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cc260ca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b.png)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个体在面对新的、复杂的问题时,能够产生创新性解决方案的能力。
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创造性思维能力被认为是未来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然而,目前物理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记忆而忽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学生缺乏自主思考和创造能力,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物理课堂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本研究将以中学物理课程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物理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定义与特点;2.监测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现状;3.对比不同教学策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影响;4.探究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本研究将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监测与评估,对比不同教学策略,探究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的作用。
三、研究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得出以下结论:1.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物理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策略存在着一定的关系;2.物理实验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3.创新的物理教学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时,本研究将建立起一套科学的物理课堂教学评估体系,为今后的物理课堂教学提供指导与参考。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对物理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本研究将有助于加强学校物理教学的实践探索,推动物理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本研究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中更加成功和有竞争力。
同时,本研究的成果还将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指导和参考,促进学科交叉与整合的发展。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9c63ea1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22dc445.png)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 引言1.1 物理实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性物理实验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参与物理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物理实验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的过程,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探索物理规律,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在实验中,学生不仅仅是被动接受知识,更需要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出他们的创造潜能。
物理实验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实验结果,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实验设计能力。
通过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学生需要不断思考和尝试,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出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物理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物理实验在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2. 正文2.1 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在物理实验中,为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实验任务是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些挑战性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促使他们挑战自己的极限,从而培养出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可以让学生面对未知和困难,从而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他们需要思考并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这个过程可以帮助他们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面对挑战,学生可以逐渐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出勇于面对挑战的品质。
挑战性的实验任务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
当学生面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时,他们会尝试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通过不断思考和尝试,学生可以培养出灵活的思维和创新意识,从而在解决问题时能够做出更加创新和有效的方法。
2.2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在物理实验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616b2eb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52.png)
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意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物理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纯“喝水式”的知识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需求,需要在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高中物理教学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探讨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目的和方法(一)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术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创新发展做好铺垫。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调研的方法,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文献资料进行调研和分析,得出结论。
三、研究内容及预期成果(一)研究内容1、阐述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概念及重要性。
2、分析当前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探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提出创新能力培养的课堂设计。
(二)预期成果1、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
2、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存在问题有了清醒的认识。
3、对于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4、提出了适用于高中物理教学的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为高中物理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实际操作建议。
四、论文的结构安排论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部分:研究背景和意义本部分主要介绍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第二部分:文献综述本部分主要介绍目前国内外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成果。
第三部分: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本部分主要介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创新实践的培养。
第四部分:创新课堂教学设计本部分主要提出应用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第五部分:结论与展望本部分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
培养工科大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培养工科大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3bea23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db.png)
培养工科大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工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其中尤其重要的一项是实验能力。
工科大学生需要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能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才能适应未来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中,由于实践教学资源的缺乏和实验教学方式的单一,很多学生的实验能力并不足够。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实践方法,以帮助工科大学生培养物理实验能力。
通过本研究的探索与实践,可以为提高工科大学生实验能力,推进工科人才培养方式转型升级,提供有力的理论与实践支撑。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一种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帮助工科大学生提高物理实验能力。
三、研究方法:1.文献调研: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研究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和存在的瓶颈。
2.实践探索:采用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相结合的方式,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案,通过实践探索,评估该方案对工科大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效果。
3.统计分析法: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集中分析、整理和比较,评估实验方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效果。
四、研究内容:1.研究相关理论与实践中的问题,通过文献调研,阐述现状。
2.针对上述问题,结合文献资料和实际教学经验,设计出一套完整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案,包括实验教学、课堂教学和实践环节。
3.通过实践探索,评估该方案对工科大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效果。
4.采用统计分析法,对实验结果进行集中分析、整理和比较,评估实验方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效果。
五、预期结果与意义:1.探索出一种提高工科大学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教学方法,为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撑。
2.对教育行业,特别是工科人才培养方式的升级迈出一步,为推进工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3.推动教育科研,增强我国工科人才队伍的竞争力,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9290cd71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b6.png)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物理实验作为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下面从三个方面分析在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新思路的能力。
比如,当学生在实验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阅读相关的物理书籍或网站等途径,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更刺激了他们主动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物理实验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
在实验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方案,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并测量物理规律或者猜测一个有意思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同时,让学生了解实验数据的分析方法和工具,提高他们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三、多元化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在物理实验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引导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和想象力,比如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引入趣味性,使学生对物理实验有更高的热情,比如用特殊的音乐、图像、动画等多媒体手段,可以使物理实验更形象、生动,让学生身临其境。
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听取、感受等方式,激发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想象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综上所述,物理实验是一种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手段,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验设计能力,启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的开题报告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9b2644d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90.png)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环节,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目前许多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时仅仅满足于完成实验步骤和获取实验数据,而缺乏对实验现象背后的本质原理和科学思维的深入理解。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个关键问题。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如何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分析当前物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通过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2. 探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实验假设、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3. 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是什么,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4. 提出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方法,具体步骤如下:1. 收集相关文献和案例,深入分析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2. 探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实验假设、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3. 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4. 提出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和案例分析。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达到以下效果:1. 分析出当前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果提供参考;2. 探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提出新的实验假设、设计新的实验方案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和方法;3. 分析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要素,为物理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理论基础;4. 提出有效的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和方法,并开展实验验证和案例分析,进一步优化物理实验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efd33726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cb.png)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物理实验作为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参与物理实验,学生不仅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可以培养实验设计、数据处理、问题解决等方面的创造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方面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一、实验设计在进行物理实验之前,学生需要进行实验设计。
这一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机会。
学生需要分析实验目的,明确实验的目标和意义。
在明确实验目的的基础上,学生需要对实验方法进行设计。
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
对于复杂的实验,学生还需要考虑如何减小误差,提高实验的可靠性。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实验设计环节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阶段。
二、实验操作实验操作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另一个机会。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设计方案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动手操作,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调整实验装置,保证实验进展顺利。
在遇到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时,学生需要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和自己的经验,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方法,寻求新的解决方案。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分析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活动性学习,并且将学生置于具体的实践环境,学生的创造力才能被很好地培养。
既然物理实验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才是物理实验的关键。
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验案例,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素材。
在实验设计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目的导向、方案确定、原理运用等方面,转变思维习惯,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实验操作和实验数据分析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学习,从实验数据中获得启发。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3a8b2a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f.png)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实验设计在物理实验中,一个好的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基础。
实验设计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阶段和实际情况,既要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又不能过于复杂和困难,否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实验设计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兴趣,要求学生在实验中能够进行观察和测量,能够自主思考和探索问题。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适当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实验过程在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和观察来进行实验,这有助于他们培养自己的创造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自观察,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老师还可以适时给予学生一些鼓励和帮助,让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尝试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来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流程,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实验总结在物理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实验总结和思考,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在实验总结中,学生需要总结出实验的结果和结论,并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思考实验中的不足和改进之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造性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可以更加注重物理实验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参考译文】Physics experiments as an important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only help students consolidate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physics experiments, student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ir creativity and creative thinking by thinking and exploring problems through their own hands-on operations and observation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how to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e ability in physics experiments from three aspects: experiment design, experiment process and experiment summary.First, experiment design。
《高中物理课外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高中物理课外实验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976e1da84254b35eefd3486.png)
文 章 编号 :0 8—94 (0 2 0 10 14 2 0 )7~0 3 0 6—0 2
・
课程改革 ・
《 中 物 理 课 外 实 验 与 学 生 创 新 能 力 的 高 培 养 研 究》 开题 报 告 的
刘 友 全 杨 明 高
( 成都 市树德 中学 四 川 成 都
603) 10 1
( ) 究 高 中物 理 课 外 实 验 的操 作 原 理 与 教 学 模 式 , 4研 包
括不 同年 级 、 同课 型 的 实 验 设 计 的 策 略 和 要 求 , 验 操 作 不 实 的基本 方 法等 , 究高 中物理课 外 实 验教 学 的组 织形 式 和管 研
学 的认 知和健 全 的智 力 , 在将 来 建设 有 中国特 色 的社 会 主 义
伟业 中一定会 大 有作 为 。 这次 研究 另 外 一个 重 要 目的在 于 : 过 这 一 研 究 , 索 通 探
一பைடு நூலகம்
验 来 证实 。实 验 以其无 可辩 驳 的直 观形 象 、 实在 性 使学 生 易 于 信服 地接 受 知识并 留下深 刻 的印 象 。通 过实 验探 讨 知 识 、
也无 必 要的 实验 设备 和一 定 的经 费支 持 , 得分 散 、 星 、 显 零 各 自为 阵 , 缺乏 系统 性 。已有 的一 些课 外 实 验大 多 是教 材 提 到 或者 教 师根 据 自身 教学需 要 临时 安排 的。在 有 些学 校 , 至 甚
概念 , 固知 识 , 得 实验 技 能 , 育 实 事 求 是 、 肃 认 真 的 巩 获 培 严
中 国图书 分 类号 : 6 30 G 2 .7
课题 提 出 的背景
文献 标 识码 : E
进 、 会进 步 的责任 感 。同时 让学 生 看 到 随 着知 识 经 济 时代 社 的 来临 , 国工 农业 发 展 遇 上 千 载难 逢 的 良机 , 我 只要 具有 科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题报告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6fd67bc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3167c5a.png)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开题报告
题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背景:
创造性思维是突破传统思维的一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
而在物理教
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非常重要的。
传统的物理教学在学习知识和完成作
业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对公式和定理的死记硬背,而忽略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应成为当今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物理教学中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期为教师提供实践
指导。
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通过对物理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一些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以及对于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如
何快速有效地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技巧和方法。
预期结果:
本研究的预期结果是通过在物理教学中采取恰当的措施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
践能力,使得学生可以快速地从普通的物理学习者发展成具有创造性思维的物理学家,同时也使得教师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进行教育指导。
结论:
通过本研究,我们探究了物理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提出了一些建议,并证明了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积极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可行的。
通过实践,我们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以及在教学中
采用一些有针对性的方法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
知水平。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5a2517e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8640f5f.png)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对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物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当前存在诸多问题,如实验难度过大、内容单调乏味等,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因此,有必要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研究,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探究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研究如何通过优化实验设计、引导学生思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3)设计一系列创新性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通过对实验教学过程的观察和分析,总结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和具体措施。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对物理教育工作和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具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深入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问题,有利于教师科学设计实验,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2)探究创新性物理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过程,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创新性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总结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教学方法和措施,方便其他物理教师借鉴和参考,有利于提高全国中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推进中学物理教育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其中,文献研究法主要用于分析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实验研究法主要针对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探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等手段进行验证;问卷调查法主要用于获取学生、教师等群体的相关信息和反馈。
五、研究进度安排本研究拟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组织开展:(1)前期准备阶段(2周):对中学物理实验教学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明确研究方向和目标。
(2)实验设计阶段(4周):设计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的物理实验,并制订实验操作步骤和评分标准。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5c743a05087632301212da.png)
第一篇:《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
心理学认为,没有创造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显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是以创造思维为前提的。
传授物理知识、训练技能、进行方法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是基础物理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今物理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所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需要创新人才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挑战与危机的新世纪,也是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这个新的世纪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能与人合作共事和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型人才。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导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其中的三项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可以用“创新能力”来概括。
另外,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2001)报告中也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再如,1991年10月召开的国际创造学大会上各国代表所取得的共识是“创造力开发是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
”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如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8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课题申报】物理课程与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培养
![【课题申报】物理课程与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cdd401bc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56.png)
物理课程与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申报书一、科研背景和意义物理学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日新月异,成为现代科技和工程领域的重要基础学科。
然而,许多学生对物理学的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感到难以理解和应用。
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是由于传统的物理教学方法缺乏足够的互动和创新,学生难以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实验设计。
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我们计划开展《物理课程与学生物理创新能力培养》这一课题的研究,为学生创造更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实践性的物理学习环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课题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物理课程改革:我们将通过分析现有物理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出更具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物理学习课程。
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通过实验、讨论和项目作业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创新实践:我们将通过创业实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将有机会参与真实的科学研究项目,体验物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调研,了解物理教学改革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通过设计合理的问卷,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收集和分析关于传统物理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为物理课程改革提供参考。
(3) 课程设计:根据调研和问卷调查的结果,结合学生的需求和兴趣,设计出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物理学习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动手实验和项目作业。
(4) 学生创新实践:通过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创业实习、科研项目和学科竞赛的机会,培养学生的物理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 数据分析和评价:通过对课程改革和学生创新实践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本课题的实施效果,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三、预期成果本课题的预期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物理课程改革成果:通过对物理课程的改革,创造出更具有创新和实践性的物理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水平。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598dc26f242336c1fb95e00.png)
《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一)课题研究背景国家领导人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现在国家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方向和要求。
学校如何改革教学模式,使培养出来的人具有高素质、富有创造力,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求,传重要标准是看学生的分数和升学率,这给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置了严重的障碍。
传统的师道尊严,束缚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家长的传统观念也极大地影响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另外,基础教育对创造性思维的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
2、省外研究现状我国的创造性思维研究起步比较晚,直到八十年代初,在钱学森教授的倡导下,成立了中国创造学研究所。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展创造教育的实验与研究,1993年成立了全国中小学创造教育研究会。
1995年,“中国发明协会高校创造教育分会”正式成立,目前,全国约100所大学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创造学、创造性思维教育的研究及其教学。
浙江师范大学中文教师在近年开设了创造性思维训练的选修课,并对创造性思维教育进行了一些研究。
目前,世界各国在创造型学习环境、创造性的培养途径、创造素质、创造能力、创造方法等问题上均展开了广泛的研究。
国外的创造性思维培养起步早、底子厚,具有丰富的经验供我们学习和借鉴。
国外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研究比较细化,他们有系统的培养创造性研究难点:找出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因素,破除创造性思维的枷锁。
(三)主要创新之处研究内容的创新:本课题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学习了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重大意义、方法等理论知识,构建了自身的理论框架,逐步研究形成在课堂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方式方法,总结出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
(一)理论依据在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文化日新月异,主要源于各个领域的创造性。
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096d8e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0.png)
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研究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1. 选题背景物理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教学在高中物理教育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实验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学生应通过实验研究,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然而,在现实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尚存不足,影响了物理教学的质量。
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索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有效培养策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数据处理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对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成果可以为高中物理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建议,丰富物理实验教学理论,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有机结合。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1. 研究内容本研究围绕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培养,重点探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的现状分析;- 影响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的主要因素;- 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有效培养策略。
2. 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实现以下目标:- 分析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的现状,明确存在的问题;- 揭示影响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的关键因素,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探索有效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策略,促进学生实验能力的提升。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研究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 文献法:收集国内外关于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成果,分析现有研究的不足和亟待改进之处。
- 调查研究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一线物理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 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物理实验教学案例,深入分析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 实验研究法:设计实验方案,对所提出的培养策略进行验证,分析其有效性。
2. 技术路线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下:1. 通过文献调研,梳理现有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框架;2. 利用调查研究法,收集高中生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数据;3. 分析现状数据,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原因;4. 基于案例分析,总结有效的物理实验技能培养实践经验;5. 结合理论和实践,提出高中生物理实验技能的有效培养策略;6. 通过实验研究,验证所提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7. 撰写研究报告,提出教学建议。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37de8931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a2.png)
谈一谈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物理实验是物理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对物理理论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本文将从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方面探讨如何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实验设计是物理实验中的重要环节,设计好的实验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问题。
在实验设计中,可以采用传统实验设计的方法,即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理论,确定实验步骤和数据采集方法,从而得出预期的结论。
也可以采用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方法,即让学生自由探究物理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思考,最终得到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实验操作是物理实验中的实施环节,良好的实验操作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需要遵守实验室规定和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实验设备和工具。
同时,也需要注意实验环境的干净和整洁,保持实验设备的良好状态。
在操作实验中,学生可以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或者利用已有的设备进行改装,从而达到发现新现象或新问题的目的,这种创新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创造能力。
最后,实验分析是物理实验中的重要环节,实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在实验分析中,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精确的测量和数据处理,同时还需要对实验过程进行思考和总结,从中得出结论。
在实验分析中,学生也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改进和创新,从而提高实验效果和准确性。
这种创新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改进实验方法和理论,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水平和科研能力。
总之,在物理实验中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实验分析三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既能提高学生的学术水平,也能帮助学生将实验室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同时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乐趣,激发学生对创新和探索的热情。
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实验教学的质量,创新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方法,倡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4fe7421cfc789eb162dc80f.png)
江苏省“十一五”规划课题《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实践研究》研究方案一、本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笔者浏览报刊、杂志及网络搜索发现,国外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的课题比较多,许多国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研究已进行了几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如科技发达的美国,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就把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设立了“创造基金会”为中小学生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发提供援助。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创新教育在我国已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有许多教育工作者先后开展了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在1999年6月13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初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而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这对中国培养和造就21世纪的一代新人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有鉴于此,必须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着力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但是从笔者查阅的大量文献资料和网上检索的相关资料看,国内对初中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研究比较粗浅,可操作性不强,而且研究也不够深入,还没有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
本课题的研究是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角度来审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思维,真正做到在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并整理出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模式及做法。
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
二、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1.创造能力:什么是创造?“创,始之造也。
”辞海曰:创造——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
《韦氏大词典》中对创造一词注解说:“赋予存在(to bring into existence)之意”,“具有无中生有(make out of nothing)或首创(for the first)的性质”。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3c24f1f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84.png)
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实践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分析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学生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帮助他们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科学创新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然而,当前初中阶段物理教学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生对于实验的兴趣不高,难以领悟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
因此,如何通过物理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成为了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通过本研究,将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同时也展示了物理实验在初中教学中的重要性。
本研究的目的是:(1)探究如何通过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2)研究如何提高学生实验技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知识;(3)探索适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科学探究实践模式和策略。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内容本研究的内容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入展开:①探究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方法从学生的认知、行为等方面出发,探究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具体方法与操作实施。
②研究物理实验教学策略研究采用何种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可以使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掌握更加深入,对于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具有促进作用。
③探究物理实验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总结初中物理实验在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方面的作用,探究如何通过物理实验的教学实践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在实践中使学生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
(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三种研究方法:①现场调查法通过实地观察、访谈等方法,深入了解学生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表现和作用。
②实验法通过对比实验、随机实验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
③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学生观念、态度、习惯等方面,了解学生对于物理实验教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四、预期成果和实际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分为学术成果和教育应用成果两个方面。
以实验能力为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
![以实验能力为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a7b074c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db.png)
以实验能力为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物理实验教学是物理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亚于理论教学。
而实验能力作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提高物理思维能力,为未来的科学研究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研究选取以实验能力为主的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如何通过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进而增强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及专业素养。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能力的意义和构成要素2. 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3. 实验教学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4. 学生对实验教学的评价及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的影响评估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梳理实验能力及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现状;其次,设计实验课程并开展实验教学,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成绩等方式收集数据,对学生的实验能力提升情况进行分析。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不仅可以促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研究和应用,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物理素养,对于促进高中物理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实验技能、创新思维的优秀物理学子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预期成果1. 对实验能力的意义和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2. 整理出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方法3. 分析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4. 评估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的影响5. 编写一份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南,为实验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六、研究计划本研究预计将历时一年进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阶段(1个月):文献调研和研究方案确定2. 第二阶段(2个月):确定实验课程设计及教学大纲3. 第三阶段(6个月):开展实验教学并收集与分析数据4. 第四阶段(2个月):数据分析及实验教学指南的编写5. 第五阶段(1个月):论文撰写及答辩七、论文结构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实验能力的意义和构成要素第三章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的有效方法第四章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第五章实验教学对学生实验能力提升的影响评估第六章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指南的编写第七章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的研究》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要目标。
心理学认为,没有创造思维,就不可能有创新,就不可能获得较强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显然创新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是以创造思维为前提的。
传授物理知识、训练技能、进行方法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和进行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是基础物理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也是当今物理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之一。
所以,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需要创新人才21世纪是一个充满了挑战与危机的新世纪,也是高新技术和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世纪,这个新的世纪对人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社会需要具有创造性、能与人合作共事和拥有高尚道德情操的新型人才。
联合国“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了教育的“四大支柱”,这四大支柱导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活,其中的三项能力(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和学会生存)可以用“创新能力”来概括。
另外,美国教育技术CEO论坛第4年度(2001)报告中也明确指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应包括以下5个方面:基本学习技能、信息素养、创新思维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精神、实践能力。
再如,1991年10月召开的国际创造学大会上各国代表所取得的共识是“创造力开发是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
”我国政府也日益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如国家主席江泽民在1998年2月的一次讲话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在1999年6月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主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
”由此可见,“创新”不但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需要,而且也成为国际竞争的必然要求,社会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创造性人才。
(二)学校已有的研究基础1、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原国家教委“九五”规划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会学习”研究》的子课题,后来改为《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课题。
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作文能力》、《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培养学生言语交际能力》和《高中语文活动课实践与探索》。
2001年8月,三各课题结题,均通过专家组鉴定。
2001年10月,均被巴中市人民政府评为巴中市首届普教教学成果三等奖。
《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平昌县“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
研究周期为2000年至2002年。
2003年5月,通过专家组鉴定。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知研究》(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
该课题于2003年9月结题,结题材料已上报,在鉴定之中。
巴中市“十五”期间首批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运用现代教育媒体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研究》)和平昌县“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电化教学设计整体优化中学地理教学的方法和作用》,研究周期均为三年现已结题。
教育部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优秀电影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实证研究》的子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优秀电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该课题研究周期五年在运行之中。
四川省“十五”期间现代教育技术科研课题《提高贫困山区中学教师信息素养的研究》、巴中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中学化学实验的整合研究》、巴中市教育科研立项课题《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研究》、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电化教育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优化》、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育身育心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平昌中学“十五”期间科学研究实验课题《多媒体优化组合与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研究》,这些课题研究周期均为三年在运行之中。
《以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探索创新课堂教学结构》(原文共3100字),在创新学习理论的指导下,以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后盾,构建创新教学结构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要营造创新氛围(师生平等的交流的氛围和学生协作学习的氛围)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
充分调动学生的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主体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技巧。
分别发表于《中小学电教》2001年9期和香港《当代教育》2001年6期。
2001年8月11日泰国泰华文化教育基金会、海南省教育学会、泰国东方文化书院、泰国中华总商会、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中国中央教科所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国际华文教育论坛暨华人教育家成就颁奖大会上交流,分别被评为学术论文优秀奖和教育科研奖。
2003年11月该论文在北京市崇文区天龙东里小学上刊登的《运用教育美学原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教学结构研究开题报告》一文所引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发展研究>的结题报告》(原文共2500字),分别发表于《四川信息技术教育》2003年l期和《中小学电教》2003年2期。
2003年2月,该论文在吉林长春中小学电教电子版上刊登。
《物理转转棋》(原文共1000字),物理转转棋具有新颖性、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是少年儿童理想的玩具之一。
制作方法简单:用木头做36枚象陆战棋子那么大的棋子,并涂上黑颜色。
分别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漆在棋子上写上动物的名称如:狼、虎、蛇、鼠各一枚,鹰、羊、免、鸟、蛙、鹿、虫各两枚(共36枚,各18枚)。
比赛只能两人进行。
棋子只要至少经过一个圆弧,才能“吃”对方的棋子。
棋子被对方“吃”光了的;或双方都有棋子,但都无法“吃”对方的棋子,棋子剩得少的;或到最后所剩的棋子无路可走的,这三种情况之一者算输方。
原文分别发表于湖南省科协主办的《第二课堂》1991年l期和广东省教育厅主办的《第二课堂》1991年9期。
《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原文共5000字),分别在2002年3月23日至5月28日出版的《中学生学习报》(1—7)上连载。
《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分别控制的两种遗传病结合在一起遗传的例题辨析》(原文共2000字),在2000年3月出版的《中国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书上发表。
《应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原文共1500字),在2000年9月出版的《中学生理科应试》书上发表。
《遗传病机率快速解答》、《蛋白质专题复习(上下)》和《呼吸作用知识的深化复习》(原文共3000字),文分别发表于《招生考试报》2002年12月2日、2003年1月21日和2003年10月14日第三版。
《植物根系吸水的动力—根压》、《高中物理新旧教材实验部份的比较研究》、《细胞质的流动》、《呼吸作用知识的深化》、《种子含水量与呼吸作用》(原文共3500字),文分别发表于《物理报》2002年12月25日、2003年1月20日、2003年4月18日和2003年10月28日第三版。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和《试析单性结实》(原文共1500字),文同时发表于《中学生理化报》2003年10月18日第三版。
《种子含水量与呼吸作用》、《水分和矿物质元素呼吸的区别与联系》、《CO2ā与光合作用碳循环》和《与DNA相关的计算题例析(上、中、下)》(原文共5000字),文分别发表于《中学生学习报》2003年10月18日至2004年1月18日第三版。
3、课件获奖课件《苯酚》2000年12月5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二等奖。
课件《巴黎的桥》和《平分已知角》,2001年10月1日分别获中央电化教育馆优秀奖。
课件《The visit to Monkeyisiand》、《原子的核外结构的发现》和《地球的运动》2001年6月8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一等奖。
课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鸟类的多样性》2001年6月8日分别获巴中市教育委员会二等奖。
4、实验研究的条件实验经费:由学校承担实验所需的一切经费。
设备设施:由学校向研究课题组提供实验所需一切设备、设施。
研究队伍:本课题除有一支实力较强的研究队伍外,还建立课题研究小组,顾问指导小组和领导小组。
我校教学设备齐、师资队伍整齐,力量强,是一个有生命力的积极上进的教育群体。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一)创新人才培养研究状况一般认为,英国生理学家高尔顿于1869年发表的《遗传的天才》一书是最早的关于创造力研究的系统科学文献。
但是作为创造力核心的创造性思维,则比这晚的多,一般把1945年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沃拉斯发表的《思考的艺术》作为这一领域开创性的研究标志。
1950年吉尔福特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了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就开始空前繁荣起来。
1967年,吉尔福特提出了人类“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指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就是“发散思维”,并进一步提出了发散思维的四个主要特征,即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和精致性,这一成果至今仍广为应用。
1988年,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斯滕伯格提出“创造力三维模型理论”(智力纬、认知方式纬和人格纬),其中的智力维被看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模型。
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可谓各有成果,各自从不同方面对创造性思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但是这些研究有的只涉及了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要素,过于狭窄。
2000年,北京师范大学的何克抗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非随意创造性思维的“内外双循环(DC)模型”,并出版了专著,对创造性思维的纬度、心理操作过程以及培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套可用于实际教学过程的、关于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理论、指导策略和方法。
我们认为这套理论是比较科学和实用的。
除了以上的理论研究外,世界各国也一直进行着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实际探索。
其中有的国家从学科入手开展研究,例如南斯拉夫就曾试图通过组织专题单元教学和活动,整合不同学科和文化内涵,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其身心健康。
还有澳洲小学也进行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活动。
他们主要是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设计了一系列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案例。
还有从培养创造性的方法入手进行研究的,例如“头脑风暴法”、“开放式提问”等鼓励发散思维的方法等等。
意大利某中学老师就曾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摸索出几种在课堂上激发学生创造性的方法;美国有关学者还曾发表过《增进创造性的100种方法》一文,在七种分类的基础上,介绍了培养创造性的一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