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语文期中考试考点大纲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含答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以下哪个词语不是形容秋天的?A. 枯黄B. 凋零C. 巨蟹D. 萧瑟答案:C2.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句话出自哪个文学作品?A. 《咏柳》B. 《七步诗》C.《长恨歌》D.《滕王阁序》答案:D3. “高山流水遇知音,世事茫茫难自寻”这句话的意思是:A. 得到朋友的相助,事业才能蒸蒸日上B. 长江后浪推前浪,岂能不顾前人C. 学问只有个开头,人生苦短,我用PythonD.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之力答案:A第二部分填空题1. 人有了梦想才有了追求的动力,有了努力才能_______成功。
答案:靠近2. 变形金刚有函数,参数不需要_______,自带初值。
答案:声明3. 运河代表人物——郭若凝为运河写了诗《题大运河漕运使》:“_______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答案:千第三部分简答题1. 简述诗歌创作时要注意的三个方面。
答案:①注意情感真挚,富于个性,②注意形式优美,节奏感强烈,③注意意境深邃,寓意深远。
2. 什么是“绿色出行”?请举例说明。
答案:绿色出行是指以环保、低碳、健康、安全为出发点的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自行车、公交等。
例如,在上下班的时候,我们可以选择地铁、公交等大众交通工具,或者选择骑自行车、步行上下班,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保护环境。
第四部分论述题请你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如何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超过200字。
答案:每个人都有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可能性,对此我们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在我看来,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需要做到以下几点:①自觉控制游戏时间,不要因为游戏耽误了学业和工作;②多与家人和朋友进行交流和沟通,发挥社交作用,增强社交能力;③选择一项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保持健康。
实现这些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健康向上的价值观,加强对青少年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 课件(共29张PPT)
梳理文体知识
1、理解回忆性散文的总体文体特点。 2、把握各类回忆性文体的不同特点。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1、定义: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 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 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 生活经历和感受。 2、特点: ①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 ②内容真实; ③事件典型; ④注重细节。
文体知识
传记
1、定义: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 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2、分类:可分为“自传”和“他传”。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 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 3、特点:记言记掌握阅读策略
1、关注双线交织。 2、关注细节描写。 3、了解背景信息。
考点突破
2、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
文学作品对形象的分析,主要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性格特 征、精神风貌、社会或时代意义等。分析人物形象,是理解和把 握作品的重心。阅读写人类作品,分析人物形象是常考的考点。
这类题的提问方式一般是: ①结合某一句(段)举例分析**人物形象; ②***是一个怎样的人? ③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请简要说明理由。
回忆类散文阅读
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
明确具体要求
1、明确《课标》要求。 2、明确教材要求。
课标要求
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 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 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 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 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材要求
1、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 比如内容真实、事件典型、注重细节描写 等;
阅读策略
1、关注双线交织。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多维细目表 (3)
65
24
11
难度比例
易:中:难=7:2:1
八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多维细目表
一、课标及能级要求细目表
一级主题
序号
二级主题
能力要求
题型
题号
来源
分值
百分比
A
B
C
1变化着的社会
1
识记字词
√
填空题
1(1)
原创
2
10%
2
把握体裁特点
√
√
填空题
1(2)
原创
2
3
获取主要信息
√
√
选择题
1(2)
原创
2
2生活的记忆
4
学习刻画人物方法
√
√
√
分析题
11、13
练习改编
6(6)
1
1
与朱元思书
唐诗五首
6(1-4)
4
4
学习描写景物
名著导读《红星照耀中国》
2(1)、2(2)
2
2
2%
课外古诗词诵读
3(1)、3(2)、6(5)
44Βιβλιοθήκη 4%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
三、题目难易比例
难度
易
中
难
题号
(分值)
其余
1(1)、1(2)、4、5、7(3-5)、8(2)、9、14、18
12、13、17
40
40%
二、各章节分数比例
章序
节序
题号
分数
合计
百分比
第一单元
消息二则
1(2)
2
2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飞天”凌空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知识点第一单元绥靖(suíjìng)阌(wén)乡聿(yù)鄂(è)豫 (yù) 阻遏(zǔè) 击溃(ku ì)拂(fú)晓地窖(jiào)鞠躬(jū gōng)静穆(mù)荒谬(miù) 月明风清锐不可当:锋利无比,不可抵挡业已:已经绥靖(suí jìng):安抚,平定尖利:尖锐;锐利能耐:技能、本能悠闲:闲适自得寒噤(jìn):因寒冷而哆嗦央告:央求仄(zè)歪:倾斜、歪斜蹿(cuān):向上或向前跳编算:方言,有计划、盘算的意思。
瓦砾(lì): 破碎的砖头瓦片。
张皇失措:慌慌张张,不知怎么办才好。
箧(qi è):箱子。
阴惨:1、指人悲伤的感情。
2.指秋冬节序。
3.暗淡凄惨。
4.阴森的样子。
转弯抹(mò)角:沿着弯弯曲曲的路走,比喻说话做事不直截了当。
疟子(yào zi):即疟(nǜe)疾,一种急性传染病。
症状是发冷发热,发热后大量出汗,头痛,口渴,全身无力。
颤巍巍(chàn wēi): 抖动摇晃。
多用来形容老年人或病人的某些动作。
精疲力竭: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力气也没有。
竭:尽。
名副其实:名称或名声与实际相符合。
副:符合。
永垂不朽:永远流传,不磨灭。
垂,流传。
朽,腐烂。
赃物( zānɡ wù) : 用非法手段获取的财物。
荡然无存: 荡然:完全空无。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
朝(cháo )圣:宗教徒朝拜宗教圣地制裁: ( zhì cái ) : 惩处。
1《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统编版):文学常识(考点清单)
专题02:文学常识(考点清单)新闻知多少【新闻定义】广义上: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评论等;狭义上:专指消息,是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的事实进行的及时、客观的报道。
【新闻特点】真实具体、反应迅速、观点明确、语言简洁。
【新闻结构】五部分组成: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有引标、主标、副标。
简洁醒目、突出重点,吸引读者,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
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对标题的扩展,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领起下文。
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交代新闻事件发生的环境、条件等。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的一句话。
阐述新闻意义,使读者加深印象和理解。
(标题、导语、主体是必不可少的三部分;背景、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起辅助作用。
)【新闻要素】新闻的“六要素”:“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新闻语言特点】准确客观,但也渗透着作者一定的主观情感。
【新闻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以记叙为主,也可以适当穿插议论、描写。
【电头】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交代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和时间等的文字。
【消息】【消息的定义】新闻又称消息,是指迅速、简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消息和新闻的关系】从广义上讲,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上讲,新闻就是指消息。
【消息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简洁性(新闻的特征)。
【倒金字塔结构】消息有比较固定的格式,即由主到次地组织内容,使事件的高潮在前,被称为“倒金字塔式”结构。
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它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把最重要的、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写在前面,然后将各个事实按其重要程度依次写下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
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这种结构的优点包括:便于材料的组织,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方便读者阅读,便于编辑处理。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总复习知识点考点
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总复习知识点考点【篇一】一、现代文阅读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
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
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要素,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3、新闻的特点:立场、观点鲜明,内容真实、具体,反映迅速,语言简明准确。
4、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画图表、引资料、作比较、打比方、分类别等5、说明文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概括–具体、特点–用途、主–次、总–分)6、环境描写:社会环境描写作用:交代时代背景、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季节、气候、时间和景物、场景)作用:交代时间背景、渲染气氛、表现人物某性格、烘托人物某心情、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主题7、②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某种思想感情或某种性格特征8、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9、记叙的三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补叙属于插叙一种)。
10、八种常用修辞方法:①比喻–使语言形象生动,增加语言色彩。
②、拟人–把事物当人写,使语言形象生动。
③夸张–为突出某一事物或强调某一感受。
④、排比–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⑤对偶–使语言简练工整。
⑥引用–增强语言说服力。
⑦设问–引起读者注意、思考。
、⑧反问–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
十种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二、病句类型1、成分残缺(缺少主语、缺少宾语)①、通过这次文学交流活动,使同学们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高。
改正:删去”通过”或者”使”,句子就有主语了。
②、这篇报告列举了大量事实,控诉了人类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土流失。
期中复习考点串讲(共52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5)沿溯阻绝
_顺__流__而__下____ ; __逆___流__而__上__
《三峡》
一词多义
(1)自
自三峡七百里中____在_________ 自非亭午夜分___如__果________
(2)绝
沿溯阻绝__断__绝_________ 绝巘多生怪柏__极__高__的_______ 哀转久绝__消__失_________
一、字音
6、《藤野先生》
挟(xié) 绯红(fēi)畸形(jī)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教诲(huì) 喝彩(hè) 油光可鉴(jiàn) 杳无消息(yǎo) 抑扬顿挫(cuò) 深恶痛疾(wù)
7、《回忆我的母亲》
溺(nì) 佃农(diàn) 劳碌(lù) 私塾(shú) 周济(jì) 慰勉(miǎn) 不辍(chuò) 妯娌(zhóu li) 任劳任怨(rèn)
三、成语
任劳任怨:比喻做事不辞劳苦,不怕别人埋怨。 为富不仁:剥削者为了发财致富,心狠手毒,没有一点儿仁慈的心肠。 藏污纳垢:污、垢:肮脏的东西。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 鹤立鸡群: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很突出。 正襟危坐: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着。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 的样子。 诚惶诚恐:诚:实在,的确;惶:害怕;恐:畏惧。非常小心谨慎以至达到害怕不安的 程度。 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遒劲,也比喻见解、议论深刻、确切。 筋疲力尽:筋:筋骨;尽:完。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与朱元思书》
一词多义
(1)绝
天下独绝__独___一__无__二__的__ 猿则百叫无绝__停__,__停__止_____
专题04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一、文学常识
3、作品概述
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埃德加•斯诺自1936年6月至 1936年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 见所闻,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 袖、红军将领的情况。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 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精神,瓦解了种种 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斯诺通过对领导人和普通 民 众的观察和描述,把枯燥的红区党组织、各种文 件、会议等内容转变为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生动的 文字。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 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六、信仰与精神
专题三
1、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
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信仰即党的最高 理想和最终目标——实现共产主义,中国 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有了这个信仰,共产党人才能经受住各种 考验,才能在各种政治风浪中坚定政治立 场,不迷失方向。
二、文体特点 2、阅读策略:清楚地把握作品所写的事实。
(1)利用序言、目录,迅速获得对作品的整体印象。 (2)边读边注意梳理作品中事实的前因后果、发展 线索。 (3)把握作品中的“事实”后,还要读明白作者想 用事实说什么“话”。 (4)阅读纪实作品,要从中获得启迪,用来指导自 己的学习与生活。
三、主要内容
埃德加•斯诺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 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 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 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第一个采访红区 的西方记者。
一、文学常识
2、写作背景
作者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 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 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专题06 回忆类散文阅读【知识清单】-八年级语文上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回忆类散文阅读知识清单一、文体知识1、散文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根据表达方式的侧重点不同,散文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哲理散文。
2、回忆性散文(1)定义:叙事散文的一种,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阐述、回忆、描写,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2)特点:①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②内容真实;③事件典型;④注重细节。
3、回忆录(1)定义:是一种用叙述、描写、资料编排等方法,追忆本人或本人所熟悉的人物过去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叙事性文体。
它可以记述人物一生的事迹,也可以讲述人物故事中的一个片段;它可以追述一个历史阶段,也可以描写一个生活侧面,灵活多样,格式不一。
(2)特点:“真实”“广泛”“突出”。
真实,就是真实记录作者的经历和思想;广泛,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经历,而且要以个人经历为主线,串联起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某一时段的历史面目;突出,指回忆录中的主要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
4、传记(1)定义: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
可分为“自传”和“他传”。
前者是作者为自己撰写的,后者是作者为他人撰写的。
(2)特点:记言记行并重,大节细节并重,优点缺点并重,主观客观并重。
二、教材解析(一)《藤野先生》1、内容结构(1)在东京(1—3):清国留学生看樱花、学跳舞,不学无术。
令我厌恶,促使我离开东京,前往仙台,是见到藤野的缘由。
(2)在仙台(4—35)①去仙台途中见闻:日暮里、水户日暮里:联想到日暮途穷、内忧外患的祖国,表现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水户:表达了对朱舜水爱国精神的仰慕,表现了作者的爱国思想。
②初到仙台受优待: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类比:以芦荟、白菜类比自己,在幽默的自嘲中,饱含着弱国弱民的辛酸与隐痛,表现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专项复习(统编版):古诗词赏析(考点清单)
专题05:古诗词赏析(期中押题)《野望》【原文】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黄昏时候,伫立在东皋村头怅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放牧的人驱赶着牛群回家,猎人骑着马带着猎物各自随愿而归。
大家互不相识,相对无言,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作者简介】王绩,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著名诗人。
【赏析】本诗写山野秋景,景中含情,朴素清新,动静结合,由远及近,富有特色。
首联“东皋”暗含诗人归隐之后,尝耕东皋之意,“徙倚”,即徘徊,写出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
“欲何依”表现了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颔联从色与光的角度写静景,诗人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颈联通过“牧人”与“猎马”写动景,描绘出一幅日暮晚归的画面。
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野晚秋图,光与色,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尾联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感情。
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与其神交,聊以慰藉,以此来抒发孤独抑郁之情。
【主题】全诗通过对萧瑟恬静的秋景描写,表现了作者百无聊赖的彷徨和孤独抑郁的心情,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写法】首联借“徙倚”的动作和“欲何依”的心理描写来抒情;颔联写树写山,一派安详宁静;颈联用几个动词进行动态描写,以动衬静;尾联运用典故,表达了自己孤独无依的苦闷与惆怅,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抒发了抑郁之情,同时兼有不问世事的闲适思想。
《黄鹤楼》【原文】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个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在天空飘荡。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安徽省合肥市第五十中学西校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温馨提示:满分150分,其中卷面分5分,时间:150分钟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4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望”字,在甲骨文中,它很像一幅表意的画,即一个人踩在高处睁大眼睛看向远方。
我们的古诗文中有着千姿百态的“望”:余晖中望去,“①,②”(王绩《野望》)令诗人在满目秋色中更感萧瑟;登楼而望,江面暮霭沉沉,烟雾笼罩,崔颢发出“③?④”(崔颢《黄鹤楼》)的思乡之叹;面对“⑤,⑥”(王维《使至塞上》)的景象,王维即景自叹,抒发远离的苦闷;吴均致信友人,“⑦,⑧”(吴均《与朱元思书》)表达了望奇绝秀美山峰而生淡泊名利之心的归隐之感。
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8分)【甲】南岸安顺场镇上的人们屏.()息凝神地看着,担心他们要被消灭掉。
但是别忙。
他们看到渡河的人几乎就在敌人的枪口下靠了岸。
……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
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
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
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但是别的人越来越爬近到桥中央,桥上的木板对这些敢死队起了一点保护作用,敌人的大部分子弹都迸了开去,或者落在对岸的悬崖上。
终于有一个红军战士爬上了桥板,拉开一个手榴弹,向敌人碉堡投去,一掷中的。
军官这时急忙下令拆毁剩下的桥板,但是已经迟了。
又有几个红军爬了过来。
敌人把煤油倒在桥板上,开始烧了起来。
但是这时已有二十个左右红军pú fú()()向前爬了过来,把手榴弹一个接着一个投到了敌军机枪阵地。
这时便有更多的红军蜂拥爬上了铁索,赶来扑灭了火焰,铺上了新板。
不久,在安顺场过了河的一师红军也出现了,摧枯拉朽般对残余的敌军阵地展开侧翼进攻,这样没有多久白军就全部窜逃。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期中考试试卷(解析版)一、新添加的题型1.默写。
(1)辛苦遭逢起一经,________。
(2)________,寒光照铁衣。
(3)民为贵,________,君为轻。
(4)________,不废江河万古流。
(5)《泊秦淮》写景中蕴含凄清暗淡,为本诗定上伤感悲愁基调的诗句:________。
(6)《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7)浩荡离愁白日斜,________。
2.走进名著:(1)阅读下面A,B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①A,B两段文字分别选自《朝花夕拾》中的文章________和________。
②这两段文字分别是两件事情的后续影响,这两件事情分别是:________。
(2)《筑路》和《生命的意义》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精彩的片段,请思考:①《筑路》片段中,筑路者们遇到了哪些方面的哪些困难?②《生命的意义》片段中保尔是在什么情况下思考生命的价值的?③《筑路》和《生命的意义》两个片段对于塑造保尔这一人物形象有何作用?3.作为中学生,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的时代,我们拥有知识,拥有青春,拥有激情,然而有时我们又会埋怨命运不公,感叹生活太累。
其实,丰富多彩的生活值得我们珍惜的有许多许多……请以“珍惜所拥有的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紧扣材料,确定选材和立意;(2)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
横线上可填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如“幸福”“青春”“温暖”“知识”“健康”等);(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4)不得少于600字。
二、选择题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全场都情不自禁地应主持人要求唱起歌来。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期中考试复习资料(文学常识、重点字词、古诗文言)高分必备!第一单元第1课《消息二则》1.文学常识《新闻两则》(《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选自《人民日报》,《中原我军解放南阳》选自《东北日报》)。
作者毛泽东,伟大的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书法家,新中国的缔造者。
代表作品:《沁园春雪》《长征》《论持久战》等。
2.文章思想内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作者用富有感情的笔调,简明扼要地报道了渡江战斗的过程,赞扬了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的精神,也从侧面反映出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毫无斗志的状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新闻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横渡长江的战况,歌颂了我军英勇善战的精神,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给全国人民和全军将士以极大的鼓舞,对瓦解敌军斗志、鼓舞我军士气起了很大的作用。
3.重点字词芜湖(wú)击溃(kuì)督战(dū)绥靖(suíjìng)阻遏(è)荻港(dí)摧枯拉朽(xiǔ)歼灭(jiān)要塞(sài)杜聿明(yù)锐不可当(dāng)第2课《首届诺贝尔奖颁发》1.文学常识诺贝尔奖,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的部分遗产作为基金在1900年创立的,于1901年首次颁发。
诺贝尔奖分设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五个奖项。
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的一种文体。
一般来说,消息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构成。
2.文章思想内容本文是路透社的一篇新闻,它介绍了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地点、获得者和原因,并补充说明了诺贝尔奖的资金来源、资金管理和评议情况,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
3.重点字词颁发(bān)仲裁(zhòng cái)遗嘱(zhǔ)巨额(é)第3课《“飞天”凌空》1.文学常识新闻特写是指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中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予以放大,从而鲜明地再现典型人物、事件、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
专题07:回忆性散文阅读(考点串讲)-2024-2025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
重视。
回忆性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一、回忆性散文特点
已经发生过的
回忆
他山之石 “事题”目解说
《红星照耀中国》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
斯诺以回毋忆庸性置疑散的文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强“产的人党报” 及道其性领作导品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 中国。本书因而得名《红星照耀中国》。字19词38积年,累为+了文在学国常民党识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
3.悟情思:
强的报道性作。
斯诺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必将照耀全
中国(。1本)书读因双而重得名视《角红星(照2耀)中双国重》视。字角19词的38作积年用,累:为+了文在学国常民党识统治区出版方便,本书曾易名为《西行漫
4.析作用:
记》。
(1)标题的作用 (2)闲笔的作用
我 记》。
散文 真实情感
人”与“事”都是抒发情感的基础
回忆性散文阅读复习指导
二、如何解读回忆性散文
1.绘形象:找事件,品描写,读作者眼里的人物形象。
他山之石 《红2星.品照耀语中言国:》学又会称赏《析西散行文漫记语》言,,是品美味国字著词名题背记目后者解埃的说德情加感·斯,诺读的出不作朽者名的著个,性一风部文格笔。优美的纪实性很
他山之石 ⑦运用修辞,新颖别致。
题目解说
《红星3照.分耀析中标国题》妙又称处《。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
统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
他他山山之之石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免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免费)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黝.黑(yǒu)吹嘘.(xū)窒.息(zhì)锐.不可当(ruì)B.仲.裁(zhòng)悄.然(qiào)粗糙.(zào)眼花缭.乱(liáo)C.镌.刻(juān)愚钝.(dùn)溃.退(kuì)殚.精竭虑(dān)D.不辍.(chuò)粲.然(càn)一绺.(liǔ)正襟.危坐(jīn)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去采访那位老兵,当年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他还是记忆犹新。
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C.冯小刚导演的电影《芳华》热播以来,广大市民对该节目的热衷程度可谓迫在..眉睫..。
D.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受阴雨天气影响,使得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没能欣赏到“金星凌日”的奇观。
B.《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可以有效避免校车交通安全事故不再发生。
C.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能否取得广大群众信任的大事。
D.在央视的文化栏目《国家宝藏》中,通过明星守护人的讲述,使观众看到国宝的“前世今生”。
5、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6、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马、鹿、野骆驼、鹅喉羚、鹭鸶等百余种野生动物在林中繁衍生息②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护所和栖息地③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特殊的生态系统④林中还伴着甘草、骆驼刺等多种沙生植物⑤养育着南疆750余万各民族儿女⑥营造了一个个绿洲A.①②④③⑤⑥ B.②①④⑥⑤③C.②①④③⑥⑤ D.①②④⑥③⑤7、根据课文默写,其中③④两句还需写出相应的作者和篇名①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2024学年北京市中关村中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含详解
2023-2024学年北京中关村中学初二上学期期中语文2023.10注意事项本试卷共8页,100分。
考试时长12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基础·运用(16分)国庆长假,初二年级语文组开展了“体验长征之路·传承红星精神”主题实践活动。
请你与同学交流分享活动感悟。
1.宁宁小组想通过“体验长征之路”活动对红军长征有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为此,她们做了比较详细的活动规划,但其中有两处不够妥当,请你找出来并帮她们修改完善“体验长征之路”活动规划活动内容、目标活动准备路线长度10公穿合脚的运动鞋,轻便的运动装。
里体验负重前行每人带一个背包,内装15公斤左右的物品。
带好创可贴、碘伏、云南白药气雾剂等外伤体验山路行军常用药,以备有同学在活动过程中受伤。
带上丰富的食物和充足的饮用水,行走途中训练耐受力充分休息,以保证体力。
问题1:__________改善方案:___________问题2:__________改善方案:___________任务二讲述“红星”故事在这个任务中,小字选择的是彭德怀,下面是他准备的讲稿,其中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请你帮他完善讲稿。
彭德怀是一个率直爽朗、愉快爱笑、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nài()劳的人。
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他很喜欢孩子,身后常常有一群孩子跟着,大家常常见到彭德怀和两三个【甲】红小鬼【甲】坐在一起,认真地向他们讲政治和他们的个人问题,他很尊重他们。
红一方面军成立之后,彭德怀任副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朱德指挥反“围剿”斗争【乙】在第一次反“围剿”斗争中,他率第三军团配合一军团一举歼.敌万余人。
在第三次反“围剿”中,战斗异常激烈,敌人两个团_______有利地势把我军一个连压在山腰。
在危难之所,彭德怀挥刀杀出,身先士zú(),一个猛冲重创并了敌人,为受压制的连队解了围,随后率部组织反击,消灭了这股敌人。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考点-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专题期中期末复习(带答案)
第26课《诗词五首》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饮酒(其五)》知识点一、诗人简介陶渊明(约365-427),字元亮,名潜,世称靖节先生, 自号五柳先生。
东晋诗人。
有《陶渊明集》。
他“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
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田园诗人”。
二、诗歌翻译诗歌:饮酒【东晋】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注释:1.结庐:建造房屋。
2.尔:这样。
何能尔:怎么能这样?3.悠然:悠闲自得的样子。
4.日夕:黄昏之时。
5.相与:共同,一起。
6.真意:指人生真正的意义。
7.辨,通“辩”,辩解,分说。
译文:生活在人间,却没有车马的嚣喧。
你问我为何能这样,只要存心远离尘俗,所处的地方也就偏远了。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闲自得间,那远处的南山映人眼帘。
山中云雾在傍晚显得更加美丽,更有飞鸟,结着伴儿归还。
这其中有人生真正的意义,想说出来又没有更合适的语言。
三、问题归纳1.“悠然见南山”中“见”换成“望”好不好?为什么?不好。
“见”字用得极妙,诗人在东篱下采菊时,无意望山,而山与目遇,境与意合,南山的美景映入诗人的眼帘,准确生动的表现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如果换成“望”字,便是有意看山,就失去了一种自然的意趣,体现不出物我合一的境界。
2.“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请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这句诗所呈现的画面。
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向山中飞回。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此”指远离官场尘嚣,悠然自得地隐居。
“真意”指的是自然之趣,人生真谛,那就是人生不应该为功名利禄所累,不应该在污浊的现实前迷失自我,而应回归自然,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4.这首诗通过描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表现了作者厌倦官场的喧嚣、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决心归隐自洁、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上)期中考试考点大纲记叙文阅读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考点诠释:此题型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需要搞清文章讲的是什么,进行简洁概括。
解题思路:(1)对全文内容事件进行概括(2)针对题干要求对文章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提取概括例题一: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4分)(《北京时间不到点》)【答案】在德克士,乡下父子错过了"买一送一"优惠活动的时间,在我和顾客的帮助下如愿以偿买到优惠汉堡的故事。
例题二:2.作者围绕“素颜如雪”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4分)(《素颜如雪》)【答案】①栀子花开的素洁清香;②张岱、季羡林文字的素雅自然;③林风眠、吴冠中画作的纯洁静美;④钱钟书等暮年爱情的素净如雪;⑤唐诗宋词中意境的清澄素洁。
例题三:3.文章写出了山里人的“朴实”,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4分)(《秦岭深处柿子红》)【答案】①采摘柿子时特意给鸟雀留几个②母亲做好“暖柿子”给左邻右舍拿一点,与大家分着吃③用柿子和核桃招待客人,走时给客人装上柿饼和核桃④买柿子时,主人让我多拿几考点二:分析人物形象考点诠释:记叙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准确给文中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定位。
解题思路:(1)分析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外貌(2)分析故事情节,根据和人物相关的事件来分析人物形象。
(3)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看文中有无对其人性格特征直接概括的词语。
例题一:1.从全文看,他的妻子嘴上爱抱怨,实际上却是一个心地善良、勤劳顾家、理解丈夫的好女人。
(3分)(《点燃一个冬天》)例题二:2.“另外一个自己”是什么样的?请简要概括。
(《秦腔吼起来》)【答案】热爱秦腔,执著,充满正义感。
例题三:3.有人认为货主老人不肯赊围巾给玛娅,是个冷酷无情的人,你同意吗?请说明理由。
(《谁也不能施舍你未来》)【答案】这种说法不对。
货主老人是一个有爱心,用心良苦,教育方式独特的慈祥老人。
考点三:把握作者情感、心理变化考点诠释:此类题型考察学生对作者情感心理变化的把握,主要是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的好恶、褒贬之情,其重点是需理清文章的思路解题思路:(1)抓住带有情感色彩的词、句(2)抓住文章中心理描写的词、句(3)联系文章内容主旨例题一:⑤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
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
”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⑦如今,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领之下,商洛的各种资源得以开发利用,持别是经济类作物,核桃、板栗、柿子等全国有名。
可以说,商洛的核桃独步华夏。
桃树那笔直的树干,庞大的树冠,浓密的树阴,姣美的树形,给人一种挺拔伟岸之感;浓绿的阔叶给人一种厚重之感,枝间繁密的果子给人一种幸福喜悦之感。
它的身上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木西,蕴含着无穷的魅力。
作为生态林木,它从不挑地形,不争地劲,在商洛的房前屋后,山坡沟旁,枝繁叶茂地尽情生长,固土护绿,有的是担当;作为经济林木,它五年成木挂果,年复一年为人们提供长寿果,且与低秆作物和睦相处,农民务林种地两不误,生财聚宝,有的是奉献;作为用材林木,它木质坚韧,纹理美观,质地顺平,为上乘木材,家居日用,有的是用场;作为欣赏林木,它上得了野岭,进得了园林,经济效益极佳,有的是市场。
⑧离开商洛时,我深深地感到:丰收季节,商洛呈现给人的除了无尽的核桃压枝的景致,还有在累累的硕果间,大人们忙碌的旁影和孩予们嬉闹的场面。
那荡漾在人们脸上的笑容和那压低枝头的核桃构成了一幅安逸、和谐、福的农家丰收图。
我相信这幅图景会在人们的描绘中更美。
——《核桃压枝低》1.从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情感发展经历了哪些变化?( 3 分)【答案】①刚到商洛工作时,看到了山水之美.感慨其经济落后;②如今来到商洛,看到繁密的核桃时,感叹核桃给商洛农民带来了好收成;③离开商洛时,展望和憧憬商洛的美好末来。
例题二:2.通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3分)(《拾穗的脚步》)例题三:3.读完全文,请你用恰当的词语说明“我”的情感(心理)变化。
(4分)(《智慧的美丽》)感动——紧张——着急——流泪考点四:语言赏析考点诠释:现代文阅读中,题目中但凡出现“赏析”“品析”“品味”“分析……表达效果”等关键字时,大都可以定位成语言赏析题型,此题型主要考察学生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的理解与运用。
解题思路:(1)看修辞:抓住句子或加点词语是否使用修辞手法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夸张(突出强调)排比(增强气势、句式整齐、具有节奏感)反问/反复(增强语气、抒发强烈感情)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对偶(对仗工整、具有音律美)答题格式:修辞+作用+主旨(内容/情感)(2)看用词:着重看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成语、叠词等具有表现力的词答题格式:特殊用法/词性/词语本义+作用+主旨(内容/情感)(3)看描写:主要对句子中人物描写或环境描写进行品析人物描写:人物描写(外/语/动/神/心)+作用+主旨(内容/情感)环境描写:社会环境自然环境:①再现美丽的自然风光②A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环境和背景B渲染气氛C烘托人物心情D推动故事情节发展E特殊景物象征义F衬托人物品格例题一:⑤当年刚到商洛工作,但见秦岭深处,层林叠翠,绿浪一波接着一波推向远山;小溪欢歌,清泉一股连着一股汇成激流。
水色山魂呈美景,秦风楚韵溢华章。
当家乡人问我对商洛的第一印象时,我脱口而出:“山清水秀,经济落后。
”孰料这话当即受到商洛同仁的挞伐:“仓颉造字、商鞅封地、四皓隐居、闯王屯兵,商洛历史文化厚重,地上地下资源丰富,后来居上待有时。
”——《核桃压枝低》1.赏析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说说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分)【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绿浪”比喻层层翠绿的林木随风摇曳,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林木之多、色彩之浓;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林木”“小溪”以人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林木依山、小溪欢跃的动态之美;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尽显秦岭山水美景及文化内涵。
例题二:④街上大部分的人家还没有开门。
父亲挑着担,带着我挨家挨户找买主。
由于担心耽误我上学,又怕柴火打湿了没人要,父亲走得很快,我能听到他的喘气声越来越大。
最后终于在一条弄堂里遇到了买柴人。
父亲卸下柴火,从那人手里接过一沓毛票,仔细地数了数,一共四元。
父亲说:“同志,我这担柴要五块钱哩。
”“什么?昨天不还是四块吗?”那人瞟了一眼父亲。
“昨天是昨天,您没看我这担柴,比别人的要后重得多吗?”父亲小心翼翼地说。
“那我不管,都是四块钱,我又没让你搞这么厚重。
”那人没有丝毫加钱的意思。
“今天下雪了,您看我多不容易,就加一块吧!”父亲几乎是哀求的口吻了。
⑤我从门缝看见那人在裤兜里掏.来掏.去,终于摸.出一张皱巴巴的五元纸钞,然后把沓毛票从我父亲手里抓.过去,又把那张纸钞从门缝往外一扔.,丢下一句话:“拿去吧!”——《父亲二十年前的叮嘱》2.体会划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分)【答案】运用“掏”“摸”“抓”“扔”这几个动词,准确传神地写出了买柴任给父亲钱时的不耐烦及对父亲的不满、冷漠和鄙薄,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小气、无礼的小市民形象。
例题三:⑧在种种难以描述的感受中,最让人难忘的当数和瀑布贴身相逢又抬头仰望的时候。
相信那一刻,任何人都难以摆脱一种灵魂出窍的感觉。
那些在远处看去吼喊奔扑的洪流,在近处看去更有着一种如山倾倒的壮烈。
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狂放不羁的黄河水流在壶口的限制下,有了核心,得着凝聚,统一和团结使它们的力量排山倒海。
瀑布从高处奔涌而下,每一滴水珠,每一朵浪花都不分彼此,都争先恐后,用一种近乎疯狂的急迫向“壶口”流泻和迸射。
它们凝成一团,形成一根根粗大的浪柱,又由这浪柱组合成宽阔的扇面,齐刷刷地向下垂落。
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这种冲击和对抗实在是太猛烈,碎片已完全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小水珠或者小水滴,而是一种完完全全的肢解,直至肢解成用手无法捕抓、用舌无法舔触的水汽。
一霎时,雾气漫天升腾,而脚下那些没有来得及牺牲的黄河水流们前仆后继地、毫不间歇也毫不犹豫地继续疯狂朝前!——《壶口,壶口》3.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好在哪里。
(4分)(1)那种疯狂..和奋勇的喷扑让坚硬如钢的岩层也无法不退让,无法不动容。
【答案】形容词贬义褒用,生动形象的描述并赞美洪流勇往直前、义无反顾、不可阻挡的英雄气概。
(2)水浪砸.在岩石上,迸出冲天的水柱,也迸成残酷的碎片。
【答案】动词,写出水浪的力量很大。
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水流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的胆识、勇气和力量。
例题四:⑦他侧着身子,躺在灰色的棉花壳上,头枕着雪白的棉花。
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看着日渐苍老的父亲,我真想摸一摸他粗糙的手,抚一抚他的白发,对着他的耳朵说说心里话,可是,他睡得那么沉,那么香,我又怕惊扰了他的清梦。
——《棉花里的父亲》4.按要求品味语言。
(4分)头上银白的头发根根扎眼;一张脸就像皱缩的核桃沟壑纵横;青筋暴突的手就像柘树枝,上面是道道血口。
(请任选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答案】示例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核桃比喻父亲的脸,用枯树枝比喻父亲的手,生动地刻画了父亲苍老、瘦弱、憔悴的形象,表现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示例二:运用外貌描写的手法,对父亲的头发、脸、手进行细致地刻画,表现了父亲的苍老、瘦弱、憔悴,突出了父亲的艰辛与劳累。
例题五:司马迁墓由青砖镶砌,上嵌有八卦砖雕,据传为元世祖忽必烈敕命建造。
墓顶有一株千年古柏,苍劲盘桓。
如巨掌撑天,柏上鸣雀跳跃,叫声凄凉,似在叹惋那一段凄美的历史,墓旁也是古柏环绕,浓荫蔽空,,在千年古柏的近旁,卓然玉立着、一株青翠的柏树,与这株千年古柏相映成趣。
随后,我有幸看到了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撰写的《梦碑》一文。
其文如下:永徽二年九月,余刺同州,夜静坐于西厅。
若有若无,犹梦犹醒,见一女子高髫盛妆,泣渭余曰:“妾汉太史司马迁之侍妾也,赵之平原人,姓随名清娱。
年十七事迁,因迁周游名山,携妾至此。
会迁有事去京,妾缟居于同,后迁故,妾亦忧伤寻故,葬于长乐亭之西。
天帝悯妾未尽天年,遂司此土。
代异时移,谁为我知?血食何所?君亦将主其地不揣人神之隔,乞一言铭墓,以垂不朽。
余感悟铭之。
铭曰:“嗟尔淑女,不世之姿。
事彼君子,弗终厥志。
百千亿年,血食于斯。
”可惜,如此珍贵的碑拓却没有流传,这段凄美的《梦碑》故事却把人们的神思带到了那悠远的时空,让人们为那位矢志不渝的女子洒一掬同情之泪,更为史公那牺牲许多的悲剧人生而叹惋怜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