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地理校本课程(1)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
初中地理校本教材篇一:地理校本课程教案地理校本课程教案世界旅游篇二: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地理校本课程***前言***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
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
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
甘肃日报/2010年/9月/30日/第009版教育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张家川县张川镇中学马国良校本课程是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延伸和补充,开发地理校本课程,体现了学校和教师对学生需求与个性发展的关注及重视,地理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进情感交流和个性特长的发挥,为学生创造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情境,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自主学习,提高他们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力,促进创新品格的形成。
就地理校本课程开发而言,在内容的选择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要以国家统编教材的知识为基础,围绕一定的知识体系去开展,这样才不会失去校本课程的科学性。
教材编写内容的选择设计方面,要符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的需求,这样在实际开课过程才能够真正为教师的教学起到参考作用。
又因为地理选修课活动课必须要考虑到趣味性设计,让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是关键,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因而激发兴趣是校本教材编写和内容选择时必须认真考虑的关键性原则。
考虑到地理学科综合性因素,选修课和活动课的开发应当突破学科的界限,朝综合性方面创新,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综合考虑问题的习惯,引导学生运用跨学科的知识解决地理问题,在选择内容和实施途径的设计上尽量考虑到新颖性,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事实上,地理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非常丰富,可以说包罗万象,有天文方面的知识,有人文地理内容,有经济发展状况的内容,有生态环境问题及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物,等等。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转变领导观念,扩大学校自主权。
由于受“高考”与“中考”指挥棒作用的影响,基层学校的“课改”工作已基本上流于形式,又回到了“应试”教育的老路上。
因此,转变领导的传统观念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非常重要,学校领导应大力支持,开足一定比例的校本课程课时,突出学校特色,使学校拥有自由自主的自我开发空间。
其次,提高地理教师素质,发挥课程开发的主导作用。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等基本地理知识。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图和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进行地理信息的查询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为例,主要包括:1.第一章:地理常识2.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3.第三章:亚洲的国家4.第四章:我们国家的疆域和行政区划5.第五章:地形和气候6.第六章:河流和湖泊7.第七章: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使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地理案例,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利用实验设备,进行地理现象的观察和验证。
四、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2.参考书:地理知识拓展读本3.多媒体资料:地图、卫星图像、地理视频等4.实验设备:地球仪、地形模型、气候模型等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需要,确保资源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采用多元化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地理绘图、报告、论文等,评估学生的地理知识和运用能力。
3.考试:定期进行书面考试,检测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4.综合素质:评估学生在地理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如实地考察、地理竞赛等。
教学评估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每个章节都有足够的教学时间。
2.教学时间:每周安排两节地理课,每节课45分钟。
3.教学地点:教室和实验室。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地理竞赛等活动,丰富学习体验。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一、引言校本课程《美食地理》旨在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和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各地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以及地理环境对它们的影响。
这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也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多样性。
二、课程目标1、让学生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特点及利用方式;2、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如何影响当地的饮食习俗;3、培养学生的跨文化理解和尊重;4、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课程内容1、地理环境与食材:介绍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食材,如水稻、小麦、玉米等;2、地理环境与饮食习惯:探讨地理环境如何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例如南方嗜米、北方嗜面;3、地理环境与烹饪技巧:讲解不同地理环境中独特的烹饪技巧,如蒸、炒、炖等;4、地方特色菜肴鉴赏:组织学生品尝并鉴赏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特色菜肴,如川菜、鲁菜、粤菜等;5、创造属于自己的地方菜:学生分组创作融合家乡特色的菜肴,培养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四、实施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多媒体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食材和饮食习俗;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不同地理环境下的饮食习惯、食材选择、烹饪技巧等内容;3、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贸市场、餐馆等场所,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当地的食材及饮食习惯;4、厨艺比赛:组织学生厨艺比赛,展示他们对于地方菜的了解和烹饪技巧。
五、总结通过《美食地理》这一校本课程的实施,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的饮食习俗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从而培养他们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意识和能力。
该课程还能帮助学生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许多学校开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
新余一中高中英语教研组也积极参与其中,试图通过开发高中英语校本课程,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个性化的英语学习体验。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1. 引言地理课程在中学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和解释地球表面的现象,而且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本文档旨在提出一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理知识,并提升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2. 目标与目的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目标是:- 培养学生对地理现象和过程的兴趣和热爱;- 促进学生地理思维和地理思维方式的形成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和地理问题的解决能力;-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3. 课程设计与分级为了实现上述目标,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一系列的课程设计与分级。
3.1 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 地理概论-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地理实践核心课程的设计应包括相关的知识点、概念解释、案例分析等,通过丰富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理论和现实应用之间的联系。
3.2 选修课程选修课程应提供更深入的地理学科知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让他们有机会选择他们感兴趣的特定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选修课程可以包括:- 经济地理- 城市地理- 人口地理- 气候与气象选修课程的设置应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动力。
4. 教材开发与资源准备为了实施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我们需要开发适合学生研究的教材,并准备相应的教学资源。
4.1 教材开发教材开发需要团队合作,我们将聘请地理学界专家和中学教师组成编写团队,制定详细的编写计划,确保教材内容准确、科学,并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4.2 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资源包括但不限于:- 多媒体教学辅助材料:PPT、视频等;- 实地考察、户外实践的相关指导和安全措施;- 地理实验室和设备的购置和管理。
5. 教学方法与评估方式中学地理校本课程应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
5.1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应多样化,包括但不限于讲授、讨论、小组合作研究、案例分析等。
地理学科校本培训计划
地理学科校本培训计划第一部分:课程介绍1.1 培训背景地理学科是中学校本课程中的重要学科之一,它涉及地球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内容,对于学生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地理学科的教学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地理学科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特开展地理学科校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地理学科教师全面了解地理学科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在地理学科的学习成绩和发展。
1.2 培训目标(1)全面了解地理学科最新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2)了解中学地理学科课程改革的进展和内容。
(3)掌握地理学科教学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4)掌握地理学科实践教学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5)激发地理学科教学的创新意识,提高地理学科教学质量。
1.3 培训对象本次校本培训主要针对中学地理学科教师,同时也欢迎对地理学科教学感兴趣的相关人员参加。
1.4 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地理学科教学理论、地理学科教学方法、地理学科教材解读以及地理学科实践教学等内容。
1.5 培训形式培训形式主要包括专家讲座、教学观摩、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
第二部分:具体计划2.1 时间安排本次校本培训计划为期5天,具体时间安排如下:第一天:早上8:30集中签到,9:00-12:00专家讲座。
下午2:00-4:00教学观摩。
第二天:上午9:00-12:00专家讲座。
下午2:00-4:00教学观摩。
第三天:上午9:00-12:00专家讲座。
下午2:00-4:00教学观摩。
第四天:上午9:00-12:00专家讲座。
下午2:00-4:00实践操作。
第五天:上午9:00-12:00总结交流。
下午1:30-4:30总结反思。
2.2 专家讲座本次培训邀请地理学科的专家教授进行专题讲座,内容涉及地理学科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材解读等方面。
参与培训的教师将有机会听取专家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教学理论,了解地理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2.3 教学观摩培训中,将安排教学观摩环节,教师们将前往不同地理学科教师的教学班级进行观摩和学习。
建邺高级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纲要
生活实用地理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
我校将依据国家基础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培养具有“自强精神、科学态度、人文情怀、淑女风范、绅士风度、国际视野、世界胸怀、领袖气质”的学生的育人目标,充分利用学校及教师的资源,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
人总是生活在特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背景中。
从根本上说,学习地理是为了了解我们的生存环境,并在改造利用环境的同时,协调与它的关系,达到“天人合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地理教学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周围的生活现象,并适时地引入课堂,探究其形成发展的地理原因。
应该说,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关键。
教师应从地理与生活的关系入手,为地理课堂输入新鲜的生活内容,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二、课程目标:1、通过学习地理校本教材中有关济宁地理的内容,同学们能够对济宁的旅游地理有所了解。
2、通过学习地理校本教材中有关我们身边的环境的内容,同学们能够意识到环保就在我们身边,环保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3、通过学习地理校本教材中有关实验的内容,同学们能够初步锻炼动手实验的技能,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三、关于校本课程评价方式学生评价(1)校本课程不采用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四、主要措施1、组织动员全组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
2、了解学生对地理校本课程的需求,确定地理课程开发的重点。
3、根据各教师的爱好和特长来编写开设校本课程。
4、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作用,整合其他年级地理教师的特长和优势共同开发校本课程。
五、地理校本课程纲要课程类型:校本选修课程性质:本教材系我校地理组共同编写,它的形成不仅是老师们对校本课程一次尝试,也是从形式和内容上对现行教材的一次扩展。
1东南西北-生活中方向的判断-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高二地理校本课程(地理在生活中)讲义
莆田一中校本课程讲义(初稿)地理在生活中莆田一中地理组写在前面的话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
因此,地理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研究地理环境纵横千万里、上下亿万年的时空,几乎涵盖所有的科学领域。
这些地理知识是人类认识、利用、改造和保护地理环境的基础;这些地理知识的应用将为解决人类生存与持续发展中资源、环境、灾害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法;同时它也可以帮助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为此,我们在吸收地理科学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了本讲义,便于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并能真正的学以致用,利用地理知识处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本讲义共分为9章,在知识结构上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展示地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
每个专题既相互独立又密切联系,既立足于生活又同必修课内容相通。
在内容的设置上增加许多启发智慧、助人成长的小栏目,引导同学们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接触知识,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单方面灌输的陈旧习惯,让同学们突破被动学习的消极角色,站在科学家、工程师、教师等多种角度,自己动手、动脑去得出自己的结论,获取自己最想了解的知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这样学习到的知识,将会大大有利于大家创造力、开拓精神以及对知识发自内心的好奇和热爱,而这正是我们去同学们的全部教育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东南西北—生活中方向的判断★探索思考同学们有没有听说一种利用手表确定方向的方法呢?上午9时至下午4时之间按下面这句话去做,就能较快地辨别出概略的方向:“时数折半对太阳,‘12’指的是北方”。
如在上午9时,应以4时30分的位置对向太阳;如在下午2时40分(即14时40分),则应以7时20分的位置对向太阳,此时“12”字的方向即为北方。
为提高判定的准确性,可在“时数折半”的位置上竖一细针或草棍,并使其阴影通过表盘中心,需要注意的是:1.“时数”是按一日24小时而言的,例如下午l时,就是13时;2.在判定方向时,时表应平置(表面向上);3.此方法在南、北纬度2O°30’之间地区的中午前后不宜使用;4.要注意时差的问题。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农村中学地理教育具有条件性课程资源不足、素材性课程资源丰富的特点,如何依据新课程理论、地哩学科特点和学校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开发地哩校本课程,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因此,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必须要明确课程的目标以及对学生的要求,应该明确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是得出乜么结论。
地理课程的开设应该满足四个目标: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地理是一门研究人地协凋发展的科学,任何有关地理的学习都应该从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约发展观出发,让学生懂得只有人地系统协调发展才能促进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地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通过校本课程的实施,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学生对家乡的情感源于对家乡的了解以及主人翁地位的认识,只有认识到本身的主人翁地位才有可能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责任心。
二、开发地理校本课程的策略1.围绕学生的兴趣选取题材一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心理学认为只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学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应该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使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依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安排内容一一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着眼于完善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弥补其局限性。
我校开设的校本课程都是源于教材,而又有别于教材知识,是在教材知识的基础上,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探讨。
3.渗透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保证地理校本课程应具有探究本乡本土(居住地)的自然与人文环境、自我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内容,体现校本课程因时、因地、因李制宜的特性。
初中地校课程教案
初中地校课程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
2. 学会分析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教学重点:1.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不同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2. 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气候多样性图片,引起学生兴趣。
2. 提问:为什么我国气候如此多样性?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纬度位置对气候的影响:地球表面的温度随着纬度的升高而降低,纬度越高,接受太阳辐射的能量越少,气候越寒冷。
2. 讲解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海洋和陆地的热容量不同,海洋温度变化较慢,陆地温度变化较快。
沿海地区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气候较为温和;内陆地区远离海洋,气候较为干燥。
3. 讲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使得山地的阴坡和阳坡气候差异明显。
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4. 讲解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洋流能够影响气候的分布,寒流经过的地区气候较冷,暖流经过的地区气候较暖。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以我国为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洋流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学习心得。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 提醒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并写一篇短文。
2. 观察身边的地理现象,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观察力。
同时,要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校本教案
初中地理校本教案年级:初中七年级学科:地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知道海洋的特点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世界四大洋的分布、面积、深度等基本信息。
3. 培养学生热爱海洋、保护海洋的意识。
教学重点:1. 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世界四大洋的分布和基本信息。
教学难点:1. 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展示海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
2. 提问:你们对海洋有什么了解?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 讲解海洋的形成和作用。
2. 讲解世界四大洋的分布和基本信息。
四、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世界四大洋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保护海洋的短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
2. 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二、课堂讲解1. 讲解海洋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 讲解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响及保护海洋的重要性。
三、课堂互动1.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海洋的措施。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后作业1. 收集有关海洋资源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
2. 写一篇关于海洋保护的宣传稿。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海洋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世界四大洋的分布和基本信息的记忆情况。
3. 学生对保护海洋的认识和措施的提出。
运用校本课程 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
运用校本课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地理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包括地球的物理、化学、生物和人文等方面。
它是与环境、社会乃至未来发展密切相关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非常重要。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校本课程可以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1.了解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是指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基础上,利用实际行动和具体经验,把地理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能力的能力。
地理实践力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促进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实际行动。
2.校本课程的应用在校本课程的教育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计、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用的方法:(1) 野外观察和实践课程通过野外教学和现场实践来进行地理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态环境。
在野外,学生可以亲身感受更多的地理现象,这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环境、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环境等等。
(2) 立体地图制作制作三维地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
其制作方法可以有学生参考各种材料,如塑料、泡沫板等等,来制作各种比如海拔、景点等的高度图展现。
这些立体地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耐心和创造力。
(3) 环境调查和摄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在的城市,进行环境调查和摄影活动。
调查中学生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表等方式,来了解城市的环境问题,包括垃圾分类、空气污染、水污染等等。
对于年龄较大的学生,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摄影作品来表达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4) 实践探究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了解地理知识。
例如,学生可以在学校或自家附近的地方,种植一些植物,如蔬菜等等,通过实践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和环境的影响因素。
3.小结在校本课程的应用中,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课程设计和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在实践中,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理知识,而且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等等,这是非常有益的。
因此,我们认为校本课程是很好的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工具。
中学地理课程教案
作为学生的我们,中学阶段的地理课程是必修课程之一。
中学地理课程不仅要求我们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中学地理课程教案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中学地理课程教案是指地理教师为了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
在制定地理课程教案时,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等因素,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各个方面进行安排和设计,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教学目标。
地理课程教案应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教学目标。
地理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以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为核心,明确知识、技能、情感和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二、教学内容。
地理教师应根据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和学习重点。
建议安排三大板块: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地理必备技能。
三、教学方法。
地理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听课,讲授,问答,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创新法、游戏法等,结合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手段。
地理教师应借助教学工具与资料,如地图、照片、视频、实物模型,电脑多媒体教学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和理解地理知识。
五、教学评价。
地理教师应制定和运用有针对性的评价工具,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试成绩、日常表现等方面,全面评估学生在地理学科的掌握程度和地理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发展状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地理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连贯性。
地理课程教案应当考虑到课本各章节的连贯性,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地理知识。
二、针对性。
地理课程教案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和实际需要。
三、趣味性。
地理课程教案应当注重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加入寓教于乐的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对地理知识的热爱。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篇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方案一:初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校长)副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校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
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概述:初中地理校本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而设计的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热爱,并提高他们的地理意识和空间认知能力。
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通过研究地理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和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2.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空间认知和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他们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3. 促进学生地理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课程内容:1. 地球与环境:包括地球的形状结构、地球的运动与地理经纬度等基础知识,以及地球的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内容。
2. 区域地理:涵盖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气候变化和地域分布等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色。
3. 城市与人类活动:主要介绍城市的发展历程、人口变化和城市规划等内容,使学生了解城市的演变和人类在城市中的活动。
4. 资源与环境保护:关注地球上的资源分布和利用问题,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方法:1. 多媒体教学: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知识,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好奇心。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合作研究: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促进他们的交流和合作能力,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估方法:1. 日常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估学生的研究态度和表现。
2. 知识考核:定期进行知识考核,评估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项目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项目中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估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结论:初中地理校本课程通过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热爱,提高他们的地理意识和空间认知能力,从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
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介绍本文档旨在讨论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的重要性及其编写要点。
中学地理课程教材在学生研究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知识以及地理实践技能。
重要性- 帮助学生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地理课程教材应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地理概念和原理,为他们建立地理思维提供坚实基础。
- 培养地理综合能力:地理课程教材应以多样化的研究活动和案例,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 关注地理实践:地理课程教材应关注地理实践,通过野外考察、地理实验等方式,将地理理论与实际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并掌握地理技能。
编写要点- 内容涵盖全面:地理课程教材应涵盖各个地理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如地球与地图、人口与城市、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等。
相应的重点应根据学生的年级和研究阶段来进行合理划分。
- 结构清晰且可读性强:地理课程教材应具有清晰的结构,包括目录、章节、段落等,使学生能够有条理地研究地理知识。
同时,应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增加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吸收。
- 激发学生的兴趣:地理课程教材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案例、图片、图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
- 与时俱进:地理课程教材应结合当前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及时更新内容,使教材更具现实性和可靠性。
总结中学地理校本课程教材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培养地理综合能力的重要资源。
在编写过程中,应确保全面涵盖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结构清晰且可读性强,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与时俱进。
这样的教材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解读
【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解读【—校本课程内容解读】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阐释的传授内容哦。
课程内容第一部分天文概论第一章天文简史§1.1古代天文学发展§1.2星座故事§1.3近代天文学发展§1.4现代天文学与展望第二章宇宙环境§2.1宇宙起讫问题与假说§2.2宇宙天体类型§2.3恒星§2.4恒星进化§2.5其他天体类型第三章宇宙中的地球§3.1太阳系§3.2太阳系成员§3.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3.4地球的运动及其地理意义第四章天体力学§4.1万有引力定律§4.2万有引力定律运用§4.3其他天体力学现象第二部分天文观测第一章光学望远镜§1.1凸透镜§1.2凹透镜§1.3折射望远镜§1.4凹面镜§1.5反射望远镜§1.6光学望远镜特点及运用第二章射电望远镜§2.1黑体电磁辐射定律§2.2射电望远镜类型§2.3射电望远镜特点及运用第三章天文观测§3.1天球坐标§3.2星图判读应用§3.3宇宙观测前沿观测活动:常规观测辨认银河系;观测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金牛座、猎户座、狮子座等星座;观察北极星、织女星、牛郎星、天狼星等恒星;观测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等行星;观察太阳大气层、太阳黑子等;观测月球表面地貌、观测月相变化,总结变化规律;特殊天象实时追踪彗星流星雨日食和月食其他各种天象野外观测在有特殊天象且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领学生前往野外(如崇明东滩、天平山等地)观测。
以上对初中地理校本课程内容阐释科学知识,同学们都能够较好的掌控了吧,期望同学们较好的展开地理知识的自学,并在考试中获得较好成绩。
无学生授课初中地理教案
无学生授课初中地理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八年级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等基本概况。
2. 使学生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3. 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4.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亚洲的基本概况。
2. 亚洲的主要地理特征。
教学难点:1. 亚洲地理特征的分布和联系。
2. 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亚洲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兴趣。
2. 学生观看亚洲地图,对亚洲的地理位置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亚洲的基本概况,包括面积、人口等。
2. 学生结合教材,掌握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分析亚洲与其它大洲的关系。
2. 教师讲解亚洲的人口分布,阐述亚洲人口的特点。
3. 教师讲解亚洲的主要半岛、岛屿、山脉、河流等地理特征,引导学生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
4. 教师结合亚洲的自然环境,讲解亚洲的人文环境,如亚洲的主要宗教、语言、文化等。
四、课堂讨论(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亚洲地理特征的分布和联系。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后作业(5分钟)1.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绘制亚洲地理特征示意图,提高地理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亚洲地理特征的认知水平。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校本课程***前言***坐落于甘肃省玉门市赤金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学校。
赤金镇是“铁人”王进喜的故乡,***也继承了“铁人精神”,建校几十年以来,通过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在学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发展的思维正日趋形成新教育理念的潮流,******遵循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认为单纯靠“教师的讲授、学生的接受、考试的分数”来诠释的旧教育观,应该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遗弃。
应该将目光投入到新课程的开发上来,以期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培养全新的能独立思考和进行自主学习的新一代接班人。
而校本课程的开发自然就成了这种实践的一种相当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基于学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和学生、老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如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对国家地理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地理课程和地方地理课程校本化、个性化、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特点和需要的地理课程,形成了具有赤金特色的校本课程。
在课程编写过程中,注重了以下几方面:1、制定目标、明确要求。
校本课程的设计不能违背国家课程的要求,同时也不能随意地开设。
明确了课程应该培养学生怎样的素质,最后要求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或者是能拿出什么成果。
对于课程目标的设定有以下几方面:第一,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第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第三,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操以及作为主人翁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敢想敢做”的行动能力。
对学生的要求突出以下方面:首先,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到一定程度。
其次,明确学习成果的表现形式,即课程评价方式。
2、最大限度利用现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该立足于我们所学过的课本知识,同时也是对所学内容的一个扩充;立足生活题材,让学以至用;借助各方教学资源,让课程变得生动有趣。
3、结合时事热点,开发校本课程。
学生对时事热点的了解往往是来自网络、报纸,而对于这些报道的内容,因此往往是停留在知道的基础上,要他们进一步解析或者是提出意见、见解就显得困难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学生对时事的了解不够深入、全面。
开设与时事有关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有一定的帮助。
4、重视学生兴趣,让校本课程更具活力。
学校是为学生而存在的,学生的兴趣与需要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在开设地理校本课程的时候,注意学生兴趣与知识的结合,务求令到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从而期望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本教材主要由“气象万千”和“野外生存”两部分组成。
教材编写紧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气候,锻炼学生的生存能力。
希望本教材对学生的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目录第一章气象万千 (2)第一节如何观天气 (2)第二节气候与健康 (2)第二章野外生存 (2)第一节野外天气观察 (2)第二节野外方向判断 (2)第三节地图与指北针的认识和使用 (2)第四节寻找水源和取火 (2)第五节露营知识 (2)第六节灌木丛穿越知识 (2)第七节野外避难之策 (2)第一章气象万千第一节如何观天气学习目标:1、能简要说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并能结合自身生活说出自己对天气的理解。
2、与同学分享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天气的民谚。
3、说说自己是如何预测天气的,将经验传授给自己的同学。
一、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天气现象1、晕天空中有一层高云,阳光或月光透过云中的冰晶时发生折射和反射,便会在太阳或月亮周围产生彩色光环,光环彩色的排序是内红外紫。
称这七色彩环为日晕或月晕,统称为晕。
由于有卷层云存在才出现晕,而卷层云常处在离锋面雨区数百公里的地方,随着锋面的推进,雨区不久可能移来,因此晕就往往成为阴雨天气的先兆。
2、华天空中有一层透光薄云,云中的水滴大小均匀,若是由冰晶组成的云则要求冰晶尺寸均匀。
月光或阳光透射云层过程中,受到均匀云滴(水滴或冰晶)的衍射,结果会在月亮或太阳周围紧贴月盘或日盘形成内紫外红的彩环,称为华。
因日光太亮,所以人们不易观察到日华,月华则比较常见。
紧贴月盘的华又称华盖,通常华盖的紫色不太显着故内环呈青蓝色,其外呈黄色为主,最外呈红色。
有时在华盖外隔一暗圈后还会出现一个甚至几个彩色排序与华盖相同,但亮度弱得多的同心光环,称为副华。
3、虹和霓含七种色光的太阳光线,射入大气中的水滴(雨滴或雾滴),各种色光经历折射和反射后,可在雨幕或雾幕上形成彩色光弧环。
当光环的彩色排序是内紫外红时,称为虹。
在虹的外面,有时还出现较虹弱的彩色光环,彩色环的排序与虹相反即内红外紫,称为霓或副虹。
虹和霓都要背对太阳而立才能观察到。
在夏日的傍晚,西方放晴而东方天空有云雨时,最易看到虹和霓。
4. 曙暮光日出前,即太阳未露出地平线前,阳光照射到高层大气,阳光被大气分子散射,造成天空微亮,地面微明,从这时刻起到太阳露出地平线为止的光亮称曙光。
日落后即太阳西沉到地平线以下后,仍有一段时间阳光可照射到高空大气,因空气分子散射使天空和地面仍维持微明,这段时间的光称暮光。
曙光与暮光合称曙暮光。
曙光时段称黎明,暮光时段称黄昏。
由于曙光开始与暮光终了的标准不同,通常分为民用曙暮光,航海曙暮光与天文曙暮光。
曙暮光持续的时间在赤道最短,随纬度增加而增加。
二、听民谚、识天气异常的气候变化事件总会给人们留下异常深刻的记忆和思索。
我国古人就曾对严寒等异常气候条件联系气候变化过细致的观察并形成民谚。
“夏有奇热,冬有奇寒”。
夏秋时,当太平洋台风来袭之前多酷热,令田间鱼儿被晒死,民间视当年气温变幅增大,冬天有严寒之兆。
“奇热必有奇寒”。
是指入冬之后如果持续温暖,则一旦冷空气南来,降温可能剧烈、持久。
放眼于更长的时间范畴,世界连续数年暖冬,就得留心终归会来一个寒冬。
“日暖夜寒,东海也干”。
这主要指半个月的天气。
通常寒潮于冷空气笼罩下,天气整日晴朗,所以日夜温差大。
“奇寒必有奇旱”。
奇寒本身就表明干冷空气势力特强,大气环流形势有利于冷空气继续频繁南下,暖湿空气萎缩退居外海。
此种局势往往持久,若至今春雨水推迟,导致冬春连旱。
历史上不少严重冬春连旱年皆为前期严寒有关。
“冷得早,回暖早”。
如果最冷时段明显提前,则同一冬季中往往不容易再次出现同样量级的严寒,也表明季节会相应提前,春天可能早来。
三、如何预测天气现在人们往往通过天气预报来得知天气状况,虽然方便,当由于种种原因没有及时获悉,况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疏忽大意,一旦失去科技服务,既失去了依赖,又没有丝毫自然常识,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困扰。
现将一些预测天气的经验收集,希望对学者有帮助。
1、清晨,太阳末出之前,看东方黑云,如鸡头、龙头、旗帜、山峰、车马、星罗,如鱼、如蛇、如灵芝、如牡丹,或紫黑气贯穿,或在日上下者,主当日有雨,多在13~17时。
2、夜晚,看月亮颜色,或青或红,主次日有雷雨。
月亮周围有白云结成圆光,或大如车轮者(月晕),主来日大风。
所谓“日晕则雨、月晕则风,何方有缺、何方有风”。
又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础润者,即柱脚石是有水珠渗出,主不日有雨。
结合现代情况有人总结出"暴热生风、管润生雨",即:突然暴热数天,一两日必有大风,自来水管管道上面有水珠渗出,擦去后仍渗出者,主一两日内有雨。
3、星光闪烁,必定风作。
白云遮住北斗星的2~4小时。
"天公作变,水面生靛",夏日水底生苔、水作靛青色,主有暴雨。
水有泥腥味或有香味时,主雨水将至。
下雨时,泥腥味甚浓者,一二日内难晴。
4、阴历正月初七、初八,北风必定发。
阴历二月初三、三月清明、四月夏至、六月十二日主阴天或雨天。
5、云向东,刮黄风;云向南,雨漂船;云向西,水滴滴;云向北,晒干麦。
东风虽主降雨,然在黄梅时节,大伏之中,刮东风则天晴,秋日吹北风每每降雨,但秋夜吹北风则主天气晴朗。
课后作业:写一篇小短文,介绍自己预测某一天天气的方法。
第二节气候与健康学习目标:1、能说出天气和气候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2、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有关气候影响健康的事件。
一、气候怎样“塑造”人类人的容貌、性格和行为,并非完全能由人类自己主宰,这个“权力”有时还握在大自然的“手心”。
人的高矮胖瘦以及容貌的红黄黑白,不仅与人的遗传有关,而且与气候也有一定的关系。
生活在赤道附近热带地区的人,由于光照强烈,气温又高,人的皮肤颜色黑黝黝的。
为了抵御酷热的气候,他们的脖子很短,头明显偏小,而鼻子较阔,这样有利于散发体内热量。
在寒带、温带的高纬度地区,常年太阳不能直射,光照强度较弱,气温很低,严寒期又长,这里大多为白种人。
为了抵御严寒,他们往往生有一个比住在温、热带地区的人更钩的鼻子。
鼻梁较高,鼻内孔道较长。
就头型而言,寒带和温带居民头大、头型圆,脸部比较平,这很有利于保温,减少散热量。
为适应高山稀薄的空气,山区居民的胸部突出,呼吸功能发达,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比沿海地区的居民明显偏多。
气候对身高的影响更为明显。
以我国为例,北京的年日照时数为2778.7小时,武汉年日照时数为2085.3小时,广州年日照时数为1945.3小时,成都年日照时数最少,仅为1239.3小时,所以这些城市居民的平均身高依次由高到矮。
其原因是日光中的紫外线能使人体皮肤内的脱氢胆固醇变成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有促进骨钙化和长粗长高的作用。
生活在热带地区的人,在室外活动的时间比较多。
气温高,使生活在那里的人性情易暴躁和发怒。
居住在寒冷地带的人,大部分时间在一个不太大的空间里与别人朝夕相处,养成了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具有较强的忍耐力的性格。
比如生活在北极圈内的爱斯基摩人,被人们称为“永不发怒的人”。
居住在温暖宜人的水乡的人们,因为气候湿润、风景秀丽,人们对周围事物敏感,且多情善感,机智敏捷。
山区居民因为山高地广,人烟稀少,长久生活在这种环境中,说话声音宏亮,性格诚实直爽。
居住在广阔的草原上的牧民,因为草原茫茫,交通不便,气候恶劣,风沙很大,所以,他们常常骑马奔驰,尽情舒展自己,性格变得豪放直爽,热情好客。
二、气候影响生男生女婴儿的出生日期与气候有关。
在所有实行生命统计的国家里,婴儿的出生季节呈现出明显的统计规律。
以日本为例,在 1月份和3月份婴儿出生数最多,7月份最少;而双胞胎则大都出生在下半年。
气候对胎儿的性别具有一定影响。
1977年英国出生的男女婴儿比例为 140:100,着名的生物学家赖斯特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指出,这与英国 1975-1976年发生特大干旱之后又普降了一场大雨有关。
而1952年在伦敦出现异常大雾的 320天后,当地不少医院报告出生的女孩比例比男孩多24%。
出生月份对婴儿个性的影响。
统计表明,最冷月份出生的人,性格可塑性较强,易在任何领域中取得成功。
而出生在夏天的人性格则趋于内向。
三、天气与感冒在我国很多地方,感冒都被称为“着凉”,可见感冒与天气条件有着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