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doc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5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5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生字词。

能力目标: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的写法;感受主人公的内心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生命的意义,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我”的优秀品格。

2、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图片板书课题二认识作者学生朗读记录三了解本文故事相关情节四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生字词: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ē)筛糠(shāi)(kāng)根据意思写词语: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卷土重来)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死得其所)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芸芸众生)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筛糠)课文内容:本文写()(人物)因飞机坠毁()(地点)的()(事件)五快速扫读课文合作探究(一)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⑴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⑵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⑶感到呼吸困难。

⑷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

(二)作者采取了那些办法(1)埋在沙子里躲避寒冷(2)用露水湿润喉咙六思考讨论(1)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痛苦绝望平静乐观)(2)作者为何能从痛苦绝望转变为平静乐观?①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②如果能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②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④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为何能从痛苦绝望转变为平静乐观?七用什么方法阐释“生活”的意义?对比(农民芸芸众生斗牛士)八齐读最后两段,想想作者的经历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生活中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我们要珍视生命,正确看待生活中的不幸与挫折,培养一种积极、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相信自己,奋斗就不会遗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22.在沙漠中心教与学目标:1、了解作者知识,感悟其优秀品质。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5、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与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与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与学方法:快速阅读课文,在速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时:2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边问边出示一幅沙漠图片)(生描述)师:是啊,说道沙漠,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师:本课,在沙漠中心(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有什么事发生了呢?(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一)交流作家情况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危险,我们才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去了解真英雄——()。

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师边说边用大屏幕展示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的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照片)师:让我们来看这位飞行员的一份简历:(逐条出示,请一学生大声朗读)⑴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⑵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⑶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⑷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⑸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⑹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2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20

《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3、理解作者坚强乐观的精神品质。

二、学习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到过沙漠吗?在影视作品中见过吗?那么根据你的理解和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学生描述)不错,沙漠既有王维笔下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又有岑参“平沙莽莽黄入天”的险恶。

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就从这里开始,去体会作者在沙漠中不一样的心情,不一样的感受,从而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2、简介作者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3、故事背景:本文记述的故事发生在1935年的12月份,作者在一次飞行中,飞机发生了故障,不幸失事,坠毁在利比亚的沙漠中,他和同伴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普雷沃,一同在沙漠恶劣的环境下跋涉了五天五夜,凭着坚定的意志,最后被骆驼商队所救。

4、速读课文,整体感知(1)词语积累硌gè噎住yē辐射筛糠shāi 幻影疲倦协奏躯壳脐带qí犁铧huá真谛dì卷土重来芸芸众生yún 死得其所(2)用一句话概述文意(提示:将标题扩展为完整的一句话表述文意。

)a和战友在沙漠中心遇险b我在沙漠中心的感受和思索c我在沙漠中心,抒写生命赞歌。

5、跳读课文请同学们找一找(1)我和同伴在沙漠中心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么解决的?措施是什么?(2)找出文中反映我当时心理句子,并梳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分组讨论,交流,教师总结)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

(1)缺水寒冷找出课文中有关的语句:我的牙床冻得咯咯作响,身子也抖得跟筛糠似的。

措施:喝纯乙醚和90度酒精。

埋沙取暖的方法。

(2)a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 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情感与价值1、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2、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过程和方法:1赏析法和探究法结合。

2、多媒体:PPT课件3、课时:1课时【重点难点】1.梳理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过程安排:第一程序:多媒体图片导入:教师问:同学们请看这迷人的景象,同学们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些什么景象?抽一名学生讲述。

师结:师:是啊,在沙漠中心,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但今天,我们无暇顾及这令人神往的沙漠风景,试想当我们孤身一人在沙漠之中,陷入困境时,我们会遭遇什么,我们会想到什么又该怎么办,现在让我们随同圣埃克絮佩里一起走进沙漠之中……..第二程序:走进作者作者介绍:圣埃克絮佩里于1900年6月29日出生在法国里昂。

他曾经有志于报考海军学院,未能如愿,却有幸成了空军的一员。

1923年退役后,先后从事过各种不同的职业。

1926年,圣埃克絮佩里进入拉泰科埃尔航空公司。

在此期间,出版小说《南方邮件》(1929)、《夜航》(1931),从此他在文学上声誉鹊起。

1939年,又一部作品《人的大地》问世。

1935年1-5月,以《巴黎晚报》特派记者身份到莫斯科采访,先后撰写了六篇通讯发表在《巴黎晚报》上。

(这些文章后被收入杂文集《生活的某种含义》) 驾机'周游地中海',替'法航'进行业务宣传到处演讲。

12月29日,自费驾机飞往西贡,试图以七十小时飞完巴黎到西贡的航程,以此打破纪录获取十五万法郎的奖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在沙漠中第一课时航空奠基者:美国的莱特兄弟俩于1902年设计出了他们的第一架飞机在20世纪初,飞机的制造技术还不完善,同时,天气预报也不准确,信息技术也不发达,对于较早一代的飞行员来说,每一次驾驶飞机上天都是一次惊心动魄的考验。

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最早的飞行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行员。

在1935年的一次飞行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一) 作家作品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

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代表作有《夜航》《人类的大地》《空军飞行员》《小王子》等)。

《人类的大地》是一本由八篇文章组成的散文集,本文就是节选自其中的一篇。

(二) 整体感知文章思路梳理• 一、(1--7)在沙漠里濒临死亡痛苦挣扎的情景和心理活动。

• 二、(8--19)将自己埋在沙子里宁静的心理活动。

• 三、(20--21)回归现实,继续走下去。

1、那同学们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呢?好好思考一下。

1) 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2) 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3)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4) 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5)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6)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2、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文章写了“我”濒临死亡的处境以及面对死亡从痛苦绝望到坚定顽强的心理活动过程。

3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记叙自己的遇险经历的:记叙顺序:时间遇险——脱险——探险线索:心里的变化(三)课文研读1.找出第一部分中描写沙漠环境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的作用是什么2.既然是一场遇险,那么肯定遭遇到了很多痛苦。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

2.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秀品质3.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你见过沙漠吗?谈谈你对沙漠的看法?二、预习检查1.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检查课文诵读和字词的掌握情况。

3.检查搜集的作者、作品等情况。

情节背景:圣埃克絮佩里和机务员曾盲目撞在利比亚沙漠地。

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碛上东奔西走。

三、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要根据要求,抓住内容要点,抓住关键字词句段,默读课文,不重读不回读。

2.速读要求:①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回读。

(培养学生专心阅读的能力)②调整阅读速度。

(根据阅读材料和阅读时间而定)③抓住内容要点、关键词句来阅读。

④标出段前序号。

3.作品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4. 在沙漠中心,“我”遭遇了哪些痛苦与煎熬?如何解决这些痛苦?5.面对这些痛苦,作者心情发生怎样的变化?(先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四、讨论研讨1.圣埃克絮佩里在荒凉的沙漠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痛苦、绝望、平静、乐观2.(1)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并体会一下。

第1段第3行: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2段第7行: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5段: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9段: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2)请找出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并体会一下。

第4段第2行: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22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五单元  阅读  22 在沙漠中心》研讨课教案_22

《在沙漠中心》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主人公的心路历程。

2.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体味生命的价值。

教学过程:前置作业:1.读课文两遍,排除生字词障碍。

2.当时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遭遇了哪些困难?3.找出文中表达作者心情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比如痛苦、绝望、乐观、平静等),从中梳理出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

4. 作者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一、情境导入飞机制造技术不完善,信息技术不发达,天气预报不准确。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有一句名言:“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意思是说人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但是他又是自然界最高贵的东西,因为他能思想。

今天我们就从这两个方面学习一篇新课文——《在沙漠中心》。

二、介绍作者1935年,作者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不幸坠机。

本文叙述的就是坠机第三天的一个沙漠之夜。

当时的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处境如何呢?三、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从文中找一找哪些句子表现了人在自然面前脆弱的一面?遭遇了哪些困难?采取了哪些应对办法?因血液缺少水分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感到呼吸困难寒风越来越猛,吹得他团团转找不到任何水源,连露水也没有身体虚弱并产生幻觉沙漠里白天炽热,夜晚寒风侵袭采取的办法:喝乙醚酒精、用沙子盖住身体2.面对如此艰难的处境,作为“能思想的苇草”,作者的情绪有怎样的变化呢?(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一进行思考)3.作者为什么能从痛苦、绝望转变为平静、乐观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⑴他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⑵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⑶他冒险是去寻找真理,是对人类的责任感所致。

⑷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

三、交流展示圣埃克絮佩里已离我们而去,但他将生命的思考留给了我们,我们不大可能像作者一样被抛到撒哈拉大沙漠中,但我们在学习、生活、人生中其实也会遭遇沙漠,人是脆弱的,会有迷茫无助,感到孤独痛苦的时候,是吗?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说什么呢?可用自己的话,也可引用文中的句子。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字词积累。

2、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3、理清人物内心变化过程。

4、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内容。

2、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体会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理清“我”心理变化过程,理解作者的人生追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人物的人生追求,引导学生去追求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的人生。

教学方法:通过整体感知、细节品味等途径,运用自读、朗读、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受人物心理,与作者对话;与自己对话、与同学老师对话,在感受、体验、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法: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进入文本,读出感受,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

2008年5月12日14:28汶川发生强烈地震,与震中地区远隔千里的我们,也有震感。

灾难虽没有降临在我们头上,但触动了我们的心灵。

如果真的强震发生了,被埋在废墟里的我们,濒临死亡,我们会想什么?害怕、恐惧,痛苦,更多会是遗憾,遗憾我们的生活还没有真正开始,许多想做的事还没有做,有许多理想没有实现,丰富的人生还没有来得及体验等等。

太多的遗憾会让我们不甘心生命就此结束。

法国作家圣埃克絮佩里,在他驾驶的飞机坠毁于利比来沙漠濒临死亡时却有着完全不同于我们的体验和思考。

今天,我们学习《在沙漠中心》这篇文章,了解他的不同。

二、解题。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后媒体展示对作者的简介。

三、媒体展示学习目标。

四、审读题目和导语,进行联想,提出问题。

(预测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归类,媒体展示)1、沙漠中心是什么样子的?2、在沙漠中心发生了什么事情?3、“我”有怎样的感受?4、“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五、自学。

1、齐读生字词,正字音。

2、自读课文,找出表现作者体验、思考、感情的句子,并作批注。

在沙漠中心教案优秀8篇

在沙漠中心教案优秀8篇

在沙漠中心教案优秀8篇在沙漠中心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概述《沙漠中心》(以圣埃克苏佩里的《人类的大地》中相关章节为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掌握沙漠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主人公在极端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生存策略及人性光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不拔精神,以及珍惜生命、珍惜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掌握沙漠生存技巧。

难点:体会主人公在绝境中的心理变化,理解其精神世界的丰富与复杂。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沙漠风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置身于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感受其壮丽与孤寂。

引入话题:提问:“如果你被困在沙漠中心,你会怎么做?你会想些什么?”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课主题——《沙漠中心》。

二、新课讲授1.阅读感知学生自主阅读《人类的大地》相关章节,要求标注出关键事件、人物心理变化等。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2.内容梳理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发展。

每组派代表分享,教师总结归纳。

3.深度剖析心理分析:探讨主人公在沙漠中的心理状态变化,分析其面对绝境时的恐惧、绝望、希望等情感。

生存策略:结合文本,介绍并讨论沙漠生存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寻找水源、避免日晒、发出求救信号等。

精神价值:挖掘故事背后的深刻寓意,如人类精神的'坚韧、对生命的尊重与珍惜等。

三、拓展延伸1.角色扮演(可选):选取文本中的关键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的理解。

2.小组讨论(必选):围绕“如何在困境中保持希望与勇气”的主题,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发表看法。

3.案例分析:提供一两个真实的沙漠生存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人物的生存策略和心理状态,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
面对这些困境,作者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痛苦——绝望——平静——坚定的求生意志)
对学生回答点拨引导(有追求,珍爱生命,勇敢,坚强,有责任感)
点拨疑难,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面对死亡能够平静,通过分析作者的形象相信大家有了更深的理解。从文中找到一个词概括原因。——死得其所
1、速读课文,回答作者面临什么样的恶劣环境。
体会这两句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3、找出作者表明自己的生活是有意义的,自己为事业献出生命是有意义的句子,说说两句话在写法上的共同点。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思考回答(例:绝望、有坚定的求生意识。通过写自己对待外物的态度来表现自己的情绪,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以我观物,故外物皆着我之色彩”。“我看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看我亦如是。”
通过作者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你从中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感。分析作者形象。
三、
体会心理活动的特点
1、提出问题:读读我们对作者情感理解得如此深刻是因为哪种描写方法?体会本文心理描写的特点。
2、下面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普雷沃找到了几根枯枝,生了一堆很快就会燃尽的火。我摸了摸,它是干的。再等一等,露水要到清晨才有。)
在沙漠中心
在沙漠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写作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2、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
3、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
4、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品读心理描写,了解心理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意义,认识自己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
教学重点
理清文中作者心理变化的过程,学习心理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重点语句,理解作者的情感,认识生命的意义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人类的大地》、《小王子》,以更好地理解、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

2、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体悟作者的人生选择与优秀品质。

能力目标:1、训练仿写能力,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2、乐于、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思辨能力。

情感目标:1、体味生命的真正意义,生命需要什么。

2、感悟探险的新内涵,学会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作出自己觉得值得的人生选择。

3、探讨“热爱与责任”、“生与死”等主题。

重点难点:1、体会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结合自身体验,认识作者的优秀品格。

2、在交流探究的思想碰撞中,在欣赏、品读的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乐观的精神。

3、提高当场写作的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欣赏品读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沙漠吗?用词语形容一下沙漠是怎样的?(出示沙漠幻灯片)狂风大作赤日炎炎飞沙走石,戈壁残垣,海市蜃楼,风沙漫漫连绵起伏浩瀚无垠起伏跌宕,渺无人烟不错,沙漠的环境很壮美,也很险恶,今天我们的探险之旅随作者走进沙漠,体验在沙漠中心的痛苦和煎熬,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板书题目)1、简介作者:圣艾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2、词语积累乙醚(mí)虫豸(zhì)硌(gè)犁铧(lí)(huá)脐带(qí)真谛(dì)噎(yè)筛糠(shāi)(kāng)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形容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在沙漠中心导语:本节课将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材第22课《在沙漠中心》的内容。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使他们对沙漠这个自然环境有初步的认知。

一、教学内容及目标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通过阅读《在沙漠中心》,学生能理解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故事情节的发展。

2.学习文本中的词语:学习文中的一些生词,如“沙漠”、“奇迹”、“风暴”等。

3.激发学生的想象力:通过描绘沙漠环境和人物心理,激发学生的联想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文本中的词语。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学会用适当的方式和词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2.理解沙漠的特点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课件、黑板、笔、图片、PPT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描绘沙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Step 2:读课文(20分钟)1.师生共同读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适当调整。

2.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故事中主人公的名字是什么?- 主人公为什么要去沙漠中心?-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心理变化是怎样的?Step 3: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课文中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促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入。

Step 4:词语解析(10分钟)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些词语,通过图片展示或解释的方式进行词义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Step 5:个人思考(10分钟)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 如果你是主人公,你会怎样面对困境?- 你在沙漠中心遇到了什么奇遇?Step 6:个别陈述(10分钟)教师选择几位学生,让他们依次陈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引导其他学生提问和分享意见。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在沙漠中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人们对圣艾克絮佩里的评价,引发对人物品质的思索。

】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圣艾克絮佩里的内心。

课堂实录一、分析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了解人物精神品质。

】1.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

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2.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你从他身上看感受到了什么呢?明确: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二、赏析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探讨句子对文章中心的作用。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明确: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 在沙漠中心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家作品;增加语言积累,并感悟和运用。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

3、反复诵读课文,品味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敢于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通过教学,联系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学会生存”,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过程和方法练习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重点1、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学会生存。

2、练习快速阅读课文,理清人物的思路,感受他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增加语言积累,练习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沙漠是什么样子的?(展示图片)如果你身处沙漠中心,会是什么感觉?让我们走进《在沙漠中心》,看看作者在沙漠中心是一种什么感觉。

二、作家作品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地位的作家,但他的一生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从1921年服兵役学习飞行;1926年进入法国的一家航空公司工作;1929年协同法国著名飞行员梅尔莫兹、吉约梅开辟非洲——拉丁美洲航线;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流亡美国;1943年潜回北非,参加法国抵抗运动,至驾驶侦察飞机殉难为止,他的一生是飞行员的生涯。

他的小说特点是围绕他本人的航空经历,描述了当时法国飞行员的惊险豪迈的生活。

他的代表作有《南线邮航》(1928)、《夜航》(1931)、《人类的大地》(1939)、《战争飞行员》(1942)、《小王子》(1943)、《堡垒》(1944)。

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曾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英译本名为《风、沙和星星》,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是他以飞机为书房以身体力行为座右铭的心灵自传。

三、初读课文,扫清字词1、注音:泅(qiú)沮(jǔ)虞(yú)斫(zhuó)规(guī)栅(zhà)聊(liáo)作践(zuò)(jiàn) 御(yù)2、释词:泅:游泳。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2《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22《在沙漠中心》教案 新人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2《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2《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22《在沙漠中心》教案新人教版(1)的全部内容。

《在沙漠中心》教学目标:1、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一、导入新课二、作者简介三、整体感知课文1、听读课文。

2、用一句话概括文意。

(文章写“我”和战友在利比亚的撒哈拉沙漠的一场遇险。

)3、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四、合作探究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下面请同学们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感到呼吸困难.#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板书)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产生幻影#感到疲倦、错乱#呼吸困难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请同学们找一找表达作者心理描写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寒风就象平原上的骑兵向我直冲过来(2节)-—-———痛苦#我跑不过了,在也没有力气了。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2《在沙漠中心》(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十二课《在沙漠中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品味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关注主人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为人类飞行事业所负的责任感。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通过人们对圣艾克絮佩里的评价,引发对人物品质的思索。

】圣艾克絮佩里是法国优秀的飞行员,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

他常常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思考写入作品。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圣艾克絮佩里的内心。

课堂实录一、分析人物品质。

【设计意图: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分析,了解人物精神品质。

】1.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冒险不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是为了显示个人超凡的勇气,而是出于对社会的奉献,出于造福人类的责任感。

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

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2.在这种严酷的职业锻炼下,经历多次生与死的搏斗,圣埃克絮佩里向我们展示的人生意义,行动价值,心灵底蕴究竟是什么呢?你从他身上看感受到了什么呢?明确:应该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身处逆境应该看到生活的希望;生命的价值在于发现;人生的意义在于对生活、对他人的一种责任。

二、赏析重点句子。

【设计意图:从修辞方法的角度,探讨句子对文章中心的作用。

】(1)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不不畅,寒气逼人,牙床冻得格格作响。

明确:沙漠夜晚的低温和严重的缺水使作者感到寒冷难耐,死亡的危险更让作者感到绝望,这是作者所面临的危险的真实写照。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在沙漠中心》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下册《在沙漠中心》一、教育方针:(一)常识与才干1.了解作家著作,以更好地了解课文的思维内在。

2.理清课文叙说的次序及头绪,全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思改变进程,品尝要点语句的含义,了解作者的优异质量。

4.学习用心思描绘刻画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二)进程与办法:品读要点语句,协作探求,掌握著作经过细腻的心思描绘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的写法。

(三)情感、情绪与价值观:1、领会生命的含义,培育勇于面临波折和失利的刚强意志与质量;2、知道探险的实在含义,学会生计,活跃、达观地上临人生。

二、教育要点:1、整理作者的心思改变进程,知道作者的优异品格。

2、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领会生命的含义,正确对待波折和失利。

三、教育难点:品尝重要语句在语境中的含义,领会作者的思维感情四、教育课时:2五、教育进程:(一)、新课导入:1.探险,是充溢风险的活动,当那些英勇的探险者们身陷窘境、面临逝世的要挟时,他们的心里有着怎样的感触?他们是否也有常人相同的惊骇?是什么使他们对探险那样入神?让咱们走近《在沙漠中心》,走进探险家的心灵国际,去感触他们的情怀。

(二)教育新课1、著作简介:本文选自《人类的大地》,是圣埃克絮佩里除《小王子》《夜航圣埃克絮佩里》以外最著名的一部代表作。

1935年的一次飞翔中,飞翔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在各种求救求生办法均告失利后,接近逝世的他却感到了一种心里的安静……本文节选自《人类的大地》,作者是法(国家)作家圣埃克絮佩里(人名),其代表作有《夜航》《空军飞翔员》《小王子》等。

2、作者简介:圣埃克絮佩里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是法国文学史上占有崇高位置的作家,他是优异的飞翔员,是法国航空工作的开拓者之一,是法国最早的飞翔员之一,是撒哈拉航线的飞翔员,他的终身主要是在航空线上度过的。

在1935年的一次飞翔中,飞机坠毁在利比亚沙漠。

他把自己的飞翔体会,对日子的酷爱,对人类、对国际的考虑写入著作,为人类展示了一个共同的精力国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在沙漠中心教与学目标:1、了解作者知识,感悟其优秀品质。

2、理清课文叙述的顺序及线索,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理清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

4、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5、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与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与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与学方法:快速阅读课文,在速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并感受作者的心理活动,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人物思路,感受其心理活动;并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课时:2第一课时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在影视中见过沙漠吗?请大家回忆想象,描述一下沙漠是怎样的?(边问边出示一幅沙漠图片)(生描述)师:是啊,说道沙漠,我们的脑海也许会浮现出漫漫的黄沙、美丽的绿洲、孤独的驼队,还有那奇幻的海市蜃楼……师:本课,在沙漠中心(出示课题“在沙漠中心”),有什么事发生了呢?(学生回答)二、学习新课(一)交流作家情况探险,是充满危险的活动,正因为危险,我们才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近作家,去了解真英雄——()。

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他是优秀的飞行员,法国航空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师边说边用大屏幕展示被称为“蓝天白云的耕耘者”的法国飞行员作家——圣埃克絮佩里的照片)师:让我们来看这位飞行员的一份简历:(逐条出示,请一学生大声朗读)⑪1900年生在法国里昂;⑫1921年在法国空军服役;⑬1926年加入法国一家航空公司,开始邮航事业;⑭1939年二战前夕返回法国参加抗德战争;⑮1940年流亡美国,侨居纽约埋头文学创作;⑯1944年执行第十次飞行侦察任务时消失于地中海上空,从此一去不返。

同时他又是一位出色的作家,他把自己的飞行体验,对生活的热爱,对人类、对世界的思考写入作品,为人类展现了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

人们评价他有飞行员的勇气,诗人的气质,儿童的纯真,思想家的深度。

其代表作有、、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1935年,作者和他的同伴在飞越撒哈拉沙漠时,不幸坠机,盲目地撞在利比亚的沙漠地带。

本文描述的就是坠机第三天的一个沙漠之夜。

作者的飞机因故障坠毁在沙漠中心时,当时的作者和同伴置身沙漠,处境如何呢?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结合语句分析出:如,空气湿度百分之十八,残存的饮料不到一升。

指望飞机在纵深三千公里地带,从高空搜索出混杂在沙漠中千万颗黑点中的两颗黑点,只是一种幻想。

但是他们没有放弃生的期望,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东奔西走,受尽海市蜃楼的愚弄,寻觅沙上的踪迹,把希望寄托于露水,盼念茫茫沙海中一个悠悠晃晃的驼队来营救。

不是身历此时此境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文章的。

(三)读出自我,合作交流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篇文章有什么感受?学法指导:指导学生把握住文章中语句,去谈自己的体会,如:⑪感受到作者遇险后碰到了一系列困难,很惊险。

⑫感受到感受到了沙漠的可怕。

⑬遇险后,作者展开了一系列自救活动。

⑭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有过一系列的斗争。

⑮感受到遇险后,作者有了一系列心理活动,并贯穿全文。

⑯感受到“我”强烈的求生欲望,以及“我”对责任、事业、生命的思索。

(四)重点赏读,质疑探究1、是的,在那个飞机性能差、机场设备简陋、气象情报不全、救援工作还比较落后的年代里,一个人在全世界最大的沙漠里,那种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下面请同学们速读文章,找一找,作者坠机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学法指导:速读文章后,交流感知如:(1)因血液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干渴。

(2)寒风越刮越猛,吹得他团团转。

(3)感到呼吸困难。

(4)找不到任何水,连露水也没有。

(板书)2、在这些困难中,我有了哪些生理上的不适?(1)产生幻影(2)感到疲倦、错乱(3)呼吸困难3、作者在生理上产生了幻影、疲倦错乱、呼吸困难等不适的症状,那作者在心理上是否也产生了不适呢?(是的)那在荒凉的沙漠中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呢?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一找表达作者复杂的心理变化的句子,分析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学法指导:读后讨论交流,如:(1)表达作者心情痛苦的句子第①个自然节:我的血液因缺水而循环不畅,寒气逼人,但这不只是夜晚的寒冷,我的牙床冻得格格作响,身子也斗得像筛糠似的。

第②个自然节:不管是躺着还是站着我都……屠刀就在我的头上。

第⑤个自然节:冻死的想法让我难受……我不喜欢像奴隶那样忍受鞭打。

第⑨个自然节:我的喉咙发紧,这不是个好兆头。

(2)表达作者心情绝望的句子第④个自然节: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

第11个自然节:永别了,你们这些我曾经爱过的人。

(3)表达作者心情乐观的句子第17个自然节:我在工作中是幸福的。

第18个自然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

第21个自然节: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

(4)表达作者心情平静的句子第⑩个自然节:我感到,有一股图像的激流把我带到一个宁静的梦里,在大海深处,江河就平静了。

总结:心情变化痛苦——绝望——平静——乐观(板书)5、那作者为什么能从绝望、痛苦中转而变的平静、乐观的呢?同学们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指导分析:(1)作者认为他的死亡是人的忍耐力所致,决不是他的错。

(2)如果能够回去,他会卷土重来。

(3)他的冒险是去寻找自己的真理,这就是对人类的责任感。

(4)他认为为人类的命运而死是死得其所,所以他不抱怨。

(5)20、21节,文中“我”盼望着清晨的露水,以给自己带来生的希望,强调了身处沙漠的我们对水的渴盼。

总之表明了“我”信心坚定,继续寻找生路,对生存下去充满了信心。

6、同学们,作者的这种冒险是为了个人的利益吗?(不是)那他是为了什么呢?(讨论)提示:作者热爱自己的生命,但是人的幸福不在于自由,而在于对一个责任的承担。

这个责任就是对人类崭新的建设事业负责,对人类的命运尽一点点责任。

为此冒险是值得的,是崇高的。

三、课堂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乙醚()虫豸()硌()犁铧()()脐带()真谛()噎()筛糠()()2.根据下列的解释,写出相关的词语。

(1)指死亡的期限。

()(2)虫子。

泛指虫类小动物。

这里比喻碌碌无为的人。

()(3)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

()(4)比喻因惊吓或受冻而身体发抖。

()3.本文节选自,作者是(国家)作家(人名),其代表作有、、等。

4.本文主要记录了作者在被困于沙漠之中一夜之间的所思所想。

作者的心理变化过程是:,在沙漠中他们遇到了问题,问题,问题,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出主人公、的精神品质。

四、拓展延伸1、阅读此文,联系自己,你学到了什么?2、2002年,北京大学山鹰社登山队有五位大学生,在攀登西藏希夏邦马西峰时遭遇雪崩,两人遇难,3人失踪。

山难发生之后就有很多人开始思考大学生登山的意义。

你怎么看待这件事?五、课堂总结“烟笼大地,声震蓝天。

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22年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16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

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这是2007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英雄试飞员李剑英的颁奖词,他在完成训练任务驾机返航途中,遭遇鸽群撞击,为了保护地面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财产,他先后三次放弃了跳伞逃生的机会,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迫降。

迫降过程中,飞机爆炸解体,李剑英同志壮烈牺牲。

在16秒时间里,让我们永远的记住了英雄的名字。

有意义的一生是履行人的职责的一生。

因为有了这个坚定的信念,即使在看来山穷水尽的地步,也决不能放弃生的职责,行动的职责。

人生的道路不会一马平川,也不是一帆风顺,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

我们不强求一致,只要是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人类整体的生活、人生态度都是可取的,并且应该得到尊重。

我想对于本文的学习,重要的不是对文本的理解,而应把这种精神和理念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行为和能力。

要记住:面对生活,豁达而不旁观,一如傲霜斗雪的梅花,于素雪晶莹中坦然释放,任凭风云变幻,孤独地守望春天;面对生活,清爽而不冷漠,一如心存高远的溪流,于舒缓低吟中洗涤万物,随时光荏苒,执着地一路欢歌。

六、布置作业1、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对沙漠描写的优美诗句,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写道“,”展现了黄沙莽莽的雄奇瑰丽。

而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一诗则表明了将士们戍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瀚海阑干百丈冰,”则写出了沙漠的浩淼广阔。

2、搜集一些关于用于面对生命的名言进行交流。

七、板书设计在沙漠中心干渴幻影寒风我疲倦我们应该继续走下去寒冷呼吸困难为人类的责任、人类的命运八、学后记:教后记:附练习答案1.mí zhì gè lí huá qí dì yè shāi kāng2.(1)大限(2)虫豸(3)芸芸众生(4)筛糠3.《人类的大地》法圣埃克絮佩里《夜航》《空军飞行员》《小王子》4.痛苦—绝望—平静—乐观寒冷疲倦缺水坚强勇敢第二课时教与学目标:1、品味重点语句的含义2、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培养敢于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坚强意志与品质;认识探险的真正意义,学会生存,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

教与学重点:学习用心理描写塑造人物,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与学难点:在熏陶感染中引导学生体味生命的意义,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教与学方法:运用合作的方式,与同学们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与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什么样的生活是你向往的生活?人生怎样才算成功?学法指导:各抒己见,可从以下角度思维:发散角度1:我向往一种轰轰烈烈的生活,成就一番伟业是人生成功的标志。

古有秦始皇,今有毛泽东,他们就是用自己的智慧和胆略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他们是我崇拜的英雄。

发散角度2:我喜欢一种平静的生活,平平淡淡做事就是人生的成功。

尽管人类有许多杰出人物,但绝大多数的人都是普通平凡的。

这些人是构成人类群体的基础。

没有这些平凡而普通的人的默默奉献,英雄也难以成功。

发散角度3:我喜欢一种拥有大量财富的生活,财富的多少是人生成败的标志。

因为在当今商品经济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基础就是物质财富,没有财富,其他一切都无从谈起。

拥有了财富,人类的精神文明、生态文明、政治文明才会得到促进。

发散角度4:我喜欢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精神的富足和心灵的愉悦是我的追求,以微笑面对世界是我幸福的证明。

师小结:每个人喜欢的生活是不同的,每个人对成功人生的认识和理解也是不同的,这是人类进步、文化多元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