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如何做到高立意
如何提升教学立意
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是文章胆。
无力意的文章像流水账,立意不高自然也算不得好文章。
历史教学也是如此。
课前,如果不去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教学价值,提炼教学主题,整堂课只是历史只是的解释和罗列,把教学目标仅仅停留在知识点的落实上,势必影响课堂质量。
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以《全民族抗战的兴起》为题执教公开课。
本课共分三目内容:卢沟桥事变、南京大屠杀、共赴国难。
从布置学生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到南京大屠杀,运用了大量的图片事例,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二讲到共赴国难时候,教师告诉学生这是小字部分不要求掌握,学生自己看看即可,寥寥几句,便草草了事。
反思这节课,有两点需要商榷。
一是在【南京大屠杀】这一目的教学中,教师凸显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滔天罪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
但是一节课听下来,给人一种历史味道不足的感觉,倒像是思想品德课。
如果以单一的情感目标为主,就失去了历史课程的特色。
日本右翼分子在日本存在一定的市场,对其所犯的罪行百般抵赖,企图混淆视听,颠倒黑白。
因此,加强证据意识教学,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也是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价值所在。
二是对第三目[共赴国难]处理问题,不能以“小字大字”作为教学内容的取舍依据。
该教师没有认真审视该课的主题,认为没有具体的“知识点”可落实而将其舍弃显然不妥。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为反抗外敌入侵二进行的全民族战争,超越了党派和阶级,落脚点是“全民族”。
全民族抗战体现了国内各种力量团结在抗日的大旗下,捐弃前嫌、共同对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强大的凝聚力和不屈服的战斗精神。
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主题,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不揣浅陋,构思以下方案,以请教于同仁。
师:1937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
接着日军以机枪扫射、步枪刺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手段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持续多日的、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遇难人数达30万以上。
尽管日军手段极其残忍,场面惨不忍睹。
“低起点,高立意”下的章节起始课教学探析
“低起点,高立意”下的章节起始课教学探析作者:***来源:《数学教学通讯·初中版》2021年第12期[摘要] 初中数学教材的章节起始课常以章头图、章引言的形式出现,是每章的第一节课. 当前有关章节起始课的教学,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 文章以“分式”教学为例,探讨了在“低起点”的教学思想下,进行“高立意”章节起始课教学的几点思考.[关键词] 低起点;高立意;章节起始课缘起章节起始课是每章的开篇第一课,在我们初中数学教材中常以章头图、章引言的形式出现,一般具有统领全章的作用. 通过章节起始课的学习,学生对本章学习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 这有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知识联系,为后续学习本章其他内容做好铺垫,对于整章的学习起到开山引路的作用. 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章节起始课的教学始终未能引起教师的重视.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错误倾向:章头图、章引言可有可无,不影响学生对本章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直接忽视,进行新课的讲授;无视章头图、章引言蕴含的数学思想. 对于章节起始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忽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整节课始终以自我为中心,从而导致学生参与度低,师生互动少. 鉴于章节起始课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中进行尝试,现以苏科版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章“分式”章节起始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几点思考.教学设计与分析(一)教材分析学习“分式”之前,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 已经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整式的加減乘除运算及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因式分解,为后续学习分式的约分、通分以及分式的加减乘除、分式方程等奠定基础. 所以“分式”的章节起始课是本章的统领,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同时,通过观察、比较等数学活动,感受分数与分式之间的关系,体验类比、转化的数学思想.(二)教学过程与分析环节一:温故知新,初次感知问题1: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的定义是什么?问题2:下列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谁是整式?谁不是整式?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产生新旧知识的碰撞与衔接. 学生自主发现(3)(5)是不同于整式的代数式,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以此揭示本章研究内容为分式.环节二:情境创设,再次感知问题1:数学的魅力在于可以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数学的使命. 请试着解决下列问题:(1)一块矩形玻璃的面积为2平方米,这块玻璃的长是a米,则宽为多少米?(2)如果某市总人口为a人,绿地面积为b平方米,那么该市人均拥有绿地的面积为多少平方米?(3)橘子的单价是m元每千克,苹果的单价比橘子的单价贵2元,用n元可以买橘子多少千克?或者买苹果多少千克?(4)如果面积为x公顷和y公顷的两块棉田,分别产棉a千克和b千克,那么两块棉田平均每公顷产棉多少千克?问题2:同学们对京沪铁路了解多少呢?京沪铁路全长1462千米,从北京经天津、济南、徐州、南京到上海,它是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纵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是中国最繁华的铁路干线之一,对沟通华北与华东,直接联系京沪的往来起重要作用.如果一列货车的速度是a千米每小时,一列客车的速度是该货车速度的2倍,那么:(1)需要多少小时,货车可以从北京行驶到上海?(2)需要多少小时,客车可以从北京行驶到上海?(3)从北京到上海,如果客车比货车少用6个小时,那么你能用方程描述其中的数量关系吗?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列出包含数量关系的代数式,引导学生分析所列代数式,发现其不同于整式,使学生感知学习分式有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同时,以繁华的京沪铁路为背景,通过对京沪铁路有关知识的介绍,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的铁路发展,感受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数学文化.环节三:类比归纳,发现新知3. 你能给这些代数式取个名字吗?4. 归纳分式概念.设计意图通过类比,让学生发现分式与分数“形似”,从而揭示分数与分式的辩证关系——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的关系. 学生通过分数与分式的对比,不难发现二者的分母明显不同:分数中的分母是具体的数字,而分式中的分母则是含有字母的整式;分数的值是确定的,分式的值却是随分母中字母的变化而变化的. 学生在探究中经历概念的形成过程.环节四:深化理解,应用新知1. 概念理解.问题:判断下列各式哪些是分式?2. 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的条件.3. 巩固练习,强化新知.设计意图借助于已有的学习经验,类比分数的学习,得出分式有意义、无意义、值为0的条件.环节五:再探新知,研究分式你能解决本课开始的京沪铁路问题吗?京沪铁路全长1462千米,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从北京开往上海,已知客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如果客车比货车少用6个小时,你能求出客车、货车的速度吗?师生共同完成.问题1:你能运用分数异分母加减法法则计算这道题吗?问题2:这和我们以往学过的整式方程一样吗?如果一元一次方程中含有分母,应该怎么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问题3:尝试着用以上步骤解这一方程,你能计算出结果吗?设计意图以章头引言为例,由学生感知体会研究分式方程是生活实际的需要,为探究分式的有关运算做好铺垫,起到高瞻远瞩、整体把握全章的效果. 回顾分数的运算,尝试把分数运算方法转化到分式的运算中,感受数学学习中的转化思想.环节六: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哪些数学知识?又学到哪些数学方法?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激发其后续学习的兴趣.教学反思1. 章节起始课教学要以“低起点”切入数学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典型课型,章节起始课教学一般以概念教学居多. 概念教学常遵循的步骤一般为:(1)引入概念,学生感知概念,形成表象. (2)分析、抽象、概括,使学生理解概念. (3)通过例题、习题使学生巩固和应用概念. 鉴于章节起始课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起点要低,要能触动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欲望,避免章节开始就出现“望而生畏”的现象. 要做到低起点,首先要了解学情,做好新旧知识的衔接. 教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知道已有知识与所学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如本节课中,学生已经对分数有相关的认知,具备整式、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体系. 在本课的教学情境设计中,直接由简单的列代数式入手,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不同于整式的代数式,从而引入概念教学.2. 章节起始课教学立意要高,对教学目标内容做到“高瞻远瞩”,能从局部览整体章节起始课教学要打破课时知识点林立的做法,不能局限于局部知识点的教学上,让学生对本章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大致的了解,要帮助学生构建整章的知识体系,使其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地参与课堂,打消他们对后续学习的茫然和焦虑心理. 要做到由“局部览整体”,教师要以学生的思维为起点,引领学生思考;教师要做到把握好整体,对知识体系了如指掌,构建知识框架,引领学生建构知识网络,唯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将本章知识结构化,更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和综合运用. 本节课在设计教学时由京沪铁路的背景入手,由京沪铁路的背景结尾,由分式的有关学习初步感知分式的通分、分式方程. 做到由局部览总体.3. 高立意的章节起始课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要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做好章节起始课的关键是把握好章节起始课与新知识的度,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指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规划学习路径,寻找学习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章节起始课教学的目的亦是如此. 它不单纯是知识的教学,更多地体现本章的数学思想和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感受到如何轻松愉悦地学习本章的内容. 分式章节起始课就体现了学习本章的方法,即“类比”“转化”. 类比即参照分数的学习方法,分式与分数可谓一脉相承,分数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分式的前提和基础;转化即分式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事实上,在本章的教学设计中,学生需要明白数学知识不是单一的存在,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着力点在于理清分数、整式和分式的关系,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分数到分式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关系,类比与转化思想始终贯穿整章. 因此,分式章节起始课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思考问题,用对比的眼光观察问题,用转化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尝试方法的迁移和转化,帮助他们实现思维的提升与拓展. “高立意”,便是要求教师要更多地关注学习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由“学会”逐步走向“会学”.4. 高立意下的章节起始课教学要注重彰显数学文化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比较难于理解. 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的是注重知识的“输入”,往往忽略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理念和思维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兴趣索然,疲于接受,最终导致数学与生活的脱节. 数学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的理念得不到充分展现. 事实上,数学知识与数学文化的融合,可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为学生“再创造”提供机会与场景,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使其在情境中体验探究之美,更好地感受知识的理解与运用,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因此应把数学文化纳入数学教学活动中. 章节起始课教学以概念教学居多,每章常设置章头图、问题情境. 教师应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文化渗透其中,鼓励学生了解數学,学习数学,热爱数学. 感悟数学的价值,提升学生的科学精神、应用意识和文化素养. 本课教学设计中京沪铁路的介绍就体现了数学文化的渗透,那么在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和对生活知识的拓展便显得尤为重要. 另外,数学文化素材的选取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水平,也要符合当前的社会及生产力发展,传递正能量. 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性和重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拓展思维路径——以“如何更好地立意”作文教学为例
教学研究•名师示范拓展思维路径以“如何更好地立意”作文教学为例文/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马玉文【摘要】作文教学的目的是以思维训练为主线,通过综合性、实践性学习,拓展学生的思维路径,培 育其写作素养,促进其精神成长。
如何更好地立意?审题是基础,要紧贴文字,读懂题意,分级分类展开 思维;立意的要诀是回到自身成长,从重要的人生命题出发,分类择要发掘题意;通过精当的点睛之笔,让文章的意真正立起来。
【关键词】思维路径自身成长马玉文,正高级教师、育才初级中学校长。
曾获上海市中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一等奖、上海市青年岗位能手、静安区首届中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编著(主编)有《上海名师课堂》《无边欢喜》《中考母题作文》等,共计百万余字。
其学术主张为“器识为魂,让教育激发人的生命活力”。
前端分析(一)内容确定古人讲“意犹帅也”,意思是说思想如同文章的灵 魂与统帅,可见“意”对于文章的重要性。
“立意”在 我校拓探课的写作体系中处于核心基础地位,是写 作教学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
从日常写作实践来看,学生在立意方面的确存在重大隐忧,如思维方法欠 佳、立意清浅、不善点睛等。
基于以上考虑,本堂课拟 以专题探讨的方式,面对拓探班学生,对学生进行深 化立意的写作指导,引导学生在熟知的地方发现“风 景”,体会生命价值的美好与多元。
(二)学情分析拓探班的学生都是各班的写作尖子,总体来说基 础不错,但写作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视野不够开阔、选材不够精当、思维不够灵敏、情思比较 清浅。
前期的写作实践暴露出如下问题:在写作对象 上有93. 6%的学生习惯写熟知的人,其中76%写同学,17.6%写亲人:在选材上,大多喜欢写学习、考试等熟 知的校园生活;在立意上,有82. 4%的学生写熟知的 主题,如友谊的真挚、陪伴的温暖、鼓励的可贵、母辈的 慈爱等。
概言之,学生在立意上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欠 缺思维方法,导致所立之意在熟知的地方扎堆徘徊,缺 乏真意、新意和深意。
作文教学如何立意
作文教学如何立意学生作文中认识不深、立意浅显、思维陈旧的现象比较突出。
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缺乏新意,人云亦云,是难以打动读者的。
指导学生平时养成细心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就能透过表象深入本。
以下是“作文教学如何立意”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文以意为主”,“意”就是文章的主题。
它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根本,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
中考作文大多是话题或材料作文,没有明确的标准,如何立意就显得至关重要了。
作文有了主题思想,文章才有灵魂,选择材料,安排结构,运用语言,也才有依据,那么怎样指导学生立意呢?这里就自己作文教学的几点感悟为例谈谈。
1、正确,有针对性一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正确与否是评价文章好坏的根本依据。
话题或材料作文的立意一定要合乎题目要求,切题才算真正的正确。
表达出来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要健康、积极向上。
此外,还要有针对性。
选取人们最感兴趣的、最能反映人们思想感情的作为主题,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激起反响。
2、思想要深刻意不仅新,还要力求深刻。
这就要求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现象去挖掘其内在的本质,思考出对人生,对社会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能在一般人认识上再进一步,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那一点,并能给人以启示。
初中学生写作,在立意上难以深入,原因往往就在于浅尝辄止,没有深入开掘。
所谓开掘就是深入思索,挖出事物最本质的东西来。
3、立意要新颖如果文章主题一般化,不新颖,大家都雷同,就难以写出好文章,所以立意要新颖。
好文章的立意应该是“从意中所有,从语中所无”。
也就是说,大家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大家未能表达出来,让你给写出来了,这就是新颖,这就是独创。
立意的独创性并非凭空而来,也不可随意杜撰,它是从生活中来的。
只要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周围的生活,善于从常见的事物中认识到新的东西,领略到新的涵义,写文章就能出新意。
不能看到生活一点现象就拿起来涂涂抹抹,而是在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的基础上独辟蹊径,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发现。
高二作文立意教案模板
高二作文立意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作文的立意,掌握作文的主题选择和展开方式。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点。
1. 理解作文立意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掌握作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选择合适的作文主题。
2. 如何展开作文内容,使之与主题紧密联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引入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感受作文的魅力,引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
2. 理论讲解。
教师讲解作文立意的含义和重要性,介绍作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如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发现主题等。
3. 实例分析。
教师选取几篇作文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的作文主题选择和展开方式,引
导学生思考如何立意写作。
4. 练习。
让学生进行立意写作的练习,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展开内容,写出一篇完
整的作文。
5.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立意写作,要求在作文
中展现出主题的深刻内涵和个性化的表达。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作文立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教师也发现了学生在立意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和辅导。
作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深刻立意
“冒青烟”,只有 “我 ”不觉得意外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只有 “我 ” 自己知道这其中的辛酸啊 ,天下哪会掉馅 儿饼 啊?
一 、 小 中见大 .虚 实结合 俗话说 ,“一粒 沙中看世界 ,一滴水能映太 阳”。要写 出立 意深 刻 的记叙文 ,可能通 过叙述一件小事 ,从事揭示 出深刻 的哲理 或反 映 出时代 面貌 。通过 自己亲历 、亲见 、亲 闻的小人物 ,小事情 ,小 片段 ,小场景 ,来反 映民族 、国家 、时代 、改革 、创新 的大主题 , 反映爱 国情结 、振兴中华 、奋斗拼搏 、成功成才 、时代精 神 (如竞 争 、和谐 、人 文关 怀 、町持续发展 )以及歌颂真 、善 、美 的思 想的 新高度 。选择凡人小 事也可表现深刻 的主题 ,凡人小事 ,从表 面看 平淡似水 ,但如果能鞭辟人 里 ,挖掘材料的 内蕴 ,也能发 现深刻 的 道 理 。 古语 云:“山之精 神写 不出 ,以l 朋霞写之 ;春之精神写不 出 ,以 草树写之 。”实者虚之 ,指构思立意 由实到虚 ,由个别 升华 为一般 , 透过物象 ,深入 本质 ,写 出这类文题在思想或精神层 面的象征 意义 。 如一次作文 中,学生在 写父亲对 自己的关心时 ,选择 了父 亲下雨 天 为我送伞这一个素材 ,父亲原本 是一个 瓦匠 ,跟着工程 队走南 闯北 , 建了好多高楼大 厦,为我们这个 贫困的家庭做 出了很大 贡献 ,但 父 亲在一次意外事故 中 ,一只脚 受伤了 ,从此他只能呆在家 里 ,在对 父亲送伞 的情景进行 了细腻 生动的描写后 ,文章写我和父 亲合着 一 把伞 回家 了,到家之后 ,我发现父亲的大半身子都淋湿 了,文章 就 草草结束 了,首先合一把伞 的情节不够真实 ,既然父亲是从家里来 为我送伞 ,为何 只带一把伞 ?一般 的家庭都会有两把伞 的,不 能为 了写父爱而忽视 了文章 的真实性 ,我建议他思考一下 “伞遮 风挡雨 ” 有什么 比喻意 、象征 意 ,将 结尾进行修改 ,他 的问题 马上迎 刃而解 了 ,人 的 一 生 也 会 经 历 好 多 风 风 雨 雨 ,父 亲 就 是 那 把 为 我 及 时遮 风 挡 雨 的 大 伞 啊 。 当然写作文时也经 常会遇 到一些 看起 来颇为抽象空洞 的题 目, 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硬着 头皮 直接从 正面去写 ,其效果恐怕不会好 , 这就需要用 由虚入实 的方法 ,需要 把虚拟的东西写得真实 、可信 , 把隐晦的道理说得看得见 、摸得着 ,把看起来很空洞 的论说表达 得 具 体形象 、文采斐然 。 二、变换角度 。辩证立意 事物间的关 系主要有依存 关系 、主次关系 、取舍关 系和条件关 系等。辩证立意 ,就是变换一种 眼光 、变换一个 角度来 立意的方法 , 辩 证地看问题才能显 出文章的深度 。辩证立意法 ,即换一种 眼光 , 变换 一个角度。如作文 《苦与乐 》,一般 同学会说学习是苦的 ,只有 先 吃苦然后才会快乐 ,苦尽甘来 。但假如往深处挖掘一下 ,其实对 “苦与乐”的认识是 因人而异 的 ,有人认为苦的事 ,有人却乐此不 疲 ;有人认为乐 的事 ,有人 却认为苦不堪言 。这样 的立 意就会 比前
教学立意如何做到“高瞻远瞩”
惊又怕 中深切体会 知识 的实不怕鳄鱼了 , 也不怕学 习了。 二、 让数学课做到“ 意高则高”
将怎样 处置? ” 那人 想 了一 下 , 说: “ 将 船 头掉
转 1 8 0 。 , 返 航 !这 样 可 以逃 离暴 风 圈 。 ”
老 船 长摇 了摇 头 : “ 不 行 。你 掉 头 返 航 ,
上 比画了一 下, 然后 又拿起 另一根 长的棍 子 , 放到鳄 鱼张开 的 大嘴 巴上 , 刚好把 鳄 鱼的嘴
巴 完全 支撑 住 了 。
高则高 , 意远则远 , 意 深则深 。 ” 他 认为平庸 者 作画必平庸 , 因为缺乏最 宝贵 的“ 立意 ” , 所以 作 品平庸 。 同理 , 教 学设 计也 应 该 以立意 为 先 。借用方 薰 的话 , 我们 教 师应 该努 力追 求 “ 做课必先 立 意 以定位 置 , 意奇 则 奇 , 意 高则 高, 意远则远 , 意深则深 ” 。
是几何 图形 中最 坚 固的 一种 , 这就是 他 能 活
命的原 因。 ”
两幅“ 写意 ” 的简笔 画 , 就把 知识 的 意思 充分地 “ 写” 出来 了, 或许 , 这样 的“ 写意 ” 技法
教育研究与评论 ・ 小学教育教学
2 0 1 4 年第2 期
人人都会 , 而本课足 以引人 注 目的“ 创 意” 是, 对“ 三角形 的三边关系” 这样 枯燥而平 常的数 学 内容 , 教师 是如 何做 到让 学生 “ 屏住 呼 吸”
的肆 虐 之 下 , 更加危险 ! ”
个教学过程 中孕伏 了“ 变 与不 变” 这一条 充满
的。 ” 画完这 些 , 曹老师 又 比画 了一 下这 个 由 棍子和鳄 鱼嘴 巴构 成 的三 角形 , 说: “ 如 果他
教资作文抓准立意
教资作文抓准立意
教师资格证考试的作文部分,立意准确是至关重要的。
立意即文章的主题思想或中心论点,它是文章的灵魂,决定了整篇文章的方向和深度。
以下是如何抓准立意的几点建议:
1. 理解题意:首先要深入理解题目要求,把握出题人的意图,明确写作主题和范围,这是找准立意的基础。
在审题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引导语以及题目中蕴含的价值观导向。
2. 明确角度:根据题目内容,确定论述的角度和立场,可以是从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师德师风、学生发展等多方面入手,选择自己熟悉且有深度的角度进行立意。
3. 高度提炼:在把握好主题的基础上,要能够对观点进行高度提炼,使其具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实践指导意义。
例如,在讨论教育问题时,可以从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改革等宏观视角出发,结合具体实例进行阐述。
4. 符合社会价值观:作为教师,其价值观念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弘扬正能量,展现积极向上的教育风貌,这也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立意的一个重要原则。
5. 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好的立意不仅要有深度,还要能贯穿全文,使文章结构紧凑,逻辑连贯,前后呼应,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之,教师资格证考试作文的立意需要做到深刻、独到、鲜明,并紧密联系教育教学实际,体现对教育事业的理解和热爱。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点
作文立意要做到以下四点:一、立意要正确健康首先作文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符合文题的要求。
其次,文章所确立的中心思想要是正确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要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应给读者树立一个榜样,确定一个目标,或者让读者从中吸取某种经验教训,使读者受到启发,受到感染,给读者以巨大的鼓舞。
二、立意要明确集中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你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要有明确的态度。
确立文章的主题时不能贪多求全,不能搞“多主题”,如果这也想说、那也想说,就不能突出重点,文章的主题就会不集中。
在确立了中心之后,应选择不同层次的材料,从不同角度来表现中心,对所选择的材料一定要精心设计、巧妙安排,不能随心所欲,想到那儿说那儿。
浙江杭州的蔡建同学给我寄来了他的一篇日记,讲述了他奶奶的一件趣事:奶奶不识字,更不会写字,每天哪些人往家里打了电话,奶奶都记得很清楚。
原来,奶奶有一个小本子,上面画了许多奇怪的图形,画一个羊头,就是“老杨”打来电话;画三条流动的水波,就是“小刘”来过电话。
看着这些奇怪的图画,“我”肚子都笑疼了。
蔡建的老师看过习作,让他再琢磨琢磨怎样让习作的立意更深刻。
蔡建同学,这件趣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你能敏锐地捕捉到,说明你是一个有心人。
老师说你的习作立意不深,也很有道理。
文章立意深刻与否,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所谓“意”,就是指文章所要表达出来的基本思想。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
那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生活中,我们不仅要做有心人,遇事还要学着尽可能地深入地想一想,寻找事情背后蕴涵着的耐人寻味的东西。
就拿你记叙的这件趣事来说吧,如果你不仅仅只是“把肚子都笑疼了”,还能问问自己,奶奶为什么要画图记事?是她为了弥补不识字、不会写字的缺陷。
那她为什么没有文化呢?是因为那个特殊的时代,是因为当时家庭条件的限制,还是自身的原因呢?和奶奶相比,我们所处的时代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巨变?从这件事中,能得到什么启示?这样,一步步深入地思考。
初中作文立意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立意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于作文立意的意识和能力。
2. 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从作文中体会到美的力量和价值。
二、教学重点:1. 培养学生对于作文立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作文立意的重要性和方法。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篇优秀的作文,引起学生对作文立意的兴趣,并提出问题:“你认为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有怎样的立意?”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步:讲解(15分钟)1. 解释作文立意的概念:作文立意是指在写作过程中,作者通过选取合适的主题和角度,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使作文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
2. 引导学生分析优秀作文的立意:通过阅读一篇优秀的作文,让学生找出作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意图,并分析作者是如何通过立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的。
第三步:示范(15分钟)1. 选择一个简单的话题,例如“家乡的变化”,展示给学生一个立意的例子。
2. 通过讲解和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角度,以及如何通过立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第四步:练习(20分钟)1. 给学生分发一些话题,让他们选择一个话题,进行作文立意的练习。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合适的主题和角度,如何通过立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3. 让学生互相交流并互相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步: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作文立意的重要性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在以后的写作中注重作文立意。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和对作文立意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2. 批改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在作文立意方面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意见。
《如何审题立意?》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
《如何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共3篇《如何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1《如何审题立意?》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选修)引言审题立意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能否取得好成绩的关键环节之一。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对于审题立意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缺乏一些实用的方法和技巧。
为此,本文将从如何正确理解题目,如何找出关键词以及如何确定写作立意的角度等方面,对大家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指导。
一、如何正确理解题目在写作中,正确理解题目是成功的第一步。
对于一道题目,我们应该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以便正确地把握它的意义。
1. 思考题目的表面意义这个步骤是我们理解题目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一步。
我们应该仔细地阅读题目,通读全文,并且记住题目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例如,如果题目要求我们“谈谈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那么我们要明确知道题目所要求的是什么,即撰写自己学习语文的心得体会。
2. 思考题目的深层次含义在了解题目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开始深入思考题目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有时候一道题目的表面意义可能并不那么明显,但是一旦我们开始认真地思考它,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例如,在某些较为抽象的题目中,我们应该在其背后寻找琐碎的生活细节,从而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它的意义。
3. 确认题目的限制最后一步,我们应该仔细确认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一些题目会对所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约束,我们应该全面理解和使用这些要求,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更加符合规范和要求。
二、如何找出关键词在审题立意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寻找题目中的关键词,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目的要求和撰写文章。
那么,如何找出关键词呢?1. 从题目中寻找首先,我们应该从题目中寻找关键词。
因为题目中的关键词往往是指导我们写作的重要元素,确定了关键词之后,我们就可以根据它们来确定写作的角度以及文章的立意。
2. 从材料中寻找有些时候,我们的写作可能需要依据一些材料,这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材料中寻找相关的关键词,找到它们并整合在一起,以便更好地平衡材料与自己的思考。
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初中历史课例
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初中历史课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应该简要介绍本文的主题和目的。
本文的主题是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初中历史课例,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标,设计出符合教学要求的历史课例。
通过了解课标内容和分析课标要求,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以达到教学的目标。
教学立意的重要性和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也将在本文中得到总结和强调。
1.2 文章结构在这篇长文中,我们将按照以下方式组织内容,以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初中历史课例。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简要介绍本文的目的和结构。
引言将包括三个小节: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将进入正文部分。
正文的第一个重点是讨论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
这一部分将分为两个小节:了解课标内容和分析课标要求。
我们将解释什么是课标,为什么了解课标内容对于教学立意至关重要,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方法来帮助教师了解和应用课标要求。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的第二个重点,即初中历史课例。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教学素材,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历史知识。
我们将讨论如何根据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挑选适合的历史课例,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活动设计方法。
最后,我们将在结论部分总结教学立意的重要性,并强调课标对教学的指导作用。
我们将强调教学立意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历史意识的重要性,并强调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标来指导教学,以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以上结构的安排,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初中历史课例,并为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方法。
希望读者能够从本文中获得有关教学立意的有效洞察和实践经验。
1.3 目的本文的目的主要在于探讨如何依据课标进行教学立意,尤其是在初中历史课中。
通过了解课标内容和分析课标要求,教师能够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并选择适当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作为案例。
例谈高中历史教学立意确定的四种方法
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为例:教师在广泛收集并阅读本课相关史料的基础上,从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这首诗中包含的时间、地理(即空间)和人事(人物和事件)为切入点,在引用正史官书、文学作品和其它各类史料的基础上,设计事’——士族兴衰”三个教学环节,通过以诗证史引导学生探讨魏晋时期国家大分裂、民族大交融的阶段特征,了解魏晋时期士族制度和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和影响,分析魏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等内容通过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对待文学性史料时应秉持“大胆采用,小心求证”的态度和坚持“
三、历史教学立意确定需要注意的问。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作者:朱可来源:《历史教学·中学版》2013年第11期关键词演教学立意,学科素养,概念,史料,问题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3)21-0023-06建构主义教学原理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将知识呈现给学生,学生就能够接受,学习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学生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有意义的信息主动建构者。
学生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学习过程就不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相互作用过程。
很明显,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也不只是单纯的信息输送,而应该是师生之间心灵的互动和思想的交融。
既然如此,教学就应该有高的立意,唯有高立意,才能取得高效率。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清晰地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学科。
”①要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摆脱机械识记、简单梳理的陋习,以高立意来统领教学。
教学立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命题,虽然现在关于历史教学中应该提升教学立意的文章不少,但泛泛而谈者多,很少涉及教学立意内涵、立意提升的具体策略等问题。
笔者认为,教学立意并不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只要在教学中体现以下要求,教学立意是能够提高的。
《现代汉语词典》对“主题”的定义是“文学艺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是作品思想内容的核心。
”但我们也应该明确,主题并非只有文学艺术作品中才有体现,课堂教学中如果有明确的教学主题,就能给学生铺设一条思维的通道,架起一座自主学习的桥梁。
现行高中教材专题+模块的教学设计,使许多教师误以为教学主题已经很明确,从而忽视了对教学主题的再提炼,这必然会影响学生的学习。
初中作文如何立意 教案
初中作文如何立意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作文立意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 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性2. 学习作文立意的基本方法3. 实践立意技巧,提高写作能力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作文立意的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作文立意的基本方法,包括:a. 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b. 分析题目中的隐含意义c. 从生活中寻找灵感d. 以小见大,深入挖掘主题3. 实例分析:分析一些优秀作文的立意,让学生理解立意对作文的重要性。
4. 练习:让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立意技巧进行写作。
5. 总结: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总结立意技巧在写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 实例分析:以具体作文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立意的方法和效果。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写作,将所学立意技巧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4.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写作实践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的提高。
六、教学资源:1. 教学PPT:展示立意方法和实例分析。
2. 优秀作文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
3. 写作纸张:供学生练习写作。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建议: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写作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鼓励学生多阅读优秀作文,从中汲取灵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点评,及时反馈学生的写作情况,指导学生不断改进和提高。
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
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在教育领域中,教案可以说是每个老师备课的必备工具。
教案的编写对于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众多的教案要素中,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显得格外重要。
教案核心内容是指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教学要素的集合。
它是教案的灵魂所在。
一个教案如果没有明确的核心内容,就像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一般,缺乏生命力和内在的价值。
因此,仔细研究、准确理解和明确把握教案核心内容的意义,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能够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
只有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师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如果教案核心内容不清晰,教师就难以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进而可能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其次,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对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把握非常必要。
教学重点和难点是教育中最关键、最核心的部分。
根据教案核心内容,教师可以清晰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保证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掌握度和教学效果。
如果教案核心内容不清晰,教师很可能会失去把握重点和难点的机会,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最后,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水平。
编写教案是教师备课工作的必要环节。
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更需要对教学的进行有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如果教案核心内容清晰,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方向就会更加清晰明确,进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教案核心内容的清晰立意非常重要,在备课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只有把握好教案核心内容,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备课中,教师应当尽可能精细入微地研究教案核心内容,优化教学设计,拓宽教学思路,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如何把握和实施教学立意
作者: 杨俊[1]
作者机构: [1]上海市莘光学校,上海200000
出版物刊名: 文理导航
页码: 47-48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31期
主题词: 教学立意;部编版七年级历史;教学实施
摘要:作为一名中学历史教师,在近些年的一线历史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在不断摸索与反思之中,逐步认识到,中学历史教学立意的把握至关重要。
所谓教学立意,它是一节历史课的灵魂,也是一节历史课的内容主旨和中心,它具有统摄整节历史课的作用。
本文选取部编版七年级历史《蒙古族的兴趣与元朝的建立》一课,从紧扣课程标准、搜集教学资源和课堂教学实施三个层面,较为详细阐述一节初中历史课如何把握教学立意和如何开展教学实施的方法。
高二作文立意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炼作文立意的技巧。
3.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使其能够撰写出具有深刻内涵的作文。
教学重点:1. 作文立意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炼作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2. 如何帮助学生将思考结果转化为具有说服力的作文立意。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相关作文范文。
3. 学生作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作文写作的基本要素,如主题、结构、语言等。
2. 提出作文立意的重要性,强调立意是作文的灵魂。
二、讲解作文立意1. 介绍作文立意的概念:作文立意是指作者在作文中表达的中心思想或主题。
2. 强调作文立意的重要性:一篇优秀的作文,其立意必须是深刻、独到的,这样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三、分析作文立意的提炼方法1.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提炼作文立意:a. 从生活实际出发,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b. 从历史、文化、哲学等角度思考问题。
c. 从个人经历、情感体验中提炼立意。
2. 举例说明如何从不同角度提炼作文立意。
四、实践练习1. 分发学生作文,让学生自主分析作文立意。
2.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探讨如何提高作文立意。
3. 每组选取一篇作文,进行立意提炼的示范。
五、点评与总结1.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立意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2. 总结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作文立意的重要性。
3.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具有深刻立意的作文。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实际写作需求,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2.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作文立意的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掌握提炼作文立意的方法和技巧。
3. 学生的作文立意更加深刻、独到。
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高立意”与“低起点”
子 们都 齐 声 惊 叹 于 图 片 的 精 美 。然 而 很 快 就 发 现 美 中之 不 足 。 假 适 当指 导 。 设 在 此 环 节 教 师 只 是 出 示 普 通 的 图片 或 文 档 ,学 生 肯 定 不会 感 受 4 .学 生 上 台 交流 并 操作 ,教 师 适 当补 充 及 点评 。 到 如此 强 烈 的震 撼 , 无 法 激 起 如 此 高 涨 的热 情 。 是 “ 用 图片 ” 也 只 选 5 统 计结 果 。 学 生 互评 、 自评 。 . 个细节 ,美” “ 足” 比如此明显 , 教学效果被放大数倍 , “ 与 不 对 使 《 课 标 准 提 出 : 动 手 实 践 、 自主探 索 与 合 作 交 流 是 学 生 新 “ 不 仅 充 分调 动起 学 生 的 主 观 能 动 性 , 成 了知 识 技 能 操 作 ,更 渗 完 学 习信 息 技 术 的 重要 方 式 。 作 为 新 课 程 倡 导 的 三 大 学 习 方 式 之 ” 透 了 美 育 的 思想 ,让 学生 感 受 到 美 的 力 量 。 的 小 组 合 作 学 习 ,受 到 教 师 的 青 睐 ,并 有 意 识 地 运 用 到 课 堂 教 在 赏 析 环 节 中 ,教 师 利 用 教 学 语 言 有 意 识 地 引 导 学 生 的 意 学 中去 。如 何 让 小 组 学 习发 挥 出更 大 的 价 值 ? ①选 择 合 适 的 合 作 见 ,从 艺 术 角 度 来欣 赏 ,从 技 术 角 度 来 调 整 ,学 生 也 被 带动 进 入
性 评 价 相 结 合 ,评 价 内容 多元 化 、 方 法 多样 化 ,使评 价 结 果 更 科
学 、更 合理 、更 有 人 情 味 。 片段 三 :《 览图 片 》 浏 介 绍 A DE C S E软 件 后 ,利 用 学 习过 程 卡 ( 出示 例 图 ) 组 织 小 组 合 作 , 自主 探 索软 件 功 能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如何做到高立意
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上课时,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师生关系民主,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
我们现在已经实施了好几年的数学课程标准,而新一轮数学课程标准已经明确提出:要重视对学生兴趣和应用意识的培养,强调数学是为了应用而学,学生应认识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之间的联系,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科学技术、军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如,在讲“一次函数的应用”这一课时,我选择了电话费用这一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现象作为一次函数应用的例子.我认为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存在于实际生活中,函数其实可以“看得见”,也“摸得着”;而且,对于“数学模型”也有进一步的理解. ,所以我就为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到当地的电信局或调查电话费的使用情况.结果学生们积极去调查,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过程非常顺利.同学们的积极兴高涨:教学过程是:前面让同学们调查了电话费用问题,请出示你们的调查结果,然后分组讨论,.对学生的调查通过综合分析,形成了表格:月租费y (元)基本通话费x(元/分钟)每组有小组长负责展示自己的研究结果,其他小组可点评,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想上好每一节课,还需要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等因素创造性地加以运用并不断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充分发挥教学机智,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