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四 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2019版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四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整合提升学案

第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单元整合提升纵向贯通一、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时间表现原因认识初步建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北平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团结建国(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2)社会主义建设是崭新的事业,需要在探索中发展完善(3)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警惕“右”,更要防止“左”构建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初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党内政治生活无法正常进行“左”倾错误恶性发展说:“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平等地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

”这表明此次“代表会议”()A.实现了社会各阶层的平等B.以广大工农阶级力量为主体C.体现了无产阶级领导地位 D.完全仿效了苏俄苏维埃体制解析:依据材料“过去被人瞧不起的穿着‘短衫’和‘工装’的工人、农民,现在能够同穿着‘西服’和‘长袍’的人坐在一起共商大事,这是过去根本无法想象的”,可知此次“代表会议”实现了社会各阶层身份、地位的平等,故A项正确。

答案:A二、中、美、苏“三角关系”的阶段特征及其成因1.第一阶段。

(1)美国孤立和反对中国。

原因是美国奉行称霸世界的政策,敌视社会主义中国,对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感到恐惧和不安。

(2)中苏关系由友好到恶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后来苏联对中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企图控制中国,造成中苏关系恶化。

2.第二阶段。

(1)美国同中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原因是这一时期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

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到实践

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高三历史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六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到实践

单元资料整合专题六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理论到实践【专题讲解】一、马克思主义如何促进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1.19世纪60年代,成立第一国际,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

2.巴黎公社成立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3.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欧美各国工人阶级纷纷成立工人政党。

4.19世纪80年代成立第二国际,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开展。

5.列宁组建了俄国马克思主义政党——俄国布尔什维克党,并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6.1919年成立第三国际,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

7.在第三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并成功领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

8.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开展很快,并成立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二、比较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有什么异同?1.相同点(1)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

(2)都建立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3)马克思、恩格斯都参与了领导和组织工作。

2.不同点(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各国的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2)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国际工人组织;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实际斗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3)在组织上,第一国际是各国工人团体的上级组织,直接领导各国工人团体开展工人运动;第二国际不是各国政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会的决议给各国党组织指明方向。

三、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知识归纳】俄国是帝国主义国家且俄国是一个农民占大多数却建立了世界上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学生疑惑甚至很难理解。

俄国具备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应从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去理解。

客观方面:20世纪初,俄国已向帝国主义过渡,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但它又是最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各种社会矛盾尖锐,一战使俄国不堪重负,激化了各种矛盾,导致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主观方面:俄国无产阶级已经觉醒,有了自己政党的领导,“四月提纲”为革命指明方向,布尔什维克党制定正确的武装起义方针,为革命胜利奠定主观条件。

现在中国的外交关系导学稿学生版

现在中国的外交关系导学稿学生版

雷州八中三元整合导学模式高二历史导学稿(学生版)撰稿:审稿:协稿:使用:一、课题:现代中国的外交关系(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五)二、课时:3课时三、课型:复习课四、学习目标1.概述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意义2.简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概括我国70年代外交方面的重大成就3.了解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主要史实,探讨其对国际关系产生的重要影响4.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为例,认识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学习重点: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外交成就2、70年代的重大外交成就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学习难点: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2、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五、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学生合作探究相结合六、学习过程(一)回忆原有知识二战后国际环境的变化1、二战后,世界形势变化,形成新的格局:①世界体系消弱②壮大③许多国家赢得民族独立④中国革命胜利2、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特点: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二)学习新知识【自主学习】新中国外交历程:新中国成立至50年代中期:独立自主开拓外交新局面——70年代:外交取得重大突破——新时期:不结盟政策,外交成就令人瞩目#简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与影响。

#分析中美关系缓和原因,并简述其过程(打开交往大门—开始正常化—实现正常化)。

【合作探究】1、中国为何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有何意义?2、新时期中国外交有何特点?3、新中国与旧中国外交有何本质区别?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历史认识?(三)学习小结(四)巩固练习1、(广东文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不结盟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主要是由于()A、消除了国家之间的分歧B、根本上消除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C、得到了广大亚非国家的认可D、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3、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有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广东省吴川市覃巴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广东省吴川市覃巴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含答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覃巴中学2017届高三第六次月考(历史)12、《荀子·儒效》:“(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焉。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材料不能说明( )A.王族是分封的主要对象B.王权借助神权维护统治C.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命令D.血缘是连结政治关系的纽带13、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

"他们批判的是() A。

儒家的“仁政”思想 B. 荀子的“性恶论”思想C。

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 墨家的“兼爱”思想14、下列语句出自不同时期的历史文献或历史人物之口,其中分析不恰当的是( )甲:“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乙:“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丙:“商籍农而立,农赖商而行”丁:“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A.甲乙的观点相似,都认为农业涉及民生,应加以重视B.乙丙的观点相对立,乙强调农本,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C.丙丁的观点相对立,丙强调农商相互依存,丁强调工商为末D.甲丁的观点相对立,甲强调农本,丁强调工商为本15、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中国人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

不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林则徐建议制造炮船以抵御英国,被道光帝朱批为一派胡言B.康有为抨击坚持“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封建顽固势力C.陈独秀指出:孔教与共和……存其一必废其一.D.毛泽东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16、民国时期的著名记者黄远生说:“盖在昔月,仅有制造或政法制度之争者,而在今日已成为思想上之争.”事实上,中国近代有些事件兼有制度之争和想之争,它们是()①洋务运动②戊戌变法③辛亥革命④新文化运动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17、读《1952—1956年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统计表》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A.工、农业生产均衡发展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突出成就C.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成绩显著18、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借鉴世界各国的经验,下列各项中可以借鉴的是()A.苏联实行肃反运动,消灭阶级敌人B.二战后西欧实行社会改革,调整政策C.美国建立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D.日本通过军事手段干预经济19、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②某自由民要求他女儿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③某平民擅自将他富裕的大儿子财产的一部分,分给了他的小儿子④一个拥有100个奴隶的罗马贵族,在急需劳动力的收割季节,到市场上去卖了20个奴隶,赚取了一大笔钱,你判为合法的是()wA.①②④B.①②C.①④D.②③20、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和文艺复兴运动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共同影响是()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落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开始了世界各地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历史C.为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经济基础和思想武器D.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21、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规定美国的国家结构形式为联邦制B.它规定了美国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C.它规定了美国国家权力运行机制-—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D.它创造了近代国家的一种模式——总统制共和政体22、下面是1919年某地的几个长工的闲话,他们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

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高三历史单元资料整合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

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高三历史单元资料整合专题五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

单元资料整合专题四西方民主政治的演进【专题讲解】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作用与国王在现代君主立宪制中的作用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体。

特点:①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行使行政权力。

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

与封建专制制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的君主。

②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

③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新教徒),天主教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其根本属性是资产阶级的。

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

国王的作用:①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②各派可以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并使其政治斗争在一个有序的状态中,对社会的稳定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③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④英国国王的政治作用主要体现在,作为国家元首,在对外交往中代表英国;英国国王是国家的人格化,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

作为英联邦首脑,英国国王还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⑤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巨大的影响。

二、英国代议制确立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什么?1.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处于社会转型的大变革时期,即由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化,由专制向法制转化,由手工作坊向工场手工业转化,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神奇地改变了世界面貌。

2.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起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迅速壮大,领导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3.同时英国积极开拓世界市场,逐步确立了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4.同时英国最早产生过启蒙思想,霍布斯和洛克的思想成为英国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

三、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评价美国1787年宪法原则:①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专题42 近、现代中国的外交专题42近、现代中国的外交1.近代中国的屈辱抗争外交:近代中国的外交以屈辱为主,为了民族大义,也有几次抗争。

①晚清时期:鸦片战争后,清朝被迫设立“五口通商大臣”,专门办理对外交涉事宜。

《xxx条约》规定,外国公使进驻xxx。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主管外交、通商及其他洋务事宜的中央机构,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常设外交机构,也是中央机构半殖民化的开始。

《辛丑条约》规定:划定xxx东交民巷为“使馆界”,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②为了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xxx临时政府在《告各友邦书》中,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③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5年,袁世凯为了换取日本支持他称帝,接受了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中除第五条以外的其他全部要求。

房价一战结束后,房价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巴黎和会,房价与会中国政府代表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房价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xxx的特权。

房价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努力的失败,房价成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由于中国人民的斗争,军阀政府罢免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人的职务,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拒签和约。

为了调整列强在中国的利益和对付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主权的要求,中国xxx问题成为华盛顿会议的重要议题。

经过会外谈判,中日签订了《解决xxx问题悬案条约》及《附约》,中国收回xxx的主权和其它权利,是对《凡尔赛和约》有关xxx问题的不公正条款的重要修正。

这是中国人民坚持斗争取得的重大外交成果。

也是在这次会谈中,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1924年冬,孙xxx发表反帝反封建的北上宣言,得到xxx和人民的支持。

一个对内要求结束军阀统治,对外要求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国民会议运动兴起。

房价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高涨,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广东省湛江覃巴中学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广东省湛江覃巴中学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

单元资料整合专题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专题讲解】一、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背景:战后,反法西斯同盟任务完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

(美苏对抗以冷战形式进行的原因)含义: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

主要原因:美国敌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

实质:遏制共产主义。

表现: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

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背景:①二战使欧洲丧失世界经济中心的优势地位;②美苏的崛起,世界日益形成两极格局;③西欧实行社会改革,在发展中联系日益密切,开始了一体化进程。

过程:①法国提出“舒曼计划”,西欧国家在一些具体经济领域内实现联合的计划;②法、意、德、卢、联邦德国六国签订《巴黎条约》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促进成员国工业发展,法德走向和解。

③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统称《罗马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三个共同体合并,成立“欧洲共同体”。

实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联盟。

发展:①推行统一对外关税和外贸政策,内部实现大部分商品自由流通,朝着单一的欧洲货币体系方向发展;②向政治一体化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上步调一致,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③1973~1986年欧共体有三次扩大,英国、爱尔兰、丹麦、希腊、西班牙、葡萄牙等先后加入。

影响:极大地增强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随之发生了变化,成为多极化趋势的一支重要力量。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7 第17单元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部编版) 板块7 第17单元 第53讲 当代中国的外交

一、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巨大成就。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

二、世界现代史1.基层治理、社会保障、医疗卫生与货币体系:二战后,社区成为基层自治的主要方式;西方主要国家建成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20世纪中期以来,许多西方国家建立了基本医疗卫生体系,许多国家和地区注重公共卫生的建设;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使经济实力一次又一次地飞跃,为纽约成为世界性的金融中心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二战后,美元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击败英镑,成为货币霸主。

2.食物生产、经济生活与科技进步: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

科学技术的进步,增加了粮仓仓容量,实现了粮食储备自动化和智能化。

冷冻食品工业迅猛发展。

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国际合作加强。

3.人口迁徙、多元文化、战争与文化交锋:20世纪以来人口迁徙分布不均衡,主要是向发达国家和地区迁徙。

一战进一步激发了亚欧非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二战从政治理论上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是对殖民主义的致命打击。

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新兴民族国家在建设现代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的新文化。

第53讲当代中国的外交课标要求了解当代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主要外交成就。

考点定位 1.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2.改革开放时期的外交成就。

主题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1.方针(1)提出:1949年上半年,毛泽东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三条方针。

(2)内容①“另起炉灶”的核心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外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精校解析Word版

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精校解析Word版

衡水名师原创高考专题卷专题四《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08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颗星考点16 《共产党宣言》和巴黎公社 2颗星考点17 俄国十月革命 2颗星考点18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颗星考点19 “文化大革命”及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1颗星考点20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颗星考点21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颗星考点2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2颗星考点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2颗星一、单选题1.某学校举办“一国两制”专题展览,展览分四个部分,其中前三个部分是:香港与祖国的历史渊源、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一国两制”的特色。

你认为下面哪一项最适合作为第四部分( )A.香港回归后所取得的成就B.中英两国签署联合声明C.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D.“一国两制”概念的诠释2.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3.1953年开始的社会主义改造偏重于( )A.思想改造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改造C.发展生产D.生产方式的改造4.列宁说:“革命之所以如此容易发生,只是因为……受到沙皇政府极其野蛮的压榨,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列宁谈及的“革命”是( )A.二月革命B.十月革命C.巴黎公社起义D.七月事件5.1917年,列宁指示布尔什维克控制的军队要给士兵放假,以便组织他们回乡进行“关于立宪会议的鼓动工作”,争取农民选票以便“在立宪会议中获得多数”。

高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讲义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

高考历史高分突破复习讲义专题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

专题整合(七)[综合探究]一、中国民主政治特色归纳1.五大特点: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民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依法治国。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

2.四大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居民自治和村民自治制度)。

3.三个发展阶段:1949~1956年,是民主政治的基本确立时期;1956~1976年,是民主政治的曲折时期;从1976年至今,是民主政治的健全完善时期。

4.两个宪法性质的文件:1949年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5.一大本质: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型民主。

二、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三、新中国对外关系60多年光辉历程的四大启示1.从中国近现代史看:国际地位根本上取决于综合国力。

2.从外交政策演变看:制定政策应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从外交活动的实质看:外交体现国家意志、国家利益。

4.从外交活动的影响看:中国和平崛起,国际影响力在增强。

[复习对策]一、海峡两岸关系发展大事记二、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1.包容性: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2.开放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3.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它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三、本专题内容考试分值在4到6分之间,主要考查形式以选择题为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学案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学案1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课标要求]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1) 形成背景⎩⎪⎨⎪⎧① 的胜利发展。

②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筹建新中国。

(2)形成标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①时间:1949年9月。

②内容⎩⎪⎨⎪⎧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 》。

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规定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事宜。

(3)职能转变:1954年全国人大召开后,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____________。

(4)基本方针:1956年,中共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针。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1)背景⎩⎪⎨⎪⎧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规定。

②新中国 的大规模展开。

(2)标志: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①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

原则: 和 。

意义: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 类型的宪法。

②选举建立国家机构。

(3)作用⎩⎪⎨⎪⎧①基本形成了 制度。

②为中国 建设奠定了基础。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1)背景:中国是统一的______________。

(2)目的:实现__________、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建立⎩⎪⎨⎪⎧① 明确规定。

②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

(4)含义⎩⎪⎨⎪⎧①前提: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

②区域: 的地区。

③方式:设立 和 ,由当地民族行使自治权利。

(5)实施⎩⎪⎨⎪⎧①形成了 、新疆、 、宁夏、 五大省级自治区。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2)

2022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 第14讲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成就(2)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2022届高三历史高考热点深度解析学生姓名:________ 班级:高三学案设计:杨茂亮使用时间:2012.5.9 编号:31【知识梳理】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1背景:⑴二战后世界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形成新的政治格局。

⑵①对立和激烈斗争。

③亚非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获取民族独立。

⑷中国人民的革命胜利,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帝斗争和民主革命运动。

2方针政策:②的和平外交方针⑴③“”:废除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建立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⑵“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⑶④“”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一边。

3取得的成就:⑴建国一周年时,中国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

⑵提出⑤基本原则。

提出:1953年周恩来接见⑥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原则”意义: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⑦。

B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C它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D在世界,它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⑧。

⑶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A内容:为了和平解决⑨问题。

B特点:这是新中国首次以⑩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

⑷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4月)A内容:讨论保卫和平、争取⑪、发展民族经济等问题。

B特点:这是第一次没有⑫国家参与的亚非国际会议。

C过程:周恩来提出⑬“”的方针。

〖填空答案〗①两大阵营;②独立自主;③另起炉灶;④一边倒;⑤和平共处五项;⑥印度;⑦成熟;⑧基本准则;⑨朝鲜和印度支那;⑩世界五大国之一;⑪民族独立;⑫西方殖民主义;⑬求同存异。

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⑴原因:世纪70年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

B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①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十四经济全球化趋势

广东省湛江市覃巴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 单元资料整合  专题十四经济全球化趋势

单元资料整合专题十四经济全球化趋势【专题讲解】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知识归纳】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国在战后国际金融领域的主导地位,美元处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为美国进行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1945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成立,既有助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布雷顿森林体系一方面加强了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支配,另一方面,客观上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特别提醒】根据《布雷顿森林协定》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形成布雷顿森林体系,它是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不要误以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就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因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贸总协定构成。

另一方面,对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要一分为,不要因为它加强了美国对世界金融的支配就否定其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起的作用。

二、《关税和贸易总协定》的作用【知识归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虽然只是一个国际性的多边贸易协定,而非一个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是它一直发挥着国际组织的作用。

关贸总协定致力于彼此减让关税及消除各种形式的贸易壁垒及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等方面的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关贸总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构成了战后世界贸易、货币和金融的三大支柱,它标志着战后世界经济已经朝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

【特别提醒】《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一个非正式的国际经济组织,但其对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应充分肯定。

特别是关贸总协定确定的宗旨和原则,对当代世界经济发展仍然有重要意义。

三、经济区域集团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知识归纳】经济区域集团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地理位置邻近的若干国家,通过一系列协议和条约建立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它们通过正式协议,在诸成员国之间消除人为的贸易壁垒,统一贸易规章形成内部统一的市场机制或贸易体系,它实行比世贸组织更严格的纪律,相互提供更高的优惠,促使生产要素尽可能在本组成员国地区流通,以达到加速本地区经济发展,实现成员国共同繁荣的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资料整合专题四现代民主政治建设和外交一、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知识归纳】新中国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误区警示】要正确判断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首先要明确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不能与其他时期政治建设的内容相混淆。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确立和发展历程①1949年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代行全国人大职能。

②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协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③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④ 1966年——1976年,政治协商制度遭破坏。

⑤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特别提醒】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中国民主政治中的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几十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A有利于党和国家的集中统一和全国人民的团结;B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充分调动各民主党派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C有利于党和政府兼听各种意见,作出科学的决策;D有利于发扬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克服官僚主义;D有利于形成对共产党的监督机制和党风廉正建设。

特征:①共产党领导是根本。

在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亲密合作,为共同的目标团结奋斗,是我国政党制度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根本特点。

②各民主党派是与共产党共同致力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这是因为我国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在政治目标和根本利益上具有一致性。

这与西方多党制中以谋取执政地位为目的的反对党、在野党具有本质的不同。

③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是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挚友、诤友关系,是参政党与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亲密团结、合作共事的关系,而不是多党竞争、轮流执政、互为对手、彼此倾轧的势不两立关系。

这与以竞争为特征的西方多党制政治体制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是区别于西方多党制的显著特征。

三、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的异同1.相同点:两者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间接民主,即代议民主。

2.不同:(1)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的,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

议会制则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

(2)权力主体不同:①人民代表大会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人大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

②西方议会制是协商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机构。

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

(3)活动原则不同:①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是立法机关,同时又有权组织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

②西方议会制一般是按照三权分立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

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四、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哪些成就?遭遇了哪些挫折?有什么启示?1.成就(1)1949年召开了新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2)1954年召开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制定了宪法,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1956年召开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

(4)改革开放后,实行了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

(5)1982年审议通过1982年宪法。

(6)1999年把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写入宪法。

2.挫折: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民主和法制被践踏。

3.启示:完善党的领导和民主集中制,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实行依法治国,提高公民的素质,进一步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历史的伟大转折?1.从党的指导思想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中央全会的形式确认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改变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路线。

2.从党的工作重心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代替了十年的“阶级斗争为纲”。

3.从经济体制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开始改变,向市场经济体制逐步过渡。

4.从对外政策看,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为目的的对外开放代替了闭关式的极“左”政策。

5.从组织上看,决定拨乱反正,审查和解决党内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

总之,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六、“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主要内涵和重大意义【知识归纳】(1)“一国两制”,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

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和香港、澳门回归问题,以和平的方式实现祖国的统一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战略方针。

(2)“一国两制”构想的特定含义主要指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第二,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中国大陆和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实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的各个方面有着根本的、重大的区别。

第三,实行“一国两制”,国家的主权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第四,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障。

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3)“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①有利于实现祖国的统一;②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③有利于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顺应历史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特别提醒】统一问题的由来:香港、澳门、台湾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__香港【特别提醒】(1)当前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①“一国两制”方针充分考虑到各方的利益,有巨大感召力。

②香港、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的成功范例。

③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

④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2)阻碍统一的因素:台独势力和海外反华势力新中国外交建设一、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1.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这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决定的,其原因有:(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没有独立自主的外交,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2)新中国成立时,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不承认新中国,对新中国采取封锁、孤立、包围政策,妄图扼杀新生政权。

(3)新中国成立时,社会主义体系形成,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所有这些都为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2.新中国外交的几个特点:(1)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我国外交的基本点。

(2)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始终是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

(3)我国外交经历了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的转变。

(4)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外交的又一大基石。

二、为什么说“一边倒”与独立自主并不矛盾?1.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了政治上不承认,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威胁及外交上孤立的政策,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篮里。

2.为了保卫胜利成果、保卫和平,在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至于孤立,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3.可以说“一边倒”不仅不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相悖,相反它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重要体现。

三、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标志、影响及存在问题各是什么?1.改善原因: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方面看,一方面,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美国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另一方面,随着美国经济发展的趋缓,又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想通过改善中美关系,增加美国对付苏联的资本。

从中国一方讲,一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二是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三是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2.改善标志: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在上海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产生影响:中美关系的改善,是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因素。

它直接推动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使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高潮。

4.存在问题:中美两国虽然实现了关系正常化,但在许多重大问题上仍存在着分歧,影响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台湾问题。

四、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原因、历史意义1.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2.原因:(1)根本: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控制作用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而第三世界国家在第26届联大上支持中国。

(4)历史:中国既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也是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按照国际法惯例,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资格也顺理成章地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替。

3.意义: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加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影响。

五、外交政策的本质和决定因素是什么?由此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1.任何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从本质上都是国内政治的延伸,它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制约:上层建筑(特别是政权阶级属性),民族利益,国际地位和国家实力。

2.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不谋求对外扩张的霸权。

特别是作为一个经济落后的大国,面临着改变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的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上述情况决定了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争取一个和平建设的国际环境,在和平、平等的基础上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不结盟政策,就体现了这个外交目标和思想。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外交战略是以前的外交战略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把为中国现代化建设创造外部条件作为我国对外战略的首要目标,由原先的重安全走向重发展;②坚持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原则,不搞意识形态的争论,由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型外交转变为重国家利益的国家型外交;③树立中国的和平形象,消除外国对我国发展的疑虑,尤其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