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2-1)-防止事故五项原则

合集下载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

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事故预防是确保生产、工作和生活安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事故预防原理与基本原则,包括消除事故隐患、控制事故风险、强化安全管理、配备安全设施、教育培训员工、制定应急预案、事故调查处理等方面。

一、消除事故隐患消除事故隐患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步骤。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隐患排查机制,定期对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

对于重大事故隐患,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确保隐患得到消除。

二、控制事故风险控制事故风险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另一个重要环节。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事故风险评估机制,对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

对于高风险环节,应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强化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管理是预防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责任和权限,确保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

同时,应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员工的安全责任感和参与度。

四、配备安全设施配备安全设施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企业或组织应该根据生产、工作和生活环境的特点,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如安全警示标志、防护设备、消防器材等。

对于关键设备和场所,应加强防护措施,确保员工和财产安全。

五、教育培训员工教育培训员工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途径。

企业或组织应该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机制,对员工进行定期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

培训内容应包括安全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处置等方面,以确保员工能够正确应对突发事件。

六、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重要措施。

企业或组织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方法,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有效处置。

同时,应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七、事故调查处理事故调查处理是总结事故经验教训的重要环节。

反事故措施计划

反事故措施计划

反事故措施计划1. 引言事故是指意外发生的不可预见的事件,往往带来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制定和实施反事故措施计划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反事故措施计划的编制和执行流程,以确保组织能够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种潜在的事故。

2. 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的目的和原则2.1 目的反事故措施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员工对事故预防和处置的意识,提供明确的行动指导,并确保相关措施的有效执行。

此外,反事故措施计划还需要与法律法规和标准保持一致,以最大化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2 原则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 综合性原则:考虑各种事故类型,包括火灾、爆炸、溢漏、跌落等,并制定相应的措施。

- 预防性原则:重点关注事故的根本原因,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事故发生。

- 全面性原则:从人员、设备、环境等多个方面同时考虑,以全面保护安全。

- 积极性原则:鼓励员工参与并提供反事故措施的改进建议,激发团队合作和积极性。

- 相关性原则:反事故措施计划需要与组织的其他管理制度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

3. 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的流程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的流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3.1 规划阶段在规划阶段,需要明确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的目标和范围。

具体包括: - 确定计划涵盖的事故类型和应对范围; - 定义编制反事故措施计划的责任人和工作组成员; - 制定编制计划的时间表和里程碑。

3.2 调研阶段在调研阶段,需要对组织的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 - 评估已有的事故记录和统计数据,了解过去事故的主要原因和影响; - 调查员工的意识和知识水平,发现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隐患; - 检查设备和环境的安全条件,提出改进建议。

3.3 制定方案阶段在制定方案阶段,根据调研结果制定具体的反事故措施方案,包括: - 统一的事故预警和报告机制,确保及时有效的信息沟通; - 设备和环境的改进计划,消除事故隐患; - 培训和教育计划,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 定期演练和模拟事故,培养员工的紧急应对能力。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

安全管理基本原理1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有序的管理活动,旨在预防和控制社会安全事件的发生。

它涉及多个跨越司法、政策、协调、实施等等多个领域活动,有助于实现全社会安全水平的提高。

安全管理基本原则是保障安全管理活动得到必要措施和效果的基础,也是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有效性的基础。

它包括:1.1 预防原则预防原则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要预防事故的发生,从而节约成本、保护公众利益、以及预防滥用法律或滥用社会关系的行为。

Power 联邦企业安全准则2016第35版把“预防原则”分为以下五个原则:(1)确定“危险源-责任-可接受风险”的关系。

确定安全管理系统、运营机制和行动,包括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等;(2)危险点的控制,实施防御措施,改善安全设施和环境;(3)落实安全政策和制度,尊重法律和道德义务;(4)实施有效的检查和监督程序;(5)结合安全管理实践,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1.2 应变原则应变原则强调在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安全管理者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作出快速、正确的应对,以尽可能减少或控制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和滥用。

Power联邦企业安全准则2016第37版将应变原则分为四个原则:(1)定义应变策略,建立完善的应变机制,制定及实施应变计划、动态调整策略,指定应变统筹者;(2)加强应变准备,建立完善的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构建应变大脑,实施应变应急管理;(3)实施应变措施,充分发挥应变能力,保护生命资源,全力抗击灾难;(4)进行应变总结,对应变计划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汲取经验教训,总结科学,提升应变管理水平。

1.3 监督与自我审计原则监督与自我审计原则强调要实施有效的安全监督机制,定期对安全工作管理状况进行审计,以确保全面、有效地实施安全管理。

Power联邦企业安全准则2016第38版将监督与自我审计原则分为三个原则:(1)将审计结果作为安全管理系统的一部分,成为安全管理决策及绩效评估正常运行的工具;(2)建立有效的安全自我审计机制,每年实施至少一次的自我审计,更新安全管理工作落实情况;(3)实行安全监督,定期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运行情况实施抽查和审核。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第三讲人失误主因论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第三讲人失误主因论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第三讲人失误主因论人失误〔Human Error〕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或超出了可接受的界限,并产生不良的影响。

威格里沃思〔WiggleSworth〕曾指出:人失误构成了所有类型伤亡事故的基础。

即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各类事故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

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图1是他绘制的事故模型。

图1:以人失误为主要原因的事故模型在工人操作期间,各种“刺激〞不断出现,假设工人响应的正确或恰当,事故就不会发生。

即如果没有危险,则不会发生有伴随着伤害出现的事故;反之,假设出现了人失误的事件,就有发生事故的可能。

然而,假设客观上存在着不安全因素或危险,事故是否能造成伤害,这就取决于各种机会因素。

既可能造成伤亡,也可能是没有伤亡的事故。

无论这个模型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特别了人的不安全行动,但却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也不适用于不以人为失误为主的事故。

另一些研究者用“事件链〞描述构成人为失误是介于接受刺激和与其响应之间的行为。

然而,上述所有模型仅注重一个单独事物〔经常是伤亡〕,不合适于几个人同时和相继造成事故的状况,也不能解释改善危险环境条件后而没有发生伤亡事故的进行过程。

它们也不适用于连续的成系列活动的矿山作业。

事故模型及出现伤害的类型在采矿工业中,包括人的因素在内的连续生产活动,可能引起两种结果:发生伤害和不发生伤害;所以“事故〞的定义是:使正常生产活动中断的不测事件。

然而,事故是否发生伤害却取决于危险的状况〔人体受伤害的概率〕和机会因素。

表1列出了事故、危险和伤害在理论上的8种组合。

出现的类型Accident事故Danger危险Injury伤害12345no no yes yes yes no yes yes yes no no no no yes no不可能不可能不可能yesnononoyesnoyesyesyes表1:事故、危险和伤害的组合因为,不存在危险或没有事故也就不可能发生伤害。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从安全角度研究安全生产,防止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如下5种。

1. 能预防的原理
工伤事故是人灾,与天灾不同,人灾是可以预防的。

要想防止事故的发生,应该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因而,对工伤事故不能只考虑事故发生后的对策,必须把重点放在事故发生之前的预防对策。

安全工程学把防患于未然作为重点,安全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正是基于事故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原则上的。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有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记载。

所谓不可抗拒,只能对天灾可言,作为人灾的事故,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是可能预防的。

2. 偶然损失的原理
工伤事故的概念,包括着两层意思:一是发生了意外事件;二是因事故而产生的损失。

事故的后果将造成损失。

所谓损失包括人的死亡、受伤致残、有损健康、精神痛苦等等;损失还包括物质方面的,如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烧毁或者污损,设备破坏、生产减退、赔偿金支付以及市场的丧失等。

可以把造成人的损失的事故,称之为人身事故;造成物的损失事故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身事故又有三种:一是由于人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事故,例如绊倒、高空坠落、人物相撞、人体扭转等;二是由于物的运动引。

五四三二一 安全管理思路

五四三二一 安全管理思路

“五四三二一”安全管理思路是一种简洁易记的安全管理原则,具体含义如下:
1. 五:预防为主(Prevention First):强调预防胜于治疗,重在预防事故和风险的发生。

通过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定期检查维护设备、建立规范制度等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四:责任到人(Responsibility to People):强调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人,包括企业管理层、员工以及外部合作伙伴。

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积极参与安全管理,共同维护安全环境。

3. 三:全员参与(Engagement of All):强调安全管理需要全员参与,不仅是管理者的责任,也是每个员工的责任。

通过建立安全文化,激励员工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共同创建安全的工作氛围。

4. 二:严格管理(Strict Management):强调对安全管理的严格执行和监督,确保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

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流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确保安全生产。

5. 一:目标一致(Consistency in Objectives):强调所有安全管理工作要服务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即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健康。

所有的安全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应该围绕这一目标展开,形成合力。

“五四三二一”安全管理思路旨在提醒企业和个人在安全管理中要注重预防、责任、全员参与、严格管理和统一目标,形成系统化的安全管理机制,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稳定。

隋鹏程系列讲座之九---连锁论

隋鹏程系列讲座之九---连锁论

隋鹏程系列讲座之九---连锁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操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事故预防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

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做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事故预防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管理失误反映企业管理系统中的问题,它涉及到管理体制,即如何有组织地进行管理工作,确定怎样的管理目标,如何计划、实现确定的目标等方面的问题。

管理体制反映作为决策中心的领导人的信念、目标及规范,它决定各级管理人员安排工作的轻重缓急,工作基准及指导方针等重大问题。

对事故的理解亚当斯修改的Bird模型有多种具有争论性的学说涉及到事故原因,Frank Bird(弗兰克·伯德1974)最早提出的模型具有特别价值,它提出了一个适用于许多管理施行的模拟理论。

Bird把导致损伤或破坏的过程比作站在边缘的一排多米诺骨牌。

当任何一张牌倒下时,就牵动了其他的牌,造成一系列的倒塌,直至最后一张,这就相当于损伤的发生。

按照这个模型理论,如果骨牌系列中任何一张牌被排除,或者被加固到足以承受前面的冲击,那么事件链便被阻断,就不会再发生损伤或破坏。

〔见图①〕无论目前有很多新模型出现,但此方法仍然有价值,因为它清楚地验证了在事故过程中实施干预的概念,以及推广安全方案在阻断损伤过程与预防损伤中的有效作用。

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调查伤亡事故原因发现,大多数伤亡事故都是因为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正常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引起的,几乎毫无例外地,这种过量能量或危险物质的释放都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造成。

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使得能量或危险物质失去了控制,是能量或危险物质释放的导火线。

美国矿山局的札别塔基斯〔Michael Zabetakis〕依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建立了新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见图②〕1.事故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害的直接原因。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之十二---事故序列信息论(之三)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之十二---事故序列信息论(之三)

隋鹏程安全原理系列讲座之十二---事故序列信息论(之三)安德森模型〔新的莎莉模型〕在20多年以后的今天,重新合计早期的模型,与当时所作出的有关事故研究方面的学说和模型进展的背景,至今仍然是惊人的、有竞争力的。

这些模型基本的假设〔即事故及其原因应该看成是偏离意想的过程〕仍然具有特别的前景〔见inter alia,Benner 1975;Kjellent Laesson1981〕。

模型对损伤的概念〔作为健康结局的〕和事故的概念〔作为事前发生的〕之间作出了显然的区分,而且证实,事故并非是一个“事件〞,而且是一个过程,可作为一个系列步骤进行分析〔Andersson 1991〕。

随后制定了许多模型,这些模型像许多“盒子〞组织成暂时的或等级的体系,同时指出了不同的暂时阶段或分析水平,这类例子包括ISA模型、偏差模型以及所谓的芬兰模型,这类分析水平显然是模型的中心,但这些序列模型为分析连接这些水平在一起的有关机理提出了一个理论性的指导,一些,如Halat 和Glendon(1987)从人为因素的观点和Benner(1975)系统的观点出发,在这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当比较这些模型时就清楚地显示出,莎莉模型像WEF模型一样没有把危险的概念放到一个关键的地位,她的起始点是人环境直互相作用,反映出较广的手段,类似于Malmo组所建议的。

另一方面像WEF委员会一样,除了工人和环境以外,没有涉及到任何进一步的分析水平,如组织的、社会的水平。

而且由Malmo研究组对WEF模型所做的评论似乎也与莎莉的模型有关。

将上述三个模型组合成一个新的模型,其中可能很少涉及关于人的资料的具体处理,而更多地是在组织水平和社会水平中关于“上游〞的信息〔进一步回到因果关系的“流程〞〕。

在所制定的问题序列提到组织和人机器水平之间的互相关系时,其主要成份可由安全管理的近代原理得出,涉及到质量确保方法学〔内部控制等〕。

同样,关于社会玫组织水平之间的连接的问题序列可能涉及到与系统有关监督和检察的新原则。

预防、控制事故的五道防线

预防、控制事故的五道防线

预防、控制事故的五道防线1、预防、掌握事故的五道防线预防、掌握事故的五道防线,是运用安全科学理论联系安全管理需求产生的,对生产全过程中事故是超前有效预防、掌握的科学方法,简称事故五防法。本文所述企业连续20年杜绝死亡、重伤和非伤亡的重大责任事故,开创并持续稳定了安全生产新局面。一、事故五防法的结构事故五防法是运用预防、掌握事故原理,联系安全管理的需求,把预防、掌握事故的系统与要素、结构与功能有机地统一到安全科学管理的系统之中。其结构形式,是由一个主系统、两个分系统、四个子系统及一个特定的延续系统组成的。如下图:图中展示的预防、掌握事故主系统,具有整体预防、掌握事故功能,是由预防事故2、分系统(以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所具有的预防事故功能)和掌握事故分系统(以转变生产实践异样运动所具有的掌握事故功能)组成的。其中:预防事故分系统具有的预防事故功能,又是由先导预防和根本预防两个子系统构成的;掌握事故分系统具有的掌握事故功能,又是由查变掌握和跟踪掌握两个子系统构成的。另外,特定的延续预防掌握系统具有间接预防、掌握事故的功能,是通过向预防、掌握事故分系统反馈而形成的。1.先导预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先导预防系统的结构,是根据生产静态同安全的联系(即人是安全3、的主导确定因素,物是安全的重要因素),为了能给人与物结合的生产实践提供安全先决条件,超前预防事故发生,运用预防事故原理把安全管理对象与安全管理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先导预防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的静态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组织、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手段,促使人合生产岗位要求、物达使用安全标准,从而为安全生产打下坚固的基础,这样先导预防系统就具有了超前预防事故的特定功能。2.依据预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根本预防系统的结构,是根据生产动态同安全的联系(即生产实践的规律运动是生产安全),为了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超前预防事故发生,运用预防事故原理把生产实践与安全法规4、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n根本预防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的动态安全管理,运用建立、健全安全法规、严格执行安全法规的安全法制手段,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使之到达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根本预防系统就具有了超前预防事故的特定功能。3.查变掌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查变掌握系统的结构,是根据生产同隐患的联系(即生产实践的异样运动是生产隐患),为了能准时发觉并准时转变安全工作和生产异样,超前预防和直接掌握事故发生,运用掌握事故原理把生产实践与安全检查、安全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查变掌握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异样改变的安全管理,运用人查人控生产异样5、、技查技控生产异样的安全制约手段,查出并转变生产实践的异样运动,使之到达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查变掌握系统就具有了超前掌握事故的特定功能。4.跟踪掌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跟踪掌握系统的结构,是根据生产同事故的联系(即生产实践的异样灾变是生产事故),为了转变生产实践的异样运动超前掌握事故发生,运用掌握事故原理把生产实践与安全组织、安全检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跟踪掌握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隐患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组织、安全检查手段转变人的异样行为,转变物的异样状态,使之到达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这样跟踪掌握系统就具有超前掌握6、事故的特定功能。5.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结构,是根据生产进展同安全与事故的联系(即随着生产进展事故因素相应增多),为了延续预防、掌握事故发生,使之适应生产进展的安全需求,运用预防、掌握事故原理,把安全管理对象与安全管理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而确立的。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功能,是以强化生产的持续安全管理,运用安全组织、安全信息手段,通过总结安全生产阅历,吸取事故发生教训,不断提高人们预防、掌握事故的能力,使之到达生产进展的持续安全需求,这样延续预防掌握系统就具有了持续预防、掌握事故的特定功能。二、事故五防法的运用事故五防法,是根据安全生产7、与安全管理的全部需求,n运用安全系统工程的思想确立的综合预防、掌握事故的方法,因此在运用中必需持有全面系统的观念,即只有把先导预防、根本预防、查变掌握、跟踪掌握、延续预防掌握系统,这五道防线有机地结合起来,互相制约运用,才能到达超前有效预防、掌握事故的整体目的。具体运用方法如下:1.先导预防系统,在预防、掌握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一道防线,是五道防线的基础,起静态预防事故的先决保证作用。它受根本预防、查变掌握、跟踪掌握系统的制约,受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检验。在先导预防系统中的人合生产岗位要求,是指要做好从事生产活动的工人、工程技术人员、领导干部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把好人的安全关。通过安全8、宣扬教育、安全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使其具有自为预防、掌握事故的技能。对其中经过安全预报达不到本岗位要求的,要从要害岗位中撤出来,转入跟踪掌握系统,从而使岗位人员均能到达各自的不同安全要求,这样就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打下了基础。在先导预防系统中的物达使用安全标准,是指要做好生产工具、设备、材料、能源、劳动爱护用品,以及生产环境等物质因素的预防性安全管理,把好物的安全关。通过安全检查、定期试验、定期检修和日常维护保养,使之保持完好状态。对其中经过安全预报达不到安全使用标准的,禁止投产使用,并转入跟踪掌握系统,从而使投产使用的物质均能到达各自的不同使用安全标准,这样就为预防9、事故的发生打下了基础。2.根本预防系统,在预防、掌握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二道防线,是五道防线的核心,起动态预防事故的统管确定作用。受查变掌握、跟踪掌握系统的制约,受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检验。在根本预防系统中建立健全安全法规,是指要根据安全生产与安全管理的全部需求,建立、健全符合本企业安全生产规律的安全法规体系,如建立、健全生产技术法规、安全技术法规、安全工作法规、安全奖惩法规,其中包括要明确应执行的上级安全法规,使生产活动始终保持有遵循生产规律的根据。在根本预防系统中的严格执行安全法规,是指要组织职工仔细学习、把握、运用好安全法规,使生产活动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10、严、违法必纠,用以规范人们的安全行为,促使生产实践规律运动,从本质上预防事故的发生。n3.查变掌握系统,在预防、掌握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三道防线,是五道防线的关键。对先导预防、根本预防和跟踪掌握系统,起制约掌握作用,受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检验。在查变掌握系统中的人查人控生产异样,是指运用人的自身技能开展各种不同形式的安全检查,准时发觉并准时转变生产异样,如人的异样行为、物的异样状态,使之到达安全生产的客观要求,从而掌握事故的发生。在查变掌握系统中的技查技控生产异样,是指运用安全技术手段,预报、预报和自动掌握生产异样运动,终止人的异样行为、物的异样状态,从而掌握11、事故的发生。4.跟踪掌握系统,在预防、掌握事故体系中属于第四道防线,是先导预防、根本预防、查变掌握事故的继续和深入,起掌握保证作用。受查变掌握系统的制约,受延续预防掌握系统的检验。在跟踪掌握系统中的转变人的异样行为,是指对先导预防系统中预报出的违安人员和在查变掌握系统中新发觉的违安人员,做好转化工作,如通过安全教育、指定专人关心或进行安全监护等措施,直至使其到达安全要求为止,从而掌握由于违安人员导致发生的事故。在跟踪掌握系统中的转变物的异样状态,是指对先导预防系统中预报出的违安设备,以及在查变掌握系统中新发觉的一时不能整改的其它物质隐患,做好限期整改工作,12、如制定整改方案,指定专人限期整改等措施,直至消除其异样状态为止,使之到达安全生产要求,从而掌握由于物的异样状态导致发生的事故。5.延续预防掌握系统,在预防、掌握事故体系中属于第五道防线,除对前四道防线起检验作用外,还有指导预防、掌握事故的安全管理工作,周而复始持续改良的作用。在延续预防掌握系统中的总结安全生产阅历,是指通过对已预防、掌握的事故(如事故的削减,事故频率的降低,生产安全率的提高和消除的隐患,如转化的违安人员、违安设备,整改的其它隐患,以及削减的事故损失价值,安全增效的价值等),进行综合数理统计分析,从中具体认识安全生产和安全管理规律,并反馈给预防事故分系统,继续指导预13、防事故的发生。在延续预防掌握系统中的吸取发生事故教育,是指对已发生的事故(n如事故的数量、时间、地点、责任者、缘由和遗留的违安人员、违安设备以及其它隐患的数量等),进行综合数理分析,从中具体认识事故规律,以及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防范措施,反馈给掌握事故系统,继续指导掌握事故的发生。以上通过安全生产阅历和事故发生教训的反馈,不断提高人们预防、掌握事故的技能,使之适应生产力不断进展改变的要求,从而保证事故五防法的整体功能持续长存。。

防止事故的五大原则

防止事故的五大原则

防止事故的五大原则(一)可能预防的原则人灾的特点和天灾不同,要想防止发生人灾,应立足于防患于未然。

原则上讲人灾都是能够预防的。

因而,对人灾不要只考虑发生后的对策,必须进一步考虑发生之前的对策。

安全工程学中把预防灾害于未然作为重点,正是基于灾害是可能预防的这一基点上的。

但是,实际上要预防全部人灾是困难的。

为此,不仅必须对物的方面的原因,而且还必须对人的方面的原因进行探讨。

归根结底,要贯彻人灾可能预防的原则,就必须把防患于未然作为目标。

在事故原因的调查报告中,常常见到记载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

所谓不可抗拒,也许是认为对于受害者本人来说不能避免的意思,而不是从被害者的立场考虑的。

如果站在防止这个事故再次发生的立场考虑,则应该存在另外的原因,而且那绝不是不可抗拒的,而是通过实施有效的对策,可以防患于未然。

因而从可能预防的原则来看,人灾的原因调查可以不使用“不可抗拒”这个字眼的。

过去的事故对策中多倾向于采取事后对策。

例如作为火灾、爆炸的对策有:建筑物的防火结构,限制危险物贮存数量、安全距离、防爆墙、防油堤等,以便减少事故发生时的损害;设置火灾报警器、灭火器、灭火设备筹,以便早期发现、扑灭火灾;设立避难设施、急救设施等,以便在灾害已经扩大之后作紧急处理。

即使这些事后对策完全实施,也不一定能够使火灾和爆炸防患于未然。

为了防止火灾和爆炸,妥善管理发生源和危险物质是必需的,而且通过这些妥善管理是可能预防火灾、爆炸的发生的。

当然为防备万一,采取充分的事后对策也是必要的。

但是,防止灾害只着眼于事后对策的作法,可以说是从事故的发生不可避免的观点出发的。

而这些则是基于把可能预防的人灾和天灾一视同仁来考虑的。

总之,作为人为灾害的对策是防患于未然的对策,比事故后处置更为重要。

安全工程学的重点应放在事故前的对策上。

(二)偶然损失的原则分析灾害这个词的概念,包含着意外事故及由此而产生的损失这两层意思,现分别论述如下。

如前所述,所谓事故就是在正常流程图上所没有记载的事件。

消防安全管理的五项原则范文

消防安全管理的五项原则范文

消防安全管理的五项原则范文一、全面、系统性原则消防安全管理的第一项原则是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意味着消防安全管理需要从各个方面全面考虑,不能只关注某一个方面的安全问题,而忽略其他方面。

消防安全管理应该涵盖消防设备的建设和维护、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消防制度的建立和执行等方面,确保在各个环节都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只有全面性的管理,才能够有效地提高消防安全管理的效果,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为主原则消防安全管理的第二项原则是预防为主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意味着消防安全管理需要在事故发生之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不是事故发生后才采取救援措施。

预防为主原则强调的是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只有在事前进行全面的预防工作,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

三、责任明确原则消防安全管理的第三项原则是责任明确原则。

责任明确原则意味着消防安全管理需要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义务,确保相应的责任人能够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样才能够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消防安全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

责任明确原则还包括对责任人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责任人的防火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和处置。

四、科学合理原则消防安全管理的第四项原则是科学合理原则。

科学合理原则意味着消防安全管理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科学规律来进行管理和控制,不能凭主观意识随意行事。

科学合理的消防安全管理需要从消防设备的选择和配备、消防通道和疏散途径的设置、灭火器材的选用和摆放等各个方面进行科学分析和有效设计,确保消防安全管理能够达到最佳效果。

五、源头治理原则消防安全管理的第五项原则是源头治理原则。

源头治理原则意味着消防安全管理需要从源头上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事故的发生。

源头治理原则要求对潜在的火灾隐患进行识别和排查,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确保火灾隐患得到及时消除。

源头治理原则还包括对火灾的起因进行深入分析和调查,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从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024年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2篇)

2024年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2篇)

2024年安全管理的原理与原则1.预防原理安全管理工作应以预防为住,即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出现,从而使事故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这就是预防原理。

运用预防原理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偶然损失原则事故所产生的后果,以及后果的大小如何,都是随机的,是难以预测的。

反复发生同类事故并不一定产生相同的后果,这就是事故损失的偶然性。

(2)因果关系原则因果关系就是事物之间存在着一事物是另一事物发生的原因这种关系。

掌握事故的因果关系,砍断事故因素的环链,就消除了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就可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事故的必然性中包含着规律性。

从事故的因果关系中认识必然性,发现事故发生的规律性,变不安全条件为安全条件,把事故消灭在早期起因阶段,这就是因果关系的原则。

(3)3E原则造成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的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四个方面:技术的原因、教育的原因、身体和态度的原因以及管理的原因。

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原因,可以采取三种防止对策,即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

这三种对策就是所谓的3E原则。

(4)本质化原则所谓本质上实现安全化指的是设备、设施或技术工艺含有内在的能够从根本上防止发生事故的功能。

本质安全化是安全管理预防原理的根本体现,也是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实际上目前还很难做到,但是我们应该坚持这一原则。

2.强制原理采取强制管理的手段控制人的意愿和行动,使个人的活动、行为等受到安全管理要求的束缚,从而实现有效的安全管理,这就是强制原理。

与强制原理有关的原则有下面两点。

(1)安全第一原则安全第一就是要求在进行生产和其他活动的时候把安全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

这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主要内容。

(2)监督原则为了促使各级生产管理部门严格执行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保护职工的安全与健康,实现安全生产,必须授权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行使监督、检查和惩罚的职责,以揭露安全工作中的问题,督促问题的解决,追究和惩戒违章失职行为,这就是安全管理的监督原则。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82页】

事故预防理论与方法【82页】
3.事故的预防原则
损失、损失的种类、损失的程度等都是由偶然因素决定的。 即使是反复出现的同类事故,各次事故的损失情况通常也各不相同。如瓦斯爆炸事故发生以后,破坏的范围及程度,人员受伤害的情况、有无火灾并发现象等,是与爆炸的地点、人员所处的位置、周围可燃物的数量等偶然因素有关的,我们无法预先予以判断。
事故预防的方法
2
事故的发展可归纳为3个阶段:孕育阶段、生长阶段和损失阶段。 1)孕育阶段是事故发生的最初阶段,此时事故处于无形阶段,人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而不能指出它的具体形式; 2)生长阶段是由于基础原因的存在,出现管理缺陷,不安全状态和不安全行为得以发生,构成生产中事故隐患阶段,此时,事故处于萌芽状态,人们可以具体指出它的存在;
3.事故的预防原则
在事故调查报告中,如果只列出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没有去分析管理缺陷及造成管理缺陷的基础原因,则所采取的预防对策也只是针对直接原因,才导致预防措施常常无效。3.“全面治理”原则 在引起事故的各种原因之中,技术原因、教育原因以及管理原因是三种最重要的原因。预防这三种原因的相应对策分别是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及法制(或管理)对策。这是事故预防的三根支柱。发挥这三根支柱的作用,事故预防就可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2、事故预防的技术措施
3.预防事故的安全技术 通过设计来消除和控制各种危险,防止所设计的系统在研制、生产、使用和保障过程中发生导致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坏的各种意外事故,是事故预防的常用手段。 为了全面提高现代复杂系统的安全性能,在系统安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危险分析技术,确定各种潜在危险对系统的影响,同时系统设计人员在设计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保证所设计的系统具有满足要求的安全性能。因此,为满足规定的安全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安全设计方法。
1.事故的可预防性

隋鹏程系列讲座第六讲--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

隋鹏程系列讲座第六讲--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

隋鹏程系列讲座第六讲--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1901年~1904年美国宾夕法尼钢铁公司22职工中竟有16人在事故中受到伤害。

面对工人生命受到严重威胁,企业主态度消极,“事故频发倾向论〞集中在反映了企业主的错误观念。

第一个单因素理论〔认为有的工人性格特征是事故频繁发生的惟一因素〕应运而生。

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格林伍德(M.Newbold)。

单因素事故致因理论1919年格林伍德和1926年纽伯尔德(M.Newboid),认为事故在人群中并非随机地分布,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因此,就用某种方法将有事故倾向的工人与其他人区别开来。

这种理论的缺点是过分夸大了人的性格特点在事故中的作用,而且依此作为解雇工人的依据。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提出:一个有事故倾向的人具有较高的事故率,而与工作任务、生活环境和经历等无关,意为一切事故责任均归咎于个人性格。

1951年,阿布撕和克利克的研究指出,各别人的事故率具有显然的不稳定性,对具有事故倾向的个性类型的量度界限难于测定,广泛地批评使这一单因素〔具有事故倾向的素养论〕理论被排出事故致因理论的地位。

1971年邵合赛克尔仅主张将这一观点提供给工种考选的参照,他只着意于多发事故,而丝毫无意涉及人的个性参数。

第二个单因素理论被称为心理动力理论,它来源于佛儒德(Fulyd)的个性动力理论,认为受伤害工人的刺激心是事故的原因。

这种理论也是荒谬的,它也无法证实某个特定的动机会引起某个特定的事故。

这里所以提示这个观点,是因为它与事故倾向论者相反,不认为各别人的品德缺陷是固有的和稳定的,而认为无意识的动机是可以改变的。

可以将此理论推论为,一个人可能属于具有事故倾向组,通过教育或培训可以降低其事故率,而不必从工作中将他们排出。

1957年科尔〔Kear〕做出了社会环境两因素模型,这是把个人和工作环境两因素认作是导致事故倾向的“目标灵活性机警理论〞。

解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解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

解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摘要:除引言和结束语外,本文共分四大部分:首先,文章简要回顾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由来和发展。

第二部分,文章围绕“安全第一”原则,依次提出并论证了四个问题,即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第一”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物,如何正确处理安全生产与冒险作业的辩证关系,在生产建设中怎样贯彻落实“安全第一”原则。

在第三部分,文章解读了“预防为主”方针。

最后,文章就如何对安全工作进行科学管理、提前预防各种事故提出了四项措施,并用天水农电系统在安全工作中的实践,对这些措施的可行性、有效性进行了印证,使天水的农电安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关键词:安全;生产;预防;方针1、引言安全生产方针是我国劳动保护工作的总方针。

由于工作需要,我们曾对这一方针进行过认真的学习和探讨。

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活跃安全学术气氛,在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之际,我们怀着对领袖深厚的感情,将我们学习安全生产方针的体会和贯彻执行情况写出来,期望各位行家予以指教,以促进全国安全工作的健康发展。

2、“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的由来和发展安全生产方针是在毛泽东主席对国家劳动部工作报告的批示基础上逐步发展形成的。

为了深刻理解党和国家对广大职工的关怀,我们不妨简要回顾一下这个方针形成的历史过程。

在建国初期,我国内部百废待举,对外又面临抗美援朝战争,国家财政经济非常困难。

为了度过难关,党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运动。

在一九五二年,毛泽东同志在对劳动部工作报告的批示中严肃指出:“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不必可少的福利事业。

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

”(1)根据毛泽东同志这个批示精神,在随后召开的全国第二次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就提出了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方针。

毛泽东主席的这个批示,为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给广大职工带来了福音。

855安全原理

855安全原理

北京科技大学(硕士)初试考试大纲考试科目:《安全原理》科目代号:855考试主要内容:一、安全科学总论了解安全的概念与特征:()安全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现状:(金龙哲P1)安全科学的定义与学科体系:(金龙哲P2)掌握安全科学的基本术语:(金龙哲P13)二、安全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安全系统论(金龙哲P35)安全行为学(金龙哲P161)安全管理学(金龙哲P67)安全经济学(金龙哲P116)安全人机学(金龙哲P206)安全文化(李树刚P110)安全法律法规与制度(李树刚P127 P133)安全科学的数理基础()安全流变—突变理论及其基本特征等安全科学基础知识()熟悉安全与危险的统一性和矛盾性等安全科学的哲学基础()三、事故概述熟悉事故的统计分析事故的调查与处理掌握事故的定义与特征事故的分类四、事故致因理论及模型了解事故致因理论的产生与发展(金龙哲P19)(安全原理P26)熟悉事故的流行病学方法理论掌握事故频发倾向论(安全原理P31)事故因果连锁理论(金龙哲P20)(安全原理P36)能量意外释放理论(金龙哲P24)系统观点的人失误主因论(金龙哲P25)(安全原理P48)扰动起源论(金龙哲P30)(安全原理P45)动态变化理论(金龙哲P29)轨迹交叉论(金龙哲P32)(安全原理P55)综合论等理论及其模型(安全原理P63)五、事故的预测与预防理论了解事故的预测理论事故的预防理论六、重大危险源的辨识与控制了解重大危险源基础知识(安全原理P15)重大危险源的辨识标准(安全原理P19)重大危险源的监控(安全原理P21)熟悉重大危险源的评价方法(安全原理P19)七、事故应急救援了解国外应急救援体系发展概况(安全原理P442)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安全原理P448)熟悉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方法(安全原理P449)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及其结果的评价()出题比例如下:了解:熟悉:掌握= 2:3:5。

事故管理原则

事故管理原则

事故管理原则
事故管理原则指的是在发生事故后,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并减少和控制事故的损害,需要采取的一系列管理原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事故管理原则:
1. 优先保护人身安全:在任何事故中,首要原则是确保人员的安全,必要时进行救援和紧急撤离。

2. 现场控制:迅速控制事故现场,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事故的扩大和蔓延,确保事故不会对周围环境和人员造成进一步的危害。

3. 及时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和机构,包括紧急救援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可能受到影响的人员。

4. 彻底调查:对事故进行全面、客观、准确的调查,找出事故的原因和责任,为事故的处理和预防提供依据。

5. 救援和治疗:为事故受伤人员提供及时的救援和治疗,确保他们得到适当的医疗照顾和康复。

6. 事故报告和记录:对事故进行详细的报告和记录,包括事故的经过、伤害情况、损失情况等,便于后续的事故处理和防范工作。

7. 事故预防和改进:根据事故调查的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并对现有的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8. 持续监测和评估:建立健全的事故监测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安全隐患,预防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普资讯
防止事故五项原理
从安全 角度研究安全生 产 ,防止 事故发生的原理有如下 5 。 种 减退 、赔偿金支付以及市场的丧失等 。 可以把造成 人的损失的事故 ,称 办法是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 。
5 .继 发 原 因的 原理
事 故与原 因是必然的联 系 ,事故
触 电, 受到放射线辐射 , 接触高温或低 温物体 。吸入有毒气体或接 触有害物
质等。 因而 ,事故与损失之 间存在着下
在 事故原 因的调查报告 中,常有
“ 事故原因是不可抗拒的”记载 。所谓 不可抗拒 , 只能对天灾可言 , 作为人灾
因。 企业内部管理缺欠、 行业和主管部
门在政 策、 法令、 制度上的缺陷以及学

从止 系事
图 2事故原因追踪 系统
统故 安的 全 五 占 步 观个 一

安全管理要科学地应用因果规律
做好生产领域的伤亡事故预防。 3 图 所
示的五个步骤是密切联系的。 第一阶段
建立 有系统、 有实效 、 切实发挥作用 的
组织 。
例如 , 加强安全教育 , 做群众的思想 工
“ 损失 是事故后果 , 造成事故的
直接原 因是事故前 时间最近 的一 次原
因, 或称近因l 造成直接原因的原因叫
受飞来物体的打 击、 重物压迫 、 旋转物 夹持 、 车辆压撞等, 三是 由于接触或 吸
间接原因 。 又称二次原因;造成间接原 因的更深远 的原 因叫基 础原 因,称远
收引起的事故,例如接触带电导体而
无损失的事故 。 称为险肇事故。 即使是
像 这样避免 了损失的危险事件 ,如再 次发生 , 会不会发生损失 , 损失又有多
失 。所谓损 失包括人的死 亡、受伤致
残、 有损健康、 精神痛苦等等。 损失还
包括物 质方面的 , 如原材料 、 成品或半 成 品的烧毁或者污损 , 设备破坏 、 生产
校教 育、 社会 、 历史上的原因, 可列为
基础原 因。
的事故 , 通过实施有效 的对是 可以防患于未然 的 ,是可能预防 的。 2 .偶 然损 失 的原 理
列法则 :一个事 故的后果产生 的损失 大小或损失 种类 由偶然性决 定。反复
发生的 同种类 事故 ,并不一定造 成相 同的损失 。 也有在发生事故时并未发生损失,
要原 因以及本 质上的主要 原因 。这 可
业安全 管理 工作 的基本 内容 ,但是它
以 实施 改进措施 作为事故 预防的最后 阶段 , 不符合 “ 认识——实践——再认
列各步有无 良好的管理和丰富的知识 。 第一步 , 建立安全组织。 建立和健
全安全专职 机构 ,设立安 全专职干部 ,
1 可 能预 防的 原 理 .
工伤事故是人灾 , 与天灾不同, 人 灾是可以预 防的。要想防止 事故的发 生, 应该立足防患于未然 因而 , 对工 伤事故不能只考虑事故发生后的对策 , 必须把重点放在事故发生之前 的预防对 策。安全工程学把 防患于未然作 为重 点 ,安全管理强调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 正是基于事故是可能预 防的这一原则。
● 财产破损 ● 小 的损 伤 ● 失 能损 伤
● 死 亡
● 无效的安 全
●尽 管需要 ,但没有安 全设备
●危 险的保 管 ( 即材料摆在地上 、胡乱堆放 、
拥挤 的过道) ‘ 、
助成 的原 因 安全管理 ▲ . 不 适 当的实行 ● 的指 令
- - - - -
之为人身事故 。 造成物的损失的事故
称之为物的事故。 人身事故又有 三种 :一是 由于 人
与损失是偶然的关系。
继 发原 因的原 理 ,就是 因果 继承
性。
的不安全动作引起的事故 。 例如绊倒 、 高空坠落 、 人物相撞、 人体扭转等 l 二
是 由于 物的运动 引起 的事 故 ,例如人
人的陈述 , 做记 录和 拍照 , 以便 用第一
发生 ,必须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调查追
踪。
手资料提出新问题,探求出本质的原
因, 采取切 实可行的预防措施 , 做到安
现 新问题 并使之 系统 化 一探 求本质原
因一采 取预防措施一实施安全生产。
伤亡事 故原 因追踪 的基 础 ,是社
全生产 。参见图 2 。
● 耳 聋
● 视 力不 好
计划 的一部分
● 雇 员对 安 全 问题 接 触 较 少
● 身体未经检 查证
明 适 合 于 职 业 ● 听 力 的 状 况
● 危 害未及 时改正
● 未提 供 安 全 设 备
图 1 故 的构 成 事

■■ 一 ■■ ●一
● 注意 力不集 中 ● 情绪 不稳定 ● 精神 紧张 ● 性情 无常
处在 危险和有害 因素 作用的环境 中的
时间缩短到安全限度之内
消除劳动环境中的危险和有害 因素,
从而保证系统的最大 可能 的安全性 和 可靠性 ,最大限度地防护危险因素。
屏蔽原则 指在危险和有害因素
作用的范 围内设 置屏障 ,防护 危险和
有害因素对人的 侵袭 。屏蔽分为 机械
由基础原 因继发 间接 原 因,再继 发 到直接原 因。直接原 因又可分 为人
的原因和物 的原因 。人 与物 相互继发 均可能 发生事故 。
工伤事故 的概念 。包括 着两 层意 思: 一是发生 了意外事件, 是因事故 =
而 产生的损失 ,事故的后果将 造成损
所以 ,预 防事故必须从 直接原 因 追踪 到基础原 因 ,防止危 险源继发成 事 故就必须控制 危险源 ,并 对其加 强
作, 调整或更换人员, 请求工程修改等
等。
第二步 , 寻找事实 。 安全组织既 已
建立 , 安全措施计划 已经形成 , 就要进 行观 察 , 记录的复核 ( 展调查研究 ) 开 ,
是组织管理功铭 第二阶段是把事故事 实进行分类和记录 第三阶段是分析原 第四阶段是根据原 因提 出应采取的 补救措施。 第五阶段是执行与检 查。 这 五个步骤主要是解决事后追查型问题 ,
以便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这五 个步
第五步 , 补救方法的应用。 加强监 督检查, 修改工程或工艺流程, 加强法
制 ,严 格规章制 度 ,开展科学研 究等
等。 企业领导 、 安全工程师 、 车间主任
判断、 查询、 收集第一手材料, 确定安
全工作的重点 。 第三 步 , 分析 事故原 因。 分析事故 频率 、 重性 、 严 地点 、 工种的事故情况 ,
作 的地 带 中消除危险物 的落入 ,例 如
安全栏杆 、安全 网等 。 闭锁原则 这一原则是以某种方 式保 证 一些 元件 强制 发生 相关 作用 , 以保证安全操作 。例如防爆 电气设备 , 当防爆性能破坏时则 自行切断 电源 。 取 代操作人 员的原则 特殊或严重
5. 险 因素 防 护 原 理 危 消灭潜在危险原则 用高新技术
安全管理 ,特别要把能量管理好。
大 ,只能由偶然性决定 , 不能预测 。 而
因此 , 了防止发生大的损失 , 为 惟一的
4. 选择对 策的原理 针对原因分析中造成事故的 3 个
9 现代 比 全 月 6 、安 ;
维普资讯
最重要的原因 :技术原因、教育原因 、
● 残疾或其他障碍
缺 陷
2 ̄ 06 )
5期 9 4 7
维普资讯
1. 事故的构成
事故的构成如图 1 所示 。
会科学 ,自然科学 、 安全科学和企业管
组织事故 调查 ,正确把握 事故真
理科学知识。必须掌握这些方面的知
识 和通晓安全 管理才能 深入 查明事故
● 有毛病的装备 、工具或机 器破损 ● 与职 业不相适应的服装
● 照 明通 风 不 良等
—一
● 没有执行操作规 则
● 未将安 全作 为职业


● 态 度 不适 当
● 反 应 迟 钝

工人 ▲ 极的身体状 况 ● 端疲劳
- - - - - - -
易滑倒的物件 以及狭 窄点 ;抬举 ;未 夹紧等)
● 尽 管可 以得 到 适 合 的 工 具 , 但 仍 使 用 了不 适 当的 工 具 和 仪 器 ● 烦 ・i } 或麻 烦 亩 ● 生 产 延 缓
● 有害的动作 ( 如跑、加速踩踏 或爬过、抛
掷等)
● 质量下 降
● 损 坏
不 安 全 条件
距 离防护原 则 生产 中的危险和
通常把技术(n icr g、教育 E gn ei ) n
( d ct ) E u ai 、法制( no cme t对策 , o E f re n ) 称之为 “3E对策” ,它们 被认 为是防 止事故发生的 3 支柱 。 根 预防事故发生最适 当的对策是 在
薄弱环 节原则 指利用薄弱原件, 使 它在危险 因素 尚未达 到危险值 之前
有害因素的作用 ,依照与距离有关的 某种规律而减弱。如防护放射性等致 电离辐射, 防护噪声, 防止爆破冲击波
等均应 增大 安全 距离 以减 弱其危 害 。
已预先破坏, 例如保险丝、 安全阀、 爆
破片等 。 不 与接近原 则 指人不落入 危险 和 有害 因素 作用的地 带 ,或者在 人操
及 工段长 、班长 等管理人 员必须重视
此项步骤,且负有直接责任。
这 个事故预 防工作五 步骤 也称事
故预 防五阶段模 型。该模 型包 括 了企
骤均以安全科学知识、 组织管理能力及
基本态 度和观点为基础 。
安全工作 成功与否 ,主要看对 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