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 量的?
因为这一老一小, 虽然互不相识, 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互相鼓励, 互相学习。
4、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 进步的道理。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五、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受到别人鼓舞的事,想想说说,,看谁说得清楚具体。
学生讲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自己受到怎样的鼓舞?从别人身上汲取 了什么样的力量?
板书设计:
I互相道谢
教学反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回顾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
2、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 、“上”等字?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山势陡峭与登山的艰难。
二、品读感悟“爬山前”部分(1〜5自然段)
1、师:你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天都峰?(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
(2)从“终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从“终于”一词体会爬山的艰辛以及爬上山顶后的喜悦。
(3)能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自由练读,赛读,评价。
2、爬山时,老爷爷和“我”都会想些什么?谁能想象一下?小组讨论交流,想象老爷爷和“我”都会想些什么,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
四、品读感悟“爬上山后”部分(8〜10自然段)
小组交流,从“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理解“我”缺乏自信、畏 惧退缩的心理。
4、师小结:
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第一篇: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3.《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过程一、紧扣课题,承前启后1.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2.(出示天都峰的多媒体画面)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读议,体会“我”受鼓舞爬上峰顶1.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指名交流,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自由读课文的第8至10自然段,出示“我”说的话,指名朗读。
3.“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自由读课文第3到7自然段,想想我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我”是怎么爬的?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a.学生读书圈划。
b.学生交流。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奋力”是拼尽全身力气的意思。
从“攀着铁链”、“手脚并用向上爬”可以看出爬山的艰难。
c.引读第7段,从“终于”二字上体会爬得辛苦、上山后的喜悦。
d.体会爬山的艰难、上山后的喜悦,指导朗读6、7两段。
三、启发想象,明白“老爷爷”也是受鼓励爬上峰顶的1.老爷爷为什么也能爬上峰顶呢?带着这些问题一边读,一边想。
多媒体出示思考题:2、小组讨论、交流,让学生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老爷爷也是受到“我”的勇气鼓励爬上峰顶的。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一」设计意图课文主要讲了天都峰的高和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相互激励解决困难爬上天都峰的事。
通过对课文的朗读体会善于从别人身上相互学习、相互激励、共同进步解决困难的道理。
第一课时的侧重点为学习要认读、书写的生字,以及了解课文大意。
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我把课文分成三大板块,并由爬山的情形引出两次“我”和老爷爷的对话,并把朗读和体会感悟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起到了以读促想,以想促说,以说促读的目的。
学习目标1、认识“陡、链”等6个生字。
会写“爬、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3、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4、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本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
2、收集有关黄山天都峰的vcd、图片、文字介绍等。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生情1、播放课件:舒缓优美的音乐伴着清脆动听的鸟鸣回荡在教室中,看天都峰的风光片,由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天都峰的资料并作介绍。
2、师生交流有关天都峰的所查找资料。
(天都峰在黄山东南部,西对莲花峰,东联钵盂峰,海拔1,810米,为三大主峰(莲花、天都、光明顶)中最险峻者,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
峰顶平如掌,有“登峰造极”石刻,中有天然石室,可容百人,室外有石,象醉汉斜卧,名“仙人把洞门”。
以往顶极难登,明地理学家罗洪先嘉靖年间来黄山也望峰兴叹:“何年白日骑鸾鹤,踏碎天都峰上云”。
明万历二十四年(1614年)普门和尚历经千险,始至峰顶。
后人凿石开路,装置石柱、铁链扶栏,今游人可安全登顶。
峰头远眺,云山相接,俯瞰群山,千峰竞秀,古有诗赞曰:“任他五岳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3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教学设计(优秀3篇)《爬天都峰》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
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及对于表达文章思想感情的作用。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天都峰的险峻,体会“我”和老爷爷是怎样相互汲取力量,战胜困难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学习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重点:读书感悟“我”与老爷爷是如何互相激励着爬上天都峰的,在读中学会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读懂文中爸爸说的话。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教学课时:2课时前置自学提纲:一、读。
标自然段序号。
朗读课文至少三遍,做到正确、流利,有能力的同学达到有感情。
二、划。
用“——”划出本文中的生词并多读几遍。
三、注。
尝试给生字注音。
(课后双横线里面的生字)田字格中的生字口头组词。
四、查。
(将所查答案写在课本相关位置)理解以下词语:汲取陡峭发颤攀爬五、思。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
(在课本相关位置做好标记或批注。
)2、不懂的问题有:(在课本相关位置写清问题)六、拓展蒲公英的基本资料第一课时一、资料交流,导入新课(检查课前搜集有关关于本课的资料,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1、讨论、交流、汇报有关黄山(或天都峰)的资料。
2、板书课题。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危险的三大奇峰之一。
天都峰有“非鸟难落脚,猿猴愁攀登”之说,课文中的一位小妹妹和白发苍苍的老爷爷登上去了,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学了课文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学习爬天都峰这一课。
二、自学课文,合作学习生字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组内同学合作,检查生字读音,相机指导个别生字的书写。
3、指名分节接读课文,检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4、了解学生感知课文内容的情况,质疑问难。
(1)读了课文后,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2)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三、精读自悟,边读边想(一)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精选8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爬天都峰》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善于从别人身上吸取力量,培养他们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2、练习运用边读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词语,读懂每句话,从而理解课文内容。
3、学会生字新词,练习用指定的词语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通过对词、句的理解,弄清“我”登天都峰前后的思想变化。
2、读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那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1、生字卡片。
2、写好思考题的幻灯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今天,同学们与老师一起学习一篇课文《爬天都峰》,看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中悟出一个什么道理。
(一)老师向同学们简单介绍天都峰。
天都峰是黄山“七十二峰”中最险峻的三大奇峰之一。
海拔1840米,登山石阶约有1.5公里长,坡度在70度以上,最险处近乎于90度。
登山的小路像天梯似的挂在陡峭的山岩上,使许多游客望而生畏。
(二)看录像片让学生了解天都峰最险处是鲫鱼背。
它是一道长约十几米,宽不过1米的狭长光滑的石脊,两脊旁是万丈深渊。
二、学习新课(一)借助汉语拼音读书,特别是要读准本课生字的音,边读边画出本课的生字。
(二)指名读书,订正读音。
《天都峰》读dū不读dōu,“假”“似”是多音字,在课文中应该读“jià”、“sì”。
(三)认读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字音。
出示字词卡片认读:暑假铁链似乎犹豫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辫子鼓舞决心居然(四)再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犹豫:拿不定主意。
奋力:充分鼓起劲来,本课指努力向上攀登。
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以后出现的情况。
本课是指“我”、爸爸和老爷爷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峰顶。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
本文是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能爬上又高又陡的天都峰,真出乎意料,令人敬佩。
汲取:吸取。
5、再读书,读后知道全文共有几自然段,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第二课时)
《爬天都峰》精品教案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学会叙事技巧。
2.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1.体会在爬天都峰的前后,“我”的心情起伏变化。
2.理清课文是如何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教师听写词语,相机纠正。
2.指名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
过渡:看来大家上节课听得都很认真。
天都峰多么高、多么陡啊,战胜困难、奋力攀登的“我们”又是多么让人钦佩啊!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学习,寻找爬山背后的深意。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1.自主交流,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圈画重点语句。
阅读与思考:A.找出文中描写天都峰山势险要的句子。
B.找出文中“我”和老爷爷两次对话的句子。
C.找出文中写爬上天都峰后爸爸说的话的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
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并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组内的其他同学交流。
2.汇报展示,品析课文。
(1)由描写天都峰的句子切入,探究第一部分(登山前)内容。
A.天都峰真险啊,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预设:引导学生抓住第2段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体会,适当点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的写作技巧。
明确:从作者看到的景象中可体会到。
一是高,“在云彩上面哩!”;二是陡,“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此外,从作者的心理也能体会到。
“爬得上去吗?”体现了“我”的犹豫、不自信、畏惧退缩,充分说明了天都峰的高;“真叫人发颤!”直接表明“我”的畏惧,更说明石级的陡。
B.“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预设:引导学生在体会爬天都峰的艰难的基础上,揣摩人物的心理,即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天都峰呢?从而明白双方表面上似乎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进而感悟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明白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重点学习第2—7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写内心想法、人物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明白写事要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重点学习第2—7自然段,指导学生边读边勾画写内心想法、人物对话以及表示动作的词句,学习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准备相关课件一、复习导入,交代目标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2.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课文,细致了解“我”的爬山过程,同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
二、细品文字,探究方法导读:文中“我”爬山的过程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呢?请你默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我”爬山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写作奥秘。
(一)写清心理活动。
1.开始时,“我”对爬天都峰是怎样的态度?从哪些描写中能够体会到?2.课件出示重点语句。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3.学生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我”的心理感受。
(引导学生抓住“在云彩上面哩”“笔陡”来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4.“挂”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一个“挂”字,准确、形象、巧妙地将“陡”体现了出来。
)5.这样又高又陡的天都峰让“我”有怎样的感受?(这样险峻峭拔的天都峰,不要说攀登了,看了都会使人心里发颤,令“我”望而生畏;此时的“我”是缺乏自信的,产生了畏惧退缩的心理。
)6.请你边读边想象,把课文中的描写变成自己头脑中的画面。
再通过朗读,读出天都峰的险峻峭拔,难以攀登。
7.小结:在写一件事情时,可以写出自己的心理感受,写出自己遇到的困难,这样也能把事情写清楚。
(二)写清人物对话。
1.为了把事情写清楚,课文还展示了“我”和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快速浏览课文,用直线画出我们之间的对话,体会人物对话时的心情。
《爬天都峰》优质教案(第二课时)
17 爬天都峰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级、链”等8个字,会写“假日、云彩”等12个词语。
2.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导入,拓展阅读1.复习叙事方法。
(1)引导:“我”开始不敢爬,最后爬上去了。
课文是怎么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2)学生交流。
怎么想——不敢爬怎么说——相互鼓励怎么做——奋力攀登2.指名分角色朗读第8~10自然段,想一想:从他们的对话中,你读懂了什么?预设:面对困难要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3.拓展阅读。
引导:本文的作者在2006年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我写〈爬天都峰〉》,请读一读,读后交流阅读感受,说一说你从写法方面受到的启发。
(课件出示《我写〈爬天都峰〉》)预设:写的事,一定要有亲身体验;突出主题的内容要写清楚。
【设计意图】拓展阅读与课文创作相关的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么写出这篇文章的,并从中学习表达的方法。
板块二创设情境,迁移运用1.出示课文插图与文字,教师创设语言情境。
情境:爬呀爬,老爷爷和“我”爬到了半山腰,“我”回头一看,这坡简直就是直角,笔陡笔陡的,再往两边看,都是悬崖峭壁。
教师:这时,“我”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想一想,接着写几句话。
2.学生交流,互相点评。
【设计意图】捕捉课文中的空白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运用课文里的描写方法进行迁移运用,让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把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写出来。
板块三指导书写,指导积累1.引导观察:请认真观察8个要求会写的字,看看哪几个字不需要指导,一看就会写。
预设:级、链、呵。
2.学生自由练写。
3.指导写好笔画多的字:颤、攀。
(1)教师边范写边提示:笔画多,要写得紧凑一些。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3)投影展示学生的书写,评价反馈。
4.指导容易写错的字:猴、念、辫。
“猴”,单人旁右边不要加短竖,可与“时候”的“候”进行比较。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过程】一、课文回顾1.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爬天都峰》,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这篇课文写的是: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在路上遇到一位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最终爬上了天都峰顶的事。
2.教师提问: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指名答:本文是按照爬山前--爬山中--爬上峰顶后的顺序来写的。
(板书)二、走进重点段落,学习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的方法。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教师出示学习要求: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勾画出爬山前“我”看到了什么,用“”勾画出“我”怎么想的,体会“我”的感受。
(2)指名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预设:“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等词句,师生共同梳理出:“我”感到很害怕,不敢往上爬。
板书:爬山前→看到的、想到的(3)指导朗读相关语句,体会“我”的畏难与害怕。
(4)总结:作者在写爬山前时,重点写了自己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写就特别清楚。
2.学习第三至七自然段。
(1)默读课文三至七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样把爬山过程写清楚的?(2)全班交流。
预设1:重点写了“我”和老爷爷的对话。
教师随机指导: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我”在山脚与老爷爷的对话,注意读出既惊讶又赞许的语气。
总结出通过语言描写把一老一少相互鼓励的过程写清楚的。
预设2:作者在第六自然段用了不同的动词。
教师随机指导:让学生画一画小作者爬山的动作,体会奋力攀登的姿态。
(3)总结:作者把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让我们感觉很清楚。
板书:爬山中→看到的、听到的3.学习第八至十自然段。
(1)教师指名读第八至十自然段。
想一想作者怎样把爬上峰顶后写清楚的?(2)学生交流:重点写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
板书:爬上峰顶后→看到的、听到的(3)同桌分角色朗读我和老爷爷以及爸爸登上峰顶说的话。
4.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回顾作者爬山的过程,说一说作者是怎样把“我”爬山的过程写清楚的?预设:作者抓住了想的、说的、做的事情和内容写下来,这样就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
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爬天都峰》备课教案(通用12篇)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备课教案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爬天都峰》备课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人教版上册语文《爬天都峰》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备课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6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相互鼓舞、战胜困难。
4、抄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天都峰的“险”以及“我”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要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年级时,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叫《黄山奇石》,从课文和我们收集的一些资料,我们领略到了黄山的美丽。
然而,有一位小朋友说想要领略到黄山的美丽并不是那么容易,他去了一趟黄山,可累啦。
今天,我们来学习《爬天都峰》,和这位小朋友一起去爬黄山,看看是不是这样。
二、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教师播放有关黄山天都峰的视频,让学生获得对天都峰的感性认识。
师:大家看了录像,天都峰是黄山中最险峻雄奇的山峰。
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爬天都峰的故事。
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
(1)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2)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3)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4、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1)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有的可以和形近字比较,如,“辫”与“辩、辨”的区别。
“苍”的下面不要写成“仑”,“仰”的右半部的左边不要多写一横或一撇。
(2)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3)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在黑板上批改。
第二课时一、复习课文要求认读的生字及重要生字的书写。
(三年级语文教案)《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实录之二三年级语文教案师:来,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说个绕口令。
一棵柳树搂一搂,两棵柳树搂两搂,三棵……来,谁先来试试。
几个学生读。
师:大家说了这么多,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
老师一口气说到十二棵柳树。
全体鼓掌。
师:我说得不错嘛,对不对,同学们,老师也需要鼓励一下。
生:是。
师:好,开始上课。
同学们,昨天我们初次见面,希望大家能从不同的途径收集黄山的资料,大家带来了吗?师:给大家看一看。
生:我搜集的是文字资料。
师:给大家念一念。
生念。
师:你带的什么资料?生:照片。
师:这么美的资料如果不给大家展示真可惜,来,到这来。
投影出示照片。
师: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生介绍。
师:感谢您搜集的资料,大家想出这么多好办法,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大家能不能给教师一个机会,让我也展示一下我收集的资料。
多媒体展示:黄山的资料。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讲的就是发生在天都峰上的一个故事。
板书课题:爬天都峰师:好,请大家齐读课题。
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读书。
放开声音读书。
读吧,自己读。
生自由读。
师:书读完了,接下来请同学们利用手里的卡片合作学习本课生字。
各组小组长负起责任来。
我们看看哪个小组最会利用生字卡片,学得最好。
小组学习生字。
师:有的同学已经进行了第二遍了,先停下来。
我发现咱们八个组的小组长都非常负责任。
我们来接读课文。
生读。
师:好,请坐,我发现同学们在读的时候有这样一个字非常容易志错,现在谁来当小老师来带大家读。
出示:攀师:一起读。
生读攀师:同学们,大家在较短的内容就能把课文读顺了,在读课文当中,哪些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生:小朋友和老爷爷的对话。
师:这是你的读书感受。
生:第六自然段爬天峰。
师:你们都是这种感受吗?生:是。
师:那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犹豫?师:把话说完整。
生:犹豫是什么意思?师:相信你在读书中能解决。
生:石级是什么意思?师:谁能帮助他?生:就是楼梯的样子一层一层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的教学设计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LOFTER精选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2013.8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及反思2013-08-30 16:38:09| 分类:三年级语文|举报|字号订阅我们的民族小学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1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抄写描写窗外安静情景的句子。
课前准备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具有云贵地区少数民族特色的音乐磁带或CD碟片。
3.词语卡片。
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四.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说课稿一等奖
《爬天都峰》第二课时说课稿一等奖1授课题目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3课《爬天都峰》2教材分析《爬天都峰》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组的第3篇精读课文。
课文描写了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课文向人们揭示了困难面前,要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自信心,在与人相处过程中,要善于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3学情分析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刚从低年级升入中年级,对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还很陌生。
我班经过一个学期的“生本教学”实践,大部分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搜集资料、制作课件的能力,还具备一些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能力。
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以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的形式为主,共同突破重、难点。
4教学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以《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托,教学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挖掘文本,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章的主旨。
在朗读课文时,采取多种形式读,重点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以培养学生的语感。
5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
6重点难点重点:“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说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7教学方法指导讲授法、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等。
8学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法等9学前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有关天都峰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10课型新授课11前置性作业:1、搜集有关天都峰的资料,说说天都峰给你什么印象?2、老爷爷和“我”爬上天都峰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呢?找出课文中相关句子进行体会。
3、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事例。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爬天都峰》这篇课文的内容,明白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掌握课文中生字词语的识别和理解。
•理解文章中的寓意,并能说出自己对文中内容的感想。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锻炼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能力。
•提高学生的文字书写和语文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增强学生对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
二、教学重点1.掌握《爬天都峰》这篇文章的核心内容。
2.理解文章中的寓意和意义。
3.识记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语。
三、教学难点1.了解文章中的隐含意义,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帮助学生学会从课文中获取信息并做适当推理。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5分钟)–创设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情境,让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天都峰”这个地方的形象。
2.识字(10分钟)–教师解释并讲解生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理解课文并扩展词汇量。
3.朗读(15分钟)–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重表情和语调的切换,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情感。
第二课时1.复述(15分钟)–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复述课文内容,加强记忆和理解。
2.小结(10分钟)–教师帮助学生总结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情节。
3.讨论(15分钟)–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他们谈谈文章中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三课时1.操练(10分钟)–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巩固课文内容和学习的知识点。
2.表演(20分钟)–学生分组编排表演,让他们通过表演展示对课文的理解和想法。
第四课时1.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包括课文文本填空、生字词语造句等。
2.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重点。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寓意方面具有很大潜力,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多地引导他们进行思维发散和自由表达。
同时,学生在识字方面仍需加强,需要设计更多的记忆词汇的活动来提升他们的词汇量。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整理
三年级上册语文《爬天都峰》第二时教案整理第二时时目标1理解文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2分角色朗读文。
3在理解、讨论的基础上懂得: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共同进步,不管多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教学流程一、复习引入1生朗读文。
2师引导: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字?讨论后使学生明白:因为天都峰高而陡,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登山的费力、艰难。
3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学生练读后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二、深入议读,领悟文1默读文,圈点思考。
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默读文,圈点勾画,想想从哪些词语、句子中看出“我”有害怕畏惧的心理。
2指名交流,指导朗读。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3自由读文。
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4生根据文内容质疑。
师筛选出问题:作者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的?他们爬上去了吗?他们为什么能爬上去呢?读读议议,释疑。
“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A、讨论句意: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经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到:天都峰这么高,又这么陡,你年纪这么小怎么也来爬呀,表面上是双方都有怀疑,其实是对双方表示敬慕,说明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B、指导朗读:讨论句意后,教师可再让学生讨论这两句对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并指名做朗读练习。
、出示第4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受老爷爷鼓励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A、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自由读67自然段,画出描写爬山动作的词语。
学生读书圈划。
B、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不怕困难的勇气。
三年级上册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爬天都峰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执教者:杨特林时间:2013.9.12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
2、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
3、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我”爬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读懂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的话:“你们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导入1.上一节,我们知道了小作者和爸爸到哪里旅游呢?(天都峰)(师故意将课题误写成“登天都峰”)让学生指正题目中的错误。
2.释疑:课题中为什么用”爬”而不用”登”?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出示课件。
你看了天都峰,有什么感觉?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1.学习第2 自然段。
(1)哪些地方写天都峰的,请同学们找出来?(推荐读)其他同学边听边边读边想象,把文中的话变成自己脑中的”画”。
(2)你体会出什么来?(指名交流、教师评议,引导学生感受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3)如果你就站在山底,此时的你回想什么?作者是怎样想的?你从中体会出作者怎样的心情?(4)这里有你喜欢的句子吗?能与同学分享吗?要读出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高不可攀、令人生畏。
(出示并指导读好问句”我爬得上去吗?”、感叹句”真叫人发颤!”以及语气词”啊”“哩”等,读中体会”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2.最后我爬得上吗?(出示句子:爬啊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
体会”终于”,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
并用”终于”说一句话。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质疑。
筛选有价值的问题:”我”看到了什么从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呢?他们是怎样爬上去的?4.找出”我”和”爷爷”的对话,分角色朗读。
(1)我”和老爷爷的第一次对话。
他们所说的话中都带有一个”也”字,(板:你也来爬天都峰?)从对话里你读懂了什么?这句该用什么语气读?(朗读小比赛)(2)有感情朗读:出示第4 段重点句,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交流,从中感受到”我” 受老爷爷爬山鼓励而下定决心爬上峰顶的内心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爬天都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香河县刘宋镇张庄中心小学邳亚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过程。
3、懂得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培养学生从小不怕困难、奋发向上的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爬上天都峰的过程。
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学生在第一课时已经会读会认会写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本节讲读课文的过程中要逐步使学生养成多读多想、边读边想的读书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回顾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学生回答。
2、作者写爬天都峰,为什么要用“爬”而不用“登”、“上”等字?
学生讨论交流,明确:用“爬”更能准确反映出山势陡峭与登山的艰难。
二、品读感悟“爬山前”部分(1~5自然段)
1、师:你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天都峰?(课件展示天都峰的图片)
学生看图画,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天都峰,表现其特点。
2、师:课文哪一段描写了天都峰?课文是怎么写的?
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边读边想象“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笔陡的石级”、“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等词句所表达的意思。
从中体会天都峰又高又陡的特点。
(板书:高陡)
3、师:在爬山之前,望着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心里是怎么想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小组交流,从“我爬得上去吗?”、“真叫人发颤!”理解“我”缺乏自信、畏惧退缩的心理。
4、师小结:
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
5、能用朗读表现天都峰的险峻挺拔、难以可攀、令人望而生畏吗?
学生自己读一读,评一评。
6、结果“我”爬上峰顶了吗?为什么能爬上去?
学生自由读3~5自然段。
组织讨论:
(1)“我”看到老爷爷时,想了些什么?老爷爷看到“我”时,想了些什么?
(2)这里用了两个“也”字,你懂得它们包含着什么意思吗?
(3)老爷爷说“咱们一起爬吧”是什么意思?
学生汇报:
(1)想象“我”的心理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2)交流,理解“也”字:
天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对对方勇气的称赞,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
(3)从“一起”中理解互相鼓舞之意。
7、大家能用朗读把一老一小的心理活动表达出来吗?
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
三、品读感悟“爬山时”部分(6~7自然段)
1、“我们”是怎样爬天都峰的?读句子找出重点词语加以体会。
(1)课文中用“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攀着铁链”“手脚并用”“爬呀爬”等词语,既突出了爬天都峰的艰难,又表现了他们奋力攀登、勇往直前的精神。
(2)从“终于”这个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表达,从“终于”一词体会爬山的艰辛以及爬上山顶后的喜悦。
(3)能够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自由练读,赛读,评价。
2、爬山时,老爷爷和“我”都会想些什么?谁能想象一下?
小组讨论交流,想象老爷爷和“我”都会想些什么,明白他俩始终相互鼓励。
四、品读感悟“爬上山后”部分(8~10自然段)
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
(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
“居然”是指意料之外,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
(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
(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
“勇气”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
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
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
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
3、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 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
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
4、你从爸爸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小结: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的道理。
5、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五、拓展活动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受到别人鼓舞的事,想想说说,,看谁说得清楚具体。
学生讲述一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自己受到怎样的鼓舞?从别人身上汲取了什么样的力量?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爬天都峰》这是一篇讲读课文。
主要讲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一起登上天都峰的事。
这课的重点是“我”爬天都峰的过程,难点是读懂最后一段中爸爸的话:“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我抓住天都峰的“高”和“陡”这两个特点,通过对“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及“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
”等句子,结合观看天都峰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理解天都峰的“高”和“陡”,要爬3 爬天都峰
天都峰的艰难和不易。
接着以爬山的前后为线索,找出爬山前“我”的所思所想、爬山中“我”和老爷爷艰难攀登、爬山后“我们”的喜悦的心情的有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理解体会。
在理解中,我紧紧抓住小女孩和老爷爷爬山时的动作词。
如:“奋力“、“一会儿攀着铁链……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从中体会到爬山的艰难。
又从小女孩和老爷爷的两次对话中,抓住“居然”“也要……才……”这些词语来理解体会小女孩和老爷爷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的精神,突破了教学重难点。
课文最后以爸爸的话结尾,发人深思。
这句话也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