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中图分类号】g640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
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
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
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
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嬛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
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
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言分析
近年来流行的网络语言分析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语言成为了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最初的QQ、MSN时代的“汗”、“囧”到如今的微信、微博时代的“666”、“doge”,网络语言的流行已经不再局限于特定的平台,而是深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中。
本文将从语言的演变、流行词的特点以及网络语言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网络语言的流行离不开语言的演变。
语言作为人类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而不断演变。
网络语言的出现也是时代的产物。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人们的交流主要依靠书信、电话等传统方式。
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电子邮件、聊天软件等方式进行交流,这就为网络语言的诞生提供了土壤。
由于网络交流的实时性和快捷性,人们开始追求简洁、便捷的表达方式,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语言形式。
其次,网络语言的流行词具有一定的特点。
首先,网络语言的流行词往往是简洁、抽象的词汇。
由于网络交流的限制,人们需要尽量用简短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网络语言中的流行词往往是经过简化和缩写的。
例如,“666”代表赞美或称赞,源自于音乐界中对音乐表演的高度赞扬。
其次,网络语言的流行词往往具有多义性和隐喻性。
这是因为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往往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共同的经验,因此他们能够通过一些简洁的词汇传递出更加丰富的信息。
例如,“doge”这个词最初是指一只名叫Kabosu的日本柴犬的照片,后来被广泛用于表达滑稽、可爱的意思。
最后,网络语言的流行词往往具有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兴趣和关注点也在不断变化,因此网络语言中的流行词也会随之改变。
网络语言的流行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现象,还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交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的流行促进了信息的传播和交流。
网络语言的简洁、抽象特点使得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和高效。
人们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从而更加便捷地与他人交流。
其次,网络语言的流行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试分析网络语言产生及发展的成因
试分析网络语言产生及发展的成因发布时间:2021-12-09T05:32:55.427Z 来源:《教育考试与评价》2021年第9期作者:张惠玲[导读] 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语言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覆盖面越来越广。
网络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不过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然而网络语言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网络语言的态度也渐趋理性和成熟。
本文试着从网络语言产生发展背景来探讨它的成因,以便人们更好的来认识网络语言它存在的意义。
张惠玲广东科技学院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与普及,网络语言也逐渐发展起来,并且覆盖面越来越广。
网络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不过短短二十来年的时间,然而网络语言在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世人瞩目,人们对于网络语言的态度也渐趋理性和成熟。
本文试着从网络语言产生发展背景来探讨它的成因,以便人们更好的来认识网络语言它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网络;语言;成因一、网络语言产生发展的背景随着网络交流的日渐普及,网络语言正以惊人的速度渗入我们的生活。
从参与交际的个体到交际过程,再到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都异于现实世界。
文字、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形式是这个全新世界中进行信息交流的新型媒体,但它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仍然是文字,从网络诞生的那一天起,网络语言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网络语言是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言语变体,主要在网络环境下使用。
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的语言形式与其它三类媒体有所不同,它主要用于网络上的快速交际,带有更多的快捷性、交互性、灵活性、随意性、跳跃性和简洁性等等。
网络语言的发展已经历了近二十年,在2007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上,大家还在讨论网络语言究竟是促进了语言文化的发展,还是扰乱了语言文化的发展。
而现如今,网络流行语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网络语言的传播速度和波及面空前强大。
网络语言何以出现?并能迅速发展,这值得我们探讨。
网络语言,这种新型的媒介语言,是指通过网络来进行传播的“网民一族”经常使用的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进行信息交流和处理的交际符号。
浅析网络语言的形成及对日常交流的影响
浅析网络语言的形成及对日常交流的影响網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
它以简洁灵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传播广泛,甚至已经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影响着人们的日常交流。
本文从交流影响的角度出发分析网络语言的形成及其影响。
标签:网络语言日常交流影响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网络语言已然成为各行各业快速交流的模式,其方便快捷易懂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目前正在广泛使用的网络语言可谓五花八门。
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就形成特定语言了。
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就可以接受。
现如今,网络语言不仅仅是拼音或者英文字母,越来越多的语体成为人们,特别是年轻人口头相传的语句,如出现较早的“蜜糖体”“校内体”,还有近年的“甄嬛体”“马伊琍体”等等。
一、网络语言的形成因素(一)网络成为网络语言的摇篮语言的发展变化不仅受外部语言因素的影响,也受到发展环境的制约。
网络语言就是随着网络的兴起和普及而出现的一种语言变异现象。
这类语言的出现与传播主要依存于网络人群,还有为数不少的手机用户。
聊天软件里经常出现的“恐龙、美眉、青蛙、菌男、东东”等网络语言。
BBS里也常从他们的帖子里冒出些“隔壁、楼上、楼下、楼主、潜水、灌水”等词汇。
QQ、人人等聊天工具中有丰富生动的表情图表,如一个挥动的手代表“再见”,冒气的杯子表示“喝茶”。
手机短信中也越来越多的使用“近方言词”,如“冷松”(西北方言,音lěngsóng,意为“竭尽”)等等。
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效率的社会,追求网络交际的时效性。
把符号作为汉字、英文字母、数字之后的第四种语言运用到网络语言中,不仅给人们的思维环境一个更开阔的视野,而且也确实解决了语言和言语的矛盾。
网络语言的成因及语用分析
网络语言的成因及语用分析21世纪是信息时代,也是网络时代。
网络正以惊人的速度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源于自然语言,但与自然语言不同,又与民族语言有着密切关系。
一、网络语言成因分析网络语言的形成有很多原因,大致说来,有以下几种:(一)新事物的涌现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应用的广泛普及,信息传播速度日益加快,信息量呈几何级数增加,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用户与日俱增,网络用语逐渐形成鲜明的特色。
同时,由于互联网源自美国,所以网络词汇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很多英文。
在讲究速度和效率的互联网上,有些英文不加翻译就原封不动地被照搬了过来,成为人们众所周知的专业术语。
如Internet:互联网;CPU:英文缩写,中文名称叫作“中央处理器”,或叫作微处理器,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是电脑的心脏,决定电脑档次的高低;E-mail:电子邮箱;QQ:就是OICQ腾讯即时聊天工具。
(二)求新、求简原则网民们普遍年轻化,不喜欢遵循传统,因此更富有创新性,表现在词汇上即追求新奇效果,使用很多谐音用法,这其中也不乏对方言的改造和使用。
例如:素:是表:不要额/ 偶:我稀饭:喜欢虾米:什么酱紫:这样子网络的迅捷性要求网民们一切向速度看齐,在语言上力求简洁明了,因此出现了很多缩略语及数字用法。
例如:CU:see you的谐音简写。
BTW:by the way 的简写。
DIY:Do It Yourself的缩写,自己动手做的意思。
(三)相似及相关联想这类词一般注重形态、性状的相似及比拟,由一个词语的某一点出发,展开联想,在旧义和新义之间衍生出相似点,形象表达出一个新的意义。
这类用法既新颖又形象,颇受年轻一代网民的喜欢。
例如:顶:本义指头或物体的最上部,现在非常普遍地被用来做帖子的回复语。
因为网络论坛上的帖子是以时间来排序的,新帖在前,旧帖在后。
一个帖子发出去后,如果没有人回复就会沉到最后面。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doc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
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
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
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
“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
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
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
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
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
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流行语研究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传播的特点紧密相连,成为了当今社会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和使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代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和特定的社交平台上产生,并经过广泛传播扩散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时间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诞生和流行。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紧密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
此外,网络流行语还常常借用和创造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和网络黑话,使其更加具有特色和代表性,方便人们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社会、心理和语言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首先,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为社会中的信息流通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促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此外,网络流行语还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网络流行语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特定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让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并产生共鸣。
最后,语言的可塑性也是网络流行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常常会创造、演化和调整词汇,使其更符合自己的表达需求。
四、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和社会交流的特点。
首先,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带来了语言上的创新和多样性。
其次,网络流行语能够携带特定的情感、价值和态度,并通过传播流行起到调侃、娱乐、讽刺等多种效果。
最后,网络流行语还成为了一种社会认同和身份标识的表现,通过参与其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网络社交带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网络用语知识点总结
网络用语知识点总结一、网络用语的定义网络用语,指的是在网络交流中广泛应用的一种特殊语言表达方式。
它可以是以简单的汉字、英文字母、数字、符号等构成的简短词语或短语,也可以是经过创造、组合、缩写、转义等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新短语。
网络用语具有极强的时效性、流行性和创造性,它不断地随着网络文化的发展而产生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形成独特的语言体系,因此网络用语也被称为网络新词、网络用词、网际新语等。
二、网络用语的发展历程网络用语的产生和发展是与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的。
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大规模普及,人们通过网络开始进行交流,而网络交流的特点是简洁、快速、方便,为了更好地适应网络交流的特点,人们开始创造并使用更加简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表达方式,于是一些简短的词语、短语出现在了网络交流当中。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经典的网络用语如“LOL”、“TMD”、“BTW”等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成为了大家常用的网络用语。
此后,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兴起,网络用语的使用范围进一步扩大,它们成为了人们在网络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网络用语的特点1. 简洁性网络用语因其使用的便捷需求,通常具有非常简洁的特点。
很多网络用语采用缩写形式,通过几个字母或数字就能传达出一定的意思,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在有限的字数内表达更多的信息,也能更好地符合网络交流的快速性。
2. 直观性网络用语通常具有非常直观的意义,很多词语或短语本身就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网络交流中,因此它们通常都具有非常直观的理解和传达方式。
比如,“666”代表赞赏,表示“厉害,很棒”;“666+”则是“顶赞”,表示“非常厉害,非常棒”。
3. 创造性网络用语的产生通常与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紧密相连,而网络文化本身就充满了年轻活力和创新精神。
因此,网络用语在创造性方面通常表现非常突出,人们不断地创造出新的词汇、短语,丰富了网络用语的体系,也推动了网络用语的不断发展。
网络语言的成因、构成形式和特征
网民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形成的一个原因。运用网络语言的主体是年轻大学生、中学生、技术人员等,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活泼好奇,充满了创新意识。网络语言不仅代表了高效率,而且充满着一种求新求变、不断突破陈规的潮流感和前卫感。这种充满创造、突破传统的语言自然而然流行于年轻人之间。
/question/70952748.html
“如果青蛙只有一人嘲笑,恐龙的样子没人知道,如果面对孤独只有烟酒相伴,惟有齐参与,共分享,才能超越12亿倍的爽,这就是互联网的力量。网恋、网聚狼的力量。”这是近来在网上颇为流行的网络搞笑篇。但是如果你不了解其中的一些“网络语言”的含义,你恐怕就不明白有什么搞笑之处。因为在聊天室里、BBS、OICQ上,大家把“青蛙”比作长得很丑的男人,把“恐龙”比作长得很丑的女人,而把“狼”比作在网上的坏人。诸如此类,在网络上产生且具有特殊含义的词汇就是网络用语。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大部分‘网语’是网民为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从规范的语言表达方式来看,‘网语’中的汉字、数字、英文字母混杂在一起使用,会出现一些怪字、错字、别字,完全是病句。但是在网络中,它却是深受网民喜爱的正宗语言。”网络语言的成因一是为了输入方便,上网是需要花钱的,而上网费是通过单位时间来计算的。如果一个人的打字速度快,那么无疑在单位时间内输入的内容也会较多,所以有的人为了提高速度难免会不顾“质量”,在输入的文字中带有错字、别字、怪字等。“在书面上,如果某人办一个杂志、一个版面,那时叫版主。在网上要讲求效率,可能会打错,上网要花钱,而且你就算有钱,你打得慢一些,对方可能就不搭理你了,所以一打出来,有可能就是‘斑竹’了。用就用着吧,后来一想又有道理,在古代就是竹子流泪,其实斑竹也是很辛苦的,聊天他也得陪着聊,这也是很形象的,挺好的。”(于根元)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第一篇: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网络语言是网民们广泛使用于论坛和聊天室的一种基于规范的语言变异形式。
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是发展与网民群体共同作用的结果。
本文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原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更全面的看待网络语言的形成,为如何对待网络语言提供更深层次的认知角度。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事物、新概念层出不穷,人们的思维愈来愈细致复杂,这些都会向交际提出新的要求;不同社会的联系、交往、接触也必然会推进语言的发展。
[1]网络语言作为一种言语现象,其形成及被广泛使用与时代、社会、均有着密切的联系。
简言之,网络语言无论其“语言”的身份是否得以承认,但作为一定社会群体的一种言语现象,依然是语言和社会共变的结果。
本文拟从社会外部原因、群体内部原因、语言心理三个方面对网络语言的产生及流行做简要分析。
一、社会外部原因对社会外部原因的分析,网络语言研究者们达成了比较一致的看法,依据吉林大学吕明臣教授在《网络语言研究》一书中的概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中国网络时代的到来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
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
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
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序幕。
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
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
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
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网络词汇是指在网络传播中产生并广泛传播的新词、新语和新词义。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词汇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变得越来越常见。
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话题,本文将浅论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和传播影响。
一、网络词汇的产生机制1. 社交互动:网络词汇的产生往往源自于社交互动。
人们在网上的交流中,会创造出一些新的词语或者重新赋予词语新的含义。
这些词语往往源于特定的社交群体,但随着网络传播的扩散,很快就会变得广泛流行。
2. 新事物的出现: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各种新事物的出现,人们对这些新事物的描述往往需要新的词汇。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需要新的词汇来描述网络环境和现象,比如“网红”、“潜规则”等。
3. 语言创造性:网络词汇的产生还体现了人类语言的创造力。
人们在面对新的环境和新的需求时,往往会创造出新的词汇。
这种创造性的语言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表现得尤为突出,因为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都可以在其中发表自己的言论,这为新词汇的产生提供了充分的空间和机会。
二、网络词汇的传播影响1. 语言文化变迁:网络词汇的传播影响了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文字表达方式。
一些经典的网络词汇,比如“小清新”、“佛系”等,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甚至被加入了正式的词典。
这些网络词汇的传播不仅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用语,也影响了社会的语言文化变迁。
2. 形成社交圈子和身份认同:一些特定的网络词汇往往会成为特定社交圈子的标志,人们在使用这些词汇时表达了自己的身份认同和归属感。
一些特定的网络词汇可能会成为一些特定的兴趣群体或者年龄群体的口头语,使用这些词汇会让人感到归属感和亲切感,从而形成更加密切的社交圈子。
3. 反映社会热点和文化趋势:网络词汇的产生和传播往往会反映出社会的热点和文化趋势。
“996”、“996.icu”等词汇的出现和传播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于工作时长和工作伦理的关注,体现了社会的一种共识和价值观。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她对过去 生活的怀念,对战争的无奈。她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与渴望。她怀念过去的生活, 但面对现实,她只能无奈地感叹。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南宋词人,他们的词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 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词是他们的情感的真实反映, 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的词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心灵的印记。
内容摘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的流 行语往往带有幽默和趣味性,而北方地区的流行语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功能性。
内容摘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发展 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构成要素、特 点、传播机制以及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语言学的不断发 展,我们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结论
结论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使用与解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 社会文化因素、社交媒体的影响、语境的影响、心理认同和社会符号系统等方面 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emo”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和语言学特征。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emo”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演变和 流行,值得进一步和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4、心理认同:“emo”作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 心理认同有关。通过使用“emo”,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风格, 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
[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产生的原因21世纪是网络流行的世纪,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网络作为语言的一个新载体,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以简洁的形式从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
如今,它不仅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逐渐向传统媒体渗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着越来越密切的联系。
网络是络以其快捷性、互动性、即时的反馈性的特点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中国自1994年4月正式加入internet,在随后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上网的人数急剧增加,形成了一个特定的交际群体。
网络交际具有特殊性:一方面,人们在网络中获得了日常交际所没有的交际自由。
在这个“虚拟的国度”里,人人都可以畅所欲言,你可以没有身份、没有背景,甚至连名字都不必有,但是你的表达却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
网络世界中,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话语权,这种交际的平等性使得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说话。
网络交际的这种特殊性为充分展现个人的性格特点、求新求异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在这个平等、自由的交流空间中,一些独特的、另类的表达方式就被不断地创造出来。
另一方面,在网上交流由于受到输入法、间隔交流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人们也不得不改变日常语言的某些形式,创造适合网络交流的新方式。
网络语言是网络这个特殊的传播媒介环境下的产物,是使用网络交际下的结果。
在不了解网络语言的人看来,这里的表达五花八门,随意性极强,甚至充斥着一些隐语黑话。
但是,换个角度看,这正是网络交际的特点所在,网络语言在用字方面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文字)的局限,创制了各种新型的“书写”符号,在一些原有词语为基础创造的网络新词语等。
这是语言在网络交际中体现出的新特征,是人们语言生活的新领域、新现象。
那何为网络语言呢?在《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些心事,而一直面对屏幕,总会让人产生 隔阂感、孤寂感,年轻的网络人群又正是 为了逃避孤寂感而来的,因此他们追求面 对面的其乐融融的感觉。 网络群体来到这 里为的就是寻求心理的慰藉。 这样各种富 有感情的符号应运而生。 他们的产生不仅 仅避免了输入汉字的繁琐,更多的是适应 了网络人群的心理,即人们要以这些符号 传递自己的心情,让对方感到他所面对的 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而不是一台机器, 让彼此之间有一种温馨的感觉。 即使不曾 相识, 但只言片语便可以了解到对方,有 时几个字几个符号就可以赢得对方的好 感,传递彼此之间的默契。
2.信息量与新奇问题。 信息的不确定 性就是熵,而熵的一种功用就是造成新奇 感。 网络中许多具有高熵值的语言就具备 这种功用。 这种表示高熵值的词语、符号 等并不改变语言的信息量,却造成了网络 中语言的独特性。 其实所谓的高熵值也就 是对于外界(不属于网络群体)而言,对于 网络群体中经常使用的人,这种高熵值的 特点就不明显。 当你第一次看到“发到我 的馨香里来吧”这样的字眼时,你会对“馨 香”有一些猜想,然而它们又很容易让人 想到是“信箱”的意思。 这时的“馨香”就具 有了高熵值,让人感到了与正常生活中的 交流不同。 这种“违反”与受者对这种语言 表达的预见和估计发生很大的偏差,从而 形成新鲜感。
网络传播
从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形成原因
□范春艳 范 颖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 网络或信息技 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使我 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得到了简化和质量的提 高。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网络 作 为 一 种 特 定 的 信 息 载 体— — — 被 誉 为 是 除 电 视 、广 播 、报 纸 外 的 “第 四 媒 体 ”, 出 现 在 人们的面前, 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关 注。网络这一媒介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人 参与到网络交流 中 ,形成一个网络群体 。 他 们之间的交流在文字运用上表现得尤为突 出, 我们把这种文字的运用称之为网络语 言。 它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而产生,是时 代的产物。 在这个知识与信息高速运转的 时代,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也极为迅速。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弊端及合理使用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弊端及合理使用1 什么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人们利用计算机、手机等在网络上交流交际时使用的一种语言,包括文字、图片、表情等。
它简单、快捷、时尚、传神,深得网民尤其是年轻人喜爱。
网络语言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类:符号类的:o(∩ _ ∩ )o--哈哈;(-_-)--神秘笑;^- ^--眯眼笑等。
字母型的:Zzzzz--睡觉;BT--变态;IC--我明白了;PMP--拍马屁等。
数字化的:88--拜拜;94--就是;584--我发誓;7456--气死我了等。
文字类的:东东--东西;鸭梨--压力;美眉--美女;给力--有益、有用等。
动物类的:酷鸡--酷机;恐龙--丑女;青蛙--丑男;大虾--超级网虫,等。
图片类:网语中有很多表情符号,可以快捷地传递信息,而且非常幽默风趣。
例如,有偷笑、哭脸、生气、傲慢等表情图片。
2 网络语言的特征网络语言其特点大致有:简单碎片化。
网络语言一般很简单短小、碎片化、不连贯,使用起来很快很方便省时,很适合这个时代人们对浅阅读的需要。
例如,萌萌哒;我醉了。
词意曲解化。
把词汇的原意曲解,换成新的意思。
可爱--可怜没人爱;杯具--悲剧;偶像--呕吐的对象;天才--天生蠢材;不错--长成这样子不是你的错。
语法奇特化。
例如,木有--没有;萌萌哒--非常可爱。
还有倒装句,如,“羡慕死了都”;“告诉我你是谁呀先”.表达形象化。
例如,猫--路由器,MODEM;老鼠--鼠标,Mouse;菜鸟--新手;大侠--网络高手。
各种表情符号更不用说,形象直观,深得网民宠爱,往往取代了文字表达。
传播社会化。
网络语言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社会时尚,易被大众接受并传播,它一旦产生,常常会被爆发性传播。
3 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凸显个性。
由于大部分网民都是受过教育且有着创新意识和强烈好奇心的年轻人,他们追求与众不同,喜欢宣扬个性,在思维上灵活巧妙,所以经常“语不惊人誓不休”,体现了在网络语言上的创造力。
关于现代网络语言的分析
关于现代网络语言的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交网络的兴起,现代网络语言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络上的语言风格迥异,有些更加倾向于口语化,有些则比较正式,但无论哪种风格,它都有着它自己的特点和规律。
本文将对现代网络语言进行分析,探究它的兴起原因以及它的发展趋势。
一、现代网络语言的兴起理解现代网络语言的兴起,我们需要考虑互联网普及的原因。
在过去,人们交流和沟通的方式通常都是通过书信、电话或面对面的对话。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开始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和社交媒体等新兴技术来进行交流和沟通。
这种新兴方式的优点是速度快、方便和经济实惠。
然而,与此同时,网络上的交流也开始展现出自己独有的特点,如简洁、速度和实用性。
二、现代网络语言的特点在互联网上使用的语言,不同于传统的书信和说话方式,它具有许多独特的特点,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简洁、精准网络语言是要达到简洁和精准的。
要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传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并保持清晰的表达,这就需要用尽可能少的单词和字符来表达尽可能多的内容。
因此,网络语言中出现了很多缩写和简称,如LOL、OMG、BTW、IDK等。
2.口语化与传统书面语相比,网络语言更加口语化,更贴近人们日常生活中真实的口语表达。
网络语言中常用的口语化表达,如“哈哈”、“e了个唷”、“强制性微笑”,不少是从现实语境中转移过来的,通过互联网的交流成为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强化了口语化风格和表达更加直观的特点。
3.灵活网络语言的一个特点是灵活多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互联网上的交流不断增加,网络语言也在不断地进化。
随着人们的使用习惯的变化,在网络语言中新的单词、表达方式和缩写会不断地出现,有些甚至会成为主流的表达方式。
三、现代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势现代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其发展趋势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从现有的数据来看,网络语言在日常生活、社交媒体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随着人们对网络世界的熟悉和交流方式的进一步发展,网络语言的不足也逐渐浮现。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
关于网络语言产生及流行的原因分析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流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原因分析:1.技术的进步和普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网络进行交流。
网络语言产生的最基本的原因就是人们在信息交流时面临的技术限制。
由于输入法、带宽和屏幕显示的限制,人们需要寻找一种简洁、快捷和方便的表达方式,于是网络语言应运而生。
2.网络媒介的匿名性:网络媒介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相对匿名的交流平台。
在网络上,人们可以使用各种代号、昵称或匿名身份进行交流。
这使得一些人更容易接受网络语言的使用,因为他们不需要担心言行会带来的社会压力和道德责任。
这种匿名性为网络语言流行提供了便利。
3.社交平台的崛起:随着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人们开始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与朋友、家人和陌生人进行交流。
为了迅速吸引和保持他人的注意力,一些人开始使用简洁、夸张、有趣的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需求和情感。
网络语言在这种环境下获得了广泛的传播和接受。
4.年轻人的选择: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之一是它与年轻人群体的需求和喜好相吻合。
年轻人通常更加熟悉并接受新兴的技术和媒介形式,并更加灵活地适应和创造新的交流方式。
网络语言的简洁、有趣和时尚的特点吸引了年轻人的青睐,他们成为了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者和传播者。
5.文化语境的影响: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与文化语境密切相关。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和不同的社会环境对网络语言的接受度和使用方式有所差异。
例如,一些网络语言可能源自特定的亚文化或专业领域,随后被广泛采用并超越原始的使用范围。
网络语言的流行还受到流行文化、娱乐产业和新闻事件等的影响。
6.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语言的变异和演变是一种自然的现象。
随着时间的推移,语言不断变化和调整以适应人们的交流需求和文化变革。
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正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表现,它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特点和变化。
总结起来,网络语言产生和流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网络媒介的匿名性、社交平台的崛起、年轻人的选择、文化语境的影响以及语言发展的自然规律等。
网络语言研究报告
网络语言研究报告1. 引言网络语言是指在互联网上产生和流行的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语言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
本文旨在对网络语言进行研究和分析,探讨其形成原因、特点以及在社会中的影响。
2. 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们开始在各种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交流,这导致了网络语言的发展。
网络语言通常采用缩略词、表情符号和特定的语法结构,以传达信息并节省空间和时间。
此外,网络语言也包括一些特定的梗和流行词汇,这些词汇在网络上流行起来并迅速蔓延到现实生活中。
3. 形成原因3.1 技术进步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快速。
人们越来越倾向于使用更简洁的语言表达方式来应对信息爆炸的时代。
网络语言的出现正是满足了这一需求。
3.2 社交媒体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成为人们交流的重要平台。
这些平台的特性导致了网络语言的流行,人们在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流时,通常会采用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来表达自己。
4. 特点4.1 简洁易懂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是简洁易懂。
由于信息传递的速度要求以及互联网平台上的限制,人们倾向于使用简短的语言表达方式,这样可以更快地传递信息并节省时间和空间。
4.2 创意丰富网络语言的另一个特点是创意丰富。
人们经常创造新词、新词组和新语法结构来满足表达需要。
这种创意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而且还能够提升表达者的个人魅力。
4.3 流行性网络语言的流行性非常高。
一些特定的网络语言词汇和梗在短时间内就能够从互联网上传播到现实生活中。
这种流行性可以追溯到网络社区的特殊性和人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
5. 影响5.1 语言变革网络语言的流行不仅影响了网络交流,也对传统语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些网络用语逐渐渗透到人们的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
这种变革使得传统的语言规范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
5.2 文化交流网络语言的流行使得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更加容易进行语言交流。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
网络语言产生的根源以及具体原因1、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网络语言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一些网民为减少开支,或是在打字时没有耐性,就创造了不少网络语言。
在网络语言中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看上去似乎没有任何规律,但事实上无论是谐音语、同音字词、简缩略语、借用还是叠加,都比原来更加简单易用,也就更节省时间,更节省上网费用了。
网络语言新词汇的诞生另一个重要根源就是微软操作系统上使用智能ABC和全拼输入系统,网民使用智能ABC特别多,由于上面的字词或者不是按照网络使用频率排列或者根本没这个词,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等。
在网络聊天时,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与费用,网民会对一部分汉语和英语词汇或句子进行改造,才创造出英文极简缩略语、拼音极简缩略语、数字代码谐意语。
等。
如果文字输入速度太慢,就无法调动别人与你聊天的兴趣。
2、掩饰身份,重塑自我。
在网络世界中,网民往往掩饰个人身份、年龄、性别和语言习惯。
在网上所有人都希望自己是大侠,而不愿为菜鸟。
如果你想在网上混,你就不得不学习网络语言,并且还要学习在恰当的时间恰当使用。
网上没有身份、年龄、性别门槛,只要你愿意学或者只要你心年轻,你就可以像年轻人一样神侃。
网络空间是虚拟世界,大家相互不见面,因此可以随意改变自己的身份在网上,别人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可以借机满足各种奇怪的、或在其它地方难以满足或不可能满足的愿望。
网络语言就满足人们这种需要而应运而生。
3、追求新奇,崇尚创新;由于网民大多数比较年轻,他们蔑视传统,崇尚创新,喜欢创新,年轻人特有的激情、时尚、追求特立独行了年轻人用以自我表达的方式,这使得以年轻人为主体的网友不仅主动地使用网络语言,而且积极创作网语,这也是网络语言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分析摘要本文从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形成原因等方面对网络语言进行分析,通过对各种网络语言现象的梳理和语言学分析,提出笔者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
关键词网络语言构成及形成原因态度一、网络语言产生的时代背景计算机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的任何一种发明,它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当中。
同时,网络还催生了语言的新语体——网络语言。
而正是由于网络特殊的载体和它的现实虚拟性,使得网络语言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般语言所少有的特殊性和多元性。
人们在这个虚拟世界中,除了使用那些规范的词语以外,还创造了许多只有经常上网的人才能理解的词语。
许多人第一次进聊天室时,对网上流行的一些词语和对话,似懂非懂,搞不清楚什么意思。
网络语言正在“异化”中国语言文字,对现行语文教学和研究都提出了挑战。
二、网络语言的构成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是利用电子计算机在网络交际领域中使用的语言形式。
它与一般日常生活的交际活动有密切联系,又有明显区别。
从网络语言的构成方式看似乎与“物竞天择”相对应,网络语言也有“语竞网择,适者生存”之道,存在便是合理。
“网络语言”的产生,自有它的合理背景。
它的构成方式更是多样化。
从不太严格的意义上划分,现在流行的“网语”(Net-Speak)广义上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硬件、软件、病毒、宽带、登陆、在线、聊天室、局域网、防火墙、浏览器等。
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吧、触网、黑客、基准网民、电子商务、虚拟空间、信息高速公路等。
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早年的如恐龙、菜鸟、公鸡、东东、酱紫、瘟都死等,近年的如:潜水、踩地盘、躲猫猫、打酱油、叉腰肌、雷、人肉搜索、FB、HC、GJM等。
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尽管这类词语和符号在整个网络语言中所占的比例很小,但争议较大,其中有的是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由英文字母组成,例如:IC(我明白了。
全文是Igsee);IDK(我不知道。
全文是I?don’t?know.);TKS(谢谢。
Thanks),再例如BT意“变态”、GG意“哥哥”、KL意“恐龙”、NB意“牛逼”即奉承你在网上很酷、RMB意“人民币”、PFPF意“佩服佩服”、PMP意“拍马屁”、诸如GG/MM/DD/JJ这样利用汉语拼音头字母的简写来表示哥哥、妹妹、弟弟、姐姐这些亲昵的称谓;有的是谐音词语,如“美眉”,只是将原有词语“妹妹”的读音稍加改变而已;有的是数字的组合,例如:886是拜拜了、7456是气死我了、9494即就是就是、246是饿死了、520是我爱你等;有的是外来词语,如“调制解调器”俗称“猫”,而“猫”又是英文Modem 的音译。
简约、随意、现代,缩略的语言,这也是网络的“专利”;还有的是出于对视觉感官的刺激而制作出来的对文字、图片、符号等随意链接和镶嵌所形成的符号词语,如用键盘上的不同键可以组合出许多表情符号;心情不好时,可选出横眉竖目的脸谱发过去;心情好时,又可选择哈哈大笑的卡通形象。
例如:“(-_-)”表示神秘笑容;“:?-?”表示平淡无味的笑;“^_^”表示咪着眼睛笑;“I-P,’表示捧腹大笑;“:?-?”表示咧着咀笑;“:?)?-?-”表示大笑;“:?-”(”表示扁脸,不高兴了;“:?-?(*)”表示恶心,想吐;“:?-?P”表示吐舌头:“;?-?)”表示使眼色,抛媚眼;“.???o”表示哇塞,惊呆了;“*”表示醉了;“Zzzzz……”指睡觉的样子。
从这种意义上说,符号词语是把有声语言中的体态语创造性地运用到了网络语言中,属于副语言的范畴。
不难看出。
狭义的网络语言具有生动风趣、简洁省事、人情味浓、个性化色彩强等特点。
笔者认为,网络语言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原因造成。
首先,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普及使网络语言作为一种领域用语日益受到关注并影响到社会语言应用。
人机对话主要是通过键盘输入来实现的,而键盘输入影响了信息输入速度。
在初期人们往往由于找键位而耽误时间。
这样对于一个初期上网聊天的人来说就需要找到一种快捷的替代方式。
而数字、缩略词等无疑成为一种优先选择。
经过长时间多数人的使用后,也就变成了一种网络惯用语而沿袭下来了。
另外,输入法方面,无论是五笔输入法还是利用拼音输入,输入法系统都会自觉地将常用字放在前面,在敲击键盘的连续动作中很自然的会顺势将常用字或词组输入屏幕,如果再回去改就要浪费一定的时间,这样有些常用的字或词组就代替了其它的同音异义字或词组。
其次,是为了节约时间和上网费用。
在网络的论坛(BBS)和聊天室时。
为了提高文字输入速度,节约上网时间,主要是为了节约上网费用(网络初在中国流行时,一小时的费用是八元甚至是十几元,这样高的费用使得网虫们已不在意自己的错别字而注重速度了)。
所以在寸秒寸金的网络上,网民就没有耐性保证打字的准确而大量使用同音字词代替,直到形成公认的新词汇。
例如“版主”没有,就用程序生成的“斑竹”代替,“主页”没有就用“竹叶”代替,“你才”先出来就代替要选字的“你猜”;“点心局”先出来就代替电信局。
再次,这也与使用网络语言频繁的这一群体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密切相关。
据调查,经常上网聊天的人年龄一般在20—25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人刚刚脱离繁重的学习压力,尚未感受到谋生、婚姻、育子的生活压力,他们的空闲时间相对较多,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于是开始审视以往自己受到的教育,并抛弃中规中矩的语言。
奇异的数字、字母组合,同音异义词组、大量形象化的帮助表情达意的特殊符号等无不反映了这个群体张扬个性、背离传统、标新立异的心理特征。
第四,随着网聊、bbs等的普及,网络语言与社会生活联系日益密切,公共事件或者社会矛盾变成某种意味深长的语言符号开始流行,例如,汶川大地震后,“范跑跑”这个名字就是网友起的。
这个名字将“跑”字以叠音的方式嵌入人名之中,一下就点明了这一新闻人物的特性。
随后的“郭跳跳”也沿用了相似的命名法。
2009年,“周至尊”、“躲猫猫”又以极快速度被网友捧为网络流行语。
由此可见,网络语言体现了网民的对社会生活的参与性。
三、学界对网络语言的不同态度及笔者的一些看法大家对网罗语言的褒贬不一,在学术界也有争议,归纳起来,不外乎是赞同与反对两种声音的对峙,听之任之与引导规范两种处理方式并存。
不能不承认的是,网上交流已渐渐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一部分了;更不能否认的是,网络语言已经实实在在地影响到人们在网上的交流活动。
更为甚者,有的网络语言还跑下“网”来,成为日常口语与文学作品的一部份。
把发邮件叫“发个妹儿”,大街上称美女为“美眉”已经不是什么新奇的事了。
网络语言成了传统语言的“颠覆者”。
网络语言的造句语法不规范,不讲究词性搭配,不注重结构完整,完全扰乱了传统语言的秩序。
不久前,厦门大学教授、语言学家李如龙先生就对网络语言发难,称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
有一些语言学家则把网络语言定位为网络“黑话”,或将其视为洪水猛兽、异端,认为它的使用冲击了语言文字规范,并表示要坚决捍卫传统语言的地位与权威。
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陈克鸟提出,有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的管理规定,以正确引导、转变网语的不规范使用。
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年轻人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
再进一步,对年纪更小的孩子来说,在未掌握语言规范之前就过多地被不规范语言所熏染,这对其今后的成长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例如:据报道,近年高考语文作文答题中,出现了用数字、字母、标点符号表示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语言夹杂在作文段落中,让阅卷老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对这种流行在学生当中的新新语言,许多家长、老师也表示担忧。
人民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教授认为,现在孩子正处于打语言基础的时候,如果不对网络语言,尤其是一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控制,很可能会对传统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不利于语言的纯洁和健康。
于是教育工作者呼吁要对网络语言加以控制,避免对传统语言的教学产生负面影响。
而也有不少人认为网络语言是一种很生动、诙谐、幽默并极富表现力的语言,其中旅美学者薛涌先生就提出:对网络语言不能采取鸵鸟态度(即无视现实)。
他认为,网络语言这一经验的载体,早晚要大规模侵入我们常规的汉语,并增加汉语的表现力。
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申小龙则认为:网络语言本身并不是一种“坏”语言,它只是现代人掌握的无数种语言表达方式之一,这只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好比文言文和白话文、书面语和口头语甚至普通话和方言等,只是运用时的环境不同而已。
当然,对于不少学生而言,网络语言更是他们的新宠,这就使得网络语言能在这一特定的人群中得以迅速传播并流行开来。
笔者曾在一则报道中看到有不少小网民明确表示:“这些新新语言可能网下人觉得难以理解,但我们觉得非常有趣,而且在网上不用那么‘一本正经’地交流,是我们在紧张学习生活中自我解压、尽情宣泄的一种方式。
”“我们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棒的语言。
那些啰嗦乏味的文字我最讨厌,明明一个单词或者一副图片就能说明白的干吗要拐弯抹角来表达呢。
”就此问题,笔者认为,存在,必有其合理的一面。
一棍子打死网络语言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毕竟语言本身就是变化的,发展的。
网络语言与其他时尚事件一样,其存在与流行仍根基于这个崇尚个性化的时代。
网络只不过提供了一个虚拟的场所,仅此而已。
说到底,网络语言终归是网络语言,在现实生活中,网络语言代替不了中文。
它只不过是网民们方便的交流工具,出了聊天室,就要用众人听得懂的语言。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社会上不上网的人多得是,你说出来的语言大家听不懂,就失去了语言的意义。
同样,是否规范网络语言,并不是很重要,关键是看它是否具有生命力。
语言是活的、变化的,一直处于发展中,近些年,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
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我们应当接受,“伊妹儿”一词,大家不是已经接受了吗?因此,我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网络语言、以宽广的心胸去包容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的产生与其说是为了迎合新一代的需要,倒不如说是语言发展史的必然。
网络语言是去是留,还是交给时间去证明吧。
参考文献[l]黄进,网络语言符号略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2(4)[2]吴昊雯,网络语言浅析[J]、语言研究,2002[3]周洪波,网络语言的位置[J]’光明日报(文化周刊),2001(332)[4]陈朝晖,上网聊天技巧[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5]毛力群,网络语言,一种全新的语言模式[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