左,肺降于右,脾胃为枢,而升麻入 肺,柴胡升肝,且升、柴可助升发脾阳,资助正气抗邪,再以诸清 热解毒之主药攻之则效果显著。
宋 金 元名医医案选评
主要内容
• 钱乙医案 • 李杲医案 • 张从正医案 • 朱震亨医案
钱乙医案
• 钱乙(公元1032-1113年),字仲阳,宋代东平人(今山东东 平县人),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专业化的儿科医生。著有《小 儿药证直诀》传世。
• 钱乙首次将儿科疾患用五脏虚实寒热为纲加以分证归纳,每证 分别五脏寒热补泻进行辨证论治,至今仍沿用于临床。
张从正医案
• 百余日充肥,亲知见骇之。呜呼!粗工不知燥分四种:燥 于外,则皮肤皱揭,燥于中,则精血枯涸,燥于上,则咽 鼻焦干,燥于下,则便溺结闭。夫燥之为病,是阳明化也, 水寒液少,故如此。然可下之,当择之药之。巴豆可以下 寒,甘遂、芫花可以下湿,大黄、朴硝可以下燥。《内经》 曰:“辛以润之,咸以软之。”《周礼》曰:“以滑养 窍。”

泻白散——阴虚底子的肺热喘咳

泻白散——阴虚底子的肺热喘咳

泻白散——阴虚底子的肺热喘咳泻白散——阴虚底子的肺热喘咳泻白散——阴虚底子的肺热喘咳一、泻白散治疗阴虚底子的肺热喘咳。

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桑白皮——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地骨皮——清降肺中伏火,退虚热粳米,炙甘草——养胃和中,培土生金。

二、《小儿药证直诀》关于泻白散的原文1泻白散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地骨皮桑白皮(各一两)炙甘草(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

2肝热篇——壮热饮水,喘闷,泻白散主之。

3肺盛复有风冷篇——胸满短气,气急喘嗽上气。

当先散肺,后发散风冷。

散肺,泻白散、大青膏主之。

肺不伤寒则不胸满。

4肺虚热篇——唇深红色,治之散肺虚热,少服泻白散。

5肺病胜肝篇——肺病春见(一作早晨),肺胜肝,当补肾肝治肺脏。

肝怯者,受病也。

补肝肾,地黄丸;治肺,泻白散主之。

6咳嗽篇——有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水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

7东都张氏孙,九岁,病肺热。

他医以犀、珠、龙、麝、生牛黄治之,一月不愈。

其证嗽喘,他医用凉药攻之,一月尚无效。

钱曰:凉药久则寒不能食。

小儿虚不能食,当补脾,候饮食如故,即泻肺经,病必愈矣。

服补脾药二日,其子欲饮食。

钱以泻白散泻其肺,遂愈。

张曰:何以不虚?钱曰:先实其脾,然后泻其肺,故不虚也。

三、董廷瑶——泻白散本方主泻肺热。

《直诀》谓“治小儿肺盛,气急喘嗽”。

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

桑白皮行水降火,泻肺气之有余,除痰止嗽,能利二便而疗热渴;地骨皮寒泻肺中伏火,淡泄肝肾之虚热,凉血退蒸;甘草泻火而益脾;粳米清肺而补胃。

本方能治肺火皮肤蒸热,洒淅寒热,日晡尤甚,喘嗽气急。

肺热重者加条芩、知母;咳多加百部、紫菀;痰多加二陈、三子、象贝之类。

随症而施。

例:顾X,男,5岁。

门诊号49641。

1982年5月11日诊:有哮喘史一年多,近日不喘,但咳嗽阵作,夜间为剧,痰粘阻结,咯吐不爽,二便尚可,舌红苔少。

肺热气逆,治以泻白散加减。

泻白散研究进展

泻白散研究进展

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24,V o l .32N o .9 第一作者:崔翠翠,E -m a i l :578576291@q q.c o m 泻白散研究进展孙建新,刘元昆(山东省威海市中医院,山东威海264200)ʌ摘要ɔ 该文总结分析泻白散的临床应用和现代制剂研究进展,检索泻白散的有效物质基础㊂历代医家肯定泻白散有清泄肺热㊁止咳平喘的作用,确定泻白散在治疗肺热咳嗽方面的地位㊂目前,泻白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中㊂泻白散入血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㊁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物质,治疗肺炎的潜在有效成分可能是槲皮素㊁血根碱㊁山柰酚㊁β-谷甾醇等㊂泻白散的现代制剂研究较少,主要是以不同的化学成分为指标,以饮片的粒度㊁煎煮㊁过滤㊁浓缩干燥等工艺参数为考察项目,优选泻白散水煎液冻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㊂作为儿科用药,泻白散口感不佳,一些有效成分在制剂研究中没有体现㊂ʌ关键词ɔ 泻白散;‘小儿药证直诀“;物质基础;制剂研究;临床应用中图分类号:R 28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936 泻白散又名泻肺散,记载于‘小儿药证直诀“,主治小儿肺盛气急咳嗽㊂原方组成:地骨皮㊁桑白皮(炒)各一两,甘草(炙)一钱,上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㊂桑白皮既能降肺气㊁止咳平喘,又能清肺热而不燥,为君药;地骨皮具有养阴的作用,能治疗肺热伤阴证,为臣药;粳米㊁甘草培土生金,可养胃气,补充津液,共为佐使药㊂诸药合用,共奏清泄肺热㊁止咳平喘的之功[1]㊂1 临床应用1.1 处方评价 泻白散主治小儿肺盛气急咳嗽㊂‘小儿药证直诀“言: 肺盛者,咳而后喘,面肿欲饮水,有不饮者,其身即热,以泻白散泻之㊂ 此方在后继的各代医学著作中多有记载㊂泻白散作为治疗肺热咳嗽的基础方,被后代医家广泛应用于内科㊁儿科㊁五官科㊁皮肤科㊁男科㊁外科㊁妇科等疾病的治疗[2]㊂李时珍称泻白散为泻肺诸方之准绳㊂‘医方考“充分考虑母病及子的情况,明确了泻白散的配伍原则,即泻肺兼顾泻肾㊂‘古今名医方论“指出火热伤气,泻白散有清肺调中㊁标本兼治之功,可用于治疗症见咳嗽而喘㊁面肿㊁身热的肺气热盛证㊂‘绛雪园古方选注“称泻白散: 不刚不燥,虽泻却不伤娇脏㊂ ‘医家心法“‘成方便读“等典籍均肯定了泻白散在肺热咳嗽方面的治疗地位㊂也有医家提出,泻白散不可乱用,对于外感或外感未尽而热者,应用泻白散会导致疾病深入㊂如‘温病条辨“言:身虚热者,甚良㊂若兼一毫外感,即不可用㊂1.2 方解 赵晖[3]归纳历代医家对泻白散的认识,分析泻白散的方解如下㊂桑白皮甘寒人肺,清泄肺热,止咳平喘,又因其不刚不燥,而不伤娇脏,故为君药;地骨皮甘淡而寒,入肺㊁肾经,既能直入阴分助君药泻肺中伏火,又能清泄肾中虚热以退蒸,为臣药㊂君臣相合,清肺火以复肺气之肃降,泄肾热则虚火不致犯肺㊂甘草㊁粳米养胃和中,既可扶胃气,又可防地骨皮㊁桑白皮寒凉碍胃㊂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㊁止咳平喘之功[3]㊂1.3 现代应用 李璐等[4]归纳泻白散的现代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该方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如咳嗽㊁咳喘㊁哮喘等,而较少用于治疗肺炎㊁肺癌㊁支气管炎㊁肺结核等肺系疾病;二是在治疗皮肤病方面有显著疗效,如痤疮㊁过敏性皮炎㊁皮肤溃疡㊁扁平疣㊁荨麻疹㊁湿疹等;三是在治疗眼病方面有一定疗效,如白眼红赤㊁表层结膜炎㊁胬肉攀睛等㊂历代医家在应用泻白散的过程中,不断总结㊁归纳泻白散的方解,均肯定了泻白散有清泄肺热㊁止咳平喘的作用,确定了泻白散在治疗肺热咳嗽方面的地位㊂目前,泻白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㊂2 物质基础分析2.1 君药桑白皮 桑白皮主要化学成分为D i e l s -A l d e r 型加合物㊁黄酮类化合物㊁芪类化合物㊁香豆素类化合021 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5月第32卷第9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24,V o l .32N o .9物等,以及酚酸类物质如绿原酸,少量甾体萜类如香树素㊁β-谷甾醇等[5];其主要药理作用为镇咳㊁平喘㊁利尿㊁降血压㊁降血脂㊁降血糖㊁镇痛㊁抗炎㊁抗氧化等[6]㊂冯冰虹等[7]筛选桑白皮具有镇咳㊁祛痰㊁抗炎作用的有效成分主要在氯仿提层和碱提层㊂张国刚等[8]以抗呼吸道病毒为活性指标,分离得到桑白皮的5个化合物,分别有较好的抑制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的致病作用㊁抗呼吸道合胞病毒作用㊁延缓腺病毒Ⅲ及单纯疱疹病毒Ⅰ型致病作用㊂孙静芸等[9]以平喘㊁利尿作用为药效学指标,分离得到桑白皮3个有效成分,分别是已知化合物东莨菪内酯㊁β-谷甾醇㊁5,7-羟基香豆素㊂2.2 臣药地骨皮 地骨皮的主要化学成分为有机酸及其酯类化合物㊁生物碱类化合物(酚酰胺化合物㊁环肽化合物㊁其他生物碱类化合物)㊁蒽醌类化合物㊁黄酮类化合物㊁木脂素类化合物㊁甾醇类化合物等,主要药理作用为解热㊁降血压㊁降血脂㊁降血糖㊁调节免疫功能㊁抑菌等[10]㊂龙宇鹏[11]以肽聚糖(P G N )㊁胞嘧啶-磷酸-鸟嘌呤(C p G )D N A 及脂质A (l i pi dA )为靶点,在114种抗炎中药中筛选出与病原分子具有较高亲和力的地骨皮,确认地骨皮在体内外均具有较好的拮抗细菌主要病原分子的作用㊂杨风琴等[12]研究发现,用75%乙醇提取得到的地骨皮粗提物对12种常见细菌有抑制作用,对甲型溶血性链球菌㊁肺炎双球菌㊁铜绿假单胞菌的抑制效果显著,对其他9种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㊁表皮葡萄球菌㊁白色念珠菌㊁大肠杆菌㊁肺炎克雷伯菌㊁甲型副伤寒杆菌㊁伤寒沙门菌㊁福氏志贺杆菌㊁痢疾志贺杆菌)也有一定的效果㊂2.3 整方分析 徐东川等[13]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U P L C -Q -T O F -M S /M S )对泻白散中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鉴定,鉴定出162个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类成分45个,黄酮类成分44个,生物碱类成分21个,酚酸类成分13个,糖苷类成分12个,香豆素类成分8个,内酯类成分6个,其他类成分11个,以及未知成分2个㊂林立等[14]研究发现,桑白皮中的二苯乙烯苷类成分与祛痰㊁抗炎作用呈正相关㊂向泽栋等[15]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泻白散治疗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发现泻白散中可能有74个活性成分作用于与肺炎相关的53个靶点,其中槲皮素㊁血根碱㊁山柰酚㊁β-谷甾醇等成分是潜在药效成分,I L 8㊁I L 6㊁I L 1B ㊁T N F 为关键靶点,泻白散可能参与炎性反应㊁免疫应答㊁激活细胞因子活性等过程,通过炎症性肠病㊁百日咳等通路发挥治疗肺炎的作用,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㊁血根碱㊁山柰酚㊁β-谷甾醇等与I L 8㊁I L 6㊁I L 4㊁T N F 等能实现自发结合㊂徐东川等[16]采用U P L C -Q -T O F -M S /M S 对大鼠体内泻白散入血成分进行分析,共鉴定出17种入血成分,其中6种来源于君药桑白皮,7种来源于臣药地骨皮,12种来源于佐使药甘草,分别为地骨皮甲素㊁绿原酸㊁t a c h i o g r o -s i d eB ㊁a s t r i n g i n ㊁新甘草苷㊁甘草素㊁壬二酸㊁异甘草苷㊁g l y c y r o s i d e ㊁芒柄花苷㊁癸二酸㊁pa r t h e n o l i d e ㊁刺芒柄花素㊁18β-甘草次酸㊁6-姜酚㊁棕榈酰胺㊁芥酸酰胺,这些化合物主要是黄酮类㊁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成分,与泻白散的药理作用相一致,可能是泻白散的主要药效物质㊂徐东川等[17]通过网络药理学㊁高通量筛选方法及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 P L C )筛选得到泻白散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即槲皮素㊁山柰酚㊁柚皮素和β-谷甾醇,以及核心靶点,即T N F ㊁I L 6㊁A K T 1㊁MA P K l,且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成分与核心靶点具有较好的结合活性㊂徐明远等[18]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泻白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潜在作用机制,得到泻白散的核心活性成分(槲皮素㊁山柰酚㊁柚皮苷和异鼠李素)及核心作用靶点(I L 8㊁I L 10㊁MA P K 3㊁MA P K 8㊁T N F ),通过候选靶点富集到的通路包括T N F -α㊁T o l l 样受体㊁N O D 样受体信号通路等,均与免疫相关代谢途径有关;基于动物模型实验发现,泻白散可降低急性肺损伤大鼠模型免疫球蛋白(I g )A ㊁I g M ㊁I g G 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 L )-8㊁I L -10㊁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3(MA P K 3)㊁促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8(MA P K 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 N F -α)的含量㊂以上结果得出,泻白散可能通过调控T N F 信号通路㊁N O D 样受体和T o l l 样受体等免疫信号通路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因子风暴产生作用㊂随着新技术在中药研究方面的应用,人类对中药的成分及现代药理作用的了解越来越详细,每一味中药成分复杂,每一个功能主治又以多个成分作为其物质基础㊂基于此,寻找一味中药的某一功效的有效成分就十分困难,在非单味药处方中要寻找处方的物质基础更是难上加难㊂近年来,随着有关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及新技术的运用,中药药效成分㊁作用靶点及其与疾病各个因素之间的关系被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出来㊂1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5月第32卷第9期综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M a y.2024,V o l.32N o.9研究发现,泻白散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槲皮素㊁山柰酚㊁柚皮素和β-谷甾醇,主要入血化合物是黄酮类㊁生物碱类和有机酸类物质,治疗肺炎的潜在有效成分可能是槲皮素㊁血根碱㊁山柰酚㊁β-谷甾醇等㊂3制剂研究泻白散在‘小儿药证直诀“中的用法是煮散服用,明代散剂和汤剂兼而有之,到清代多为水煎服㊂刘滢等[19]通过H P L C测定指纹图谱相似度及地骨皮乙素㊁甘草苷和甘草酸量值传递转移率㊁浸出率等指标,获得泻白散标准煎液制备的最佳工艺,即取桑白皮㊁地骨皮各41.3g,甘草4.13g,粉碎过一号筛,加粳米10.5g㊁水1260m L,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后,改为文火使药液保持微沸状态,煎至880m L,用100目滤布进行固液分离,所得的滤液在60ħ浓缩后冷冻干燥,制成泻白散标准煎液冻干粉㊂方妍[20]参照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四部通则项下相应方法对饮片的性状鉴别㊁薄层鉴别㊁水分检查㊁灰分检查㊁浸出物含量测定等项目进行检测㊂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炒桑白皮的总黄酮含量;采用H P L C建立炒桑白皮的指纹图谱;测定地骨皮饮片中地骨皮乙素的含量及炒甘草中甘草苷和甘草酸的含量;运用现代研究手段以出膏率㊁浸出物及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㊁指纹图谱等为指标,对饮片的粒度㊁煎煮㊁过滤㊁浓缩干燥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在遵古的基础上确定制备工艺:取炒桑白皮㊁地骨皮41.3g,炒甘草4.13g,粉碎后过10目筛,加粳米10.5g后,一并放至3L的砂锅中,加水1260m L,采用电加热方式,用武火煎煮至沸腾后,再用文火煎煮10m i n(滤液约为882m L),用200目滤布趁热过滤,冷冻干燥60h,即得泻白散干膏粉[20]㊂高原[21]以出膏率㊁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测定㊁指纹图谱为指标,考察泻白散物质基准的锉散粒度㊁浸泡㊁加热方式及时间㊁固液分离㊁浓缩干燥等制备工艺,并进行工艺验证;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泻白散物质基准的薄层鉴别,采用H P L C建立甘草苷及甘草酸含量测定和指纹图谱,采用水分测定法及浸出物测定法分别测定方法水分及浸出物,得到泻白散物质基准的制备工艺:取炒桑白皮㊁地骨皮41.3g,炙甘草4.13g,分别粉碎后过一号筛,加粳米10.5g㊁水1260m L于3L的煎药壶中浸泡10m i n后,用武火加热至沸腾,用文火保持微沸15m i n,以100目滤布进行固液分离后保持60ħ,浓缩药液至约200m L,冷冻干燥,得到物质基准冻干粉;薄层鉴别中泻白散物质基准均与对照药材在相同位置显现相同颜色斑点;甘草苷及甘草酸转移率均在均值ʃ30%内;指纹图谱相似度均大于0.9;出膏率㊁水分及浸出物均在均值ʃ30%内㊂泻白散的现代制剂研究较少,主要是以不同的化学成分为指标,对饮片的粒度㊁煎煮㊁过滤㊁浓缩干燥等工艺参数进行考察,从而确定泻白散水煎液冻干粉的最佳制备工艺㊂4小结历代医家对泻白散的清泄肺热㊁止咳平喘作用给予了肯定,也在临床治疗中充分证实了其功效㊂目前,对泻白散制剂方面的研究,以水煎剂为主,主要围绕运用现代制剂检测手段明确泻白散的药材选用,确定制备工艺和控制成品质量等㊂在物质基础和药效研究方面,近几年也有较大的进展,筛选出一些具体的作用于肺炎及肺热咳嗽方面的有效物质㊂这些研究可为后期的制剂研究提供信息支持,为泻白散制剂工艺研究及制剂质量安全研究提供有效依据㊂泻白散的现代研究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泻白散的制剂工艺一直沿用最早的制剂方式,以水煎为主,虽然水煎液冻干粉能够保障用药的及时性和便捷性,但口感不佳,低龄患者依从性较差,这也是中药及中成药在儿科口服用药中普遍存在的问题㊂此外,泻白散的制剂研究与物质基础㊁药效研究存在一些脱节,泻白散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成分如槲皮素㊁山柰酚㊁柚皮素和β-谷甾醇等在制剂研究中还未见相关检验指标㊂参考文献[1]邓中甲.邓中甲方剂讲稿[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1:167.[2]李婷,张彤,王丹丹.泻白散文献分析及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9,41(8):1927-1931.[3]赵晖.小议泻白散[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11):707.[4]李璐,杨一帆,杨彪,等.泻白散处方演变历史及方剂开发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9,41(8):1920-1926. [5]郑甜碧.基于化学成分的桑白皮品质评价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20.[6]景王慧,吴文进,燕茹,等.归肺经中药桑白皮的化学㊁药理与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J].世界中医药,2014,9(1):109-112,116.2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5月第32卷第9期综 述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M a y.2024,V o l .32N o .9[7]冯冰虹,赵宇红,黄建华.桑白皮的有效成分筛选及其药理学研究[J ].中药材,2004,27(3):204-205.[8]张国刚,黎琼红,叶英子博,等.桑白皮抗病毒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体外抗病毒活性研究[J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5,22(3):207-209.[9]孙静芸,徐宝林,张文娟,等.桑白皮平喘㊁利尿有效成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2,27(5):366-367.[10]郑军义,赵万洲.地骨皮的化学与药理研究进展[J ].海峡药学,2008,20(5):62-65.[11]龙宇鹏.拮抗细菌主要病原分子中药的筛选及地骨皮抗炎组分的制备与活性研究[D ].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07.[12]杨风琴,陈少平,马学琴.地骨皮的醇提取物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研究[J ].宁夏医学杂志,2007,29(9):787-789.[13]徐东川,隋在云,杨青,等.泻白散化学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法分析[J ].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9):251-258,287.[14]林立,刘晓秋.泻白散H P L C 谱效关系初探[J ].中国现代中药,2009,11(8):35-37,58.[15]向泽栋,李震,张兵,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经典名方泻白散治疗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1,23(6):1812-1820.[16]徐东川,刘瑾,李晓晶,等.泻白散大鼠体内入血成分研究[J ].中国药房,2022,33(1):38-45.[17]徐东川,刘瑾,生立嵩,等.泻白散作用靶点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及活性成分解析[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22,46(2):234-241.[18]徐明远,郭晓瑞,刘佳,等.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动物模型验证研究泻白散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潜在作用[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22,24(9):3394-3405.[19]刘滢,董金香,高原,等.基于指纹图谱和量值传递优化泻白散标准煎液制备工艺[J ].时珍国医国药,2022,33(1):125-129.[20]方妍.经典名方泻白散标准汤剂的研究[D ].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0.[21]高原.经典名方泻白散物质基准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D ].长春:长春中医药大学,2021.(收稿日期:2023-01-04)[编辑:周荣荣]作者:魏瑞洁,E -m a i l :1027308370@q q.c o m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中医研究进展魏瑞洁1,2(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1617)ʌ摘要ɔ 阿片类药物是治疗癌性疼痛的重要药物,便秘是阿片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㊂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三阶梯止痛法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对其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治疗没有明确㊁有效㊁安全的方法㊂该文通过分析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相关文献,以期为临床预防㊁治疗该病提供思路与方法㊂ʌ关键词ɔ 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药源性便秘;癌痛便秘;腹部按摩;穴位贴敷中图分类号:R 259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4.0937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中重度疼痛发生率为60%~80%[1]㊂阿片类药物是常用的镇痛药,但服用阿片类药物后约90%的患者会出现便秘,且随着服用剂量的增加,便秘程度也会加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健康[1-4]㊂中医治疗癌痛便秘以整体观念㊁辨证论治为原则㊂本文总结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从而寻找调养癌痛便秘的最佳方法㊂1 从中医学论述阿片类药物相关性便秘的病因病机阿片类药物是从罂粟壳中提取的生物碱及衍生物,罂粟壳作为传统中药饮片,属于固涩类药物,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动物咬伤[5]㊂‘本草纲目“言: 阿芙蓉酸涩温,微毒,主治久痢,赤白痢下㊂ ‘医学衷中参西录“记载: 罂粟壳 故其性能敛肺㊁涩肠㊁固肾,治久嗽㊁久痢㊁遗精㊁脱肛㊁女子崩带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记载罂粟壳味酸㊁涩,性平,有毒,归肺㊁大肠㊁肾经,具有敛肺㊁涩肠㊁321中国民间疗法2024年5月第32卷第9期。

泻白散组成

泻白散组成

泻白散组成
泻白散,是一种中药方剂,常用于治疗水肿、黄疸等病症。

其成分主要包
括茯苓、白术、芒硝、甘草等多种中药材。

茯苓,中药名猪苓、八月簪、四斤五两,为茯苓科植物茯苓的干燥块根,
具有祛湿利水、健脾养心、安神益智的功效。

茯苓入肺、脾、心经,兼有清热
化湿作用,主治湿浊之病。

白术,中药名沙苑子、蒲白、白防己,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健脾益胃、祛湿除痰、化湿止痛的功效。

白术入脾、胃、大肠经,主要作用为健脾益气、
干湿化痰、止泻止呕、止痛。

芒硝,中药名芒硝子,为芒硝科植物芒硝的针晶,具有清热泻火、利尿消肿、解毒祛痰的功效。

芒硝入肺、肾、膀胱经,主要作用为清肺热、泻肺火、
散结消肿、利尿通淋。

甘草,中药名炙甘草、甘遂、蜜甘草,为豆科植物甘草的根茎,具有益气
固表、止咳化痰、缓急止痛的功效。

甘草入脾、肺、心、胃、肾经,主要作用
为和中益气、清热解毒、润肺止咳、解表利咽。

以上几种中药材构成了泻白散的基本成分,各自具有不同的药性、药效。

茯苓、白术共同作用于脾胃,主要起到补益脾胃之气、消除湿气的作用。

芒硝
主要起到泄热通淋、消肿化痰的作用,有助于缓解水肿和肺热症状。

甘草则是
和中、调和各种药材的作用,同时能够增加药物的甜味,让服药变得更加愉悦。

总之,泻白散的组成体现了中药方剂的特点,以多种中药材的合理配比,
解决了多种不同病症的问题。

同时,它也提示我们在使用中药方剂时,应该对
每种药物的药性和功效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在治疗上做出更加准确的选择。

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黄芩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
对于人类来说,养生是很重要的,毕竟身体会健康,而且气色也会改善不少,这让很多人为之心动,不过,养生的方法有很多种,很多朋友不知道用哪一种好,对此,下面就为朋友们说一说中药方剂黄芩泻白散,它是一种效果非常好的养生法,并且也是很多朋友共同使用的养生秘诀。

【处方】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甘草
【功能主治】泻肺热,利小便。

治肺经有热,喘咳面肿,气逆胸满,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症因脉治》卷四
【处方】泻白散加黄芩。

【功能主治】房劳不谨,水中之火刑金而致内伤腋痛;肺经有热而致热结小便不利。

肺中伏火之胁痛,肺火嗽。

【摘录】《症因脉治》卷一
上面介绍了黄芩泻白散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饮用黄芩泻白散可以帮助我们治疗一些方面的问题。

但是想要体会到方剂带来的好处或是功效,只有去食用它们才知道哦。

大家有没有兴趣试一试呢。

生活常识分享。

泻白散的功能主治

泻白散的功能主治

泻白散的功能主治1. 简介泻白散是一种传统中药配方,由多种中药组成。

它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本文将介绍泻白散的具体功能和主要应用领域。

2. 功能主治泻白散具有以下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白散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帮助降低体内炎症反应,对于因热毒引起的各种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利湿利尿:泻白散中的一些中药成分具有利湿利尿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消炎止痛:泻白散中含有一些具有消炎止痛作用的中药成分,可以缓解各种疼痛症状。

•改善血液循环:泻白散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输送,有助于改善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功能。

3. 主要应用领域泻白散主要应用于以下领域:3.1 感冒、发热•症状:发热、咳嗽、喉咙痛等。

•应用方式:口服或煎剂。

3.2 水肿•症状:浮肿、全身水肿等。

•应用方式:口服或煎剂。

3.3 结石病•症状:肾结石、胆结石等。

•应用方式:口服或煎剂。

3.4 尿路感染•症状:尿频、尿急、尿痛等。

•应用方式:口服或煎剂。

3.5 皮肤疾病•症状:湿疹、疮疖、痤疮等。

•应用方式:外用药膏。

4. 注意事项•使用泻白散时,应根据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用药方式和剂量。

•孕妇禁用泻白散。

•儿童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泻白散。

•对泻白散过敏者禁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5. 总结泻白散作为一种传统中药配方,具有多种功能主治。

它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感冒、水肿、结石病、尿路感染和皮肤疾病等领域。

然而,使用泻白散时需要注意合适的用药方式和剂量,并遵循医生的指导。

如有不适或不良反应,应及时停药并就医。

泻白散仅供参考,具体用药还需遵医嘱。

泻白散(古代经典名方1040)

泻白散(古代经典名方1040)

泻白散(古代经典名方1040)泻白散出自北宋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

泻白散是五脏泻法的代表方。

明代医家李时珍谓此方为“泻肺诸方之准绳”。

《小儿药证直诀》中关于泻白散的原文有两条。

①实证:肺盛者, 咳而后喘, 面肿欲饮水, 有不饮者, 其身即热, 以泻白散泻之;②虚证:唇深红色, 治之散肺虚热, 少服泻白散。

咳喘面肿,因肺气闭塞,气壅不降使然,肺为水之上源,主通调水道,肺盛以泻白散泻肺之壅塞之气。

泻白散方中桑白皮为君药,清肺热实火,泻肺气而平喘咳,肺中实邪郁遏,肺窍不得通畅,可用桑白皮渗之散之,以利肺气。

桑白皮入肺甘寒质润,泻肺而不伤肺,除热而保元气。

地骨皮甘寒归肺肾经,入阴退热,助君药泻肺中伏火,降气平喘,解除肺部气机闭郁状态,且有养阴之功。

《本草备要》记载地骨皮能退内潮,人所知也,能退外潮,人实不知,病或风寒散而未尽,作潮往来,非柴葛所能治,而地骨皮走表又走里之药,消其浮游之邪,服之未有不愈者。

炙甘草粳米存津液,养胃和中以培土生金,扶正祛邪,且借其甘缓之性,使君臣清热之力留于上,又可使泻肺之力缓行于下,用为佐使,四药合用,共奏泻肺清热,止咳平喘之功。

泻白散以甘甜药物为主,完全照顾小儿特点。

事实上,以甘甜为主的用药特点,是《小儿药证直诀》方药体系显著特点。

泻白散是针对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弱的体质特点而设的方药,用于肺热不盛,阴伤亦轻,中间状态病证,如《医宗金鉴·删补名方论卷四》记载”夫火热伤气,救肺之治有三,实热伤肺,用白虎汤以治其标,虚火刑金,用生脉散以治其本,若夫正气不伤,郁火又盛,则泻白散标本兼治,又补二方之不及也”。

泻白散之妙在于,其中和不伤元气,避免了芩、连等苦燥伤阴,又有粳米甘草补土生金,使金清气肃,有标本兼治之功。

泻白散辨证要点是咳喘气急,皮肤蒸热,舌红苔黄,脉细数。

咳嗽仅有点气急,以咳为主,没有痰或少痰,皮肤蒸热但并不严重,日中加重,舌红苔黄,脉细数。

皮肤蒸热是热自骨内向外透发,有一浪一浪的感觉,经常在午后发热。

桑丹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桑丹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桑丹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桑丹泻白散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

并且使用桑丹泻白散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
桑丹泻白散属于是一种中药方剂,在平时的时候是可以治疗一些疾病的。

并且使用桑丹泻白散对于人体的健康是很有好处的。

接下来我们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

丹皮桑皮地骨牛蒡前胡杏仁土贝甘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

治喉痧。

痧回热退,舌化脉和,余邪未尽,时时手足心热者。

【用法用量】水煎服。

【摘录】《喉科家训》卷四
上文介绍了桑丹泻白散的功效与作用有很多,桑丹泻白散可以保护人体,还有自己的适宜人群,所以在食用的是侯一定要注意。

生活常识分享。

聂惠民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合方治疗肺热咳喘验案_郭玉娜_郭华

聂惠民运用泻白散与经方合方治疗肺热咳喘验案_郭玉娜_郭华
王某,男,39 岁,2004 年 11 月 26 日初诊。患者咳 喘三四年,曾服西药止咳药及抗生素治疗不效。2004 年 11 月 24 日 X 光片诊断提示两肺纹理增深,西医诊 断为支气管扩张。现症: 咳嗽,气短,咳甚伴喘,痰色 白,食纳二便如常,咽干、咽痒,口唇干燥,唇色深红,脉 弦略数,苔淡黄。证属肺热咳嗽,治以清泻肺热,用泻
关键词: 聂惠民; 合方; 泻白散; 肺热咳喘 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0-1719( 2014) 01-0160-02
聂惠民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学专家,北京中医 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 研工作五十余年,有着丰富的教学和临床经验。聂教 授潜心研究《伤 寒 论 》,对 经 方 多 有 独 到 的 见 解,并 著 有《聂氏伤 寒 论 》等 多 部 著 作。 笔 者 有 幸 随 郭 华 老 师 一同整理聂教授的医案,在整理的过程中,发现聂教授 在临床上治疗疾病不仅善用仲景经方,还善用时方,在 治疗疑难杂病中,尤善用合方治疗。现将聂惠民教授 运用泻白散 合 经 方 加 减 治 疗 肺 热 咳 喘 的 经 验 介 绍 如 下。
二诊: 2003 年 1 月 17 日。服上方后,咳嗽锐减, 唯咽干、睡眠不佳,淡黄苔已退,脉沉弦略细。前方去 地骨皮、杏仁、炙百部,加麦冬 15 g,五味子 2 g,生黄芪 12 g,10 剂水煎服。半年后随访,服完上方后再未出现 咳嗽。
按 患者咳嗽,舌质略红,苔淡黄,脉沉细略数,为 肺热咳嗽之象,故聂师以泻白散清泻肺热。其咳嗽已 月余未愈,舌 质 略 红,苔 淡 黄,说 明 热 邪 内 郁,当 需 清 宣,故聂师采用经方栀子豉汤与时方泻白散相合,清肺 邪热、宣透郁热。方中加理肺润肺、化痰止咳之品如芦 根、百部、杏仁、牡蛎等,还重用生薏苡仁健脾祛湿,服 用 7 剂后,诸证锐减,疗效甚佳。

【方剂】泻白散,苇茎汤,左金丸,龙胆泻肝汤,导赤散

【方剂】泻白散,苇茎汤,左金丸,龙胆泻肝汤,导赤散

【方剂】泻白散,苇茎汤,左金丸,龙胆泻肝汤,导赤散导赤散《小儿药证直诀》[组成] 1、2、3、生地黄木通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 . 4、竹叶若干。

[用法]上三味药为末,每服三钱(9g),水一盏,入竹叶同煎至五分,食后温服(现代用法: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情增减)。

[功用]清心利水养阴。

[主治] 心经火热证。

心胸烦热,口渴面赤,意欲饮冷,以及口舌生疮;或心热移于小肠,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

[方解] 导赤散证乃心经热盛或移于小肠所致。

心火循经上炎,而见心胸烦热、面赤、口舌生疮;火热内灼,阴液被耗,故见口渴、意欲饮冷;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热下移小肠,泌别失职,乃见小便赤涩刺痛;舌红、脉数,均为内热之象。

心火上炎而又阴液不足,故治法不宜苦寒直折,而宜清心与养阴兼顾,利水以导热下行,使蕴热从小便而泄。

君药生地、木通,生地甘寒而润,入心肾经,凉血滋阴制心火;木通苦寒,入心经、小肠经,上清心经之火,下导小肠之热,两药相配,滋阴制火不恋邪,利水通淋不伤阴。

臣药竹叶甘淡,清心除烦,淡渗利窍,导心火下行。

佐使药生甘草梢清热解毒,直达茎中而止痛,并调和诸药,防木通、生地之寒凉伤胃。

四药合用,共收清热利水养阴之效。

导赤散在《小儿药证直诀》治“小儿心热”,未言及“心移热于小肠”,至《奇效良方》扩大了运用范围,用治小便赤涩淋痛等。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说:“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便而出……故名导赤散。

”可见本方理论与运用,皆是逐步发展而成。

导赤散证病机,钱氏只言及“心热”,或“心气热”,未言及虚实,可见不宜以虚火或实火言之;再者,他在《小儿药证直诀?脉证治法》中虽提到“心气实”一证,但用方泻心汤仅提到黄连一味,与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不同,说明本方证不应是实火。

另一方面他在该书卷三之“目内证”中云:“赤者,心热,导赤散主之;淡红者,心虚热,生犀散主之”,说明本方证亦不是虚热。

从以药测证分析,本方用生地配伍木通,甘寒与苦寒相合,滋阴利水为主,滋阴而不恋邪,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这与小儿稚阴稚阳、易寒易热、易虚易实、疾病变化迅速的特点和治实宜防其虚、治虚宜防实的治则要求,亦十分吻合。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探讨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探讨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探讨目的探讨泻白散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来本院进行诊治的因感冒而引发咳嗽久治不愈患者80例,并将其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患者选用泻白散加减法进行治疗,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患者选用西医常规对症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显效24例,有效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73.0%,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泻白散加减治疗,可起到化痰止咳、减轻肺部湿啰音等症状,对感冒后咳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标签:泻白散;感冒后咳嗽;中医咳嗽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肺部病症,以春冬季节发病率较高。

其致病原因较为复杂,由感冒而引发的久治不愈咳嗽症状临床较为常见。

如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长期剧烈咳嗽可引发上呼吸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1-2]。

对于不同原因引起的咳嗽,其用药类型可分为西药和中药治疗。

泻白散药方主要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粳米组成,属于治疗肺热咳喘常用方剂。

为掌握泻白散在临床应用中的治疗效果,现将本院80例病例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来本院门诊进行诊治的患者80例,男48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7±12.4)岁,咳嗽久治不愈持续6 d以上。

临床主要表现为喉痒咳嗽、黄白黏痰、舌红苔黄、胸闷、声音嘶哑等症状。

检查显示扁桃体肿大,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均在正常范围,肺部行X线检查正常,偶见肺纹理增多或紊乱。

两组患者无心、脑、肾等脏器及呼吸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诊断标准均参照《内科学》的诊断标准确定诊断,并参照《中医内科学》的分型标准确定辨证分型。

(1)咳嗽、咳痰或伴喘息反复发作,每年发病持续时间至少3个月,并连续2年以上。

根据临床表现分为单纯型与喘息型;(2)查体:肺部可正常或呼吸音粗糙,喘息型可闻及哮鸣音,细菌感染时,可出现湿啰音;(3)肺部X线检查:早期无异常,反复发作者可见两肺纹理增粗、紊乱,旱网状、条索状或斑点阴影,以下肺野为明显;(4)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正常,并发细菌感染时增高;(5)肺功能检查:早期可有闭合气量增大,反复发作严晕者呈阻塞性通气障碍(FEVl、MMEF降低);(6)常有吸烟史。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辨治肺痹的特色

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辨治肺痹的特色

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 2023,Vol.16,No.61163 ㊃学术论坛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金地区科学基金(5351403325/2004)作者单位:330004 南昌,江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苏搏超(博士研究生)㊁贾冬冬(博士研究生)],岐黄国医书院(刘英锋)作者简介:苏搏超(1992-),2019级在读博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医学临床基础方向㊂E⁃mail:Ifzsbc@通信作者:刘英锋(1960-),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从事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研究㊂E⁃mail:ncfengyingliu@从‘临证指南医案“探析叶天士辨治肺痹的特色苏搏超 贾冬冬 刘英锋【摘要】 本文从病因病机㊁辨证诊断㊁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等方面系统探析了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辨治 肺痹”的经验特色㊂叶氏明确提出外六淫皆可致肺痹,同时对内因致病加以充实,突出肺气痹阻的核心病机,重视痰湿水饮的续发病理㊂在肺痹临床症象上,有了更为丰富的扩展㊂在治则治法上,重视审势治病的轻重缓急㊁内外合因的表里同治㊁立微辛微苦宣通兼降之法,且注意肺与其他脏器关系,如肺与胃肠㊁肺与肝㊁肺与膀胱等㊂在肺痹辨治的方药上,善用苇茎汤合泻肺剂㊁木防己汤加减㊁三仁汤加减等,主用辛香宣通之药,配用清润苦降,佐以渗利水湿药,并根据兼邪佐用它药㊂通过挖掘其学术理论和辨证方药亮点,以期为现代中医肺病临床实践提供借鉴㊂【关键词】 叶天士; ‘临证指南医案“; 肺痹; 病因病机; 治则治法; 经验特色【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6.017 肺痹为五脏痹之一[1],肺痹多由皮痹日久不愈,复感外邪,内舍于肺而致[2];皮痹若见喘嗽气急,胸背疼痛,心胸烦闷,卧则喘促,甚则呕恶者为肺痹[3]㊂现代医学的间质性肺炎㊁系统性硬化㊁皮肌炎㊁类风湿关节炎㊁混合结缔组织病㊁干燥综合征㊁系统性红斑狼疮㊁强直性脊柱炎等可出现肺痹表现[4]㊂清代名医叶天士不仅为一代温病学大家,而且其对内伤杂病的学术造诣也极高㊂笔者从‘临证指南医案“(后简称‘临证指南“)中发现,叶天士有关肺痹病的辨治经验不仅极具特色,而且在证㊁理㊁法㊁方㊁药等诸多方面对以往的经典理论都较有发挥㊂因此,笔者对叶氏肺痹辨治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希冀能为现代中医肺病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参照和借鉴㊂下面笔者就叶氏肺痹辨治经验,试从病因病机㊁辨证诊断㊁治则治法和选方用药几方面阐述㊂1 对肺痹病因病机的拓展肺痹”一名始于‘素问“,其病因论述则有内外两端㊂一为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即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皮痹不已,内舍于肺” 风寒客于人 弗治,病入舍于肺,名曰肺痹,发喘上气”,一为醉酒房劳所伤及肺,即 少阴 不足病肺痹” 醉而使内”醉酒房劳致 喘而虚,名曰肺痹”[5]㊂后世医家多遵其意,也未有更多发展,而叶天士则结合自身实践,对病因病机都进行有益的补充㊂叶氏对肺痹病因病机进行重要补充,进一步建立外感内伤皆可致痹的重要观点,奠定了理论沟通的基础㊂1.1 首次提出六淫皆可致痹华岫云批注‘临证指南“曰: 肺为娇脏,不耐邪侵,凡六淫之气,一有所著,即能致病㊂其性恶寒恶热㊁恶燥恶湿,最畏火风,邪著则失其清肃之令,遂痹塞不通㊂”[6]190肺为娇脏,不耐邪侵,为清虚之器,喜轻清肃静,不容纤芥之物,六淫侵袭肺脏,皆可破坏其清净通灵之性,导致肺气闭塞不通㊂如 温邪郁肺,气痹咳嗽”[6]189㊁ 风温化热上郁,肺气咽喉阻塞”[6]190等㊂其将病因由风寒湿邪气拓展为六淫致肺痹,从临床实践的角度丰富完善了外邪致肺痹理念㊂1.2 充实了肺痹的内因基础叶氏认为引起肺痹除由外感病因引发外,还有诸多内伤因素的加入㊂其中有因情志因素 得之忧愁思虑,所以肺脏受病”[6]189㊁ 怒劳致气分逆乱”[6]190者,有因饮食不节 乃辛热酒毒之痹”[6]190,即情志㊁饮食㊁劳倦等内伤因素,皆有碍肺主一身气化,而导致 上焦不行㊁下脘不通,周身气机皆阻”[6]189的病态㊂1.3 突出肺气痹阻的核心病机诸气膹郁,皆属于肺”,叶氏认为肺痹是肺闭塞不通,肺 失其清肃降令,遂痹塞不通爽”[6]190㊁ 周身气机皆阻”[6]189,以致肺气郁闭,宣肃失司,治节不行㊂所谓 痹者闭也,肺痹乃肺气闭阻,治节不行,病灶在肺”[6]190,叶案中无论是 风温不解,邪结在肺”[6]190等外邪致肺痹,还是 忧愁思虑”[6]189㊁ 辛热酒毒”[6]190等引起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周身气机皆阻”[6]189的内伤肺痹,均聚焦于肺脏气机阻滞,痹阻不通的核心病机㊂1.4 关注痰湿水饮的续发病理所谓气滞病久则必致津停,进而内生痰湿水饮,进一步壅阻肺中,加剧肺气不通,甚至续发阴秽㊁邪浊填胸聚脘之1164 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变,故多见久咳咯痰㊁喘闷痞塞之症㊂故叶氏极其重视这些续发病理产物进一步的致病性㊂如, 某(十岁)脘中稍爽,痰粘气逆,腹膨㊂(治以)开肺理气为主㊂(用药)枇杷叶㊁浓朴㊁杏仁㊁滑石㊁茯苓皮㊁通草㊁白蔻仁㊁苡仁”[6]189㊂此为痰湿阻滞气机,所致肺痹伴腹胀,治以宣湿化痰行气㊂如, 朱(某)风温不解,邪结在肺㊂鼻窍干焦,喘急腹满,声音不出㊂此属上痹,急病之险笃者㊂急急开其闭塞,(治以)葶苈大枣合苇茎汤”[6]190㊂此为风温外邪犯肺,致痰热内生,治节不行,肺气郁痹,急治痰湿内热㊁泻肺行水,恢复肺气宣降㊂2 对肺痹临床特征的扩充相比于‘内经“论述肺痹 烦满喘而呕”的肺胃见症,‘临证指南“中对肺痹症象的发现更为丰富,叶氏把肺痹病症由胸膈肺部扩充到了肠胃㊁鼻喉㊁经脉㊁皮毛等更大范围㊂[7]首先是肺痹本症的扩充㊂其中既有咳嗽㊁咳痰㊁寒热㊁胸痞等轻症,又有卧则喘急㊁呼吸不爽㊁上下交阻而厥㊁声音不出等急重症,以此反映肺痹病程前期轻证与后期重证的不同病势特点㊂其次是肺痹旁症扩充㊂其中较多详述了胃脘痞胀㊁腹膨㊁嗳气㊁呃逆等与肺痹伴随的胃肠症状,还可见经脉痹痛㊁肌肉着席而痛等外症;此外,还涉及肺痹前期有关的风温㊁暑温等多种外感病症㊂此反映肺痹病变本脏自病与兼涉它经的不同病型特点㊂3 对肺痹治则治法的建立3.1 重视审势治病的轻重缓急‘临证指南“对于肺痹的辨治,有轻重缓急之分㊂如 朱(某)风温不解,邪结在肺,鼻窍干焦,喘急腹满,声音不出㊂此属上急病之险笃者,急急开其闭塞”[6]190㊂并在复诊时回顾道 (首诊见)风温喘急是肺痹险症㊂未及周岁,脏腑柔嫩,故温邪内陷易结㊂前用苇茎汤两通太阴气血,颇验㊂(病情缓解)仍以轻药入肺,昼夜竖抱,勿令横卧为要,用泻白散法”[6]190㊂即叶氏针对肺痹喘急险症处以两通气血以治其急,取效之后病情缓解便转为重点淸气,足见其治病分轻重缓急,治法之不同才了然于胸, 否则前后不循缓急之法,虑其动手便错,反致慌张矣”[8]㊂3.2 重视内外合因的表里同治叶氏辨治肺痹不仅分有外感六淫由表而病者与内伤情志㊁饮食㊁劳倦等内发脏腑者,更考虑外感与内伤双因互引而发病者,故发病机理较为复杂 多为表里同病㊁内外合邪,病机内外纠缠较难辨治㊂例如 某,风温化热上郁,肺气咽喉阻塞”[6]190,复因本有饮食内积,因而两相搏结,转为 胸脘不通,致呻吟呼吸不爽,上下交阻,逆而为厥”[6]190㊂若予以发散解表之药合消食苦降之品,不得及时化解,反 久延慢惊,莫可救疗”[6]190,对此叶氏采取于外解风温之时,配以淡渗清消的加减苇茎汤法(芦根㊁通草㊁滑石㊁薏仁),消除肺中蕴生之湿热,确保肺气之流通,复起宣上降下之能㊂3.3 立微辛微苦宣通兼降之法肺居胸中,主一身之气,呼吸之间行清宣肃降之令,有通调百脉之功㊂若外邪犯肺或内因为患,致使肺气不利,宣降失和,郁而成痹㊂故叶氏将肺气宣降通畅与否,视为治疗肺痹的关键㊂特别提出治肺痹以轻开上的关键治则[1],用药提倡药取轻扬以达肺,微辛轻苦以开达兼顺降,使既能宣降相辅,又无行气开破之弊,才适于娇肺轻清之治㊂如 某(二七),温邪郁肺气痹,咳嗽,寒热头痛”[6]189,处以桔梗㊁连翘微辛宣散,杏仁㊁通草㊁桑皮微苦通降,开通上焦而兼降肺气,则其痹得开㊂此叶氏重视轻苦微辛,实强调治肺痹不可轻用苦寒之品,即 清邪在上,必用轻清气药,如苦寒治中下,上结更闭”[6]188㊂而且苦寒性降,直攻肠胃,由胃达肠,药过病所,难解温邪上郁㊂因此,大辛大苦则大开大降,药过病所非治肺痹良药,过辛泻肺而易致气散,寒热咳喘;太苦则大降,且味苦多寒凉戕伤脾胃,甚者损及下焦致肾封藏纳固失职,喘急反剧[7]㊂3.4 注意肺与其他脏器关系注意肺与胃肠的关系㊂由于肺胃大肠均禀金气㊁一气相通,若肺气痹阻,不能顺降,则腑气也会不畅,兼现胃肠伴症,故治疗仍应从肺着手来调治胃肠,以 肺主一身之气化也,气舒则开胃进食,不必见病治病,印定眼目”[6]189㊂如案 王(某)脉搏劲,舌干赤,嗳气不展,状如呃忒㊂缘频吐胃伤,诸经之气上逆,填胸聚脘,出入几逆,周行脉痹,肌肉着席而痛转加㊂平昔辛香燥药不受,先议治肺经”[6]189㊂因 上焦不行,下脘不通,周身气机皆阻”[6]189,治则不用攻下,求于辛润苦降,反能开肺降气㊂注意肺与肝的关系㊂肝性升发条达,与肺主肃降相互制约,维持机体气机升降平衡㊂若情志抑郁,肝郁化火,可循经上行犯肺,则影响肺气肃降,如案唐(某)因 怒劳致气分逆乱”[6]出现 脘中痞闷,纳谷胀,小便短赤,大便七八日不通”[6]190,其从肺治肝,以肺痹论治㊂注意肺与膀胱的关系㊂肺为水之上源,其经三焦以通调水道,下疏膀胱,若肺气不化,则会水液不下而小便不利,而膀胱不利,也会水液上溢于肺,致呼吸不利或喘促,所谓 水泛高原”㊂因此华岫云批注‘临证指南“云: 肺主百脉,为病最多,就其配合之脏腑而言,肺与大肠为表里,又与膀胱通气化,故二便之通闭,肺实有关系焉㊂”[6]1914 对肺痹辨治的组方贡献4.1 苇茎汤合泻肺之剂叶天士对于 上焦气分壅热”[6]所致的 肺不升降”[6]188的轻证,习以微苦辛淡的苇茎汤为法, 微辛以开之,微苦以降之,适有合乎轻清娇脏之治也”[6]190㊂但对于 上痹急病之险笃者”[6]190则更合葶苈大枣泻肺汤 急急开其闭塞 两通太阴气血”[6]190;针对风温肺痹郁热夹痰的喘急,则以苇茎汤去桃仁清其痰热,合泻白散用桑白皮和地骨皮入肺泻热,配竹沥清痰热,轻灵隽气,痰祛气畅则病平㊂如此,形成宣通兼泻之剂㊂4.2 木防己汤加减之剂叶氏辨治肺痹,对湿热挟风,痹阻肺气,兼滞经脉而成表里同病者,其以经方木防己汤加减化裁,形成于清利湿热之中,开肺痹与通经络,兼并互用之剂㊂如 某,经热津消,咳环球中医药2023年6月第16卷第6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une2023,Vol.16,No.61165痰痹痛㊂桂枝㊁桑枝㊁木防己㊁生石膏㊁杏仁㊁苡仁㊁花粉”[6]189 (吴鞠通将此案中之药防己㊁桂枝㊁石膏㊁杏仁㊁滑石㊁白通草㊁薏仁组方命名为加减木防己汤,载入‘温病条辨“之中,成为温病名方之一)㊂此方用防已为主药,长于祛经脉之湿,通痹止痛,佐桂枝㊁通草温通经脉㊁增强通痹止痛之力;杏仁开降肺气㊁通调水道,佐薏苡仁化痰渗湿㊁增强利肺之功;滑石㊁石膏甘寒清热利湿,以清湿热之因㊂4.3 宣湿开肺三仁之剂叶氏辨治肺痹,见咳痰气逆,兼脘腹闷胀不爽者,认定为肺气为湿邪郁痹,以杏仁㊁蔻仁㊁薏仁等为伍,以宣气行湿,开达于肺为主㊂如 某,十岁,脘中稍爽,痰粘气逆,腹膨㊂开肺理气为主㊂枇杷叶㊁厚朴㊁杏仁㊁滑石㊁茯苓皮㊁通草㊁白蔻仁㊁苡仁”[6]189㊂吴鞠通‘温病条辨“以此案方药为底,组出温病名方三仁汤,专治湿温初起湿重于热之证㊂5 对肺痹用药特色的丰富5.1 主用辛香宣通之药叶氏首倡治肺痹以轻开上为先,用药宜取辛香宣通㊁轻扬入肺之品,常用香豉㊁郁金㊁桔梗㊁白豆蔻之类:(1)香豆豉,辛香而微苦温,能发散透达解表㊁宣通胸中气滞,表邪未尽㊁肺气始痹时可用,伴胸中烦闷则加栀子㊂(2)郁金,其性辛香不燥,能散郁滞,气血两行,兼能祛湿,治疗肺痹伴脘痞或胁痛时最为适用㊂(3)桔梗,辛而不香,尤有载药上行入肺之功,善治胸咽气滞满闷之病,常与枳壳相配,升降气机,利膈通肺㊂(4)白豆蔻,芳香淸芬,轻而上行,善透上焦湿滞,兼入中焦脾胃㊁开胃消食,专治湿郁上中㊁胸脘不爽之病㊂5.2 配用清润苦降之药基于肺肠一气相通,叶氏见肺痹而下脘腹不通者,断不用孟浪攻下,而是选用紫菀㊁枇杷叶㊁杏仁㊁瓜蒌皮等润通降肺之品,令其自上宣降,肺肃达肠,肺气化则便自通㊂如: (1)紫菀,苦辛温润,辛温开散肺郁,苦润化痰通便,叶氏用于痰郁阻肺以致腑气不通者;(2)杏仁,辛温发散风寒,苦润下气化痰,叶氏常与紫菀同用,加强宣肺通降之功;(3)枇杷叶,轻浮入肺,清润化痰,味苦降气,香而不燥,叶氏用治肺失清肃的咳逆上气;(4)瓜蒌皮,凉而不滞,利气宽胸,化痰兼清,润能通腑,叶氏用专来治痰热肺痹而兼便秘者㊂5.3 佐以渗利水湿之药肺痹,肺失通调,易停水湿,故叶氏常选芦根㊁通草㊁薏苡仁㊁茯苓皮等淡渗之品,通利小便,以助肺气通调㊂如:(1)芦根,甘凉淸利, 根居于水底,是以其性凉而善升 能淸肺热,中空能理肺气,味甘多液更善滋阴养肺 其善利小便”[9]㊂叶氏治肺痹见上焦气分兼热者,不论夹风热表邪还是兼里湿均通用之,并以鲜者最佳㊂(2)通草,气味甘淡,体轻色白,善入肺经,又利小便㊂故凡湿热郁肺㊁气机痹阻者,叶氏常在方中加入此药㊂(3)薏苡仁,甘淡利水,性凉而善行,内能健脾祛湿,外能通利关节,故叶氏在肺痹案中,不论上焦气分热壅,还是经脉痹痛,或是脘痞纳差者均与选用㊂5.4 根据兼邪佐用之药针对肺痹易兼表邪的特点,叶氏注意兼治之法, 或透风于热外,或渗湿于热下,不与热相搏,势必孤矣”[8]㊂‘临证指南“中华岫云概括外感肺痹 因于风者则用薄荷㊁桑叶㊁牛蒡之属;兼寒则用麻黄㊁杏仁之类;若温热之邪壅遏而痹者,则有羚羊㊁射干㊁连翘㊁山栀㊁兜铃㊁竹叶㊁沙参㊁象贝;因湿则用通草㊁滑石㊁桑皮㊁苡仁㊁威喜丸;因燥则梨皮㊁芦根㊁枇杷叶㊁紫菀;开气则蒌皮㊁香豉㊁苏子㊁桔梗㊁蔻仁”[6]190㊂如此,主次兼顾,由常达变㊂6 结语叶天士辨治肺痹,其理论源于‘内经“又不限于经文㊂在肺痹的病症范围上有了进一步扩充,在病因的认识上重视其内外合因致病,在病机上则明确树立肺气痹阻㊁失于宣通为核心,在治则上注意分表里缓急㊁主次兼夹,在治法上突出以芳香轻宣㊁配微辛微苦之品,力主宣通流动为上,兼用润降或淡利之药,形成了独到的组方用药特点㊂但是,叶氏在病因病机上的认识,与目前公认的 肺气虚,复感于邪致肺气闭郁㊁气血凝滞,甚至气滞痰瘀交阻而成肺痹,正虚为本,郁滞为标的病机特点”[10]似有出入㊂这是由于叶氏接诊案例,起病多由外感引发,而且发病尚在初期,尚未形成肺虚证㊂因此,不仅某些特殊群体, 如小儿阴阳尚未充健,或老人㊁体弱者等肺肾不足之人,罹患外感,多易见重症感染或肺间质损伤,甚至肺纤维化,符合肺气郁闭㊁气血涩滞的病机特点,可从肺痹论治”[10];而且,素体痰热或积热或郁热之人,感受外邪,致表里俱病,肺气郁痹,气血涩滞者,亦当从肺痹论治,可从叶氏中寻法㊂参考文献[1] 李满意,娄玉铃.五脏痹的源流[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3,2(5):36⁃42.[2]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皮痹的证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9(8):59⁃63.[3] 李满意,娄玉铃.肺痹的源流及相关历史文献复习[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5,4(1):48⁃56.[4] 李满意,刘红艳,陈传榜,等.肺痹的证治[J].风湿病与关节炎,2021,10(1):54⁃57.[5] 佚名.黄帝内经[M].谢华,编著.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0:176,396.[6] 清㊃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8⁃191.[7] 喻平瀛.叶天士治肺痹的特色[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15(7):61⁃62.[8] 张志斌.温热湿热集论[M].刘悦,点校.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11⁃13.[9] 潘远根.古今名医药论[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23.[10] 刘光华,吴振起.肺痹论治今议[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317⁃318.(收稿日期:2022⁃03⁃10)(本文编辑:邱灵慧)。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

加减泻白散治疗小儿痰热咳嗽

兰州
700 ) 300
史正 刚

要: 目的
观 察加减 泻 白散 治 疗 小儿痰 热 壅肺 型 咳嗽 的疗效 。方 法
3 1 痰 热咳嗽 患儿 给 2例
予加减 泻 白散辨 证 治疗 。结 果 治愈 2 7例 , 2 5% ; 转 1 9 占9 . 好 3例 , . 占4 1% ; 未愈 1 例 , . 1 占3 4% 。 总
有 效率 为 9 . 66% 。结论
辨证使 用加 减泻 白散 治 疗小儿痰 热咳嗽 疗效肯 定 , 得 临床 推 广。 值
文献标 识码 : B 文章 编号 :6 3~ 2 7 2 1 0 0 3 0 17 4 9 (0 0)5— 0 0— 2
关键词 : 小儿痰热 咳嗽 ; 医治疗 ; 中 加减 泻 白散 中图分 类号 :2 6 1 R 5 .1
咳嗽是小 儿 常见 的一种 肺 系病症 , 以冬春 二季 发病率 高 。结合甘肃 省 的地 域特 点 , 临床辨证 多为
痰热 咳嗽 。笔 者导 师 史 正 刚教授 运 用 自拟加 减 泻
桑 白皮 8~1 、 骨皮 8~1 、 仁 8~1 、 0g 地 0g 杏 0g枇 杷 叶 8g鱼 腥草 1 、 2~l 、 5g桔梗 8g前 胡 8g浙 贝 、 、
给予加 减泻 白散煎 服 。药 物组 成 : 覆花 8g 月 , 旋 、 均需 3个疗 程 以上 。
收 稿 日期 :0 0—0 3 21 3— 0
作者 简 介 : 丽 丽 (9 2一) 女 , 读硕 士研 究 生。研 究 方 向 : 武 18 , 在 小儿 呼 吸 系统疾 病 。
起或/ 及夜间为重 , 或有发热、 烦躁, 或伴鼻塞 、 流稠 咳嗽伴喘者加 紫菀 8g 地龙 8g 胸痛者加枳壳 、 ; 涕, 或胸部不适 , 寐不安、 纳食减少, 大便干或便秘 , 8g郁金 1 ; 感症状 明显者 加荆芥 8g 防风 、 0g 外 、

白泻散

白泻散
方剂1
【出处】《小儿药证直诀》卷下。
【异名】泻肺散、泻肺汤。
【分类】 清热剂-清脏腑热
【组成】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 甘草(炙,3克)
【功用】 清泻肺热,宽气进食,止咳平喘。
【主治】 肺热喘咳证。气喘咳嗽,皮肤蒸热,日哺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可用于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气管炎等属肺中伏火郁热者。)
【用法】每服2-3钱,以麦门冬汤调下。
【方剂主治】肺脏实热,心胸壅闷,咳嗽烦喘,大便不利。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4钱,水1盏,生姜5片,煎至8分,去滓,食后温服。
【方歌】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清泻肺热平和剂,热伏肺中喘咳医。
方剂3
【药物组成】黄芩、栀子、当归、生地黄、赤芍药各等分。
【处方来源】《医统》卷六十一。
【附注】泻肺散(原书同卷)、泻肺汤(《准绳·幼科》卷九)。本方改为丸剂,名“泻白丸”(见《集验良方》)。 葶苈大枣泻肺汤(《金匮要略》)
方剂2
【药物组成】桑白皮(炙)、桔梗(去芦,锉,炒)、地骨皮(去木)、半夏(汤洗7次)、瓜蒌子、升麻、杏仁(去皮尖)、甘草(炙)各等分。
【处方来源】《济生》卷二。
【用法】 上药锉散,入粳米一撮,水二小盏,煎七分,食前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禁忌】 本方药性平和,尤宜于正气未伤,伏火不甚者。风寒咳嗽或肺虚喘咳者不宜使用。
【方论】方中桑白皮清肺热,泻肺气,平喘咳;地骨皮泻肺中深伏之火,对于阴虚有热者尤宜;甘草、粳米养胃和中。四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泻肺而不伤正,使肺气清肃,则咳喘自平。
泻白散
主要有解热,抗菌,镇咳等作用。 1.解热:泻白散对实验性发热的家兔有解热作用,与一些合成解热镇痛药大致相等。 2.抗病原微生物:泻白散组成药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结核杆菌、伤寒杆菌、流感甲型京科68-1病毒有较强抑制作用,对福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也有抑制作用。 3.祛痰止咳;泻白散组成药有祛疾、镇咳作用。

泻白散的成分及临床应用

泻白散的成分及临床应用

泻白散的成分及临床应用泻白散是一种中药复方制剂,主要由五味子、泽泻、苦参、薏苡仁、泽兰等草药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泻白散的成分及临床应用。

1. 五味子:五味子为杨梅科植物五味子的种子。

具有滋阴润燥、补肾固精、安神定志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五味子常用于治疗肾虚所致的遗尿、梦寐不宁、腰膝酸软、精神疲乏等症状。

2. 泽泻:泽泻为禾本科植物泽泻的地下茎。

具有利水泻湿、通便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泽泻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引起的脘腹胀满、小便不利、大便干结等症状。

3. 苦参:苦参为豆科植物苦参的根及全草。

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苦参常用于治疗湿热瘀阻所致的小便短赤、血尿、便血等症状。

4. 薏苡仁:薏苡仁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子。

具有利水渗湿、健脾通乳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薏苡仁常用于治疗湿热所致的水肿、饮食积滞、乳汁不通等症状。

5. 泽兰:泽兰为风毛菊科植物泽兰的疏花。

具有清热燥湿、解毒止痛的作用。

临床应用中,泽兰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黄疸、疮疡肿痛、湿疹等症状。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主要是针对湿热下注所引起的症状。

湿热下注是中医理论中的一种病机,主要是指因湿热邪气的侵袭而导致的身体不适。

湿热从脾胃处下注,可以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导致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症状。

湿热下注还会引起尿路疾病,表现为小便短赤、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症状。

此外,湿热下注还会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导致黄疸、湿疹等皮肤病症。

泻白散具有清热解湿、利水通便的作用,可以排除湿热邪气,改善脾胃功能,调理尿路系统,舒缓皮肤病症。

因此,泻白散常被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1. 湿热腹泻:泻白散可以清热解湿、利水通便,改善脾胃功能,减少腹泻次数,改善大便质地,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

2. 尿路感染:泻白散可以通过利尿作用排除湿热邪气,减少尿路感染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道灼痛等。

3. 湿热黄疸:泻白散可以清热解毒、通利水道,有助于排除体内湿热邪气,改善黄疸症状。

4. 湿热皮肤病:泻白散可以清热燥湿、解毒止痛,舒缓湿热引起的皮肤病症,如湿疹、疮疡肿痛等。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探讨

泻白散的临床应用探讨
2 01 3 年5 月第 3 卷第1 0 期

中医中药 ・
Hale Waihona Puke 泻 白散 的临床应用探讨
粱雨 虹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中医院, 广东佛 山 5 2 8 3 3 3
[ 摘要 】目的 探讨 泻 白散在临床 应用 中的治疗 效果 。方法 选取 来本 院进行诊 治 的因感 冒而 引发 咳嗽 久治不愈 患
【 Ab s t r a c t J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i f c a c y o f X i e b a i p o w d e r i n c l i n i c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8 0 p a t i e n t s
者8 O例 , 并将其 分为 两组 , 即治疗 组 和对 照组各 4 O例 , 治疗组 患者选 用泻 白散加减 法进行 治疗 , 连续 服用 2个 疗
程; 对照组患者选 用西 医常 规对 症治 疗 , 观察 两组 的治 疗效 果 。结 果 治疗 组显 效 2 4例 , 有效 1 2例 , 无 效 4例 , 总有 效 率 为 9 0 . O %; 对 照组 显效 1 3例 , 有效 1 6 例, 无效 1 1 例, 总有 效 率 为 7 3 . O %, 两组 结 果 比较 差 异有 统 计
T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Xi e b a i p o w d e r a d d i t i o n a n d s u b t r a c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 c a n p l a y a c a p a b l e o f p r e v e n t i n g p h l e g m f r o m f o r mi n g a n d s t o p p i n g c o u g h i n g, r e d u c e l u n g we t r a l e s a n d o t h e r s y mp t o ms o f a f t e r a c o l d c o u g h , h a s a b e t t e r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

彝族药明镜草泻白散加味治疗白睛疾病

彝族药明镜草泻白散加味治疗白睛疾病

促进创面净化和愈合;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抗细胞增殖。

诸药合用,洁阴护肤、抗菌消炎、杀灭病毒、生肌敛口、抑制增殖,治C A有独特而确切的疗效。

阿昔洛韦是一种新型低毒的广谱抗病毒药,对HPV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其主要通过对病毒DNA多聚酶的抑制和直接掺入病毒DNA链中,从而抑制了病毒DNA的合成而显示抗病毒活性。

聚肌胞为高效IFN诱导剂,全身局部注射能产生抗病毒蛋白,以防止病毒的复制,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由于具有免疫反应抑制作用,可抑制细胞增殖,阻止C A疣体生长。

病毒唑为一种强单磷酸次嘌呤核甙(I MP)脱氢酶的抑制剂,能抑制I MP的活性,阻止HPV核酸合成,降低了复发的机会。

CT方案,中西医结合,价廉效好,虽繁而不乱,是临床治疗C A的一种效果较好的方案。

参考文献1 陈峰.注射聚肌胞加电灼治疗尖税湿疣102例报告.中国计划生育杂志.1999,7(5):229.2 刘淮.尖税湿疣的诊断与治疗.皮肤病与性病.1999,211):19.(收稿日期:2000年12月20日)彝族药明镜草泻白散加味治疗白睛疾病曲靖中医医院眼科(655000)杨 亦曲靖市妇幼医院(655000)常 华 泻白散见于《小儿药证直诀》,由桑皮清泻热为君;地骨皮泻肺中伏火,退虚热为臣;甘草、粳米养胃和中为佐使,全方4药合用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且不伤肺胃之气。

白睛相当于现代医学之眼结膜及前部巩膜,中医眼科五轮学说中称“气轮”,在脏属肺,为肺之精气所滋养,故白晴疾病多责之于肺。

据此在临床上用明镜草合泻白散配合辨证使用其他药物治疗各类白睛疾病,发挥其治肺中伏火郁热及引经载药送病所的功效,组方时用其或为君,或为臣,或为引经方药,多获良效。

1金疳:以白睛表层生一绕有赤脉的隆起小泡为特点,见于现代医学之疱疹性结膜炎,伴畏光流泪、隐涩而眵少。

证属肺经郁热,郁而成结。

治宜清泻肺热、疏风散结。

方用明镜草泻白散加葶苈子、黄芩、蝉退、刺蒺藜、赤芍、郁金、淡竹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用药禁忌
编辑
1.外感风寒引起的喘咳,或虚寒性咳嗽不宜使用本方。
2.同名异方者尚有:
(1)《奇效良方》方,由升麻、地骨皮、桔梗、瓜蒌仁、半夏、桑白皮、杏仁、甘草组成。主治:小儿肺脏实证,咳喘大便不利者。
(2)《证治准绳》方,由桑白皮、地骨皮、甘草、贝母、紫菀、桔梗、当归、瓜蒌仁组成。主治:肺痈。
(3)《杂病源流犀烛》方,由桑白皮、地骨皮、黄芩、黄连、马兜铃、淡竹叶、桔梗、栀子、灯心草、大青叶、玄参、连翘79年3月11日就诊。患浸润性肺结核,盗汗长期不愈,虽用抗痨药物,但每夜汗出均浸湿枕褥。由于长期汗出过多,耗伤津液,故口燥咽干,五心烦热,身体消瘦,颧红,舌质红绛,脉细数。即用桑白皮、地骨皮各30g,生甘草10g,浮小麦50g,水煎服。共服八剂,盗汗即止。
痘衄
一小儿痘疮衄血,右寸脉数,此肺金有火也,用泻白散(方剂1)而血止,但四肢倦怠,用益元汤而愈。
荨麻疹
王某某,女,49岁,职工。1977年7月14日就诊。患荨麻疹六年余,时发时止,累经中西药物治疗,其效不佳。患者为病所苦,急躁心烦,夜难入睡。曾于1973年赴省医院诊断为:顽固性荨麻疹。经治疗后已愈。半年后因迁居新房,室内尚潮湿,数月后复发。瘙痒难忍,搔之随手增大,尤以四肢为重。遇热加剧,得冷稍减,冬轻夏重,反复两年多,延至1977年夏,皮疹遍及全身,唇厚如肿,触摸疹块处有灼热感,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余即以风热挟湿论治,拟用桑皮、地骨皮各30g,甘草、苦参各10g,蝉衣20g捣碎,水煎服。相继服用十二剂而疹消。为巩固疗效,将前方碾为细末,每次6g,一日二次,连服两月,至今七年末发。
白泻散的临床医案及用药禁忌
临床医案
咳嗽
杨协胜之女,寒热咳嗽,腹痛泄泻。医者未知痛一阵泻一阵属火之例,木强反?之理,妄用消耗之剂,渐至面浮气促,食减羸瘦,又误用耆、术之药,潮热愈重,痛泻愈多,延绵两月,众谓童痨难治。乞诊于余,先与戊己丸作汤,二剂痛泻顿止,继以泻白散(方剂1)合生脉汤,二剂潮嗽皆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