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科学说课稿寻找微生物_大象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寻找微生物》课件1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的种类
1.细胞构造: 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
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构造: 病毒来自微生物的种类1.细胞构造: 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
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构造: 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
口蹄疫病毒
烟草花叶病毒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
1.疾病和灾难 2.食品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酵母菌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乳酸菌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乳酸菌
霉菌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酵 母 菌
自己来试试
微生物形态:有丝状菌丝——霉菌
菌落外表:光滑,湿润——细菌 粗糙,枯燥——放线菌
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构造: 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
1.细胞构造: 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
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构造: 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
1.细胞构造: 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
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构造: 病毒
1.细胞构造: 原核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
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构造: 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病毒
DNA 蛋白质
如何区分——有没有细胞构造
蛋白质
DNA
无细胞构造
有细胞构造
【精品课件】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 寻找微生物 课件2
大象版 科学 五年级下册
非常感谢收看
教学课件
认识微生物
细菌
真菌
病毒
微生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极为密 切的关系。酿酒、制醋、做酱油,都是细菌和真菌共同发酵 的结果;松软的馒头、面包是酵母菌的功劳;可口的泡菜是 细菌加工的产品;蘑菇、猴头、木耳,都是真菌的菌丝体。
微生物是否有害害呢?
微生物并非都是我们的朋友。流行性感冒,是由病毒引 起;霉烂的水果、蔬菜,多是真菌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 伤口感染化脓、饭菜变馊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微生物。
大象版 科学 五年级下册
寻找微生物
教学课件
食物品尝
醋酸菌
酵母菌
品尝下面的食物,感受一下这些食品加工前后的变化。
鲜与同学们一起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提出想进一步 了解的问题,并把这些问题存入“问题银行”。
这些食品在加工前后发生了哪些变化? 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 说一说自己的理解和猜想。
《寻找微生物》教案
《形形色色的微生物》这一单元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的真实对象,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作为一个综合的探究过程,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首先用“食物品尝会”这个引入活动亲切自然,其中所列举的食物,如今已是家家餐桌上的常备物,学生都有切实的体验。并以此猜想出的问题,一般情况不会脱离我所要引出的主题,之后抓住猜想到的微生物,搜集资料,验证猜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过程较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之后播放微生物有关视屏更是直观展示出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学生在兴味盎然的观看下对微生物了解的更加全面和详细。
(1)食物加工前后有什么变化?
(2)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
2、讨论猜想。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大胆猜想。
师:就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大胆猜一猜谁在使这些食物(如鲜奶变酸奶)加工过程中起了作用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呢?
师:同学们的猜想,有些是有道理的。1676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到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这些生物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于是就称它们为微生物。列文虎克的发现揭示出一个过去从未有人知晓的神奇微生物世界,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这个神秘的世界。
三、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四、教学方法梳理: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收集相关资料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我再课堂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食物品尝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在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过程中,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个让学生自主参与,紧密结合有关微生物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口动脑,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最后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之内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年级科学下册 5.4《我研究的微生物》教案 大象版
我研究的微生物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梳理自己研究过的微生物,整理最有意义的结论或发现。
2、把自己最满意的研究结论或发现定成格式规范的科学小论文。
3、比较谁的研究论文既规范又全面地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点
整理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得出的最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或新发现,写成科学小论文。
教学过程
1、整理研究资料。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研究了有益的微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并在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
整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前面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的过程。
2、撰写科学小论文,有了材料,这个教学环节最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论文的结构。
再就是对材料的联取舍,把有用的、能证明结论或最新的发现的材料写进论文里。
3、展示论文。
主要对内容和格式两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表达与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找出不足,才能修正错误,不断进步。
五年级下科学教案-我研究的微生物_大象版-精选教学文档
我研究的微生物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梳理自己研究过的微生物,整理最有意义的结论或发现。
2、把自己最满意的研究结论或发现定成格式规范的科学小论文。
3、比较谁的研究论文既规范又全面地表达了自己的研究成果。
教学重点
整理在研究微生物的过程中得出的最有意义的研究结论或新发现,写成科学小论文。
教学过程
1、整理研究资料。
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已经研究了有益的微生物、有害的微生物,并在学生之间进行了交流。
整理资料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前面的研究过程和结论进行系统总结与归纳的过程。
2、撰写科学小论文,有了材料,这个教学环节最为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掌握科学论文的结构。
再就是对材料的联取舍,把有用的、能证明结论或最新的发现的材料写进论文里。
3、展示论文。
主要对内容和格式两方面提出更高要求,这也是表达与交流的一个重要方面。
找出不足,才能修正错误,不断进步。
第 1 页。
五年级下科学说课稿寻找微生物_大象版
五年级下科学说课稿寻找微生物_大象版说教材:《查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五下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常见到的食物的观看与摸索,从而发觉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选择,来验证猜想。
最后,得出结论,并交流总结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从而对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为后两节课认识微生物的益处与危害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差不多具备了观看、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单元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关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说教学目标:依照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剖析和对学生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积极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的方法。
2.意识到重视实验和证据是一种良好的科学态度。
3.明白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说材料:教师预备:白萝卜、酸萝卜、白豆腐、霉豆腐、生面团。
一次性碗。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预备:面包、一次性筷子(每人一份)搜集微生物相关知识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我充当一个学校餐厅的美食顾问,调查学生都喜爱哪些食物。
科学教师被聘为顾问,学校为的是让伙食更加营养丰富,科学合理,这一情境的设计隐藏着学科学确实是为了用科学,为了更好地用科学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的意思。
在导入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喜爱的食物,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食物多数是用蒸、煮、烤、炸、煎的常用方法制作的,搂着再推出一种特制食物让学生品尝,留有悬念,勾起学生品尝的欲望。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寻找微生物》教案3
《寻找微生物》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对微生物的探讨与研究,让学生们初步明白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微生物以及它们的基本性质等。
教学重难点:微生物因为其特殊的体型特征,并不能被我们的肉眼去直观发现,所以这一刻对微生物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发散思维以及想象力,可能稍微有点困难。
教学过程本课中我围绕“寻找”这一动词设计实验去介绍一位神秘人物,它能使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食物变得可口好吃——“微生物”来进行教学的。
实际上就是一个解暗箱的教学活动。
本课中我按照品尝讨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资料验证猜想——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这一线索展开探究活动的。
下面就每一个环节的活动是如何设计的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我采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引出特殊方法制作出来的食物。
因为我们平常吃的食物大多数都是用蒸、煮、烤、炸、煎等常用方法制作出来的。
唯独酸萝卜、霉豆腐、面包等这些食物是特制出来的。
其中就有我们要研究的微生物的影子在里面。
这是一个谜。
我要让学生自己品尝食物后,再一步一步去找出来。
在食物品尝会上,我选择了几种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的食物,口感上有明显差别的食物进行品尝实验。
在品尝时,还特意强调按照实验记录单上的1~6号食物加工前后进行有秩序地品尝,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轻松体验出同一食物在加工前后的巨大差别。
从而自然地提出了问题:“是什么改变了食物的品质和味道?”实际上学生的品尝能力很强,也就是现在的学生还特别爱吃点有特色味道的食物。
这一点在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多虑了,但还是有点担心,怕学生一下子说不出来。
(二)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围绕着这一问题,我们进入到第二环节的研究,进行猜想与假设。
同学们说出了好多的问题,进行了好多的猜想。
最后我让同学们进行讨论,人多力量大。
终于发现了一点点的迹象。
我们的同学还是聪明厉害吧!如:知道酸萝卜是放入酸水坛子里了才变化的,是不是坛子里面有些什么?又如:发霉豆腐是不是加了一些作料,让它变化的?还有:面包是不是师傅做时加入了一些什么东西的?(三)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寻找微生物》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寻找微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来源: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主题:寻找微生物设计者:郑州市郑东新区康平小学卜江静教材分析:《寻找微生物》是大象出版社《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微生物》的第一节内容。
本单元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的真实对象,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教学活动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生活经历、体验活动过程来学习有关微生物的内容。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探究性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应该成为本单元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
学情分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这一单元所涉及的科学知识的真实对象,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肉眼看不见也摸不着的,作为一个综合的探究过程,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我首先用“食物品尝会”这个引入活动亲切自然,其中所列举的食物,都是学生熟知的食物,学生都有切实的体验。
并以此猜想出的问题,之后抓住猜想到的微生物,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过程较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得心应手。
之后老师介绍微生物有关资料直观展示出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学习目标:1.提出问题,学会猜想与假设。
2.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验证猜想与假设。
3.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1.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2.了解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教学准备:材料超市:课件,鲜牛奶,酸牛奶,新鲜豆腐,豆腐乳,新鲜蔬菜,泡菜实验记录表评价任务:1.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完成学习目标1。
2.通过小组合作谈论,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资料收集,验证自己的猜想与假设,完成目标2。
3.通过分享交流,认识病毒、细菌、真菌都是微生物,认识微生物及其微生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完成目标3。
板书设计:寻找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实验记录表问题银行存折账号:储户:。
大象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寻找微生物》教学课件
DNA
无细胞结构
有细胞结构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疾病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酵母菌
我们和微生物的关系——食品
乳酸菌
自己来试试
微生物形态:有丝状菌丝——霉菌
菌落表面:光滑,湿润——细菌 粗糙,干燥——放线菌
寻找微生物
什么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等
真核微生物: 酵母菌、霉菌
2.无细胞结构:
病毒
微生物的种类——细菌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不成形
细菌模式图
微生物的种类——酵母菌
微生物的种类——霉菌
微生物的种类——病毒
如何辨别——有没有细胞结构
蛋白质
《大象》优秀说课稿
《大象》优秀说课稿大象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1. 教材简介:- 本单元主要介绍大象的相关知识,包括生活性、外貌特征、食物来源等内容。
- 通过对大象的研究,让学生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和保护意义。
2. 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紧密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
- 教材中有一些生动的描写和图片,有助于学生形象地理解大象的特点。
3. 教材目标:-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大象的外貌特征、生活性以及食物来源。
-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归纳的方法获取关于大象的信息。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和关心大自然的情感。
二、说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认识并描述大象的外貌特征。
- 学生能够了解大象的生活性和行为惯。
- 学生能够了解大象的食物来源和饮食惯。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大象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分类归纳。
3.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尊重。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大象的外貌特征和生活性的介绍。
- 关于大象的食物来源和饮食惯的说明。
2.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并描述大象的外貌特征。
-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归纳的方法获取有关大象的信息。
四、说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象的形象,引发学生对大象的兴趣,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的欲望。
2. 研究新知识:- 分别介绍大象的外貌特征、生活性和食物来源。
-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大象的外貌特征。
- 通过图片和描述引导学生了解大象的生活性和食物来源。
3. 拓展知识:-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了解大象在自然环境中的作用,并思考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
4. 巩固知识:- 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总结出大象的特点和重要性。
- 设计小练,加深学生对大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5. 作业布置:- 布置写一篇关于大象的小短文,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寻找微生物》课件3
细菌
真菌
病毒
微生物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乳酸菌
醋酸,下课了
寻找微生物
微生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有些微生物可以 使食物腐败、使人患病,但多数微生物是 有益于人类的,如用于制作食品、制药等。
我们要控制有害微生物、利用有益微生 物,使微生物更好地与人类相处。
微生物你知道多少?
微生物是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 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 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却与人 类生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有害的众 多种类,广泛涉及安康、食品、医药、 工农业、环保等诸多领域。
五年级下册科学寻找微生物大象讲课文档
第一页
微生物的发现之旅
• 微生物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肉眼看不
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 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 总称。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 些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 它们具有体形微小、结构简单、繁殖迅速、容 易变异及适应环境能力强等特点。
每个喷嚏的飞沫含4500-150000个细菌,重感冒患者为8500万;
第二十一页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2、人体内的细菌有哪些 ?
益生菌: 乳酸菌、双歧杆菌等
有害菌:
大肠杆菌、产气荚膜 梭状芽胞杆菌等
当益生菌占总数的80%以上,人体保持健康状态, 否则处于亚健康或非健康状态。
第二十二页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第四十页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9、食物为什么会发霉 ?
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 即“发霉的真菌”,霉菌有
着极强的繁殖能力,而且繁殖 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霉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它们比较青睐于温暖潮湿的 环境,一有合适的环境就会大 量的繁殖。
霉菌
第四十一页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会造成用药混乱 。
● 误区七、一旦有效就停药
×。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复发再次用药,
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
第三十二页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4、国标为什么要降低 ?
第三十三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微生物
4、国标为什么要降低 ?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和动物是它们的优良居所 。在健康人中,鼻子、喉和手是最适合它们生长的地方。此外,如 果有伤口,伤口处也容易大量滋生。
寻找微生物-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寻找微生物-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教案背景此教案适用于大象2001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材第三章「微生物的世界」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掌握基本的观察和实验技能。
教学目标1.了解微生物的类型和形态;2.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3.掌握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方法;4.学会进行简单的微生物实验。
教学准备•PPT讲解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荷尔蒙染色剂、眼滴管、牛奶、砂糖、酵母、试管等实验器材;•科学文具、教学板书等。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通过PPT展示微生物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形态。
2.引导学生探究微生物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
知识点讲解1.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观察微生物的环节:–微生物是怎样生长繁殖的?–微生物的形态是什么样的?–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是什么?2.通过PPT、板书等形式详细讲解以上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微生物的机制和生态环境。
实验环节1.观察活酵母细胞:–准备载玻片和盖玻片,放上一滴活酵母液,盖上盖玻片。
–把载玻片放到显微镜下,寻找酵母细胞,观察它们的移动、形态。
2.荷尔蒙染色法观察各种细胞结构:–准备带有细胞核的洋葱鳞片,把它们剁碎并加入少许盐水。
–把制好的细胞液放到载玻片上,倒入少量荷尔蒙染色剂。
–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等结构。
3.观察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把砂糖加入牛奶中,加入适量酵母液,用试管移至实验台上。
–观察牛奶中沉淀物的形态变化。
总结环节1.让学生回答课前提出的问题,总结微生物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测验检查学生对微生物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扩展1.老师可以组织研学活动,带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微生物生态系统,从野外收集、观察和鉴别微生物。
2.可以让学生制造自己的“酸奶”,让学生亲身体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
教学反思此教案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了解微生物的种类和形态,并了解微生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大象版科学五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寻找微生物》教案2
《寻找微生物》教案教学目标:1、提出问题,学会猜想与假设。
2、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方法。
3、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
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过程:1、通过“食物品尝会”提出问题,并能选择有针对性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食物品尝会”是开启本单元的一个关键活动。
组织开展了这个活动,对于后续内容的展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个活动中用到的食品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常见的食物,有条件的学校可集体购买,没有条件的学校可在上课前作为一个作业布置给学生,请学生上这次课时带来。
除了教材中提到的酸牛奶、豆腐乳、泡菜外,其它由微生物“加工”的食品同样具有这样的作用。
泡菜是一大类蔬菜经过乳酸菌的乳化作用形成的,许多含碳水化合物较为丰富的蔬菜都可以成为制作泡菜的原料,如大白菜、萝卜、卷心菜、黄瓜、青椒、橄榄、芹菜、甚至苹果、梨等等都可以制作成泡菜。
我国的南方和北方制作泡菜的蔬菜种类有较大的差异。
为了有利于学生提出问题,“食物品尝会”要有对比食品:鲜牛奶与酸牛奶,新鲜豆腐与豆腐乳,新鲜萝卜与泡菜萝卜等等。
这一教学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能够准确地猜想出微生物参与了食品加工过程。
这是能否使学生们“找到”微生物的重点。
2、抓住猜想到的微生物,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教学教程较为简单,学生做起来应该得心应手。
可以给学生介绍搜集资料的途径,比如书籍《十万个为什么》、报纸《少年报》和上国际互联网。
此外,还有期刊杂志,可引导学生拓宽搜集资料的途径。
3、归纳出微生物的简要特征及其包含的类型,在解答“食物品尝会”提出的问题中,整理分析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这一简短的教学环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后面两个课题的起点,又是学生的兴趣点、兴奋点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把“微生物”与学生生活中的一个个真实的现象有机地嫁接起来,点燃兴趣点,引发兴奋点,为探究《人类的朋友》和《微生物的危害》奠定基础。
五年级下科学学案寻找微生物_大象版
五年级下科学学案寻找微生物_大象版
学习内容单元
课题
第五单元形形
色色
的微生物学
时
共
学时本节
内容寻找微生物
第
学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提出问题,学会猜想与假设2.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于人类的关系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资料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习重点
通过“食物品尝会”活动,学会从提出的问题中进行准确的猜想与假设
学习难点
了解有害微生物是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的
学习活动概要
鲜牛奶,酸牛奶,新鲜豆腐,豆腐乳,新鲜蔬菜,泡菜
学习过程学生学习活动
1.导入
出示课前准备的各种活动材料,如鲜牛奶,酸牛奶,新鲜豆腐,豆腐乳,新鲜蔬菜,泡菜等。
同学们,认识这些食物吗?味道相同吗?哪位同学知道来告诉大家?
其实今天这些加工过的食物,他们的制作方法与常用的食物有什么不同?品尝后交流看法。
2.新课
(1)就下面两个问题展开讨论:
2. 细菌和真菌共同发酵的结果。
3. 酵母菌的功劳。
4. 真菌的菌丝体。
作业布置:
查阅资料,寻找微生物的更多资料。
教学反思: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沉睡着的情感体验不是一接触文本马上就会被激活的,需要我们合力有效的引导。
这需要切入的很恰当,从而切入主题,我要选来自生活的常见材料,让学生从中有真实的体验,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回答品尝后做回答,思维也就明确了。
在引导重点的时候,先展开两个问题讨论,加工变化和食品味道,从问题中找答案,让学生来探究。
板书设计:。
大象版科学五下5.1《寻找微生物》ppt课件1
酸牛奶、豆腐乳、泡菜等都 是人们喜爱的食品。有趣的是, 这些食品的制作方法与蒸、煮、 烤、炸等常用的食品烹饪方式是 不同的。想一想这些食品加工前 后。变化?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 品质和味道?
微生物拍并非都是我们的朋友。流行性 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霉烂的水果、蔬菜, 多是由真菌造成的;在日常生活中,伤口感 染化脓、饭菜变馊等等,其罪魁祸首也都是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放线 菌、和真菌等。它们身体微小,构 造简单。微生物分布广泛,繁殖快, 并且类型多样。它们在自然界的物 质转化和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
病毒和放线菌
真菌
细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 有球形、杆形、螺旋形等多种 形态。个体微小,必须用显微 镜才能看见。遍布于土壤、水、 空气、有机物质中及生物体内 和体表,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起着巨大作用。
细菌
病毒、细菌、真菌统称为微生 物。 微生物虽然个体微小,但与 我们的果;松软的 馒头、面包是酵母菌的功劳;可口 的泡菜是是细菌加工的产品;蘑菇、 猴头、木耳,都是真菌的菌丝体。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 第五单元《1 寻找微生物》 大象版
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寻找微生物》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形形色色的微生物》第一课《寻找微生物》。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已经有了浅显的“感知”认识。
虽然这种认识还不系统、不“清晰”,如酸奶中的乳酸菌、细菌之类的知识点,有些疾病是由相关病毒引起的等等,在绝大多数学生的脑海中只是似有似无的模糊认识,但对于类似的知识学生还是知道一鳞半爪的。
同时,学生具备了一定收集资料,分析、整理、再加工资料的能力;并能围绕一定的主题搜集、整理资料,能初步利用收集的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表达与交流的常用形式和基本方法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的大致分类,微生物的特点,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2、针对问题大胆猜想,运用多种方式阅读教材、刊物、书籍,电脑上网等方式,搜集多种形式的资料、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来解决问题,并能把自己的观点与别人交流分享。
3、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尊重证据的科学态度,认真听取多方意见的处事精神,一分为二的辩证科学观。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大致分类、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难点针对问题收集、甄别、整理资料的能力。
初步认识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的大致分类、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关系;针对问题收集、甄别、整理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纯牛奶、酸牛奶、多媒体课件、显微镜、酵母菌装片2、学生准备收集整理的关于微生物的资料、笔、学习记录本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些喝的。
[出示牛奶、酸奶]2、学生分小组展开讨论,大胆猜想。
提问:它们的味道一样吗?(不一样)你认为,是什么改变了它[举一下鲜牛奶]的味道?(让学生充分猜想,并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适时评价)生1:加了酸味剂。
生2:可能加了醋和糖吧。
生3:是微生物的作用。
生4:可能是乳酸菌。
3、怎样才能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生1:可以请教家长或老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版科学《寻找微生物》说课稿
说教材:
《寻找微生物》是大象版科学五下教材《形形色色的微生物》单元的第一课。
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旨在通过“食物品尝会”这一活动的导入,引起学生对餐桌上多见到的食物的观察与思考,从而发现问题,进行大胆猜想与假设,再通过对搜集的资料进行阅读、整理、筛选,来验证猜想。
最后,得出结论,并交流总结微生物的相关知识,从而对微生物及其与人类的关系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与了解,为后两节课认识微生物的益处与危害奠定基础。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的科学课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些较为统统的科学探究活动。
已经具备了观察、提问、猜想与自主研究的能力,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
同时。
本单元涉及的科学知识——微生物对于人的感官来说,多数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比较抽象,但微生物又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这方面来说,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活跃起来。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对教材的简单剖析和对学生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积极提出问题,大胆猜想与假设。
在教师指导下,学会搜集资料、验证猜想的方法。
2.意识到重视实验和证据是一种优良的科学态度。
3.知道什么是微生物,以及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说材料:
教师准备:白萝卜、酸萝卜、白豆腐、霉豆腐、生面团。
一次性碗。
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面包、一次性筷子(每人一份)
搜集微生物相关知识的资料。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部分我充任一个学校餐厅的美食顾问,调查学生都喜欢哪些食物。
科学教师被聘为顾问,学校为的是让伙食更加营养丰盛,科学合理,这一情境的设计隐藏着学科学就是为了用科学,为了更好地用科学知识来改善我们的生活的意思。
在导入中,让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食物,目的是让学生明白这些食物多数是用蒸、煮、烤、炸、煎的常用方法制作的,搂着再推出一种特制食物让学生品尝,留有悬念,勾起学生品尝的欲望。
2.品尝讨论,发现问题。
“食品品尝会”虽然是本课的导入,出示的食物有的学生可能经常吃,但学生大凡没有注意思考与观察我们吃的是不是科学,所以品尝这一看似简单的环节是能否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
此环节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要有秩序地品尝,要在品尝的同时仔细认真地观察与思考,体会食物加工前后的一些变化。
学生在对比品尝后,就会从中发现问题。
3.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学生通过品尝,发现食物加工前和加工后在味道、颜色、浓度等方面有很大的变化,纷纷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有的想了解酸奶的制作过程,有的想知道腌制泡菜时为什么总要用肚大口小的坛子,有的想了解为什么豆腐制成后会变的咸咸的,软软的,也就是“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这一问题,我让学生把各自提出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课后可以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进行研究。
五年级的同学已经能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但怎样选择适合各自研究的问题开展研究,仍是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
所以。
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对“是什么改变了这些食物的品质和味道”这一问题,组织学生猜想,展开探究。
究竟学生猜想的是否正确并不关键,只要学生敢于大胆猜想,我就给予鼓励,这是培养学生独立见解的前提。
4.搜集资料,验证猜想。
关于资料的搜集途径在前几册教材中都有涉及,学生已经基本掌握,本节课的关键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汇总、筛选等,找出“是什么改变了它们的品质和味道”这一问题的答案,从而验证各自的猜想。
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从课前搜集的资料中梳理出问题有关键,以解决问题。
在学生找到详尽的乳酸菌、毛霉菌等细菌后,老师适时总结,说明这些就是微生物,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微生物就在我们身边,认识微生物并不陌生,为下一步寻找微生物做好心理上的谁备。
5.阅读资料,寻找微生物
对课本上的资料卡以及学生课前搜集到的关于微生物相关知识的资料进行阅读、理解并不困难,关键在于学生阅读后能把资料上的内容变成自己的东西说出来,在小组内、全班分别进行表达与交流,这正是本册教材所要培养的科学能力的二级目标。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由“学”到“会”的内化过程,学生充分阅读、交流之后,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对人类不利也有弊,与人类关系密切,在自主探究中达成了知识、能力、情感的三维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