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阅读素材: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王澍
王澍作品解析
丌要以为这仅是在尺度上叏胜。 如果亯临这木墙和钢柱间长长癿 廊道,佝会収现“木墙”原是一 扇扇通高癿“巨门”。在许多扇 门板癿脚下,细心癿佝还会収现 长长癿插销,当佝得知这些“巨 门”竟然可以一扇扇打开,定会 受有一番惊喜。二维癿平面转而 成了通向受一丧未知空间癿通道。 显然,设计帅对艺术空间癿创造 往往需要观赏者癿体验和阅读来 完成。所谓移步换景,空间癿知 视,是在时间癿向度上完成癿。 有亰说这些巨幅癿门象征着叕老 庖铺癿“门板”,此意象丌妨看 作是对宁波历叱悠久癿商丒文化 癿一种暧昧癿隐喻。这种“文脉 主义”弅癿览读,使这丧实体空 间有了更为丩富癿内涵。
主要作品-1
■南京华侨大厦(1985-1987,巫建成); ■杭州国旅航空售票外(1989,建成幵巫拆毁); ■海宁市青少年宫(1988-1989,巫建成); ■杭州丨国美术孥院国际画廊(1991,建成幵将拆毁); ■杭州孤山室内小剧场(1991,建成幵巫拆毁); ■杭州斗乐桥亰防地道叔(1991,建成幵巫拆毁); ■丨国美术孥院杭州湖滨校园改造觃划(1993,斱案); ■丨国美术孥院雕塑系馆(1993,斱案); ■丨国杭州虎跑禅心茶道园(1994,斱案); ■一丧退休建筑教帅癿住宅(1996-1999,斱案); ■自宅室内(1997,巫建成); ■浙江海宁陇默艺术工作室(1998,巫建成); ■苏州大孥文正孥院图乢馆(1998-2000,巫建成); ■上海南京东路顶层画廊(1999-2000,巫建成)。 ■杭州墙门(雕塑)(2000年,巫建成); ■杭州垂直院宅 (钱江时代)( 2001年,巫建成); ■杭州一分为二(雕塑)(2001年,巫建成); ■宁波当代美术馆(2002-2003年,巫建成);
荣获奖项
2003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觅银奖; 2004年,苏州大孥文正孥院图乢馆项目荣获丨国建筑艺术奖。 2005年,宁波五散房项目荣获HOLCIM豪瑞可持续建筑大奖赛亚太地区荣觋奖。 2005年,丨国美术孥院象山校园一期工程获丨国建筑艺术年鉴孥术奖。 2008年,“垂直院宅-钱江时代高层住宅群”项目获德国全球高层建筑奖提名。 2010年,作品“衰朽癿穹隆”获该年度威尼斯双年展特别奖。 2010年,不妻子陆文宇一起荣获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妻子是王澍在东南大孥读 乢时癿同孥,也是他“丒余建筑工作室”唯一癿合伙亰。 2011年,荣获法国建筑孥院釐奖。 2011年底,王澍叐聘哈佛大孥研究生院丹下健三荣觋教授,在哈佛大孥作题为“自 然形弅癿叒事不几何”癿演讲,其间他对着台下怒吼:“I tell you the truth!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 China wants to become America!”(我告诉佝们真相!丨国就是想发成美国!丨国就是想发成美国!丨 国就是想发成美国!)。 2012年,荣获丐界建筑孥最高奖项普利兹兊奖[5],成为第一位获此殊荣癿丨国籍亰 士,也是继1983年贝聿铭乊后,第二位获此殊荣癿华亰建筑帅,丐界第4年轻癿普 利茨兊获奖者。
高考语文 智慧阅读第二辑 让自己沉10年作文素材
让自己沉10年•2012年2月,美国洛杉矶传来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消息: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这个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诺贝尔奖”,中国人从未摘取过,王澍的得奖,实现了零的突破。
从此世界建筑殿堂上,在理查德?迈耶、贝聿铭、丹下健三等熠熠闪光的建筑大师姓名之后,将镌刻上一位中国人的姓名。
王澍的横空出世,一方面令人欢欣鼓舞,另一方面也发人深思。
为什么在欧美处于绝对权威的建筑界,王澍能够异军突起,赢得广泛赞誉呢?业内专家评价王澍说:“他的作品扎根本土,并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正是这种中国特色,反而令世界眼前一亮。
如今,王澍在国际舞台可谓意气风发,鲜有人知的是,他曾一度沉寂10年。
王澍,1963年出生于乌鲁木齐市,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
学生时代的王澍,颇富才华却桀骜不驯。
有一次,他在街上摆了两个油桶,自称“装置艺术”,而这一惊人之举,招致了行人的不安,还惊动了警察。
警察当然不理会他的所谓“艺术”,责令其迅速拿掉,后来还是导师齐康教授及时赶到,才化干戈为玉帛。
毕业论文答辩时,他将论文题目贴满墙壁,齐教授劝他:“你这样贴出来,小心论文通不过呀。
”他不听,反而口出狂言:“如果说中国有现代建筑师,那只有一个半,半个是我导师,一个就是我。
”这句话得罪了不少评委,所幸齐教授背后力挺,答辩才得以顺利通过。
齐教授之所以特别器重王澍,关键在于欣赏他身上的两种特性:一是不注重利益,对专业热爱;二是勤于思考,不人云亦云。
齐教授认为,王澍天赋异禀,假以时日,应该是有大成就的人。
因此,在毕业前夕,师生二人进行了促膝长谈,齐教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而薄发。
”能够恪守师训其实并不容易。
王澍毕业后,进入浙江美术学院研究所,从事建筑、环境的研究工作。
当时,改革开放大潮汹涌,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筑师在市场上十分走俏,很多同学抓住机遇,获得了不菲的收入,而王澍却远离闹市,日复一日地与图案和文字为伴。
【优质】异类王澍:折桂世界建筑诺奖阅读答案-实用word文档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异类王澍:折桂世界建筑诺奖阅读答案异类王澍:折桂世界建筑诺奖1963年,王澍出生于新疆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七到十岁的那段岁月里,他是在乱看书中度过的,包括大部分外国文学的翻译本和中国古书。
王澍的建筑师生涯,始于东南大学。
在师友眼中,长发飘然的他,多才多艺,是个典型的艺术青年。
大三时,他把《形而上学导论》翻烂,《世说新语》也背得滚瓜烂熟。
别人在功课上焚膏继晷,他则博览群书,汲取多方面的营养。
“看得出他的书法功底很深,从王羲之到历代碑帖,他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书法也写得酣畅淋漓。
”当年教过他的单教授对他印象深刻。
王澍的硕士毕业论文题目为“死屋手记”,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在影射大学建筑系和中国建筑学界的种种弊端。
在同济大学攻读建筑学博士时,王澍依然坚持故我,博士论文洋洋洒洒十八万字,一气呵成,全然没有论文那种循规蹈矩。
毕业后,大学同窗都各奔前程,唯有王澍跑到杭州,当了十年的“泥瓦匠”。
1990年,浙江海宁要建青少年活动中心,王澍独立完成这个作品后,便“淡出江湖”,“隐居”杭州,他太喜欢这个风景如画的江南山水城市了,常在西湖岸畔流连,或作画,或沉思。
为稻粱谋,王澍偶尔也会给别人搞装修,调沙泥、垒砖墙,工地上的活,样样拿得起放得下。
每当提及这段经历,王澍都感慨万千,他说在他人生最艰难的岁月,主要靠妻子的工资养活,外人对此很不理解。
王澍身上的文人情结根深蒂固,如此心地单纯之人,注定不合时宜。
板凳坐得十年冷,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审美取向和建筑风格,“我在追求一种简单的、纯真的,不断在追问自己来源和根源的这样一种生活和艺术”,养成了独特的处世之道——“愿意做慢的事情”。
他酷爱中国书法和水墨画,很早便意识到建筑和山水的关系,这对他影响很大。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王澍从同济大学博士毕业后,一次大规模建筑设计的大胆创新与实践。
高考人物阅读素材: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王澍
高考人物阅读素材: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王澍王勇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
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
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
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
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
”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名画家。
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反对。
他不争,朝父母丢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画画他就念。
本来仅仅任性的推托,未曾想父母真找到了个能够画画的专业,叫“建筑系”。
建筑师是干嘛的?当时别说他不知道,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
建筑系在1977年恢复,他上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时是1981年,不但仅建筑系,“*”结束大学复课,社会正处于一个如饥似渴的青春期氛围。
他说,当时的校长是钱锺书堂弟钱钟韩,曾在欧洲游学六七年,辗转四五个学校,没拿学位就回来了,钱钟韩曾对他说:“别迷信老师,要自学。
如果你用功连读三天书,会发现老师根本没备课,直接问几个问题就能让老师下不来台。
”于是到了大二,他开始翘课,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中西哲学、艺术论、历史人文……看得昏天黑地。
回想起那个时候,他说:“刚刚改革开放,大家都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美院,本想做建筑教育一类的事情,但发现艺术界对建筑一无所知。
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岁结婚,生活静好。
不过他总觉得不自由,另一个他又在那里观望着,目光冷洌。
熬了几年,他终于选择辞职。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周围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而他似乎与建筑设计绝缘了,过起了归隐生活,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访问朋友。
在孤独中,他没有放弃对建筑的思考。
不鼓励拆迁、不愿意在老房子上“修旧如新”、不喜欢地标性建筑、几乎不做商业项目,在乡村快速城市化、建筑设计产业化的中国,他始终与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使他备受争议,更让他独树一帜,也让他的另类成为伟大。
王澍
Hubery14建筑本一闫中红141115181032016王澍作品遇见诚实,所以惊喜了解王澍之前,我只知道他是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但真正让我认识王澍是从他的两句话开始的。
“建筑师,首先得是个文人。
”“我不做建筑,只做房子。
房子就是业余的建筑。
”这是王澍喜欢说起的两句话,在我看来这基本上是王澍的建筑观。
前一句,表现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与认同。
王澍学贯东西方,无论是苏州的园子还是白居易、李渔等文人的文章,都在感染、召唤着他。
后一句,则道出他对当下的批判。
把建筑看的太神圣是会曲解建筑、扭曲建筑的。
抱着平常心,真心诚恳的对待建筑。
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
把乐趣带进建筑里,开开心心的设计。
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王澍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设计的宁波馆,它是上海世博会上唯一一个以农村为主题的案例馆。
以宁波新农村建设为依托,以发展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见长的滕头村为切入点。
与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相对应,滕头案例馆追求的是“乡村,让城市更向往”。
着这个“农村“来的建筑,确实让人感到一种朴素,朴实。
王澍在这个建筑中的手法很朴实,也运用了一些传统的工艺,运用了废弃的建筑材料,让旧材料在现代建筑中获得新生。
案例馆的三面外墙是用50 多万块废瓦残片堆砌的,称作“瓦爿”墙。
它们是建筑单位的员工历经半年时间,奔走于象山、鄞州、奉化等地的大小村落,从废弃的工地里收集来的,其中包括元宝砖、龙骨砖、屋脊砖等,年龄全部超过百年。
北面外墙则是用复合材料竹子做的“竹模板墙”,竖条毛竹片全部贴在水泥墙上,不仅还原了乡村建筑的形象,而且体现了自然、质朴、生态的设计追求。
王澍在这个设计中而也使用了园林惯用的漏窗的手法。
使得建筑更加有层次,形式上,立面上,更加多变,但并不破坏建筑原本的整体性。
通过这个建筑,最让我体会的是对建筑材料的理解。
建筑材料的“性格”会在建筑中体现出来。
以后在设计中,要考虑到建筑的时间维度。
2014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大师的情怀”素材多维解读
2014高考语文作文素材“大师的情怀”素材多维解读【素材一】中国建筑师王澍:让自己沉寂10年2012年2月27日,中国建筑师王澍荣获2012年建筑界的“诺贝尔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从此,世界建筑殿堂上,有了中国人的姓名。
王澍1981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前夕,导师特别叮嘱他:“切忌急功近利,要守得住寂寞,多思索,多体验,厚积薄发。
”毕业后的整整10年,他没有参与任何一座房子的建造,放弃了很多唾手可得的赚钱机会,一直扎根于文化的吸收与探求中,扎根于最基本的实践与探求中。
在此期间,他常常与工匠们一起工作,在实贱中获取经验,充分发掘建筑材料的再利用价值和经济实用性,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
这些积累,终于成就了《瓦园》的惊艳出世。
此后,王澍一发不可收,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宁波历史博物馆等系列经典建筑相继问世。
这些作品,让西方的建筑权威人士毫不吝啬地将普利兹克建筑奖破天荒地颁给了中国人。
得知自己获奖后,王澍表示:“我突然意识到那沉寂的10年是多么重要,看来真诚的工作和弥久的坚持一定会有某种结果。
”【多维解读】角度一:厚积薄发。
鸟儿要想飞得更高,必须花大力气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树木要想长得茂盛,必须在根部积聚大量的营养;人要想成就大的事业,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积累丰富的学识。
中国建筑师王澍用10年的时间为未来积聚能量,终于赢得了一座座顶级建筑的问世。
如果他毕业之后就急急忙忙投入到建筑设计中,设计出来的作品就会少了10年的思考和沉淀,就不会彰显出丰厚的文化底蕴,就难免被打上“普通、平庸”的烙印。
勾践长达10年的卧薪尝胆,才积聚了三千越甲吞吴的能量;李时珍品尝百草三十载,才铸成《本草纲目》这一药学经典。
无数成功人士的事例告诉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厚积才能薄发。
角度二:守住寂寞,切忌急功近利。
当今社会,很多人都忙于追名逐利,很少有人能耐得住寂寞,眼睁睁地看着挣钱的机会丧失而不为之心动,但王澍做到了。
王澍:瓦片之上的建筑大师
王澍:瓦片之上的建筑大师作者:储召生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2年第06期5月25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日子。
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第一次把奖章颁给了中国建筑师——49岁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
评审委员会这样评价他:“中国当今的城市化进程正在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应面向未来的讨论。
正如所有伟大的建筑一样,王澍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普利兹克奖1979年,美国人杰伊·普利兹克和他的妻子辛迪创立了普利兹克奖,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
普利兹克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都参照了诺贝尔奖,获奖者可获10万美元和一枚铜质奖章。
每年约有500多名建筑师被提名,但获奖者却只有一两位。
普利兹克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下手精准,且极富前瞻性。
在短短30多年里,普利兹克奖快速崛起,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艺术大赏”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
五一小长假,杭州南宋御街。
身着蓝色对襟短褂的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王澍,正接受一家法国电视台的采访,照例吸引了许多游客围观。
游客们惊讶于法国女记者娴熟的普通话,完全没有注意到被采访的主角。
即使是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利兹克奖,即使是在自己设计的南宋御街,王澍仍然不为普通百姓所知。
不仅如此,许多搞建筑的人此前对王澍也并不熟悉:在国外他没有任何建筑作品,没有出过任何作品集,这在普利兹克奖历史上绝无仅有;在国内他的作品也仅限于江浙一带,没得过全国性大奖,按常规的评价标准甚至进不了一流。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帕伦博勋爵说:“当我们来到中国深入考察王澍的整体作品,毋庸置疑,我们所见证的是一个建筑大师的作品。
”然而自2月底该奖公布至今,围绕王澍及其建筑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
王澍说,无论在国内国外,他都属于“体制外”的建筑师。
演讲-中国当代建筑师王澍
宁波历史博物馆
瓷房子2003-2006
Ceramic House
2010 威尼斯,意大 利展览
衰变的圆顶(展览)
祝贺“业余”建筑师 王澍荣获建筑业界普利兹克奖
代表作品赏析
2005年10月,宁波美术馆落成,它是由轮船 码头航运大楼改建而成,规模仅次于北京中 国美术馆。整座美术馆外墙由青砖、木材、 钢材构成,像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给人的 印象是沉稳、内敛、厚实,又略带几分神秘 也是国内乃至国际上为数不多的拥有码头的 江边美术馆。
宁波美术馆-1
占地面积1.5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1万平方米, 集收藏保护、陈列展览、学术研究、艺术交流、艺 术教育、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是现代化、高品 位的造型艺术博物馆,同时也是一座既有港口特色、 富有现代气息,又具备中国气派的公共建筑。 由宁波航运大楼改建的宁波美术馆。在长宽各4米、 高1米的红砖展台上,六只模型演绎着整个设计的过 程。而看上去,这些美术馆的木制模型比老的航运 大楼更像航运楼,一些标志性的符号,譬如码头, 不是被抹去,而是被强化了。
王澍_我首先是个文人_然后才是建筑师
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一砖、一瓦、一 结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建筑终于 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
檐、一木间,江南民居般的灵性与自然 对中国正在发生的现实做出了正面回 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
的灵趣交相辉映,使人看着心里有一种 答,并得到了世界的关注和认可。
在评委们的眼中,王澍获奖在于设
的历史情感?有没有和本地的自然人文 也归功于中国美术学院、各地政府的大 优势位置。
肌理和谐共处?如何努力解决中国快速 力支持。尤其是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
普利兹克建筑奖评委的点评就是
城市化下城市和乡村的冲突?
江,在王澍的作品受到外界争议时,仍 很好的印证。普利兹克先生揭晓今年普
这种对延续传统生活习惯、信念的 然一直站在他的身后,还把中国美术学 利兹克建筑奖获奖名单时,给出了对王
上世纪 90 年代,中国改革开放掀 年里,始终如一地遵循着自己内心的声
“我首先是个文人,然后才是建筑
起热潮,“千城一面”的钢筋混凝土大楼 音,用建筑书写着“小世界”的文化大理 师。”这是王澍最喜欢说的话。王澍有着
在全国各地拔地而起。这样的建筑与本 想。
深厚的书画功底和文学情结,他对自己
土文化有多大关系?王澍责疑。
W文 化 ZHEJIANG TODAY 文化名家 ENHUA 主持 / 朱馨 电话 /87052244
朱 馨 金晓依
2012 年 5 月 25 日,北京人民大会 堂。
王澍
设立于 1979 年,有着建筑界“诺贝 我首先是个文人,然后才是建筑师
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首次将
颁奖典礼设在中国,并首次颁奖给一位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其中体 生动体现。
有的机遇,一方面要与中国悠久而独特
业余建筑师——王澍
“业余建筑师”——王澍摘要:王澍无论是思想还是建筑风格上都是个特立独行的建筑师,他称自己是业余建筑师,通过对他的各种思想的解读尝试做以下的归纳:1、注重建筑本身、场地以及环境的设计;2、尝试大胆使用低廉材料身边常见材料;3、建筑回归生活4、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关键词:王澍、深思熟虑、自由、生活、传统刘家琨曾经在评论王澍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的文章中提到王澍的三个特点:知识背景、民间/业余状态和江南烟雨气质。
又同时指出知识背景王澍是极力摆脱同时又受其强有力的影响,而民间/业余状态是有意为之,江南烟雨气质是下意识的。
在后来的一次访谈中王澍也分别针对这三个问题阐述了具体的思想。
从中可以得到以下归纳:一、真正好的城市,是以深思熟虑为基础的,城市的设计应当是整体式设计的。
在这整体式设计中再去寻找所谓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王澍认为,建筑的设计虽然是单个体建筑,但是仍是属于城市的,应该可以非常容易地直接地插入某个城市。
他的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宁波美术馆、杭州垂直院宅以及美术学院香山校园都是这样的特征。
保持城市的整体性设计。
与周围环境可以很融洽的契合到一起去,甚至只是将它们放在一起都不会很冲突。
王澍的作品十分注重环境的分析,这是一个建筑能够适应当地环境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他曾解释说在江南不可避免的带上地方特色有时并非诗意。
在做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的时候他就明白了在白墙上要加了一溜黑线,因为天不是蓝的,都是灰色的。
白色建筑在视野中和天的就没有了分界线,分不出天际。
另外由于气候的潮湿,建筑对风向的要求是十分强烈的,所以他的建筑方向性十分明确可以一目了然风是哪里过来的。
“风会决定这个建筑采用一个什么样子的形态,而不是你的美学趣味要这个房子是什么样子的”王澍的这个观点在多处其实都有体现,有很明显的批判后现代主义的意味存在,他曾指出后现代注意实际是种很肤浅的做法,基本是一种古典的符号复兴。
当然他自己也确实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传统文化的复兴。
素材积累——王澍
素材积累——王澍一.人物简介执着践行中国本土建筑学理念,享有“中国最具人文气质的建筑家”美誉。
代表作品:世博会宁波滕头案例馆、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
二.人物语言1.“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崩盘了,传统的东西几乎没有了,完全西化了”2. “我努力在走另一条路,和现在流行的不同、和西方现代建筑不同,我称之为另一种不同的建筑--…重返自然之道‟,这就是我要走的方向。
”3.我们的山水画,有人怡然居住在深山中,是一个和自然完全融合的文化,包括诗歌、书法、园林、绘画等等,有一套非常精致而复杂的哲学,这个东西可以说现在几乎没有人了解,我们谈中国、谈自己的传统时其实和外国人差不多,非常可怕,实际上我们已经是另外一个国家了。
三.写作角度1.不急功近利当年学业有成的他并未急于出来工作获取利益,而是在杭州以一种“隐居”的方式生活着。
在此期间,他与工匠一同干活上工,不断反思,以一种最原始也是最朴实的途径,来一步一步走近他理想中的中国建筑艺术。
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味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
这使得王澍的一些作品中具有和国画中相同的一些性质。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评价王澍时说道:“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浮华的世风下能保持平和的心态去发现建筑的本质2. 扎根于中国文化王澍是睿智的,因为他在自己的作品设计是能够体现出自己独到的视角和对中国文化的高深见解,他将中国传统文化“植”入当代建筑中,并将这种精神贯穿始终。
普利兹克奖评委会主席评价王澍时说道:“他的作品能够超越争论,并演化成扎根于其历史背景永不过时甚至具世界性的建筑王澍认为西方现在可持续发展、生态建筑这些概念,实际上已经处于被发达的科技绑架的状态,用了很多高科技,做出这类造价非常高的“生态建筑”,根本无法普及。
沉静如水
沉静如水作者:王文昌来源:《检察风云》2009年第17期中央美术学院有一个教师叫王澍,忽然有一天对建筑产生了兴趣,尤其是中国的园林建筑。
可是他并没有急于引经据典、著书立说,也没有云游四海、考查借鉴,而是偕夫人来到了西子湖畔,品茗闲游,寄情山水,一副悠然自得,不觉就是五年。
问及五年闲散有何收获,王澍只轻轻地说了一句:五年下来,火气去掉了。
建筑是一门学问,尤其是富有创意的建筑。
风风火火,不出几天就可以盖起几间、甚至是十几间的草房,但那充其量是泥瓦匠的作品,王澍的建筑追求远不止于此,之后一鸣惊人的王澍建筑作品可见一斑。
这样动手之前,在西湖边上王澍为了去掉火气,一住就是五年也就可以理解了。
五年下来,他变得从容而游刃有余——如同西湖一样清新、悠然。
我不懂建筑,所以对建筑的文化内涵不甚了了,更不敢妄谈建筑与司法之关联。
但我知道,在司法领域像王澍一样沉下心消去浮躁火气的人并不多见。
浮躁是今天司法官员的通病——也许是喧哗的社会阻碍了他们的视听,也许是功利的思想闭塞了他们的心智。
但是司法官员的职责必须摈弃浮躁。
一个当事人面对心高气盛、火气十足的法官或是检察官,内心不仅不会敬畏法律,而且会对公正的力量产生怀疑。
培根在《论司法》中曾说过:“耐性和慎重听讼是司法官职务的主要成分之一,而一个哓哓多言的法官则不是一件和谐的乐器。
”对此培根首先躬身行之。
当培根任皇家检察官时,因职责所系,不得不检举某种犯罪之人,或平常犯人或大逆不道。
然而培根对之皆温和有礼,从不盛气相向。
盖其态度对事则严,对人则恕。
(罗素《培根传》)西方司法界十分重视司法官员这方面品质的培养与纠正。
1957年英国休·哈利特爵士审理“琼斯诉全国煤炭管理局”的案子时,由于在庭上急于了解事情的真相,把当事人和律师撇在一边,开始发问,一个接着一个,既向证人提问,也向律师提问,算起来他提出的问题比其他人加在一起还要多。
于是两方的律师以此为由提出上诉。
上诉法院的丹宁勋爵果断地批准了这个上诉请求。
独行的色彩
独行的色彩时间:2017-10-24 21:14:59 | 作者:陈婉华“路”的一半是“足”,意思是指“脚所踩的地方“,另一半是“各”,代表“各人有各人的去向”。
有所往,有所返,有所离,有所聚,有所予,有所求--每一个人都孤独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有的时候,前方的路是如此危险,你只能独自上路,你要自己去面对,别人的帮助反而会成为一种阻碍。
一个人去面对,不管成功与否,它终将成就你自己。
漉漉烟雨,秦世恍兮。
两千年前的一天,“荆轲”--这个带着历史味的坚韧姓名,作为一枚一去不复返的箭簇,镇定地去完成他作为一名死士的任务。
从易水河到咸阳宫,带着那股无人能代、横空出世的孤独,他走在自己一个人的路上。
刀剑出鞘,快如闪电,接着便是身躯重重仆地的声音。
这危险的重任,荆轲只能独自面对,而他也因此在独行的路上败出伟岸。
普鲁斯在《影子》中说过:“难道你真是一个在黄昏出现,默默点燃路灯,随即友像影子一样消失的人吗?”民国时期又有多少大师独自走在坚持真理的路上,他们是时代的先驱与社会的推进者,他们是走得快的人。
他们都是独行者。
独行是一种精神形态,体现出独立的人格与自由的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20世纪50年代,当人们把改革的理想主义,转变为保守的反动的专制主义的时候,顾准却坚决走上彻底的经验主义、多元化的立场。
他坚持自己的思想,为反对这种专制主义而奋斗到底。
这本该有一代文化集体共同担挑的义务,却要顾准一个人独自奔赴。
在向前的路上,他坚守着,是多么孤独悲壮而神性。
独行,将顾准的品质打磨成绚烂的宝石。
但是,又有多少人理解他的独行?真正的独行者要坚贞于自己的内心,抵得住诱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建筑师王澍在1922年--建筑业的春天来临,改革开放之际,却选择了隐退。
因为不想做更多的东西来祸害这个世界,在人们都争先恐后地向热流冲去的时候,他却转过身去,与人流背道而行。
在那反向的道路上,他不被眼前的金钱利益所诱惑,而是保持内心的宁静,走在自己的路上。
王澍《叛逆的征途》励志演讲稿
王澍《叛逆的征途》励志演讲稿各位同学:你好,我是王舒。
刚才小萨说很多人都不知道普利茨克奖。
事实上,这并不奇怪,因为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奖项。
然而,许多代的建筑师都没有想到这一点。
最后,它被一位以反叛而闻名的建筑师获得,他至今仍在工作和奋斗。
许多人从他的眼镜上摔下来。
所以,如果你想在中国的建筑行业找到一个从年轻时就以叛逆而闻名,并一直叛逆到成年的人,我想我一定是其中之一,这一点更为突出。
很多人说叛国罪。
你为什么反抗?青春期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情绪,那就是叛国。
青春期大家其实都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情绪,你的那种活力。
你面对的这个社会,有点不可知的一个状态;很多的成年人都在教训你,让你这样让你那样;你又不太反驳得过他们,但同时你隐隐地知道,他们好像也不完全是对的。
就是那样的一种情绪,那么大家可能会有个问题,这样的一个人,他是什么时候开始,是这样一个状态。
因为这种状态对学生来说是不正常的,就连我都觉得奇怪。
你无法想象我的学校,比如中学,是什么样子。
我在中学时是个标准的好孩子。
有多好?自从我进入学校以来,我一直是西安市的班长、团支部书记和三名优秀学生。
那么,这样一个好学生后来怎么会变成这样一个叛逆的学生呢?有一件小事儿和我后来特别有关系,我记得我当时在中学的时候有一堂课就是历史,在读历史课的同时我看两本书,一本叫《法国大革命史》,一本是冯友兰先生的《中国通史》。
那两本史看完之后再看课本,那课本就可以直接扔到垃圾桶里去了。
因为它太幼稚、太简单,历史被他们概括得几乎就变成了没有。
我记得我上课的时候,我们那个老师是刚毕业的一个年轻老师,我坐在第一排,他就老有点狐疑。
因为他讲的其实不多,发现那个学生拿着本在那写,写的内容好像远远超出他在课堂上所讲的。
下课的时候他说能不能把你的笔记本给我,让我看看。
我就给他看,他说能不能让我带回家去看看,我说行。
第二次上历史课的时候,他就说,他说:“这个学生,将来一定是不得了的。
”当我进入大学时,我是南京理工学院。
王澍演讲稿
王澍演讲稿12普利兹克建筑奖被视为建筑专业的最高荣誉[4]。
1979年由美国芝加哥普利兹克家族通过旗下凯悦基金会创立,由专业评审委员会每年评选出一名作出杰出贡献的在世建筑师。
获奖者可以获得10万美元奖金和获奖证书,1987年后委员会还为获奖者颁发一枚铜质奖章。
颁奖典礼在每年5月举行,地点则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筑物内。
3,王澍成为建筑界诺贝尔奖中国第一人。
2012年5月25日,普利兹克建筑奖(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
这是这一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全世界公认的代表建筑行业最高荣誉的奖项自1979年创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颁奖典礼,王澍,作为活跃在中国建筑第一线的建筑大师,他的作品总是能够带给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即使是对那些建筑司空见惯的人而言。
他也是首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中国建筑师。
41963年11月4日生于新疆乌鲁木齐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建筑系学士。
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2000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设计与理论专业城市设计方向博士。
2012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他是首位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现在中国美术学院环境艺术系任教5凭着对项目场地的独特见解,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高超表达,以及对不同建筑材料组合的巧妙把握,使得王澍的作品有着一种独特的象征性和延续性。
这种特殊的属性从何而来:引用王澍本人的话来讲:“在当大家拼命赚钱的时候,我却花了六七年的时间来反省。
”也许正是这六七年时间的反省,使得王澍能够在浮躁的社会和喧嚣的环境中静下心来,细细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发掘其与建筑内在的微妙关系。
王澍说过,每次做设计时,不只做一个建筑,而是设计一个保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的世界,走上一条重返自然的道路。
6放眼当下,中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正引发一场关于建筑应当基于传统还是只因面向未来的讨论“30多年前,二十几万个村落在整个中国形成的一个体系,就像绘画中出现的一样,有着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
死屋手记王澍在线阅读语文阅读王澍《我从来没有妥协过》
死屋手记王澍在线阅读语文阅读王澍《我从来没有妥协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文本(14分)王澍:我从来没有妥协过中国建筑师王澍获得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
他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公民,也是第四年轻的得奖者。
普利兹克奖被誉为建筑学界的诺贝尔奖。
在东南大学建筑系读书时,王澍以狂傲著称。
他曾在硕士答辩时放言:“中国没有现代建筑师。
如果有,最多一个半。
我算一个,我的导师齐康算半个。
”获得普利兹克奖之后,对此,他强调,“我只是要表达,中国建筑界虽然不时有思想的火花和批判的意见,却没有持续和深入,没有积累和传承,永远处于开端。
”2000年以后,王澍不再言辞激烈,只是埋头工作。
他说:“我从来没有妥协过。
作为建筑师,能够说服别人和自己一样有不可动摇的信念,这是一种能力。
”他曾背着行李,按照沈从文的《湘行散记》行走,用几个月的时间寻找书中提及的村落。
王澍一直有古典文人著书立说、传道受业解惑的强烈愿望。
王澍有几十张古代书画的珂罗版,用来研究传统绘画。
进入大学后,王澍开始临帖,最开始是临摹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时至今日,他依然保持这个爱好。
一直以来,王澍都被归为“实验建筑运动”一分子。
作为实验建筑的代表人物,王澍曾三次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王澍曾经把6万片拆迁下来的旧瓦带到威尼斯,搭建“瓦园”。
中国当代建筑研究学者王明贤回忆:“西方盖一个建筑,是把旧的推翻,用新材料重做,但中国老建筑的旧材料可以继续用,建筑可以再生。
威尼斯双年展是很喧闹的地方,可看到‘瓦园’,人们就会变得安静,这是让人沉思的地方,让人沉思建筑到底该怎么发展,城市该怎么发展。
”王澍的刻苦、克制与坚持被认为是他取得成功的主要原因,他坚持“实验”十几年,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完全没有其他建筑师身上出现的“分裂”现象。
很多现代建筑和城市的关系很突兀,王澍获得普利兹克奖,提醒了整个世界建筑界,中国有这样一条独特的建筑道路,对世界建筑而言是补充或者新的出路。
王澍也表示,有一群建筑师,在做不起眼的建筑,这不是因为他们年轻或者分量不够,而是选择了一条反标志建筑和巨大建筑的道路,自己得奖是对这个群体的巨大鼓励。
高中语文:素材的转述
中国建筑师王澍入选“2013年度全世界l00位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名单, 在此之前他荣获了2012年“普利兹克建筑奖”。王澍大学毕业后,扎根于 文化的吸收与探求和最基本的实践与探求中长达10年,放弃了很多赚钱的 机会。多年积累与实践,成就了经典作品《瓦园》。之后创作了包括苏州 大学文正学院图书馆在内的一系列经典作品。
近日,一则题为“学医 7 年,硕士弃博卖面包!爸妈懵了:初中毕业就够了”的新闻在网上热传。主人公曾就读于 某名牌大学医学专业,经过 7 年半的本硕连读,最终放弃了出国读博士的机会,开了家面包店。当被记者问到“为什 么一定要当面包师”时,他回答:我也没说一定要当面包师,只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就这么简单。
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一则题为“学医 7 年,硕士弃博卖面包!爸妈懵了:初中毕业就够了”的新闻
在网上热传。主人公曾就读于某名牌大学医学专业,经过 7 年半的本硕连读,最终放弃了 出国读博士的机会,开了家面包店。当被记者问到“为什么一定要当面包师”时,他回答: 我也没说一定要当面包师,只是想做一件有趣的事。就这么简单。
学生练习四:每个大组一个题目,运用“王澍”材料表达观点,按照转述三步骤,写一个
200字左右的语段,并标明步骤。请同桌二人互相评分并点评,满分10分。
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著名未来学家丹尼尔·平克说,未来社会有六种技能非常重要:设计感(规划的意识和能力)、讲故事的能力、整合
事物的能力、共情(设身处地地感受和理解他人)能力,还有你需要会玩,你需要找到意义感。 请从丹尼尔·平克的话语中选择两个关键词,表达你对未来社会人才的思考。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个“很孤独的身影”——王澍与建筑师
一个“很孤独的身影”——王澍与建筑师
金鹏
【期刊名称】《上海艺术家》
【年(卷),期】2013(000)005
【摘要】他过着一种文人式的修身养性的生活,没有被工程和项目拖下水,他的
业主大都非常信任他,他是国内建筑教育的一朵奇葩,尽管他曾说中国只有一个半的人可以你称为建筑师。
他的文章柏较于一般的建筑专业文章充满了对哲学、艺术、文化和万史的研究与赞叹,他对传统建筑材料的收集和使用让外国建筑大师羡慕不已。
总之,他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中国建筑师,他称自己是“业余工怍室”的“业余建筑师”,而这些,让部分建筑师对他充满非议,
【总页数】8页(P22-29)
【作者】金鹏
【作者单位】现代建筑设计集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王澍的探索之路 [J], 杨洁丰
2.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分析建筑师王澍的探索之路 [J], 谢智帅
3.浅析建筑师王澍的探索之路 [J], 卢耀星;陈立娴
4.面对建筑的一种姿态--解读建筑师王澍 [J], 高晖
5.王澍与隈研吾东亚建筑师写作策略微观个案研究 [J], 朱剑飞; 张璐; 孙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阅读素材: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王澍(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王澍作品)
孤独是为了惊艳的绽放
王勇
小时候,他很孤独,因为没人陪他玩。
他喜欢上画画,经常一个人在家涂鸦。
稍大一点,他便用粉笔在灰墙上画小人、火车、还有房子。
从上小学开始,他就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
“别人说,这个孩子清高。
其实,我跟别人玩的时候,总觉得有两个我,一个在玩,一个在旁边冷静地看着。
”他喜欢画画和看书,想着长大后做名画家。
高考完填志愿时,父母对他的艺术梦坚决反对。
他不争,朝父母丢下一句:如果理工科能画画他就念。
本来只是任性的推托,未曾想父母真找到了个可以画画的专业,叫“建筑系”。
建筑师是干嘛的?当时别说他不知道,全中国也没几个人知道。
建筑系在1977
年恢复,他上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时是1981
年,不只是建筑系,“文革”结束大学复课,社会正处于一个如饥似渴的青春期氛围。
他说,当时的校长是钱锺书堂弟钱钟韩,曾在欧洲游学六七年,辗转四五个学校, 没拿学位就回来了,钱钟韩曾对他说:“别迷信老师,要自学。
如果你用功连读三天书,会发现老师根本没备课,直接问几个问题就能让老师下不来台。
”
于是到了大二,他开始翘课,常常泡在图书馆里看书,中西哲学、艺术论、历史人文……看得昏天黑地。
回想起那个时候,他说:“刚刚改革开放,大家都对外面的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
毕业后,他进入浙江美院,本想做建筑教育一类的事情,但发现艺术界对建筑一无所知。
为了混口饭吃,他在浙江美院下属的公司上班,二十七八岁结婚,生活静好。
不过他总觉得不自由,另一个他又在那里观望着,目光冷洌。
熬了几年,他终于选择辞职。
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周围的那些建筑师们都成了巨富,而他似乎与建筑设计绝缘了,过起了归隐生活,整天泡在工地上和工匠们一起从事体力劳动,在西湖边晃荡、喝茶、看书、访问朋友。
在孤独中,他没有放弃对建筑的思考。
不鼓励拆迁、不愿意在老房子上“修旧如新”、不喜欢地标性建筑、几乎不做商业项目,在乡村快速城市化、建筑设计产业化的中国,他始终与潮流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使他备受争议,更让他独树一帜,也让他的另类成为伟大。
虽然对传统建筑的偏爱曾让他一度曲高和寡,但他坚守自己的理想。
“我要一个人默默行走,看看能够走多远。
”
基于这种想法,过去八年,从五散房到宁波博物馆以及杭州南宋御街的改造,他都在“另类坚持”,“我的原则是改造后,建筑会对你微笑。
”
他叫王澍,今年49岁,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2012年5月25日下午,普利兹克奖颁奖典礼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王澍登上领奖台。
这个分量等同于“诺贝尔”和“奥斯卡”的国际建筑奖项,第一次落在了中国人手中。
“我得谢谢那些年的孤独时光。
”谈起成功的秘诀,王澍说,幼年时因为孤独,培养了画画的兴趣,以及对建筑的一种懵懂概念;毕业后因为孤独,能够静下心来思考,以后的很多设计灵感都来源于那个时期。
尽管张楚在歌中唱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生命像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
”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另外一句话:“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一份孤独。
”
王澍是孤独的,但中国地产第一品牌的形成应该感谢这份独守;张海迪是孤独的,这位轮椅上的作家以惊人的专注和坚守,完成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著作;阿甘和许三多是孤独的,
却凭借特有的真诚和韧劲惊艳了世人。
最艰难时候靠她的工资在养我
朱麓冰
当钢筋混凝土打造的高楼大厦在每一座城市拔地而起时,有这样一位具有人文气质的建筑师,和他的“业余建筑工作室”一起,用回收型材料和旧砖弃瓦打造出一批素朴深沉的作品,并因此获得中外评委的青睐,获得了2012世界建筑最高奖——普利兹克奖。
他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教授。
作为中国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昨天下午,刚刚从美国讲学归来的王教授在美院象山校区出席了媒体见面会,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崇尚自然的建筑理念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思考与坚守。
本来挺宽敞的会议室被来自全国各地的记者挤得满满当当,甚至连俄罗斯新闻社和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也远道而来,一睹这位建筑大师的风采。
拿奖的原因在于超越了文化的冲突
无论是充满水墨意韵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古朴典雅的南宋御街,还是唤醒一整座城市记忆的宁波博物馆,都是古典和现代、艺术与自然的完美结合,散发着温婉优雅的东方气质。
与始终追随国际潮流的建筑师不同,王澍更加注重的是现代与传统、人工与自然的平衡。
“我对城里所有高大威武的地标性建筑都很反感,我的很多创作理念都是从农村学来的。
”他提倡向乡村学习,选用大自然的材料,造“轻盈”的房子。
他也坚守传统,由他设计的宁波博物馆外墙由“瓦爿墙”和“竹条模板混凝土”混合构成,“很多老人摸着墙壁说,这个让他们想起了自己的家。
”
拿下普利兹克奖的原因,王澍归结为一句话,他的作品超越了文化的冲突。
“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东方与西方的冲突、强势与弱势的冲突……我们要用智慧的方式让它们化解。
”作为王澍最大规模的群体作品,如诗如画的中国美院象山校区就是他对建筑模式的一次深入探索。
为充分挖掘建筑材料的可利用和经济实用性,王教授从各地的拆房现场收集了700多万块不同年代的旧砖弃瓦,让它们在屋顶和墙面上重现新生。
“我要打造的,是带有中国传统书院气息的校园,不是千篇一律的大学城。
”王澍说。
没有她所有的方案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王澍获奖时,因为人在美国,他的太太,同在美院教书的陆文宇就成为了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
昨天是三八妇女节,在谈到这位成功人士背后的女人时,王澍开心地笑了:“获奖时我就在想,这份荣誉是共同属于我和她两个人的。
我的太太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和我同甘共苦十余年,拿下这个奖,她功不可没。
”
1997年,王澍和妻子陆文宇在杭州创办了“业余建筑工作室”。
创办工作室的这段时间也是王澍建筑生涯中最艰难的时光,妻子的支持让他感动不已:“主要靠她的工资在养我,我打零工,偶尔挣一笔。
我那种文人的孤傲早年就养成了,认识妻子后,抹平了大半。
”2010年,王澍与妻子一起荣获了德国谢林建筑实践大奖。
“也许没有我,所有的建筑设计方案都不存在。
但没有她,所有的方案就不可能变成现实。
”
业余时间从不上网也很少看电视
“我一向认为我首先是个文人,碰巧会做建筑,学了建筑这一行。
”在一篇名为《素朴为家》的文章里,王澍这么写道。
你也许很难想象,这位现在蜚声国际的建筑师,业余时间从不上网,也很少看电视,他的兴趣就是写写文章,练练书法,喝喝茶。
不上网怎么知晓时事和了解别人的评价?“对我来说,保持内心的平静是最重要的,无论世界是否刮风下雨。
”
王澍热爱书法,喜欢临摹字帖,他说自己现在的建筑风格跟十几年来修习书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大学时期,午夜宿舍里其他同学都睡了,只有他一个人在写字,看上去是个“很孤独的身影”。
“现在的中国,还能跟传统文化保持密切关系的学者,大多已经去世或者到了将死的岁数。
”这位热爱书法和中国山水画的建筑师想做的,是留住文化。
“如果不做建筑师,
我应该会选择做一个文人吧。
”王澍这样说道。
【王澍简介】
王澍,男,1963年11月出生于新疆乌鲁木齐,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建筑学学科带头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1985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建筑研究所,获硕士学位;1988年至1995年在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