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606

合集下载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

《耕作学》期末复习资料一、绪论1、耕作学:研究建立合理耕作制度的基本原理及其技术体系的一门综合性应用科学2、耕作学的任务:(1)从宏观上研究作物的组成与布局,通过合理作物布局,种植业结构调整,处理好农业内部的各种关系,使农、林、牧、副、渔各个产业协调发展(2)从微观上研究耕作制度各项技术体系的内在机制与技术,达到合理利用资源,提高作物生产力,满足社会对农产品的需要,提高作物生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护资源,培肥地力,保护生态平衡,使农物能全面持续增产。

3、中国耕作学的内容(1)建立合理耕作制基本原理根据中国农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阐明在中国建立集约化、现代化、高产高效、可持续发展耕作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2)作物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结构、布局、种植方式如复种、间混套作、轮作、连作、农牧结合的种植制度等。

(3)养地制度包括农田建设、农田土壤培肥、农田保护、土壤耕作等。

(4)耕作制度设计、优化和改革包括耕作制度演变及其规律,耕作制度区划、设计、优化、改革方向等。

第二章作物布局第一节作物布局的含义与原则一、作物布局的含义及在生产上的意义(一)作物布局的含义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作物结构: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生产单位种植作物的种类、品种、种植面积比例等。

作物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和田地的分布。

(二)作物布局在生产上的意义1、作物布局是种植业最佳方案的体现者2、作物布局是种植制度的基础,决定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

3、作物布局是农业生产布局的中心环节。

4、合理作物布局可充分利用资源,发挥作物的生产潜力。

5、合理作物布局可较地发挥地区优势。

二、合理作物布局的原则(一)根据社会对农产品的需求,合理布局社会需求是作物布局的前提。

(二)根据作物生态适应性合理布局作物生态适应是作物布局的基础。

作物生态适应性是指作物本身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生态环境条件相适应的程度。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6.06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2016.06

种植指数表示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即全年某种作物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百分比,传统上也称复种指数
×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制;发展了适于机械化的耕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养地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容。()

只要实行轮作换茬就能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
当休闲年限在三年以上并占到整个轮作周期的2/3以上时,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就称撂荒
作物生态适应性
氮素循环的输入途径包括生物固N和。
化肥、有机肥投入
是指在同一田块一季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和。
持久原则
二、判断题
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结实

我国日照时数最多的中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内蒙西部、宁夏、甘肃北部、柴达木盆地和西藏西部地区。()
D.促进早熟早收
C
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B.土壤质量显著退化
C.水资源质量明显劣化
D.冬春季气温降低
D
四、简答题
什么是种植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主要内容包括:
(1)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5.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举例说明土壤耕作的类型。
1.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耕作措施,如翻耕、深松耕、旋耕。
2.表土耕作:耙地、耱地、中耕、镇压、作畦、起垄

复习思考题(按章).doc

复习思考题(按章).doc

复习思考题(按章)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土壤2、土壤肥力3、有效肥力4、自然肥力5、潜在肥力6、土壤生产力7、土壤圈二、填空题1、土壤的本质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2、土壤肥力四大因子是_____ 、_____ 、______ 和 _____ o3、在绝大多数土壤的固体部分屮,矿物质占_____ ,而有机质占______________4、土壤生产率的大小主要由_____ 和____ 共同决定的。

5、土壤的固体部分(固相)主要是由____ 和______ 组成。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中填+,错误的填-1、土壤生产率的大小,只决定于土壤本身。

()2、土壤愈肥沃,产量就一定越高。

()3、土壤是连接各自然地理要素的枢纽。

()4、土壤资源和其他资源一•样,总有枯竭之时。

()5、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中,固体部分(固相)最重要。

()四、思考题1、土壤在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有何作用?为什么?2、土壤圈与其它圈层系统有何关系?3、为什么说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4、土壤学有哪些分支学科?土壤学与哪些学科存在联系?5、H前土壤学面临哪些艰巨任务?6、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壤管理Z间存在什么关系?7、土壤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名词解释1、矿物2、原生矿物3、次生矿物4、粘土矿物5、硅铝铁率6、风化作用7、地质作用8、物理风化 9、化学风化10、生物风化12、粒级 第二章土壤矿物质11、同晶置换二、 填空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矿物质的来源按成因类型可分为 和 O2、 ___________________ 高岭石矿物是 ______________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以 键相连。

蒙脱石矿物结构是 ______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是 _____ 引力,血伊利石矿物结构是 __________ 型矿物,晶层间是 ______ 键。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耕作学复习题一、耕作学的定义与意义耕作学是农学的一门重要学科,研究的是农田土壤的耕作管理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规律。

它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耕作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农田水利等方面。

二、土壤耕作的原则1.合理利用土壤水分资源: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水分的平衡,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对农作物生长的不利影响。

2.合理施肥: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和农作物的需求,合理施肥,提高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3.适时翻耕:根据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土壤的状况,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翻耕,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有利于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4.合理密植与间作: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合理安排作物的种植密度和间作方式,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5.合理轮作:通过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三、农作物栽培的要点1.选择适宜的品种:根据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特点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宜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产量和品质。

2.合理的播种密度:根据农作物的生长特点和土壤的肥力状况,选择合适的播种密度,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合理的施肥措施:根据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土壤的养分状况,合理施肥,提供足够的养分供给,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4.科学的病虫害防治:通过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保证农作物的健康生长。

5.适时的田间管理:及时进行除草、松土、中耕等田间管理措施,保持土壤的松散和透气性,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四、农田水利的重要性农田水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1.灌溉水利:通过合理的灌溉措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2.排水水利:通过排水措施,排除农田中的积水,防止水分过多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3.水土保持:通过水土保持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耕作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耕作学复习题及问题详解

《耕作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方式的综合。

2、耕作制度: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及相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3、养地制度: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4、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作物结构:作物的种类与品种、面积与比例。

6、复种:在同一田块上一年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复种指数: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全年作物播种或收获的总面积与耕地面积的百分比,反应复种程度的高低。

8、熟制:一年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作物的季数。

9、净作:又叫单作,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上、在一个完整的生长期只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10、间作:在同一田块上,于同一生长期,成行或成带相间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夹作、间种。

11、套作:在前季作物生长的后期(收获前)于其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也称套种、串种。

12、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在同一生长期(季节)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又称为混种。

13、多熟种植:在一年,于同一田地上种、收多种或多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14、边际效应: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的好或差的现象,包括边行优势和边行劣势。

15、单一群体:由同种(品种)植物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6、复合群体:由多种(品种)植物的不同植株构成的植物群体。

17、边行优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好的现象;18、边行劣势:边行植株生长发育较中间差的现象;19、连作:在同一块田地上,连年种植相同作物或相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0、轮作:在同一块田地上,有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式。

21、土壤耕作:通过农机具的机械力量作用于土壤,调整耕作层和地面状况,以调节土壤水分、空温度和养分的关系,为作物播种、出苗和生长发育创造适宜土壤环境的技术措施。

22、免耕:又你零耕作(zero tillage),是指直接在前茬地上播种,作物播种前和播种后的整个生长期间不采用传统土壤耕作措施进行作物生产的一种耕种方式。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

1、作物布局原则(1)要与市场有效对接(2)要与当地生态条件相适应(3)要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4)要有利于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5)要有利于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物布局的原则1.人的需要是前提2.作物的生态适应性是基础3.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因素是重要条件(一)作物布局的稳定性与变动性(二)作物布局的多样性与专业性(三)用地和养地关系制定作物布局的步骤与内容1.明确对产品的需要2.查清环境条件3.确定作物生态区及种植适宜区4.作物结构的确定5.可行性鉴定2、作物品种种类选择3、复种效益原理(一)提高光能利用率(1)增加作物的光合面积(2)延长作物的光合时间(3)提高作物的光合势(二)提高热量资源利用率(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四)提高耕地资源利用率(1)提高土壤养分的利用(2)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五)提高经济效益复种的效益(一)延长光合时间,发挥农业资源增产潜力(二)有利于扩大土壤碳素循环,促进农田物质循环(三)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四)有利于稳产(五)提高经济效益意义1.复种是农业增产的重要途径 2.复种是我国耕作制度的重要特点 3.复种是世界农业发展的趋势4、种养结合意义(1)种养结合可降低种植成本(2)种养结合可降低养殖成本(3)种养结合可提高综合效益(4)种养结合可实现生态化防疫(5)种养结合可防治养殖污染5、合理耕作制度目的研究和制定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在于:(1).提高土地与其他资源利用率,增加农作物产量,满足社会需要;(2)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促进农村综合经济发展,增加劳动就业率;(3).持续提高土地生产力,保护并改善资源环境。

6、影响作物布局土地条件7、复种作用(1)增加播种面积,提高作物产量(2)发展多元作物,实现全面增产(3)抗御自然灾害,实现稳产高产8、茬口特性形成因素(一)时间因素前作收获和后作播栽季节的早晚,是茬口的季节特性表现(二)生物因素包括作物本身、病虫杂草和土壤微生物区系及活动等。

农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农学复习思考题答案

二、简答题
1.通常农作物的分类方法有几种?如何分类?
答: 按农作物的用途和植物学系统相结合分粮食作物 、经济作物 、饲料和绿肥作物 、药用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可把农作物分为喜温作物和喜凉作物; 根据农作物对光周期的反应,可把农作物分为长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中性作物和定日照作物;
(1)农作物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体,故农作物生产具有不确定性;
(2)农作物生产是关于初级农产品的生产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空间与场所是露天性的农田,其涉及的环境很大程度上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不易控制;
(4)农作物生产技术是一门直接服务于农作物生产的综合性应用技术。
3、农作物生产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根据农作物对CO2同化途径的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碳三(C3)作物和碳四(C4)作物; 根据农作物播种期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春播作物、夏播作物和秋播作物及南方的冬播作物; 按种植密度和田间管理方式不同,可把农作物分为密植作物和中耕作物。
2.简述农作物生产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答: 农作物生产的特点是:
复习思考:狭义的农作物是指具有经济价值被人们种植在大田中的植物,即农田作物,也叫大田农作物,俗称“庄稼”。广义的农作物是指凡是具有经济价值而被人们栽培的植物。
2.农作物生产技术:是指根据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农产品食用安全规范,为获得高产、优质的农产品,满足市场的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人工措施。
(1)农作物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作物生产涉及社会稳定和粮食安全。

耕作学复习题

耕作学复习题
21、耕作学的研究对象是 耕作制度 。 22、 热量条件 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复种的首要条件。 23、耕作制度包括 种植制度 与 养地制度 两部
分。
耕作学复习题
三、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属于多熟制 (1)五年四熟 (2)四年三熟 (3)一年一熟 (4)两年三
熟 (5)三年一熟 2.下列哪种生态位不正确 (1)时间生态位 (2)物理生态位(3)化学生态位 (4)空间
31、茬口:是指在轮连作中给予后作物以种种影响的前茬 作物及其茬地的泛称。
32、LER:是指土地当量比,用来衡量间作对土地利用程 度的指标 。间作作物自然亩产量/单作产量。
耕作学复习题
二、填空题
1.世界农业发展的三个阶段是指 原始 农业、 传统 农 业和 现代 农业阶段。
2.耕作制度包括 种植制度 与 养地制度 两部分。 3.在耕作学中符号“/”表示______套作 。 4.按水旱条件可将耕作制度划分为 水田型,水浇地型,
生态位 (5)营养生态位 3. 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不包括 (1)适应原则 (2)协调原则 (3)经济原则 (4)持久原则
(5)重点原则 4.下列哪种作物属于C4作物 (1)小麦 (2)水稻 (3)大豆 (4)棉花 (5)玉米
耕作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持续农业: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满足 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农业。
2
3、免耕:又称零耕、直接播种指作物播前不用犁、耙整 理土地,直接在茬地上播种,播后作物生育期间不使 用农具进行土壤管理的耕作方法。
4、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物 或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早中耕除草、早追肥、早治虫 。 11、 作物布局 是种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基础。 12、 休闲 是轮作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茬口。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耕作学?复习题〔附答案〕1.耕作制度的内容答:(1)种植制度是指某一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生产的方式方法。

包括3方面:①作物布局:解决确定作物种类、种植数量和时空分布问题;如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果树、饲料作物等各种多少面积,何时种植,种在哪里等。

②种植方式:包括单作、间套作、混作、轮作、连作等。

③作物熟制:如一年一熟、一年二两熟、两年三熟等。

(2)养地制度〔Soil Foliage and Fertilizer System〕概念: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中心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包括农田根本建设、土壤培肥与施肥、水分供求平衡、免耕少耕技术、沿海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建立等。

养地制度的具体内容耕作层的管理施肥、水分、土壤耕作—提高土壤综合肥力农田根本建设平田整地、治沙改土、农田排灌—改善农田整体环境农田保护水土保持、保护植被、保护性耕作、复垦—改善种植业大环境保证生产持续性2.耕作制度的类型,按集约度分。

答:(1) 游耕制或搁荒制〔Shifting Cultivation〕利用荒地原有肥力进行作物生产,能源物质投入甚少的一种自给性耕作方式。

一般土地开垦3~5年以后,弃耕10~20年,等地力恢服过来再重新耕种的方式。

土地利用率15~25%〔按耕种3~5年,弃耕20年计〕。

休闲耕作制〔fallow system〕土地种植作物1~3年以后,休闲1~2年,然后再种农作物。

土地利用率约20%~50%。

我国西北局部农田沿用这种耕作制。

适用于降雨量少的半干旱地区或投入少的自然农业区。

(3) 常年耕作制〔permanentfarming〕土地连年种植,不休闲,土地利用率达100%,多实行连作或轮作。

这种耕作制目前盛行于世界各地。

(4) 集约耕作制〔intensive farming〕高投入高产出的耕作方式。

高投入指人工投入多,科技水平高,资金投入多;高产出包括高产量、高效益和高土地利用率。

耕作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耕作学习题及参考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一、不定项选择1. 下列作物属于喜温作物的有:()A、大豆B、油菜C、水稻D、玉米2. 农村的结构层次可以分为:()A、农村产业结构B、农业结构C、种植业结构与养殖业结构D、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内部结构3. 多熟种植主要包括:()A、间作B、套作C、混作D、复种4. 下列属于套作的有:()A、玉米||马铃薯B、小麦/玉米C、大麦×豌豆D、麦/玉米/甘薯5. 免耕主要优点是:()A、减少水蚀和风蚀B、农耗时间减少C、节约成本D、减少病虫害6. 下列作物属于耐旱怕涝作物是:()A、棉花B、水稻C、甘薯D、玉米7. 作物生态条件存在少量缺限,但人为地采取某些措施后容易弥补,作物生长与产量较好,产量变异系数小的区域称为:()A、最适宜区B、适宜区C、次适宜区D、不适宜区8.间套作的互补效应主要包括:()A、密植效应B、时间效应C、营养异质效应D、补偿效应9. 忌连作的作物有:()A、西红柿B、水稻C、小麦D、马铃薯10. 基本耕作主要包括:()A、翻耕B、深松耕C、耙地D、旋耕二、名词解释1. 养地制度2. 多熟种植3. 立体种养4. 轮作5. 免耕6. 耕作制度7. 作物生态适应性8. 复种9. 土地当量比10. 耕层构造三、计算1、某单位种植了500 hm2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6400kg,夏玉米7800kg;而同等条件下单作,每hm2平均产量为:春玉米8000kg,夏玉米9750 kg。

计算春夏玉米套作种植模式的土地当量比。

2、某单位有耕地600 hm2,其中粮田400 hm2,果园200 hm2。

粮田中有200 hm2小麦套种玉米,100 hm2小麦收获后复种夏甘薯,100 hm2玉米间作花生;果园中有100 hm2苹果间作蘑菇,100 hm2冬枣间作小麦。

计算该单位粮田、果园及所有耕地的复种指数。

四、简答1.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技术功能有哪些?2. 作物布局中应注意处理好哪几个关系?3. 保护性作物种植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 我国节水抗旱农业的主要措施有哪些?5. 为什么在免耕条件下不松土作物也能生长?6. 耕作制度在农业发展中的宏观布局功能有哪些?7. 作物生态适应性包括哪些方面?8. 运用复种时应该考虑哪些条件?9. 轮作换茬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0. 土壤耕作的机械作用是什么?五、论述题1. 论述复种效益原理。

栽培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栽培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

作物栽培学复习思考题与答案第一章1、概念和术语农业生产结构:农业部组成与比例关系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微生物生产作物生产:作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干物质的过程作物栽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系列农事活动生长分析法:叶面积和干物质生长发育研究法:分蘖、穗分化和花芽分化2、简述农业、农业生产、作物生产和作物栽培的相互关系。

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生产食品与工业原料的产业,农业是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

在农业产业形成过程中出现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是对作物,动物,微生物的生产,其中主要为作物生产,作物生产为作物利用光合作用产生干产物的过程,但其过程重在作物栽培,作物栽培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系列农事活动。

四者相互联系,逐次精细,依次精细提高农作物产量为人类活动提高根底。

3、简述作物生产在农业中的重要性人类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工业原料的重要来源;出口创汇重要物质;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容;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局部;代表人类的农耕文化。

4、试述解决我国粮食危机的对策与途径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和水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减少产后损失和播种损失;调整粮食开展战略,大力开展优质专用型高档农产品,实行人畜分粮;开发新的食物源,例如微生物发酵;适当进口5、作物栽培学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答:性质:是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品质形成规律与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到达实现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平安的生产理论与技术措施的一门应用型科学。

其研究对象是作物群体。

任务:提供适宜条件;良种良耕。

性质:应用型科学●理论任务:——研究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研究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研究作物与环境互作关系——研究作物在生理生化反响——研究方法论●实践任务:——选择品种与适种适地——适地适种和合理布局——调控作物6、研究作物的地理起源有什么意义?答:基因库、环境控制、农耕文化7、世界植物起源于哪12理中心?主要粮棉油农作物的起源地分别在什么地方?8、简述作物传播的动力和途径。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题及答案

耕作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宜耕期:土壤适宜耕作含水量范围的时期(2)土壤耕性:又叫土壤宜耕性,是指影响土壤耕作难易和耕作质量的土壤属性。

(3)少耕:指在常规耕作基础上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或在全田间隔耕种,减少耕作面积的一类耕作方法。

(4)作物布局: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结构与配置的总称。

(5)复种:是指在同一田地上一年内接连种植二季或二季以上的种植方式。

(6)间作:在同一田地上于同一生长期内,分行或分带详见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7)净作:在同一块田地上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8)套作: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也称套种、串种。

(9)混作:在同一块田地上,同期混合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10)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轮换种植不同作不同复种方式的种植方法。

(11)连作障碍:同一作物在同一田地上连续种植,引起产量、品质下降的现象。

(12)化感作用:是植物与周围环境中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到环境中而产生对自身和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13)气候产量或作物生产潜力:是指栽培条件最佳,即作物所需的各种矿质营养能充分供应、病虫草有效控制,种和种植密度适宜,仅仅是气候条件为限制因素是作物所能达到的产量上限。

(14)耕作制度: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农作物种植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养地制度的综合技术体系。

(15)绝对优势:生产的直接成本(即会计成本)比别人低。

(16)比较优势:若某个国家能以较低的机会成本生产某种物品.则表示它在该物品的生产上拥有比较优势。

(17)机会成本:人们在作出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选择中价值最高的一个。

二、思考题1.从我国土地、人口国情,用能量金字塔的观点看我国农业生产结构、人民膳食结构的基本趋势和发展趋势?答:我国土地及人口国情:中国人均只有1.2~1.5亩耕地,只有世界人均土地面积1/3,而每年人口增加1700万,耕地下降700万亩(667㎡). 能量金字塔分为基础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从下至上能级越高遵守1/10定律即能量级愈高,保持的能量愈少能够维持的生物量愈少。

(完整word版)耕作学复习题

(完整word版)耕作学复习题

绪论一、名词解释1、耕作制度二、填空12、种植制度包括、、等方面.第一章耕作制度引论一、是非题1、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率我国耕作制度的中心目标。

二、选择题1、粮食的安全系数2、恩格尔系数3、精确农业中“3S”技术4、我国耕地红线5、弱筋小麦与强筋小麦三、填空1、耕作制度的功能包括、。

2、宏观调控功能的意义(1) ,(2),(3) 。

3、世界各地农业的基本历史进程是从到再到。

4、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是(1),(2),(3),(4),(5) .5、21世纪世界农业将、、、、、等类型发展。

6、新时期农业向多功能发展,有“5F”功能:(1) ,(2),(3),(4) ,(5) .7、我国农业的特点是(1) ,(2),(3) ,(4) .8、种植业生产目标可概括为“十个字":,,, , .9、新农村建设是按照“、、、、”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0、农业规模效益的途径:一是,二是。

11、提高土地利用率有四个途径:(1),(2),(3),(4)。

12、持续农业发展的三个战略目标指、、等方面。

123、可持续农业的科学技术体系包括:(1),(2),(3),(4)等。

14、在营养管理上,提高肥料利用率采取的措施有:(1),(2),(3)。

15、在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中,应当注意两个原则:一是 ,二是。

16、科学发展观是指、、、地发展。

四、名词解释1、种植制度2、养地制度五、简答题1、我国现代农业的内涵是什么?简述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为什么要研究和制定合理的耕作制度?(建立研究合理耕作制度的目的)第二章作物布局一、是非题1、农村产业结构2、C4作物与C4作物3、耐荫作物4、喜湿润型作物5、短日作物与长日作物二、选择题1、纬度、海拔与温度的关系2、作物CO2的补偿点3、作物耐寒性的强弱4、作物耐热性的强弱三、填空1、作物布局的意义主要有(1),(2) ,(3),(4) 等.2、作物布局的原则:(1),(2),(3) ,(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战略原则是适应原则、协调原则、经济原则 和。
持久原则
、判断题
中性作物对日照长短反应不敏感,一年四季均可开花结实
V
我国日照时数最多的中心在塔里木盆地东部、内蒙西部、宁夏、甘肃北部、 柴达木盆地和西臧西部地区。()
V
种植指数表示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即全年某种作物播种面积占播种总面积
的百分比,传统上也称复种指数
作物布局
土壤耕作的任务有,创造深厚的耕层与适宜的播床,翻埋残茬、
肥料和杂草,消灭病虫害。
调整耕层三相

是指在一个特定地区,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 要求与当地实际外界环境吻合程度。
作物生态适应 性
氮素循环的输入途径包括生物固N和。
化肥、有机肥
投入
是指在同一田块一季种植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单作
《耕作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是指作物在区域或田间上的分布。
作物配置
泛指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的全部物质与能量的来源。
资源
翻耕是世界各国米用最普遍的一种耕作制度,主要工具是。

养地制度是与种植制度相适应的以提高为中心的的综合技术体
系。
土地牛产力
首先要服从农业生产的目标, 其次决定于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条件 的可能性。
C.水资源质量明显劣化
D.冬春季气温降低
D
四、简答题
什么是种植制度?主要包
括哪些内容?
种植制度:一个地区(生产单位)作物组成、配置、熟制、种植 方式的综合。
主要内容包括:
(10作物布局: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作物组成和配置的总称。 作物组成包括作物种类、品种、面积比例等,配置是指作物在区 域或田地上的分布。
D
下列作物不耐连作的是()。
A•小麦B•玉米
C.水稻
D•大豆
D
下列关于间混套作的农业技术中,错误的是
( )0
A•作物的植株和生育特征相 互补充
B.经济效益应咼于单作
C.选择生态位相差不大的品 种
D.促进早熟早收
C
下列关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描述 不正确的是()。
A.土地资源急剧减少
B.土壤质量显著退化
C.小麦
D.甘薯
C
年平均气温为()时,是二年三熟区与
套作二熟区的最适温度是。
A.8C以下
B.8〜12C
C.12〜16C
D.16〜20C
B
下列不属于连作障碍的是()。
A•土壤物理性状恶化
B•有毒物质积累
C•提高土壤肥力
D•病虫草害加重
C
下面选项中不属于表土耕作的是()。
A.耙地
B.耱地C•中耕D.翻耕
3.耕作栽培措施:作物生长过程中所采取的各项农业技术措施,
如土壤耕作、施肥、灌溉、施农药等对作物茬口特性形成有深刻 影响茬口特性的好坏最终体现在后茬作物的生长上。
轮作制定需要考虑哪些方
面?
1.确定轮作的种类、数目和轮作面积;
2.确定每一轮作中适宜的作物和面积;
3.确定轮作周期的年限;
4.确定作物中作物轮换顺序。
A.烟草
B.番茄
C.蚕豆
D.棉花
D
麦-玉复种连作制主要分布在()。
A.南方稻区
B.黄河流域南部平原区
C.东北平原地区
D.辽东半岛
B
以下作物是宜酸性的是()。
A•甜菜B.水稻
C•高计算之中。
A.间作B•混作
C•套作
D•连作
C
以下是长日照作物的是()。
A.水稻
B.玉米
利用种植指数:种植指数表示耕地利用程度的高低,即全年总播 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百分比,传统上也称复种指数。
X
双季稻连作主要分布在南方稻区和东北平原。()
X
常规耕作的优点主要有:能够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控制杂草,防治 病虫害,根茬肥料的翻埋
V
温室效应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
( )
V
三、单项选择题
以下作物是喜温作物的是()。
A.冬小:
B.油菜
C.水稻
D.茶

C
下列选项中耐连作作物是()。
(2)种植方式:包括复种、间作、套种、混作等多熟种植方式 以及轮作、连作等。
(3)熟制:即同一块农田上一年之内种植作物的季数。
影响茬口特性的有哪些因
素?
1.时间因素:前作收获和后作播种、移栽季节的早晚,是茬口季 节特性的表现。
2.生物因素:一一包括作物生育本身特性、病虫杂草和土壤微生 物区系及活动等。具体包括:覆盖度、作物根系生长特点、有机 物和养分的平衡及生物种群等。
4.农机农艺配套
5.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举例说明土壤耕作的类 型。
1.基本耕作,又称初级耕作,指入土较深,作用强烈、能显著改 变耕作物理性状,后效较长的一类耕作措施,如翻耕、深松耕、 旋耕。
2.表土耕作:耙地、耱地、中耕、镇压、作畦、起垄
简述耕作制度历史演进的 阶段。
耕作制度经过了撂荒制、休闲制、连年耕种制和集约耕作制等典 型阶段。
我国耕作制度面临的突出 问题有哪些?
1.复种指数下降,冬闲田面积增加。
2.蔬菜产区夏闲田面积增加。
3.种植制度与机械化种植不配套。
4.种植结构单一、长期连作现象突出。
5.地力培育及耕地质量问题突出。
简述我国多熟种植的发展 方向。
1.不断挖掘咼产潜力
2.多元化、咼效化发展
3.现代新技术、新材料广泛应用
4.继承与发展结合是耕作制度演进的重要原则
为什么生产上还存在着大 量的连作?
1.社会需要决定连作。
2.资源利用决定连作。
3.经济效益决定连作。
4.作物结构决定连作。
5.作物的耐连作特性及新技术应用为连作提供了可能。
什么是熟制?举例说明如 何衡量耕地的利用程度。
熟制:是指耕地利用程度的一种简便表示方式,主要包括一年一 熟制,多熟制:三年四熟,两年三熟或复种指数,一年两熟,两 年五熟,一年二熟。
X
我国耕作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包括提高复种指数,发展多熟制;发展了适于 机械化的耕作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养地制度等七个方面的内谷。()
V
只要实行轮作换茬就能减轻农作物的病虫草害
X
当休闲年限在三年以上并占到整个轮作周期的2/3以上时,这种土地利用方
式就称撂荒
X
边行优势在高肥密植条件下,水肥条件改善是其增产的主要原因;而在低肥 稀植条件下,改善光及C02共应条件则成为其增产的主要原因
什么是作物的生态适应 性?
是指农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生态条件的要求与当地实际外 界环境相适应(吻合)的程度。是作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生物种的系统特性,是长期的自然和人工选择结果。
简述耕作制度发展的规 律。
1.自然条件是耕作制度发展的基础
2.社会需要是推动耕作制度发展的动力
3.用地程度与养地程度的提高是耕作制度发展的主要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