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 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课题名称:《孙权劝学》课型:讲读课时安排:1课时内容分析:本文节选自《资治通鉴》,人物形象孙权、吕蒙、鲁肃性格鲜明,各具风韵;人物对话富有情趣,虽然短小,但却令人寻味。

学情分析:应引导学生正确的朗读课文,翻译课文,并通过朗读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本文有关的文学常识;2、识记重点字词及其翻译;能力目标准确朗读课文,正确翻译课文,并通过文章的朗读与分析了解文章的创作特色,把握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育目标教育学生应该学会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有利于自己健康成长文化养料;同时,在自己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应该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认真的加以改正。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同学们,中国有句古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可见,良药与苦口,忠言与逆耳总是相伴相随的。

然而,我认为如果讲究说话的策略,良言却可以被包装上一层甜蜜的外壳,变得易于人们接受,那么将会产生“良药未必苦口,忠言未必逆耳”的表达效果,这便是语言的艺术与魅力。

今天,便让我们一同来学习《孙权劝学》这一堂课,让我们共同步入三国时代,来领略一下古人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采。

导入新课听讲二、简介作者生平、创作以及《资治通鉴》的基本情况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宝元进士。

他立志编撰《通志》,作为封建统治者的借鉴。

治平三年撰成战国迄秦的八卷。

神宗时赐书名《资治通鉴》。

他反对王安石实行变法。

元丰八年哲宗即位,召他入京主国政,数月间尽废新法。

为相八个月病死,追封温国公。

著有《司马文正集》、《嵇古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30卷。

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

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222种。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7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7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7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学习总结、实习报告、工作计划、心得体会、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e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 such as learning summary, internship report, work plan, experience, documents, contract agreements,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osition, other model essay, etc.want to know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 please pay attention!《孙权劝学》优秀教案7篇教案的编写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进度,避免过于超前或滞后的教学安排,通过一份教案,教师能够有序地安排教学步骤,使教学过程更加顺畅和连贯,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孙权劝学》优秀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选15篇)《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的】知识与才能:1、通读课文,疏通文意,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

2、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及“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3、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

3、讨论法。

培养学生在课堂内外讨论问题,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教学重点】1、通过屡次朗读,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2、积累文言词语,揣摩体会任务的语言特点。

【教学难点】1、懂得学习的重要性,进步学习的积极性。

让学生领悟到读书有意于人的开展和完善的道理。

2、掌握并学习应用“吴下阿蒙”“刮目相看”等成语。

教学方法:诵读法学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司马光的资料,掌握本文出现的生字词并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能自己疏通课文。

【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吴下阿蒙”的意思?“吴下阿蒙”即当年在吴县时的阿蒙,或说是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

后泛指缺少学识和文才的人。

那么还有一个成语“刮目相待”,谁又知道它的意思呢?它表示不要用老目光对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这两个成语来于同一个故事,主人公都为三国时的吕蒙,吕蒙从不好读书的“吴下阿蒙”到让人“刮目相看”期间发生了什么,是什么原因促使了他的这种变化,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篇文言文《孙权劝学》来解决我们的疑问。

二、出示活动任务1、理解作者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准确朗读课文,把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故事内容和文中出现的成语;3、揣摩文章的对话描写,认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树立学无止境、开卷有益的观点。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优秀10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时期孙权的重要地位和其提倡教育的理念;2.通过学习孙权劝学的诗文,感受古代文化和思想内涵,提高语文水平;3.通过阅读和理解孙权的劝学诗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孙权的劝学思想和教育价值;难点:理解古代诗文的意蕴和传达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历史,了解孙权的生平事迹和其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

2.鼓励学生谈谈自己对学习的想法和看法。

二、阅读课文(20分钟)1.学生个别阅读“劝学五首”,理解文中诗句和表达的思想。

2.学生合作阅读,交流和讨论学习的重要性和劝学的深层含义。

3.学生模仿孙权的写作方式,自己写一篇劝学的短文。

三、展示交流(15分钟)1.学生自主朗读自己写的劝学短文,班级同学评价和分享感受。

2.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学习内容,回顾孙权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价值。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学生自主发挥,结合现代时代背景,思考和探讨劝学的现实意义。

2.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阅读活动和文化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孙权的教育思想和劝学的重要性,掌握了古代诗文的阅读方法和深层含义,树立了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学习的动力和热情。

同时,学生也掌握了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在自主研究和讨论中增强了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为今后更好地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孙权是三国时期吴国的重要人物,被誉为“江东小霸王”,他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建树。

而在教育方面,孙权更是重视和提倡,他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来培养人才,才能确保国家的繁荣和稳定。

因此,他一直致力于推广教育并提倡劝学,劝导人们勤学苦读,为国家建设和个人成长做出贡献。

孙权将自己的劝学思想融入到了自己的文学作品中。

他所写的《劝学五首》即是其中的代表作品。

《劝学五首》总共五首,都是孙权针对不同的读者面向全社会进行劝学的。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五篇】

【导语】本⽂选⾃《资治通鉴》司马光主持编撰《资治通鉴》的⽬的是想让后⼈通过历的⼀些的失吸取教训从⽽更好的治理国家。

⼩编整理了七年级下册语⽂《孙权劝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导⼊。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孙权劝学》它选⾃《资治通鉴》,同学们先看⼀下《资治通鉴》的相关知识。

关于司马光,同学们都知道他砸缸的故事,下⾯再了解⼀下。

⼆、感知课⽂ 1.学习⽂⾔⽂最重要的是朗读。

朗读要求读准字⾳,把握节奏,读出感情。

下⾯⽼师读⼀下,同学们要听准字⾳、停顿。

2.好,请同学们看⼤屏幕,看看这⼏个字怎么读。

3同学们,该你们来朗读了!千万要注意读准字⾳,还要把握好节奏。

4.好,下⾯谁愿意给⼤家展⽰⼀下你的朗读才能啊? 5.下⾯,让我们来了解⼀下⽂章⾥的⼈物! 孙权(182-252)即吴⼤帝。

三国时吴国的建⽴者。

字仲谋,吴郡富春⼈。

公元200年,兄孙策死后,他18岁便继承了孙⽒政权,据守江东。

208年与刘备联合,⼤败曹操于⾚壁。

222年夷陵战役,吴军⼤败蜀汉军队。

229年称帝于武昌,后迁都建邺。

230年派将军卫温到达夷州(台湾),加强了与夷州的联系。

吕蒙(178-219),字⼦命,三国时吴国名将。

安徽⾩南⼈,少依孙策部将邓当。

邓当死代领其军。

后从孙权攻占各地。

曾随周瑜、程普等⼤破曹操于⾚壁。

他接受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长进甚快。

鲁肃卒,代领其军,袭破关⽻,占领荆洲。

不久病故。

鲁肃(172-217),三国时吴国名将、政治家。

字⼦敬,临淮东城⼈。

出⾝⼠族,为孙权所敬重。

主张联刘抗曹,助周瑜⼤破曹军于⾚壁。

周瑜死后,代领其军,继续与刘备维持和好关系 6.理清了⼈物关系,下⾯我们来疏通⽂意。

请同学们以⼩组为单位,结合书下注释,来疏通课⽂,有问题尽量在⼩组内解决,若组内有疑难,则提出来全班解决。

有哪个词哪句话不理解,提出来 请同学们看⼤屏幕。

还有两个成语出⾃本课,看⼤屏幕;吴下阿蒙:泛指缺少学识,⽂才的⼈. ⽬相看): ⽤新的眼光来看待.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们积累下来,并熟练运⽤。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为《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三国时期东吴君主孙权的生平事迹,鼓励大家勤奋努力,以此为例启发学生用心学习。

二、教学目标1.学习并理解《孙权劝学》的内涵;2.了解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有个全面的了解;3.通过阅读《孙权劝学》,鼓励学生勤奋好学,增强学习意愿。

三、教学重难点1.学习《孙权劝学》的内涵,理解其中所表达的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等思想;2.解读语言符号,表达对于孙权的人物形象的看法。

四、教学手段1.课前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文本解读,提取核心内容,给学生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五、教学步骤1.教师演示分析阅读过程,模仿思考技巧,启发学生的思考;2.介绍三国时期背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对于孙权的好学精神的认知;3.阅读文章,带领学生找出精华,进一步体会文章内涵;4.针对文章,教师普及孙权的生平事迹及其表现出来的具体思想,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及背后的含义;5.对“日无暇晷,事无巨细”的句子进行讲解,鼓励学生以此为反思,进一步加强学习意识。

六、教学策略1.强调教师的引领作用,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包括图像、视频、壁报、互动等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以讨论、研究、解说等方式展开教学,以帮助学生了解孙权生平及其思想,鼓励学生增强学习意愿。

七、教学评价1.课堂讨论,通过引导学生的发言以检测其理解能力与阅读能力;2.以作业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估他们对于课程的掌握程度;3.通过对学生读、说、听、写等能力的综合评价,以确认学生课程学习效果本节课以孙权的好学精神为主题,通过阅读文章,了解三国时期背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技巧,引发学生对孙权及其思想的认知。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理解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在阅读中了解古代文化,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通过写作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孙权劝学》的作者、背景、内容,学习古代阅读方法和技巧,领悟劝学的意义和价值。

2.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对于古代经典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素养,让学生在写作中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引入故事、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参与。

2. 对话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答等方式,培养学生思考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实践法: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朗读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和阅读技能。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 分钟)通过介绍《孙权劝学》的一些情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化的兴趣。

2. 阅读课文(15 分钟)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孙权劝学》的全文,并进行逐句解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同时提出一些问题,与学生展开互动。

3. 小组讨论(20 分钟)按照小组分组,让每组学生对于《孙权劝学》的不同部分进行深入讨论,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观点和方法。

4. 朗读训练(15 分钟)通过朗读《孙权劝学》的一些片段,让学生在阅读中提高掌握古代经典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写作活动(30 分钟)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题目,进行写作。

题目可以是对于《孙权劝学》的理解、对于劝学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等等。

6. 总结(5 分钟)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并进行问题回答和梳理,帮助学生进一步认识和领悟《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

《孙权劝学》教案(15篇)《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几个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规劝的艺术----善劝,培养善纳雅言的品质,明白学习的作用,重视学习,会学习。

【教学重点、难点】1、积累孤、博士、见、但、乃等文言实词、虚词。

2、通过停顿、重音、语速、语气、语调的朗读训练,提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与水平。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运用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内容及过程】第一课时一、分享材料。

1、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二、熟读全文。

(学生齐读,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熟)三、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

第一部分:运用语言描写详写孙权现身说法,从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两个方面劝吕蒙学习。

第二部分:运用语言描写从侧面以鲁肃大惊体现吕蒙的巨大变化,写出吴下阿蒙接受劝说就学后令人刮目相待。

从而突出了孙权“善”劝。

四、文言知识积累。

1、成语:①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

②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总经理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③士别三日:即读书人分别后三天,或说是有道德和才能的人相隔了一段时间,特指有了明显的长进,一般与“刮目相看”连用。

也可以单独使用,褒讲久违的友人有能耐或者本事等等。

2、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1)当涂---当权(2)辞---推辞(3)孤---帝王自称(4)卿---帝王对爱臣的称呼(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9)过---经过、到(10)更---变换、改变、重新(11)见事---了解事情的发展情况(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孙权劝学》优秀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的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3.理解本文开卷有益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1.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课文,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2.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和运用,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意思是生命有限,学海无涯。

而智出学海,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地丰富我们的语言宝库,攀登学习的高峰,畅游知识的海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告诉我们学习需“勤奋”的真理。

其实“学习”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学习”这个话题的文言文。

(板书)孙权劝学2、简介《资治通鉴》及作者司马光(1)司马光,字君实,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

”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二、整体感知1、听配乐范读,整体感知全文。

听完范读后,全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课文。

2、对着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来理解课文,不明白的地方相互讨论研究,自读理清课文情节。

在翻译文言文时,我们不要求字字句句直译,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完成,即:翻译出文章的大意就可以了。

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以“提问”形式,落实文言实词、虚词和重点语句的大意。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

《孙权劝学》教案(集锦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

2、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背诵课文。

3、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各自说话时语气、神态和心理,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4、明白后天学习的重要性,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2、学习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引兴趣提问“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意思,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成语是最早描述的是哪个人物?(吕蒙),那么咱们今天就来学习《孙权劝学》一文,看看吕蒙是怎样做到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二、题目、作家作品简介(一)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由同学来介绍一下相关资料。

[课本P112页注释]1、《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实,人们可以从这本书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就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

2、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二)文中的几个人物:孙权,字仲谋,三国时期吴国的国君。

吕蒙,字子明,三国时期吴国的名将、鲁肃,三国时吴国名将。

字子敬,临淮东城人。

(三)写作背景:在的赤壁之战前后,孙权既要北拒曹操,又要防止刘备鸠占鹊巢,所以在招揽人才、巩固势力的同时,劝勉臣下读书明理,提高自身素质。

孙权劝吕蒙注意学习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

(四)题目解说:《孙权劝学》写的就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多读史书、兵书,其才略很快就有了惊人的长进,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那么,孙权究竟是怎样劝吕蒙的呢?我们先来听一听录音,初步了解一下文章的内容;注意听的时候要掌握字、词的读音,注意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3篇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3篇

有关《孙权劝学》教案3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中涉及的常用文言词语。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1、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2、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三)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学无止境,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

课型、课时:新课 1课时教学手段:黑板、粉笔和投影片教学设想:1、自读质疑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将其中疑难提出,小组间讨论解决,或提出来共同解决。

2、编课本剧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将课文编成课本剧,一来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有益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二来可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

一、导语设计:师:这几天有个难题让我吃不好睡不好,大家能帮我想想办法么?师:什么事呢?我有个学生,他总是不肯下功夫学习,我劝他应该好好学习,他说自己的事很多,况且又不想当学者,不学也罢。

我很想好好跟他讲讲道理,可又不知该怎么说,大家看看我应对他说些什么呢?师:东汉时,吴国的国君孙权也遇到这种情况,大家想不想知道他是怎么做的?(教师向学生求教,突出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且体现了学生式的老师这一课改精神。

由此导入,引发学生求知欲。

)师: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谁来说说?学生回答。

( 学生参与学习目标制定,益于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师对之进行概括。

二、作者及文中人物简介1.作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孙权(182~252)字仲某,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

3.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 14篇

《孙权劝学》教案14篇《孙权劝学》教案篇1一、关于本课例的介绍:本课例有三大特点:1、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2、老师以书面的形式指引学生培养文言文学习的习惯;3、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以组内、组外、老师评价的评价方式让每位学生学会反思,促进发展。

二、关于本课例设计的思考1、新课程标准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这就须要在学习过程突显出合作、发现、探究等认识活动,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而老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引导、激发他们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

例如在《孙权劝学》一课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读音、词语解释、翻译等基础问题入手,共同发现问题,利用工具书分析、解决问题。

这样在分工合作中,即使基础很差的学生也是“发现问题”的重要角色。

2、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初一学生尤为重要。

我们都很清楚,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效益,而在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非常显著。

所以对于刚踏进中学门槛的初一学生,对于尚未摆脱“乖乖听课”学习模式的初一学生,语文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孙权劝学》一课中,设计了小组学习成果的展示、小组间挑战打擂台、我当小老师、设计板书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满足感,让学生尝到成功的感觉,尝到愉快的感觉。

国外心理学提出的“情感性激起说”指出:学习动机需要带有强列的情感作用,并趋向于预期的目标;动机之所以有用,乃是由于寻求愉快的学习。

所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有趣就是成功的第一步。

当然,有趣并不代表闹哄哄课堂,在热闹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真正的学到,关键在于老师的指引。

老师应帮助指引学生养成文言文学习的习惯。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

《孙权劝学》优秀教案6篇《孙权劝学》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知道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2. 讲述__内容,背诵课文,揣摩语言,说出__给人的启示。

二、过程与方法1. 课前收集有关作者等资料,孙权和吕蒙的故事。

反复朗读课文,揣摩文中生动的对话描写,以及人物形象的刻画。

2. 小组合作,对比阅读《孙权劝学》与《伤仲永》,逐步提高阅读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认识刻苦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修养,于国于己都意义重大。

2. 勉励学生重视学习,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翻译、背诵课文。

揣摩文中的对话,感受人物形象。

难点:美读课文,读出人物个性,读出__韵味。

体味对话的情味教学资源:自制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练习资料;学生课前收集的资料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师生共同欣赏。

《三国演义》这部作品道出了三国时多少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孙权劝学》,了解一下三国时吕蒙的故事。

(二)作者、作品及背景介绍1.多媒体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请一位同学讲讲这个故事。

2.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作者、作品及背景的资料。

之后,多媒体显示。

(三)整体感知,背诵课文1.初读课文,准确认读。

多媒体播放示范朗读,学生听读,掌握字音。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

请一位学生认读,由其他学生订正。

2.译读课文,把握文意。

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理解字词,翻译课文。

(有不会翻译的地方提出来,小组解决不了的提交老师)2)小组竞赛。

全班分四个小组,分发练习资料,完成后派代表展示。

(文言字词句解释)教师指导,并适时点拨。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概括故事情节,理清背诵思路。

学生齐背。

(四)合作研讨,品析对话1)品析__言简意丰、富于情味的对话描写,感受三位人物各自说话的口吻、神态、心理。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点拨。

(课件显示)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揣摩说话者的语气,体会人物个性。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

《孙权劝学》教案精篇十五篇《孙权劝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内容分析《孙权劝学》一文是根据先前的史书改写的。

主要写的是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文章记事简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掌握文中常用文言词语并理解课文大致的意思;理解故事所阐明的道理。

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概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 过程和方法: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 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

借助于多媒体和各种参考资料,引导学生朗读、表演、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懂得“开卷有益”,读书有益于人的健全和发展的道理。

教学重点: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分析人物形象,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合作交流能力强,能自主学习并查阅相关资料。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探究引导策略:探讨式学习;教师启发引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策略:建立小组讨论、交流、合作的课堂氛围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资源准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第二十二课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导入。

由《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败走麦城”引入,介绍孙权、吕蒙、鲁肃,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激发阅读的兴趣。

(可以让学生先介绍,老师再补充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圈点勾画、质疑问难、合作探究、对比阅读、课外拓展等多种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新的学习模式。

学生细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或者是触动心弦的句子。

提示:四个人合作讨论、理解、然后明确,适时请求老师点拨与补充。

设计意图: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学生“开卷有益”的道理。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7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7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7篇)语文七年级下册《孙权劝学》教案1教学目的1.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2.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4.理解__开卷有益的主旨。

重点、难点重点:(1)学习课文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学习课文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

(3)理解__的内容和主旨。

难点:体会人物语言的情味。

教学时间:一课时一、课文导入。

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课文。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二、简介作者作品。

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三、学生齐读课文。

1.掌握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但当涉猎:只见往事:知道以为:认为吴下阿蒙刮目相待2.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样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怎么,为何。

四、学生自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十就学。

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课文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的。

)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

5.概括情节:劝学~就学一议论~结友。

6.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理解: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测一笔带过。

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五、分析对话,体会人物形象。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1孙权劝学”是一篇著名的名篇,属于《三国演义》的文言文篇章。

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写孙权对自己儿子的教诲,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并以自己和先贤的事例来印证读书的益处。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教授《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一、导入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短暂的导入活动,引导学生预测文章内容。

如出示图片“三国时期的人物”,询问学生对三国历史的了解以及对文言文的感受,再阐述“读书为先”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

“读书为先”的含义是什么?它与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有哪些关联?大家可以在思考的同时,收集自己的想法,便于交流讨论。

二、讲解篇章1. 教师先通过介绍篇章背景,让学生对孙权有一个大框架的认识。

简单说一下三国时期的背景,三国时期的分治局面,以及要解决的问题,这样能让学生初步了解文化背景。

2. 接着,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系统化地介绍《孙权劝学》这篇文章。

主要包括:篇章结构、中心思想、重点段落等方面。

篇章结构:开头、中间、结尾。

让学生带着这个框架去阅读,有目的地进行思考。

中心思想:读书有益,必须努力读书。

进一步强调通过学习,我们可以受益终身。

重点段落:孙权在文章中对先贤进行了赞扬,塑造了一个良好的读书形象,这也是文章的重点之一。

3. 布置预热任务,在课前让学生阅读文本,让学生确认文本的结构以及核心思想。

4. 老师在教授时,应该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一名学生念出文章的第一段,同时其他学生在听的同时,注意核心思路、文句韵律等,进一步巩固文本框架。

三、分析文本1. 孙权劝学中许多名言佳句,比如“为中道也”,“砥巨石以指小石”,“位卑言高、事定则成”。

原文后面的释义与拓展走向,让学生全面理解名言的意义及应用。

可以进行分组表演,学生可以理解并记忆其中的名言。

2. 教师在讲解文章时,还可以通过逐段详细分析篇章结构和核心思想,并对其中的难点进行讲解。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导课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7tm二、简介作者作品。

zOz{j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0EF#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6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p三、朗读课文Zqx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8E~)R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课件出示)838G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

*rxxw3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tE "rH81、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勾划出有困难的地方。

{U2、提出翻译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大家共同解决。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K4|#/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ym@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kzm8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XV!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2、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ILg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研讨课文:WaEN)hg7©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与《伤仲永》有何不同?]本文:G'_*\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孙权劝学》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
案设计)
教学
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目标):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过程:朗读感知---自学理解--检测巩固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重点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难点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法引导点拨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目的
一、
歌曲导入
激趣
二、
文学知识积累
三、
诵读把握语气
四、
自主探究学习
五、堂清检测效果
歌曲导入
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作品。

1、听读
2、练读
3、互检
4、读出语气
1、利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
2、学习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方法,疏通文意。

3、感悟文章内容
堂清
放歌曲
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

指导诵读,
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检测
听歌曲
介绍、了解作者作品,
诵读
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学习文言文翻译方法
感知内容
做堂清试题
导入学习情境
了解作者作品,激发阅读兴趣
做到读准、读顺、读出人物语气。

培养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巩固所学
板书
设计
孙权劝学
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3、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能力目标1、揣摩对话描写2、对比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德育目标理解刻苦治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翻译课文,背诵课文2、揣摩文中的对话,体味利用组材的妙处教学难点理解对话,体味这段的情味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你想知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吗?今天,我们学习的《孙权劝学》会满足你的求知欲的。

二、作家、作品介绍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称涑水先生,谥号文正,是北宋著名政治家和史学家,政治上反对王安石的新政,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

记载了从旧中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吕蒙(178--219),中国汝南富陂人,字子明,三国时吴名将,初不习文,后听从孙权劝告,多读史书、兵书,学识渊博。

三、整体把握文章,背诵课文。

1、准确认读卿(qīng) 岂(qǐ) 邪(xié) 孰(shú) 遂(suì) 更(gēng)2、指导翻译(1)学生自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翻译课文(2)指导翻译3、完成(1)解释加点的词语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今当涂掌事及鲁肃过寻阳见往事耳蒙及始就学(2)辨析古今异义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3)辨析一词多义当就意名(4)翻译下列句子A、孤岂卿治经为博士邪B、但当涉猎,见往事耳C、蒙辞以军中多务D、卿今者和略,非复吴下阿蒙E、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F、卿言多务,孰若孤讨论明确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

孤:古代王候自称。

当涂:当道,当权。

见事:认清事物。

涉猎:广泛浏览和学习。

更:重新。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有位非常著名的大将关羽,一生战功显赫。

可他最后一仗却遭到惨败,败走麦城,而且丢失了性命。

打败他的叫吕蒙。

可吕蒙在最早的时候却是个学问不高经常被人笑话的人,是什么让吕蒙发生了巨大变化以至于最后能打败关羽呢?让我们来看课文……二简介《资治通鉴》及司马光看课文注释① 。

从书名推断一下,司马光编写这部书的目的是什么?(教师补充屏显:资,提供。

治,治理国家。

通,全部。

鉴,鉴戒。

目的是供封建统治阶级从历代“治乱兴亡”中取得鉴戒。

)可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则小故事,短小到仅仅119个字,会蕴含着什么样的让封建帝王借鉴的大道理呢?三朗读课文,体味对话情味我们已经学过多篇文言文了,那对文言文我们应该怎么学呢?(读)1 首先要读准,即要读得正确。

(屏显)主要要注意什么问题呢?(字音、停顿)先听老师读一遍课文。

同学们也来读读吧!自由练习练习。

(屏显无标点课文)大家试着看着屏幕来读。

指名读课文。

2 第二步,读通,即要读得明白。

(屏显)自己看看,文中一些字词句是什么意思?文章到底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当遇到阅读障碍的时候,在经过自己的一番冥思苦想之后,你有三条求助热线:一是课下24条注释;二是同组同学;三是老师。

你不必举手发问,甚至可以悄悄地离开自己的位置。

时间为5分钟。

屏显检测⑴课文注释补充。

谓……曰:对……说。

掌事:掌管国家大事。

但:只不过。

岂:难道。

孰若:与……相比如何。

遂:于是。

⑵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①蒙辞以军中多务应理解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以:拿,用,介词。

②大兄何见事之晚乎!长兄怎么知道这件事这么晚啊!何:为何,怎么。

⑶归纳:通假字:“邪”通“耶”古今异义词:博士本文主要讲了吕蒙在孙权的劝说下“乃始就学”,后其才略突飞猛进而令鲁肃叹服并与之“结友”的佳话。

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两个四字词语来概括被劝说者——吕蒙的变化?(讨论回答,教师板书:吴下阿蒙——刮目相看)老师想在横线上写一个字,你建议写什么?(学,读等)读懂文章写了什么之后,再读课文,肯定不一样了!(再请同学朗读课文)3 第三步,读好,即要读出情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2010-01-19导课三国时期吴国有位大将,名叫吕蒙。

此人武艺高强,战功卓著,深受吴王孙权的信赖。

可吕蒙有个毛病;不爱读书学习,三国时,孙权手下的名将吕蒙大字不识几个。

孙权屡屡劝他多学点知识,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还自以为自己一介武夫,读书有何用?这回,孙权又来劝他了,结果怎样呢?让我们来看《孙权劝学》一文。

7tm二、简介作者作品。

zOz{j1、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0EF#2、《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史事。

司马光编纂此书的目的是为统治者治国提供历史经验和教训的。

,63、简介文中的三个人物(多媒体)"!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人,三国时吴国的建立者吕蒙: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

鲁肃:学识渊博,孙权的谋士。

p三、朗读课文Zqx1、听范读课文,注意注音和句读。

8E~)R2、读准字音卿岂邪孰遂(课件出示)838G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请学生范读。

*rxxw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3四、反复朗读,看书下注释,翻译,了解全文大意tE"rH81、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勾划出有困难的地方。

{U2、提出翻译课文时遇到的困难,大家共同解决。

五、概括课文情节,初步感知内容(显示问题,允许讨论)K4|#/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ym@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辞学--就学)kzm83、课文是怎样表现目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XV!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大惊--结友)2、对照板书小结,归纳中心ILg本文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

本文以对话为主,用不多几句话,就使人感受到人物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六、研讨课文:WaEN)hg7©1、思考:课文在情节的处理上有什么特点?与《伤仲永》有何不同?]本文:G'_*\①详写"劝学"、"议论",尤以"议论"为甚;"就学"、"结友"则一笔带过。

N?C:②正面写"劝学"经过,通过"议论"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侧面写吕蒙学业的长进。

Zg.ue③情节以人物对话为主。

] 《伤仲永》则是叙议结合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y;w2、指导朗读5D`]V©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论坛-- Bi(1)请一位同学朗读孙权的话,进行分析。

VQ(2)找出吕蒙的前后态度变化,说说他是怎样的人。

q.Di:(3)请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蒙、肃对话,要求尽量读准说话时的语气语调。

qk6(4)鲁肃为什么要与吕蒙结友?本文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KONSb2(5)齐读全文,思考:孙、蒙对话与蒙、肃对话在情调上有区别吗?请说明。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显得郑重亲切,表明了君臣的关系;蒙、肃皆为同僚,对话则有一种调侃的趣味蕴含其中。

MG'}Ah)三、扩展训练q6=KV51、在课堂练习本上解释"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并造句。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

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

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ysv~ (例句)你还不知道吗?小黄已贵为经理,可不再是吴下阿蒙了。

eF"刮目相待"意思是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表示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别人,要估计到别人的进步。

BT9<(例句)听了少管所的"现身说法"报告后,小明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你对他可要刮目相待~|se>:2、学习,使吕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我们今天学习了《孙权劝学》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X一个人即使基础再差,只要努力学习一定能够学有所成.{93、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

修身莫如寡欲,至乐无如读书.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非经过不知难。

立品定须成白壁,读书何止到青云鸟要高飞先振翅,人要成才早读书。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zopw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z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HQ①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②书到用时方恨少。

③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④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⑤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⑦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⑧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⑨知识就是力量。

⑩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4.再次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2)“邓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目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3)“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辞以多条的理由。

要重读强调。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要选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孙权劝学(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2010-07-24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关键字词及重要的文学常识,积累成语,翻译课文2、理解文章内容,背诵课文,理解文章主旨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明白后天学习的重大作用,勉励学生重视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2、在学习的过程中懂得“人生需要在学习中不断进步”的道理3、学习通过品评人物语言分析人物性格教学方法朗读法:根据本文以对话为主的特点,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包括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自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提高自读的能力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司马光砸缸二、介绍《资治通鉴》和司马光。

《资治通鉴》我国最大一部管理学典籍。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

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开始,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

它是中国最详尽的编年体史书,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有“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世之得失”之称。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王大绩讲现代文阅读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语段压缩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王大绩讲诗歌鉴赏王大绩讲句式仿用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司马光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

次年,判西京御史台,居洛阳十五年,专门从事《资治通鉴》的编撰。

哲宗即位,还朝任职。

元丰八年(1085年),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主持朝政,排斥新党,废止新法。

数月后去世。

追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著作收在《司马文正公集》中。

三、关于孙权和吕蒙(课下注解)四、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五、字词疏通以小组为单位,交流一下大家的重点字词和字词疑点。

1、每个小组至少提出3个重点字词,并解释词义。

2、提出在翻译过程中遇到的字词疑难点。

——给学生2分钟的交流时间,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回答。

A、成语:【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

B、重要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整理归类。

实词(1)当涂---当权,当道(2)辞---推托(3)孤---古时王侯自称(4)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间的爱称(5)见---了解(6)往事---历史(7)孰---疑问代词“谁”(8)及---到了……的时候(9)过---经过、到(10)更---重新(11)见事---认清事物(12)拜---拜见(1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14)大兄——即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称呼虚词(1)岂---反问副词“难道”(2)但---只,只是(3)乃、遂---于是,就(4)大---副词,非常(5)即---副词,就(6)何---疑问副词,怎么通假字①卿今当涂掌事(“涂”通“途”)你现在掌握军国大事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通“耶”表疑问语气,相当于“吗”)我难道想让你成为一个研究经书的博学之人吗?古今异义①孤古义:古代王侯的自称。

今义:“孤单”“孤苦”。

②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

今义:学位最高一级。

③但古义:只。

今义:转折连词。

④往事古义:历史今义:以往的事情一词多义乃:乃不知有汉(竟)蒙乃始就学(才)见:见渔人(看见)见往事耳(知道)特殊句式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状语后置)3、请一个同学翻译全文。

其他同学认真听。

注出翻译不恰当的地方和翻译得精彩的地方。

(教师总的指导)六、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出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七、揣摩人物语言、形象我们学了很多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语言、动作、神态)。

那么,在这篇课文中,主要采取了什么描写方法呢?——对话。

我们知道对话是人讲的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语气、不同的语言、不同的神态。

请我们同学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朗读,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

试着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感情、语调。

请几个小组来读一读,互相交流。

归纳:“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语气坚决,对吕蒙的厚望和严格要求“蒙辞以军中多务”不想学,借口推托“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不悦,责备)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有不悦,责备,更是语重心长。

让吕蒙心服口服“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十分惊奇,又情不自禁的发出赞叹“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吕蒙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更有一种书中多阅历,胸中有壑的自信小结:孙权——平易近人,对部下要求严格,有居高临下的王者权威吕蒙——善于接受别人的正确建议,使自己得以提高,颇有幽默感鲁肃——忠厚长者,对吕蒙的进步毫不掩饰的夸赞;讲礼节,“拜蒙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