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看一看(二) 教案 秋学期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看一看(二)_北师大版
看一看(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组合图形的活动,辨认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在学生的搭和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会根据图像判断观察位置。
教学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逐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组合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结果。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师:(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二、自主观察,感受新知1.教师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2)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得对吗?(1)组织讨论。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3.教师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
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
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
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生1: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
生2: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看一看二》教案
《看一看(二)》教案教学目标1、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重点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用具课件、小正方体、小黑板、幻灯片。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PPT展示)学生:想!老师:同学们听好指令,搭出淘气要求的形状。
首先横着放三个,然后在中间方块的上面放一个,之后把右边的方块拿去。
相互看看你搭的,搭对了吗?学生:我的搭对了。
学生:我的搭的好像不对,又好像是对的。
老师:其实你们都答对了,只是,把那个位置放得不一样,你水平放置,和桌子的边际平行。
学生:嗯,这样看着,像多了。
二、探索新知(一)操作活动——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幻灯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
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2、学生同桌间游戏。
3、学生交流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二)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拓展应用完成“练一练”的1~3题。
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主要讲解的是将物品按特定的属性分类,培养幼儿观察、分类的能力。
其学习目标包括:掌握整体感知,了解分类的重要性;巩固物品按大小分类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了解物品按颜色分类的方法;了解物品按形状分类的方法,并在实践中掌握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程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讲授法、互动教学法等多种方式,通过生动的教学情境引入,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学习到本课程的知识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情境导入本课程采用情境导入法,老师首先引导幼儿到游戏角落,看到一堆五颜六色的玩具,然后问幼儿:“小朋友,你们看到这些玩具有什么感觉?” 通过幼儿的自由发言,引出物品分类的讨论,让孩子们感受到物品分类的重要性。
第二步:物品按大小分类老师在黑板上呈现大小不同的图形,然后让幼儿观察并分类,安排他们在课桌上放置位置大小不同的同型木块,让幼儿分类,老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类。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
第三步:物品按颜色分类在同一组物品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是颜色相同,老师展示不同颜色的玩具,然后让幼儿挑选同类的玩具放在一起。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理性的分类方法。
第四步:物品按形状分类在同一组物品中,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特点是形状相同,老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玩具,然后让幼儿挑选同类的玩具放在一起。
老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学会理性的分类方法。
第五步:小结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加深理解。
通过举例形式加深思考,让幼儿充分掌握分类的方法,并在生活中运用。
课程评价本课程采用了教师引导、幼儿自主、互动交流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更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知识点,且能够在实践中更好的应用相关技能。
同时,本课程注重对幼儿的情感和认知的发展,有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 2 看一看(二)教学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听问题和观察图片,理解问题中的描述。
•学生能够使用常见的图形词语描述图形。
•学生能够将图形按照某种规律排列。
教学重点•图形的形状和名称。
•图形的排列规律。
教学难点•使用图形词语描述图形。
•解决有规律排列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1. 导入学习1.通过放昨天音乐视频,和大家打招呼:同学们,今天又见面了!请同学们站起来,跟着音乐动起来!2.通过扭秧歌的舞蹈,让大家放松身心,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讲解1.老师出示一组图形,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请学生,观察下面的图片,听问题并理解问题中的描述。
•问题1:三个框中有多少个相同的红色图形?请你说出来。
•问题2:三个框中有几个绿色的图形?它们分别在哪个框里?•问题3:三个框中有多少个蓝色图形?请你说出来。
•问题4:三个框中的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不同之处呢?3.老师给出以下单词: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请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告诉老师这些图形的形状。
3. 教师巩固练习1.继续出示下面的图形,让学生描述图形的形状、颜色、大小等。
2.请学生按照下面的规律填空:(注:问号代表要填写的图形)•第1个框里要放什么图形?为什么?•第2个框里要放什么图形?为什么?•第3个框里要放什么图形?为什么?3.请学生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析,找出规律。
4. 知识拓展1.让学生查找自己家里的环境,找出其中的图形,描述颜色、形状、大小等。
2.请学生回答,图中的图形是否真实存在?我们生活中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样的图形?5. 作业布置1.给学生布置作业:观察自己身边的环境,寻找图形。
2.下课前回收作业。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和简单的比较,让学生了解到常见的图形词语和图形排列规律。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也有趣味性,从而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课程描述这是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六课《看一看(二)》,本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引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图形,提高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课程目标1. 认识不同的图形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如圆形、正方形等,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 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描述和区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3. 发展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观察图形和描述图形,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称呼不同的图形。
2.让学生认识并能正确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
四、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
五、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教师出示多幅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观察、体验并描述这些图形。
2. 正式活动(1)认识不同的图形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图形并能正确地称呼它们,如圆形、正方形等。
(2)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教师出示不同的图形,让学生认识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并能正确地描述不同的颜色和大小,如红色、蓝色、大的、小的等。
3. 结束活动教师评价学生表现,巩固学生学习内容。
六、教学方式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示法、讲解法、操演法、评价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评价本课主要通过教师对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的表现进行评价,旨在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八、作业布置1.布置图形观察作业,要求学生观察并描述家里或学校周围的图形。
2.布置语言表达作业,要求学生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大小。
九、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多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形巩固了形状、颜色和大小的概念,并能更准确更丰富地描述图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观察能力。
同时也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确保学生学习效果的全面提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物品的数量,理解并学会两数取最小。
2.学生能够运用“两数取最小”的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生能够借助图形与图片进行计数,形成计数数学思维模式。
二、教学准备1.课件:PPT课件。
2.材料:图形、图片、小球等物品。
3.工具:计算器等。
三、教学过程3.1 引入新课1.向学生展示昨天收到的家庭作业,并统计学生完成情况。
2.引入新课题:“两数取最小”。
3.通过一些小实例,让学生认知这个概念,并提出以下问题:“我们如果要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哪些方法呢?”3.2 新知讲解1.由教师现场演示,阐述了“两数取最小”这种方法在快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的便捷性和高效性。
2.通过展示图片、小球等物品,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引导学生理解“两数取最小”的方法。
3.3 巩固提高1.让学生通过分组,先后完成老师出示的两个数字的比较,并运用“两数取最小”的方法进行比较。
2.让学生来讲述一下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让学生在讲解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感悟,并与同学分享。
3.4 拓展应用1.学生围绕课本中的一些例题进行互动讨论,并展示他们如何运用所学的“两数取最小”方法进行解题。
2.让学生讲解一下自己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并与同学分享。
3.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课的重点内容,并向学生阐述:“两数取最小”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让学生再次运用所学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1.让学生表述两个数字之间该如何比较。
学生物理包含了“大小的比较”、“求差”、“判断是否相等”等基本概念,核心思想得到体现。
2.整个课程的开头也非常巧妙,尽管明确表述引入新课题,却通过布置作业引出温故知新,该策略非常适合在班级管理上使用。
在随后引入新课题时,也能够引发学生浓厚兴趣。
3.整个课程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运用“两数取最小”的方法,所以从开头就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这个概念,而对于实际问题的应用可以在后面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核心思想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看一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平移现象,学习平移的性质,以及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平移的性质:通过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位置和形状,引导学生发现平移的规律。
2.平移的应用:利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如拼图、设计图案等。
3.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但对平移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模糊。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旋转,对图形变换有一定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通过生动的生活情境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平移的性质,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平移的概念,掌握平移的性质,学会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平移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观察操作法: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平移前后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观察能力。
3.合作交流法: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练习法: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平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图形平移的现象和实际问题。
2.练习题:准备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图形卡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滑滑梯、翻书等,引导学生感受平移现象。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优秀教案
《看一看(二)》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从上面、前面、侧面,辨认物体。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两件或多件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难点:观察多件物体【教学准备】杯子、牙膏盒、茶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问题一1.出示情景图2.出示问题:想一想,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3.独立思考4.汇报交流预设一:淘气坐在物品的前面,并且比桌上的牙膏盒高些,看到的是盒子的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应该是第一幅图。
预设二:奇思站在凳子上低着头,只能看到牙膏盒和杯子的上面,所以我推测第二幅图是奇思看到的。
预设三:上节课,淘气和奇思面对面坐着,他们看到的小熊鼻子一个朝左,一个朝右。
今天,他俩同样是面对面,看到的物品位置会不会也是相反的呢?我的意思是淘气看到杯子在牙膏盒的左边,会不会奇思看到的杯子就是在牙膏盒的右边?所以我认为第二幅图就是奇思看到的。
5.看一看,验证想法摆出实物,开展观察活动。
6.小结: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艾伦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欢欢善于把前面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都表现得非常棒。
(二)问题二1.出示问题:在照片中的笑笑打电话过来说当时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2.独立思考3.汇报交流预设:笑笑说的是真的。
笑笑所坐的位置,是正对着杯子,她的位置先看到杯子,杯子的后面是牙膏盒,我猜,很可能是杯子把牙膏盒挡住了。
4.实地观察小结:当我们观察的对象有两个或更多时,由于观察的角度,还可能发生遮挡得现象的。
二、练习应用,巩固新知(一)练一练第3题1.出示问题:观察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只要睁开眼睛就在观察。
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副图呢?并说说你的理由。
2.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预设一:排除法师:先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排除掉,缩小范围,不错。
预设二:剩下的两幅图,它们的区别就是笑笑与桌子的位置不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题目中“减法”的运算规则;2.发现,“减法”运算中最小被减数为 0 ;3.提升学生的加减法口算能力,巩固对数字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教学本单元的数学概念:减法;2.强化学生对“减数”和“被减数”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减法”;2.如何教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减法”;3.在巩固口算能力时如何提高学生准确性。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PPT等教学工具;2.学生准备笔和纸。
五、教学过程1. 课前预习1.在课前布置一些口算练习题30 - X = 18;2.提醒学生熟悉“减数”和“被减数”的概念。
2. 引入新知1.准备两个不同颜色的图棒讲解减法的概念。
2.同时出示题目:25 - 7 =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计算。
3. 拓展知识1.以 28 - 8 = ? 为例讲解减法的基本规律;2.讲解题目:35 - 17 = ?,并带着学生体验其解题方法。
4. 温故知新1.让学生自己设计五道不同的减法口算练习题;2.检查学生练习题答案,帮助他们纠正出现错误的地方。
5. 自主探究1.让学生自选一个日常生活场景,如在超市购买物品等;2.让他们运用减法解决与该场景相关的问题,并向同学展示解决方案,以鼓舞他们运用减法的信心和兴趣。
6. 巩固练习1.准备3 - 4 道不同难度的练习题;2.督促学生完成练习题,并及时纠正学生答题错误。
六、教学总结1.对当天课程的重点难点做个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记忆;2.与学生互动,希望学生能积极参与;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方案。
七、课后作业1.总结本节课上学到的知识;2.完成相关课后习题。
八、教具清单1.PPT课件等教学工具;2.笔和纸。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通过“四个筐”进行数字组合,掌握数学加法的基本概念。
2.感受数字组合带来的快乐,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学生可以解决简单的数字加法题目,并能自己设计数字加法题目,提高计算和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数字的组合和加法,通过组合不同的数字,让学生感受加法带来的快乐,在玩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组合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加法中的运用。
2.教学难点数字组合的概念初步理解及加法运算的操作细节掌握。
四、教学准备1.教材、教辅以及教学用具。
2.讲台、黑板、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备。
3.学生备课并准备教学笔记。
五、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10分钟)1.首先通过学生的讨论,引导学生讲述自己在家中与家长玩过几个数字游戏,从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游戏的趣味性。
2.教师给出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答案:同学们,你们知道“四个筐”吗?如果选取两个数,其中一个放进“筐一”,另一个放进“筐二”,就可以组成一种数字,可以做加法运算,得到结果。
如果把另外两个数放入“筐三”和“筐四”中,也可以组成另一种加数,计算后依旧能得到结果。
你们说,一共可以组合成多少种数字呢?2.新课展示(30分钟)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两人一组,轮流选取两个数字放入“筐一”和“筐二”,计算出结果,并比较谁计算得更快,谁的计算结果更准确。
2.学生自主选择两个数字,组成数字并计算出结果。
3.学生上台呈现自己设计的数字加法题目和解题过程,大家一起学习、评价,探讨求解方法和答案是否正确。
4.课程结束前,以学生组合出的数字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数字组合和加法的基本概念,使学生有更深刻的理解。
3.课堂练习(20分钟)1.在黑板上列出几道数字加法题目,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自主设计数字加法题目并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数字组合和加法运算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看一看(二)教案与反思
2.2 看一看(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物体,从正面看是的有()。
2.正方体①在正方体②的()。
3.看一看,找一找,哪些相同,哪些不同?
(1)从右面看相同的有()
(2)()从正面看和从右面看相同。
4.从左面看,看到的是()。
A B C
5.下面的图形都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答案:1.②
2.上面
3.(1)①和④(2)②和③
4. A
5. 上正右
【素材积累】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进取精神的硬汉子。
他曾尝试吃过蚯蚓、蜥蜴,摘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火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他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
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
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下令放他过去。
三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上册 第2章《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教案(2)
教学设计看一看(二)1教学目标结合“植树”的现实情境,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并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经历实际分物的过程,再次体验分物过程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中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发展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学生学习并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整十数除以一位数、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了一些解决问题的能力,会用摆、分、画图、表格的方法展示整十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计算过程。
3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4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教学过程5.1第一学时5.1.1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两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的物体。
2、在想象、推理、观察、验证的活动中,初步发展合情推理和空间想象的能力,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能简单描述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观察结果,体验观察的乐趣,积累观察物体的活动经验。
5.1.2教学重点体会位置相对,所看到结果相反。
5.1.3学时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影响遮挡关系的几种因素。
5.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引题定标: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观察一个物体,大家来看这几幅照片,你们知道拍的是什么地方吗?(课件:展示教学楼照片)生:教学楼(学生抢说在哪看到的)2、师:对,大家说的没错,这几张照片就是从不同角度拍摄的咱们现在所在的这座教学楼。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观察同一个物体,如果我们站的角度和方位不同,所看到的结果也不相同。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看一看。
(板书:看一看二)活动2【活动】二、合作探究:(一)主题图一:师:郑老师在桌面上摆放了一组物体,大家看看是什么?如果你要是在1、2、3、4这四个位置观察这组物体,想想你会看到什么?谁来说一说?(白板出示物体)师:是不是像大家说的这样呢?让我们一起实际观察一下好吗?课前郑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类似一组物体,每个小组桌面上也都有四个位置编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2)∣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2)∣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看一看(2)∣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源自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2单元“认识方向”的第2课时,具体内容为“看一看(2)”。
本节课主要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方向的认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上节课所学的方向知识,描述和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准确地描述和判断物体的相对位置。
2.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方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模型、卡片等。
2. 学具:学生自带的小玩具、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上课之初,让学生拿出自带的小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并描述玩具之间的相对位置。
引导学生发现,通过观察和描述,我们可以知道玩具之间的位置关系。
2. 新课导入: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小明家的桌子在窗户的左边,妈妈在桌子的右边,妈妈面向南,请问小明家的大门在哪里?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画图帮助理解问题,请学生回答并解释答案。
4. 随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方向和相对位置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和讲解。
5. 巩固提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描述和判断小组成员的相对位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物体相对位置的描述方法:上下左右前后2. 方向知识的应用:例题:小明家的桌子在窗户的左边,妈妈在桌子的右边,妈妈面向南,请问小明家的大门在哪里?七、作业设计1. 题目:描述一下你的书桌的位置,并画图表示。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巩固了学生对方向的认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精品】《看一看(二)》参考教案
看一看(二)(一)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多个物体的过程,体验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物体的形状。
3、在多方位观察物体的活动中逐步发展空间观念以及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多个实物组合的形状。
难点:想象自己在观察着的位置能看到什么形状。
(三)知识讲解【知识点】从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问题(1)导入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教材15页上面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奇思、笑笑和淘气分别坐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桌面上的杯子和牙膏盒。
2. 分析三个同学看到的物体形状3. 解决问题问题(2)导入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教材15页中间例题)过程讲解1.理解题意图中窗外的淘气正在从窗外向室内观察,室内有一个小女孩和一张桌子,要求判断这四张图哪个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
2.观察判断假如你自己就是淘气,淘气在窗外看到的应该是小女孩的背影,而且在淘气面前,桌子在左,小女孩在右。
3.解决问题淘气看到的情景是图②。
归纳总结从不同位置观察多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一般是不同的。
重点提示根据观察者的位置,抓住被观察物体相对位置的摆放进行判断。
误区警示【误区】把两个同学和看到的两幅图分别连起来。
错解分析此题错在没有仔细观察图,只看到刚刚在明明的对面,却没注意刚刚是站起来向下看,刚刚看到的应该是物体的上面。
错解改正温馨提示在观察图时,不但要看清观察者所在的位置,同时也要注意观察者的视力范围。
(四)能力提升【能力点】运用观察法解决画图问题例下面的立体图形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分别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分析从正面看到的是3个正方形,其中上面1个,下面2个;从左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上面1个,下面1个;从上面看到的是2个正方形,左面1个,右面1个。
解答从正面看:从左面看:从上面看: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时,先想象从规定的方向能看到几个正方形,再画出来。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 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析,学生能够理解看一看(二)中的基本概念,掌握相关计算方法,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互动、探究、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观察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计算。
2. 看一看(二)的计算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物体的特征,运用基本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3. 看一看(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PPT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3. 案例分析:通过PPT展示一些案例,让学生观察、分析物体,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2. 主要内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课后作业等。
七、作业设计1. 基础练习:让学生完成一些看一看(二)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练习题。
2. 提高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3. 拓展练习: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物体的特征,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看一看(二)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第2节《看一看(二)》所准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二单元的第2节《看一看(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和操作,进一步理解长度单位,学会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进行长度比较。
2. 教学重点: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尺子、物体模型等。
2. 学具:每人一把尺子、若干个不同长度的物体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找出不同长度的物体,并尝试用语言描述它们的长度。
2. 讲解长度单位: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讲解尺子的使用方法。
3. 动手操作:让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尺子测量教具和学具上的物体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4. 长度比较:让学生相互比较测量结果,讨论哪种物体的长度最长或最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看一看(二)2. 板书内容:长度单位的概念尺子的使用方法物体长度的测量和比较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尺子测量你身边的两个物体,并记录它们的长度。
请比较这两个物体的长度,并用语言描述哪个物体更长或更短。
2. 作业答案:学生完成的测量数据和长度比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操作是否正确,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2 看一看(二)教案与反思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江南学校李友峰
1.以学生喜欢的观察图片的游戏贯穿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
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再是枯燥无味的观察,看图片也不是没有目的的“玩”。
“玩”中有观察,有思考,有合作,有交流,“玩”出了数学知识,“玩”出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2.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让学生自己想一想,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避免合作交流的形式化,使每一个学生能通过合作交流验证自己的猜想,积累活动经验。
【素材积累】
辛弃疾忧国忧民辛弃疾曾写《美芹十论》献给宋孝宗。
论文前三篇详细分析了北方人民对女真统治者的怨恨,以及女真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后七篇就南宋方面应如何充实国力,积极准备,及时完成统一中国的事业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规划。
但是当时宋金议和刚确定,朝廷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看一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练习导入。
1、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连一连。
2、你见过吗?
说一说:
二、教师谈话: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从不同的角度观
察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一)
一、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
(1)请同学们亲自看一看,围绕这个杯子和牙膏转一圈,记住你在每一面看到的是什么。
(2)学生回到座位,连一连。
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2、课件出示问题二:说一说: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教师课件演示,总结。
3、出示问题三: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那幅图?说说你的理由。
(1)做一做,说一说。
教师订正。
淘气看到了笑笑的后背,桌子在笑笑的左边。
(2)说一说:在经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观察到的物体的大小、形状是不一样的。
二、课堂练习。
1、下面这些图哪个是她看到的。
2、填一填。
3、照样子,在桌子上摆瓶子,然后从前、后、左、右四个角度观察,根据你的观察填一填。
4、连一连。
看一看(二)。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2.2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数字0~9的数值及其组合。
2.能通过角度比较,判断图形的方向,运用角度概念描述位置和方向。
3.通过参照物的变化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1.角度概念及其运用。
2.图形的方向比较和描述方法。
3.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
三、教学难点1.图形方向的判断和描述方法的掌握。
2.通过参照物的变化描述物体的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掌握。
四、教学步骤1. 教师引导,呈现问题(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并进一步讲解如何通过比较角度,判断图形的方向。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当观察的角度变化时,能否通过描述角度的变化来说明物体的方向是否改变?2. 小组合作,共同研究(1)教师组织小组活动,让学生一起探究问题。
(2)小组讨论,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设计解决方案。
3. 学生展示,总结结果(1)小组展示作品,进行交流。
(2)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留出必要的时间用于自我检查和改进。
五、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1.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看、说、听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听取讲解来自己探究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六、教学内容的关联系统本节课的内容和上一节课“看一看(一)”相呼应,对于学生掌握角度概念及其运用、图形方向比较和描述方法,以及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形成一个更加丰富的认识,并能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学生的知识。
七、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针对学生对于角度概念和方法的掌握、图形方向描述和位置、方向和移动情况的描述,以及在合作学习活动中的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估。
八、教学体会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教学中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性。
这也印证了我们数学学科“学以启迪”和“启迪以学”的教学理念。
通过积极开展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证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看一看(二)
教学内容:P15-P16
教学目标:1.经历从正面、侧面和上面分别观察组合图形的活动,辨认物体的形状和位置关系。
2.在学生的搭和摆的过程中,体会到方向、距离和位置关系。
学会根据图像判断观察位置。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也不同,逐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看到的组合图形的形状是不同的,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结果。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杯子牙膏盒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下面三幅图分别是从哪个位置看到的?连一连。
2.提问:(出示一个牙膏盒)这个牙膏盒是什么形状的?从不同位置观察,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导入新课。
(将一个杯子和一个牙膏盒放在一起)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从不同位置观察两个物体。
[板书课题:看一看(二)]
自主观察,感受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1个例题。
(1)观察情境图,推理想象。
师:这三位同学分别是从哪个位置观察桌上的牙膏盒和杯子的?学生观察之后交流观察的结果和自己的想法。
(淘气面对牙膏盒和杯子;奇思在淘气的对面,而且他是从上面观察的;笑笑在淘气的右边)
(2)课件出示问题及下面的两幅图: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想一想,看一看。
师:刚才我们已经确定了三位同学的观察位置,现在你们能说出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根据情境图进行初步的判断,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3)组织学生进行实物观察。
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牙膏盒和杯子,模拟书上的情境与同伴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刚才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请你们说说淘气和奇思看到的画面有
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学生观察后汇报)
2.解决问题:在笑笑的位置是否能看到牙膏盒?
师:笑笑说她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
(1)组织讨论。
师:笑笑是在什么位置进行观察的?她看到的画面应该是什么样的?(请学生想象笑笑看到的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简单的描述) 师:你认为笑笑能看到牙膏盒吗?说说自己的想法和判断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2)模拟观察。
师:请组长拿出牙膏盒和杯子,照图中的样子摆好,小组合作进行观察,看看观察的结果跟你想的是否一样。
(学生拿出实物,模拟情境图进行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师:通过观察你知道了什么?(在笑笑的位置看不到牙膏盒) 师:你能说说为什么杯子会把牙膏盒挡住吗?(因为杯子在牙膏盒的前面,既比牙膏盒宽,又比牙膏盒高,所以会把牙膏盒挡住)
3.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
(1)独立观察情境图,明确图意。
师(出示情境图):请同学们看看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预设生:笑笑坐在桌子的左侧,淘气站在窗外向屋内观察。
师:站在窗外的淘气看到的画面和我们看到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预设生1:我们看到的是笑笑的正面,淘气看到的是笑笑的背面。
生2:我们看到的画面中笑笑在桌子的左侧,窗外的淘气在我们的对面,淘气看到的画面应该和我们相反。
(2)课件出示教材15页第3个例题下面的四幅图,请学生尝试独立判断。
师:你能说出哪幅图是淘气从窗外看到的吗?理由是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判断的结果和判断的理由,教师边巡视边倾听部分学生的判断方法)
巩固练习
师:我们会判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形状。
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巩固和验证一下。
1.教材第16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操作,再说一说,最后连一连。
2.“练一练”第2题
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是机灵狗在哪个位置看到的?先猜想一下,然后在小组内相互合作操作并观察,最后验证你的猜想。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在观察两个物体时,要考虑物体的位置关系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像不同。
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得到的。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看一看(二)
1.两个物体的位置与观察的位置关系。
2.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