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合集下载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的色彩美中国古典诗歌因其语言优美、画意隽永而成为了中华文明的代表,也是世界文坛的瑰宝。

我国古代诗人往往将诗和画联系起来,构筑完美的艺术境界。

诗人们以精湛的艺术画笔,铺陈色彩,借色传情,寄寓内心的情绪和审美意趣,为我们留下了一幅幅色彩瑰丽、意境深远的画卷,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色彩意象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顶峰。

1.古诗色彩的视觉认知色彩的运用和组合,能给诗歌带来浓郁的画意,创造优美的意境。

例如:《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写一片翠竹,葱郁秀丽,生意盎然,呈现出一派清新繁茂的色调。

《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写桃花一片,火样鲜红,色彩明艳,夺目耀眼。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经过清晨春雨的滋润、洗刷,柳叶柳枝更加清翠,颜色焕然一新。

柳色青青,映照得客舍青青,呈现出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自然图景。

柳宗元《渔翁》:“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云销雾散,杲杲日出,显露出一片绿水青山,突出表现了大自然的幽静和纯净,令人悦目怡情。

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一“白”色绘出一个光明灿烂的世界。

这“天下白”使诗人“迷魂”觉醒,心胸豁然,壮志勃发。

这些诗所描绘的色彩,都给人留下了鲜明而难以磨灭的印象,因为它们真实地艺术地再现了大自然中人们常见的色彩美。

以上所举诗例,其中的色彩均属单色。

单色,给人以整体的印象,全面的感受。

单色,描绘出自然环境、客观世界的纯净美。

除了单色,诗歌中经常有双色的运用。

白居易《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山水之美,简直是被这首小诗刻画得淋漓尽致了。

“红”、“蓝”两种颜色的运用,巧妙地概括了江南水乡景色的特征,使景物鲜明怡目,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江南春景图。

春天的太阳刚刚升起,金色的阳光照射在江边盛开的鲜花上,红红的显得更加耀人眼目,江水也因之更显得绿波粼粼,红花、绿水两相辉映,红的更红(红胜火),绿的更绿(绿如蓝)。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冷——暖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 观感;同时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色彩的运用
冷——暖
➢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 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 而热烈。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色彩的运用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 意境。
结语
➢ 因此,由诗及画、再由画及诗地审视色彩运用与文 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趋向和审美情趣,对于提高我们对古 诗词(尤其是古代写景题材诗歌)的鉴赏感悟能力与提 升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审美品位是十分有益的。
谢谢~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第 一 章 初 恋宣 告结束 今 天 天 气 阴沉, 我带着 一个小 盒子和 一束花 去见一 个 最 重 要 的 人。 仁 慈 医 院。 “ 姐 姐 , 我又来 看您了 。七年 了,你 看静儿 是 不是长 高了, 我今天 拿到大 学通知 书,姐 姐我长 大了, 今天是 您三十 岁的生 日, 七 年 前 您 说 若你在 手术中 不幸逝 世,在 您三十 岁生日 的时候 打开这 个叫‘ 生命’ 的 宝 盒 ” 。 我 将 宝 盒 打开, 里面是 一本手 书稿, 书名就 叫《生 命宝盒 》。我 将 它 打 开 。 。 我 叫 东 方 宁儿 ,二十 二岁。 上大学 后一直 想去我 梦想的 城市马 赛 。 马 赛 我 来了。 次日, 我登上 了去马 赛的飞 机,心 中无比 的激动 ,那里 有我的 梦 想 , 我 的 爱。我 的罗明 。罗明 是我高 中学长 ,今年 二十五 岁,阳 光帅气 ,我们 交 往 四 年 , 自交往 以来我 一直追 着他的 脚步, 高中后 他上大 学学习 建筑设 计,他 成 绩 好 , 我 拼命的 读书, 和他上 了一所 大学, 他毕业 后来到 马赛留 学,我 们已经 两 年 没 见 了 。 马 赛 。 到 了 马 赛 直奔罗 明说的 海边花 园别墅 。手里 拿着送 给 他 的 生 日 礼物, 今天是 他的生 日,我 前日骗 他说不 知道他 生日是 哪天, 今天他 看 见 我 带 着 生日礼 物站在 他面前 ,应该 会很惊 讶吧。 花 园 别 墅 。 终 于 到 了 , 好 美 的 别墅, 外形别 具一格 。站在 别墅门 口,我 心里十 分忐忑 。“叮 咚。”

古诗词的色彩美

古诗词的色彩美

古诗词的色彩美“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青波。

”这首小诗的成功与其色彩的妙用分不开。

白毛、绿水、红掌、青波,对仗工整,色彩明丽。

诗人用极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似信手拈来,然清新可爱,宛如一幅水粉画,人见人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歌子》)词中所写之物如白鹭、红花、青箬笠、绿蓑衣色彩斑斓,令人目不暇接。

诗人有时为了描绘一个全新的境界,便用单一颜色来渲染画面,从而加强读者的视觉形象。

如“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咏柳》)中的“碧”、“绿”写出了杨柳婆娑、碧绿如染、春意十足的景象。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勾画玉树琼枝、漫天皆白的圣洁世界。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从“海上明月共潮生”写起,接着写明月当空,朗照大地。

皎洁的月光洒在江水、沙滩、芳甸上,一切景物像披上了一层乳白色的轻纱。

一幅多么优美的春江花月夜图画。

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首绝句倾诉了宫女无穷的哀怨之情,抒发了诗人深沉的盛衰之感,诗中的“红”、“白”二色反差衬映出主题。

红花和白头宫女形成反衬,使人产生红颜易老的人生感慨;杜牧的《山行》是一首颂秋名作,末句“霜叶红于二月花”写景尤为出色:枫叶流丹,层林尽染,满山云锦,如炼彩霞,不是春花,胜似春花。

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感悟到秋天像春天一样充满生命力。

全诗格调昂扬、催人奋发,着一“红”字,豪情顿生。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彩来刻画意境。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全诗四句用了黄、翠、白、青四种色调,由近及远,极富层次感。

“黑云压城城欲摧”、“塞上胭脂凝夜紫”(《雁门太守行》),这里用黑、黄、紫色尽写了悲壮、苍凉的气氛。

(作者单位:331600江西省吉水二中)。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清代 方 薰 《 静 居 画 论》 论 山
及 绘 画 着 色 云 : “ 色 不 以深 浅 设
为 难 ,难 于彩 色 相 和 。 和 则 神 气
生 动 , 否 则 形 迹 宛 然 , 画 无 生 气 。 作 诗 同 理 , 注 重 色 调 的 共 ” 性 ,统 一 诗 歌 的 基 调 ,可 以形 成 浓 厚 生 动 的 氛 围 ,构 建 色 调 鲜 明 的意境 美 。 杜 甫 《 上》: “ 满 巴 西 城 草 绿 ,城 空 白 日长 。 风 吹 花 片 片 ,
...................

古 诗 词 中 的色彩 美
回 段装- 车
内容摘 要 :古诗词 往往 以色彩之 丰 富来呈现 物象之 繁复 ,更 以色 彩所 蕴涵 的多重意义 来构建 独特 的 意境 、表达 复杂 的情感 。因此 ,从色彩 的角度 来欣 赏古诗 词 ,我们 可 以对 古诗 词产生 更鲜 明的体验 ,获 得更深 刻 的美感 享受。 古诗 词 中 的色 彩运用 或相 互映衬 ,对 比鲜 明 ;或烘 托 气氛 ,构建 意境 ;或 以色 主 情 ,情景相谐 ,可谓手法 多样 ,变化 多姿 。
红 , “ 绿 ” 和 “ 红 ” 这 两 种 翠 鲜
花 鸟 缠 绵 ,使 得 这 幅 “ 南 春 ” 江 的 图 画 变 得 愈 加 明 丽 鲜 艳 ,有 声 有 色 ,也 愈 显 出 江 南 春 景 的 广 阔
深邃 、繁 丽 多姿 、韵 味 十足 。
二 . 托气 氛 烘 构 建 意境
天 莲 叶 无 穷 碧 , 映 日荷 花 别 样
与 “ 红 ” 那 般 强 烈 ,却 也 相 互 鲜 映 衬 ,传 达 出 一 种 凄 冷 的感 觉 效
果 。而前 两 句 中 “ ” 与 “ ” 翠 红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范文

中考语文阅读文章——古诗词中的色彩美范文

2008年南京中考现代文阅读②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古代诗词鉴赏中的色彩美的赏析
冷——暖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 观感;同时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
色彩的运用
冷——暖
➢ 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 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 而热烈。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色彩的运用
➢有时,诗人在一首诗中运用多种色调来刻画 意境。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贺知章《咏柳》
真正的色彩美
➢ 从色彩的审美角度讲,真正好的文学作品,是让人 感觉不到其中色彩的出现的。好的诗人会让人感觉不到 他在运用色彩,正像好的演员让人感觉不出他是在做戏 一样。诗歌创作把诗句中的“有色”字词,匠心安排成 “无色”情景,是一个物质与精神互相转化的复杂过程, 同时也是反映诗人对自然美与艺术美的感悟过程。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着色——入境——言情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白毛、绿水、红掌、清波,对 仗工整,色彩明丽。诗人用极 普通的四色来描摹事物,似信 手拈来,然清新可爱,宛如一 幅水粉画,人见人爱。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骆宾王《咏鹅》
色彩的运用
➢为了使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诗人们常 用色彩对比的手法。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

毛 浮
骆 宾
绿 水 ,
王 《 咏 鹅
红》





古诗词中色彩的作用
➢ ①诗歌——用富有节奏和韵律的高度概括的语言,来表
现生活,抒发情感。 ②要抒发感情,往往要借助于意象,烘托特定的意境。 ③这就要求诗也要讲究色彩的运用,形成色调鲜明的意

古诗词中的色彩

古诗词中的色彩

古诗词中的色彩古诗词中的色彩,是诗人对自然、生活和情感的细腻描绘,它们不仅仅是视觉上的感受,更是心灵上的共鸣。

在古诗词的世界里,色彩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意境的营造,一种美的表达。

红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热情、喜庆和生命力。

如杜甫的《春望》中写道:“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里的“花溅泪”便是用红色来表现作者对战乱时期的忧虑和无奈。

又如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野火烧不尽”便是用红色来表现生命的顽强和不屈。

绿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生机、希望和宁静。

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里的“白日依山尽”便是用绿色来表现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

又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这里的“月有阴晴圆缺”便是用绿色来表现人生的曲折和变化。

蓝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高远、澄澈和超脱。

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豪华若何?烟波浩渺空蒙蒙。

”这里的“烟波浩渺”便是用蓝色来表现诗人对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又如李白的《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里的“黄河之水天上来”便是用蓝色来表现诗人对英雄豪情的赞美和敬仰。

白色在古诗词中象征着纯洁、高洁和超然。

如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这里的“银烛秋光”便是用白色来表现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又如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这里的“钟山只隔数重山”便是用白色来表现诗人对仙境般的美好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浅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作者:蔡丽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8年第09期提到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画家。

其实,用文字生动地表现事物形色,诗词作家的本领丝毫不亚于画家。

诗词中表现的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具备。

最常见的是写实描绘,颜色词与它们修饰的事物紧密相连,一同出现。

《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修饰鹅毛,“绿”“青”修饰水,“红”修饰鹅掌,“白”“绿”“红”三色搭配,画面清新可爱,充满童趣,一(只)群在水中嬉戏的大白鹅形象跃然纸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骄阳下,铺满水面无边无际的深碧荷叶,傲立其间的粉红荷花,画面绚丽夺目,作者浓墨重彩,好一派浓郁的的盛夏风光!色彩中与“绿”接近的是“青”,“青山郭外斜”“岸上杨柳青”“溪上青青草”“一行白鹭上青天”,“青”在诗词中修饰的多是绿色植物或天空。

而我们现在常用修饰天空的“蓝”,诗词中多用“碧”替代,“碧云天”、“便引诗情到碧霄”。

能窥见“蓝”本色的要数那句“春来江水绿如蓝”,颜色似乎非常纯正,但还是与“绿”脱不了关系。

倒是“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浓蓝”即深蓝色,显示了“蓝”的本来面目。

“红”“绿”两色是诗词中的常客,紧随其后的当推“黄”色,其出场频率也相当高。

“满地黄花堆积”、“雨中黄叶树”、“千里黄云白日曛”,“黄”色多用在秋冬季节的景物上。

再说“橙”色,“正是橙黄橘绿时”“纤指破新橙”“橙香梦泽团脐蟹”……,“橙”在古诗词中基本上是以水果的形象出现,与色彩无太大关系。

最后来看看“紫”,以本色出场的“万紫千红总是春”、“山花红紫树高低”自不必说,而“日照香炉生紫烟”,阳光照耀下,瀑布上空蒸腾的水汽,却泛出神秘的紫色,仙气袅袅,迷蒙而缥缈,与作者“诗仙”的名号倒是非常吻合。

“塞上燕脂凝夜紫”、“烟光凝而暮山紫”,两句描写夜色的“紫”,却显得厚重而苍茫。

除彩色之外黑白两种极致颜色的运用,在诗词中也相当精彩。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完整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完整版)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①“诗中有画”,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中国的古诗词有很多描写色彩的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以黄色的相容,通过动静、隐露辩证诠释生活的瞬间情景,让人忍俊不禁,富有诗情、诗趣和诗理。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的《山行》)审视深秋枫叶的独特色调,体现出作者对秋色、秋味、秋韵的抽象思索。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十八员外》作者通过对烟年里最美妙的柳色和草色的独到把握,写出了自然绿色最特别的时令特色,表现了对正处蓬勃茁壮期的春景及其生命力的热情赞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江雪》)通篇以雪白为基本色调,冷色的雪,凄清的气候特点,都显示出钓鱼人与周围环境的极不协调与高强度的冲突。

古代写景诗在色彩运用方面,特别看重不同自然色的协调与对比,明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之道”的影响。

暖色让人感觉华丽,橙色是最暖色,红、黄是暖色,红紫、黄绿是中性微暖色;而冷色给人感觉朴素,紫、绿是中性微冷色,蓝紫、蓝绿是冷色,蓝是冷极。

诗人习惯调动的色彩,基本没有冷暖两极,主要是中性色调之间的协调与对比,这是“中庸之道”影响诗人色彩审美趋向的最好印证。

红、绿是一对高纯度的互补色,互补色构成的对比效果最强烈、最刺激,如果正确处理面积比例关系,往往会取得既对比强烈,又丰富调和的良好效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的词将红绿对比描述得生动无比;“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示红隐绿,既显示了红的突出与夺目,以及由此表现出的世故人情,也隐含着红绿的和谐搭配与衬托,相得益彰。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性微冷色的绿的大面积的陪衬高亮度的红色,色调丰富调和,在这首送别诗中给人以充分的热烈和热情的审美体验。

包括红绿色在内,两种对比色的冷暖调和,会对比强烈,但调色也明朗宁静,给人以充分的美的享受。

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中国古诗词中的色彩美作者:张坤来源:《醒狮国学》2019年第03期色彩是美好生活的反映,是多彩生活的体现。

“诗中有画”更是我国古代诗人的追求,诗歌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

仔细品读,我们很容易看出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对比,方法多样。

有的诗人爱用多种色彩的组合来表现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有的诗人喜欢用鲜明的色彩对比,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白居易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对比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达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对比,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别很大,构成一幅色调分明的画面。

有的诗人擅长全篇用色,这样使诗中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地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古诗教学中的艺术美

古诗教学中的艺术美

古诗教学中的艺术美古诗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

由于古典诗歌离我们年代较远,大多有着深刻的意蕴、丰富的情感,充满着动人的诗情画意。

尤其是初中学生很难把握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思想精华和语言魅力。

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地分析和指令包办,学生就会兴趣寡然,更谈不上去体味挖掘诗的语言美、画面美和意境美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词,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读古典诗歌时,必须指导学生在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从整体上去感知诗的画面美,让他们自然而然地步入诗的意境,最终获得思想的启迪,达到积累祖国语言,提高审美情趣的目的。

1 把握诗歌的语言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古诗则是用最精粹的语言写成的,它讲究韵律、乐感极强,平声仄声交错组合,跌宕起伏,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的节奏。

正是因为诗的语言凝练精辟,具有悦耳的音乐美,因此诵读就成了我们破解古诗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或听读、或范读、或领读、或齐读。

初步朗读,读准诗的节奏,要求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

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

已过/万重/山。

”正确停顿、寓有节奏的朗读可使学生较快地进入赏析古诗的角色。

当然,无论采用什么样的诵读方式,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进行科学的诵读指导。

引导学生把握诗句中音节语句的声调节奏及其变读,真正体现诗句朗读中的语言美,它包括纠正学生的读音,适时讲解古诗的押韵、平仄,以便读准节奏,读出语气和语势。

读准诗句的节奏,有利于理解古诗的含义,读出语气和语势,则有利于体会古诗的感情和气势,表现出诗的抑扬顿挫、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诵读,学生必然会被古诗的韵律美、节奏美深深感染,欲罢不能,由被动转为主动,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诗文的感知。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阅读答案①“诗中有画”,虽然不能像绘画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却可以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

②许多诗人写诗在运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

用色时,或组合,或比照,方法多样。

③诗人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带来了浓郁的画意。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的空间延伸。

这里,明丽的色彩组合,绘出了诗人舒展开阔的心境。

④诗人爱用鲜明的色彩比照,来增加感情的浓度。

回忆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杨万里赞美西湖荷花风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些佳句都是用鲜明的比照色,使画面显得十分绚丽,使情感表现得明朗而热烈。

这种“着色的情感”,具有绘画的鲜明性和直观感,增强了诗歌意境的感染力,到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

⑤诗人还善用色彩的暗地比照,初看似不觉得,一加玩味,就感到富有含蓄的画意美。

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先用大块黑色,用暗色调作底色,又用亮光点染,色调明暗差异很大,构成一幅色调清楚的画面。

⑥诗人用色有时还不局限于一句一联,所写诗词全篇用色,色彩更加丰富,诗的境界更为开阔。

岑参《》中“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一开始便出人意料地用洁白的梨花比喻落在树上的积雪,生动地勾画出塞外八月飞雪的奇景。

接着又以空旷荒凉的塞外、乌云沉沉的天空、纷纷扬扬的白雪构成了送别的背景。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在一片银白的世界中,诗人特别描绘了那面鲜艳的红旗。

在整个背景和个别事物的映衬上,在色彩的调配上,是那么美丽而又和谐,真是“独树一帜”。

全诗展现出一幅色彩鲜明、奇异壮伟的边塞图景。

⑦有时诗人不用复色搭配,而是追求单一色调深浅浓淡的变化之美。

这样也能浸润情感,收到很好的抒情效果。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色彩之美如下:
1、胭脂色:胭脂,是一种名叫“红蓝”的花朵,将这种花整朵摘下,在石钵中反复杵槌,淘去黄色后,即成鲜艳的红色染料。

《渔家傲·粉蕊丹青描不得》
宋·欧阳修
粉蕊丹青描不得,金针线线功难敌。

谁傍暗香轻采摘,风淅淅,船头触散双鸂鶒。

夜雨染成天水碧,朝阳借出胭脂色。

欲落又开人共惜,秋气逼,盘中已见新荷的。

2、桃红色:又称“桃夭”,出自“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类似桃花的颜色,比粉红略鲜润的颜色,常给人娇俏可爱之感。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3、缃叶色:缃,指浅黄色,缃叶是桑叶初生的颜色,也用来指被秋风吹黄的荷叶。

《荷》
唐·李峤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

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

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4、松花色:是松树花粉的颜色,色泽为微微透着绿的浅黄色。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节选)
唐·李白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5、月白:古人认为月亮颜色并非纯白色,而是带着一点淡淡的蓝色。

因其近似月色,故称“月白”,又莹润的质感。

《新秋》
元·赵孟頫
夜久不能寐,坐来秋意浓。

露凉催蟋蟀,月白澹芙蓉。

渐觉綀衣薄,欲将纨扇慵。

古诗中的颜色赏析

古诗中的颜色赏析

古诗中的颜色赏析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意境和情感。

在古诗中,颜色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和抒发心情。

不同的颜色在古诗中承载着不同的意义,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本文将以古诗中的颜色为主题,对其中的红、白、黄、绿、蓝、黑等颜色进行赏析,探寻其深刻的内涵和美妙的意境。

红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热烈、热情和喜庆。

比如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王维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其中的“野火烧不尽”便是用红色来描绘热烈的生命力和不屈的精神。

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红色还被用来描绘离别时的伤感和悲凉。

红色在古诗中不仅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人生的感悟。

白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纯洁、清雅和高贵。

比如在《白发三千丈》中,杜甫写道,“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这里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沧桑,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在古诗中,白色还常常被用来描绘冰雪、白云和白鹭等自然景物,给人以清新和高雅的美感。

黄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丰收、温暖和金黄。

比如在《将进酒》中,李白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里的黄色象征着丰收和富裕,给人以温暖和欢乐的感觉。

在古诗中,黄色还常常被用来描绘秋天的金黄和稻田的丰收,给人以丰富和美好的联想。

绿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生机、清新和希望。

比如在《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王维写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里的绿色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自然的循环,给人以生机勃勃和无限希望的感觉。

在古诗中,绿色还常常被用来描绘春天的新绿和山林的葱茏,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美感。

蓝色,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深远、宁静和神秘。

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里的蓝色象征着夜空的宁静和月光的神秘,给人以深远和超脱的感觉。

古 诗 词 中 的 色 彩 美

古 诗 词 中 的 色 彩 美

古诗词中的色彩美【摘要】色彩美是古诗词美的重要表现之一,其主要通过颜色词来表现。

本文试图从三个方面来加以阐述:第一,颜色词与其修饰的事物一同出现,写实描绘;第二,不用颜色词,只出现事物,但读者仍能“看到”色彩;第三,用颜色词替代事物,事物不出现。

【关键词】诗词颜色中国古典诗词讲究格律,在短小的篇幅内,要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历代文人墨客以此为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语不惊人死不休”,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

“难写之景”的“景”,要用文字来表现其形其状其态,并非易事。

于是,诗词中又辅以各种各样手法力求穷形尽相,色彩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

提到色彩,人们首先想到的是画家。

其实,用文字生动地表现事物形色,诗词作家的本领丝毫不亚于画家直接用颜料描绘事物的能力。

而且诗词更富于想象力,更易于感情的融入。

诗词中表现的颜色丰富多彩,色彩斑斓。

赤橙黄绿青蓝紫,色色具备。

最常见的是写实描绘,颜色词与它们修饰的事物紧密相连,一同出现。

《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白”修饰鹅毛,“绿”“青”修饰水,“红”修饰鹅掌,“白”“绿”“红”三色搭配,清新可爱,一(只)群在水中嬉戏的大白鹅形象跃然纸上。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骄阳下,铺满水面无穷无际的深碧荷叶,傲立其间的粉红荷花,画面绚丽夺目,作者浓墨重彩,好一派浓郁的的盛夏风光!“红”“绿”两色是诗词中的常客,其他颜色也时有登场。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橙黄橘绿”写出了深秋时节的丰硕景象。

“青山郭外斜”、“岸上杨柳青”、“溪上青青草”、“一行白鹭上青天”,“青”在诗词中修饰的多是绿色植物或天空。

而我们现在常用修饰天空的“蓝”,诗词中多用“碧”,“碧云天”、“便引诗情到碧霄”。

能窥见其本色的要数那句“春来江水绿如蓝”,颜色似乎非常纯正,但还是与“绿”脱不了关系。

倒是“最是雨后江上望,白云堆里泼浓蓝”,“浓蓝”即深蓝色,显示了“蓝”的本来面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赏析古诗词中的色彩美
色彩是生命的外部象征,能给人强烈直觉,丰富人的想象,激发人的感情。

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

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调,则寄寓诗人伤感怨悱的意绪。

他们撷草木之艳,集虹霓之彩, 用心于设色,然后泼洒于诗行中描绘出一幅幅清新艳丽、生动可感的彩色画境,使诗歌亮丽光彩,宛如一幅幅写意的图画,故后人的诗评中,常有“诗中有画”之语。

大自然中的青山绿水,白云碧空,银星素月、丹枫金菊、鸭绿鹅黄、青松翠竹、绿叶红花等以色彩之美吸引着诗人。

例如倡导“诗中有画”的王维曾说自己“宿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他以诗人兼画家的眼光来观察客观世界,凭着自己长期隐居于山水林壑之间对自然美独特的敏感和对画理的娴熟运用,以画家的表现技法来展现山水景物,所以他的诗不但意味深长,而且还具有鲜明生动的画意。

如“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山中》这幅由白石磷磷的小溪、鲜艳如火的红叶和蓊郁无边的浓翠所组成的山中冬景,色泽斑斓鲜明,山石白,树叶红,而山中主色调则是翠,三种色彩强烈、醒目,反差明显,组合在一起更诱发读者丰富的联想。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

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

”《白石滩》这首小诗描写白石滩的月夜景色。

诗中“绿”字,表面上看只是形容蒲草之色,用的平常;但细细品味,却大有妙处。

蒲草生长在水中,又是在夜里,诗人却清清楚楚地见到它的绿色,并且感到它那么肥嫩,可以用手满把地采摘,这就巧妙地暗示出月色的皎洁、明亮。

全诗仅二十字,就写出了月之明,水之清,蒲之绿,石之白,纱之亮,浣溪女之美。

这一幅笼罩在月光的银纱中的绿色风景画,给人以清朗、明净、纯洁的美感,它也寄寓着诗人对这种美的热情追求。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一脍炙人口、传唱千古的佳句更是传神地描绘出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望无际的莲叶铺展着无穷的碧绿,而阳光映照下的荷花也闪耀着别致的艳红。

诗人把夏日的湖光景色写得明艳如画,其艺术秘诀就是运用了极为浓重的色彩词。

红与绿这两种颜色同时出现,人们就会感到绿色格外醒目,红色格外明丽。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词中这千古名句“, 火红”色与“蓝绿”色形成强烈对比,把春日的江南景色写得明艳迷人,生机勃勃。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一般来说,写悲惨壮烈的战斗场面不宜用浓艳的色彩,但诗人把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与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

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

用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色彩鲜明,爱憎分明。

杜甫的著名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绿、青、白四色鲜明而和谐,构成了一种色调柔美绮丽的画面,展示了春光的旖旎明媚,从而也表现出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

柳宗元“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中一个“绿”字,更是被韩愈赞为“六字寻常一字奇”。

烟消日出,渔翁不见了,诗人正感诧异,忽闻桨橹“ 欸乃一声”,
诗人顿觉眼前山水随之而更绿,更可爱了。

“绿”字既为山水增光声色,又同声响配合,反衬出一个清寂、空旷而秀丽的境界。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一诗,前面勾画出一种神秘迷离的奇景之后,笔锋一转,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青峰”作结,把人带到恬静的现实之中。

一“青”字颇具神韵,给人留下悠悠思念的余地。

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唯见江心秋月白”,一“白”字将人笼进一种幽寂的氛围。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在一片柔和、恬静的翠绿中点染上几点嫩黄,新鲜而又和谐。

绿色是生命的颜色,青春的颜色,象征着春天的盎然生机,给人以安宁、恬静和愉悦;黄色则能唤起一种明朗的感觉。

从视觉到心理都给我们以美感享受,透露出诗人闲适恬静的心态。

总之,古代诗人以五彩诗笔绘出彩色诗句、诗篇,给我们视觉上无限的审美愉悦,不由你不轻轻地叹问: 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