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培养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作者:蔡建霞来源:《科技传播》 2018年第21期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各种媒体也开始进行融合,这就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和挑战。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对媒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培养。
文章首先分析了媒体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要求,然后探讨了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2-0164-02目前,随着我国三网融合政策的不断实施,媒体融合环境也变得越来越好。
但是现有的媒体融合缺乏一定的实践,不能达到相应的目标。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可以为媒体融合培养一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
通过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来促进媒体融合的不断发展,推动新闻媒体的传播。
1 媒体融合环境下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要求传统的媒体中,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主要是让其掌握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基础技能,高校也只是传授基本知识。
随着社会经济以及广播电视行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在培养人才的时候目标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一般必备的基础技能有营销、包装、评论以及采编等,但是在媒体融合环境下,仅仅掌握这些技能水平还无法达到要求。
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出现了很多矛盾。
媒体融合环境下,我国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的发展也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
因此,目前首要的目标就是培养一批专业的广播电视新闻人才,以便推动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
目前,媒体融合下,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成为最直接有效的办法。
刚开始出现媒体融合概念的时候,我国相关部门就提出要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时全面型的。
全面型人才不仅需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同时还需要清楚的了解行业的发展前景等问题。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提升路径
传媒观察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提升路径谢丽琼(福建省泉州市永春县融媒体中心,福建,泉州 362600)摘 要: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变革创新对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技能和核心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本文结合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报道的现状和特点,对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及业务能力提升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下应具备的创新意识和提升核心素养的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电视新闻记者;核心素养;职业技能融媒体时代是指新兴媒体与传统媒体在诸多方面进行资源整合、融合发展的一个具有创新特色和先进理念的崭新时代,在此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传播融合了微信、微博、直播等新兴媒体,传播渠道大大拓宽,传播力大大增强。
电视新闻记者因此而面临的最直接的挑战便是业务水平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融媒体的概念及发展趋势“融媒体”是充分利用新的媒介载体,把广播、电视、报纸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在人力资源、宣传内容、宣传形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宣传理念。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在这个过程中相互渗透影响,形成的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媒体新环境[1],推动新闻传播朝着高时效、碎片化、媒体之间社交化等方向不断发展。
二、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应具备的核心素养融媒体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植入,电视新闻报道形式跟着不断创新。
电视新闻记者必须立足电视新闻的权威性,遵循新媒体的个性化,在业务能力、用户服务等方面进行全新的认知,突破传统思维局限和跨媒体实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和业务能力。
1.创新提高新闻采编业务水平创新是赋予电视新闻生命力的一种途径。
电视新闻记者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首先,要善于把握主流,独辟蹊径。
以敏锐的视角筛选出观众所期待的、社会所关注的热点题材,选准角度去报道。
其次,不浮于话题表面,要深挖细耕。
电视新闻记者要灵活应对不同的传播方式,既要实时呈现新闻内容的重点,还要懂得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还原事件真相,才能吸引观众眼球。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传媒专业中最受欢迎的专业,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因此,如何培养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首先,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最基本的要求是要有一定的实践能力。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开设一些实践课程,如新闻理论、采访技巧、编辑技术等,注重学生的实践性训练,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逐渐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此外,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新闻采访活动和实践营,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
其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包括创新精神、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建立鼓励创新和团队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优势,在团队中协同工作,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此外,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的过程中,还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这些艺术技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声音、语音和语言表达信息,提高学生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最后,注重人才的职业化培养。
在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包括行业规范、职业道德、行业知识等。
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学校需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引导,让学生通过了解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提高对职业的认识,了解职业发展和行业前景,增加就业竞争力。
总之,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关注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只有综合考虑学生的多方面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
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作者:符冰来源:《新闻世界》2012年第11期【摘要】媒介融合的日益成熟,给新闻摄影记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知识和道德素养方面。
在新的形势下,新闻摄影人才应该具备过硬的数字摄影技术和能力,以及对多种媒介手段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更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文关怀意识。
【关键词】跨媒介新闻摄影职业道德媒介融合给传统媒体带来了新的机遇,也给新闻摄影人才的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媒介融合的新形势下,新闻摄影人才应该具备跨媒介的运作能力,拥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摄影技术,以及全面的素质和能力。
一、跨媒介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的能力媒介融合形势下,新闻报道的手段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这些手段的综合运用,可以对一则新闻事件实施包括现场、背景、过程等内容在内的全方位报道。
因此,跨媒介的新闻摄影人才应具备更为综合的能力。
1、掌握数字摄影技术对于摄影的能力要求,包括摄影技术、摄影艺术方面的能力。
摄影技术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数字时代的到来对摄影人才的知识能力的要求有所变化。
摄影的感光系统发生了变化,由胶片变为电子感光元件,后期的处理完全脱离了暗房,变为依靠图像处理软件来进行。
这对于摄影专业学生来说,有利的一面在于他们可以轻松地掌握新的数字技术,不利的一面在于对现场光线等要素和作品的关系缺乏直接经验,理解的难度增大。
因此基本的摄影理论培养仍需加强。
图像的后期处理技术是一项新的内容,应该及时纳入新闻摄影的内容中来。
对图像进行后期处理的软件主要是Photoshop软件。
该软件图像处理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对图像进行基本的剪裁、色彩饱和度、白平衡等处理,更可以实施移花接木式的处理。
因此,新闻摄影对这些软件的运用是有规定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目前在业界或者在管理部门,尚未有明确的标准出台,只能凭摄影记者的职业道德来约束。
摄影艺术方面的能力是指新闻摄影人对摄影作品的基本审美能力和在拍摄现场对作品质量的把握。
04B0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
04B03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1.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伦理修养,熟悉中国和世界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
4.具备较强的调研能力、采访技巧和信息收集、处理、传播的能力,掌握相关调查研究方法和技巧。
5.具备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不同场合有效交流,合作和协作。
6.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能力,能够参与和推动广播电视新闻业务的创新发展。
7.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流和背景下的新闻传播能力,能够适应多样化的媒体环境。
三、课程设置1.新闻写作与报道3.新闻采访与信息收集4.新闻伦理与职业素养5.广播电视新闻视听觉语言6.媒体经济与管理7.新闻摄影与视频拍摄8.新媒体新闻传播9.国际新闻与媒体报道10.市场调研与媒体策划四、实践环节3.媒体实习:学生在广播电视台、新闻机构等媒体单位实习,了解行业运作和环境。
4.新闻项目策划与实施:学生参与新闻项目策划、实施和评估,培养项目管理及团队合作能力。
五、学生素质评价1.书面报告:撰写新闻报道、综合报道、新媒体报道等书面表达作品。
2.口头表达:进行新闻主题演讲、采访、辩论等口头表达活动。
4.团队合作:参与团队合作项目,完成组织协作等任务。
5.创新能力:参与新闻创意策划、创意表达等创新活动。
6.专业知识:通过考试、论文、项目评比等形式考核专业知识掌握情况。
总结:通过以上培养方案,学生将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新闻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将来可以胜任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相关工作,为新闻传媒业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技术的应用、传播模式的变革、媒体融合的深化等因素,使得新闻行业对人才储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启示和建议。
一、培养需求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信息获取的速度和途径越来越多元化。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因此需要具备新闻理论知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出现,新时期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随着广播电视行业竞争的加剧,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也成为了培养的重点。
新时期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理论知识、新技术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二、培养目标在培养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时,我们应该明确培养目标,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扎实的新闻理论基础知识,包括新闻采写、新闻编辑、新闻传播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还应该具备一定的新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摄影、视频剪辑、新媒体传播等方面的技能。
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新闻采访和报道。
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包括组织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培养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新技术应用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三、培养方法为了更好地培养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培养方法,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应该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新闻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我国传媒教育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广播电视新闻传媒领域的需求愈发巨大,必须培养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实践能力的新闻专业人才。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重视理论学习。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这是他们进入社会实践的基础。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应该在教学中注重对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媒介传播理论、新闻学原理和传媒伦理等相关知识。
学校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能够深刻理解专业理论,并能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能力。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应该注重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平台。
学校可以与媒体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新闻报道、编辑策划工作,举办新闻采访实训、新闻文案创作竞赛等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运作规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更清晰的认识。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注重跨学科的综合素质培养。
传媒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多方位、多媒体化和跨界化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应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不能单纯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还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包括对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的全面教育。
学生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较强的沟通、组织和管理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传媒环境。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还需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是公众传媒行业,媒体人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是至关重要的。
培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技能,还应注重传授职业道德和伦理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随着媒体融合的发展,新闻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对新闻记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一、广泛的知识储备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更好地了解社会、把握时事、深入调查报道,并且能够进行专业解读和深度分析。
二、扎实的新闻基础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基础,包括新闻写作、新闻采编、新闻摄影、新闻编辑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他们需要掌握新闻价值观、新闻原则、新闻规范,能够撰写准确、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并且能够运用各种媒介形式进行报道和传播。
三、创新能力和熟练运用传媒技术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熟练运用传媒技术的能力。
他们需要紧跟时代发展,不断创新报道方式和方式,灵活运用各种传媒技术,包括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以更好地适应读者和观众的需求,并提供优质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四、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新闻记者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和监督者,他们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职业操守。
他们应该具备真实性、客观性、公正性和诚信度等价值观,对待新闻事实应当真实、准确,对待社会事件应当客观、公正,对待读者和观众应当诚信、负责。
他们还需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新闻伦理准则,坚守职业道德,拒绝造假、编造事实、追求噱头等不良倾向。
五、跨媒体协同能力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跨媒体协同能力。
他们需要跨越传统媒体的界限,与文字记者、摄影记者、编辑等多个岗位之间进行紧密协作,形成合力,提供更加丰富、立体、多元的新闻产品和服务。
他们还需要具备跨媒体编采、跨媒体编辑、跨媒体传播的能力,能够进行信息整合、内容创新、平台运营等工作。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1. 引言1.1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重要性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记者素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形式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和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变革。
新闻记者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新闻报道技能,更需要具备跨媒体运作能力和创新思维,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需求。
新闻记者的责任心和自律性也受到更加严格的考验,要求其在新闻报道中保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在团队合作精神方面,新闻记者需要能够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员合作,共同完成跨媒体报道任务。
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变得更加全面和复杂。
只有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跨媒体运作能力,具备创新思维与表达能力,具备责任心和自律性,具备团队合作精神,新闻记者才能适应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挑战,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的信息需求。
2. 正文2.1 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全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扎实的新闻学理论知识,包括新闻价值观、信息获取和处理技巧、采访技巧等。
他们还需要了解新媒体传播平台的特点和技术,掌握数字化编辑工具和社交媒体运营技能。
新闻记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能够准确、客观地报道事件,解析新闻背后的深层次含义。
他们需要具备敏锐的新闻嗅觉和判断力,能够及时发现并把握新闻热点,提供有深度和价值的报道内容。
新闻记者还需要具备多样化的技能,比如摄影、视频拍摄、视频编辑等。
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多媒体报道已经成为常态,新闻记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技能,为读者呈现更加生动和丰富的报道内容。
新闻记者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适应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社会传播做出积极贡献。
【字数: 223】2.2 跨媒体运作能力跨媒体运作能力是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背景下必备的素质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观众的需求,新闻记者需要具备跨媒体运作的能力,即能够在多种媒体平台上进行报道和传播。
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需要的新闻人才,是一个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更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传统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主要培养技术和操作方面的能力,如采访、剪辑、播音等。
在媒体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的发展需要广播电视新闻人才具备更多的能力,如文字写作、摄影摄像、社交媒体运营等。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方面进行改革,增加相关课程和实训环节,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技能。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结构。
媒体融合涉及到广播电视、互联网、移动通信等多个学科领域,传统的单一学科教育无法满足新媒体发展的需求。
学校应该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具备综合性的分析和应对问题的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经突破了国界的限制,成为了全球共享的平台。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适应国际化的工作环境。
学校可以通过开设国际交流项目、招收外国留学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新媒体时代的广播电视行业发展迅猛,创新能力成为了成功的关键。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学校可以通过创新教育和实践环节的设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从知识、能力、视野和意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提升。
学校应该加强课程改革,增加相关课程和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多样化技能;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开展国际交流项目,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加强创新教育和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新媒体时代需要的优秀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随着电视和广播媒体的不断发展,“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愈发成为了广播电视行业内各方都极为关注的话题。
如何培养出能够胜任行业需要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技能、素质和能力等都应该得到注重。
首先,参与实战是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匹配现实市场的,应对不同突发事件的能力,在实战中得以锤炼,并的确是非常有效的提高实力的方法。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不仅可以加强学生与专业的结合,也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战能力。
其次,与此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
基础知识的牢固可以为接下来的实战训练提供更好的保障。
基础知识的培养应该和广播电视行业的实际运作有机结合,通过课堂上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的方式,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掌握基本知识的机会。
另外,培养语言能力也非常重要,毕竟广播电视行业需要的多是口头表达,因此语言水平的提高,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在工作中胜任更多岗位。
同时,专业素养应该得到强调,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成熟素养要求更高,不仅需要具备行业知识的熟悉程度,也需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以及较高的沟通技巧。
这不仅需要刻苦的努力学习和不断的实践,还包括了对行业和社会的敏锐度。
因此,在培养期间,必须提高学生的社会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社交能力,全面提升专业素养的整体水平。
最后,精准的定位和强化人才培养管理也是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成功培养的关键因素。
通过市场分析,大学需要根据市场行情,做出各项合理且实际的培养规划,从而让市场上与行业发展相适应的专业人才能够被有选择性地培养。
总之,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涉及到了多个方面,培养途径也应该得到不同方面的支持。
对于学生而言,他们需要在学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各方面的能力,从而在未来就业中能够更为顺畅地实现职业发展,同时,对于学校而言,重视培养管理,精准定位并持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也是优化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一环。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摘要】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在引言部分介绍了融媒体时代背景,提出了电视新闻记者职业提升的问题,并探讨了研究意义。
在文章指出了加强跨媒体能力、提升自身素养、注重伦理道德、保持独立客观和应对社交网络挑战等策略。
在结论部分总结了提升策略的重要性,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建议进一步加强培训。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引导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提升职业素养,适应新媒体环境的挑战,更好地服务于公众。
【关键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跨媒体能力、自身素养、伦理道德、独立客观、社交网络、挑战、总结、未来发展、培训。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融媒体时代是信息爆炸和数字化技术深度发展的时代,电视新闻记者作为主流媒体中的重要角色,其职业素养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新闻传播形式的多元化和线上线下融合趋势愈发明显,电视新闻记者不仅要具备传统新闻采编能力,还需要拓展跨媒体传播的技能。
传统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素养。
在信息快速传播的环境下,电视新闻记者应该注重伦理道德和客观报道原则,保持独立思考和客观报道,避免受到社交网络及其他外部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加强跨媒体能力、提升自身素养、注重伦理道德、保持独立客观和应对社交网络挑战等方面探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提升策略,以期提高电视新闻记者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力。
1.2 问题提出电视新闻记者在融媒体时代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如何提升职业素养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传媒环境。
随着新闻报道形式的多样化和传播渠道的广泛化,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具备更强的跨媒体能力和全面发展的素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伦理道德和独立客观的报道原则也面临着挑战,社交网络的兴起更加迫使记者们保持专业和客观,不受外界干扰。
如何提升电视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提升策略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记者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都有所增加。
在日新月异的传媒环境中,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更高的职业素养来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受众需求。
以下是一些提升电视新闻记者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学术素养学术素养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是一名优秀电视新闻记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为此,电视新闻记者应该定期阅读相关行业杂志、新闻实践指南和学术研究文章,了解最新市场趋势及行情变化,累积相关的专业知识。
二、跨媒体素养跨媒体素养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具备操作各种数字媒体设备的技能,比如相机、手机、录音笔、视频剪辑软件等。
这些技能可以让电视新闻记者实现更加多样化的新闻报道形式,比如利用手机进行现场采访、用视频剪辑软件制作短视频等等。
三、口头表达素养口头表达素养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在面对镜头或现场演讲时,能够流利、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路。
为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定期进行针对性的演讲训练,培养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
四、新闻创作素养新闻创作素养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具备独立新闻采编和策划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各种新闻撰写技巧和方法,包括寻找新闻线索、分析事件背景、撰写新闻稿件等等。
为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定期参与相关培训和练习。
五、人际交往素养人际交往素养是指电视新闻记者具备与各方面人员进行高效沟通和协作的能力,包括面对受访者的控制技巧、与工作伙伴的合作技巧等等。
为此,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注重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学习相关的沟通技巧和协作模式。
总之,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新闻记者面临更多的职业挑战和机遇。
提升职业素养是电视新闻记者适应这个时代的必要手段之一。
通过学习相关的学术知识、媒体技能和沟通技巧等,电视新闻记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实现更好的新闻报道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
论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摘要】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随着行业的发展,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需要具备高素质的人才来应对。
培养目标包括提升学生的新闻理论素养、加强实践能力、注重创新意识和跨学科能力,建立与行业对接的人才培养机制。
只有加强人才培养,广播电视行业才能在新时期取得持续发展。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新时期、目标、理论素养、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跨学科能力、行业对接、发展、素质、能力、持续发展。
1. 引言1.1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在新时期,广播电视行业在数字化、网络化、国际化的浪潮下迅速发展,成为传播信息、引导舆论的重要工具。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是这一行业的重要支撑和推动力量,他们承担着报道新闻、传播信息、引导公众舆论的使命,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他们是广播电视行业的中坚力量,直接参与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等工作,影响着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影响力。
他们是社会舆论的重要引导者,通过报道真实、客观的新闻内容,引导公众正确看待事物,形成健康理性的舆论氛围。
他们还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通过报道社会问题、推动社会改革进程,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新时期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只有加强人才培养,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需求,更好地为社会、国家和人民服务。
1.2 当前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的挑战当前广播电视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包括信息传播途径的多样化与碎片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同时信息也变得更加碎片化,这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形式提出了挑战。
虚假信息和谣言的传播也成为广播电视新闻行业面临的难题,如何在信息泛滥的时代中保持新闻报道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是当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面对的挑战之一。
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给广播电视行业带来了变革和挑战,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对传统广播电视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呈现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当前,随着媒体融合的不断深入,广播电视新闻领域的变革越来越迫切。
作为媒体融合后的传统媒体,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做出相应调整。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需要拓展知识面。
媒体融合后,新的技术手段的普及和应用,对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需要掌握更多技能和知识。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更广泛的技术知识和技能,例如网络编辑、视频制作、数据分析等。
扩展知识面可使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新闻传播环境变化。
其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需要注重实践教育。
面对快速变化的传媒环境,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需要注重实践教育,让学生在广播电视、新闻网站、移动客户端等各种媒介平台上进行采编实践,提高应对复杂环境的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第三,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需要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已成为新闻传播行业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尤其是在探索适应新媒体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方面。
学生应以创新的眼光看待问题,提出符合时代需求的解决方案。
只有具备创新精神的人才才能适应媒体融合带来的变革和挑战。
最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需要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
新闻行业不仅需要技术能力,同时需要良好的人品与人际关系。
在媒体融合中,不同类型的媒体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日益频繁,要求从业人员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应注重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培养,这些素质包括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操守、公正的价值观以及文化、历史、哲学等人文领域的知识素养。
总之,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拓展知识面、注重实践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和注重人文素质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这些措施旨在使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更好地适应媒体融合的变革和发展,为中国媒体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专业素质的路径
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专业素质的路径摘要: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是新闻信息传播中的重要因素,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新闻编辑工作人员需要从服务理念、编辑能力以及协调能力等各方面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促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的创新及发展。
本文阐述了全媒体时代的概念以及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变化,提出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提升专业素质的路径,为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专业素质引言现代化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推动着多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和智能化正在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
随着各种手机软件、电脑软件和应用程序的面世及推广,人们和世界的距离不断拉近,获取信息的途径也从传统的广播、电视、报纸转变为以电脑、手机为主的新媒体。
在此背景下,广播电视新闻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变革,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唯有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和巨大的压力下转型成功,获得更好的发展。
1广播电视编辑提升专业素质的重要性广播电视编辑在新闻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搜集、整合、发布及反馈等方面。
在传播过程中,编辑要判断新闻价值、体现编辑意图,实现最佳传播。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传输的速度也在不断加快。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不断推动新闻媒体行业的发展。
当前,信息社会的发展要求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编辑能力、灵活的协调能力和冷静的采访能力,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也才能真正满足一名合格的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要求。
研究指出,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心理素质、编辑能力、协调能力和采访能力是对一个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基本要求,且在其自身的工作过程中必须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渐提升上述专业素质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无视时代的发展需求,墨守成规,闭门造车,势必会降低受众的阅读兴趣,迟早会被淘汰。
因此,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必须采取有效的策略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媒介素养提升途径探析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媒介素养提升途径探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在这个时代,新闻报道的传播方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视新闻记者的媒介素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在这样的背景下,电视新闻记者怎样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以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析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记者媒介素养的提升途径。
一、增强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成为了新闻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
电视新闻记者要提升媒介素养,首先要增强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他们需要了解新媒体的特点和规律,熟悉各种新媒体平台的使用方法和传播机制,掌握撰写新媒体新闻的写作技巧,善于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新闻报道,提升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电视新闻记者还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新闻信息的收集和采编,及时了解并掌握社会热点、事件进展和舆论动态,拓宽新闻采编的渠道和来源,提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通过增强对新媒体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电视新闻记者可以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提升自身的媒介素养。
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析能力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大大提高,同时也带来了海量的信息碎片化,信息真假难辨。
电视新闻记者要提升媒介素养,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析能力。
他们需要具备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对所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深入的辨析和核实,保持敏锐的嗅觉,不断提高自身的辨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
电视新闻记者还要有批判性思维,善于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思考,把握新闻事件的本质和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减少主观色彩对新闻报道的干扰,提升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通过培养批判性思维和信息辨析能力,电视新闻记者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成为全媒体时代优秀的新闻报道者。
三、加强跨媒体技能的培训和实践在全媒体时代,跨媒体报道已成为一种趋势。
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推进,广播电视新闻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挑战。
在这样的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必须与时俱进,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
本文将就关于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进行一些思考。
一、了解行业需求,把握专业技能在媒体融合的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不仅需要具备传统的新闻报道和编辑能力,还需要掌握多媒体技术,并具备网络媒体运营和社交媒体营销等相关技能。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学校需要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训,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实训,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新闻采写、编辑、摄像、编导、后期制作等技能,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能力,使其具备网络媒体运营、社交媒体传播、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二、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培养创新能力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
不仅要熟悉传统的新闻学理论和技术,还需要了解新媒体技术、大数据分析、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注重跨学科的培养,加强与其他专业的合作,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学校还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和创新竞赛,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应加强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校外实践基地,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学校还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开展产教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四、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价值观。
只有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道德品质,才能够更好地从事新闻工作,为社会传递正能量,引导公众正确的舆论方向。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闻工作者。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
全媒体时代下新闻摄影记者的专业素养作者:陈耀邦来源:《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0年第06期【摘要】在全媒体时代下,受众对新闻摄影记者所具备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摄像设备更新换代速度快。
掌握新型设备操作技巧,并拍摄高质量的新闻图,对于新闻摄影记者来说是非常巨大的挑战。
针对这一情况,新闻摄影记者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满足受众的要求,将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并准确认识到全媒体时代下给自身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主要基于全媒体这一背景,分析新闻摄影的特点,提出新闻摄影记者应该具备的专业素养,并提出培养摄影记者专业素养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记者;专业素养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对传统传播信息的机制产生严重影响,新闻摄影面对较大难题。
此外,智能手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任何人都可饰演“新闻摄影记者”,对新闻信息进行有效传播。
这将高要求摄影记者具备的专业素养,并遵守自身职业操守,不仅要对新闻真实性及时效性原则有深刻的理解,也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学习更多摄影新知识和技巧,将自身专业素养整体提高,以在信息社会中充分发挥出摄影记者的作用。
1. 全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具备的特征1.1 图片时效性更强新闻摄影在传统媒介下主要服务对象是纸质传媒,比如报纸以及期刊。
纸质传媒有着较长的出版周期,这将导致新闻中使用的新闻图片都拍摄时间过早,受众接收时已失去时效性。
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稳定,媒体间有效融合,有更方便拍摄新闻图片的形式,获取新闻图片来源途径也不断增加,表现形式也越来越丰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需要按照预先设计的出版和选题要求,能够提前拍摄好图片,并在规定时间内发表。
其可按照实际要求,根据发布的新闻随时上传,具有高效、及时等优势。
人们的生产生活节奏变快,新媒体终端技术获得广泛应用,使受众有更加便捷、宽泛的新闻信息获取渠道,根据形式来说,新闻图片更加具体、直观和生动,并有着丰富的内容及深刻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跨媒体时代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培养作者:夏清泉来源:《文教资料》2010年第07期摘要: 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视频和图像跨媒介的使用成为媒体竞争的重要手段,这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针对目前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上的薄弱环节,本文在梳理本专业的影像素质内涵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和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提高学生对视听媒介影像工具的使用能力。
关键词: 影像素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培养上世纪90年代以来,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飞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200多所院校开办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
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为广播电视机构或相关单位培养具有宽广知识面,又具有良好专业素养的广播电视记者、编辑、编导、摄影等人才。
进入本世纪以来,广播电视有了新的发展趋势,网络媒体的崛起,对以第一媒体相称的电视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迫使电视节目不断提高其视觉的吸引力;高清晰数字电视的发展使得图像的生产越来越精致和专业。
读图时代的到来,对跨媒体的图像传播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图片在报纸、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体中的地位提高,图片成为抓住第一注意力的有效力量;图片成为提高可看性的重要手段;视觉风格成为媒介定位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网络视频传播越来越便捷,网络视频新闻和视频内容成为各大网站竞争的一个重点。
在这样的媒介变化环境下,对广播电视专业的学生而言,图像素质的培养也显得更加突出。
但从目前的情况上来说,因为广播电视教学人才非常缺乏,在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教学中,很多学校对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存在着较多的误区。
比如在教学中着重于传统新闻的采写编评,忽视了广播电视利用视听语言传递信息这一重要特性,学生对电视画面和视听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较差;有些教师简单地把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培养理解成纯粹的技术问题。
因此,关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系统思考成为目前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新时代跨媒体的需求,我校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对学生的影像素质培养作了系统的思考,并对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出了一些探索,以期在学生图像能力的培养方面进行提高,使之能更适应新的媒介环境及媒介形式的变化发展。
一、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内涵我们对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图像能力的内涵进行了定位,根据从静态图片到动态镜头的拍摄构思,到后期剪辑蒙太奇思维,再到整体影片的视觉构思的循序渐进的原则,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影像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影像技术能力。
指的是能熟练运用制造影像的各种设备,包括会操作拍摄静态图片的各种型号的照相机,掌握摄影技术的基本原理、各类镜头的成像特性,根据拍摄意图进行测光和准确的曝光控制等。
动态图像方面,必须掌握几种专业级和广播级摄像机的基本操作,能进行准确的白平衡调节和曝光控制,了解视频拍摄的各类技术调节等。
后期制作方面,能熟练应用计算机非编平台,熟悉几种基本的剪辑软件,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和视频技术。
2.画面意识。
画面在信息传递方式上和文字相比更为古老,也更为形象。
文字在表意过程中是通过概念来完成,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画面通过此时此地的具体形象在框架中以平面构成的方式排列,观者通过一个形象到另一个形象的阅读,构建形象之间的关联,来获取意义。
在静态的摄影中,形象和形象之间是空间上的前后上下的关系,在动态的影视画面中,除了每个镜头内部元素之间的关系外,还要加上单个镜头内的形象和前后镜头之间的时间关系,来形成意义和判断,也就是蒙太奇理论中所谓的1+1>2。
拍摄和编辑永远不是复制现实,而是在现实中抽取元素进行对现实的重构。
所以,对于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的影像素质的培养,要注重对画面独特表意方式的训练和培养;要强化学生对形象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画面构图的意识;要让学生了解不同的拍摄角度和拍摄距离对画面美感和意义的影响;使之掌握光线、色彩、影调在画面气氛营造中的作用。
3.画面叙事能力。
目前的研究已经广泛地认同,叙事不仅仅存在于虚构的故事中,各种纪实文体,包括新闻、纪录片或者一个文艺节目甚至一台晚会,叙事都是重要的元素。
广播电视新闻教学需要强化学生运用画面叙述事件的能力,这在我们传统的新闻教育中是被忽视的。
静态的图片和动态的影视画面有不同的叙事方式。
静态的图片摄影中,照片将事件翻译成情境,也就是说,照片通过空间内的形象关系来凸显事件中的冲突。
布勒松将它称之为“决定性瞬间”[1],也就是说在构成事件进程的无数个情境(瞬间),只有一个情境(瞬间)是最有代表性的,这个情景能展示、暗示、隐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拍摄下这个决定性情境来反映整个事件,这是静态摄影的叙事特性。
而在影视叙事中,事件是通过镜头的序列呈现的,正如爱森斯坦所强调的,单个镜头的意义是不完整的或是模糊的,镜头间的关系把具体的意义凸显出来。
镜头和镜头之间可以是各种复杂的关系,顺序的、交叉的、对比的、隐喻的、暗示的……正是这些关系让画面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叙述方式。
影片创作者通过控制镜头间的关系和镜头数量的多少来实现对叙事快慢的控制,形成了叙事的节奏和风格。
虽然各类节目在叙述上差异较大,但组合镜头的能力对于任何节目制作者而言都是最基本的能力之一。
4.构思的视觉化。
对于广播电视的记者、编导而言,制作一个节目不仅仅是把需要传递的信息翻译成视听语言,而是需要从创作的第一步开始就处于视觉、听觉的思考方式之中。
因此,在广播电视新闻的教学中要强调从视觉和听觉上构思。
语言文字通过对事物进行抽象和概念化,能表达复杂的思辨的内容,而画面具有形象、个体的特征。
在语言文字中,“树”表示的是一个类概念,是所有树的抽象的集合,而画面上的树只能是这棵或那棵,是某一棵独特的树。
所以视觉构思要求在制作节目时能发挥画面传递信息方面的特长——表现具象、具体、个体的东西。
电视在表达抽象信息的时候,在构思过程中要注意采用把它转化成个体故事的方式来演绎,通过对具体的、有代表性的、形象的叙事,来体现抽象的概念。
电视不同于报纸等媒介的“文字传统”,而承接了“口述传统”[2],它需要更强的故事性,有事件、有人物,才有鲜活的画面,才有吸引观众的“情节”,最后通过感情来打动观众,从而在观众心目中上升为抽象的理念。
这种描述个体的行动的构思,才能被画面记录,称之为视觉构思。
影像能力这四个方面,是互为联通、互相依存的关系,它们整体构成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所需要培养的影像能力。
二、培养方式的改革在明确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影像素质的目标后,我们从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安排等多方面进行规划。
1.专业课程体系化、条块化。
我们将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专业课程进行条块梳理,大概分成三类:(1)新闻史及新闻业务(史论类、采、写、编、评等);(2)影像表述能力(技术课程、影像创意类、影像叙事课程等);(3)节目研究(节目策划、专题片创作、文艺节目等研究)。
其中影像素质的培养通过多种课程来实现,包括《摄影技术》、《摄影构图》、《电视摄像技术》、《电视摄像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电视编辑》等。
不同的学校根据其定位、师资配备、课程特色等来重新组合,来形成各自的培养方式。
比如中国传媒大学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有重视影像素质培养的传统,强化学生的影像技术和创意的能力,该专业把《摄影技术》分拆成《照相技术》、《摄影镜头》、《曝光控制》等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技术控制能力。
而有的学校则将其课程分成《新闻摄影》、《电视摄像》、《电视编辑与制作》。
2.理顺课程之间的关系。
影像素质的培养是个系统工程,课程之间有复杂的关系。
在设计上我们遵循从静态图片到动态镜头,再到镜头组合,再到影像叙事及不同类型节目影像创作这样一个培养顺序。
在教学中基本上遵循先技术课程再创作课程这样的方式,通过技术学习,学生可以熟练使用设备,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影像表意方式和创作规律把握能力。
落实到课程安排上,《新闻摄影》安排在大一的第二学期或大二的第一学期,本课程培养学生的摄影技术能力和静态图片的构图意识,比如不同镜头的运用、准确的曝光控制、影调色调的控制、画面的结构方式等。
在《节目制作》课程中,让学生学会摄像机和编辑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然后安排《电视摄像》、《电视编辑》等课程,在《电视摄像》课程的教学中,就不需要再去强调更多,侧重点在于镜头的结构方式、运动、场面调度、风格等,而在《电视编辑》课程中,侧重培养学生的蒙太奇意识,并掌握剪辑的基本规律、节奏的控制等。
3.在教学中加强图像思辨理论的培养。
读图时代的到来,导致图像泛滥,大量视觉重复的图像出现,寻找新的视觉方式也变得越来越难。
要想在读图时代不断突破,对于专业人员来说,熟悉图像史、图像理论是基础性的素质。
只有在了解图像五千年来的变化发展的基础上,才能谈得上创新;也只有在理解图像意义构成的方式的基础上,才能做到观念的突破。
缺乏史论基础的培养,往往导致学生在图像学习中不明确标准,走弯路,拍出的东西模仿多创新少,观念老化。
对图像史、图像理论的培养,也能不断促进学生思辨能力的提高。
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学生上手快,但他们写的新闻,深度不及法律、经济等专业的,文笔不及中文专业的,后劲不足。
针对这个问题,有人认为要增开基础课程,但又带来了新问题,就是增开基础课程压缩了专业课程的时间,学生对基础课程兴趣不大,导致收效甚微。
要解决这个问题,并不是靠多开设一两门课程,而是需要把思辨的精神和思辨的方式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去,在本科教学阶段加强对理论问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深入思考问题的方法。
加强图像史、图像理论在图像课程中的渗透,对学生们来说,能提高专业理论素质,激发创新观念,避免图像流于“行活儿”,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思想深度。
4.建立实践教学体系。
影像素质是一种技术能力,更是一种利用影像这种独特工具传递思想的创造性能力,它包含了技术、审美、叙事、传播等多方面的内容。
影像能力中的技术能力需要实践去熟练、巩固,也只有在不断的创作实践中,才能寻找到每种技术的可能方式,让技术散发出不同的美学价值。
创作意识的培养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摸索。
影像素质作为一种专业素质,存在着有限课时与无限实践的矛盾,这就要求它的培养不能仅仅依靠课程内集中的教学时间,而应该渗透到平时的观察、创作、实习中,在这种情况下,把学生平时的实践创作体系化,以引导学生,就显得格外重要。
本校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实践教学体系上坚持技术与创作相结合、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实验室操作与实践基地建设相结合、个人创作与媒体实践相结合。
三、加强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广播电视新闻专业在建立体系化的实践教学中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循序渐进的实践计划。
广播电视新闻的实践我们将其分为课堂实践、课程实践、个人创作、实践基地实践、假期实习、毕业实习,其中针对图像能力培养的主要是课堂实践、课程实践、个人创作等,其他几种实践方式更多的是综合性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