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班《中国地理(经济部分)》教学设想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_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执教者课标内容1、比较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初学学会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铁路干线的分布格局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4、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了解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

课标分解目标与策略据上述课标分解,制定教学目标,在课标分解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案例对教材重组,根据学情选择合理的教学策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完成学习任务,其设计如图2所示:内容结构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行为程度创设情境: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因为如此,研学旅行活动在各校陆续的开展。

咱们学校也决定暑期开展,还制定的四条研学路线,大家想不想看?展示四组研学旅行路线教学环节一:研学旅行导入 提出课题教学策略: 1. 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交流,小组内部完成路线组、美食组、农业组和工业组的分工,并按照要求完成研学任务。

然后小组上台展示,汇报研学成果学材与学情: 1.学情:在学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学生对学习本章知识就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哪些因素会影响工业的发展模糊不清,另外对于如何合理布局农业学生也没有清晰的思路,表达不清楚教学目标: 1、明确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交通运输方式,会读图分析我国铁路干线分布格局,并会设计合理、经济的旅游线路2、读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通过实例分析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能够说出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及基本格局,认识一些工业中心和工业基地,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设计意图:研学旅行是近年素质教育的呼声中逐渐兴起并大热的一种教育形式,学生对于设计的研学路线非常感兴趣,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问题引领:路线组:我们去哈尔滨需要乘坐什么铁路干线?经过哪些主要城市呢?(请同学们在黑板上标出经过的城市名称)美食组:在哈尔滨品尝到什么美食呢?如果你选好了,请贴在黑板相应位置并分析原因农业组:通过走访调查,你们了解当地的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农作物熟制制度及原因吗?工业组:请找出研学路线中经过的两大工业基地,利用提供的资料,分析发展工业的优势和不足,完成工业基地档案袋教学环节二:从路线组、美食组、农业组、工业组四个方面进行小组合作二、研学二组:起点:济南19中终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设计意图:将每个大组内分成路线组、美食组、农业组、工业组,正好将本章的铁路干线分布、农业分布、工业分布等重点内容有机的串联起来。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中国的经济发展》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一师一优课《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智慧教室系统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读图分析、提示点拨、综合归纳。

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朋友圈看到“小明的一天”图片,讲解图片与交通农业,工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引入今天复习课的题目中国经济的发展。

看图片,了解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快速的融入到课堂中。

难点突破一、学生自己选出难点1.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系统选出第四章中掌握最不好的的知识,教师直接切中难点。

2.教师讲解八大铁路线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比如说一带一路。

3.安排小组合作,组长检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三横五纵三横八大铁路线。

学生选择难点学生智慧教室系统遥控器选择。

,学生抢答巩固本知识点智慧教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从题中总结知识点二.总结常考知识点1. 教师首先出一道题考察学生的掌握能力。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是否讲解,最重要讲出该道训练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题与课本参与度,哪部分内容相联系。

巩固知识。

2. 教师安排女生组和男积极参与生组PK(两小组拿牌子大胆展示从运速,运价,运量上自己。

从而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排在做题过序)程中找到3. 教师结合例题讲解中答题方法。

国铁路线主要铁路枢纽。

最终通过做题掌握和巩固了基础知识。

绘制重点三.农业的地区差异1.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中的发送键给学生发照片,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 教师选取作业让学生代表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并讲解3.教师总结:(1).我国农业分布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2).在降水稀少的西部适合发展的生产部门在东部适合发展的生产部门?以及各个部门所需要什么样的地形?学生观看男生女生两个小组比赛,找出错误。

进一步明确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中国的经济地理”教案

“中国的经济地理”教案

“中国的经济地理”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情况。

2.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培养学生的地理科学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2.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和城市。

3.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

难点: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电脑与投影机。

2.地理教科书。

3.中国地图。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让学生回忆自己对于中国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的了解。

2.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方法。

3.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地图分析和资料收集。

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知道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吗?”2.讲授新课:首先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资源分布,然后介绍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3.巩固练习:分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城市,进行经济地理特点的分析和讨论,然后向全班汇报。

4.归纳小结:总结学生的报告,回顾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测试、课堂观察。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小组报告后,给予评价并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绘制一个简单的中国地图,标出主要城市和资源分布。

2.论述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点。

3.分析你所在城市的经济地理特点。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地进行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

但在口头测试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和特点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指导。

研究中国的经济地理教案

研究中国的经济地理教案

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超过了我们人类的想象,而中国的经济地理教育也成为教育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课程。

本文将从研究中国的经济地理教案入手,探讨如何描绘中国的经济地理现象。

一、中国的经济地理概述中国地理上的绝佳位置,使得国土面积辽阔,拥有众多资源,同时也从历史上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因此在地理条件上具备了发展贸易和经济的各种先天条件。

中国的国土面积世界地理位置处在亚洲的中心,也是全球最为重要的市场之一。

在地理资源上,中国既拥有较多优质的自然资源,更是历史上蕴藏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形成了丰富的人文景观、历史遗产和文化符号,这终于成就了中国旅游业的强大。

中国的经济地理分布不均衡,主要由于多种因素所致,例如:工程成本、自然条件、气候因素等。

中国华南地区经济地理优势较为显著,华东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地理经济带之一。

这两个地区的迅速增长,也成为中国今天财富的最主要来源。

二、研究中国经济地理教案的意义中国迅速的经济发展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成为许多国家共同比拟的对象。

学者需要从教育领域入手,系统地研究中国的经济地理,帮助更多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现象的本质特点,掌握中国发展的方向和未来的机会。

更加准确地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意味着我们能够用更好的方法来指导中国的经济发展,也能够更好的把握中国的经济机遇。

此外,草拟和创造出对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的复合教案,也能促进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不断更新教材文本,同时也能够切实有效地推广中国的经济发展。

三、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经济地理教案需要采取多方面的研究方法。

要搜寻政府数据与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整理分析,以便更全面地理解中国的经济地理现象。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对中国各地经济地理特点、发展趋势、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等进行充分调研,利用实地考察以及企业的实践案例来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地理局势,同时也让学生们真实了解中国的经济现状。

四、如何编写中国经济地理课程中国的经济地理教育需要在很多方面下功夫,如何编写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一步。

初中地理_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师一优课《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课题: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复习课)六、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智慧教室系统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小组讨论、读图分析、提示点拨、综合归纳。

七.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朋友圈看到“小明的一天”图片,讲解图片与交通,农业,工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从而引入今天复习课的题目中国经济的发展。

看图片,了解学习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让学生积极快速的融入到课堂中。

难点突破从题中总结知识点一、学生自己选出难点1.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系统选出第四章中掌握最不好的的知识,教师直接切中难点。

2.教师讲解八大铁路线,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与生活联系密切的话题,比如说一带一路。

3.安排小组合作,组长检查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熟记三横五纵三横八大铁路线。

二.总结常考知识点1.教师首先出一道题考察学生的掌握能力。

根据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是否讲解,最重要讲出该道题与课本哪部分内容相联学生选择难点学生智慧教室系统遥控器选择。

学生抢答巩固本知识点智慧教室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在游戏中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训练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度,巩固绘制重点衔接中考系。

2.教师安排女生组和男生组PK(两小组拿牌子从运速,运价,运量上对交通运输方式进行排序)3.教师结合例题讲解中国铁路线主要铁路枢纽。

三.农业的地区差异1.教师通过智慧教室系统中的发送键给学生发照片,让学生自己完成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教师选取作业让学生代表讲解,在讲解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解决并讲解3.教师总结:(1). 我国农业分布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部分?它们的界线在哪里?(2). 在降水稀少的西部适合发展的生产部门?在东部适合发展的生产部门?以及各个部门所需要什么样的地形?1.教师提出问题:在A.B两地哪里适合建钢铁厂。

2.教师讲解工业发展条件,给学生具体讲解答案的得分点。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

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中国经济地理》是中职学生学习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涵盖了中国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区位、人口分布、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这门课程对学生的地理知识和经济常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内容比较枯燥,学生往往难以产生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需要采取一些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案例三个方面来浅析中职《中国经济地理》课程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一、课程内容二、教学方法1. 实地考察教学法在教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印象。

如果是讲解中国的自然资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当地的矿山、水库等地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和观察到相关的自然资源,加深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2.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对课程内容进行展示,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点有更加直观的理解。

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来辅助讲解,让学生在观看图像和视频的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的内容。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课堂氛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时,可以利用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扮演各种角色,来模拟实际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扮演地理学家、经济学家、政府官员等,让他们通过模拟来研讨和探讨相关的问题,从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三、教学案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教师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来教学《中国经济地理》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讲解城市发展的时候,有的教师就利用学校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教学。

通过带领学生实地考察该城市的城市规划、交通发展、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相关的知识点。

地理教案中国的经济地理

地理教案中国的经济地理

地理教案中国的经济地理目标:通过本节课,学生将了解中国的经济地理特点,包括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分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一、引入(150字左右)近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其经济地理特点对于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家来说都非常重要。

那么,你知道中国的经济地理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中国的经济地理。

二、自然资源分布(400字左右)1. 中国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请列举并解释中国主要的自然资源,并说明其分布特点。

2. 自然资源的分布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请分析影响并举例说明。

三、产业分布(600字左右)1. 中国的产业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请分析中国主要的产业分布特点,并解释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2. 请分析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主要产业分布,并比较各个地区的发展情况。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600字左右)1. 中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请列举并解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

2. 选取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如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进行比较,并分析其发展差异的原因。

五、总结与应用(250字左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是否对中国的经济地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归纳总结中国的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分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并分析这些特点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如何充分发挥地理优势,推动经济发展?六、作业(100字左右)请同学们回家后,查阅相关资料,选择一个中国地区(如西部地区、沿海地区等),通过阅读和网络搜索,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分布、产业分布和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并撰写一篇300字的综合报告。

七、展望(100字左右)近年来,中国经济地理变化迅速,未来还将继续发展。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了解自己国家的经济地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关注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为国家的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意:此教案仅为示例,实际教案中请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

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时间:2课时(每课时45分钟)目标:1.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2.掌握中国各个经济发展区域的特点和发展优势;3.培养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资源:1.中国地图和各个省份的经济数据资料;2.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各个经济发展区域的景观和特点;3.经济发展报告和新闻资料。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询问学生是否知道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并引发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讨论。

步骤二: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1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中国的经济发展区域划分,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

教师可以结合中国地图和经济数据资料,向学生展示各个区域的经济实力和发展优势。

步骤三:探索各个经济发展区域(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经济发展区域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运用图书馆或者互联网资源,了解该地区的地理特点、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情况。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别向全班介绍所选择的发展区域。

步骤四:总结和讨论(1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总结,主要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各个经济发展区域的特点和发展优势有哪些?2.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差距有哪些原因?3.是否存在跨区域合作,促进经济发展的方式?步骤五:延伸任务(15分钟)教师要求学生基于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撰写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的研究报告。

报告中要包括中国各个经济发展区域的特点、发展优势和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同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和发展建议。

步骤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学生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对他们的研究报告进行评价和指导。

扩展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当地的经济发展区域,深入了解该地区的发展情况;2.进行小组辩论,讨论中国不同经济发展区域的重要性和发展潜力;3.邀请相关经济、地理学者或当地政府官员来校进行讲座,分享他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区域的研究和经验。

中国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中国地理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进行地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地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地理的热爱,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2)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

(2)地图、图表等地理信息的获取和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1)地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2)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思考:我国位于哪个半球?东临哪个洋?北接哪个海?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授(1)我国地理位置:教师介绍我国在亚洲的位置、纬度范围、海陆位置等,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认识我国的基本地理位置。

(2)地形地貌:教师介绍我国的地形特征,如山地、高原、平原、盆地等,并展示相关地图和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地形分布。

(3)气候:教师介绍我国的气候类型,如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并展示相关气候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气候的特点。

(4)河流:教师介绍我国的主要河流,如长江、黄河、珠江等,并展示相关河流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河流的分布和特点。

(5)自然资源:教师介绍我国的主要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并展示相关资源分布图,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

3.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如填空、选择题、简答题等,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我国地理相关的主题进行讨论,如“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的原因及解决措施”,让学生在讨论中提高地理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中国地理教学实践大纲(3篇)

中国地理教学实践大纲(3篇)

第1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的特征。

2.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概况:介绍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河流湖泊等自然地理要素。

2. 中国行政区划:讲解我国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等行政区域的划分。

3. 中国人口、民族、宗教:介绍我国人口分布、民族构成、宗教信仰等人文地理要素。

4. 中国农业地理: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现状、特点及区域分布。

5. 中国工业地理:探讨我国工业发展历程、现状及区域分布。

6. 中国交通运输地理:讲解我国交通运输方式、布局及特点。

7. 中国旅游资源地理:介绍我国旅游资源分布、开发及利用。

8. 中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探讨我国环境保护现状、政策及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视频、地图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2. 讲授新课:教师结合教材,详细讲解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5.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过程。

7. 布置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传授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地图等手段,直观展示地理知识。

5. 情景教学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比较分析法:对比不同地理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等。

地理教案二:中国经济地理

地理教案二:中国经济地理

地理教案二:中国经济地理一、教学内容1.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2.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3.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4.中国经济地理的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劣5.中国经济地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掌握其主要特征。

2.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掌握相应的实证案例。

3.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经济发展模式,掌握其优劣。

4.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掌握其重点领域、方向和政策。

三、教学重点1.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

2.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

3.中国经济地理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四、教学难点1.中国经济地理发展模式及其优劣。

2.对中国经济地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五、教学途径1.课堂讲授通过教案,对中国经济地理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各种问题,提出思考点,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探究兴趣。

2.群体讨论通过群体讨论,让学生能够充分地熟悉和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区域发展及变化、经济发展模式及其优劣、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等关键内容。

3.实证研究通过学生的实证研究,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经济地理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六、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掌握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概念和特征。

2.演示法通过演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区域发展及变化、经济发展模式等关键内容。

3.群体讨论法通过群体讨论,让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探讨,从而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主要特征和未来发展趋势。

4.实证研究法通过实证研究,让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入地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的实际情况,并分析其优点和不足。

七、教学资料1.中国经济地理课程教材及辅助教材。

2.相关学术论文、书籍、新闻报道等资料。

3.实证调研报告。

八、教学内容1.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概念中国经济地理是一门研究中国经济地区空间格局、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经济区域划分和发展战略的学科。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中国经济地理2、课程类别:选修3、总学时:20学时二、课程目标和要求《中国经济地理》是区域经济地理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

目前,该学科的研究对象定位为研究“全国及各区域经济发展与运行的动力机制”。

学习《中国经济地理》的任务在于:了解和掌握全国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及空间分布,研究其结构类型及其演变的空间规律;分析典型区域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揭示全国经济发展中各地理要素及联系的空间运动的特点和规律,并从中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

三、基本内容《中国经济地理》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家和地区两个层面。

前者主要是探讨国家层面上的地理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和特征;后者则是对具体区域的经济地理活动作详细的研究分析,尤其侧重对国家主要的经济板块、典型区域进行比较分析。

按照这一思路,将整个教学内容分为三大组成系统:条件系统篇、产业系统篇、区域系统篇。

条件篇重点讲授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地理因素(如区位与交通、资源环境、人口与劳动力等)对全国经济发展空间布局的影响;产业篇则重点讲述农业、工业、交通通信及新兴产业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布局特点及其空间演变规律;区域篇则以经济区划理论统领和组织中国分区地理。

四、讲授大纲与教学时数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主要内容。

了解中国经济地理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了解本课程的结构体系及篇章安排。

重点: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及学科特点;难点:中国经济地理的学科特点。

第一节中国经济地理发展概述1、中国经济地理的发展历程2、中外“国别经济地理”的比较3、中国经济地理研究发展现状第二节中国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与学科特点1、研究对象2、学科特点第三节本课程的结构设计及篇章安排1、本课程的结构设计2、本课程的篇章安排第二章区位交通条件(1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理解中国的地理区位及其对经济发展布局的影响;理解掌握区位交通条件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的分析方法。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经济地理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经济地理

地理导学案中国的经济地理地理导学案中国的经济地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拥有广阔的土地面积、丰富的资源和多样化的人文环境,其经济地理特点十分显著。

本文将从中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经济区位以及城市发展等方面,探讨中国的经济地理现状。

一、地理位置与资源分布中国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西南邻印度和尼泊尔,南边接近印度洋,北界的西伯利亚地区。

中国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在国际经济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

这些资源的分布不均,东部地区相对较为富集,而西部地区则资源相对匮乏。

二、经济区位与区域发展中国经济的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这里汇聚了大量的外资和技术,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先行区。

中部地区以制造业为主导,城市化进程相对较快,而西部地区则尚处于经济发展起步阶段。

为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中国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如“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倡议等,旨在加强西部地区与沿海地区的经济联系,带动内陆地区的发展。

三、城市发展及人口迁移中国城市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都成为了经济中心和人口聚集地。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人口纷纷涌入城市,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现象。

这种现象带来了挑战,如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

与此同时,也带来了机遇,城市发展为当地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平台。

四、产业结构与国际竞争力中国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从过去的以农业为主导,到如今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支柱,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加大对新能源、低碳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了中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

总结: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之一,其经济地理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

初中地理_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国的经济发展》教学设计执教者指导教师学情分析从生活化话题引入,使学生以轻松的心态去看图,通过有趣的问题引领,让学生在读图中既发现与过去知识可以连接的内容,又能挖掘出隐性的新知识、新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师生共同讨论等方法,将读图获得的信息加以整合,并用简要的语言表达出来,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技巧、提高素质三位并举层层叠加的综合目标。

效果分析本节课是一节复习课,我从本章教学内容的实际出发,结合我校正在开展的课堂教学改革,基本完成了学习任务,达到了学习目标,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展提升”达到“知识的自我生成”的目的。

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我的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尽情发挥,这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地理的兴趣,也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和胆量,更重要的是通过拓展,把我们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能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本节有三大难点。

在进行图析重点一时,对“五纵三横”铁路线必须强化练习才能牢固掌握,这部分先组内展示,再全班交流,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学有所获,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在进行重点二的解析时,本着农业的分布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昌盛的差异入手,让学生深入体会农业的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

在图析重点三工业的分布的影响因素时,通过读“辽中南”工业基地图,知道地区有哪些工业部门?进而理解工业分布的影响因素。

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己分析总结,并且进一步分析沪宁杭工业基地的成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并且针对其不利条件,集思广益,提出合理的见解。

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中国地理概况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但与世界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学习本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展望经济发展的前景,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念。

本章分三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经济的三个产业部门。

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中国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中国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包括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

(2)培养学生对中国地理现象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2. 中国气候与水资源3. 中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4. 中国经济地理5. 中国文化地理6. 中国区域地理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阶段(1-4周):介绍中国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地理特征。

2. 第二阶段(5-8周):讲解中国气候与水资源,使学生掌握我国气候分布及水资源状况。

3. 第三阶段(9-12周):分析中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让学生了解我国自然资源分布及生态环境问题。

4. 第四阶段(13-16周):探讨中国经济地理,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区域差异。

5. 第五阶段(17-20周):研究中国文化地理,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6. 第六阶段(21-24周):总结中国区域地理,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分析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质量等。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期中、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有力保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教学效果。

与时俱进,拓展高职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思路

与时俱进,拓展高职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思路

OCCUPATION2011 762与时俱进,拓展高职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思路文/刘存明新能力培育和竞争力打造的重要意义,弘扬诚信品德,崇尚合作精神,加速校企合作体系的发展。

2.改革教学模式,吸引企业参与(1)摒弃传统思维,向企业输送好用的人才。

企业招人不是招“最好”的,而是招“最好用”的。

从一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择业指导,引导他们树立事业发展的长远打算,让他们愿意踏踏实实从工厂一线做起,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才是企业用人时最看重的。

(2)企业参与教学,实现和谐“共振”。

教学计划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在教学中渗透企业的文化,让企业直接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产学合作教育。

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行业专家担任专家指导委员,随时为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支招”。

(3)用动手能力说话,赢得企业认同。

就业顺利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认可。

着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校应加大对实训的重视程度,为学生的实验实训提供条件,实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让学生利用假期赴企业车间进行顶岗实习。

3.制定有关政策,做到有据可依有关部门应制定校企合作相关政策,确保校企合作健康发展。

由于校企合作关系具有动态性,一个学校或一个专业可以对应多个企业,一个企业也可以对应多所学校,因此,在学校和企业相互选择过程中必然存在竞争。

此外,技工院校和企业具有平等的法律地位,任何一方都不能凭借经济实力凌驾于他方之上。

因此,为保障校企合作关系的相对稳定和健康发展,有关部门应制定校企合作的相关政策。

此外,学校与企业要建立“契约式”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探索订单合作、资金合作、教学合作、研发合作及产业合作等多种合作方式。

通过签订契约确保校企合作的目标具有稳定性,有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

合作内容具有确定性,在专业设置、培养方式、合作形式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合作权益具有保障性,双方均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信守做出的承诺。

这样就能有效规范了双方合作的行为,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开展,防止短期行为和流于形式。

小学六年级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

小学六年级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

小学六年级地理教案认识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习认识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并了解其特点和地理位置。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能够通过地理线索识别和判断主要经济区域。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认识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

2. 理解主要经济区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三、教学难点1. 分辨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

2. 掌握主要经济区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中国地图,询问学生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

2.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他们了解地理对经济的影响。

Step 2: 学习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20分钟)1. 教师呈现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分布图,通过图示和简要说明,让学生了解这些区域有哪些。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理线索,帮助他们识别主要经济区域。

3. 教师辅导学生查找资料或参考教材,让他们了解每个经济区域的特点和地理位置。

4. 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同时解答他们的问题。

Step 3: 练习与巩固(30分钟)1.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地理线索,分组进行游戏。

每组根据线索判断主要经济区域并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分享各自的判断依据和答案,梳理出正确的判断方法。

3. 学生根据练习中的反馈,对错误的判断进行订正,并加深对主要经济区域的认识。

Step 4: 拓展活动(20分钟)1. 学生通过互联网搜索或参考教材,了解中国主要经济区域的相关信息。

2.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选择,选择一个经济区域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展示资料。

3. 学生向全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分享对该经济区域的了解和观察。

Step 5: 总结与评价(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的主要经济区域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2. 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表现,肯定他们对中国地理的认识和对经济区域的判断能力。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地理条件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地理条件

地理课教案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地理条件主题: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地理条件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领土的大国,其地理条件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节课将通过探索中国的地理条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国家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一、地理条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500字左右)1. 地形与气候:中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如季风气候、高寒气候等。

这些地理条件对耕种、种植、养殖等农业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资源与灌溉:中国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

这为农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

3. 土地利用与农作物种植:根据不同地理条件,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种植方式有所差异。

如南方适宜水稻种植,北方适宜小麦种植等。

二、地理条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500字左右)1. 资源分布与工业聚集: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石、稀土等矿产资源,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些资源的分布,进而影响了工业发展的聚集。

2. 交通运输与物流:地理条件的不同会对交通运输网络的建设产生影响,这对于工业品的流通和运输至关重要。

3.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地理条件对人力资源的分布也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对于东部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人口分布与产业结构存在差异。

三、地理条件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500字左右)1. 人口密度与城市发展:地理条件决定了不同地区的人口密度,却也决定了城市的规模与发展。

例如,东部地区由于人口密集,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较好。

2. 旅游与地理景观:中国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山川、水域、名胜古迹等。

地理条件决定了这些旅游资源的分布与发展,进而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

3. 地理位置与外贸发展:地理条件使得一些地区成为具有重要港口的沿海城市,这为外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可持续发展思考(500字左右)1. 地理条件与资源利用:地理条件直接影响资源的分布与利用方式。

学生们应认识到资源的有限性,并意识到保护环境与资源的重要性。

2. 地理条件与区域发展不平衡: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 本文根据基地班学生素质较高、 中国地理( 《 经济部分)授课时数 少的教学条件 》 认为应在 教 学 内容处理 上采取 以点 带面 , 突出重点 ; 学方法上采 用讨论 式授 课 为主 。 教 关键词 中国地理( 经济部分) 教学改革 基地班 教学内容更新 、 教学方法不断完善, 是科任教 师授 业生涯 中必不可少 的工作 之一 。本学期笔 者
1 学生 状况分析
择, 应能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 教 学 内容 处理
目 前我 国师范院校地理教育专业教学计划 中, 然地理授课时数 占较大份额, 自 第五学期前在 专业课程中, 尚未涉及经济地理课程。第六学期 后才开设《 经济地理导论》学生对经济地理的感 , 性 知识 和理性知识都 相 当缺 乏。 由于本届 教学计 划 中课堂教学时数缩短 , 客观上 限翩了授课量 , 不 可能按非基地班教学内容讲授, 面面俱到 , 但又必 须完成课程知识传授 , 因此这构成 了矛盾。解决 的思路是采用 “ 型教 学 ” 即建立 在学 生素 质 较 典 ,
教学改革的目的是为了使教与学双方在教学 过程 中有效 地完 成 教学 任 务 , 即教 师尽 最 大努 力
自 且 主动 、 好学的基础上, 传授专业知识 , 学生尽量接受专业 知识 ( 基础理 好 、 学能力较强, 自觉、 分 论、 基本知识 、 基本技能)教与学双方都应努力去 : 按教学 内容 的类 型 , 别选 择 具有代 表性 的部 分
维普资讯
第l 7卷
第2 期

建 地

V。. 7 No 2 11 . .
2O 年 6月 02
I J EO A H = I G GR P Y U AN
J n .2 0 a . 02
基地 班《 中国地 理 ( 济部分 )教 学设想 经 》
A a h n n a v ln o i e eGe g a h Te c i g Te t t eP a n Chn s o r p y i
具 体 内容 的处 理 :
第一部分 , 中国生产布局条件, 基本情况介 绍. 交代影响中国生产布局诸条件 , 自 各 如何对中 国生产 布局起影 响。重点放 在人文环境 和 自然环 境的经济评价方法 , 其中选择中国人 口、 气候 、 地 貌对 生产布 局的影 响作为典 型组织教 学 。 第二部分 , 中国部门经济地理 , 是本课程的核 心部分, 要求学生具备专业基础知识面广、 知识量 大( 各物质生 产 部 门的生 产知 识 )该 方面 知 识往 , 往是地理专业学生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最薄弱所 在 。因而采用 让学生 自学 , 在教学 内容处理上 , 则
即某 部门布局 对生 产 环境 有哪 些要 求 ; 二是 部 门
技术经济 , 即该部 门布局对各生产条件 的量化要 求 。其 中中国 自然 环境 方 面 知识 , 生 掌握 得 较 学 好; 而人文环境方面知识 , 则是本课程授课时要突 出的新 内容。 因此 . 论过程 中 , 在讨 要加 以启 发引 导, 让学生深刻领会 中国人文环境对产业布局所
( cn mi P r)f ain l cet c s ls E o o c ato t a i i eC as N o S n f Ba i 李永 实
L o i i r Y ̄
( 建师范 大学地 理科学学 院 福
福州
300 ) 507
( oeeo .gaM M Si c, ua o a nvr , ut 507 Clg e r c cne Ff nN r l i s Fz 300 ) l fCo p e i m U e wu
实 现教学 目的 。但 在 教与 学 的中 问还 得 相 互适 应 , 接协 调 。从 教的 角度 看 , 要有 的放 矢 , 即传 需 立足 于学生 的实 际情 况 , 教学 内容 及 教学 方法 的 选 择 . 以学生 的实际情况 为 出发点 。 要 深入展 开 , 以给思路 、 方 法来 组织 教学 , 传 同类 的 其他 内容 , 由学生举 一反三 。 便
承担基 地班 《 国地理 ( 中 经济 部分 )教学 任务 , 》 本 届教学 计划与 往届 相 比有较 大变 化 , 是 将 中 国 就 自然地 理 与 中 国经 济 地 理 合并 为《 中国地 理 》 一 门 , 时数 由以前 的各 8( 18课 时改为 8 ( 课 4共 6) O自 然、 经济各 4) o课时 。教 学计 划大 变动 , 教改工 作 非 加大力 度不可 。
基地班生源经入学时挑选, 后又经中期选拔 , 基 本素质 比非 基地 班学 生要 高 , 表现 为他 们学 习 更 自觉 主 动 , 知 欲望更 高 , 求 自学 能力更 强 , 专业
基 础相对 较扎 实等 。这些是 教学方法 选择 和教学
内容处理 的最基本条件 , 是 教 与学 互 动等教 也 学方法采 用 的根 本 。另 一பைடு நூலகம் 面 , 地 班 培 养 基
件、 现状 、 掘潜 力 , 挖 最后在 环境 可 能 、 技术 可行 、 经济 合理 的前提下 . 理布局 ) 合 。 第三 部分 , 区 , 分 选择 有代 表性 的 区域 , 东 如 北 区 . 济 区的特 征 出发 , 从经 引导学生分析经 济区 形 成 的条件 、 产 布局特征 、 内外 的联 系 , 生 区 目的
目标 —— 今后要进 入 高一 层次 学 习, 主要从 事 理 论研 究 。因此 , 授课 内容 的取舍 , 重 于专业 理 宜侧 论 的系统性及 与实 践性 的相 结合 ; 课 方法 的选 授
维普资讯




第 1 卷 7
选择第一层次产业的若干生产部门作为典型, 重 点讲授该部门生产所具特点一对布局要求一中国 发展 该部 门的条件一 发展现状一今后 社会经济发 展对 该部 门的要 求一 如何 合 理布 局 ( 对 发展 条 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