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升级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doc2
七年级语文上册 6《往事依依》教案2 苏教版
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欣赏本文优美的语言,提高欣赏散文的能力。
2、体会文章的情感,认识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⑴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⑵了解文章所引用的诗句的含义及其作用。
教学难点:⑴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⑵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谈出自己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会留下一串串成长的足迹,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一样,有一些我们早就淡忘了,但有一些事我们却永远地刻在了脑子里,因为这些事情震撼过我们的心灵,或者给过我们深刻的启迪。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老师的一篇叙事散文《往事依依》。
(板书课题)二、预习检查1、生字预习徜徉(cháng yáng)烟波浩淼(miǎo)晦(huì)青女素娥(é)婵(chán)娟绚(xuàn)镂(lòu)心旷神怡(yí)镌(juān)刻谆谆(zhūn)2、形近字嘹、缭、潦谆、淳晦、悔3、词语解释依依搜索枯肠徜徉浩淼心旷神怡眼花缭乱三、作者简介于漪 (1929- ),女,江苏镇江人。
195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
历任上海市杨浦中学语文教师、校长,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全国语言学会理事,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
特级教师。
主要著作有《于漪语文教育论集》、《语文教苑耕耘录》、《语文园地拾穗集》、《学海探珠》、《教你学作文》、《语文教学谈艺录》等。
她上课注重“教文育人” ,认为讲课要有情趣,应把学生带入文学的情趣中,做到声情并茂,以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有一次在讲课时朗读《祖国啊,我的母亲》,读到动情之处,于老师真的声泪俱下,听课的师生无不为之震撼。
文题背景:〈〈往事依依〉〉是作者应河南〈〈中学生阅读〉〉编辑部一再邀请写的,刊登在〈〈中学生阅读〉〉(初中版)1999年第7期“追忆黄金时光”栏目上。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繁星》教案设计 苏教版
繁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来写景状物,抒发观赏景物时的感受。
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过程与方法:1、体会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描写。
2、诵读课文并揣摩作者由眼前实景产生的联想和想像。
情感态度价值观:从文中感悟作者的童心、童趣、并体味其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看繁星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教学难点: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教学方法: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检查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摇摇欲坠.()半明半昧.()模.糊()霎.眼()2、查字典学习,补充:萤:萤火虫荧:荧光屏莹:晶莹模:mó模型、楷模 mú模样、模具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3、交流作者情况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四川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二、导入新课郭沫若《天上的街市》,“远处的街灯明了,/好象是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象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夜晚闪烁的群星带给了诗人无穷无尽的想象,给诗人以灵感,你有没有类似的感受呢?(生交流)。
今天,我们来共同看看巴金对繁星有怎样的观察和感受。
三、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巴金写了几次观察星空?按照什么顺序安排的?明确:从前--------三年前--------如今时间顺序2、了解三次看星空的地点和感受四、交流互动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
讨论为什么不同。
“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繁星》教案(新版)苏教版
第二课《繁星》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亲近文学”专题,目的是引导初一学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步入文学的殿堂。
《繁星》这一课既是文学大家巴金所作,又具有语言生动传情,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与特点,是引导学生初步接触文学的短小精悍的佳作。
文章围绕看繁星。
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状写了“我”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景,书写了“我”由此产生热爱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好享受。
学情分析:文章内容简洁易懂,且学生有类似经历,方便理解内容。
但初一学生的情感体验尚不充沛,把握作者3次感情变化上仍有困难。
可引导学生在感知、品味文中清新优美的语言的基础上探究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也能观察自然、热爱自然。
2.能力目标:理解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知识目标: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达感情。
教学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不同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查找有关巴金的材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
2.熟读课文第三段。
3.扫除文字障碍,流畅地诵读课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探究课文三次描写看繁星的变化特征。
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一闪一闪亮晶晶。
满天都是小星星……”晴朗的夜空,往往星光灿烂,当我们仰望星空时,会产生哪些遐想呢?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吗?【学生活动一】谈感受,激发求知欲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一个个美丽的传说,几许快乐、几多忧愁……五四运动之后,有一位中国作家,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感受星星,让心灵与宇宙直接对话。
让我们随著名作家巴金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课(繁星)教案 苏教版 教案
第二课繁星巴金教学目标一、引导学生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培养其热爱自然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像的手法写景状物,抒发情感。
三、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与难点理解作者看繁星的感受,品析课文描写繁星的精彩语言。
教学方法教师通过启发、点拨等方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实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播放星空影片或图片,也可调动学生记忆)师问:同学们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学生畅所欲言后,教师导入: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繁星》,看看作家巴金遥望星空后是怎样的感受?板书课题:繁星1.作者简介。
2.背景介绍。
二、教师X读课文(或听朗读录音)注意读音及字形摇摇欲坠.(zhuì)半明半昧.(meì)模.糊(mó)霎.眼(shà)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讨论:课文几次描写繁星美景,内在的顺序是什么?讨论明确:作者三次描写繁星美景图:第一次是“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第二次是“三年前在某某”,第三次是“如今在海上”。
三次描写繁星美景的内在顺序是时间顺序。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学生四人小组合作讨论:1.作者三次写看繁星的情况和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讨论后全班交流。
明确:“从前”在家乡,看到的是“密密麻麻的星”,“三年前”在某某的“一个静寂的夜”,作者看到的是“星群密布的蓝天”并且“认识了一些星星”,而如今,作者看到的是“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甚至“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那个巨人还在跑呢!”感受不同:“从前”的感受是“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三年前”“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如今”“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苏教版初一上)doc初中语文一、教学设想«往事依依»是一篇回忆青年时代读书生活的散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分成三块进行。
一、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通过小档案的设计,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爱好,同时也是期望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适应。
第二块是研读课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
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赏析课文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平常课外阅读积存的热情。
第三块是感悟,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来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和作者产生共鸣,从中获得启发,达到我设计这堂课的最终目的,让学生象于漪老师一样爱文学。
二、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导入新课:出示作者照片观看2 出示作者照片:请同学介绍一下所明白的于漪老师的情形。
介绍〔二〕、检查预习情形,初步感知课文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创设情境:同学们差不多预习了课文,我想看看大伙儿的预习成效如何样,同时也测一下大伙儿的经历力。
用什么方法呢?我为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小小组活动:为作者设计一份小档案。
如何样?谈到小档案,有同学平常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一些明星的小档案吗?回想一下都有些什么内容?谁来讲讲。
〔姓名、性不、出生、爱好爱好、经历等〕下面以小小组为单位,不看书来设计一份〝于漪青年生活小档案〞,看哪个组设计的小档案内容完整,设计合理。
哪个组先设计好就先来投影展现。
协作组依照要求展开预备活动。
2 请第一个设计好的协作组代表展现本组预备的小档案要求:请上台的代表在展现中声音响亮,其他同学认真听,认真看,可做适当记录。
协作组派代表展现本组的设计。
3 请同学评判展现的小档案。
学生评判,展现其他组设计〔三〕、研读课文,品味文章语言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出示要求:通过设计小档案,我们明白了作者回忆了青年读书生活的哪几件往事,但这只是对文章有了粗略的了解。
下面请大伙儿静下心来,打开课本,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章,来进一步品味文章。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7课《往事依依》精品备课资料 苏教版
往事依依语言知识积累【音形积累】【字词】1、难读字词。
凝(níng)视骚(sāo)人浩淼(miǎo)徜徉(cháng yáng)镌(juān)刻逃窜(cuàn)素蛾(é )婵(chán)娟雨晦(huì)黄鹂(lí)雕镂(lòu)慷(kāng)慨2、多音字。
bó (停泊)mó (模糊)sì (似乎)泊模似pō(湖泊)mú (模样)shì (似的)3、形近字。
晦huì (阴晦)慨kǎi (慨叹)采cǎi (兴高采烈)悔huǐ (悔恨)概gài (概括)彩cǎi (五彩缤纷)徉cháng (徜徉)嘹liáo (嘹亮)谆zhūn(谆谆教诲)祥xiáng (吉祥)缭liáo (缭乱)淳chún (淳朴)详xiáng (详细)潦liáo (潦草)敦dūn (敦厚)4、近义词辨析。
(1)情趣乐趣兴趣志趣这四个词都是名词,都表示趣味。
其区别是:“情趣”一指性情志趣,如:二人情趣相投;二指情调趣味,如:这首诗写得好呢有情趣。
“乐趣”,是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如:学习中的乐趣无穷。
“兴趣”,指美好的情趣,如:她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志趣”,一指行动或意志的趋向,二指志向和兴趣,如:二人志趣相同。
5、词语释义。
依依:这里指萦绕胸怀,十分留恋。
搜索枯肠:形容竭力思索。
徜徉:安闲自在地步行。
浩淼:形容水面辽阔。
镌刻:雕刻。
婵娟:美好的容态。
历历:一个个清清楚楚的(指物体或景象)。
雨晦:风雨如晦。
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像是黑夜。
意境:文艺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绚丽:灿烂美丽。
油然:自然而然地产生。
信口:随口。
信,听凭、随意。
6、成语积累。
历历在目:(物体或景)一个个看的清清楚楚,尽收眼底。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往事依依》(第2课时)学案 苏教版
往事依依(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1、能概括作者童年时的几件事情,了解作者的童年趣味生活。
说出她对文学作品的感情。
2、能通过朗读,感受本文语言的优美,并能具体点评。
3、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4、能举例说出文学作品对青少年成长的重要意义,自觉养成爱读书,读好书的习惯。
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学会运用人物的情态、心理等描写方法表现精神生活。
三、自学交流1、悟一悟:写人通常要注重描写,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人物风貌,请大家认真品读文中对老师讲课的情状的描写,找出它们描写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
2、说一说:通过刚才的品味、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阅读课文,犹如走进了色彩斑斓的文学天地,处处是名言佳句,令人目不暇接。
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这是否是一日之功呢?作者从小酷爱读书,几十年如一日。
青少年时代的所受的文学熏陶促使她不断奋进,终于成为了当今著名的语文教育家。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是否也有过像作者一样的经历?你能否举一例来谈一谈文学和你的成长有什么样的联系?哪些文学作品将你的精神摆渡到了更高的境界?(提示:可以是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句话、一本书、一部电影。
)3、反复读第六段中“老师”的教导。
4、练一练:1.仿照作者的写法,写一段话,描绘老师讲课的情状和自己听课的感受。
2.你所读过的文学作品对你有何影响,用一段文字加以描述。
四、展示点评五、达标检测1、修改病句通过开展赛龙舟、包粽子活动,可以使屈原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
一个人是否拥有健康的体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地参加体育锻炼。
写文章语言要精练,一定要把不必要的啰嗦话统统删去。
在学习中,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存在的问题。
2.下列词语中共有四个错别字,先用横线标出,再将改正的字写在横线上。
风雨如晦记忆尤新津津有味走头无路红紫芳菲心旷神贻油然而生谈笑风声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苏教版初一上)(2)doc初中语文(1)
常州西藏民族中学庄留平
学习任务:
1、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养成读书的好适应。
2、能让学生能运用积存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的情形
3、能通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爱好。
学习重点:
能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养成读书的好适应。
课前预备:
1、学习利用工具书结合书下注释,读准课文,了解大意。
2、上网或查阅书籍了解作者。
3、反复朗读这篇优美的散文,能讲出文章美在哪里。
教学设计:
第五块:评一评:。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9《幼时记趣》教案2
《幼时记趣》教案学习目标:1.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培养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 把握文言文的翻译方法,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4. 善于观察想象,学会从平凡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习重点: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翻译课文,积累重要的文言词语。
学习难点:掌握文言翻译的方法并翻译课文;如何理解“物外之趣”。
课前预习一、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习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
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2.学习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3.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二、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三、给下面加线的字注音(1)余忆童稚()时(2)见藐()小之物(3)项为之强( ) (4)鹤唳()云端(5)为之怡()然称快(6)土砾()凸()者(7)凹()者为壑()(8)庞()然大物(9)癞蛤蟆()()()四、朗读课文。
童趣,即童年趣事,想想作者讲述了几件童年趣事。
课堂学习1.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童年生活,那是多么欢快,多么有趣,至今记忆犹新,下面请欣赏几副童年的图片,让它们带我们回到童年时代。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学家沈复的短文《幼时记趣》。
文中的趣事,可能会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或许还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中秋咏月诗词三首》导学案 苏教版 (2)
十四中秋咏月诗词三首(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1.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欣赏咏月诗词的方法。
2.联想《水调歌头》抒写的情境,理解该词主题。
3.赏析《水调歌头》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解决字词,正确诵读,注意节奏和停顿。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宫què()乘.风()琼.楼()绮.户() chán()娟⑵了解作者。
苏轼,字_________,号_______,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人,____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全集》《东坡乐府》等。
散文、诗、词、书、画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
其词是___________派的代表,如______________。
与其父__________、其弟_____________并称为“三苏”。
2.二读课文,了解背景,结合注释,熟知内容。
⑴查阅资料,了解本词创作背景。
⑵解释加点词语:把.酒问青天()宫阙.()何事..()何似.在人间()低绮户..()..()婵娟高处不胜..寒()琼.楼玉宇.()()⑶整体感知①全词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__,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概括括词上下阕(内容):上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读课文,读出感情,读出疑问。
疑问摘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动探究㈠交流讨论“自主预学”部分知识点。
㈡自由朗读,学生互评㈢探究:1.上阕开头两句写月宫境界,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状态?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态呢?(结合词前小序来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又反映了他怎样的心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矛盾的心理最终是如何解决的?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阕是什么引起“离人”无眠的?作者是怎样想通了“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既然离别不可避免,词人最终表现出了怎样的心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具体句子,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巩固总结1.感情诵读《水调歌头》。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2篇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刻舟求剑精选2篇(一)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的第五单元,主要内容是讲述了一个寓言故事《刻舟求剑》,通过这个故事,教导学生不能受到束缚,不断进取。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的内容和作者。
(2)掌握关键词汇:对照、船、剑、自己、马、篙。
(3)理解寓言的含义。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理解和阅读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掌握推敲、思考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从故事中体会与自己有关的思考。
(2)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品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
2.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寓言”的含义,启发学生思考和联想。
四、教学方法:讲授、提问与讨论、情景表演。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话题:“割断水瓶,也少不了水嘛?这样的事情有没有听说过?”(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
引出寓言的概念。
2.呈现新课(1)向学生介绍寓言故事《刻舟求剑》的作者和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播放相关视频或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和寓意。
3.讲解课文(1)全班师生齐读课文,熟悉故事情节。
(2)逐段讲解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注重教授关键词汇。
(3)指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与自己有关的思考。
(4)分小组进行讨论,学生自主展示思考结果。
4.巩固练习(1)分组学习和练习,小组合作完成练习题,由组长向全班汇报。
(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情景表演,演绎故事的不同情节。
(3)教师给予评价和点拨。
5.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寓言的含义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2)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意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6.课后拓展(1)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选择一篇寓言故事进行阅读,写下读后感。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与目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材涵盖了古代诗词、现代散文、文言文、作文训练等多个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掌握语文基础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阅读和鉴赏、现代文阅读和写作、作文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词汇理解、句法结构和文学内涵,作文的深度和创新性。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
四、课时分配与进度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合理分配每个单元的课时。
按照教学计划逐步推进,确保教学进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适应。
五、学生评价与反馈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包括课堂表现、作业质量、测验成绩等,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改进。
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促进自我反思和合作学习。
六、教学资源与工具充分利用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等。
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图书馆资源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
鼓励学生使用学习工具,如字典、词典、参考书等,提高学习效率。
七、特殊需求与支持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障碍。
对于有特殊才能和兴趣的学生,提供拓展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支持他们发挥特长和潜能。
八、复习与考试安排每个单元教学结束后,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
考试内容要全面覆盖教学目标和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的实施,期望能够帮助七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扎实的进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写作》(第2课时)教案 (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写作》(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教学反思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2单元 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新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6课《往事依依》教案(新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6课《往事依依》一、【教学目标】1。
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引导学生体会并学习描写看画、读书、听课等情状。
3.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二、【重点难点】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养成学生自觉主动地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习惯.2。
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语每个人都有一个金色的少年时代,每个童年都有令人难忘的岁月,同学们的童年有哪些乐趣,能与我们分享吗?今天,我们要跟随语文“特级教师”于漪,回忆她童年的“依依往事”,去一同感受童年的人、童年的事、童年的一切。
〈二>整体把握1。
题目中“依依”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能说明作者对往事“依依”之情的句子是哪一句?“依依”一词的意思是对往事的留恋,不忍心分离。
几十年过去了,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2.简要概括出作者回忆的几件依依往事:回忆一:小时候看画和《水浒传》插图,犹如身临其境。
回忆二:学生时代读《千家诗》,编织了童年美丽生活的花环。
回忆三:两位国文老师诵读诗歌的情状,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
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
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
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
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文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步骤:1.读课文,思考:①作者对“文学”有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描绘出的“文学”具有哪些魅力?2.理出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
作者先是从什么说起,引出“文学”这个话题的?再从什么说到打开“文学”宝库的途径?最后引用《致文学》中几段话描绘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后会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奇世界?3.精读第4节。
①指导学生参看注释,查阅字典。
读准该节每一个字的注音,再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后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
②指导学生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略作讲解。
)b.“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可举小学教材中的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来启发学生理解。
)c.“有人说,……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智商”,查词典理解“野蛮”的词义后,再结合本段中的第6、7、8、9句来理解课文中“野蛮人”的含义。
)③作者在这一节中告诉我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找出语句,并联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实际谈谈认识。
)4.精读6—11节,品读语句,理解含义。
①“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类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可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来理解。
)②“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
”(教者简介:“展现漫长的历史”的,如《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的,如《静夜思》等唐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6—11节,读后说一说你对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兴趣?5.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优美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试作背诵。
6.课后练习:就某一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写一则日记,然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指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去理解、感悟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文学作品的实际去领会课文中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教学步骤:1.侧重指导略读,感知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3—4个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启发学生讨论并作适当讲解,弄清“为什么要打开文学大门”和“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赞美文学”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朗读文中需重点理解的语句和语段,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2.侧重精读理解领悟文章主旨。
(1)指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文学有重要的育人作用的语句,再联系自己以前读过的文学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2)引导学生精读6—11节,启发学生认识文学的魅力,产生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3)指导学生诵读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在讲授新课之前,先精选例文,并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解析例文。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教学步骤:1.感知课文,认识“文学”。
(1)听读小说,谈谈感受。
教者有感情地朗读一篇主题鲜明、情节感人的微型小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你在思想上、感情上有何触动?(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找出作者阐释“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语句,再品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认识和感情。
教者相机作些点拨性讲解。
2.指导朗读,揣摩语言。
可按以下主要步骤进行:(1)教者先有感情地朗读6—11节,然后扼要解说作者引录《致文学》中的几节文字旨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激励青少年去打开文学之门。
(2)引导学生默读这几节文字,找出各节中能表达其中心大意的句子,并思考第6—9节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赞美文学的。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者就学生讨论中的难点作出精当分析。
(3)引导学生自选并揣摩文中一些语句的含义,教者相机点拨。
【资料整合平台】1.课文背景资料我见到的大作家(节选)第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赵丽宏。
可是当我看到穿着海蓝色立领衬衣,满头花白头发的高个子男人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几乎确认,照片上的赵丽宏不是眼前的这个男人。
照片上的他是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可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却几近苍老。
也许听课的人都感觉到了一种震撼内心的伤感,因此教室里安静得几乎像空籁的宇宙一般只剩下风和气流的声音了。
赵丽宏开始说话了,于是我终于在他紧撮的双眉中看到了那个常常陷入思考的头颅,我看到他几近忧郁的眼睛,即便在开一句玩笑的时候也充满了悲伤的幽默。
这一次,他并未真正为我们讲课,他给我们介绍一位搞遗传生命研究的科学家,他说:“自然科学有多么重要,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我们迷醉在了整整一下午的生命和遗传的奥秘中忘乎所以,而赵丽宏,却悄悄地消失在了阳光明媚的午后。
当我们醒来时,这个花白头发苍老的男人已经不知去向。
这是一个并不张扬的男人,可我何以在我的记忆中觉得他是细腻委婉到非要把他的情感用跃动的句子来表达的呢?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听课的年轻写手羊羊悄悄在我耳边说:刚才那个很老的男人是赵丽宏吗?我本来以为他才三十多岁,看来诗人在读者的心中是不会老的。
羊羊说对了,诗人,怎么会老呢?赵丽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命科学家,而他自己,没有用诗的语言给我们上课,他悄悄走了,他让我确信他的诗是不能用口语来表达的,一如开在原野上绚丽的花朵,当你把它采摘下来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它的芳香。
那个看到真实的赵丽宏的下午过去了,而他的魅力,却依旧在我中学时代的那本诗集里灿烂弥放,不是用他的嘴,而是用他宁静致远的笔。
(摘自《东方论坛》2002年11月29日)2.课文扩读材料青春之门赵冬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
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
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啊!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洞开了。
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
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的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堆来。
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大门。
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
那扇绚丽芬香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濛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
总想把甜蜜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揉进指甲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阶梯吗?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
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
清晨,我在它的轻唤中醒来;夜晚,我在他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领域奋力攀登。
仅仅只是在短短的路程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经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吗?人生就像小姑娘跳方格一样,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使用建议: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又一扇庄严的神秘的大门,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
把本文与《为你打开一扇门》比较阅读,着重突出两篇文章写作思路、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繁星【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
它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形。
从全篇看,作者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联想和想象呼之欲出。
教学重点应放在比较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以及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上。
教学步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繁星的?②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我观看繁星时的感受?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结构全文的?由此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2.品读课文,感受情境,揣摩语言。
(1)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画出这些句子。
(2)结合“探究•练习”二讨论:在描写观星感受的语句中,你认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句?读一读,想一想,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提示:“母亲的怀里”给人以怎样的感觉?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②“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