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八年级语文《《诗经》二首》总结
八年级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随着教育的进步,作为学生的我们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诗歌。
诗经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其阅读对于我们的语言理解和文化认识都有很大的帮助。
在八年级阶段,我们学习了两首诗经:《蒹葭》和《关雎》。
下面我将结合这两首诗歌给大家总结几个知识点。
1.传统音乐文化《蒹葭》和《关雎》都是出自《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珍品之一,其中记录了当时的乐曲和音乐文化。
我们知道,古人的音乐并不像现代那样简单,而是通过乐曲来表述歌词,所以在一些地方,我们能看见到乐曲名,例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里的“雎鸠”即为一种乐器,而《蒹葭》中提到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这里的“落”一词,就意味着特定的音乐意境。
2.古代习俗文化《关雎》中描述了周朝祭祀时所唱的歌曲,其中提到的“关雎”即是一种祭祀乐曲。
而整首诗唱的内容也是关于祭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些歌词所反映的祭祀仪式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国的宗教和风俗文化。
3.古代礼仪文化古代礼仪文化也是《蒹葭》中所要表达的主题。
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女子匆匆离去,男子却要安排贞洁,这种落差在古代被视为一种礼仪。
除此之外,诗中也出现了“重门击柝”的表述,这是一种传统的贵族仪式:在贵族家庭中,一旦有客人到来,主人就会派人敲击门扉的门柱来通知家中有人。
而男女相别后,男子感到十分孤独,他会望着离去的女子幽怨地歌唱,这象征着他们的礼仪感和情感交融。
总结学习《蒹葭》和《关雎》不仅对于我们的文学修养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民俗和礼仪。
未来,我们应该深入阅读古代文化遗产,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文化,让其历久弥新。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12.《诗经》二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主要内容:《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展现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
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给人以隔雾观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
“朦胧”和“距离”正是这首诗的动人之处。
全篇以“求”字为中心,用细腻生动的笔法描绘了男子对意中女子由“一见钟情”到“日夜思念”,再到“幻想结合”,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感情热烈、真挚、率直、淳朴,歌颂了纯真的爱情,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主要内容:《蒹葭》是一首怀念情人的恋歌。
作者的思念对象可望而不可即,中间阻隔千重,诗人因而思心徘徊,不能自抑其无限惆怅的心情。
第一章八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深秋清晨,秋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
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着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1.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又贤惠的姑娘,《关雎》一诗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两句就是佐证。
2.《蒹葭》中能印证“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的寻找追求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3.《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诗经二首知识点《诗经》作为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诗之宗、词之华、文之源”,是一部珍贵的历史文献,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思想观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两首《诗经》的选读内容,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两首诗的知识点。
一、《诗经》选读之《蒹葭》《蒹葭》是一首节选自《诗经》的古代文学作品,其词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在意念与行动的冲突中所产生的矛盾感和苦闷感,而在文学和修辞方面也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
1. 诗歌作者《蒹葭》的作者是古代诗人屈原,他是楚国的爱国诗人,被誉为古代诗歌的杰出人物。
2. 诗歌主题《蒹葭》主题是“爱欲与自由”,反映了古代中国社会中重男轻女、爱情婚姻不自由的现实问题,以及个体权利和社会利益之间的矛盾。
在诗中,诗人表现了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挣扎,表达了自己希望得到情人自由选择的愿望和爱欲之情。
3. 词句解析(1)蒹葭:中文意思为芦苇,亦是诗歌的标题。
蒹葭作为芦苇,快情似情。
作者将自己的生命与芦苇相比,表现出他的爱欲之情。
(2)猗与:中文意思为“住”,在诗歌中表现为“止”、“停留”的意思。
(3)结发:中文意思为结婚,在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中,结发是男女结为夫妻的标志。
(4)连理、比翼:连理是指一对相爱的姻缘,比翼则是指一对相爱的鸟儿。
这两个词都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恋爱的向往。
二、《诗经》选读之《关雎》《关雎》是古代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一首《诗经》的古诗,讲述了乐师们在邳国宫廷中演奏《关雎》时,所引发的在场者的思考与回忆。
这首诗不仅在文学和修辞方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了解古代中国音乐、文化和宫廷生活的重要途径。
1. 诗歌作者《关雎》的作者是有名的诗歌大师孔鲤,他是春秋时期的大公子,通晓音律,长于音乐,因此在《诗经》中留下了不少关于音乐的诗篇。
2. 诗歌内容《关雎》主要讲述了在邳国宫廷中演奏《关雎》时,所引发的在场者的思考与回忆。
八年级 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诗经二首知识点《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内容包括山川、风物、人情、历史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八年级课程中,我们要学习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是《鹿鸣》和《采蘩》。
那么,这两首诗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呢?第一、《鹿鸣》《鹿鸣》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主要描写了一个男子在山野听到鹿鸣,感到无比悲伤,思念过去的友人和美好时光。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 乐府民歌的特点《鹿鸣》是一首乐府民歌,它是中国古代民间音乐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乐府民歌是指使用“五言古诗”或“七言古诗”为歌词,曲调平易朴素,具有较强的民间色彩。
2. 义理思想的表现在《鹿鸣》中,男子听到鹿鸣后感到悲伤和思念,表现出了对过去美好时光和逝去友人的思念之情。
这种感情在古代文化中具有较为深刻的义理思想,即“追忆往事,怀念旧友”。
3. 音乐语言的运用《鹿鸣》中运用了音乐语言来表现男子的情感,比如“独立不群”,表现出男子与众不同的个性;“孤鸿自鸣,其音虽悲,实无辜也”,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中的“无奈之言”。
第二、《采蘩》《采蘩》是《诗经》中的一首乐府民歌,诗中主要描写了一个采摘蘩草的女子在露水中流露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那么,我们需要掌握以下的知识点:1. 女子形象的描写在诗中,女子形象的描写非常生动,实现了形象写意的效果。
比如,女子的手指被刺伤后,用嘴吹去刺上的鲜血,表现出她的勇敢和坚韧不拔。
2. 平仄韵律的应用《采蘩》的曲调比较强烈,平仄韵律的应用非常到位,保证了歌曲的节奏感和情感表现。
3. 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采蘩》中的元素十分有内涵,其中包括了对于勤劳、感恩、亲情等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
这些元素不仅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点,也对我们现代人的成长和人生态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之,《鹿鸣》和《采蘩》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经典之作,尤其是乐府民歌的独特魅力吸引着我们。
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深入理解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情感等各方面的意义,使我们的语文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1.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所以后来被尊为儒家的“五经”之一,称为《诗经》。
四书:《孟子》《中庸》《大学》《论语》五经:《诗》《书》《礼》《易》《春秋》2.诗经地位: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3.《诗经》六艺指三大基本内容:风(又称风土之音)、雅(朝廷之音)、颂(宗庙之音)和三大表现手法:赋、比、兴4.这是一首爱情诗,为什么开头要写“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关雎鸠,河之洲”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1)这是运用了“比兴”手法。
(2)描绘了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和鸣,来比喻夫妻间和谐恩爱。
(3)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的向往,使得诗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5.赏析“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艺术手法角度:(1)运用比兴手法(2)以水中左右飘摇荡动的荇菜为比,兴起君子求淑女的渴慕之心。
以水草难以捞取比喻淑女难求(3)生动地写出男主人公追求的艰辛。
炼字角度:流”/“菜“/”芼“(1)描写出女子采摘荇菜的忙碌和姿态的优美(2)使作品充满动感和生机,突出了女子的勤劳能干,(3)更增加了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6.任选角度“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描写角度:(心、动、情)(1)“悠哉悠哉”写其思念之情,绵绵不绝,运用了心理描写。
(2)“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运用了动作描写。
(3)形象逼真地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修辞角度:(反双叠韵)(1)“悠哉悠哉”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男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之情。
(2)“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体现了《诗经》的韵律美。
炼字角度:“悠”字形容夜长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两个“悠”字加重了感情色彩,把长夜无眠,思绪万千的相思之苦表现了出来炼字“友”: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7.中心思想:通过写一个男子思念、追求一个女子的过程,写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诗经两首的知识点归纳
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诗经本书是我国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三百篇》。
下⾯⼩编给⼤家分享⼀些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诗经两⾸的知识点归纳⼀、重点字词1.⾮我愆.期(拖延)2.将.⼦⽆怒(愿,请。
)3.体⽆咎.⾔(灾祸)4.以我贿.迁(财物)5.⽆与⼠耽.(沉溺)6.⾃我徂.尔(往)7.⼥也不爽.(过错)8.⼠也罔极.(标准)9.靡.室⽼矣(⽆,没有。
)10.⾔.既遂.矣(⾔:助词,没有实义。
遂:顺⼼、满⾜。
)11.总⾓之宴.(快乐)12.⾔笑晏晏..(形容欢乐的样⼦。
)13.信誓旦旦..(诚恳的样⼦。
)14.亦已.焉哉(⽌,了结。
)15.不遑启居....(不遑:⽆暇。
启:跪。
居:坐。
)16.靡使归聘.(问)17.忧⼼孔疚..(孔:很。
疚:痛苦。
)18.四牡业业..(⾼⼤雄壮的样⼦)19.四牡骙骙..(形容马强壮的样⼦)20.⼩⼈所腓.(遮蔽)21.今我来思.(语⽓词,⽆实义。
)22.⾏道迟迟..(缓慢)⼆、通假字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
)2.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匪”通“⾮”,不是。
)3.将⼦⽆怒,秋以为期(“⽆”通“⽏”,不要。
)4.于嗟鸠兮,⽆⾷桑葚(“于”通“吁”,表感叹。
)5.⼠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解脱。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三、古今异义1.⾄于顿丘(古义:直到。
今义:①表⽰达到某种程度。
②另提⼀事。
)2.泣涕涟涟(古义:眼泪。
今义:⿐涕。
)3.总⾓之宴,⾔笑宴宴(古义:欢聚。
今义:酒席。
)4.不遑启居(古义:跪,今义:指开启。
居,古义:指安坐。
今义:指居住。
)君⼦所依,⼩⼈所腓(君⼦,古义:⽂中指主帅。
今义:品德⾼尚的⼈。
⼩⼈,古义:⽂中指⼠卒。
今义:品德卑劣的⼈。
)四、⼀词多义1.⾔⾔既遂矣(句⾸助词,⽆实义)静⾔思之(助词,⽆实义)2.以秋以为期。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一、《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又称《诗》、或《诗三百》。
二、《诗经》的“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1、三大基本内容: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160篇)雅:分大雅、小雅,西周时代祭祀和宴会的乐歌居多;(105篇)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40篇)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如《关雎》《蒹葭》首句)《关雎》选自《诗经·周南》,《蒹葭》选自《诗经·秦风》,都民歌,属于“风”。
三、《诗经》地位: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是《诗经》。
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屈原的《离骚》。
“五经”: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并称。
四、《关雎》必背知识点1.主题:这是一首爱情诗。
写了一个年轻男子对一个在河边采摘荇菜的姑娘的爱慕、相思、幻想成亲的故事,抒发了青年男子对婚恋的追求和良好的愿望。
2.《关雎》脉络分析:全诗可分为三章。
第一章:爱慕与喜悦(一见钟情):由关雎鸣叫起兴,写一个男子在河边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于是萌发了爱慕之情。
第二章:思念与失望(朝思暮想):以左右采摘荇菜的动作起兴,隐喻淑女难以追求,由此思念不止,以至梦寐以求,辗转反侧,表现主人公爱恋之深与相思之苦。
第三章:愿望与欢乐(幻想愉悦):仍以来采摘荇菜的眼前情景起兴,写青年与淑女梦中相会,为她弹琴鼓瑟,亲近她;敲钟打鼓,取悦她,迎娶她。
喜悦陶醉心情和幸福热闹的场面,表达了美好婚姻的渴望向往。
3.《关雎》主人公感情变化如何?答:一见钟情、爱慕(兴奋、期待)——求而不得,相思(苦闷、惆怅)——幻想求而得之、成亲(幸福、陶醉)4.结全诗歌谈谈诗中“窈窕淑女”与“君子”的形象?答:淑女形象:从“窈窕淑女”一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子文静、美丽、善良;从“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可以看出这位女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内在美);从“求之不得”可见理性与谨慎;从“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可见有高雅的情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蒹葭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诗经二首—蒹葭知识点总结1.《诗经》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又称《诗三百》。
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
《诗经》为“六艺”和“四书五经”之一。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按内容划分:风(当地民歌),雅(朝堂之乐),颂(祭祀宗庙之乐)按写法:赋(平铺直叙),比(比喻),兴(铺垫,托物起兴)3. 相关文常《诗经》——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离骚》——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4.《诗经》分类(一)、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二)、农事诗(三)、征役诗(四)、婚恋诗(五)、怨刺诗(六)、燕飨诗2.《蒹葭》整首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3.背默重点词义蒹葭:芦苇苍苍/萋萋/采采:茂盛的样子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溯洄: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从:追寻之:代词,指伊人阻:艰险溯游:顺流而下宛:好像、仿晞:干湄:岸边,水草交接的地方跻:(路)高而陡坻:水中小洲未已:还没有完已:停止涘:水边右:向右迂曲沚:水中的小块陆地。
4.译文芦花一片白苍苍,清早露水变成霜。
心上人儿她在哪,人儿正在水那方。
逆着曲水去找她,绕来绕去道儿长。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四面不着水中央。
芦花一片白翻翻,露水珠儿不曾干。
心上人儿她在哪,那人正在隔水滩。
逆着曲水去找她,越走越高道儿难。
逆着直水去找她,像在小小洲上水中间。
一片芦花照眼明,太阳不出露水新。
心上人儿她在哪,隔河对岸看得清。
逆着曲水去找她,曲曲弯弯道儿拧。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含答案)
八下《〈诗经〉二首》知识点整理及练习【诗歌】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一、文学常识《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在先秦古籍中,被称为《诗》或《诗三百》。
《诗经》的“六义”1.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2.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陈述铺叙)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二、问题探究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展现的画面。
雄雎鸠鸟在河中央长满青草和鲜花的小岛上悠闲地边散步边不停地鸣叫,它的歌声清脆悦耳,它在寻找自己的配偶。
2.关雎》为什么开头要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运用了比兴手法,用水鸟和鸣来比喻男女间和谐恩爱,引起下文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使得眼前之景和诗人的情感相契相合,情景交融。
3.诗中为什么要反复描写姑娘采摘荇菜的劳动情景?①描绘了姑娘忙碌劳动的优美姿态,充满生机,刻画了她勤劳的形象。
②运用了比兴手法,少女追逐荇菜恰如君子对淑女的追求,更增加青年男子对女子的思慕和爱恋之情。
4.诗中是如何表现男主人公对意中人的思慕之情的?①运用了夸张修辞,写男主人公对意中人日夜思念,已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②“悠哉悠哉”是心理描写,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是动作描写,突出其内心不平静。
③虚写手法。
男主人公想象意中人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要求,兴奋地弹奏琴瑟、敲击钟鼓来使她快乐,进一步表达深切的思慕之情。
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诗歌中男主人公情感变化的过程。
由初遇时的爱慕到离别后的思念再到想象与姑娘成婚的美好愿望,诗的感情真挚热烈,回环咏唱的章法,使热恋之情步步推向高潮。
八年级诗经两首知识点
八年级诗经两首知识点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学习《诗经》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作为一本古代文学经典,中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诗经》来领悟文化内涵,提高文学修养。
本文将会探讨八年级学生学习《诗经》时需要掌握的两首诗歌及其相关知识点。
一、《诗经·秦风·无衣》《诗经·秦风·无衣》讲述的是两个贫穷的男子在路上相遇,其中一个人身上没有衣服,于是他对另一个贫穷的男子说:“夫子何为?无衣也。
”另一个男子则将自己的衣服给了他。
这首诗歌充满了人文情感和助人为乐的精神。
1. 人文关怀《无衣》这首诗歌中所表现出来的珍惜生命、关爱他人等人文情感,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感受文化传统的内涵,感悟生命的珍贵与普遍之间的关系。
2.格律《无衣》是一首五言句子,其中第一句“岂曰无衣,与子同裳。
”、第三句“与女归家,示子不行。
”遵循着AABCC的韵脚,而第二、四句则是CC,整首诗歌的格律优美而规矩。
二、《诗经·小雅·采薇》《诗经·小雅·采薇》是一首表现爱情的古诗,讲述的是有情人蛰居在林中寻找采薇花,他在采薇的时候,不时想起了心爱的人。
整首诗歌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1.心理描写在《采薇》这首诗歌中,描述了有情人采花的情形,展现了他内心深处对心爱人的思念之情。
通过描写这种情感,作者奏响了表达情感、渲染氛围的乐章。
2.意境描写《采薇》这首诗歌中通过多样化的描写手法,创造出了一个生气勃勃的丰富多彩的意境。
作者运用了“京、洛、渭、汭”的地名,将盛唐的上流社会的气息描绘得淋漓尽致。
总结以上两首《诗经》经典诗歌展现了古代诗词的特色和魅力,通过这些诗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历史。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诗歌,八年级的学生们必将对诗歌创作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梳理
第八讲感受《诗经》之美【知识窗】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
“六义”。
赋就是直接叙述事物,铺陈情节,抒发情志。
比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则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兴大多在诗歌的发端,如《蒹葭》一诗就运用了兴的手法。
赋在《诗经》中运用得十分广泛,赋中用比,或者起兴后再用赋,在《诗经》中都是很常见的。
赋可以叙事描写,也可以议论抒情,比、兴都是为表达思想和抒发情感服务的,在赋、比、兴中,赋是基础。
比兴手法是《诗经》开创的,它是我国古代诗歌中一种非常好的表现手法,在现在的歌词中,这种手法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如:樱桃好吃树难栽,不下苦功花不开;幸福不会从天降,社会主义等不来。
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文本赏析】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重点探究】重点实词1.关关:拟声词,水鸟叫声。
2.雎鸠..(jūjiū):水鸟,一般认为是鱼鹰。
3.洲:水中的陆地。
4.窈窕..(yǎo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5.淑:善,好。
6.好逑..(hǎoqiú):理想的配偶。
逑,配偶。
7.参差:长短不齐。
8.荇.(xìng)菜:多年生水草,夏天开黄色花,嫩叶可食。
9.流:捞取,顺水势采摘。
10.寤寐..(wùmèi):这里意思是日日夜夜。
寤,醒时。
寐,睡时。
诗经二首文言知识点总结
诗经二首文言知识点总结文言知识点一:诗歌的格律和韵律《诗经》中的诗歌大多遵循着特定的格律和韵律,如《关雎》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这首诗中,每句诗的字数都是相同的,每句诗的韵脚也是相同的,这正是文言诗歌所特有的一种表现形式。
另外,诗歌的韵律也是文言知识中的重要内容。
韵律是诗歌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增强诗歌的韵味和美感。
在《诗经》中常见的韵脚有平水韵、仄声韵等。
例如《桃夭》中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中的“夭夭”和“灼灼”就是一组仄声韵。
文言知识点二:修辞手法《诗经》中的诗歌还常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比喻、拟人、排比、对仗等。
这些修辞手法既可以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又可以让诗歌的表达更加生动和具体。
例如《葛覃》中的“维葛之徵”,其中“徵”是指声音传播的距离,通过对植物的叫唤比喻,增加了诗歌的意境和感染力。
另外,《诗经》还运用了大量的象征手法,通过事物的比喻来揭示人情、抒发情感。
例如《周南》中的“蓁蓁其巅,侧田之山,维叶萋萋,叔兮伯兮,得大輈。
”中的“叔兮伯兮”象征着两位贵族的关系,通过这种手法可以使诗歌更加深刻和含蓄。
文言知识点三:词语的使用《诗经》中的诗歌运用了大量的文言词汇和成语,这些词语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且有很强的文学表现力。
例如《鹊桥》中的“维天之命,降民之灾”,其中的“命”和“灾”就是当时人们常用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的使用可以了解到当时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状况。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词语在《诗经》中被赋予了特定的含义,称为诗经用字。
例如《小雅》中的“王事靡盬”,中的“靡盬”就是指工作不得当。
掌握这些诗经用字对于理解《诗经》的诗歌意义是非常重要的。
文言知识点四:古文书法《诗经》的诗歌大部分都是通过书写传承下来的,因此对于古文书法的掌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分析和理解《诗经》的诗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到古文书法的特点,并通过古文书法来理解和解读诗歌的信息。
八年级诗经二首
八年级诗经二首
八年级《诗经》二首通常指的是《关雎》和《蒹葭》。
《关雎》描述了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展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执着追求和坦率肯定的情感。
诗中通过描绘参差不齐的荇菜和窈窕淑女,表达了男子对女子的深深倾慕和追求,同时也展现了男子在求之不得时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蒹葭》则抒发了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执着,以及欲见而不得的惆怅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女子的思念和追求,反映了劳动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上的精神。
这两首诗都是《诗经》中的经典之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被广泛传颂和传承至今。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诗经》的成书时间较早,其中的诗歌语言较为古老,因此在阅读和理解时可能需要一些背景知识和文化背景的理解。
同时,这两首诗也都有着较为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需要读者进行深入的思考和领悟。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在八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中,会涉及到《诗经》中的两首诗,分别是《采薇》和《蒹葭》。
以下是这两首诗的主要知识点:
《采薇》:
1. 诗歌背景:此诗记述了一个富裕、幸福的家庭场景,家人们在一起快乐地采摘薇菜。
2. 表现形式:以连续的对话形式呈现,由父亲提问、姑姑回答的方式,以表达家庭和
睦快乐的情感。
3. 修辞手法: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角色的对话,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
歌更富有形象感。
4. 语言特点:与其他《诗经》中的诗歌相比,此诗篇倾向于朴实的语言,没有过多修饰,直接表达情感。
《蒹葭》:
1. 诗歌背景:此诗以倾诉内心伤感为主题,诗人表达了家庭不和睦、自身孤独悲伤的
心情。
2. 借物抒情:通过描写蒹葭这种芦苇草,表达了自身生活的寂寥和无助感。
3. 修辞手法:利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富有感情色彩。
4. 语言特点:语言简练、形象明晰,表达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以上这些知识点之外,还有《采薇》和《蒹葭》的内容理解、诗
歌的艺术特点等方面的内容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学习时需要逐字逐句地理解诗歌的
意义和情感表达,同时也要善于运用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和解读。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诗经二首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程中,涉及了《诗经》的两首篇章,这里为您列举一下这两首诗经的一些知识点:
1. 《关雎》
-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爱情诗,通过男女之间的对话,描绘了相思之情。
- 描述了在旧时节日祭祖之际,男女之间的相思之情。
- 展现了古代中国人独特的婚姻制度和恋爱观念。
- 诗歌结构上使用了回文对仗的手法,使得整篇诗歌形式完整。
2. 《羔裘》
- 这是《诗经》中的一篇赞美诗,是一首以颂扬豪华和荣耀为主题的诗歌。
- 描述了国君到达盛大宴会的场面和各种豪华的礼物。
- 通过描绘盛宴和礼物的奢华,表达了国君的权威和尊贵。
- 诗歌结构上使用了对仗的手法,使得整篇诗歌形式较为完整。
这些是《八年级下册语文》中,《诗经》的两首篇章《关雎》和《羔裘》的一些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诗经,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文化和诗歌创作风格,还能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 《诗经二首》知识点归纳复习总结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总结知识点一、相关资料《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将其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
自西汉以后被儒家学派尊崇为经典,奉为“六经”之一。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的第一篇。
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诗经》的作品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风:是各地的民歌,分15国风,共160篇,是《诗经》中的精华,有不少篇章揭露贵族统治集团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也反映了人们的劳动生产情况和爱情生活。
常用复沓手法,体现民歌特色。
雅:多是祭祀、宴会的乐歌和史诗,分“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颂:多是宗庙、颂神的乐歌,有“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赋:即陈述铺叙。
比:即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
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
二、课文翻译原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关: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
洲:水中的陆地。
窈窕: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漂亮,美好。
逑:配偶。
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在河心小洲上。
文静美好的女子,是男子的好配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参差: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
寤寐:指日日夜夜。
钟鼓:钟和鼓。
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敲钟,击鼓。
乐:使……快乐。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捞。
文静美好的女子,日日夜夜追求她。
追求她却得不到,白天黑夜总是思念她。
思念啊思念,竟翻来覆去难成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采。
文静美好的女子,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挑。
文静美好的女子,敲击钟鼓使她快乐。
原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芦苇。
第12课《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含诗经六义等文体常识)①关雎《周南·关雎》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第一首诗,通常认为是一首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此诗首章以关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配君子的联想。
以下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的相思与追求。
全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章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创作背景】周代由文、武奠基,成、康繁盛,昭、穆以后,国势渐衰。
后来,厉王被逐,幽王被杀,平王东迁,进入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兼并,夷狄交侵,社会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
反映周初至春秋中叶社会生活面貌的《诗经》,就整体而言,正是这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周南指周以南之地,是周公旦的封地,即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一带。
《周南》大多数诗是西周末年、东周初年的作品。
其中第一篇《关雎》是有关爱情的诗篇,是男子追求女子的情诗。
【诗经内容】①关ɡu ān 关ɡu ān 雎j ū鸠ji ū,在z ài 河h é之zh ī洲zh ōu 。
窈y ǎo 窕ti ǎo 淑sh ū女n ǚ,君j ūn 子z ǐ好h ǎo 逑qi ú。
关关, 拟声词。
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传说它们雌雄形影不离。
〔洲〕水中的陆地(古今异义:一块大陆和附近岛屿的总称)。
〔窈窕(y ǎoti ǎo )〕文静美好的样子。
〔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好逑(h ǎoqi ú)〕好的配偶。
逑,配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诗经》二首知识点总结
1【主题思想】
《关雎》写的是一一个青年男子对一个窈窕淑女的思念、追求的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中求而得之的喜悦,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蒹葭》通过对特定情境的描写和对想象、幻想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及可望
而不可即的苦恼。
2【文章结构】
关雎:河边邂逅朝思暮想琴瑟友之厂
一见钟情辗转反侧钟鼓乐之
(爱慕) (相思) (愿望)
蒹葭: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抵
蒹葭采采-所谓伊人-宛在水中沚
3【文学常识】
《诗经》本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
题目“关雎”中的“关”是拟声词,鸟鸣之声; “雎”,雎鸠,种水鸟。
题目“蒹葭”中的“蒹”指芦苇一类的植物;“霞”指初生的芦苇。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水鸟雌雄和鸣,相呼相应,在那水中的沙丘之上,像是恋人同唱着欢悦的情歌一样。
“关关”,形容水鸟和鸣,叠字象声;同时声中见意,示雌雄相应,彼此相关雎鸠,水鸟,据说它们“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
开篇二句声情并茂:它以悠扬、平正之音,为全诗的“中和之美”定下基调;又以雎鸠和鸣起兴,所谓“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为以下正面抒写爱情创造了和谐的气氛,象征意味既深且浓。
接下去写“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毫不突兀了。
“窈窕”,连绵字,美好的样子,形容“淑女”;“淑女”,即好姑娘;、“好述”,就是好配偶。
首章落实到: “美丽的好姑娘,正该同美好的男子配成双”,成为全诗的纲领,提摄全篇。
《蒹葭》是一首描写爱情的诗。
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位青年,爱着一位姑娘,她住在湖的对岸。
青年和姑娘也许有过一段交往,也许只是偶然见过一面,但他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
在深秋的一个早晨,他来到湖边,思念起她来,思量怎样才能得到她的爱情。
4【词汇-10个】
5【一字多意-2个】
6【古今异义-6个】
7【成语-1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