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设计(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
4.2 农业 学案10(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的农业发展状况,了解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2.掌握农业的主要部门,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学习重点1.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难点分析我国各地自然条件的差异而导致的农业差异;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方法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活动式教学知识体系梳理自主探究1、读课本102页图4016。
并联系日常生活。
说说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2、读104页课本内容,说说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哪些挑战?合作探究1、读课本图4.18回答相关问题A B C三地各应该发展什么农业?为什么?2、读课本106页活动第二题,说说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请写在下面。
我的问题是什么学习检测1.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A.耕地面积大B.高温多雨同期C.水资源丰富D.可耕地多2.我国农业最主要的生产部门是()A.林业B.牧业C.渔业D.种植业3.既是小麦产区,又是棉花产区的是()A.河套平原B.渭河平原C.洞庭湖平原D.松嫩平原4.东北地区播种面积最大的糖料作物是()A.花生B.芝麻C.油菜D.甜菜5.我国农业历史悠久,早在氏族公社时期就已出现原始种植业的地区是()A.珠江、长江流域B.黄河、淮河流域C.长江、淮河流域D.黄河、长江流域6.下列地区中,农作物可一年两熟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海南岛D.长江中下游平原7.我国农业生产在坚持“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A.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为依据B.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D.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多方面的8.我国全国性商品粮基地应建在()A.人口稠密的地区B.粮食生产少的地区C.来年更是商品率高的地区D.交通发达的地区9.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全国性商品粮基地是()A.江淮平原B.成都平原C.三江平原D.珠江三角洲10.导致我国南方与北方耕作制度产生很大程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气候C.土壤D.水源二、填空题1.种植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要有_______,一般要求_______,土壤深厚、肥沃、水源丰富;另一方面要有可供农作物生长需要的足够的热量、水分、光照等______ _。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一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图文资料,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现状。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3.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难点:我国农业地域差异的原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图片——吃货眼中的中国,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传统美食的差异、对我国的饮食文化有初步的认识,所有的学生都有自己喜欢的美食,这些美食与农业有什么样的联系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
新课讲授:一、农业及其重要性1.农业的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农业的概念。
学生进行总结我们把利用动物、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
2.农业的分类活动:请同学们结合图文资料,找出农业的主要类型。
农业的劳动对象就是生物,包括动物和植物,其产品也是生物本身,农业主要分为种植业、畜牧业、林业和渔业等部门。
3.农业的地位活动:教师提供材料:“民以食为天”,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突出地表现在粮食的生产上。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
它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粮食、副食品、工业原料、资金和出口物资。
学生总结:农业的地位:是支撑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1.分布特点活动:通过读图总结:我国的农业西部和东部,南部和北部存在差异。
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我国各地逐渐根据自然条件形成了稳定的农业部门和生产对象,在我国的东部和西部,农业生产存在明显的不同。
我国西部地区降水稀少,地形崎岖,因此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地区。
东部地区降水较多,在地形平坦的平原地区主要分布着种植业,在地形崎岖的山地主要是林业,渔业分布在水源充足的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
由于我国南北方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差异,我们南北方地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熟制有显著的差异。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4.2农业第二课时教案
4.2 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我国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农业选择的智慧,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农业类型、作物种类的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的重要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因地制宜的内含。
因地制宜:把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农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地形陡峭处“宜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处“宜粮”;降水较少处“宜牧”;河湖众多处“宜渔”。
4.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包括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现。
练一练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处距离城市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B处距离城市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C处是山地,坡度较陡,可发展林业。
D处是水域,可发展渔业。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地理八年级人教新课标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有指导的自学,分析归纳出课文和地理图表中的知识结构,明了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理解各组成要素间的联系,按自己的理解,画出思维导图。
②能运用“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解决自己的生活中的问题:酬勤园种什么?通过运用,深刻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③理解农业布局的空间有序性,了解合理布局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教师协助下的探究学习过程,初步掌握分析资料、联系实际,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的方法;
②通过解决问题的真实体验,进一步巩固应用地图,分析归纳地理分布规律,解决地理问题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道理。
培养正确的“人地关系”价值观,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
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难点)
教学过程。
4.2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 教案13 (人教版八年级上)
新授: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自然因素:
除了水热条件影响农业地区分布差异外,在自然因素中地形因素也影响我国各地农业分布,下面就请同学们给以下几个地区选择适当的农业生产活动并说出这样安排的原因:[来源:]
太行山华北平原
内蒙古草原洞庭湖
2、社会经济因素:
农民决定种植何种农作物应考虑哪些因素?
C处是,理由是。
D处是,理由是。
五、板书:
【教学反思】
授课时间:
[3、补充实例发展生态农业(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为例说明生态农业的特点)
三、课堂小结
四、反馈练习:下图是某城镇周围环境示意图,现在需要在A、B、C、D四地发展以下农业:种果树、种小麦、种蔬菜、养鱼虾。请你根据“因地制宜”的农业布局原则合理安排各种行业并说说这样布局的理由。
A处是,理由是。
B处是,理由是。
编制:复备人课型复备时间总备课课时: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了解我国农业的国情、农业面临的挑战,树立“以农为本”的思想
2、过程与方法: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我国农业现状,激发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市场需求量:(举例于说明)
与城市和工矿区距离:
文化技术水平:
3、事例分析:一个山村,周围的土地大多易受风沙、洪水侵蚀,农作物产量一直很低。从因地制宜的角度考虑该地方应该继续耕种,还是应该采取其他对策?小组分析讨论。
4、阅读97页图4.15完成活动1,3,
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地理初二上人教新课标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案
【学习目标】1、说出农业的组成和农业的重要性。
2、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3、养成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情感和态度,明白可连续进展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用事实说明因地制宜进展农业的重要性难点:如何因地制宜进展农业【学习过程】一、学案自学阅读教材P98-107完成下列问题:1、利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称为农业。
2、农业分为、、、等部门3、农业为人类提供衣、食、住等,还给工业生产提供大量的和,它是国民经济的。
4、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粮食,蔬菜来源于()A.种植业B.林业C.牧业D.渔业5、读“我国粮食作物分布图”,小麦要紧分布在()A.东部季风区B.秦岭-淮河以北C.秦岭-淮河以南D.西南地区二、小组合作1、举例说明农业与我们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实际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3、依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渔则渔”进展农业生产的原则,说说我们家乡如何因地制宜进展农业?三、班级展现1.读“我国棉花生产分布图”,棉花要紧分布在()A.秦岭-淮河以北B.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东南丘陵C.华北平原、淮北和新疆D.新疆南部和青藏高原地区2.以下为油菜、冬小麦、茶叶、水稻四种农作物集中产区示意图,说法是正确的是()A.①油菜②冬小麦③水稻④茶叶B.①水稻②冬小麦③茶叶④油菜C.①茶叶②油菜③水稻④冬小麦D.①茶叶③冬小麦③水稻④油菜四、质疑探究1.下列农作物要紧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A.冬小麦B.甜菜C.棉花D.甘蔗2. 依照因地制宜布局农业的原则连线(1)地势陡峭,水土易流失 a.牧业(2)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 b.林业(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 c.渔业(4)河湖较多 d.种植业五、自悟自得六、测评反馈1、南稻北麦(界线:岭——河)2、东耕西牧(界线:毫米的等降水量线)3、形成农业地区差异的要紧缘故:各地具有不同的条件和条件。
八年级地理上册 4.2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地理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设计思想“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这一标题主要介绍了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实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学习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活动化,“活动结论”的设计思路会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明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因素;初步学会从媒体上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的技能,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资料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运用所学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原则,提出解决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看法及设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理解,使学生明确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这样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影响。
教学难点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方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学生:收集因地制宜和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实例,调查家乡农业结构调整以及调整的原因。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请同学们思考:下列四个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你能解释当地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吗?A.大小兴安岭B.华北平原C.某某高原D.洞庭湖沿岸[学生讨论交流] A——林业——山地、湿润B——种植业——平原、水热条件较好C——畜牧业——高原、降水少D——渔业——河湖多(本活动的关键点是让学生说出从事该农业生产活动的原因,初步理解“因地制宜”的含义。
)[教师承转]我国各地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各个地区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就不同,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呢?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呢?这就是我们要一起来学习的内容。
(通过提问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出示板书]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出示课件提问] 对照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说出影响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的主要因素?[学生抢答][出示板书] 1.自然条件[教师提问承转]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要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发展、生长最有利的地区。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2课时)教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第二课时备课日期:讲课日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中的重要性。
举例说明自然资源对我国具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居民等的影响。
学会用网络查阅资料,能够进行信息的分析与综合。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相结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增强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难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的相关问题。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观图:4.1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这里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这叫做“宜林则林”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利于耕作,这叫做“宜粮则粮”这里牧草生长良好,适宜发展畜牧业,这叫“宜牧则牧”。
这里河湖较多,适宜发展渔业,“宜渔则渔”。
在学生说明之后,可以简单归纳,看学生在安排农业部门生产时都考虑了哪些因素。
从而引出农业生产还应考虑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等。
2.理解因地制宜的必要性在图4.15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
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你的理由。
A、地一种植蔬菜、花卉、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为主,因为A 地位于城市郊区,距城市近,生产城市市场需求的农产品,经济效益最高。
B地以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因B地位于远离城市的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C地适宜发展林业,因C地是山地,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发展林业可以保持水土。
D地适宜发展水产养殖业,因D地位于海洋,水域辽阔。
(2)家住A地的小雨,乡村里建议水稻种植面积,该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拓展延伸1、建立商品粮基地
九大商品粮基地商品棉基地商品糖基地的建立
2、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我国不同地方的农业多种经营
基塘农业:我国有许多地方实行基塘生产,例如桑基鱼塘。
鱼塘中养鱼;塘泥培基,给桑树提供养料;落入池塘的蚕粪又是鱼的食料。
基塘农业是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典型例子,请同学们对照活动2,分析基塘生产有什么好处?这种“生态农业”的成功之处在哪?把桑基鱼塘或蔗基鱼塘的生产流程图画出来。
流程图如下:
好处: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并且整个过程没有废物,对环境无污染
课堂检测1、以下我国商品粮基地中,均以种植小麦为主的是()
A.三江平原、成都平原
B.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
C.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D.松嫩平原、鄱阳湖平原
2、关系我国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要稳定()
A.粮食生产能力 B.乳肉生产能力
C.水果生产能力 D.水产品生产能力
3、被称为中国农业科技“硅谷”的是()
A.北京中关村 B.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区C.广饶县的“订单”农业 D.陕北吴旗县的生态农业
训练案P56
总结反馈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地势
2、社会经济因素:
二:我国农业的现况与发展方向
1、我国农业取得的成就
2、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
3、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
4.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1课时 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
6.下列不属于我国三大产棉区的是()
A.东北平原B.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D.新疆南部
7.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从干湿状况来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和地区。
(2)从地形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地区。
(3)观察上图可知,北方旱作区和南方水田区大致是以为分界线,我国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北”的格局。
巩固训练
教师提出训练要求(时间、规范等),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独立完成。
师生共同校正补偿。
1.我们日常生活中粮食、蔬菜、棉花、油料等来源于()
A.种植业B.林业
C.牧业D.渔业
2.我国东部地区的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A.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B.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
C.干旱和半干旱的草原地区D.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师要求自主完成
教师提出交流要求,学生交流自主学习情况
合作展示
学习要点1:农业与我们
1.什么是农业?
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中的农业描述一下。并谈谈农业生产活动的对象是什么。
2.农业部门
农业类型多种多样,农业主要分哪些生产
3.农业生产在我国的地位
你能说一说发展农业的对我国的重要性吗?
学习要点2:农业的地区分布
【教学环节安排】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最佳问题
解决方案
情境引入
方案1:由生活中餐桌上琳琅满目的食品导入。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餐桌的食品都来自什么部门呢?
方案2:由农村和学校周围的农业景观导入。我们在坐的同学大多数来自农村。我们学校周围也是农村,谁能说一下农村都有哪些农业景观?
4.2 农业 教案8(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答案 1第110页活动内容:1.吃:种植业能提供的食物——馒头、米饭等。
畜牧业能提供的食物——羊肉、猪肉、鸡蛋、牛奶等。
渔业能提供的食物——鱼、虾、蟹等。
林业能提供的食物——水果、木耳、茶叶等。
穿:用种植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衣物——纯棉T恤、内衣、棉袄、棉被等。
用畜牧业的产品作原料制成的衣物——羊毛衫、皮衣、皮鞋等。
.用:用畜牧业产品加工制作日常生活用品——毛刷、真皮沙发等。
用林业产品加工制作的日常生活用品——实木家具、纸张、油漆、轮胎、竹筷等。
2.农业可为工业提供原料、如棉花是纺织原料,油菜籽是榨油业原料,玉米、小麦、稻米等粮食是食品工业原料等第112页活动内容:1.┏━━━━━━━┳━━━┳━━━━━┳━━━━━━┓┃┃耕地┃熟制(一┃主要农┃┃地区┃┃┃┃┃┃类型┃年几熟) ┃作物┃┣━━━━━━━╋━━━╋━━━━━╋━━━━━━┫┃┃┃东北一年┃小麦、棉┃┃┃┃一熟、华┃花、花生、┃┃秦岭——淮河┃旱地┃北一年两┃┃┃以北┃┃┃甜菜、玉┃┃┃┃熟或两年┃米、大豆┃┃┃┃三熟┃┃┣━━━━━━━╋━━━╋━━━━━╋━━━━━━┫┃秦岭——淮河┃┃一年两熟┃水稻、棉┃┃以南┃水田┃┃花、油菜┃┃┃┃到三熟┃┃┃┃┃┃甘蔗┃┗━━━━━━━┻━━━┻━━━━━┻━━━━━━┛导致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地形、气候等,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耕地广阔,属暖温带、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耕地多采用水浇旱地形式,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在华北平原可以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东北则只能一年一熟。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地势低平,为亚热带和热带湿润地区,降水充足、光热条件好、耕地多水田形式、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
生长期长、可一年两熟到三熟。
2.1000米以下为A(双季稻、香蕉、一年三熟) 1000~2000米之间为D(玉米、小麦、一年两熟) 2000~3000米之间为C(玉米、荞麦、燕麦、一年一熟) 3000~5000米之间为B(适宜发展林业、牧业)我国西南部横断山区海拨高,气温随海拨升高而逐渐降低、降水也随之变化,因此气候条件在山区由山脚到山顶依次变化,由热带湿润气候一温带半湿润气候一寒带气候,所以农作物,耕作制度也随海拔升高而变化。
4.2农业(第2课时)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教案2023-2024学年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地理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农业——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教学设计【教材版本】八年级《地理》(人教版上册)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二节“农业”,农业又被称为第一产业,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最早产生的农业产品与我们日常的衣食也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学生可通过对农业的了解和学习,初步掌握学习主要产业的方法,构建知识体系,帮助学习工业。
【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设计思路】本节课采用“农博会”系列活动,将本节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使抽象的知识生活化、简单化、趣味化,使学生在活动中理解农业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的原则,在参与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在交流中展现个性,在联系中拓宽知识领域。
本节课的内容较多,计划安排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安排了3个教学任务,第一个任务是掌握农业的概念及其部门的介绍;第二个任务分析我国东部种植业在南北方向的分布差异以及原因;第三个任务是对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的探究。
【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差异性,并简单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自然原因;让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做到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进而认识到人类的生产活动一定要符合自然规律,才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教学难点通过合作讨论,能将经济作物进行分类并找到主要产地;运用因地制宜的观点,解决农业实际发展中的问题。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成果展示法等教学法,结合讲述法、对比分析法和探究法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表格一。
2.特别强调影响农作物的因素,以气候(气温、降水、热量、光照等)地形、水源、土壤等。
2.及时回顾相关知识点。
过渡:逛完农博会,师徒五人大受鼓舞,深受启发,准备大干一场。
为此他们在城郊承包了一片农场,准备发挥各自特长。
西游后记背景:唐僧师徒五人在城郊承包了一片3500亩农场,划分为五大区域,准备发展水稻、兰花、乳牛、桃林、养鱼。
4 2 农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案 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4.2.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影响某区域农业分布与发展的条件。
2.阅读图文资料,说出科学技术对农业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因素。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郑州荥阳河阴石榴文化节马上开始,咱班也要趁此机会实地考察,开展一次河阴石榴研学行的班级活动。
本次的研学的主要有三个活动:品石榴,谈原因;访农户,旬收益;寻专家,找未来。
新课讲授:研学活动一:品石榴,探原因教师: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研学小组通过走访和网上查找资料,试图揭秘荥阳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秘密。
(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结合图文字资料,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材料1:石榴耐干旱,怕水涝, 喜温暖,适宜种植在土层深厚区。
在不同物侯期,需水有不同的要求。
生长期的前期水分供应有利于生长与结果;而后期要控制水分,可生产出高产优质果品。
材料2:荥阳广武、北氓乡地区在黄河的作用下,形成了数百米的土层,地势较高,造就了其干燥、光照充足、温差大的独特气候;由于长期黄河泛滥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壤土,透气透水性良好。
材料3:图为郑州气候资料图、地形图。
1.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原因?活动:提问: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原因?然后,让学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河阴石榴品质优良的原因。
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因地制宜发展的含义及必要性。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活动:学生阅读图文资料,理解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所需要的自然条件,从而归纳出因地制宜反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研学活动二:访农户,询收益教师:今年受疫情影响,荥阳河阴石榴的收益如何呢?调查小组带着这样的问题实地询问农户。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1.今年河阴石榴农户的收益情况?活动:学生展示调查报告结果。
从而让学生理解农业发展受人文条件的影响。
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学生根据调查报告,归纳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人文条件。
4.2 农业 教案9(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答案 2
P99 活动
1、略
2、提示:如纺织原料的棉花、羊毛、兔毛、黄麻等。
P101 活动
1、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东北地区)、棉花、小麦、玉米、花生(华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三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3、由下而上依次为:A、D、C、B
P103 活动
1、略
2、提示:应该退耕还林还草。
3、 B地应该种植蔬菜,发展肉、乳、禽、蛋的生产;C地应该种植水稻、小麦、玉米。
原因是B地距离城市教近,而C地距离城市较远。
P106 活动
1、略
2、提示:变废为宝,资源充分利用;没有任何废物。
对环境不造成损害。
3、(1)交通与对外联系方面:濒临海洋,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联系。
地形条件:平原、丘陵为主,地形较为平坦。
气候条件:季风气候显著,水热条件组合好。
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发达,人才众多,信息快捷,时常广阔。
(2)提示:西部地区干旱少雨,植被差,生态环境脆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流
程
图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能利用媒体和资料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可解决问题,效果还是不错的。
能够紧扣新课程标准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符合教学规律,教学中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设计比较合理,教学流程图的运用使学生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事物,对以后学习很有用。本节课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在于学生所做的练习题还是太少,时间比较紧张。感觉有些匆忙。
拿出错误观点,再辨析而后走上正路。即农业到底是干什么的?有哪
些部门?主要部门和主要农作物是怎样分布的?应该怎样发展农业?
我们国家目前发展的好不好?
依据的理论
新课程主张转变学习方式,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
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知识点
学习水平
媒体内容与形式
使用方式
使用效果
一、农业与我们
理解概念,明确分类,认识地位
8分钟
教师提问题之后导入
学生讨论寻找对策
让学生发现问题,讨论而后再解决问题
课堂讨论
退耕还林换草会不会减少粮食生产?
5分钟
在学生讨论后给出结论
讨论退耕还林换草会不会减少粮食生产?
澄清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认识
课堂练习
做选择题
2分钟
教师指正
学生个别回答
巩固知识
课堂小结
总结强调本节内容
1分钟
教师强调
学生自己概括
加深印象
课
堂
学习者分析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又是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中的基础产业,但学生并没有对农业有足够重视,但很多思想和观念学生并没有建立起来,一些知识点学生还不明确,所以很有必要学习。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出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并举里。并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知识与技能:
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状况,能运用资料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
分布上的差异,明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使学生学会用对
比、分析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确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树立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
思想。
教学重点及解决措施
重点为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和发展种植业的条件,措施是对知识进行脉络梳理;联系生活举例判断、分析。
媒体出示各部门的图片。
教师点击呈现图片
便于观察,一目了然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准确识图,并填表
媒体呈现分布图和图片。
教师点击给出空白表格,
媒体闪现,帮助学生理顺思维脉络,归纳总结。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确立正确的发展观念
呈现案例学生判断抢答。
点击呈现材料和图片
引发学生思维讨论,明确正误观点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教学设计表
学科地理授课年级八年级学校教师姓名
章节名称
初中地理八上第四章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计划学时
1-2学时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知识共包括四部分内容,其实每部分内容都不是很难,但每部分都与我们的衣食住行关系密切,在学习中主要是更新观念,纠正思想认识,农业到底包括哪些部门?农业的地区分布如何?南北方有什么差别?怎么样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是什么?利用媒体和资料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即可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及解决措施
难点为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原因,措施是化简知识难度,呈
现错误认识,确立正确观点。
教学设计思路
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学生往往认识不足,因此教学中要不断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对生活
具指导意义,从而更好的实现学生的价值观目标。我的教学设计是沿
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的,也可以说是先
专
家
点
评
正确认识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媒体呈现阅读材料,文字资料。
教师点击呈现
方便学生阅读思考讨论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农业的地位
1分钟
举例子导入
学生思考回答
重新确立农业地位
讲授新课
一、农业与我们
5分钟
教师拿出以往人们的错误认识,出示媒体
学生阅读,回答说明再举例
加深学生印象,明确认识。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15分钟
教师出示媒体图,并给出表格,学生回答后总结
学生填表,探讨规律
让学生理清学习脉络。明确农业部门和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及原因。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8分钟
教师通过媒体给出阅读材料,总结说明
学生分析抢答
让学生通过正反事例明确应该怎么做。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