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巨人集团的兴衰”

合集下载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企业内部控制的经典案例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公司背景

巨人集团曾经是我国民营企业的佼佼者,一度在市场上叱咤风云,该企业以闪电般的速度崛起后,又以流星般的速度迅速在市场上沉落了.1989年8月,史玉柱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将其研制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软件推向市场,赚进了经商生涯中的第一桶金,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年初,号称中国第一高楼的巨人大厦一期工程动土,同年史玉柱当选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但1997年年初,巨人大厦在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后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老“巨人”的资金链断裂,负债2.5亿元的史玉柱黯然离开,巨人集团破产。

二、老“巨人”的衰弱—---内部控制的紊乱

(一)内部环境

巨人集团有董事会,但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因此,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行的是“一个人说了算的机制。另一方面,权利都集中在史玉柱一人手中,因此,监事会实质上也无法起到任何监督和制衡的作用。集团的快速扩张,资产规模的快速膨胀,也是的内部的管理变

得浮躁而混乱。同时,巨人集团从几个人发展到上千人,人员素质、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都在不断磨合;由于缺乏规范的基础性内部控制,各类违规、违纪、违法案件,诸如截留、坐支、挪用公款、搞虚假广告等问题屡见不鲜;最终酿成了资金断流、经营难以为继的局面,甚至在危急时刻,“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如此可见,巨人集团的内部环境存在着多大的漏洞。

巨人集团的兴衰给我的启示

巨人集团的兴衰给我的启示

巨人集团的兴衰给我的启示

09经济学 I00914143 高智

巨人集团掌门人史玉柱从一穷二白的创业青年,到《福布斯》排名大陆富豪第八位,继而在遭受几乎是毁灭性的失败后,又从负债2.5亿元之巨的全国“首负”,迅速崛起甚至超越过往的成就,成长为身家500亿元的内地新“首富”。在短短时间内两盛一衰,兴衰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纵观巨人集团的兴衰史,离不开“多元化”这个词,史玉柱实行多元化战略的本意是“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同样的战略,同样的意图,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结果。

史玉柱首先把自己的知识转化成资本,然后用这些资本开展多元化战略,使得巨人集团快速膨胀发展。然而,快速的发展总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正是对这些问题没有作出及时的处理导致了巨人公司的衰落。

我认为,导致巨人集团衰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管理虚弱可以说巨人集团的腾飞时段的公司管理靠创业精神支撑起来的。但是,在企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却没有相应建立起完善的企业制度和科学的管理体系。随着多元化战略带来的资产规模和产业范围急剧膨胀,巨人集团管理上的隐患也日益暴露,整个集团的管理浮躁而混乱。集团当时存在着创业激情基本消失、出现大锅饭机制、管理水平低下、产品和产业单一以及市场开发能力停滞。巨人集团在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内部管理虚弱。原本就薄弱的管理基础,再加上领导体制、决策机制、企业组织、财务控制、员工管理等诸多方面都不能适应集团发展的需要,企业陷入困境只是早晚的事。

二、缺乏资本运作的经验房地产业必须有坚实的金融资本作后盾。但令人瞠目的是,巨人大厦从动工到结束,未申请过一分钱的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二、多元化经营的陷阱何在?

(一)多元化生产经营的理论基础

多元化经营实际上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应用,于是,证券投资组合理论是多元化经营的理论基础。

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认为,金融资产投资组合可以由一种以上的金融证券构成。投资人可以通过持有多种不同证券的

方式,将隐含在个别证券中的风险分散掉,但存在于证券与证券之间的共同风险则无法分散。通过多角化投资来分散的

个别证券风险,称为可分散风险(或者非系统风险)。至于那些无法用多角化投资分散的风险,称为不可分散风险(或者系统风险)。当这一原理应用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时,即为企业的多元化经营活动。

然而,证券组合投资具有其特定的条件,如果不加分析地盲目应用,必然陷入多元化经营的陷阶一丧失核心竞争能力、资金短缺和协调艰难、财务失控。

(二)多元化经营与核心竞争能力的矛盾

运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分散风险的要点之一在于,惟独非彻底相关的证券所构成的投资组合方可分散部份投资

风险。这项原理应用于生产经营活动时,就要求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抛却部份原有业务(甚至可能是核心业务)的基础上

从事与原有业务不相关的目生业务。可满足这一要求的结果有时不仅不能降低风险,反而会把原来的竞争优势丧失殆尽。这与多元化经营的目的相矛盾。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利润、市场份额、竞争优势、核心能力等因素中,对企业影响最深远的是核。动竞争能力,

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企业核心能力是企业的一项竞争优势资源和企业发展的长期支撑力。它可能表现

为先进的技术,或者一种服务理念,其实质就是一组先进技术和能力的集合体。尽管企业之间的竞争通常表现为核心能

巨人集团兴衰历程

巨人集团兴衰历程

巨人集团兴衰历程

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198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之后进入深圳大学攻读软科学管理硕士研究生。1989年初毕业后被分配到安徽省统计局工作。同年7月回到深圳,以身上仅有的4000元和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开始了创业。

1989年8月,史玉柱和3个伙伴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M-6401此时推向市场,巨人事业起步。首先史玉柱用全部4000元做了8400元的广告:“M-6401,历史性的突破。”

13天后的8月15日,史玉柱的银行帐户上第一次收到三笔共计15820元的汇款。到9月4000元的广告投入已带来10万元的回报。面对第一笔利润,史玉柱索性又一次将10万元全部变成广告。4个月后,M-6401带来100万元的利润。

初步成功的史玉柱,预感要想进一步发展必须有新的产品,1990年1月他一头扎进深圳大学的学生宿舍研究M-6402。他除了一周下楼买一次方便面,在计算机前整整干了150个日日夜夜,终于研究设计出M-6402。但当他满怀希望回到安置在公司大厦的家里时,家俱不翼而飞了,数日未见的妻子离开了他。

有了资产和新产品,1991年春史玉柱移师珠海,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应运而生。他宣布:“巨人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同年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公司注册资金15万元。M-6403汉卡销售量,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比当时的联想汉卡还畅销,获纯利1000万元。9月,巨人公司更名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公司纯获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500%。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但是,整顿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局面。1995年9月,巨人的发展 形势急转直下,步入低潮。伴随着10月发动 的“秋季战役”的 黯然落幕,1995年底,巨人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财 务状况进一步恶化。
1996年初,史玉柱为挽回局面,将公司重点转向减肥食品“巨 不肥”,3月份,“巨不肥”营销计划 顺利展开,销售大幅上 升,公司情况有所好转。可是,一种产品销售得不错并不代表 公司整体状况好转, 公司旧的制度弊端、管理缺陷并没有得 到解决。相反“巨不肥”带来的利润还被一些人私分了。集团 公司 内各种违规违纪、挪用贪污事件层出不穷。其属下的全 资子公司康元公司,由于公司财务管理混乱,集团 公司也未 派出财务总监对其进行监督,导致公司浪费严重,债台高筑。 至1996年底,康元公司累计债务已 达1亿元,且大量债务存在 水分,相当一部分是由公司内部人员侵吞造成的,公司的资产 流失严重。而此时 更让史玉柱焦急的是预计投资十亿元的巨 人大厦。他决定将生物工程的流动资金抽出投入大厦的建设, 而不 是停工。进入7月份,全国保健品市场普遍下滑,巨人保 健品的销量也急剧下滑,维持生物工程正常运作的 基本费用 和广告费用不足,生物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思考题
巨人集团因何而失败,给我们以哪些财务启示?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 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 玉柱投资80万元, 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公司员工增 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 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 利达1000万元。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 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亿 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引子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为商界提供了避免类似个案再次重演的样板,为许多研究和学习提供了现实活生生的案例。在过去几年里,对巨人集团的成败有着各种各样的分析、论道,说不清多少原因和道理,如有的归结于决策失误、有的说是管理失误、还有的说是个人问题,更加地是许多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定位于他们所在的业务多元化问题等等,也有许多商界努力去避免类似情况的重演,可遗憾的是,商界仍有许多步入后尘,如爱多、飞龙、秦池、三株------而且,无论是商界、还是研究或学习的人们,多数无不感叹出这样的结论:中国的企业呀,你为何能辉煌一时,而不能光耀一阵呢?还有的是说,中国的企业为何不能过5年的坎,甚至10年的坎呢?如今,我们也看到,有的企业,采用了巨人类似的决策、战术、多员化,有的越发展越壮大,有的也快速的走向了的巨人“坟墓”,这是为何呢?如今,原巨人集团创始人史玉柱先生,不仅还清了巨人集团原先所欠的债务,而且成为年创利2亿多元的业绩的上海健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在生物工程领域赫赫有名的知名企业家,曾何如此呢?可以这样说,失败和成功如同硬币的两面一样,只是一个在正面,一个在反面。看样子,我们要是站在现今的角度,去分析巨人集团的成败,应该说也是能看得比较清楚的,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归因,诸如决策问题、战术问题、多元化问题、流程链问题、甚至大环境问题,也都不能说谁对谁错。但是,要是我们站在巨人集团本身来分析其成败,确实是件相当不容易的事情,但我们也许能找到为商界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巨人集团背景分析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学位,有着相当专业背景,敢于在那时辞去公职单干创业,是件很不容易的决定,甚至是个人决策,这也很明显地体现出他有着过人的胆识、能力和雄心,2年的业绩能完全的证明这一点,3年的失败决策也无不体现出个人的胆识和雄心,到今他的业绩,也无不体现出个人在这些方面的特征。很显然,史他个人的这种性格特征,既可以说是巨人集团曾经辉煌的原因之一,也可以说是巨人集团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说,把握一定度的这样个性特征,是企业保持持续成功的原因之一,毕竟企业所有的重大行为,如生存的、发展的、方向的等等,都离不开这样特征转化为行动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总

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外部环境:巨人的失败,最根本的,可以说是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订做”的战略。所谓“量身订做”就是战略选择没有适应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4/4
错误的循环连——东墙与西墙的应用——将所筹来的1亿多元 的资金投资于寄予厚望新兴产业,缺乏明显的市场化能力, 缺乏对市场环境和过去成功的认识,毕竟一业务领域,要获 得利润需要一定的生命周期——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 衰退期或重新成长期。任何一项业务,若要成功,都会或长 或短经过生命周期,只是我们尽量压缩投入、衰退期,延长 成长、成熟期,获得更多的现金流和利润。这样的险棋进一 步加重了巨人的危险呀。
第一步的险棋 2/3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 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 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 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 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 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 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 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 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3/4
在决定进入房地产和生物工程领域之前,史玉 柱曾设想了一个绝纱的财务运作机制:先用开 发巨人大厦卖楼花的钱投入生物工程,再用生 物工程产生的利润后过来支持巨人大厦。但是, 实际的运作出现了偏差,由于巨人大厦预算的 不断上升,史玉柱不能去为生物工程注资,反 而不断从生物工程中抽资去支撑巨人大厦,活 钱变成了死钱,结果是巨人大厦没能撑起,反 倒赔进了生物工程。1996年 巨人大厦资金告 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 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抽血”过量,迅速 盛极而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三、从分析来看,此时Biblioteka Baidu人集团应采取什么样 的对策?
❖ 第一,巨人在多元化发展初期,应采取稳步前进的 多元化战略。
❖ 当决定踏入房地产时,应观全局,稳步前进,毕竟 这是一次全新陌生的领域,而不应该像案例中那样 “1994年2月开始动工的巨人大厦,从开始的18层 自用办公楼,设计一变在变,一直涨到70层,投资 从2亿涨到12亿,气魄越来越大”,这种一味追求 项目快、大、险的做法对于刚刚进入房地产这个新 领域的企业来说无疑是巨大的创伤。
❖ (3) 充分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
❖ 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所 以国内计算机行业竞争小,史玉柱抓住市场机会, 开发的M系列产品成为皎皎者,成为巨人集团的核 心资源,使巨人集团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
❖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 ❖ 从案例中可知,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
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 卡上市,11月,M—6401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 获得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 汉卡年销量2.8万套,销售量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 年发展速度达500%。1993年8月,巨人集团开发出M-6401 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同年,巨人集团实 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 算机企业。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管理学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 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 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 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外部环境:巨人的失败,最根本的,可以说是没有一套为自己“量身订做”

的战略。所谓“量身订做”就是战略选择没有适应企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没有着眼于企业的长期生存和稳定发展。决策没有溶化在环境中,而是孤立于现实的。

二广告适量就好,倾听下属建议,选择性的制定比较完善的决策

多元化经营陷阱

多元化经营陷阱

多元化经营陷阱

一、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1989年8月,在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

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

15820元。巨人事业由此起步。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入广告。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大关,从而

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

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

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巨人集

团主推的M一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

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8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

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在一年之内

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

巨人集团

巨人集团

3、老巨人衰退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 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 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 不善,迅速盛极而衰。 1997年初巨人大厦未按期完工,国内购楼者 天天上门要求退款。媒体接连报道巨人财 务危机。不久,只建至地面三层的巨人大 厦停工。巨人集团名存实亡。

巨人集团在1993年以前,其经营是十分乐观 的,但是在1993年国家有关进口电脑的禁令 一解除,国外众多超重量级选手蜂拥进入 我国市场,一些头脑理智的企业纷纷压缩 规模调整结构,可巨人集团的管理当局急 于寻求新的产业支柱,轻易迈出了经营房 地产和保健品的多角化经营的脚步。而当 时巨人集团的资金不足,又没有得到银行 等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没有实力同时在 两个全新的产业展开大规模投入。
2、老巨人变革 1994年初巨人集团发生的两件大事加速了巨 人管理体制的变革。一件是西北办室外主任 贪污和挪用巨额资金;另一件是参与6405软 件开发的一位员工,在离职后将技术私卖给 另一个公司,给公司造成巨大损失。 1995年2月10日——巨人集团员工在春节上班 后的第一天,史玉柱突然下达一道“总动员 令”——发动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 大战役”。
老巨人集团简介 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成立; 1993年7月,巨人集团下属全资子公司38个, 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 主营业务为:电脑、保健品、药品 1997年,巨人集团未按期完工,由于内部控 制不健全,资金链断,公司名存实亡。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巨人集团的兴衰史

巨人集团兴衰史的启示

学号:B51114025 姓名:张功托专业:物理学院材料物理

摘要:巨人集团、史玉柱作为改革开放中国民营企业典型代表,它的兴衰史案例,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评论和分析。站在现今的角度去分析巨人集团兴衰史的原因,或许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现在从决策的角度,谈谈巨人集团兴衰史带给我们当代人的启示。

关键词:巨人集团、史玉柱、兴衰史、决策失误、启示

一、巨人集团的发展史

巨人集团的全称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是创建于1991年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创始人史玉柱。巨人集团依靠以高科技产品为载体的雄厚知识资本,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元,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型企业集团,企业迅速“做大”。当企业传统资本达到一定存量时,巨人集团忽视知识资本的运营,采用扩张传统资本的多元化经营策略,造成资金链的断裂,1997年初巨人集团名存实亡,如泡沫般的破裂了。巨人集团在商海沉浮的兴衰史,成为企业界罹患和预防“企业巨人症”的典型案例。

1989年7月史玉柱辞去安徽省统计局的工作南下深圳。他一心要创大业,于是横下一条心,从深圳来到珠海,1991年正式创办了自己的公司,起名叫:“珠海巨人科技公司”。当有人问他为何取名“巨人”,他饱含深情地说:“IBM是国际公认的蓝色巨人,我用‘巨人’命名公司,就是要成为中国的IBM,东方的巨人!”为了推销“巨人汉卡”,他再次以超人的智慧和勇气,编织了一个巨大的销售网络。他向全国各地的电脑销售商发出邀请,只要订购10块“巨人汉卡”就可以免费来珠海参加巨人公司的销售会。一时间200多位经销商从天南地北飞聚珠海,史玉柱耗资数十万元,为参会的经销商免费提供食宿和会务费用,但他却编织起了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10级

陈佳伟

摘要: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创业的代表,它的兴衰,对于当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启示,而在经济领域也是值得分析的案例。本文就“巨人集团”的兴衰的主要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针对现代年轻人创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阐述,以及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由衰而盛

史玉柱——巨人集团创始人。其集团从事经营的网游、生物科技产品两个行业,曾名噪一时,后来因脱离市场实际以及错误的决策,盲目进行产品和项目投资,特别是斥巨资兴建全国最高的巨人大厦,使他及其集团陷入困境。而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巨人集团”,也成为商界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的角度分析“巨人集团”兴衰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

一、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的分析

(1)战略规划的失误:当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在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并成长成一个“巨人”时,这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便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管理者战略决策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了激进的外放战略,导致企业资本空虚,资源流失的发生。

(2)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企业打造核心能力,必须要有战略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在这些战略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资源整合,开发出一种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价值资源,而这个价值资源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这样的企业才可以在市场上持久的发展。巨人集团的发展有三大核心资源:第一,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是巨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第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计算机技术;第三,就是史玉柱第一次创业的核心资源——M-6401桌面排版系统,而这些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前期发展壮大后也随之渐渐流逝。

案例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简介

案例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简介

案例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案例陈述

巨人集团的创始人史玉柱先生,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学士学位,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学位,有着相当专业背景,敢于在那时辞去公职单干创业,是件很不容易的决定。

89年,史玉柱承包了深圳科技工贸公司电脑部,并利用买者信息不对称大打市场广告,很快就取得了成功,也为创业巨人集团奠定了基础。

随后91年,他创业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借用信息不对称的环境,大肆利用广告推销,利用买者缺乏选择性、判断性和比较性的环境,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到93年,巨人就很快成长起来成为“巨人”企业,年销售额近5亿元,引起了国家领导的关注和重视,随后史就成为中国改革的风云人物。

93年是中国电脑行业遭受“外敌入侵”的一年,随着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的解散,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的禁令失效,COMPAQ、HP、A ST、IBM等世界著名电脑公司开始进入中国市场。

94年史玉柱进行第二创业,跳出电脑行业,走多元化发展的扩张之路。四大方面:电脑、房地产、保健品、药品四个方向。

95年,发动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战役,大规模的闪电战术创造出了奇迹,30多个产品上市后15天内,订货量就突破了32亿元,成为媒体报道的焦点。

96年,开始建造巨人大厦,同时伴随着保健品市场的普遍下滑,导致资金短缺,天灾原因,没有能按合同完成大厦20层,4000万楼花成为巨人集团财务危机的导火索,债主上门。同时巨人员工停薪两个月,一批骨干离开公司,整个公司人心惶惶。接着舆论哗然,巨人集团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经济危机。

二、问题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史玉柱最初的“脑黄金”卖得并不成功,几乎再次破产。接着他又 摇身一变,做起“让中国人都健康起来”的买卖——四处贩卖“脑白 金”。靠中央电视台的扶持——黄金广告的轰炸,这“脑白金”还真 炸开了市场,史玉柱由此再次暴富起来。这个时候的史玉柱真算是堪 称老江湖了。 就在“脑白金”如日中天之时,2002年底1.46亿卖掉“脑白 金”商标所有权;2003年,他又以6亿港元现金加5.7亿元可转债券卖 出“脑白金”与“黄金搭档”75%的销售网络。说起这个“黄金搭 档”,还很有点“珠连璧合”的味道—— “既有助于聪明又有助于健 康”,而它能名扬中国,依靠的手段仍然是电视广告的轰炸。 有关史玉柱这个人,局外人评论得够多。这个政府重奖过的 “知识分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传奇经历的呢?在读者大开眼界之前, 还是看看史玉柱的知音——聘请史玉柱担任四通控股CEO的段永基是 如何评价史玉柱的“非凡”本领的。




巨人的衰落,正是由 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 致的,可以归结为一 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 析、稳健的资金保障 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 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 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 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 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 要经过 “问号---明星---金牛 ---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 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 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 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 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 效应。
一句话战略与核心资源不相匹配
盲目多元化不利于核心能力的培养和 提升。巨人集团就是这样的例子。本 来,芯片技术、计算机技术是巨人集 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但这些产业还 没做强的时候,巨人就盲目涉足生物 工程、房地产等产业,最终的结果是 矛盾不断暴露,集团不复存在。企业 在刚刚起步,能力不是很强时,不要 贪多求大
剥 横 产 市 1 离 向 品 场 市 清 开 渗 场 算 一 发 透 开 体 发 划

具 体 的 战 略 1 ( 弱 )
• • • • •
• • • • • •
6 同 心 多 元 划 5 横 向 一 体 划 4 纵 向 一 体 划 3 产 品 开 发 2 市 场 渗 透 1 市 场 开 发
(具 强体 )的 战 略 2


史玉柱在这行里还要干多久?今后又将怎么干?
史玉柱回答说:“我不会退出保健品行业,我只会更加投入。 我对我的产品有信心。”
如此看来,这中央电视台完全可以预期从史玉柱那里不断有 大量白哗哗的银子进账。中国人民的智商和健康有了“保证”之后, 还要从史玉柱那里获得更多意外的“惊喜”。 那篇文章里面最有意思的一段话是这样写的:曾经有媒体吹 捧说“史玉柱以一种行为,纪念了一个时代”。而史玉柱则异常低调 地回答:“我只是个干活的人”,“并不是我有意把活儿干成这样, 只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并不是我有意把活儿干成这样,只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 么?
首先,核心资源是一个什么样的 概念呢?其次,巨人集团的资源 是什么 ?再次,来讨论集团的核 心资源问题。
企业的核心资源问题
• 企业打造核心能力,必须要有战略 核心资源,包括人、设备、原材料、 协作部门。在这些战略资源的基础 上进行优化整合,开发出一种有市 场竞争力的新价值资源,而这个价 值资源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这样 的企业是可以在市场上持续发展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
• 第一,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是巨
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 • 第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计算 机技术。 • 第三,具体的第一次创业的核心资 源是史玉柱自己开发的M-6401桌面排 版系统。
企业创业的战略问题
• 首先,如果是第一次创 • 情况说明:在日益开放 业应该用什么样的战 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市场 略????? 中,有的企业与昙花一 现,有的去业却日益壮 • 第二,如果企业是再一 大,长盛不衰。这就关 次创业应该用什么 样的 系到企业采取什么样的 战略? 战略问题。 • 第三,具体有哪些战略? • 第四,企业应该采用什 么样的战略才是最好的? 才能更好的发展?
史玉柱是神话还是奸商
• :
史玉柱:男。 1988年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后“下海”,捣腾自己开 发的“汉卡”软件,然后加价赊来计算机、推迟半个月付款。用软件 版权的方式向杂志做抵押,让杂志刊登吹嘘“巨人电脑”的广告后, 这种打白条的手段成功了,他在付款期限的前2天等到了订单。
两个月以后,他赚到了10万元,又把10万全投广告;4个月 后,营业收入超过100万元。尝到了宣传的巨大甜头后,史玉柱就中 毒一般地酷爱上“广告轰炸”。 这史玉柱的“原始积累”相当顺利。据说,1994年,他的巨 人集团年的年产值就差不多有10亿元(?),然后就不知道自己姓什 么了——要盖中国第一高楼——巨人大厦!结果大厦没盖起来,成了 全国闻名的一幢“烂尾楼”。“巨人”的脊梁就这么断了。
• 2004年,段永基说:“史玉柱这个营销团队相当于中国保 健品领域的美国戴尔公司。我看好的就是史玉柱和他的这 个团队,” “脑白金就其技术含量来说,什么都不是”, 但“真的白金卖出白金价,不是本事;而把不是白金的东 西卖出了白金价,那才是真功夫。”
下面该请史玉柱本人现身说法了。 史玉柱:“这个东西有用没用,在于人们信不信。 这就是诀窍。” 这话听上去是不是很熟悉? 想起来了,纳粹的宣传部长戈培尔说过:谎言重 复千遍就成了真理! 这就是中国第一大电视台——央视《对话》节目 主持曾以“天才”桂冠相赠的史玉柱。
经营单位的战略选择
• 第一种 • 同心多元化、横向多元化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集团 多元化、收缩、剥离-清算 • 第二种 • 集中多元化、横向多元化、集团 多元化
巨人集团的战略(第二次创业)
等生具 战保他 战的我 产后行当 物体 役健们 略是们 业,业巨 工的 品发 集认 多他遭人 程战 、动 团为 元们到集 、略 药促 多他 化开外团 房是 品销 元们 的始敌的 地发 三电 化采 战采入电 产展 大脑 的用 略用侵脑 、
• “天才的”“巨人” 最大限度回避他“干的这件事”是好 是坏。史玉柱拒绝正面回应其产品与营销手段之间的商业 “道德”问题也很正常。不过,这话本身确实意味深长, 因为史玉柱“干的这件事”,无外乎有两种结果:是道德 的;或是不道德的。因此,从纯逻辑的角度讲,他的这句 话,就完全可能存在着这样一种解释:我史玉柱干的这件 (坏)事,并不是我有意的,而是我只能干成这样。 这话是不是也挺熟悉。如果上述的假设成立,那 么下面的演绎就成立了。这是不是有点像: “逼良为 娼”,这也是万般无奈啊! “只能把事情干成这个样”,有多少人想干成这 样,还干不成呢。 话说回来,能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嘛。那上海徐家 汇政府也是喜欢这样能干的人的,上缴利税大户高居榜首 啊。所以那徐家汇政府也给这个贡献杰出的商人发了一个 大大的奖。 这史玉柱可真是奇才啊。再多几号这样的人,中 国人民有福了。
我看“巨人集团的兴衰”
制作团队:王超 徐丽萍 尤凤 江凤 费丹 郝云峰 指导老师:王慧彦 班 级:04201
史玉柱简介 出生年月:1962 年 上海健特 籍贯:安徽怀 远 职位:策划总 监 毕业院校:深圳大学软科学管理系
经历 前巨人集团总裁。从1989年四千元 起家,到1992年成立巨人高科技集 团,再到1998年隐姓埋名出走,史 玉柱经历了一场人世间的大喜大悲。 但史玉柱是坚强的,巨人集团始终 没有破产,今年8月份,史玉柱承 诺要由个人偿还巨人?
这脑黄金是个什么东西呢?看看当年的 一则新闻报道:有一年安徽吴湖一考生父母拿着 在报纸上刊登广告的公司打官司,说广告欺诈, 承诺什么吃了脑黄金,考不上大学该公司将赔偿 什么云云。
所以,记忆力好的人,对后来铺天盖地 吹得没边没沿的“脑白金”是不会大惊小怪的。
头脑发昏到折了“脊梁”的史玉柱绝迹 江湖多年,突然以极有反讽意味的形象重出江湖, 竟然干起“要让中国人都聪明起来” 的买卖。

这史玉柱最初的“脑黄金”卖得并不成功,几乎再次破产。接着他又 摇身一变,做起“让中国人都健康起来”的买卖——四处贩卖“脑白 金”。靠中央电视台的扶持——黄金广告的轰炸,这“脑白金”还真 炸开了市场,史玉柱由此再次暴富起来。这个时候的史玉柱真算是堪 称老江湖了。 就在“脑白金”如日中天之时,2002年底1.46亿卖掉“脑白 金”商标所有权;2003年,他又以6亿港元现金加5.7亿元可转债券卖 出“脑白金”与“黄金搭档”75%的销售网络。说起这个“黄金搭 档”,还很有点“珠连璧合”的味道—— “既有助于聪明又有助于健 康”,而它能名扬中国,依靠的手段仍然是电视广告的轰炸。 有关史玉柱这个人,局外人评论得够多。这个政府重奖过的 “知识分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传奇经历的呢?在读者大开眼界之前, 还是看看史玉柱的知音——聘请史玉柱担任四通控股CEO的段永基是 如何评价史玉柱的“非凡”本领的。
• 故事到此,这史玉柱也还算是个悲壮的 创业者。但接下来的故事就复杂了。
那么他在他艰难的第一次创业中 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呢?
这无庸质疑的可以 说是电脑业,他正 是靠着“汉卡”软 件走向他的创业之 路。


垮掉的“巨人”欠了一屁股债,有那么几年不 知所踪。后来突然有一天,在中国的大地上冒出 了一个叫“脑黄金”的东西来,那东西横空出世 的手段,就和现在的铺天盖地的“脑白金”现世 一样。

这史玉柱最初的“脑黄金”卖得并不成功,几乎再次破产。接着他又 摇身一变,做起“让中国人都健康起来”的买卖——四处贩卖“脑白 金”。靠中央电视台的扶持——黄金广告的轰炸,这“脑白金”还真 炸开了市场,史玉柱由此再次暴富起来。这个时候的史玉柱真算是堪 称老江湖了。 就在“脑白金”如日中天之时,2002年底1.46亿卖掉“脑白 金”商标所有权;2003年,他又以6亿港元现金加5.7亿元可转债券卖 出“脑白金”与“黄金搭档”75%的销售网络。说起这个“黄金搭 档”,还很有点“珠连璧合”的味道—— “既有助于聪明又有助于健 康”,而它能名扬中国,依靠的手段仍然是电视广告的轰炸。 有关史玉柱这个人,局外人评论得够多。这个政府重奖过的 “知识分子”是如何评价自己的传奇经历的呢?在读者大开眼界之前, 还是看看史玉柱的知音——聘请史玉柱担任四通控股CEO的段永基是 如何评价史玉柱的“非凡”本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