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生理检查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细菌是一类微生物,它们存在于自然界的各个角落,有些对人类健康有益,有些则可能引发疾病。
因此,对细菌的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
首先,细菌的检验可以通过培养方法进行。
这是一种常见的检验方法,通过将样本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利用细菌的生长特性来进行检验。
培养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为后续的研究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其次,细菌的检验还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进行。
将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通过放大镜头观察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
这种方法对于一些特定的细菌检验非常有效,能够提供直观的信息。
另外,分子生物学方法也是一种常用的细菌检验方法。
这种方法利用PCR等技术,通过检测细菌的DNA或RNA来进行检验。
分子生物学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灵敏度,能够快速准确地确定细菌的种类和数量,对于一些特殊的细菌检验非常重要。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通过生化方法进行细菌的检验。
这种方
法通过检测细菌的代谢产物或酶活性来进行检验,可以帮助我们了
解细菌的生理特性和代谢途径,为细菌的鉴定和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细菌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合适
的方法进行检验。
这些方法在细菌学研究、临床诊断和食品安全等
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我们认识细菌、预防疾病和保障健康提供
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细菌的一般检验方法对您有所
帮助。
微生物检验方法
菌落总数一、菌落总数介绍:菌落是指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而形成的能被肉眼识别的生长物,它是由数以万计相同的细菌集合而成。
当样品被稀释到一定程度,与培养基混合,在一定培养条件下,每个能够生长繁殖的细菌细胞都可以在平板上形成一个可见的菌落。
菌落总数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如需氧情况、营养条件、pH、培养温度和时间等)每克(每毫升)检样所生长出来的细菌菌落总数。
按国家标准方法规定,即在需氧情况下,37℃培养48h,能在普通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的细菌菌落总数,所以厌氧或微需氧菌、有特殊营养要求的以及非嗜中温的细菌,由于现有条件不能满足其生理需求,故难以繁殖生长。
因此菌落总数并不表示实际中的所有细菌总数,菌落总数并不能区分其中细菌的种类,所以有时被称为杂菌数,需氧菌数等。
菌落总数测定是用来判定食品被细菌污染的程度及卫生质量,它反映食品在生产过程中是否符合卫生要求,以便对被检样品做出适当的卫生学评价。
菌落总数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食品卫生质量的优劣。
二、检验方法菌落总数的测定,一般将被检样品制成几个不同的10倍递增稀释液,然后从每个稀释液中分别取出1mL置于灭菌平皿中与营养琼脂培养基混合,在一定温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一般为48小时),记录每个平皿中形成的菌落数量,依据稀释倍数,计算出每克(或每ml)原始样品中所含细菌菌落总数。
基本操作一般包括:样品的稀释--倾注平皿--培养48小时--计数报告。
国内外菌落总数测定方法基本一致,从检样处理、稀释、倾注平皿到计数报告无何明显不同,只是在某些具体要求方面稍有差别,如有的国家在样品稀释和倾注培养进,对吸管内液体的流速,稀释液的振荡幅度、时间和次数以及放置时间等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
检验方法参见:GB4789.2-9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菌落总数测定》SN0168-92 《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出口食品菌落计数》三、说明(一)样品的处理和稀释:1.操作方法:以无菌操作取检样25g(或25ml),放于225mL灭菌生理盐水或其他稀释液的灭菌玻璃瓶内(瓶内预置适当数量的玻璃珠)或灭菌乳钵内,经充分振要或研磨制成1:10的均匀稀释液。
细菌动力检查法
细菌动力检查法
细菌动力检查法是一种用于测定细菌的运动能力的方法。
这种方法既可以研究单株细菌的运动特性,也可以比较不同菌株之间的运动能力差异。
细菌动力检查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细菌悬浮于液体中,利用其自身的运动能力沿着液体中的微小管道移动,然后通过显微镜观察并记录其运动轨迹。
常用的液体包括含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或生理盐水等。
在实际应用中,细菌动力检查法可以用于研究细菌的生物学特性、生态学以及人类和动物健康等方面。
例如,通过比较不同菌株的运动能力,可以了解它们在环境中的竞争力和适应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菌的生态学角色。
此外,细菌动力检查法还可以用于评估细菌感染的病情严重程度,因为某些病原体的运动能力与其致病性有关。
尽管细菌动力检查法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需要显微镜和专门的实验室设备以及对细菌的选择性较强等,但它仍然是研究微生物生物学和生态学的重要工具之一。
- 1 -。
实验八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
伏-普试验用于测定某些细菌利用葡萄糖产生非酸性或中性末端产 物的能力,如丙酮酸,丙酮酸进行缩合、脱羧生成乙酰甲基甲醇,此化合 物在碱性条件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乙酰,二乙酰与蛋白胨中的 精氨酸的呱基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即伏-普试验阳性,不产生红色化 合物为反应阴性,
实验八 微生物生理生化试验
一 实验器材 1 菌种 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气肠杆菌 2 培养基 尿素琼脂试管,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葡萄糖发酵管 和乳糖发酵管各3支, 3 溶液和试剂 甲基红指示剂,5%萘酚,乙醚和吲哚试剂 4 仪器和其他用品 接种针
二 目的要求 1 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
三 糖发酵试验 1 在发酵管上标明所接种的细菌名称, 2 取葡萄糖发酵管3支,分别接入大肠杆菌、普通变形杆菌,第三支不接 种,作为对照,另取乳糖发酵管3支,同样操作, 3 将接种和对照的发酵管置37 ℃培养24-48h, 4 观察发酵管的颜色和有无气泡,
各试验需接种的菌种:
1 明胶水解试验: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20 ℃ 2-5 d
3 尿素试验 1 取2支尿素培养基试管,用记号笔表面各管欲接种的菌名, 2 分别接种普通变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两种细菌对尿素的分解速
度不同 ,需要观察2次, 3 将接种后的试管置35 ℃培养24-48h, 4 观察培养基颜色变化, 尿素酶存在时为红色,无尿素酶时为黄色,
二 IMViC试验
1 接种与培养 1 用接种针将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分别穿刺接入2支醋酸铅培养基中
温15-30 min,红色为阳性,大肠杆菌阴性,产气肠杆菌阳性
思考题
1. 为什么尿素实验可用于鉴定变性杆菌属 细菌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
细菌的形态学检查是指通过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和大小来进
行分类和鉴定的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
1. 显微镜观察,使用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
和结构。
通过放大细菌的形态特征,如形状、大小、细胞壁结构等
来进行分类和鉴定。
2. 染色法,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革兰氏染色、折射率染色、吉
姆萨染色等,这些染色方法可以使细菌在显微镜下更清晰地显示出
形态特征,有助于鉴定。
3. 形态培养特性,利用不同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观察细菌在
不同环境下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变化,如菌落形态、生长速度等。
4. 生化反应,通过观察细菌对不同生化试剂的反应,如碘试验、氧化酶试验等,来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5.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PCR、序列分析等技术,通过对细菌
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综上所述,细菌的形态学检查常用的方法包括显微镜观察、染色法、形态培养特性、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全面地观察和鉴定细菌的形态学特征。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
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名词解释(一)微生物限度检查法1. 介绍微生物限度检查法(Microbiological Limit Test)是用于评价药品、食品和化妆品等产品中微生物质量的检验方法。
它能够确定样品中是否存在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并对其数量进行定量评估。
2. 相关名词以下是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相关的一些常见名词:•微生物限度:指产品中允许存在的微生物或菌群的数量上限。
不同产品类型有不同的微生物限度标准,例如菌落数、霉菌数和大肠菌群数等。
–例如,某药品的微生物限度为每克不超过10个细菌。
•菌落总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微生物菌落的总数。
–例如,通过菌落总数检验,发现某食品样品中每克菌落总数为100个。
•霉菌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霉菌菌落的数量。
–例如,某化妆品样品中每克霉菌数为5个。
•大肠菌群数:指在特定培养基上,某一样品中培养出的大肠菌群的数量。
–例如,某食品样品中每克大肠菌群数为0。
3. 检验流程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具体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样品准备:从被检测产品中取样,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样品的准备和处理,以便进行后续分析。
2.菌落计数:将样品分别接种在适当的培养基上,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孵育。
孵育结束后,利用显微镜和计数板等设备,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菌落进行计数和记录。
3.菌种鉴定:根据菌落的形态、生理特性和生化反应等,对菌落进行鉴定,以确定菌落的种类和数量。
4.结果评价:根据相关的微生物限度标准,将检测结果与标准进行比较,评价样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5.结果记录:将检测数据和结果进行记录,并生成相应的报告。
4. 应用领域微生物限度检查法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药品:验证药品是否符合微生物限度,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性。
•食品:检测食品中是否存在致病菌乃至变质微生物,保障食品的卫生和质量。
•化妆品:评价化妆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是否超过限度,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以上就是关于微生物限度检查法的相关名词和解释,以及检验流程和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
《医学微生物学》三大常规的微生物学检查从临床标本中分离细菌的目的是为疾病的病原学做诊断,或查找与疾病相关的微生物,以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这对于临床诊断、治疗、预后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是很有价值的。
因此,对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检测应掌握以下原则。
1.临床标本的正确采集和处理对于疾病的正确诊断关系很大。
病人标本一般应在应用抗菌药物前采集。
对血液、脑脊液或穿刺液等标本,应严格按照无菌技术进行采集;对鼻咽拭子、肛拭子、粪便等标本,虽无须严格无菌操作,但也应尽量避免杂菌混入。
2.采集容器上应贴好送检号及病人姓名的标签,连同检验单一起尽早送检验室。
若路途较远,应冷藏保存送检;对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等特殊标本,送检时应35℃~37℃保温。
3.人体很多部位与外界相通,存在有正常菌群,但不致病,故在涂片检查或分离培养时,应区别标本中是常居菌群的污染还是致病菌。
另外,对某些无菌的部位,如血液、骨髓、脑脊液等,如检查出细菌应视为致病菌,但必须要排除采样及操作中的污染。
4.根据标本来源和可能存在的病原菌,选定各种分离培养基和孵育环境。
如痰标本一般选用血平板,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无乳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棒状杆菌等的分离。
【血液标本检查】正常人的血液是无菌的。
当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等,可引起菌血症或败血症。
细菌学检验对其诊断和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标本采集l.标本采集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即应去除皮肤上的细菌,又应注意空气中的细菌。
穿刺部位以碘酒、酒精棉球消毒,用干燥的灭菌注射器抽取血液,立即注入选定的液体培养基瓶内,充分混匀以防凝固。
2.采血一般应在治疗前,并在高热、寒战时作培养。
伤寒在发病一周内即菌血症期间采血;化脓性脑膜炎,鼠疫应在发热1~2d内采血;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也宜于发热高峰采血或多次采血,且每隔1~2h采血一次,连续3~4次,可获较高的阳性率。
3.采血量应相当于培养液的1/10,通常是50ml培养液采血5ml,这样可使存在于血液中的补体、抗体、调理素、溶菌酶等抑制因子被稀释,使之减弱或失去抑制作用。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微生物生化反应
--微生物生化反应
生化反应来测定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生化反应常用来 鉴别一些在形态和其它方面不易区别的微生物。
糖酵解试验 淀粉水解试验 V-P试验 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靛基质(Imdole)试验 枸椽酸盐试验: 尿素酶(Urease)试验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a. uninoculated b. little change/alkaline/-/c. alkaline/acid/-/+ d. acid/acid/+/+ e. acid/acid/+/-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沙门氏菌的TSI试验
1、未接种
2、尿素酶阳性 3、尿素酶阴性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三糖铁(TSI)琼脂试验
本试验可同时观察乳糖和蔗糖发酵产酸或产酸产气(变黄);产生硫化氢(变 黑)。葡萄糖被分解产酸可使斜面先变黄,但因量少,生成的少量酸,因接触 空气而氧化,加之细菌利用培养基中含氮物质,生成碱性产物,故使斜面后来 又变红,底部由于是在厌氧状态下,酸类不被氧化,所以仍保持黄色。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柠檬酸盐试验
某些细菌能利用柠檬酸盐作为碳源,及磷酸铵作为氮源,将枸椽酸盐分解为 二氧化碳,培养基反应后成碱性,由于指示剂的作用,培养基变为兰色。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尿素酶(Urease)试验
有些细菌能产生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产生2个分子的氨,使培养基变为碱性, 酚红呈粉红色。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甲基红(MR)试验
肠杆菌科各菌属都能发酵葡萄糖,在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丙酮酸,进一步分解中, 由于糖代谢的途径不同,可产生乳酸,琥珀酸、醋酸和甲酸等大量酸性产物,可使培 养基PH值下降至pH4.5以下,使甲基红指示剂变红。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细菌感染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细菌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可以是局部感染或全身性感染。
在临床实践中,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非常重要。
以下将详细介绍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以及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1.细菌培养:细菌培养是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从感染部位或体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并进行药敏试验以指导抗菌药物选择。
2.细菌涂片:通过染色技术,观察患者样本中的细菌形态、分布和数量,有助于快速初步判断感染种类和病情严重程度。
3.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细菌DNA或RNA来确定细菌的存在和种类。
4.免疫学检测:包括血清学检测、荧光抗体法、免疫层析法等,可以检测患者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帮助确认感染种类和疫苗免疫情况。
5.组织活检:对于严重感染或无法确定感染部位的患者,组织活检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二、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细菌感染的最佳治疗方法是预防,包括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合理使用抗生素、接种疫苗等。
此外,在医疗机构中,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和隔离等预防措施,减少医院内细菌感染的发生。
2.合理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滥用和不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结果合理选择药物、剂量和疗程,避免过度和不当使用。
3.综合治疗:对于细菌感染,单一的抗生素治疗可能不够有效,需要综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
比如,对于局部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手术引流等;对于全身感染,应加强支持治疗,维持患者水电解质平衡,强化营养支持等。
4.个体化治疗:细菌感染的治疗应该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包括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功能等因素都会影响感染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定期随访:治疗期结束后,需要定期进行随访,评估患者治愈情况和复发风险。
尤其是对于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治疗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或复发,需要密切关注并及时处理。
常见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简述
分离培养
将标本接种在适宜的培养 基上进行细菌分离培养。
注意事项
01 确保采集工具的无菌性,避免交叉感染。
02 采集足够的标本量,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
03
及时送检,避免延误检验时间。
04
注意个人防护,避免感染。
PART 02
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方法
分离培养
分离培养
将临床标本接种于适宜的固体或 液体培养基上,在适宜的温度和 环境下进行培养,使细菌得以生
免疫学鉴定
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通过免疫学方法进行细 菌的鉴定。
药敏试验
纸片扩散法
将含有不同抗菌药物的纸片贴在已接 种细菌的平板上,观察细菌的生长情 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 度。
稀释法
E试验
将细菌接种在含有抗菌药物的平板上 ,通过测量抑菌圈的大小来判断细菌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程度。
通过不断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观察 细菌的生长情况,以判断细菌对抗菌 药物的敏感程度。
结果解读
1 2
解读临床意义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判断细菌种类、 感染部位及病原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医 生提供诊断和治疗依据。
鉴别病原菌
通过细菌形态、染色、生化反应等实验手段,鉴 别不同病原菌,有助于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3
判断耐药性
监测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预测治疗效果,为 临床医生提供抗菌药物选择的参考依据。
伤口分泌物标本
用无菌棉签擦拭伤 口表面分泌物。
血液标本
采集静脉血液,常 用无菌注射器抽取 。
呼吸道标本
采集鼻咽拭子或痰 液,用无菌棉签擦 拭鼻咽部或咳痰。
粪便标本
采集新鲜粪便,避 免污染。
各种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方法
各种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方法
常用的细菌的显微镜检查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直接涂片法(直接镜检法):将待检样品直接涂于玻片上,用染色剂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
2. 阳性抽滤法:将待检样品与细菌特异性抗体结合,再通过滤膜抽出细菌,并用抗体标记荧光染料显色,然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
3. 厚滴片法:将待检样品与染色剂混合滴于玻片上,使细菌沉积在玻片上,然后用染色剂染色并在显微镜下观察。
4. 葡萄糖酸盐液滴片法:将待检样品滴入含有葡萄糖酸盐液的滴片中,使细菌生长并产生气泡,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气泡内的细菌。
5. 培养法:将待检样品接种于适宜培养基上,通过细菌的生长和形态特点来进行检查和鉴定,如革兰氏染色、肌红蛋白酶试验、糖发酵试验等。
这些方法都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菌的形态、大小、结构以及染色反应等特征来进行细菌的检查和鉴定。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
常用的微生物检验方法微生物的检测,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在生产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见的检测方法有:生长量测定法、微生物计数法、生理指标法和商业化快速微生物检测等,大家一起学习一下这二十余种常用的检测方法的的原理,应用范围和优缺点。
一、生长量测定法1、体积测量法:又称测菌丝浓度法。
原理:通过测定一定体积培养液中所含菌丝的量来反映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菌丝浓度测定法是大规模工业发酵生产上微生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监测指标。
这种方法比较粗放,简便,快速,但需要设定一致的处理条件,否则偏差很大,由于离心沉淀物中夹杂有一些固体营养物,结果会有一定偏差。
2、称干重法:原理:利用离心或过滤法测定。
一般干重为湿重的10-20%。
称干重发法较为烦琐,通常获取的微生物产品为菌体时,常采用这种方法,如活性干酵母,一些以微生物菌体为活性物质的饲料和肥料。
3、比浊法:原理:微生物的生长引起培养物混浊度的增高。
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一定波长下的吸光值,判断微生物的生长状况。
该法主要用于发酵工业菌体生长监测。
4、菌丝长度测量法:方法:对于丝状真菌和一些放线菌,可以在培养基上测定一定时间内菌丝生长的长度。
二、微生物计数法1、血球计数板法:这种方法简便,直观,快捷,但只适宜于单细胞状态的微生物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进行计数,并且所得结果是包括死细胞在内的总菌数。
2、染色计数法:为了弥补一些微生物在油镜下不易观察计数,而直接用血球计数板法又无法区分死细胞和活细胞的不足,人们发明了染色计数法。
3、比例计数法:将已知颗粒(如霉菌孢子或红细胞)浓度的液体与一待测细胞浓度的菌液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在显微镜视野中数出各自的数目,即可得未知菌液的细胞浓度。
4、液体稀释法:对未知菌样做连续十倍系列稀释,根据估计数,从最适宜的三个连续的10倍稀释液中各取5毫升试样,接种1毫升到3组共15只装培养液的试管中,经培养后记录每个稀释度出现生长的试管数,然后查最大或然数表MPN(most probably number)得出菌样的含菌数,根据样品稀释倍数计算出活菌含量。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2)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处于菌细胞的最外层,保护菌体避免或减少 溶菌酶、补体、抗菌药物等有害物质的损伤 作用。
细菌特殊结构:荚 膜(capsule)
(3)黏附作用 荚膜多糖可使细菌彼此相连,在粘膜细
胞表面形成生物膜,是引起感染的重要因素 。 (4)具有抗原性
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等。
细菌特殊结构:菌毛
特征:存在于菌体表面的一种比鞭毛更细、更
短而直硬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
(1)具有抗原性 (2)据功能分两类:
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3)必须用电子显微镜
观察
细菌特殊结构:菌毛
特征:
1)普通菌毛 是细菌的粘附结构,与致病性密切相关。
2)性菌毛 比普通菌毛长、粗。数量少,使细菌具有致 育性。细菌的毒力、耐药性等性状可通过接合 方式传递。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螺形菌
螺杆菌
弧菌
螺菌
二、细菌的结构
基本结构 特殊结构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核质
荚膜 鞭毛 菌毛 芽胞
细胞壁和革兰氏染色的关系:
结晶紫 碘液 乙醇 复红
?
结 果
革兰氏阳性菌
革兰氏阴性菌
G+菌细胞壁:肽聚糖(peptidoglycan)
•聚糖骨架N-乙酰胞壁酸 •四肽侧链 •五肽交N-乙联酰葡桥糖胺
对细菌的鉴别和分型有重要意义。
细菌特殊结构:鞭毛
特征:
是细菌的运动器官。需用电子显微镜观 察,或经特殊染色法使鞭毛增粗后方能在光 镜下看到。
细菌特殊结构:鞭毛
分类:
单毛菌 双毛菌 丛毛菌 周毛菌
细菌特殊结构:鞭毛
细菌与病毒的病原学检查法
凝集试验、对流免疫电泳、酶免疫技术、免疫荧光技 术
核酸检测:
1.核酸杂交技术:Sou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印迹 杂交、原位杂交
2.PCR技术 3.基因芯片 4.16rRNA基因序列分析:编码rRNA,保守区、可变 区
三、抗体的检测(血清学诊断)
凝集试验:直接、间接、协同、冷凝集 沉淀试验:环状、絮状、双向、对流电泳 补体结合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取双份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高4倍以上有意
义。
第二节 病毒感染的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形态学检查
1.电子显微镜检查
直接镜检法:107颗粒/ml,电镜观察病毒
颗粒的形态和结构
免疫电镜法(IEM):
标本+特异性抗体 病毒颗粒聚集 电镜 观察
轮状病毒的粪便、HAV、HBV的血清、疱疹 病毒的疱疹液,可早期诊断。
三、病毒在培养细胞中增殖的鉴定指标
细胞的变化:CPE 红细胞吸附(HAd): 红细胞凝集: 病毒干扰作用:风疹病毒,埃可病毒,Vero细
胞。
中和试验(NT):是病毒在活体内或细胞培
养中被特异性抗体中和而失去感染性的一种试验
空斑形成试验:蚀斑形成单位(PFU),感染
性病毒的滴度用PFU/ml表示。
四、病毒成分的检测
血凝抑制试验
病毒+红细胞 血凝现象
病毒+抗体+红细胞 血凝现象消失
用于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的诊断、流行 病学调查及鉴定病毒的型和亚型。
ELISA法:HSV、CMV、EB病毒等
蛋白印迹技术:用已知病毒蛋白检测未
知病毒
病毒抗原的检测:HIV和HBV抗原
病毒核酸的检测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技巧]
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细菌形态与结构的检查法[适用对象] 中医学(骨伤方向)、针灸推拿学专业[实验学时] 3学时一、实验目的1、学会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和保护方法。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胞)。
3、掌握革兰氏染色方法。
4、了解细菌的动力。
二、实验原理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原理: 观察细菌必须用放大1 000倍左右的油镜。
油镜的透镜极小,工作焦距最短,光线通过玻璃和空气,由于介质密度不同发生折射,射人镜筒的光线极少,视野暗、物象不清晰。
如在玻片与镜头(透镜)之间加上折光率和玻片(n=1.52)相近的香柏油(n=1.515)就可减少光线的折射,加强视野的亮度,获得清晰的物像。
2、革兰染色法的原理:主要是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细胞壁有差异,另外革兰阳性菌的等电点比革兰阴性菌低,与碱性染料的亲和力强。
三、仪器设备1、显微镜2、细菌标本片:(1)葡萄球菌(革兰染色)(2)大肠杆菌(革兰染色(3)霍乱弧菌(革兰染色)(4)伤寒杆菌(鞭毛染色)(5)肺炎球菌(荚膜染色(6)破伤风杆菌(芽胞染色)萄球菌、绿脓杆菌的琼脂斜面18~24小时培养物。
4、染色液有结晶紫、碘液、95%酒精、稀释石炭酸复红。
四、相关知识点细菌是一类体积微小的单细胞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活的菌体小而透明,当把细菌悬浮于水滴内,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时,由于菌体和背景没有显著的明暗差,因而难以看清它们的形态,更不易是别其结构,所以,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菌时,往往要先将细菌进行染色,借助于颜色的反衬作用,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细菌的形状及某些细胞结构。
因此,为了研究细菌的形态特征和鉴别不同类群的细菌,细菌的染色及形态构的观察是位生物学实验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技术。
五、实验步骤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显微镜使用方法①将显微镜平稳的安放在试验台适宜处②用低倍镜对光,调节反光镜,天然光源用平面反光镜,人工光源或光线较弱使用凹面反光镜。
检查染色标本要用强光,应将聚光器升到最高,光圈完全开大;若检查未染色的活体标本则用弱光,聚光器适当下降,光圈适当缩小。
微生物课件8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三、用药原则
选择合适的药物 剂量要适当 交替用药
联合用药
药敏试验(纸片法)根据纸片周围抑菌环大小 决定药敏程度。
第七章 细菌感染的检测方法 与防治原则
第一节 细菌感染的检测
三、血清学诊断
一、标本采集与送检的原则
采取标本应无菌操作
不同情况(如病期、分布、排出部位等) 采取不同标本(并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 部位的材料) 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生素之前
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立即送检
血清丙种球蛋白
其他免疫制剂:IFN-γ,CSF等。
人工主动免疫
三、 细菌感染的治疗
一、抗菌药物的种类
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
二、抗菌药物的主要作用机制
影响细胞壁的合成:
青霉素 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多粘菌素 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链霉素(30S),红霉素(50S) 影响核酸代谢: 氧氟沙星
若恢复期或一周后血清抗体效价比早期升高 4倍或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
适用于抗原性较强的细菌或病程较长的感染性疾病的诊 断。
第二节 细菌感染的防治原则
一、人工主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
(一)疫苗
死疫苗 减毒活疫苗 亚单位疫苗
重组载体疫苗 基因工程疫苗
核酸疫苗
(二)类毒素 (Ag)
二、人工被动免疫:主要用于紧急预防和治疗 抗毒素
细菌的鉴定
细菌抗原的检测
细菌核酸的检测
其他检测
细菌抗原的检测 EIA, IF, ELISA, Western blot, 对流免疫电泳 检测细菌核酸 核酸杂交 PCR 基因芯片(gene chips)
三、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病原菌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有无相应 特异性抗体及其效价的动态学变化。
大肠埃希菌检查法
资料范本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大肠埃希菌检查法地点: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说明:本资料适用于约定双方经过谈判,协商而共同承认,共同遵守的责任与义务,仅供参考,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不需要的部分可直接删除,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大肠埃希菌检查法Escherichia Coli Test Method1.目的建立大肠埃希菌检查法的标准操作程序。
2.范围适用于大肠埃希菌检查的操作。
3.责任者QC化验员。
4.程序:4.1.简述4.1.1. 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即大肠埃希菌,为肠埃希菌科埃希菌属的模式种。
埃希菌属除大肠埃希菌外,新近发现有非脱羧埃希氏菌等5个种。
大肠埃希菌是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的栖居菌,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药品中检出大肠埃希菌,表明该样品受到人和温血动物的粪便污染,即可能污染肠道病原体。
大肠埃希菌除普通大肠埃希菌外尚有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可引起婴幼儿、成人爆发性腹泻。
为保证人体健康,口服药品必须检查大肠埃希菌。
4.1.2. 用4-甲基伞形酮葡糖苷酸(4-Methylumbelliferyl-β-D-glucuronide,MUG)和靛基质(Indole)试验检查大肠埃希菌是一项新技术,其检验步骤为:增菌培养后,转种MUG-蛋白胨培养基培养,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从混合菌中分离单个菌,如MUG、Indole试验为阳性或阴性即可报告结果。
4.1.3. 原理:利用目标菌限定酶作用的底物的水解产物,产生颜色或荧光反应作为指示系统来鉴定目标菌。
实验证明,96%的大肠埃希菌含β-葡糖苷酸酶(β-glucuronidase,GUD),约10%的沙门菌属一些菌种也含有此酶。
MUG被GUD水解,产生荧光,由于荧光反应的敏感度较颜色反应强千万倍,易于观察,没有主观性,因而用MUG鉴定大肠埃希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食品、饮水、污水等的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灭菌和消毒
--物理方法
• 影响灭菌的因素 a.不同的微生物或同种微生物的不同菌龄对高温的敏感性不同。多数微生物的营 养体和病毒在50~65°C,10分钟就会被杀死;但各种孢子、特别是芽孢最能抗热, 其中抗热性最强的是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要在121°C,12分钟才被杀死。对同种 微生物来讲,幼龄菌比老龄菌对热更敏感; b.微生物的数量多少显然会影响灭菌的效果,数量越多,热死时间越长;
灭菌和消毒
--物理方法
d. 加压蒸汽灭菌法:把待灭菌的物品放在一个可密闭的加压蒸汽灭菌锅中进行的, 以大量蒸汽使其中压力升高。由于蒸汽压的上升,水的沸点也随之提高。在蒸汽 压达到1.055公斤/厘米2时,加压蒸汽灭菌锅内的温度可达到121°C。在这种情况 下,微生物(包括芽孢)在15~20分钟便会被杀死,而达到灭菌目的。如灭菌的对 象是砂土、石蜡油等面积大、含菌多、传热差的物品,则应适当延长灭菌时间。 在加压蒸汽灭菌中,要引起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在恒压之前,一定要排尽灭菌锅 中的冷空气,否则表上的蒸汽压与蒸汽温度之间不具对应关系,这样会大大降低 灭菌效果。
c.培养基的成分与组成也会影响灭菌效果。一般地讲,蛋白质、糖或脂肪存在, 则提高抗热性,pH在7附近,抗热性最强,偏向两极,则抗热能力下降,而不同的 盐类可能对灭菌产生不同的影响;固体培养基要比液体培养基灭菌时间长。
• 灭菌对培养基成分的影响 a.pH值普遍下降; b.产生混浊或沉淀,这主要是由于一些离子发生化学反应而产生混浊或沉淀。例 如Ca+2与PO4-3化合,就会产生磷酸钙沉淀; c.不少培养基颜色加深; d.体积和浓度有所变化; e.营养成分有时受到破坏。
附:高压锅的使用 打开锅盖,取出内锅,观察水量,补充水量至比墩子略高,将需灭菌的物品放入内锅, 盖 上盖子,对称旋紧螺栓,关闭放气阀,打开电源,待压力表上指针指向0.05时打开放 气阀放冷气,等到压力表上指针指向0时关闭放气阀,待压力表上指针指向0.05时 再次打开 放气阀放冷气,等到压力表上指针指向0时关闭放气阀;冷气放完后,待压力表上指 针指向 0.10时打开放气阀,等到压力表上指针指向0时关闭放气阀,反复放气2-3次,最后拨 下电
(2)鉴别培养基:是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 达到只需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出目的菌落的培养基。(伊红-美蓝琼 脂、乳糖胆盐发酵培养基、亚硫酸铋琼脂、微生物快速显色培养基) (3)选择性培养基:根据某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对某化学、物理因素的抗性而设计的培养基, 具有使混合菌样中的劣势菌变成优势菌。(马丁氏培养基、Ashby无氮培养基) • 有些培养基是具有选择和鉴别双重作用。例如食品检验中常用的麦康凯培养基是一例。它含 有胆盐、乳糖和中性红。胆盐具有抑制肠道菌以外的细菌的作用(选择性),乳糖和中性红 (指示剂)能帮助区别乳糖发酵肠道菌(如大肠杆菌)和不能发酵乳糖的肠道致病菌(如沙 门氏菌和志贺氏菌)。
Inoculating an agar plate to obtain single colonies
划线接种,分离纯化
灼烧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
斜面接种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
--细菌的涂布分离技术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
液体接种法:包括从斜面菌种接入培养液,或从液体菌种接入液体培养液,两种情况都 可以用接种环接种。但在培养量比较大的情况下,液体接种宜采用移液管接种,同时要 求无菌操作。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 刀
微生物的分离、纯化与接种技术 划线接种: 这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
就可达到接种的作用。常用的接种工具有接种环,接种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 线中就常用此法。
附:电热恒温干燥箱(俗称“烤箱”)的使用 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烤箱中,关上箱门,调节温度至160°C,打开电源, 待温度上升至160°C时计时,维持该温度0.5-1小时。注意:多观察几次温度,防 止温度失控。用量较少的实验室可以做几个铁皮筒,盖子侧面带孔,灭菌时将孔打 开,灭菌冷却过后将孔关闭。可以将吸管每支单独用白纸包裹用脱水粘上(防止纸 散开来),装入铁皮筒灭菌,使用时可以单独拿,避免污染其它吸管。玻璃皿也可 以单独用白纸包裹用脱水粘上,装入铁皮筒灭菌。无菌瓶可以盖上盖子,用用白纸 包起盖子,用棉线扎起来,不可以用尼龙线,因为尼龙线不耐高温,易断。
第二章 细菌生理学检查法
• 第一节 细菌的培养 一、培养基及种类 二、细菌培养的条件 三、细菌的接种与培养 第二节 常用培养基的制备 一、生化试验培养基和试剂 二、一般培养基和专用培养基
一、培养基及种类
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
(1)通用培养基:培养异氧细菌最常用的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制适合于厌氧菌生长 的培养基时,通常须在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还原剂如巯基醋酸钠、维生素C或半胱氨酸来降 低培养基的氧化还原电位,以利于厌氧菌的生长。
于体表、器械、排泄物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常用的化学消毒剂有:石
碳酸、来苏水(甲醛溶液)、氯化汞、碘酒、酒精等。
接种工具和方法 在实验室或工厂实践中,用得最多的接种工具是接种环、接种针。由于接种要求或方 法的 不同,接种针的针尖部常做成不同的形状,有刀形、耙形等之分。有时滴管、吸管也 可作 为接种工具进行液体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要将菌液均匀涂布时,需要用到涂布棒。
•
过滤:采用机械方法,设计一种滤孔比细菌还小的筛子,做成各种过滤器。 通过过滤,只让液体培养基从筛子中流下,而把各种微生物菌体留在筛子 上面,从而达到除菌的目的。这种灭菌方法适用于一些对热不稳定的体积 小的液体培养基的灭菌以及气体的灭菌。它的最大优点是不破坏培养基中 各种物质的化学成分。但是比细菌还小的病毒仍然能留在液体培养基内, 有时会给实验带来一定的麻烦。
• 根据对培养基组成物质的化学成分是否完全了解来区分: 1)天然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是指利用各种动、植物或微生物的原料, 其成分难以确切知道。用作这种培养基的主要原料有:牛肉膏、麦芽汁、 蛋白胨、酵母膏、玉米粉、麸皮、各种饼粉、马铃薯、牛奶、血清等。 用这些物质配成的培养基虽然不能确切知道它的化学成分,但一般来讲, 营养是比较丰富的,微生物生长旺盛,而且来源广泛,配制方便,所以 较为常用,尤其适合于配制实验室常用的培养基。这种培养基的稳定性 常受生产厂或批号等因素的影响。 2)合成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是一类化学成分和数量完全知道的培养 基,它是用已知化学成分的化学药品配制而成。这类培养基化学成分精 确、重复性强,但价格昂贵,而微生物又生长缓慢,所以它只适用于做 一些科学研究,例如营养、代谢的研究。 3)半合成培养基 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某种或几种天然成分;或 者在天然培养基中,加入一种或几种已知成分的化学药品即成半合成培 养基。例如马铃薯蔗糖培养基等。这种培养基在生产实践和实验室中使 用最多。
培养基制备技术
--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 培养基所用化学药品均应是化学纯的。使用的蒸煮锅不得为铜锅或铁锅, 以防有微量铜或铁混入培养基中,使细菌不易生长; • 因培养基在加热消毒过程中、pH会有所变化,培养基各成分完全溶解后, 应进行PH的初步调正。例如,牛肉浸液约可降低pH0.2,而肠浸液pH却会 有显著的升高。 • 培养基的分装,应按使用的目的和要求,分装于试管、烧瓶等适当容器 内:液体分装至试管1/4左右 为宜;如固体则分装量为管高的1/5;半固 体培养基,则分装至试管的1/2~1/3为宜;锥形瓶分装培养基时,容量应 不超过容积的一半为宜;Φ=9cm的培养皿可倒入15ml培养基。 • 一般培养基可采用121°C高压蒸汽灭菌15分钟的方法。在各种培养基制 备方法中,如无特殊规定,即可用此法灭菌。某些畏热成分,如糖类, 应另行配成20%或更高的浓液,以过滤或间歇灭菌法消毒,以后再用无菌 操作技术、定量加于培养基。明胶培养基亦应用较低温度灭菌。血液、 体液和抗生素等则应以无菌操作技术抽取和加入于经冷却约50°C左右的 培养基中。
a.灼烧灭菌法:利用火焰直接把微生物烧死。此法彻底可靠,灭菌迅速,但易焚毁物 品,所以使用范围有限,只适合于接种针、环、试管口及不能用的污染物品或实验 动物的尸体等的灭菌。
b.干热空气灭菌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即把待灭菌的物品均匀地放入烘 箱中,升温至160°C,恒温1小时即可。此法适用于玻璃皿、金属用具等的灭菌。
--液体接种法、穿刺接种
微生物的培养
--微生物培养中的氧气条件
• 培养设备:包括接种室、恒温培养室、恒温培养箱、液体发 酵——摇床、厌氧培养罐等。 • 好氧培养:例如平板培养、斜面培养、浅层液体培养、液体振 荡培养或通气搅拌培养等都属于好氧培养的方法。 • 厌氧培养:除了最简便的深层液体培养以外,可以采用物理、 化学或生物学的方法来排除培养容器中的空气或空气中的氧气, 创造厌氧条件。对于严格厌氧的微生物,要用化学和物理并用 的方法。在进行厌氧培养时,可以用指示剂检查系统中的还原 条件,一般实验室中常用的如葡萄糖——美兰指示剂。
• 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 1)液体培养基 所配制的培养基是液态的,其中 的成分基本上溶于水,没有明显的固形物,液体培养 基营养成分分布均匀,易于控制微生物的生长代谢状 态。 2)固体培养基 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的凝固 剂即成固体培养基。常用作凝固剂的物质有琼脂、明 胶、硅胶等,以琼脂最为常用。固体培养基在实际中 用得十分广泛。 3)半固体培养基 如果把少量的凝固剂加入到液 体培养基中,就制成了半固体培养基。以琼脂为例, 它的用量在0.2~1%之间。这种培养基有时可用来观察 微生物的动力,有时用来保藏菌种。
灭菌和消毒
--化学方法
• 一般化学药剂无法杀死所有的微生物,而只能杀死其中的病原微生物,
所以是起消毒剂的作用,而不是灭菌剂。 • 能迅速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称为消毒剂。能抑制或阻止微生物生 长繁殖的药物,称为防腐剂。但是一种化学药物是杀菌还是抑菌,常 不易严格区分。消毒剂在低浓度时也能杀菌(如1:1000硫柳汞)。由 于消毒防腐剂没有选择性,因此对一切活细胞都有毒性,不仅能杀死 或抑制病原微生物,而且对人体组织细胞也有损伤作用,所以只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