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教育改革得失看中国教育
从美国通识教育反思中国大学教育改革
么我 们不 妨先来 看看美 国的经验 与教训 。
我们 知 道 ,美 国 高 等 教 育基 本 上 是 通识 教 育 ,
低。启蒙的理想是让每个人都受到以前的贵族教育 , 但 在美 国实现 的结 果是 全 民从 小 学 到大 学都 受 到掺
水 的教 育 。在 美 国 ,比较 极端 的例子 是 ,为 了让全 民受教 育 ,有 智 力 障碍 、阅读 障 碍 的学 生也 来 上大 学 。 我 曾任教 的大 学是 在 美 国 中西部 地 区 的地 区性 综合 大学 里 总是 排 在前 三 名 的大 学 。但 是 ,我 每个
留美 十三 年 ,在 读 书 、教 学 以及 切 近地 体 验 美
国社 会 的各个 方面 中② ,其 中一 个让 我不 断思 考 的问
蒙 运 动之 前 ,只有 贵族 才 能 受到 教育 、尤 其是 高 等
的通识教育。启蒙运动家心怀高尚理想 、平等情怀 ,
希 望 每个 人都 能 接 受 贵族 受 到 的教 育 。他们 认 为 每
正 在 向全 民通 识 教育 迈 进 。既 然 是 向美 国学 习 ,那
每个学生 以像 以前那么好的教育 。但是我们还想让 全 民受到教 育 ,可我 们无法 把学 生提 到 以前 的水 平 , 其解 决 办 法 只好 是把 教 育 水平 拉 下来 。我们 想 赶鸭 子 上架 ,但是 架 子 太 高鸭 子 上不 去 ,只好把 架 子搞
像 中 国的专 科 学校 很 少 ,很 不 普 及 。想 上大 学 的高 中毕 业 生在 很 大 比例 上 都 能上 大 学 。所 以我 们 可 以
说美 国在表 面上实现 了全面通识教育 。美国全 民通
识教 育 在理 念 上 可 以远 溯 至启 蒙 运动 的影 响 。在启
浅析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
陇东学院题目:浅析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学院:历史文化学院班级:11级人文2班姓名:***学号:*********浅析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异同摘要:20世纪,中国国力突飞猛进,经济迅猛发展,国民生产总值不断高升,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教育事业得到了巨大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还是存在很大的差距。
本文从美国教育与中国教育的比较出发,找出中国教育的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美国教育;中国教育;存在问题;发展建议20世纪,中国经济巨大发展,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同时,有大批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上存在问题,在经济大发展的条件下,只有充分利用丰富的人才资源,才能在世界经济大发展中不断进步。
一、中美教育现状对比中国是个人口大国,在这样的大国里,教育至关重要。
我国教育历史悠久,从春秋开始,我国的教育开始普及,向着平民、大众的方向发展,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宋代理学的普及。
宋代我国的教育事业在朱熹等理学大家的推动下有了巨大发展,进入近代,随着西方教育的传入,我国教育的普及的速度加快但同时,我国教育事业与西方国家比较,还处在差距。
(一).培养目标的差距大学是学术的殿堂,众多的大学以培养精英人才为目标,我国的高等学府也以此为目标,但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以进入仕途为目标,进入近代,则以获得稳定、高薪的工作,较高的社会地位为目标,然而,在经济化的大潮下,受教育的人越来越多,毕业的高校大学生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分配不到工作,使得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大学毕业,却找不到工作。
而他们的所学又无法对他们的就业起到帮助作用。
这导致社会上出现了众多的待就业大学生,这些大学生在其他领域才能平平,无法与其他人竞争,只能待业在家。
造成了我国教育成果出现了在就平庸大学生的局面。
而西方与我国的教育成果则完全不同。
美国教育注重实践性人才的培养,他们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因此,美国的大学造就的人才多为精英性人才,这些人在进入社会之后,能够主动,有效的实现就业。
美国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借鉴
中国的英语教育将何去何从----------论美国教育模式对中国教育的借鉴作用摘要:这是一门学习和讨论美国文化及历史的课程,但是我的标题却是中国的英语教育将何去何从,确实,当初选修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对美国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仅仅是出于对美国的兴趣。
但是从课程之初至今,我了解到了美国是如何从一个刚刚建立起来的一个前途未卜的联邦国家到如今的世界唯一超级大国,我们且不管未来世界格局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单从美国能在仅仅二百来年就将自己的国家开展称如今的模式来看,美国就有不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而它的开展和自身的教育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我作为一名中国的大学生,在对美国发出感慨的同时,也要深刻的认识到本国教育的缺乏之处并尽可能的发现出原因和找到一个更有利于学生开展的教育模式。
由于我的专业是英语,所以在这里谈谈我在英语教育方面的认知。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英语教育向来都是遵循老套刻板的教育方法,上课方式也极为单一。
再加上中国应试教育的传统,导致中国的学生到头来只会做题,而不能真正意义上的学会一门语言,更不要说领略语言的魅力了。
在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上,有这样一个采访问题:你最想改变现在的什么? 有一名高校教师答复道:我最想改变的就是现如今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
这其实道出了中国现在英语教育的弊端。
中国的学生虽然能在高考英语中取得较好的成绩,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使用英语的能力,大局部学生不过是只会纸上谈兵罢了。
但我们不能把这归咎于中国的学生不努力,要是这样的话他们的数学竞赛水平从何而来的呢?我们也不能说中国不重视英语方面的教育,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而中国在这个世界舞台上想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必须要将与其他人沟通的语言学好。
中国已不再是那个闭关锁国傲气满满的清朝大国,而是一个寻求开展,向外广伸橄榄枝的开展中国家。
而想要更好的开展,离不开英语的使用,现今世界很多有价值的文献和学术资源都由英文著成,而绝大局部世界著作都有英文版本,而中文虽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语言,但至今为止却达不到英语的那种重要程度和使用范围。
美国“教育券”与对中国教育改革启示
among four cities.Then it introduces the Charter School,which is the School
know Changxing’S School Voucher is transparent operation,but the USA's School Voucher is more reasonable operation.It will become ChangXing’S School Voucher’S trend.Now,except three School Vouchers enforced in Changxing,there are another kinds of School Vouchers.They are used to resolve some controversy appearing in educational development.Its function is also been broaden.ChangXing’s school Voucher is from the U.S.A.’S.at the SalTle time.the U.S.A.’S is helpful to Chinese School Voucher.This paper analyzes some kinds of school vouchers which have been enforced in some
手段——竞争机制的引入一L,氏兴县的“教育券”目前还是更多的发挥政
府的导向作用,而没有真正的把选择权交给学生和家长。当然,从两种“教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启示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
自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标准颁布以来,我国本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已经迈入第二个10年。
如何客观地审视前10年改革的成就与不足?如何在第二个10年中进一步深化改革以提升教育质量,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要解答这些问题,人们确实需要“以史为鉴”,以历史的角度与全球的视野来审视和思索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从而鉴古知今。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张斌贤教授整理了他近3年的教育史研究成果,推出了新作《教育与社会变革》(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一书,不仅论述了我国当前教育史观和教育史方法论问题,以典型案例介绍了德国对大学精神的追求,还深刻、透彻地分析了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运动的兴起、发展与解体成因,带给人们诸多的启示。
本文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兴衰反思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动向,与大家商榷。
一、教育价值取向的清晰、统一是教育改革持续推进的前提发端于19世纪末美国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之际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因其鲜明的儿童中心与实用主义的教育观点,得到了当时饱受社会转型带来的价值观念冲突、社会秩序混乱的困扰而盼寻变革的美国大众的关注和支持,但何以在其鼎盛时期出现衰落的征兆,最终走向解体呢?《教育与社会变革》一书指出,这既有美国社会变迁所造成的外因,也有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内因,另外还有社会运动一般性规律的作用,原因是复杂的。
但就其内在的根源而言,首先是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的矛盾,其次是理论与实践之间或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最后是作为传统教育对立面的理论本身的矛盾。
那么,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何以会出现这三方面的基本矛盾呢?笔者认为,究其原因,在于其教育价值取向上的偏颇。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改革的重点在于凸显儿童的天性,倡导以有效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教学来促进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所以其教育的追求在于儿童获得的经验。
美国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每一 次改 革都 是 为 了提高 教学质 量 , 促进 教育 机
会平等 , 培养 高 素 质 人才 , 以适 应 社会 发 展 的新 形势 的需 求 。2。 [(瑚 ] 今 天 , 国也 在 进 行全 面 的教 育 改 革 , 了 我 为
2 应 面 向社会 生 活 , 普 通教 育 和职业 教育 . 把
次 的结 合 , 这样 , 文 教育 才 有 可能 真 正走 近 科 人
1 应 立 法干 预教 育 , 进教 育发 展 。为 了使 . 促 联邦 政府 推 行 的各项 教育 改革 真正 落到 实处 , 切 实提 高 中小 学教 育质 量 , 国政府 努力 采取 各种 美 措施 , 布 各种 法律 , 颁 出台各种 文件 , 化联 邦 政 强
府对 教 育质 量 的管 理和监 控 能力 , 以弥 补其 地 方 分权 的教育 管理 体 制的不 足 , 教 育实 行宏 观 调 对 控 。美 国历 届政 府都 十分 重 视立法 , 们将 各项 它 重要 的教育 改革 计划 交 由 国会 批准 , 其获 得 联 使
作者简 介 : 李秋 云 (9 3 ) 女 , 1 6 一 , 吉林 德 惠 人 , 吉林 省 自学考 试 办 公 室助 理 研 究 员 , 究 方 向 为 教 育 管理 。 研
・1 1・ 1
提 高教 学 水 平 , 新 教 育观 念 , 立实 验 保 障机 更 建 制 , 可 以尝试 把普 通教 育和职 业教 育有机 地结 也
2 O世 纪 5 O年代 以来 , 国共 进行 了 6次 较 美
邦 法律 的有效 地位 , 而在法 律上 保 障教 育改 革 从
的顺 利进 行 。建 国以来 , 国 的法 律 建设 经历 了 我
一
论现代美国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可编辑范本】
论现代美国教育的特点及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内容摘要美国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形成了美国基础教育中地方分权管理下办学的自主性、中学课程多样性、尊重学生个性、注重人的多方面发展以及学校与家庭紧密联系等突出特点,其主要问题是学生学业水平较差.美国基础教育中的得失对我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美国教育中国教育教育改革基础教育是美国一项庞大的事业,历来受到高度重视。
中小学问题常常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二战以来,美国进行了一次又一次教育改革,无论是50 年代出台的《国防教育法》,还是80年代发表并在全美引起巨大反响的《国家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都以中小学的问题和改革为核心。
美国的基础教育在管理、办学宗旨、课程设置、学校生活的组织等方面有着许多鲜明的特点.这些特点既决定了美国教育的许多优势,又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长期困扰美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些问题的根源。
美国发展基础教育中的经验和教训对于我国的中小学教育改革,尤其是对目前正在深入进行的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轨有着积极的参考意义.美国基础教育的特点美国的基础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鲜明的特色。
这些特点是美国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的产物.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基础教育,以便借鉴它成功的经验,避免其失误。
(一)地方管理下办学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基础教育由地方管理是美国教育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一特点可以追溯到新英格兰地区社区办学的传统。
美国始终没有形成像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那样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不直接参与对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办教育主要是州和地方政府的职权范围。
州政府的立法机构制定教育的法律和政策,而对中小学的具体经办和管理则由地方学区委员会来负责。
美国大约有16 000个这样的学区.大多数地方学区教育委员会由选民民主选举产生,少数由县、市委派,一般5—7 人,每届任期4—6 年不等。
学区委员并非专业教育工作者,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通常是社区内有影响的人物,他们不拿报酬,是义务性的。
美国教育制度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406
美国教育制度改革对我国教育的启示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班别:11生本1班小组成员:.......教育史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事业、当今世界,人才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教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基础、在人类社会的深刻变革中,教育越来越居于龙头地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好教育?我们应该学习一些西方国家的好的教育制度,例如,美国。
实际上,从1922年的“壬戌学制开始,美国的教育制度就逐渐成为了中国教育的效仿蓝本。
现在,过了八十多载,其中,美国的教育制度也改革不少了,那么,这些改革对我国教育事业有哪里启示?美国教育的改革教育公平是当今世界的主旋律,但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现象普遍存在,即使是世界上教育最为发动的美国也难以避免,在美国各州之间和各州内部都存在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问题。
平等是美国的基本教育原则之一。
因此,这个教育公平问题也引起了美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到20世纪70年代便进行了公立学校州财政制度改革。
其改革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一下几点:1、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成为了义务教育投入的主体,即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加大对地方教育的投入来平衡地方政府之间的财力,缩小不同地区间的收入差别。
但是,在教育决策方面,还在地方教育机构的手上。
这种体制发挥地方办学的积极性,因地制宜地发展教育事业,使学校深深扎根于社区,面向社区,为社区服务。
2、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既可以由政府提供,也可以由市场提供。
于是,在教育资源的配置方面,美国引入了市场机制。
其表现在建立了磁石学校(即特色学校)和特许学校。
这两者的扩大了教育的选择权和参与权,促进了美国推行教育平等。
其次,发放教育卷。
所谓的教育卷就是将政府补贴的学费向学生家庭直接发放,家长可以用教育卷来支付所选学校的学费。
教育卷绝大多数用来资助低收入家庭,使其子女有选择质量更好的私立学校或教会学校的机会。
谈国际教育改革对中国教育改革的影响
但差 距并 不 太大 。而在 对 待教 育公平 的问题 上 ,联 合 国教 科文 等 国际组 织 明确 指 出 : “ 每一 个儿 童 、青少 年和 成人 ,都 应能 获得 教 育机 会 以满足 其基 本 的学 习需要 。” 世界 各 国在此 问题 上 是 持一 致 的态 度 ,美 国是 “ 不 让 一 个孩 子掉 队 ” , 日本 是 “ 教 育 机会 均等 ” ,中 国在 《 国家 中长期 教育 改革 和发 展规 划 纲 要 》中 确 定 了 “ 优 先 发 展 ,育 人 为 本 ,改 革创 新 ,促 进公 平 ,提高质 量 ” 的T作 方针 。 南此可 见 ,世 界各 国在 实 现教 育 公 平 的 目标 上 完 全一 致 ,但 应对 方 法 则 因 国情 不 同而 有 所 不 同。 美 国对 教育 的公平 追求 主要 表现 在要 不 同种族 、肤 色 和不 同家 庭 出身 、不 同国籍 的人 都受 到 同等 的教 育机会 , 日本对 教 育公 平 的追求 主要 表现 在教 育 的普及 和教 育 机会 的均 等 ,而 我 国的 国情 与 E l 本 和美 国不 同 ,决 定 了我们 对 教育公 平 的追 求也 有所 不 同 ,我 国 主要表 现 在义 务教育 的普 及 、优质 教育 的均 衡
一
的确 立正 是 国家 正常发 展 中对 人才 多样化 需求 的必 然结 果 ,尽 管 它还存 在制 度 本身 的完善 和 制度操 作 的规范 等一 些 困难和 问 题 ,但 沿 着 多 元 化 与 多样 化 、标 准化 与 规 范化 彼此 结 合 的 思 路 ,审定 制教 科书制 度 的改革将不 断开展 下去” 。 上个 世纪 九 十年代 以来 ,世界 各 国的 教育改 革 中的 “ 权 力 下 放 ”均 略 占上 风 。而 随着 “ 权力 下放 ”到省 、到地 方 ,教 育
美国学校教育对比中国教育
美国学校教育对比中国教育最近几年,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渐提高,许多华人选择到国外留学,其中美国成为了一个热门的去处。
对于许多中国学生而言,美国的教育制度是一种全新的体验。
那么美国学校教育和中国教育相比,究竟有什么不同呢?首先,美国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造力。
相比起中国的教育,美国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而不仅仅是死记硬背。
这种教育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和自立自主的思考能力。
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们会给学生更多的自由去提出问题,学生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课程。
另一方面,中国的教育制度强调基本功和考试成绩,在学生身上施加了很大的压力。
因此,中国的学生在思考和理解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
他们缺乏实际经验的锻炼,并且对外界知识的认知较为局限。
其次,美国的教育制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美国的学校里,老师们会鼓励学生们一起合作完成某些任务,以此来培养学生们的协作精神和交往能力。
而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很少强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中国的学校里,学生通常会被刻意分开,要么是竞争,要么是孤立,这会让他们过于依赖自己,而忽略了协作的意义。
他们很难在学习中去分享知识和经验,也很难从其他人身上获得智慧。
最后,美国的教育制度注重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国的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以及为学生提供各种课外活动和社会组织去体验社会生活。
这让学生们不仅仅能够在学校获得知识,也能为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寻找到更好的发展。
然而,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中,将学生置于高压之下,使得学生极少有时间和机会去发掘自己的兴趣。
许多学生只会在考试之余的一些零散时间里去接触到其他领域的知识,他们根本没机会去全面地了解其他东西,也缺乏时间去发掘自己的个性和兴趣。
综上所述,目前美国的教育制度与中国的教育制度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在美国的教育中,学生们获得了更加自由和全面的发展,从而在未来的生活中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
美国教育对中国教育的影响 (2)
从美国的教育反思中国教育改革(3000)摘要:随着新中国建设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中国教育已经走过了日新月异的六十余载春秋,特别是在新课改下的今天中国教育改革更是为每一名教育者和求学者带来了更多可能。
在这个时间流逝与变迁的过程中,中国教育不仅随着经验的积累、时间的变迁以及教训的汲取发生了诸多变革与创新,同时这种创新也是十分多样化以及多元化的。
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对于教育改革格而言更是从本质上彰显出了更更多的问题,而在这个全球一体化构建的今天,舶来文化、特别是在美国教育影响下的冲击,更是为中国教育改革提供了更多参照与反思。
关键词:美国教育;中国教育改革;反思对诸多的国人而言,欧美、特别是美国的教育被视为最为先进的教育典范,在这种思想下,甚至还有一些人错误的认为中国教育改革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都是由于没有对美国教育理念进行照本宣科的传承。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美国教育对于世人的思考主要在于提出了“世上不存在百害而无一利”的改革,纵观美国教育改革他们虽然拥有较为宽松的教学环境,但这种不突出竞争的教学理念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同时也无法满足这个日益创新的人才竞争机制。
1在对美国教育的反思下回看中国教育改革,也曾在应试教育中辗转徘徊、也曾在素质教育下日益完善,可以说在多年的变迁与进步中中国教育改革不仅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最大程度上兼顾了不同民族、不同区域学生未来对于知识需求的更多可能。
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站在美国教育的环境下对中国教育改革展开反思,希望本文所提出的一点建议能够为广大教育工作从业者带来一定参考与帮助。
一、价值观下美国创造性教育对中国快乐教育的影响美国由于自身是移民过度,所以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创造性教育”理念,从历史上看这种教学理念可以追溯到对西方启蒙主义中的平等主义以及个人主义,其本质更加贴近于杜威教育理念。
2除此以外,美国的商业传统观点对于创造性教育更是起到了直接的促进作用。
浅谈--中国教育和欧美教育的优缺点
首先说一下中国的教育吧:1、中国的教育太死板,虽然现在一直呼喊着素质教育,但不知道是指挥棒还是没放开还是底下的对策又乱了,总之,这个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是没有到位的。
2、中国的成年人对儿童的教育都有点期望太高,然后在这样的期望中又无限放纵了幼儿,这样导致幼儿在冷热交替中难受着并改变着自己,这样的改变不一定是很好的改变哦。
3、虽然还是有不少学校对信息化教学有着些些的重视,但不难发现,所谓的重视,很多的孩子还是要到初中以后才能真正懂得一些电脑的知识,孩子们对本能的游戏确实操作不错,有用吗?4、孩子们基本上是没有选择的自由,大部分是去实现大人所想要的。
5、中国的孩子所学的知识的起码是60%一辈子也许都不能用到什么。
美国的教育很多方面把握的比较好,比如批评,不单纯是批评孩子一方面,更多的是从大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没有缺点了。
美国早在是英国殖民地时就对教育非常重视,到1775年,英属13个殖民地人口不过260万,但已仿效英国牛津、剑桥等大学创办了哈佛、耶鲁等9所学院,教育环境甚至都强过今天的北京市。
殖民地时期的初等教育相当发达。
北部几个殖民地以麻省(Massachusetts)为代表,特别重视普及教育,当局曾于1647年发布法令,规定市镇中只要有50户居民就应设立一所小学,于是市镇学校在北部兴起。
这种由地方当局办理、干预教育的做法,超过了其宗主国--英国的教会办学的方针,一举奠定国民素质的优势!在这个世界,凡是受过教育的人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美国的《独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当我们热血沸腾地听着这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声音的时候,请不要忘了美国还有一个伟大之处,那就是《宪法》所标榜的以教育培养国家公民。
为了普及教育,他们先是采用了英国的兰卡斯特导生制。
1818年兰卡斯特本人还应邀到美国宣讲导生制。
英国式的教育不能满足这个新国家对教育的要求。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
中国与西方高等教育制度差异之我见姓名:李春香班级:管理101 学号:061091111与西方国家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有很大的不同。
对此,就拿中国与美国的高等教育制度相比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第一,两国的管理体制不同。
美国的立体式管理体制之所以能保证高等教育有序高效地运行,关键的因素是建立了完善的“分权——制衡”机制。
与其他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系统相比,美国高等教育的控制权最为分散。
但这种分权不是无序的,而是通过合理划分权力,使各管理主体都有其相对稳定的权力范围,且不同管理主体的权力相互补充、相互制约,最终实现管理权力的平衡。
相比之下,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条主线是“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
但长期以来,教育界一直坚持高等教育管理就是行政管理,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行政体制”的观点。
这样,所谓“转变政府职能”,“向高校放权”势必难以落到实处,同时单一的行政性管理体制也无法适应日益多元化的社会政治、经济体制。
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打破传统观念,树立“高等教育管理社会化”的思想,推进管理主体社会化,实现管理效能社会化,创造高额的管理附加值,从而促进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的改革发展相适应,实现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
第二,两国的高考制度不同。
美国不实行全国大学入学统考,但中学生申请上大学影响最大的考试是SAT(学业能力评估考试)和ACT(美国大学测评系统),我们通常说的美国高考一般指的是SAT。
目前SAT考试一年举行7次,考试时间3小时。
而中国高考每年举行一次,大部分省区考试时间为2-3天。
中国的考生就在这几天的考试中决定是否能进入心中的名校,高校仅根据考生的高考成绩进行录取。
在美国,参加SAT考试不是由学校统一组织,学生何时参加全凭自愿。
美国的高中学制是四年,即从9至12年级(15—18岁前)。
毕业时“考”大学不是单凭“高考”的高分,而是靠这四年各科期评成绩的平均分必须在“B”(良好)以上,才能被本科大学和社区学院录取。
从中美教育的不同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从中美教育的不同看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摘要:本文对中美教育在教育观念、培育方式、教育改革实施的力度、教育平等、教育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的不同进行了分析,以此发觉我国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必然程度上分析了问题存在的缘故。
笔者以为,唯有慎重并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增进我国教育的进展。
关键词:中国教育;美国教育;不同;问题教育是国家的百年大计。
中国此刻尽管是教育大国,但远远不是教育强国。
美国作为教育强国,其教育模式、教育技术和教育改革的实践等方面都较中国更先进。
为了从整体上增进我国教学的进展,咱们有必要探讨美国教育领先的缘故并吸取其优势,以增进我国成为教育强国。
一、中美教育存在的不同比较1.培育观念与方式上的不同。
中国注重培育学生对知识的经历、明白得、把握和对考试的应付。
教师的任务自然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经历和把握,轻忽了对学生制造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育。
美国注重对学生学习爱好的培育而非学生把握了多少知识。
课程、学制设置都较为灵活,校外活动、社会活动较多,使得学生具有很强的自主性,不但能够培育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能够培育出与人合作的精神。
2.教育改革的实现程度。
改革是社会进展的动力,教育改革也具有一样的功能。
本文拿中国21世纪课改同美国20世纪50年代的《国防教育法》的改革力度和实现程度进行比较。
美国的《国防教育法》是在1957年苏联卫星上天以后美国为了将教育提高到捍卫国家的国防高度所进行的改革。
美国在该法案中所提出的一些改革方法为美国高等教育的进展起了奠定和保障的作用,引发了人们对课程设置等重大问题的关注和探讨,对全世界的高等教育都产生了专门大的阻碍。
3.教育机遇与资源获取上平等性问题。
中国教育中在城乡不同、东西不同、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都存在着不同,他们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利用上都存在专门大的不平稳性。
在美国,由于其壮大经济实力的阻碍,其公共教育事业建设远远在中国之上。
近些年来,美国又将社会教育机遇平等提上日程,不仅从教育的投入来考察其成效还从教育的结果来考察。
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对我国教育的启示美國教育制度中最为典型是其教育分权制度。
本文首先从美国教育分权制度的历史背景及其所占优势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然后结合中国近代教育改革发展情况,立足本国,放眼国际,从而得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标签:美国;教育分权制度;启示一、美国教育分权制度的发展概况美国虽然是一个仅有200多年历史的国家,但其经济、科技水平均居于世界前列,这与美国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
美国的教育管理制度是地方分权,主要有三级行政机构,自上而下分别是联邦政府、州政府和地方政府。
1.美国教育分权制度确立的历史背景要想真正的了解一段国家的制度文化,首先要了解它产生的背景。
关于美国教育分权制度产生的背景,本文主要提出两点:一方面是美国先州后国的建国背景,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先有州后有国,建立一个联合国家的前提是不损害州的利益,所以各种改革都必须考虑州的利益,联邦的权利受州的制约较大,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宣告了北美殖民地的新生,13个英属殖民地宣布独立,成为美利坚共和国最早的13个州,这13个殖民区因为地形地貌差异,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政治经济体系,每个殖民地都有自己相对独立的政府,在建国初期,我们只能把这些州的联合看作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与此同时,在教育方面,由于刚刚建国,联邦政府主要抓住的政治经济大权,无暇顾及教育事业的发展,各州也不想将自己的权力拱手于他人,所以在这一时期,美国教育制度的管理权属于各州,分权制度初步形成了。
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民众信奉自由的思想,当时美国的群众有很多都是来自于欧洲移民,,他们有很大一部分人是由于宗教政治迫害被迫来到美洲进行拓荒,他们对于新建立的美利坚共和国没有归属感,缺少共同的信仰,连接他们的纽带是对自由的渴望,《独立宣言》的第二部分也阐述的主权在民思想,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想要建立统一的教育管理制度难上加难,分权制度也就应运而生了。
2.教育分权制度的优势(1)解决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美国是一个建立在殖民地基础上的国家,各州由于气候、地理位置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信仰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就使得教育难以有统一标准,教育分权制度将教育的权力分给了各州,由各州自主制定教育的标准,因地制宜,有利于适应当地教育发展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美国教育改革得失看中国教育
不存在有百利而无一弊的选择
——从美国教育改革得失看中国教育
长期以来,美国在精英教育方面是成功的,不仅培养了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等一大批科技、商业精英,而且培养了一大批诺贝尔奖得主。
这与其有利于精英阶层优势的世代积累有关,也与其宽松、非竞争,使孩子好奇心、探究欲和创造力得到保护的教育环境有关。
但也是这种有利于精英阶层的制度安排,使美国形成了相对固化的社会分层,迟滞了人才流动,尤其阻滞了底层青年人的上升渠道;而宽松、非竞争的教育环境,则使美国学校出现了一大批“掉队”学生,或“差生”。
从“扶助弱势”到“每一个学生成功”
43-17=?48÷3=?在中国小学毕业生中,5秒钟内不能做出正确回答的比例可能不足5%;在美国小学毕业生中,5秒钟内不能做出正确回答的可能高达50%。
这显然不利于人力资源开发,使美国社会长期受到贫困、犯罪、吸毒等问题的困扰。
为改变局面,在林登·约翰逊总统推动下,作为“向贫穷宣战”努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会通过并颁布了《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ESEA)》。
ESEA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扶助弱势,明确提出向美国社会中处于不利地位的穷人、少数族裔、移民等提供帮助;二是权力集中,联邦政府扩大对教育的干预,从以前教育问题的“旁观者”变成了主要的“资源提供者”,增加了联邦预算中的教育拨款。
1992年克林顿当选总统以后,主持了对ESEA的一次较大修订,将其命名为《1994年美国教育改进法》,由国会通过并颁布实施。
同时通过了《美国教育2000年目标法》。
这两部法案完全保持了ESEA“扶助弱势”的基本宗旨,进一步强化了教育领域的中央集权。
这次修订的突出特点是明确了“时间表”和改革目标,明确、具体、详细地规定了到2000年美国教育需要实现的目标。
小布什总统首次竞选的主题是教育改革。
2001年1月23日,刚刚就任三天,他就推出了被称为“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改革方案。
同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他主持修订的新ESEA法案——《2001年一个都不能少法案(NCLB)》。
法案第一句话是:“这是一个以问责、灵活性和选择性填平教育成就水平鸿沟从而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法案”。
其后,美国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运动,“一个都不能少”的口号家喻户晓。
NCLB改革的关键词是“问责”,重要内容是加强考试,核心举措是在四年级和八年级举行州统考。
在美国的文化环境中,这种强化考试的改革确实是必要的,可以督促缺乏自觉性的学生以减少“掉队”。
但这也带来新的问题,最主要的是给教师和学生都增加了很大压力,考试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指挥棒。
问责压力下,许多中小学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应试措施——州统考科目在时间、资源、教师等方面得到加强,其他非统考科目,包括美术、音乐、
体育等,则被削弱。
为了达标,不少中小学延长学校上课时间,放学后补课,缩减学生休息时间。
“应试教育”束缚了教师的创造力,不利于教师的创造性发挥。
“应试教育”造成的竞争性教育环境也不利于优秀学生的自由发展,可能使优秀学生的好奇心受到挫伤。
伴随改革的推进,“应试教育”的弊端也越发明显。
小布什的教育改革遭到一些教育专家的批评,尤其是遭到来自基层教师的强烈抵抗。
2011年9月,奥巴马政府的教育部宣布各州可以提出对NCLB法案进行豁免。
到2013年5月20日,已有38个州的豁免申请被教育部批准,还有10个州等待批准。
至此,NCLB 已名存实亡。
如何不步NCLB后尘,在“救济后进”和“保护优秀”之间保持平衡,成为奥巴马政府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2009年2月,宣誓就职一个多月,他签署了《美国复兴与再投资法案2009》,提出了教育改革口号“力争上游”,拨款43.5亿美元建立“力争上游基金”,支持各州教育创新。
2011年12月6日,奥巴马选择堪萨斯州奥萨沃托米高中宣布了自己2012年大选的连任竞选纲领。
他在演讲中说:“二战后,出身贫寒的美国人成为中产阶级的可能是50%,上世纪80年代降为40%,今天,这一比例已经降为33%。
这种局面必须扭转。
”经过长期讨论和两党沟通,国会在2015年11月19日就ESEA修订达成一致,经过修订的新法案被命名为《每一个学生成功法案(ESSA)》,12月10日签署,取代了已施行14年的NCLB 法案。
美国教改的三大特点
新的ESSA法案的第一个突出特点是“减负”,改变了NCLB法案中联邦政府对学校严格的考核评级制度,减轻了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压力和负担。
奥巴马承认NCLB改革的目标是正确的,也确实整体提升了教育质量。
但是,应试教育也带来明显的负面效果。
新法案保留了阅读、数学和科学科目的州统考,同时鼓励各州、各学区、各学校开发并实施灵活、适用的多元评估方法,强调对学生审辩式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评估,而不是仅仅考查知识记忆、依靠考试分数进行评估。
新法案的第二个突出特点是“权力下放”,结束了由联邦教育部主导的、以测试成绩为基础的问责制,代之以州问责制,将教育控制权力归还给各州和地方学区。
在“减负”和“放权”的同时,新法案并没有放松对“掉队”问题的关注。
ESSA规定,根据各州自己界定的评估分数处于底部之5%的学校,毕业生少于67%的高中,弱势群体学生学业成绩始终不佳的学校,可以被州政府接管。
关于自己的教育理想,奥巴马说:“通过这个安排,我们再度确认美国根本性的理想——让每一个儿童,不论他的种族、家庭收入、背景,不论他的邮政编码,不论他所居住的地点,都能获得实现自己愿望的机会”。
美国的教育改革有几个引人注目的特点。
其一,教育改革由总统推动,以国会通过的教育立法作为保障。
在约翰逊总统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ESEA法;在克林顿总统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教育改进法》和《教育目标法》;在小布什总统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NCLB 法;在奥巴马总统的推动下,国会通过了ESSA法。
其二,教育改革的目标明确,有的放矢,明确地以促进社会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
其三,与时俱进,及时调整。
为了发挥联邦政府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从1965年开始,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到2015年,及时进行调整,重新向地方政府放权。
从2001年开始,加强了考试和问责,到2015年,及时进行调整,遏制了“应试教育”的苗头。
中国教改要给优秀学生留出更多空间
美国教育改革给我们最重要启发是:世上没有“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改革选择。
美国宽松、非竞争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但不利于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
我国应试教育不利于创新性人才成长,但使许多中下的学生成为中等,使许多中等的学生成为中上,帮助许多可能掉队的孩子避免了掉队,基本实现了“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想。
中国的教育问题主要表现在创新性优秀人才培养。
1949年以来,被世界公认非常聪明的中国人在科学文化领域贡献甚微,中国制造业在多数产业链中处于中下游,主要原因是应试教育挫伤了优秀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今天,那些反对教育改革、尤其是反对高考改革的人最重要、最堂皇的理由是所谓“维护公平”。
高考是今天世界上最公平的大学招生方式之一,但改革并不是因为高考不公平,而是由于应试教育不利于创新性人才的成长。
如果今天世界上只有一个国家,我们可以考虑保持目前的“应试教育”局面不变,为避免一些孩子“掉队”而压缩那些优秀学生的发展空间。
但今天中国面临着激烈竞争,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为优秀人才提供更多的选择可能,给优秀学生留出更多发展空间。
美国的教育改革也启发我们,中国如此之大,城乡、地域发展不平衡,教育问题上的中央集权,很容易产生“橘枳效应”,事与愿违。
在教育问题上,应更多地向地方、学校放权,调动其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