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内毒素检查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SOP(动态浊度法)1.目的为规范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操作,特制定本SOP。
2.范围本SOP适用于细菌内毒素含量测定的操作。
3.定义3.1.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或是检测浊度增加速度的方法。
3.2.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3.3.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3.4.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 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 EU/ml (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4.职责4.1.QC负责本规程的起草、修订、培训及执行。
4.2.QA、QC组长、质量管理部经理负责本规程的审核。
4.3.质量负责人/质量受权人负责本规程的批准。
4.4.QA负责本规程执行的监督。
5.引用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年版三部。
6.材料6.1.仪器设备细菌内毒素测定仪、漩涡混合器、干烤箱6.2.试剂及溶液6.2.1.鲎试剂6.2.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国家标准品或经过国家标准品标定的工作标准品。
6.2.3.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应小于0.005EU/ml。
6.3.使用的器具移液器、无热原稀释管和反应管、无热原枪头。
7.流程图无8.程序8.1.原理细菌内毒素能激活鲎试剂(TAL)中的酶系统,使凝固酶原变成凝固酶,进而凝固酶再激活其中的凝固蛋白原变成凝固蛋白,呈现凝胶反应,动态浊度法是检测反应混合物的浊度到达某一预先设定的吸光度所需要的反应时间,计算内毒素浓度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双对数标准曲线,利用标准曲线对供试品的内毒素含量进行定量测定。
8.2.试验前准备8.2.1.采样管用硅胶塞塞口,经180℃干烤2小时,除内毒素备用。
细菌内毒素测定技术—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知识点:光度测定法
四、结果判断 若供试品溶液所有平行管的平均内毒素浓度乘以稀释
倍数后小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定;若 大于或等于规定的内毒素限值,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注:本检查法中,“管”的意思包括其他任何反应容 器,如微孔板中的孔。
技能点:凝胶限度试验操作规程
检验供试品中的内毒素含量是否小于限值的定性方法,按下表制 备溶液A、B、C和D。使用稀释倍数为MVD并且已经排除干扰的供 试品溶液来制备溶液A 和B。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3、如果供试品溶液的所有平行管均为阳性,应记为内 毒素的浓度大于或等于最大的稀释倍数乘以λ。
4、若内毒素浓度小于规定的限值,判定供试品符合规 定。若内毒素浓度大于或等于规定的限值,判定供试品不 符合规定。
知识点:光度测定法
一、方法
光度测定法分为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浊度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 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可分为终 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 显色基质法系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 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 含量的方法。根据检测原理,分为终点显色法和动态显色 法。
试。复试时,溶液A需做4支平行管,若所有平行管均为阴性,判定供试品 符合规定;否则判定供试品不符合规定。
技能点:凝胶限度试验操作规程
4、阳性对照结果出现阴性,可能是由于内毒素工作品效价标 示不准确或效价衰退或失败;稀释内毒素没有使用旋涡混合器或 稀释操作不当;鲎试剂效价标示不准确或效价衰退或失效;反应 试管放入水浴保温前试管中内容物没有摇匀造成。阴性对照出现 阳性结果可能是由于鲎试剂或者水污染,试验器具污染,试验过 程操作不当污染造成。
A:没有超过MVD并且通过干扰试验的供试品系列稀释液。 B:供试品阳性对照。(为确证不存在干扰作用) C:标准内毒素系列。(为确证本次试验的操作和环境都符合要求。)D:阴性对照。
《细菌内毒素检查》课件

其他检测方法
热原质鲎试剂盒法
利用鲎试剂与内毒素结合后加热,通 过凝胶形成或浊度变化来检测内毒素 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注射剂、输液 等样品。
高效液相色谱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分离内毒素, 通过紫外吸收或荧光检测器来检测内 毒素的含量。该方法适用于生物制品 、血液制品等样品。
03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应用
实验后的处理和安全防护
废液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废液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处理, 不得随意倾倒或排放。
实验垃圾的处理
实验后产生的垃圾应按照实验室规定进行分类和 处理。
ABCD
仪器的清洗和维护
实验后应对使用的仪器进行清洗和维护,以确保 其性能和精度。
个人防护
实验人员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如实验服、手套 、口罩等,以降低交叉污染和感染的风险。
饮用水监测
01
通过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检测饮用水中的细菌内毒素含量,
确保饮用水安全。
污水处理监测
02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对出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评估污
水处理效果和出水质量。
环境样品监测
03
对土壤、空气等环境样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可以了解环境
中的细菌污染状况,为环境治理提供依据。
04
细菌内毒素检查的注意事 项
开发新型检测方法和技术
开发多组分检测技术
将多种细菌内毒素相关分子同时纳入检测范围,实现多组分的同 时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性。
开发新型免疫学检测方法
利用新型免疫学技术,如单克隆抗体、免疫磁珠等,提高检测的特 异性和灵敏度。
开发新型生物信息学技术
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细菌内毒素相关基因和蛋白质进行高通量 筛选和鉴定,为新型检测方法的开发提供有力支持。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药典三部版通则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
若使用塑料器皿,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
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溶液调节pH值。
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
中国药典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检测细菌内毒素的方法
1、热原检查
通常以家兔作为试验介质,检查在规定时间里观察家兔的体温变化,反应了热原物质引起哺乳类动物的体温反应过程。
2、凝胶法
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进行限度检测或半定量检测内毒素的方法。
3、光度法
浊度法
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的浊度变化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显色基质法
利用检测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凝固酶使特定底物释放出呈色团的多少而测定内毒素含量的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1 简述1.1 本规范适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
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
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1.2 供试品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1.2.1 药典中有规定的,按供试品各论中规定限值;1.2.2 尚无标准规定的,按以下公式确定供试品内毒素限值:L=K/M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EU/U表示。
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 g•h)表示。
其中注射剂,K=5EU/(k 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 /(k g•h);鞘内用注射剂,K=0.2EU/(k g•h)。
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以m1/(k g•h)、mg/(k g•h)、U/(k g•h)表示。
药品人用最大剂量可参阅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著作,中国人均体重按60kg计算,注射时间小于l小时的按l小时计。
若供试品按体表面积给药,供试品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量乘以0.027即可转换为每千克体重计量[即M=(最大给药剂量/(m2·h)×1.62m2)/60kg]。
1.3 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确定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按下式计算:MVD=CL/λ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
当L以EU/ml表示时,C等于1.0ml/m1;当L的单位以EU/mg或EU/U表示时,C为供试品制备成溶液后的浓度,单位为mg/m1或U/m1。
作业指导书指导书编号TYFDC-SOP-FF-07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第2页共18页第二版批准李忠华初审吴雅凝起草吴雅凝λ在凝胶法中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在光度测定法中为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中的最低内毒素浓度。
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λ/L。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

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细菌内毒素是一种由细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它可以对人体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对细菌内毒素的检测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国际上已经建立了一系列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首先,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包括了样品的采集和处理方法。
在采集样品时,需要注意避免污染和样品损坏,同时还要确保样品的代表性。
对于不同类型的样品,比如食品、药品、环境样品等,都有相应的采集和处理方法,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还包括了检测方法和技术的要求。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生物学检测方法、化学检测方法和免疫学检测方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同时,检测设备和仪器的精密度和准确性也是检测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另外,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还规定了检测结果的解读和评定标准。
对于检测结果的阳性和阴性判定,以及毒素含量的测定,都有相应的标准和规定。
这些标准旨在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从而为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最后,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还包括了实验室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的要求。
实验室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设备校准、人员培训、实验操作规范等,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细菌内毒素检测标准是一套系统完整的标准体系,它涵盖了样品采集、检测方法、结果解读和质量保证等方方面面。
这些标准的建立和执行,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医药卫生等领域的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相关单位和人员能够严格执行这些标准,确保细菌内毒素检测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一、引言细菌内毒素是一类具有强毒性的生物毒素,可以由细菌产生并释放到环境中。
其存在对于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
因此,建立一种可靠有效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种基于实验室技术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
二、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开发一种验证细菌内毒素检测的方法,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具体目标包括:1. 确定合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2. 确定验证方案的实施步骤;3. 评估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实验设计1. 材料准备- 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根据实验需求选择合适的试剂盒)- 多个细菌培养菌株- 培养基和培养用具- 杂质过滤器- 试管和离心管等实验室常用器具2. 实验步骤1) 培养细菌菌株:选择多个细菌菌株进行培养,确保含有多种不同类型的内毒素。
2) 提取内毒素:将培养的细菌离心,取上清液,通过杂质过滤器去除细菌细胞残留和固体杂质。
得到的上清液即为细菌内毒素提取物。
3) 验证检测方法: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对提取物进行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
根据试剂盒结果,评估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4) 重复实验:根据上述步骤,重复多次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5) 数据分析:收集实验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评估所选择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实验室操作规范,注意安全。
2. 选择合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试剂盒,确保其适用于所需检测的内毒素类型。
3. 在提取内毒素时,要注意避免细菌细胞的污染。
4. 实验过程中要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重复性,避免人为误差的干扰。
5. 对于实验结果的分析,要进行统计学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实验,预计将得到以下结果:1. 确定合适的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验证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提供一个详细的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使其可应用于实际生产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菌内毒素检查1、实验原理2、实验试剂3、试验器具4、检查方法概述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6、内毒素限值的确定7、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确定8、鲎试剂灵敏度复核9、干扰试验10、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1、实验原理:利用鲎试剂与微量内毒素产生凝聚反应的现象,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2、实验试剂:①鲎试剂:从海洋无脊椎动物“鲎”的蓝色血液中提取的变形细胞溶解物,经低温冷冻干燥精制的生物制剂。
鲎试剂的生物活性以其能检出细菌内毒素的最低有效浓度表示,即鲎试剂的灵敏度,单位为EU/ml。
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②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得到的内毒素,用于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和标定,仲裁鲎试剂灵敏度。
③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④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指内毒素含量少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 EU/ml (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的灭菌注射用水。
3、实验器具:刻度吸管、凝聚管(10×75mm)、三角瓶、小试管(10×100mm)、试管架、洗耳球、封口膜或金属试管帽、时钟、脱脂棉、吸水纸、剪刀砂轮。
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塑料用具应选用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目前多为无热源的一次性用品)。
4、检验方法概述①凝胶法:限量法、半限量法②光度测定法:浊度法(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显色基质法(终点浊度法和动态浊度法)凝胶法:最简单、经济、应用广泛、中国药典的“仲裁”方法,对干扰相对不敏感,较光度测定法不灵敏。
5、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取制成供试品溶液。
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
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值。
6、内毒素限值的确定一般按公式:L≡K/M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量,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
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注射剂K=5 E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靶内用注射剂K=0.2 EU(kg.h)。
M为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依据药品使用说明书,≤临床用药须知≥规定。
7、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确定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指在试验中供试品溶液被稀释的最大倍数,在不超过此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内毒素限度的测定。
MV D=Cl/λ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量, 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则C 等于1.0ml/ml,当L以EU/mg表示时,C的单位为mg/ml, λ为在凝胶法中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E U/ml)。
8、鲎试剂灵敏度复核目的:考察鲎试剂的灵敏度是否符合标准,考察检验人员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及实验条件是否符合规定。
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准备:①、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或国家标准品)一支,轻弹瓶壁,使粉末洛入瓶底,然后用砂轮在瓶颈上部轻轻划痕,75℅酒精棉球擦拭后启开,启开过程中应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
②、按照标准品说明书,加入规定量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其内容物,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严,置旋涡混合器上混合15分钟,然后进行稀释,制备成4个浓度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即2λ、λ、0.5λ和0.25λ(λ为所复核的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分钟。
示例:某待复核鲎试剂的灵敏度标示值为0.25E U/ml,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规格为150 E U/ml,将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1 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再稀释制备成浓度为0.50E U/ml,0.25 E U/ml,0.125 E U/ml和0.06 E U/ml的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
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过程图示:待复核鲎试剂的准备取规格0.1m l∕支的鲎试剂18支,每支加入0.1ml检验用水使溶解备用(规格大于0.1m l ∕支的鲎试剂,按其标示量加入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复溶后按0.1m l∕管分装到凝聚管中,至少准备18管)。
加样将已充分溶解的待复核鲎试剂18支(管)放在试管架上,排成5列,其中4列4支,1列2支。
其中4支4列分别加入0.1ml的2λ、λ、0.5λ和0.25λ内毒素标准溶液,另2支(管)加入0.1ml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加样结束后,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2分钟。
观察结果将试管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落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落着为阴性。
计算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为阴性时实验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复核结果。
λC=lg-1(∑X/4)式中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
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例子:结果判断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灵敏度。
9、干扰试验目的:确定供试品在多大的稀释倍数或浓度下对内毒素和鲎试剂的反应不存在干扰作用,为能否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提供依据。
当进行新药的内毒素检查试验前,或无内毒素检查项的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时,须进行干扰试验。
当鲎试剂、供试品的配方、生产工艺改变或试验环境中发生了任何有可能影响试验结果的变化时,须进行干扰试验。
进行干扰试验一般步骤①供试品限量确定②根据鲎试剂的灵敏度确定MVD范围(供试品溶液浓度范围)③预试验(帅选试验):确定样品最大不干扰浓度④正式干扰试验干扰试验预实验目的:初步确定供试品的最大不干扰浓度(当限值以E U/mg或EU/U活性单位标示)或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当限值以E U/ml标示),为正式干扰实验提供依据,避免干扰试验的盲目性。
操作方法①将无可检测到内毒素的供试品进行一系列倍数的稀释,但最大的稀释倍数不得超过MVD=CL/λ0.03(0.03EU/ml为现今我国市售鲎试剂的最高灵敏度)②使用鲎试剂对每一稀释倍数进行检验。
每一稀释倍数下做2支供试品管和2支供试品阳性对照(即该浓度的供试品稀释液将内毒素标准品制成2λ浓度)。
另取2支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2支加入2λ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作为阳性对照。
例子制备稀释倍数为4的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0.3ml4.0入EU∕ml的内毒素标准溶液+0.3ml稀释倍数为2的供试品稀释液=0.6ml含2入EU∕ml内毒素标准溶液的稀释溶液为4的供试品稀释数。
③保温60±2分钟,观察并记录结果。
④当阴性对照为阴性,阳性对照为阳性时,实验有效。
当系列浓度中出现供试品溶液2管为阴性,供试品阳性对照2管为阳性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不干扰实验,此稀释倍数即为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
即可选择该稀释倍数进行正式干扰实验。
⑤当系列浓度中所有浓度的供试品管都不为阴性,或供试品阳性对照不为阳性时,说明供试品对内毒素与鲎试剂的反应在干扰,则应对供试品进行更大稀释倍数(不得超过MVD=C L∕入0.03)或通过其他适宜的方法(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中和等)排除干扰。
⑥当供试品的内毒素限值单位为E U/㎎或EU/U活性单位时,应将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换算成最大不干扰浓度(即稀释倍数下溶液的浓度),以㎎/ml或活性单位/ml标示。
举例某注射液限值为2.5E U/ml,按MVD=CL/入计算出灵敏度为0.03E U/ml下的MVD为83倍,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一系列稀释,用灵敏度为0.25EU/ml的鲎试剂预实验,结果如下:由以上结果可初步确定该样品的最小不干扰稀释倍数为20倍,可在此浓度下进行正式干扰试验。
正式干扰试验制备内毒素标准对照溶液取1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4个浓度的标准溶液即2入、入、0.5入、0.25入。
制备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将供试品稀释至预实验中确定的不干扰稀释倍数,再用此稀释液将同支细菌内毒素标准品稀释成4个浓度即2入、入、0.5入、0.25入的含内毒素的供试品溶液。
鲎试剂的准备取规格为0.1m l/入支的鲎试剂36支,备用。
加样准备好的36支鲎试剂放在试管架上,按下图加样。
加样样结束后,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避免产生气泡,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2分钟,观察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计算如两组最大浓度2入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入均为阴性,阴性对照4管均为阴性时,按下式计算用检查用水制成的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用供试品溶液或稀释液制成的内毒素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t)。
Es=lg1(∑Xs/4)Et=lg1(∑Xt/4)式中:Es、Et分别用检查用水和试品溶液或稀释液制成的内毒素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
当Es在0.5入~5入(包括0.5入和2入)及Et在0.5Es~2 Es(包括0.5Es和2 Es)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可在该浓度下对此供试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
当Et不在0.5Es~2 Es(包括0.5Es和2 Es)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干扰实验。
应使用适宜的方法排除干扰,如可将供试品进行更大倍数稀释(不超过MVD)。
建立新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时,每个厂家至少取三个批号的供试品。
用两个以上鲎试剂生产厂家的鲎试剂进行干扰实验。
10、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在细菌内毒素检查中,每批供试品必须做2支供试品管和2支供试品阳性独照,同时每次实验必须做2支阳性对照和2支阴性对照。
供试品溶液的准备根据内毒素限度值,计算MVD=C L/入,然后将供试品进行稀释,其稀释倍数不得超过MVD。
一般稀释至MVD:如样品有干扰作用,选择符合干扰试验要求的第二农地作为日常检验浓度。
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用检查用水将内毒素标准品稀释制成2入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
供试品阳性对照溶液的制备用待检测的供试品溶液或其稀释液将内毒素标准品制成2入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阴性对照即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鲎试剂的制备取规格为0.1m l/支的鲎试剂8支,每支加入01ml检查用水使溶解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