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吧推荐说课稿

合集下载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单元 克和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第8单元克和千克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

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

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

本节课安排的内容是:“克和千克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

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渗透数学模型思想。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2.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1千克=1000克,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具、天平、电子秤等。

【教法】“引导发现法”“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

【学法】自主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了解质量单位。

谈话:上课前,你们到超市了解了哪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500克、100克、5公斤等。

教师指出:计量物品轻重,可以用克、公斤、千克、吨作单位,都是计量单位。

其中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生活中常见的是克和千克,这节课我们认识计量单位——克。

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那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集中常见的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探究新知1、认识重量单位——克(g),教学例1。

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请你再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 》说课稿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中的《克和千克》部分,主要介绍了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和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该内容贴近学生生活,易于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能够正确地进行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克和千克的换算方法;实际问题中的克和千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将克和千克的单位换算运用到实际生活问题的解决中。

四、教学准备1.教师:熟悉本节课教学内容,准备教学课件及相关教学辅助工具。

2.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以及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答、故事情境等方式激发学生对于克和千克概念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克和千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 学习新知识1.明确克和千克的概念,介绍它们的关系和换算方法。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克和千克之间的简单换算方法。

3. 拓展应用1.提供实际生活中的计量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关于克和千克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4. 总结反思通过案例讨论、概念梳理等方式,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图示;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克和千克的重要概念和换算方法,也提升了运用克和千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八、课后作业1.完成教材配套练习册中关于克和千克的练习题。

2.在家中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克和千克应用案例,并做简单记录。

以上是本节课的说课稿,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掌握知识,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感谢大家的聆听!希望以上内容符合要求,如有需要继续完善,请告知。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

《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克和千克》优秀说课稿1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1《克与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这一节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章的第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为学生后续学习更高级的质量单位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培养学生的计量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各种质量的物品,如水果、零食等。

但是,学生对质量单位的概念以及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知质量单位,理解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实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量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图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探究新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感知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巩固新知:进行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克和千克进行质量的计量和换算。

4.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质量单位,它们之间是如何换算的?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千克(kg)1千克 = 1000克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结束后,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学生反馈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课时《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第一课时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能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能恰当地选择质量单位。

教材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直观的思维能力,他们对于质量单位并不陌生,但是在具体操作和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内涵,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理解1千克=1000克,能够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物体的质量。

2.教学难点:学生对质量单位的理解和实际应用,以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单位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克和千克的定义,让学生了解1千克=1000克。

3.实际操作:让学生带来一些物品,如水果、文具等,进行称重,感受克和千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克和千克作单位计量不同物品的质量。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

小学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通用导读:小学二年级《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_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_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_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看得到认识,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此要关怀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亮,深刻的感知说学情分析: “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阅历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关怀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留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将观看、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洁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沟通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3.情感看法与价值观: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育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育学数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 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若干份,课件。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爱、熟识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品获奖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人教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品获奖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6 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
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说课稿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说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是后面认识“吨”的前提,同时也是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基础。

克和千克这两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

因而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说学情分析:“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本节课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说一说,自主体验和交流合作感悟“克”和“千克”观念。

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说教具与学具:果冻、苹果、秤、盐有质量标识的物品,如薯片、饼干等,1角硬币等若干份,课件。

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学生,虽然他们已养成一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好奇心强,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学生喜欢、熟悉的游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学生充分去感受、发现,获取新知,同时还采用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了良好基础。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二下《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质量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还缺乏对质量单位大小、换算关系的深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验质量单位,建立质量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运用质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难点: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质量单位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受质量单位。

2.运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质量单位的大小。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质量单位的概念。

如:“小猴开店”情境,让学生观察、交流,感知质量单位。

2.新课导入:介绍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让学生认识它们。

3.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称量活动,体会质量单位的大小,建立质量观念。

4.换算练习:引导学生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质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6.拓展延伸:设计课后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 说板书设计1.板书标题:克和千克的认识2.板书内容:–质量单位:克、千克–换算关系:1千克 = 1000克–实践应用:解决实际问题八. 说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问题解决能力等。

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

小学数学说课稿: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一、说教材: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克和千克》的认识一课。

本单元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学习"吨的认识"的前提和基础。

学情分析:虽然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了感性认识,但是大部分学生对质量观念还比较淡薄,况且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第一次接触,还缺乏认识。

因此,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要想建立克与千克质量观念是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的。

二、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能力目标:1、认识常见的称,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2、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克和1千克的关系;难点是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三、教具、学具:这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建立一定的质量观念。

围绕这个目标,本节课的设计就立足于学生的体验和操作,我准备的教具有:盘秤4台、天平一架、、曲别针、黄豆若干;500克食盐2袋、1千克洗衣粉4袋。

学具有各种水果、日用品若干;2分硬币若干枚。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诱思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page]为了更好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用了让学生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整理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帮助教学,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我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数学下册《克和千克》说课稿1一、说教材《克和千克》是学校数学二年级下册的内容。

要求同学熟悉两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同学对质量单位的初步尝试,也是为后面“吨”的教学奠定基础。

从同学的感知规律和生活阅历动身,敏捷处理教材,先熟悉克,再熟悉千克,然后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及学问应用。

围绕这节课的内容,以新的教学理念作指导,结合课题的试验方向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同学熟悉克和千克,对1千克、几千克、1克、几克有肯定的感知,理解克与千克的关系,能进行简洁的质量计算。

2、连续培育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学习方法、鼓舞共性化的学习意识。

3、使同学充分体会到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千克与克的熟悉并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难点是对克的熟悉。

二、教法和学法教法: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二年级同学,虽然他们已养成肯定的学习习惯,但因年龄小,还是好动、好玩、奇怪心强,依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爱好,激发他们的奇怪心,老师在教学中以情境教学法为主,创设同学喜爱、熟识的嬉戏情境、活动情境,让同学充分去感受、发觉,猎取新知,同时还采纳启发式教学、直观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同学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制造了良好基础。

学法:为了更好的突出同学的主体地位,体现并优化多样化学习方式,在学法上采纳了让同学掂一掂、说一说、估一估、称一称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同学乐观动手、动口、动耳、动脑,在这种主动参加、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感悟新知。

三、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老师:前几天,同学们随家长去超市购买了一些物品,还收集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我们一起沟通一下好吗?生答:妈妈买的牙膏是30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我的体重是31千克,一袋大米是25千克……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你有什么发觉吗?生:有的后面带:“克”,有的后面带“千克”。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您如今正在阅读的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看法»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搜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看法»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明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看法。

2、教材剖析: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先生在日常生活中曾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理性的看法,树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看法质量单位,不只要让先生知道质量单位的称号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践有多重,可以在实践生活中运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先生经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际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树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先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协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的遵照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的:1、在详细生活情境中,使先生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先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树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看法和判别才干;经过观察、操作,使先生知道看、称,培育其入手操作才干。

4、培育先生自主探求的肉体,增强生活看法。

三、说教学重难点依据目的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先生感受并看法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树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先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拟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先生学习状况的剖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示式引导法、解说法、演示法、探求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员的主导作用,又充沛发扬了先生的主体性。

依据先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习物品的质量树立联络,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先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遭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

第1篇: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说课稿怎么写?以下是我们给你的范文格式参考。

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克和千克的认识》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常见的量”的重要内容。

克和千克这2个量比较抽象,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的轻重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且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具体、直观,不能只靠观察得到认识。

要帮助学生理解和建立克和千克的直观概念,应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鲜明,深刻的感知。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天平和台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是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是克和千克质量观念的建立。

(四)教具准备:天平,花生,盐等,及多媒体课件。

(五)教法学法:建构主义认为,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不应是通过教师的传授获得,而是学生在一定情境下借助教师的引导,通过自身有意义的学习活动而主动获得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情境创设法、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等。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方法来获取新知。

二、说学情“克与千克的认识”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一是生活经验不多,二是比较抽象,因此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克与千克,所以在教学设计上,特别注意强化学生的实践活动。

我将观察、动手操作、演示、实践运用等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通过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估一估等实际操作,让学生对克与千克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说教学过程整节课,我抓住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将《龟兔赛跑》的故事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结合实践活动“将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努力营造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使他们成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参与者与创造者”。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

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的一节课,属于小学数学的计量单位部分。

该课程主要教授学生认识克和千克的概念及其相互转换的方法。

本节课内容生动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并能提升学生的计量单位换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学会克和千克的转换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实物示例和练习题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使他们意识到计量单位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并能够进行相互转换。

2.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件和投影仪。

2.实物示例,如水果、图书等典型物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如苹果、香蕉等,并问学生这些物品重不重。

引导学生思考计量单位的重要性。

2. 引入新知识教师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克和千克的概念,克是比较小的单位,千克是比较大的单位。

通过图文,并用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帮助学生理解克和千克的概念。

3. 实物示例引入教师准备一些实物示例,如书、水果等,通过称重仪器测量其重量,并向学生展示重量的数值。

教师将物品的重量转换成千克或克的形式,并与学生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观察数值之间的关系。

4. 讲解转换方法教师向学生讲解克和千克的相互转换方法,以及基本的进制关系。

通过实例演示,让学生能够快速转换克和千克单位。

5. 小组讨论和练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和解答。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总结和展示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练习题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二年级下册《克和千克的认识》数学吧推荐说课稿
说课稿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品的质量。

二、说教学目标
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计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断能力;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知道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目标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确定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说教法和学法
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这样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五、设计理念: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知识,而且质量单位不象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

基于这一现状,我在课前布置学生调查并准备一些学习用品及生活用品,并掂一掂,从中学生积累了有关质量的生活体验,然后再学习新课。

教学中,考虑到学生平时合作意识较强,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

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侧重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
一、注意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给学生建立初步的质量观念,使学生知道比较东西的轻重不能单靠眼睛观察,必须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

数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新课开始我便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受物体有轻有重,引出质量单位,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克和千克是两个基本的质量单位,如果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了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和实测,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这两个质量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我采取了这样一些措施。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如:借助测量一枚二分硬币和两袋500克的盐,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再让学生说出生活中大约重1克和1千克的物品,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2、给学生提供测量实际物品的机会。

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来称”,介绍一些常用的秤,让学生认识测量的工具。

3、培养估测意识。

如,在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让学生说出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或1千克,给他们提供了先估测再实测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和实际测量的所得结果的差别,从而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