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水平测试必背知识点(必修一)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必修1知识点)

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注意:研究物体自身运动或运动时,一定不能看做质点)二、时间与时刻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一段时间间隔)例如:前3秒,第2秒内,离下课还有30分钟2.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某一瞬间)例如:第3秒末,2:00正式上课三、矢量与标量1、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常见的矢量有:力,速度,位移,加速度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常见的标量:路程,时间,速率四、位移与路程1、位移: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矢量)2、路程: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标量)。
注意: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五、速度1、定义: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例如:速度计上的速度,限速牌(3)当a与v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与v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第三章相互作用三种常见的力1.重力(1)产生条件: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
(2)三要素①大小:G=mg。
②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水平面向下。
③作用点:重心。
形状规则且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2.弹力(1)产生条件:物体相互接触且发生弹性形变。
(2)三要素①大小:弹簧的弹力大小满足胡克定律F=kx。
其它的弹力常常要结合物体的运动情况来计算。
②方向:弹簧和轻绳的弹力沿弹簧和轻绳的方向。
支持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压力垂直接触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③作用点:支持力作用在被支持物上,压力作用在被压物上。
3.摩擦力(1)产生条件:有粗糙的接触面、有相互作用的弹力和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归纳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一章走近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一、相关概念、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P5)二、病毒的相关知识: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
主要特征: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
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RNA病毒有: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P8)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和、念珠藻及发菜)、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
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磨菇等食用菌)等。
蓝藻是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山东省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一)

山东省高二年级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一)1.质点 A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
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 =Δv /Δt=(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
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tx v v t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1at t v x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A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必修一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汇总(一)

高中数学学业水平考试知识汇总(一)——集合、函数定义性质、及零点一、集合1、集合的有关概念和运算(1)集合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 (2)元素a 和集合A 之间的关系:a ∈A ,或a ∉A ;(3)常见数集:N ,N + ,Q ,Z ,R ,2、子集定义:A 中的任何元素都属于B ,则A 叫B 的子集 ;记作:A ⊆B ,注意:A ⊆B 时,A 有两种情况:A =φ与A ≠φ3、真子集:A 是B 的子集 ,且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记作:B A ⊂;4、补集:},|{A x U x x A C U ∉∈=且;5、交集与并集:}|{B x A x x B A ∈∈=且I ;}|{B x A x x B A ∈∈=或Y例题:1、已知集合{}1,2A =,{}2,3B =,{}U 1,2,3,4=则A B =U ,A B =I ,U C A =2、已知集合{}0M =,{}|11N x Z x =∈-<<,则M N =I ,二、函数1、 函数的定义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求定义域的一般方法:①整式:全体实数R ;②分式:分母0≠,③0次幂:底数0≠;④偶次根式:被开方式0≥,⑤对数:真数0>例题:1、已知函数2()lg f x x =,则 ()f x 的定义域2、函数1()f x x =+,则 ()f x 的定义域求值域的一般方法:①;单调函数法:②二次函数配方法:例题:1、已知函数()21,(0,2]f x x x =-+∈,则 ()f x 的值域为2、已知函数2()1,(1,2]f x x x =+∈-,则 ()f x 的值域为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①待定系数法:②换元法 ;例题:1、已知函数2()3,()f x x mx m R =+-∈的图像过点(2,-3),求m 的值2、已知函数2(2)21,f x x x -=-+则 ()f x 的解析式为2、分段函数 1、已知函数(1),0,()21,0.x x x f x x x +≥⎧=⎨-<⎩则(3)f =_______. 2、已知函数f (x )=⎩⎨⎧+01x )0()0(<≥x x ,则f (f (-2))=3、函数的性质单调性:①增函数:任意1212,x x D x x ∈<,且,若 ,则 ()f x 为区间D 上的增函数。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必修一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1.提到先祖、祖宗、孝敬父母、祠堂就是:(宗法)制2分封制开创朝代:(西周)3.秦朝开创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地方制度是:(郡县制)4.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为加强(皇权),分割相权,中央设置中书省负责(草拟)、门下省(审核)、尚书省负责(执行)5.内阁(明朝)6.军机处(清朝)7.第一次鸦片战争,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8.第二次鸦片战争,19世纪中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9.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半殖半封,标志洋务运动失败。
10.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侵华,使列强认识到不可(瓜分)中国。
1900年,(《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11.抗日战争(1937-1945),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12.辛亥革命,(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3. (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北京学生游行,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新民主主义起止时间:(1919-1949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反帝反封建,共产党领导的,事件有(国民大革命——北伐、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15.三大改造内容:农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工商业(公私合营)16. 中国民主法制建设,分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1949-1978年,包含中国三大基本民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第二个时期:1978年之后,包含(平反冤假错案、加强基层民主政权、依法治国写入党章、完善三大基本民主制度)。
外交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中美)建交,(中日)建交,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7.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97年香港回归、99年澳门回归、台湾……18. 日内瓦会议:1954年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高一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高一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高一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逐步进入高中阶段的起点。
为了全面评估学生在这个阶段的学习成果,高一学业水平测试被广泛用于各地的中学。
本文将介绍高一学业水平测试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和应对这一重要考试。
第一部分:语文知识点(400字)语文是高一学业水平测试中的一项重要科目,其中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词语理解与应用:学生需要掌握常见词汇的含义和用法,了解词语的搭配规律,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能力。
2. 阅读理解: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各类文本,掌握提取信息、推理判断等技能;同时要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度,以应对课堂、考试等场合的阅读需求。
3. 写作能力: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包括作文的结构安排、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连贯性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锻炼写作思维和逻辑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第二部分:数学知识点(400字)数学是高一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另一门重点科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1. 代数:学生需要掌握代数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方法,包括多项式的加减乘除、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等。
同时,还要熟悉函数、图像和方程的关系,理解函数的性质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几何:学生需要掌握几何图形的性质和构造方法,包括直线、角、三角形、圆等基本概念的理解。
同时,要能够运用几何定理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几何推理和证明的能力。
3. 概率与统计:学生需要理解概率和统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能够计算概率、掌握统计分析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场景中。
第三部分:英语知识点(400字)英语是高一学业水平测试中的外语科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 词汇与句型:学生需要掌握一定量的单词和常用短语,了解它们的用法和搭配。
同时,还需要熟悉各种基本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如肯定句、否定句、疑问句等。
2. 语法:学生需要掌握英语的基本语法规则,包括时态、语态、虚拟语气等。
此外,还需了解并运用复合句、并列句等复杂句型。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必修1知识点1.质点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简化物体为质点,即只考虑其具有质量这一要素,而不考虑其大小和形状。
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依据。
2.参考系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一个其他物体作为参考系,观察物体相对于该参考系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如何变化。
这个其他物体即为参考系。
在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情况时,可假设参考系是“不动”的。
3.路程和位移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是矢量。
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如果在时间Δt内物体的位移是Δx,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v=Δx/Δt。
Δx/Δt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由公式v=Δx/Δt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Δt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Δt非常小,就可以认为速度是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5.匀速直线运动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Δv/Δt。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速度的变化Δv均无必然关系。
加速度的方向与Δv的方向一致,是矢量。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可以使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a=(Δv/Δt)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
注意:对要正确理解:a的方向与Δv的方向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差。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速度公式:v=v0+at位移公式:x=v0t+1/2at^2推论:v^2-v0^2=2ax22v+t中间时刻速度公式:v = 中间位移速度公式:v =2Δx/T位移差公式:Δx = (1/2)at^2关于初速度等于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T为等分时间间隔),有以下特点:瞬时速度之比= 1:2:3:……:n位移之比= 1:2:3:……:n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位移之比SⅠ:SⅡ:SⅢ:……:SN = 1:3:5:……:(2N-1)从静止开始通过连续相等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 = 1:(2-1):(3-2):……:(n-n+1)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梳理

学业水平知识点梳理必修一第一章走近细胞1、细胞学说建立(德科学家:施旺,施莱登) 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3、显微镜的使用时要使细胞移到视野中央,应该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
(偏哪,移向哪)①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放大倍数为10x,物镜放大倍数为40x,则物象放大倍数是长度或宽度都放大400倍。
②换成高倍物镜后,视野会变暗,可以放大光圈或将反光镜由平面换成凹面来调亮视野。
用高倍镜观察比用低倍镜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更少、细胞更大、视野更暗。
③低倍镜——高倍镜:找、移、转、调(不动粗)4.细胞的统一性: 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都有核糖体.主要遗传物质都是DNA.5、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两类细胞分别构成了两大类生物: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类别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核(本质)无成形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有成形的细胞核,有核膜.核仁.染色体细胞质有核糖体有核糖体、线粒体等,植物细胞还有叶绿体.液泡等生物类群衣原体,支原体,蓝细菌,细菌(杆、球、弧)动物,植物,真菌●常见的细菌有: 乳酸菌,大肠杆菌常见的蓝细菌有: 颤蓝细菌,发菜,念珠蓝细菌,色球蓝细菌.●常见的真菌有: 酵母菌.必修一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1.细胞中的元素:大量元素:C、H、O、N、P、S、K、Ca、Mg等。
微量元素Zn、Mo、Cu、B、Fe、Mn等(含量虽少但不可缺少。
)2.组成细胞的化合物分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和无机化合物(水)鲜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最多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3.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条件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等量混合、现配现用、水浴加热)4.脂肪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
5.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
(先将NaOH与待测溶液混合,再加CuSO4)6.自由水和结合水的关系自由水的比例高:代谢活跃,生长快,但抗逆性弱结合水的比例高:代谢缓慢,生长慢,但抗逆性强7.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分子与细胞一、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1、 无机化合物包括水和无机盐, 质、蛋白质和核酸;其中糖类是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化学元素组成: 酸是细胞中 含量最稳定的,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化学元素组成:2、 (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的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斐林试剂中的甲乙液必须 等量混合均匀后 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③必须用 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 浅蓝色 棕色 (2) 脂肪的鉴定常用材料: 是橘黄色或红色。
注意事项: 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 (3) 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注意事项:① 先加A 液1ml ,再加B 液4滴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3、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 -COOH ,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 碳原子上。
氨基酸的 种类由R 基(侧链基团)决定 O4、 蛋白质的功能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肌肉毛发)②催化细胞内的生理生化反应③ 运输载体(血红蛋白)④ 传递信息,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胰岛素、生长激素)⑤免疫功能(抗体)5、 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空间 结构不同导致蛋白质结构多样性。
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导致蛋白质的功能的多样性R6、构成生物体的蛋白质的 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NH-C-COOHH7、n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 m 条多肽链时,共脱去(n - m )个水分子,形成(n - m )个肽键,至少存在m 个-NH 2和-COOH ,形成的蛋白质的分子量为: n x 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 18(n - m8、核酸分为 DNA 和RNA DNA 的中文名称是 脱氧核糖核酸,RNA 的中文名称是 核糖核酸。
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核苷酸由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磷酸、一分子含氮碱基组 成。
9、核酸的功能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__________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甲基绿 将细胞核中的DNA 染成绿色,吡罗红将细胞质中的RNA 染成红色。
DNA 主要存在与细胞核中,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分布。
RNA 主要存其中水是主要能源物质,化学元素组成: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包括糖类、脂C H O 。
蛋白质是干重 C 、H O N “ S”。
核 C H 、O N P of 砖红色沉淀。
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用苏丹川或苏丹W 染液,现象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 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试剂:双缩脲试剂在于细胞质中,少量存在于细胞核中。
10、糖类被称为“碳水化合物”,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常见的单糖有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和脱氧核糖等。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蔗糖和麦芽糖,动物细胞中常见的二糖是乳糖。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纤维素和淀粉,动物细胞中常见的多糖是糖原。
淀粉是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构成多糖的基本单位是单糖。
11、细胞中的脂质主要包含脂肪、磷脂和固醇。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包含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
12、细胞中的水包括结合水和自由水,其中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溶剂,运输养料和废物,许多生化反应有水的参与o13、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无机盐的作用有4点,①细胞中许多有机物的重要组成成分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③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④维持细胞的渗透压。
二、细胞的基本结构1、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
意义是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统一性。
2、细胞膜主要成分: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而脂质中磷脂最丰富,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
所以细胞膜功能有3点,①将细胞与环境分隔开,保证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②控制物质出入细胞;③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
3、细胞器根据膜的情况,可以分为双层膜、单层膜和无膜的细胞器。
(1)双层膜的细胞器:有叶绿体、.线粒体:叶绿体存在于绿色植物细胞,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但不能说叶绿体是一切生物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因为原核细胞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它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线粒体是有氧呼吸主要场所,同理不能说线粒体是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2)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和溶酶体等:其中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脂质合成的场所;高尔基体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液泡是___________ 植物细胞特有,调节细胞内部环境,维持细胞形态,与质壁分离有关;溶酶体:分解衰老、损伤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3)无膜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也就是翻译的场所: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4、细胞器的分工合作,以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为例来说明问题: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5、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膜、核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共同组成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系统的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6、直核牛物和原核牛物最明显的区别是原核牛物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没有染色体,核区中仅有一个环状DNA分子,细胞质中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最常见的原核生物是蓝藻和细菌(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最常见的真核牛物是酵母菌、霉菌、绿藻、水绵和所有动植物。
-2 -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对物质是否吸收以及吸收多少,都是由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决定。
5、 生物膜的特点:(1) 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 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6、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____四、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1、 细胞代谢的概念: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 酶是 活细胞产生 的一类具有 生物催化作用 的 有机物 。
酶大多数 是蛋白质,少数 是 RNA 。
7、细胞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三、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1、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 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只有保持 完整性,才能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细胞质壁分离;,细胞质壁分离复原;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时就,水分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整个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2、 细胞膜是一层 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 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3、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①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②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 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 ③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4、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 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作用:细胞识别、免疫反应、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
被动运输。
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3、 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合物的化学反应;酶的催化作用需要 适宜的条件:过酸、过碱和高温都能使酶的分子结构遭到破坏而失 去活性。
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4、 A TP 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它是生物体新陈代谢的直接能源.。
糖类是细胞的能源 物质,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
5、 ATP 普遍存在于活细胞中,分子简式写成A - P 〜P 〜P ,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一代表一般的共价键,〜代表高能磷酸键。
ATP 在活细胞中的含量很少,但是ATP 在细胞内的转化是十分迅速的。
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酶ADP + Pi +能量7 ATP 是不可逆 的:(1) 当反应向右进行时,对高等动物来说,能量来自 来说,能量来自 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场所分别是(2)当反应向左进行时, 能量来自与高能磷酸键的断裂,能量用于维持各项生命活动。
6、有氧呼吸酶总反应式:C 6H 1206 +6H 20 +60 2酶C 6H 12O 6 ► 2丙酮酸+少量[H]+少量能量2丙酮酸+6H 2O 6C02+大量[H] +少量能量 24[H]+60 2 酶・12H 20+大量能量C 6H 12O 62C 2H 5OH+2CO 2+ 少量能量发生生物:大部分植物,酵母菌 无氧呼吸产生乳酸:C 6H_I 2Q 6 发生生物:动物,乳酸菌有氧呼吸的能量去路:有氧呼吸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用于生成ATP ,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无氧呼吸:能量小部分用于生成 ATP ,大部分储存于乳酸或酒精中。
注意:有氧呼吸二氧化碳在第二阶段产生,氧气在第三阶段被消耗,与[H]反应生成水。
• •• •••••••••••••••••••••••••••• ••••••••• 叶绿素a (蓝绿色)叶绿素b (黄绿色) 尸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 '叶黄素(黄色)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白光下光合作用最强,其次 _是红光和蓝紫光,绿光下最弱。
实验一一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原理:提取的原理:绿叶中的色素能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中。
分离原理:绿叶中 __________ 的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 且他们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 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 纸上扩散得细胞内ATP的含量总是处于动态平衡中,这对于生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对植物 线粒体和叶绿体。
6C0 2+12H 2O + 能量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第二阶段:线粒体 第三阶段:线粒体 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酶―• 2孚L 酸 +少量能7、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绿叶中的色素叶绿素快,绿叶中的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上的扩散而分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