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五(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20年高考全国卷Ⅱ语文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

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来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二选择题快练五(含解析)

(浙江专用版)高考语文二选择题快练五(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1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工艺的精髓.(suí)在于认真雕琢.(zhuó)、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强调“慢工出细活”,而市场上急功近利的风气必将损害真正的传统工艺。

B.豆包刚出笼屉,一口咬下去,沁.(qìn)入舌尖的是豆馅儿与红糖混合的滋味,还有黏黄米发酵.(xiào)后的气息,那气息焊接着我的乡愁和童年。

C.你不是丹青妙手,却能够挥洒自如,在宣纸上渲.(xuàn)染虚实相生的神韵,让人仿佛游弋.(yì)于澄澈空明的神话般美妙的艺术境界,暇思冥想。

D.北京时间4月10日,人类历史上首张黑洞照片公布,之前黑洞只存在于预言中,是一个巨大的黑色漩(xuán)涡,疯狂地吞噬.(shì)着周围的一切。

答案 D解析A项“髓”读suǐ。

B项“酵”读jiào。

C项暇—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5分)含蓄之美是指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甲]晚唐之际,司空图在《二十四诗品》中提出了“含蓄”的美学范畴;并用“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来形容诗歌的美学特征。

对茶道而言,“含蓄之美”特别讲究“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乙]中华茶道美学是以文人主体意识为基石而创立的,也是儒、释、道三者熔合..的产物,需要丰富认识以深入社会,抱素怀朴....以深入自然,从虚静中感知和悟解审美主体。

茶道之美是一种实用的美,是在茶道实践中体会并完成的,即在茶道实践中获得一种人生的情感体验和实现精神升华。

[丙]茶道实践几乎不带有任何功利目的,仅仅..是为了进行自我人格和情感的净化升华而已,属于“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道的范畴。

品茶生活成为人生旅途的“绿色栖所”,茶香飘处,收敛奢欲,洗心涤烦,人伦和谐,其乐融融。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耐人寻味B.熔合C.抱素怀朴D.仅仅答案 B解析A项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值得仔细体会琢磨。

2020新课标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2020新课标2高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启用前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Ⅱ卷)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巴巴看起来一点儿也不害怕。

它不怕把它团团围住的兴奋的小孩,而是十分镇定地接受着加州夏日烈阳的炙烤。

这种漫不经心的态度是能说得通的,因为它就生活在既安全又轻松的环境中。

巴巴是一只肚皮雪白的穿山甲,这种惹人喜爱的动物约莫一只小猫那么大。

它脸颊边缘的一圈毛好似山羊胡,粉色的脸颊下方是一截尖尖的、没有牙齿的口鼻——十分适合吸食蚂蚁和白蚁。

它最具特色的是覆满头、身、四肢和尾巴的鳞片,这些浅橙色的鳞片层层叠叠,形成了一件防御力极强的外套。

构成这些鳞片的成分和你的指甲一样,都是角蛋白。

巴巴是圣迭戈动物园的形象大使,它性格温顺,训练得当,能参与各类公众活动。

动物园的工作人员常常把巴巴带到福利院、儿童医院等地方,为患病的孩子带去快乐,并向他们普及关于各类珍稀动物的科学知识。

此时,罗布·奈特正用棉签轻轻擦拭它的脸部边缘,奈特是一名研究微观生命的学者,他研究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特别着迷存在于动物体内或体表的微生物。

开展研究前,他首先得收集它们,收集蝴蝶的人会用网兜和罐子,奈特的工具则是棉签。

他把棉签伸进巴巴的鼻孔,仅仅转上几秒钟,就足以让白色棉签头上沾满来自穿山甲体内的微生物。

巴巴不仅是一只穿山甲,也是一个携带丰富微生物的聚合体:一些微生物生活在它的体内,绝大多数分布在肠道内,还有一些附着在它的脸部、肚子、爪子和鳞片表面。

其实人类身上也寄宿着微生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一样——唯一的例外,是科学家在实验室无菌环境下极其小心地培育出来的极少数动物。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选择题快练 专题二 选择题快练五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选择题快练 专题二 选择题快练五

选择题快练五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

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

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

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

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二(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二(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二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和伦理、经济等概念不一样,美更多涉及人对事物的情感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均趋于正面。

以此为背景,审美的超功利性促进人追求雅化生活并对生活抱理想态度,这些都天然地通向一种健康、乐观、高尚的道德情操。

也就是说,审美不是道德,但它天然孕育并涵养着道德。

中国传统文明萌芽于上古时期的巫史传统,但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上古的“巫”并没有发展出对后世文明产生强大统摄作用的宗教,而是显现出更理智清明的特点。

这一特点的表现就是以美善相济作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这一价值观念的确立始于西周时期周公的制礼作乐。

礼主要涉及道德伦理问题,但由其昭示的人的行为的雅化和群体活动的仪式化,则是审美的;乐是中国社会早期对诗、乐、舞等艺术形式的统称,它预示的心性、社会乃至天地人神的整体和谐,却指向伦理性的至善理想。

虽然按照现代学科划分,美与善之间存在分界,但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论述中,两者却是混融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美与善之间仍然存在差异。

比如在《论语·八佾》中,孔子评价上古乐舞《武》“尽美矣,未尽善也”,《韶》则“尽美矣,又尽善也”。

这一方面说明美的未必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则说明善必然是从美出发的善,美对于道德之善而言具有奠基性和先发性。

正是因此,自孔子以降,中国儒家主张以审美教育涵养道德教育,即以美储善。

中国传统儒家强调美对善的生成和涵养作用,同时也强调善向美的二次生成。

人们相信,人的内在道德品质与外在形貌具有一体关系,良善的本性总会以美的形象向外显现。

基于这种看法,孟子认为涵养内在的“浩然之气”是培育君子之德的要务,被这种道德化的浩然之气充盈的状态就是美的状态。

当代的儒家伦理学研究中,人们习惯于将中国儒家关于美、德关系的看法限定在个体化的人性养成方面,但事实上,它却具有家国天下的广远视野。

按《诗经·泮水》等文献,起码在春秋时期,中国即存在完整的国家礼乐教育体系,天子有辟雍,诸侯有泮宫,民间有庠序。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全国2020届高考Ⅱ卷语文试卷和答案深度解析

2020年全国高考Ⅱ卷语文试卷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全国卷通用版) 语文试卷 有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全国卷通用版) 语文试卷 有答案

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

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

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

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

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

”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

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

”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三总复习

2020届高考全国卷(二)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三总复习2020届高考核心3套卷全国卷(二)语文【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①百年中国美学的现代建构离不开对西方美学的借鉴,但这种借鉴乃是一个首先“学西”、继而“化西”的创造性现代转化的过程,某种意义上也是中西互鉴的特殊形态,从而达到中西美学不同程度的创新融合。

②中国现代美学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王国维,早在20世纪初,在译介叔本华悲观主义意志论哲学著述基础上,撰写了迥异于传统思想的《红楼梦评论》;借鉴康德美学“鉴赏判断的四个契机”说,首次提出“一切之美,皆形式之美也”的重要主张,并建构起具有中国传统特质的“古雅”说;借鉴德国古典美学诸家,对中国古典美学尤其是先秦道家美学思想作了深刻反思,自觉把二者加以融会贯通,写出了《人间词话》这一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之作,创建了以“境界”为核心范畴、意蕴丰厚的创新美学体系,对传统的“意境”说作出了具有现代性的创造性开拓。

王国维之所以在融通中西上作出如此巨大的贡献,与他具有超越中西学术二元对立的现代视野有密切关系。

他主张“学无中西”,批评持中学、西学二分的“俗说”,“虑西学之盛之妨中学,与虑中学之盛之妨西学者,均不根之说也”,认为“余谓中西二学,盛则俱盛,衰则俱衰,风气既开,互相推助。

且居今日之世,讲今日之学,未有西学不兴而中学能兴者,亦未有中学不兴而西学能兴者。

”这样一种关于中西学术互助、互动、互鉴、互促的精彩之论,至今仍不失其高远眼光和宏大气度。

③另一位中国现代美学的主要奠基人蔡元培,在国内最早全面介绍了康德的美学思想,对康德关于审美的四契机说,运用儒家思想作了“超脱”“普遍”“有则”“必然”的创造性阐述;从儒家以德为本的思想出发,借鉴康德有关思想并加以吸收融合,同时借鉴席勒的美育理论,强调“涵养德性,则莫如提倡美育”,进而提出了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育代宗教”说。

2020年新高考ii卷语文

2020年新高考ii卷语文

2020年新高考ii卷语文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9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踌躇(chú)瑕疵(cī)蓦然(mò)一筹莫展(chóu)B. 拗口(ǎo)谄媚(chǎn)鞭笞(chī)长歌当哭(dàng)C. 瞠目(chēng)恸哭(dòng)拗断(ǎo)矫揉造作(jiǎo)D. 陨落(yǔn)踯躅(zhú)愀然(qiǎo)锲而不舍(qiè)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喋血踌躇一筹莫展鞭长莫及B. 阴谋鬼计磬竹难书矫揉造作挺而走险C. 明察秋毫赦免繁文缛节美仑美奂D. 陨身不恤殒命摭拾惴惴不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性格孤僻,与人交往时总是形单影只,独来独往。

B. 这位年轻的钢琴家演奏出的曲子优美动听,真是沁人心脾。

C. 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他惊慌失措,六神无主,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D. 他在晚会上出神入化的近景魔术表演,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二、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4)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_;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徐志摩《再别康桥》)(5)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6)真的猛士,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提分选择题快练五(含解析)

(江苏专用)2020高考语文提分选择题快练五(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人们体味它__________的诗情,赞叹它________的语言,领受它________的韵律,欣赏它________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轻俏婉转匀称漂亮含蓄蕴藉雅致妙曼B.含蓄蕴藉轻俏婉转匀称漂亮雅致妙曼C.含蓄蕴藉雅致妙曼轻俏婉转匀称漂亮D.轻俏婉转雅致妙曼含蓄蕴藉匀称漂亮答案 C解析“含蓄蕴藉”指言语、文字、情感等委婉、含蓄而不显露;“雅致妙曼”指柔美而不落俗套;“轻俏婉转”指轻灵而优美,委婉而动听;“匀称漂亮”指均匀,比例和谐而动人。

第一处形容“诗情”,应用“含蓄蕴藉”;第二处形容“语言”,应用“雅致妙曼”;第三处形容“韵律”,应用“轻俏婉转”;第四处形容“形式”,应用“匀称漂亮”。

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_____。

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当然,翠翠也在其中。

①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

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

③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

④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

⑤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

A.⑤④③②①B.①③④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①⑤④②③答案 B解析这是一道句子连贯题,结合语境和各选项发现,④句中的“有浓有淡”和②句是总分的关系;①句中的“雨还在下”“天气越来越寒凉”与③句“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相照应,且③句中有“却”,表转折,因此①句在③句前面,而⑤句是这个画面的总结,放在最后。

据此,选B项。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全国卷通用版) 语文试卷 有答案

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二)(全国卷通用版) 语文试卷 有答案

北京专家高考模拟试卷(二)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相对于西方文化重逻辑理性的言说,中国文化更偏重于诗性言说,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文化也有思辨性的一面。

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中国文化史上思辨之风最为浓厚的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激荡,辩士云涌。

诸子的思辨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也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诸子的思辨艺术成为后世说理性文字的源头活水,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古代文论的言说方式和文体风格。

战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并起,身处其中的有识之士对治国平天下各有构想,也各有说辞。

不少人常常游说于诸侯之间,成为一群专门靠思想与口才吃饭的游说之士。

他们没有权力和地位,却能影响君王的决策,甚至影响时局的走向。

有的人佩印封侯,成为一国栋梁;有的人虽不为时人所重,其思想却成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性基因,持续地影响着后人。

诸子思辨求真求理的精神成为中国文化的理性基因,深远地影响着中国士人特别是古代文论家们的处世态度和担当精神。

中国古代的文人士子们历来把文学当作经国之大业,有天下大事舍我其谁的自信心和责任感,立德、立功、立言是他们的人生目标。

谦谦君子,遇人当礼让三分,原本是不好与人争辩,但人生短暂,世道纷杂,为了建功立业,又不得不辩。

刘勰说:“辩立有断辞之义。

”思辨性的语言思路清晰、思想明确,给人一种决断之美。

诸子论辩讲究逻辑推理和论辩方法,注重逻辑的力量,就有这种断辞之美。

刘熙载指出:“战国说士之言……如善攻者使人不能守,善守者使人不能攻也。

”严密的逻辑推理,迫使对手甘拜下风,维护了自己的思想立场,就呈现出一种“断辞之美”。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一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一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一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面对巨变中的城市,文学应该怎么做?当下,城市文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它正面临严重的瓶颈——城市书写缺少力作。

当文学介入城市生活,其是否具有提炼生活的能力,并给出文学方式的透视和分析,是城市文学能否发展的关键。

②目前在文学领域,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故事似乎并未得到充分的表达。

在一部分文学评论家看来,相对于乡村文学的持续兴盛,中国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因为没有触及灵魂的深度而显得比较弱势。

从历届茅盾文学奖的获奖作品中可以看出,只有王安忆的《长恨歌》、金宇澄的《繁花》等少数几部长篇小说属于城市题材。

③当代文学中,城市题材书写缺乏触及灵魂的深度。

相比乡村文学的繁荣,城市文学的不足主要是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把握能力的欠缺。

作家对城市的书写尽管有了一定的规模和气象,但作品对城市的描摹几乎停留在一种状态或一种情绪式的堆砌,缺乏对城市人精神世界的穿透性认知与把握。

④城市文学的式微,与中国长期以来乡土中国的文化基因有关。

中国主流文坛的大部分作家最切实的经验均来自乡土,这也决定了中国文学最成熟、最成功的部分便是乡土文学。

比如,作家贾平凹一直坚持以书写乡土中国来记录这个时代,几乎所有的创作素材都来自他的老家棣花镇。

他笔下有对故乡的无比依恋和怀念,也有农民们的迷茫和追问。

莫言跟贾平凹一样,大部分作品离不开他的家乡高密。

余华几部最出名的小说,写的都是乡土中国,一旦写到城市里来,便被认为是他最不成功的作品。

⑤然而,这些年中国发生的深刻变化之一,就是城市的发展。

城市化发展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文学上怎么写城市就成了一件很大的事情。

城市现代性精神的形象化方面还没有真正的长篇力作,恰恰给现代的作家们提供了创造的可能性。

对城市精神和城市人精神具有穿透力的把握,是目前文学创作的疑难所在,也是目标所在。

⑥对于当下城市题材写作的一大弊病——退回到个人的世俗生活和情感生活中,退回到自我的精神世界的自我陶醉中,业内人士指出,尽管此类写作折射出一定的社会和时代的光影,但与大时代的城市精神与灵魂书写是隔绝的。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六(含解析)

(通用版)2020版高考语文专题二选择题快练六(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六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菜的绝技,一是蒸。

蒸菜、蒸馒头、蒸饭、蒸包子等,无所不蒸。

蒸菜好像很简单,但其他地方的人不会。

比如你到欧洲,在湖边钓了一条鱼,欧洲人一定把鱼头鱼尾剁掉后拿来烤,而不会蒸;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也一样。

再比如《红楼梦》中有牛奶蒸羊羔,少数民族也不会这一套,只会烤鱼或煮鱼;羊肉就是水煮羊肉、烤羊肉,没有蒸的技术。

蒸的技术在中国有六千年以上的历史,但现在包括韩国、日本,蒸的菜都极少,其烹调手段一是生吃,二是烧烤,三是水煮。

另一绝技是炒菜。

炒菜更难,就像古代的医书,唐代以前基本上皆是单方,如人参是什么药性,枸杞是什么药性,羊肉又是什么药性,等等。

补益之药,皆是单品。

宋以后,医书中就很少有单方的药了,多是复方,如现在所说的鸡尾酒疗法,要好几种药配起来,讲究君、臣、佐、使,即什么做药引,什么做主药,什么做烘托。

有些药可能有毒,吃了会死,但是在某些时候是可以吃的,如冬天那么冷,渔夫要潜水取珠,需吃点儿砒霜才可以御寒,但也不是直接吃,而是配起来吃。

炒菜也一样。

不同的菜,怎么样搭配起来,它的温、热、凉、寒大有讲究。

例如白菜性寒,我们会在里面配姜丝、虾米,做成开阳白菜,调节它的寒热。

去吃涮羊肉,里面的配菜,如豆腐、粉丝、鸭血、茼蒿、大白菜等,都是寒性的。

因为羊肉温热,火锅烧起来更热,所以加的菜都是凉性的,使之平衡。

炒菜也一样,要会搭配,我们流传下来的做菜之法,都是千锤百炼而成的。

我们的菜谱、食谱,在唐朝以前都是单品,宋代以后才有多品的菜。

这是做菜方法的变迁,菜的风格也有变化。

早期饮食纪录,多是《齐民要术》式的,主要是农家言,是针对老百姓的,老百姓的食材,老百姓的吃法。

到了唐代,奢侈了,所以有烧尾宴,流传有王公贵族的食谱。

但宋代以后,像《东京梦华录》《西湖老人繁胜录》所记载的就只是市井的吃食了。

好比今天若有人记录北京的吃食,告诉你稻香村卖什么,六必居卖什么,这是民众的吃食。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五+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江苏专用提分选择题快练五+Word版含解析

选择题快练五一、语言文字运用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再别康桥》是徐志摩重游剑桥大学之后的收获,也是新诗史上少有的经典,一经问世便倾倒无数读者,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它的魅力丝毫未减。

人们体味它__________的诗情,赞叹它________的语言,领受它________的韵律,欣赏它________的形式,愉悦之余又常常意犹未尽,甚至有一种抓住形骸放走神韵的感觉。

A.轻俏婉转匀称漂亮含蓄蕴藉雅致妙曼B.含蓄蕴藉轻俏婉转匀称漂亮雅致妙曼C.含蓄蕴藉雅致妙曼轻俏婉转匀称漂亮D.轻俏婉转雅致妙曼含蓄蕴藉匀称漂亮答案 C解析“含蓄蕴藉”指言语、文字、情感等委婉、含蓄而不显露;“雅致妙曼”指柔美而不落俗套;“轻俏婉转”指轻灵而优美,委婉而动听;“匀称漂亮”指均匀,比例和谐而动人。

第一处形容“诗情”,应用“含蓄蕴藉”;第二处形容“语言”,应用“雅致妙曼”;第三处形容“韵律”,应用“轻俏婉转”;第四处形容“形式”,应用“匀称漂亮”。

故选C。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坐在草亭里想念翠翠,翠翠既远且近。

_____。

遂想起沈从文的一句话:“一切总永远那么静寂,所有的人每个日子都在这种不可开窍的单纯寂寞里过去。

”当然,翠翠也在其中。

①雨还在下,河面上是一片烟,天气越来越寒凉。

②浓的是水边的青石,怪兽般长满绿毛;淡的是若有若无的远山,以及山脚下的江水。

③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

④野渡无人,视野里有浓有淡。

⑤一幅典型的中国式风景。

A.⑤④③②①B.①③④②⑤C.⑤④②①③D.①⑤④②③答案 B解析这是一道句子连贯题,结合语境和各选项发现,④句中的“有浓有淡”和②句是总分的关系;①句中的“雨还在下”“天气越来越寒凉”与③句“酒还在饮,身子却越来越暖”相照应,且③句中有“却”,表转折,因此①句在③句前面,而⑤句是这个画面的总结,放在最后。

据此,选B项。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练习:专题二 选择题快练三 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语文通用版提分练习:专题二 选择题快练三 Word版含解析

姓名,年级:时间:选择题快练三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目前,新媒体主要包括电脑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网络电视、电子出版物等.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具有传播与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全球性和跨文化性、检索便捷、多媒体、超文本、互动性、成本低的优势,给传统纸质媒体带来巨大冲击.媒体的命运取决于它在社会上扮演的角色和所起到的作用。

如果纸质媒体的功能完全被其他媒体替代,它将无法生存;如果纸质媒体能够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功能,它就有存在的价值。

阅读是人类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可以看成完全不同的两种阅读方式.稳定的空间感、逻辑严密、线索清晰、便于记忆和思考,是纸质媒体阅读的优势;新媒体的阅读者更多的是一种信息的快速获取,记忆和思考退居次要地位。

从这个意义上看,纸质媒体与电子媒体的关系,就不是一个取代另一个的单向演变,而是一种阅读方式与另一种阅读方式的区别。

两种阅读方式的不同也给纸质媒体和新媒体带来了长期竞争共存的空间。

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新媒体实现了高密度的信息储存.单位信息存储成本低,可以方便地实现大量信息的自动化处理,使得部分编辑工作为机器所替代,极大地降低了制作成本;电子信号的易复制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其发行成本低廉,使大范围信息传播免费或廉价提供成为可能。

但分析新媒体传播内容可见,新媒体传播的信息具有传统媒体的一般特征,和传统媒体没有质的区别.大部分内容源于传统媒体,最突出之处,也仅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做了一些计算机技术的加工,实现了声音、画面、文字的同时传播.可见新媒体在传播中所具有的纸质媒体难以实现的优势,主要源于其对先进的传播技术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快练五一、现代文阅读(21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构建社会新风正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然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

毋庸讳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

就中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

就单一儒家文化而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

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

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献,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

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

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

无论是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

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

但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的回答不尽一致。

如不进一步深入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

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能等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

(节选自郝英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背诵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不是深入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所在的途径。

B.中华文化因为历经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

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同领域文化间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融合过程。

D.普通群众只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就能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张落到实处。

答案 C解析A项由原文第一段“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深入地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可知,文章并不是否定背诵名言警句以及掌握历史典故在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意义中的作用,只是认为学习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

B项“因为历经五千年岁月沉淀,所以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强加因果,原文第二段说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知“历经五千年”和“内容广泛,思想深邃”是承接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

D项“只要……就”表述过于绝对。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引用顾炎武《日知录》中的话,意在引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B.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有准确的写作指向。

C.文章以“仁”作例证,是为了证明经典文献书写体例增加了读者理解难度的说法。

D.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层次清晰地阐明了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义的困难所在。

答案 B解析“文章所谈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对象着眼于专家的作用”错,文章多次提到普通群众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所谈的对象应是着眼于普通群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把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中。

B.要正确解读经典,必须严守原典这条“红线”,不能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

C.语录体的体例使《论语》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增加了理解难度。

D.普通群众如果不遵循自身特点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答案 D解析“将会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错,由最后一段“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拒之于千里之外”可知,应是普通群众拒传统文化于千里之外,而非被传统文化拒于千里之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材料一:受益于产业政策的开放,近年来网上书店发展迅速,除经营纸质图书之外,还同时推出以电子阅读器为介质的电子图书,网上书店图书的低价和随时随地的手机便捷阅读都对实体书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除了外界环境的冲击之外,实体书店自身的营销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多数城市的新华书店,普遍存在购书环境不够时尚、便捷的问题,虽然多数书店都在不同楼层设置有电脑查询,但是由于每一楼层的图书分布不同,即便查到需要的图书信息,仍然需要去不同楼层寻找,购物体验不佳。

其次,实体书店的采购和销售等供应链不够畅达,导致一些社会热点的图书不能及时上架,错过了图书的最佳销售时机。

最后,实体书店自身经营的运营成本过高,导致书的价格相较于网上书店过高,甚至因此而分流不少对于实体书店有着较高依赖和忠诚度的读者。

(摘编自罗婉榕、甘志霞《大数据时代实体书店营销策略研究》,《科技资讯》2017年第22期) 材料二:图1 2009~2016年实体书店销售码洋(亿元)及增速图2 国民不同阅读形式倾向调查情况(摘编自《2017年我国实体书店行业发展现状及纸质阅读情况分析》,“中国报告网”)材料三:实体书店存在的理由,不仅在于提供书籍与知识,还在于其与城市文化的关系越来越紧密,逐渐融入都市生活的新场景。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问卷网对200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在阅读方式上,65.9%的受访者倾向于纸质书阅读,20.1%的受访者则喜欢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屏幕阅读,还有13.2%的受访者会选择一些专门的电子阅读器来阅读。

这就是说,目前倾向于纸质阅读的人群仍比选择电子阅读的人群多了一半。

在这个比例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纸质阅读的提供者——传统书店就还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除了卖书,实体书店还可为人们提供休闲、社交以及知识交流传播等生活乐趣。

实体书店的各种签售、讲座和读者交流等活动,哪怕在线上可以进行,但不如面对面交流让人更期待。

实际上,读了一本书,进而想见作者,很符合人之常情。

(摘编自魏英杰《实体书店不可替代》,《光明日报》2016年7月12日) 材料四:实体书店受到以数字阅读为代表的各个方面的严峻挑战,数量和销量下滑严重,大约2013年到达谷底,2014年有所回暖。

实体书店回暖的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实体书店提供的不仅是出版物的卖场,还提供了复合式的精神文化体验空间,是城市的文化生活中心,以满足多样化的阅读文化消费,与文化名人相遇,参与文化活动,这种场所感本身就是其他行业尤其是线上无法相比的;二是实体书店具有媒介的属性,线下活动作为传播学上的信息源,向不特定的受众传播丰富的内容;三是围绕着书店形成了特定的盈利模式,即出版物的销售和各类活动的举办带来人气,实体书店通过转移这些人流给所出租的物业而实现收益,这与传统传媒的二次销售理论相同。

实体书店已经不是简单的媒介,它提供了实体性、体验性、精神性、综合性的消费,以营造的主题场景、提供的现场感等各种复合方式打造了一种现代时尚的新的生活方式,这也和现代人的更高文化需求紧紧相扣。

(摘编自刘娥《当书店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圳商报》2018年1月17日) 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2009~2016年,实体书店销售码洋起伏不定,前三年呈增长态势,之后连续两年下滑,2014年出现反弹,2016年又略有下滑。

B.2009~2016年,实体书店销售码洋增长率,除2011年、2014年呈正增长外,其余年份均为负增长,2016年增长率为8年最低。

C.2017年阅读形式倾向调查表明,仍有51.60%的人倾向纸质阅读,但随着电子阅读的崛起,阅读形式更加多样化,纸质阅读将受到更大的影响。

D.实体书店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民阅读形式中,“在手机上阅读”达33.80%,是实体书店销售码洋增长率下滑的重要原因。

答案 B解析“其余年份均为负增长”错,其中2010年、2015年均为正增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电子阅读的兴起对实体书店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只要习惯于纸质阅读的人群还在,实体书店就还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B.现代时尚的生活方式引领现代人更高的文化需求,要求实体书店必须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都市生活的新场景。

C.实体书店能很好地提供复合式精神文化体验空间,给读者一种现场参与和交流的场所感,而网上书店在这方面却不具有优势。

D.现在的实体书店有特定的盈利模式,除了通过销售出版物获得收益之外,还可通过举办讲座、读者交流等各类活动销售其他商品实现收益。

答案 C解析A项“但只要习惯于纸质阅读的人群还在,实体书店就还有生存下去的理由”曲解文意,原文的意思是在纸质阅读人群和选择电子阅读人群的比例未发生根本变化的前提下,实体书店就还有生存下去的理由。

B项“要求实体书店必须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错,应是不一定要求实体书店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D项“销售其他商品实现收益”错,于文无据。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7题。

补课聂连新物理老师聂志刚准备利用双休日为班上的几个后进生补补课,没想到前脚刚跨进教室,后脚就被老婆桂花拽住了:“都什么时节了,人家的豆种早发芽破土了,咱家的地还没翻身。

天气预报说了,明天有小到中雨,要是天黑以前没把三厢地翻完,你莫想进俺个家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