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

合集下载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目标本套教案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研究苏教版语文上册内容,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课文阅读- 课文1:《朋友是什么》- 课文2:《旅游风景区》- 课文3:《我的宠物》第二单元:词语研究- 词汇1:《校园生活中的词语》- 词汇2:《与爱有关的词语》- 词汇3:《描述天气的词语》第三单元:写作训练- 写作篇1:《我的暑假生活》- 写作篇2:《我的梦想》- 写作篇3:《乡村风光》第四单元:阅读理解- 阅读理解1:《小猫有七条命》- 阅读理解2:《云雀儿与花雀儿》- 阅读理解3:《一休和尚的故事》教学方法- 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 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例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和游戏等,以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

- 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 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非教材内容,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和知识面。

教学评估- 课堂互动评估: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 作业评估:针对每个单元的作业进行评估,帮助学生纠正问题和提高写作能力。

- 测试评估: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测试,检验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资源- 课本:《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配套教辅:练册、词语卡片等-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音频设备等以上是《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套》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

通过系统、有计划的教学,我们相信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水平。

祝教学顺利!。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案标题:《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并掌握《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 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1. 熟悉并理解教材内容,掌握课文的基本意思和重点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技巧。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结构。

2.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及教辅资料。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对本课主题的兴趣。

2.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与本节课的内容进行联系。

二、呈现与讲解(15分钟)1. 通过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课文,引导学生跟读。

2.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3. 解释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三、阅读与理解(20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课文的阅读理解训练,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

2.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分组讨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与延伸(15分钟)1. 设计相关的拓展活动,如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

2.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反思,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建议。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如课后习题、写作等。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和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导学案全集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导学案全集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一、单元教学目标: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4课时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繁星》 1课时《冰心诗三首》 1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诵读欣赏 1课时写作 3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三、教学设计:本单元的阅读教学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

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

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

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阐述文学的特点、功能,使学生平时受益于文学的模糊认识清晰化,条理化,从而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繁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三首》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不是胡思乱想,有现实中的依据。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全册教案 苏教版

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2.学习本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3.领会并掌握丰富多彩的语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

重点难点:1.文学的内容和阅读的意义。

2.优美丰富的语言。

教学方法:启发、讨论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门”的简图,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学:这是一扇门。

教:很好。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门。

但我们只要用心去感触,每扇门里都有一个神奇的小小世界。

推开家里的门,和家人在一起,我们能感受到家的温馨;进入博物馆,琳琅满目的古代陈列品,又让我们感受到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信你们也曾有过类似的经历。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赵丽宏先生的一篇文章——《为你打开一扇门》,看看他要为我们打开一扇怎样的门。

二、作者简介:教: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赵丽宏先生。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

上海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

“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大中文系,1982年毕业。

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80年代以来,先后出版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30余部。

作品多次获全国文学奖。

三、解题:教:大家来看一下,这里(题目中)的“你”指的是谁?学:读者(明确:青少年读者)教:对,关键是这一扇是什么样的门?别着急,在我们学习了文章之后自然会得到解答。

教:先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在我朗读的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生词的读音与意思,另外在我读完以后,请你们告诉我题目中的“门”指的是什么。

明确:题目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意思是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为”字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着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的愿望,“打开”指拉开,使门洞开,“一扇门”告诉读者,这只是无数门中的一扇,世界大着呢,但作者要为你打开的正是无数关闭着的门中特定的“一扇”,可见这扇门是何等的重要。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繁星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下列字词的音、形、义:半明半昧静寂霎眼星群密布2.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3.欣赏文中描写的观看繁星的情景,领悟作者表达的感受。

4.热爱生活,学会欣赏身边的美。

教学重点、难点: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恰当的表达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准备:教师:(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2)向学生提供有关资料,以便学生正确把握课文内容。

a.作者简介。

b.写作背景。

学生:(1)阅读课文及教师提供的材料。

(2)普通话诵读课文,查工具书读准字音。

(3)熟读课文第三段。

教学过程:一、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二、导入新课:巴金热爱大自然,对夜空繁星的情景进行了观察感受,文中是如何写观察到的情景及感受的,让我们来仔细研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1.根据文后“探究练习一”第一句,理清课文结构。

(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讨论发言)参考意见:第一部分(第1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2段):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3~4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2.作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繁星进行了观察,产生了不同的感受,文中哪些地方表达了这些感受?(学生先用铅笔在文中划出有关语句,然后与前后左右同学探讨交流,准备在全班发言)参考意见:“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

”“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话。

”“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

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3.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参考意见: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形象的表达感情。

(共25套)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学案汇总

(共25套)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学案汇总

(共25套)最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精品教学案为你打开一扇门班级姓名备课组长:裨益:憧憬:危言耸听:潜移默化:诠释:.熟读课文,提出疑问。

【学习过程】第三部分:(5 节)激励人们走进文学的大门。

五、阅读课文,思考:1.作者为我们打开的是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2.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给第4段标出句序,想一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对文学的理解的?4.找出第4段的中心句。

5.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举例说明。

6.找出第4段中所用修辞手法并体会作用。

六、启发谈话:1.作者说: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谈看法或体会。

2.文学之门实在是一扇非常重要的大门,你以前意识到文学的重要性了吗?3.你是如何对待文学的?(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点燃其对文学的热爱之情)【当堂训练】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①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②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

③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④优秀的文学作品,传达着人类的憧憬和理想,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⑤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对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自然,了解人生的意义,是一件大有裨益的事情。

⑥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⑦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知识的积累,一种智慧的积累,一种感情的积累。

⑧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⑨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像的。

⑩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⑾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⑿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5篇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5篇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1幼时记趣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熟读课文,初步读懂课文。

2、思考:童年生活“物外之趣”有哪几件。

你喜欢这样的童年生活吗?为什么?第一课时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1、教师活动:纠正错误,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在巡视过程中,随时帮助学生解答疑难。

学生活动:学生有感情的朗读,结合书下注释,运用工具书,尽量扫除文字解释的障碍。

2、教师活动:组织学生互相翻译学生活动:讨论、评价3、教师活动:指出重要的词句,引导学生进行归纳。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标注,划出重点。

4、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再次互相翻译学生活动:学生熟悉字词句的翻译第二块:语文活动:看谁复述*最棒1、教师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先组内复述,选派代表,然后集体交流学生活动:学生推荐代表课后学习:1、回家将*内容复述给自己的家人听。

2、抄写一定量的字词句解释,是自己不熟练的。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2往事依依教学目标1、理解阅读文学作品对人的成长的意义,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感情。

2、朗读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蕴含的丰富的情感。

课前准备:1、学生搜索有关作者的资料。

2、自学字词,按照一般预习要求阅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推测写作意图,感受*特色3、圈出文中大量运用的成语与名言佳句,理解其意思。

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激发兴趣:播放配套光盘中的POWERPOINT,或者其他电影片段。

自由谈论对《三国演义》的感受,教师引述课文相关片段进行小结。

(播放有问题可用realplay)二、自学成果检查交流1、介绍作者:指名学生朗读自己搜索的作者资料,教师投影作者的照片。

(xp的系统就用幻灯方式,不然可用豪杰大眼睛、Acdsee等件放大)2、检查字词教师根据《附录三》的字词,适当补充制作POWERPOINT。

【七年级】2021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含作文)教案

【七年级】2021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含作文)教案

【七年级】2021年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含作文)教案《社戏》教案审稿:七年级语备组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小说的能力──了解情节叙述的详略处理和景物描写对表达主题思想的作用。

2.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淳朴健康的农村生活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纯真无私、诚挚善良的优秀品质的歌颂。

3.虚词的表达作用。

重点:1.叙事的详略处理原则与方法。

2.景物描写。

3.虚词的表达作用。

教学过程:第一时(预习、质疑、整体把握全)1.指导学生按下列[预习提纲]进行预习。

[预习提纲](1)查阅工具书和有关资料,了解作品时代背景(写成资料卡片)。

(2)阅读后,思考以下问题:①的第一段有一个关键词语,它是全篇的中心主题思想,你能找到吗?这个词语又和小说的标题是什么关系?②小说写了几事?详写什么?略写什么?为什么这样处理?③中你喜欢的环境描写是哪一段?你为什么喜欢它?④中你认为最生动的场面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能写得如此生动?(3)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归)省:xǐng 行辈:háng 惮:dàn 絮叨:xùdāo 怠(慢):dài 撺掇:cuānduō 凫(水):fú 潺潺:chán (歌)吹:chūi 蕴藻:yùnzǎo (家)眷:juòn 皎(洁):jiǒo 漂渺:piāomiǎo 纠葛:jiūgé2.质疑。

由同学们提出在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

最后由教师把大家提的问题,归纳整理在[预习提纲]之中,加以研究。

3.师生共同评点。

(1)首先要从整体入手,把握的中心内容与作者的思路脉络。

可结合[预习提纲]中的思考①题研究评点。

先由同学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

抓住要点是①写于1922年,由于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在封建军阀的统治下,封建教育的思想仍紧紧地禁锢着大家的头脑,封建的礼教制度牢牢地束缚着人们的手脚,一切都没有进步,一切都没有朝气。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No.1-2No.3No.4No.5-6 No.7No.8No.3No.3佳作欣赏美的瞬间星期天晚上的建湖,是那么的繁华,车水马龙,似乎正在演绎着一首美妙的曲子,突然——在街道的拐弯处,两辆车子以惊人的速度穿过茫茫人群,相对驶去,只听得“嘭”的一声,两车相撞了,糟了!这可撞得不轻啊!脑子里满是那两个年轻人相互辱骂,甚至打斗情景。

我飞奔过去,想看个究竟,却被眼前的一切感动了:“对不起,实在对不起,我急着上医院。

对了,你没事吧?把你衣服弄脏了,真不好意思!”“不,没关系,幸好我的衣服没口福,要不然你那美味的鸡汤就没了。

”旁边的人也被这位年轻人的话逗乐了。

一件事就这样了结了,但它给人们的思索又是如何深远呢?它体现了一个人的品行与修养,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互谦互让。

我常想:如果这种事发生在我身上,我又会怎么做呢?人生就是这样,让一步天高云淡,退一步海阔山空。

后记: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和心灵。

朋友,你说对吗?点评:文章捕捉生活中再平凡不过的瞬间:撞车后的互相致歉,凸现了相互谦让的人性美。

语言描写幽默风趣。

美的瞬间“轰隆隆——”打雷了。

“哗啦啦——”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

天空已阴霾密布,正如我的心情。

刚刚,我和妈妈吵了一架。

因为妈妈帮我收拾房间时,看了我的日记本!那时我刚巧进来,看到这一幕,我的头“嗡”的一下炸开了:妈妈偷看我的日记!那收藏着我所有秘密的日记本!我冲上去,一把夺过日记本,对着妈妈吼道:“你为什么要偷看我的日记?我唯一的心灵深处的秘密你也不放过吗?你知不知道你只通过偷看日记来了解一个人是很让人反感的!我恨死你了!”说罢,我跑出了家。

天公不作美,指挥雨来欺负我,我忙躲到屋檐下。

雨越下越大,路上匆匆而过几个人,不一会儿就消失了。

这时,远处走来一对母女,女孩一只手吃力地扶着母亲,一只手拿着伞,把大部分伞挡在了母亲的头上。

那个母亲吃力的说:“别往我这,挡挡你自己吧。

2024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年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生字词和短语,能正确书写并理解其意义。

理解本学期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和进行简单的文本分析。

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简单的阅读理解题目。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学会利用图书资料和网络资源进行学习。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总结等方法,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和技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培养文化自信。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字词和短语的掌握。

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教学难点对于一些抽象、难懂的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学生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个体差异较大,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与学生讨论相关话题或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要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独立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学生利用字典或手机APP等工具自学生字词,尝试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将自己的理解和疑问记录在笔记本上,为后续的讨论和讲解做好准备。

3.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对生字词和课文的理解。

小组内共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将难以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向全班提问。

教师巡视各小组,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4. 课堂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和讨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着重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总结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语言特点,形成知识体系。

5. 课堂练习教师设计适当的课堂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目,教师巡视指导。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文档分享五篇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文档分享五篇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文档分享五篇初中七年级语文教案1《童趣》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

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一.导入设计:“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

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

”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

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

今天我们来学习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

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很多儿时的回忆,很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

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习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

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

首先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第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第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习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

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

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

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教师范读。

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2024年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正确读写。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方法,理解课文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生字词的正确读写。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主旨。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趣导入: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短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知识链接:复习已学过的相关知识点,为学生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设疑引导:根据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解词义。

标注理解: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标注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为后续的讨论和讲解做准备。

思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课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相互交流,寻求解决方案。

汇报交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全班交流,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教师释疑: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和难点,教师进行解答和澄清,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4. 深入探究文本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语言特点、结构布局、主题思想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拓展延伸: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阅读和讨论,开阔学生的视野和思维。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5. 总结提升总结归纳:对本次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重点和难点。

提升拓展:布置相关的阅读任务或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课堂反思:引导学生对本次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后续的学习提供借鉴。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初一上册语文教案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1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王家新的《在山的那一边》(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出示)1.诵读诗歌,品味语言。

2.理解诗歌中大海、群山的艺术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实现这个目标,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朗读课文,扫除生字词1.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及时评价,并订正错误,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

2.听读课文。

3.齐读课文。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品味语言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音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要求学生带着下面的问题朗读课文。

投影出示“自学指导”1.1、诗中“山”和“海”的含义是什么?2.“我常伏在窗口痴想”,“痴想”的'原意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含义?3.为什么说“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4.“因为我听到海依然在远方为我喧腾——那雪白的海潮啊,夜夜奔来,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怎么理解“枯干的心灵”?生自学,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指名回答后,明确:1.小时候,“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的“山”和“海”。

长大后,领悟了妈妈所说的海,那是信念凝成的海,群山比喻重重困难,“海”比喻理想,用爬山比喻艰苦奋斗。

“山那边是海”实则是诗人矢志不移的信念。

2.“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说明了“我”从小就不愿意困居于狭小的天地,想探索未知的世界。

3.“铁青”不仅写出远山的颜色,也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受。

“我”爬上山顶,本以为能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诗人将大山拟人化表现自己的心情,形象又生动。

4.诗人确信远方有海。

(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语文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

苏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留意引导同学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观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舞,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一起看看苏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欢送查阅!苏教版七班级上册语文教案全集1一、课标与文本关系:新课标强调审美体验,留意引导同学设身处地、身临其境、用情感和心灵去感受、观赏、评价文学作品,进而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鼓舞,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本单元的主题是人生体验。

集人性美、情感美、景物美和语言美于一体的闲逛要想在“人生体验〞中到达体验人生的目的,就需要同学真正走进文本,认真灵和情感去感受、体悟。

二、学情分析依据课文课程标准的根本精神,语文课的重要目的之一是要提高同学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本课对象是七班级同学,由于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的误导,很多同学亲情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伦理准那么,因此需要老师进一步加强教育。

三、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提高审美情趣;2、合作、探究、揣摩关键词句的含义,并通过指导朗读,品尝语言美。

3、培育尊老爱幼的高尚美德,感悟亲情美,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那么,如何将目标转化成现实这就要看重难点的精确定位了。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青少年思想不成熟,易受不良因素的影响,较难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意识。

同时散文诗意的语言更是令人咀嚼不已、玩味无穷。

因此,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重点:(1)培育尊老爱幼的思想感情,感悟亲情美,提高同学人文素养。

(2)揣摩精致词句,品尝语言的美;难点:理解具有象征意义的最终一句话。

那么,接受什么方法将重点化解到教学中,又如何引领同学查找解除难点这一杂症的灵丹妙药就成了目前的当务之急。

法宝就在下面的教法和学法这一环节中。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以朗读及朗读指导为经,以引导同学感悟、品尝、争辩、探究为纬。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七年级语文教材。

以下是一份该教材的教案供参考:课程名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X课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章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3.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节,掌握文章语言表达的基本技巧。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技巧分析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 教师:教材、教学PPT、黑板、白板笔。

2. 学生:课本、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教师引入课文主题,让学生讨论与主题相关的经历或问题。

2. 导入课文内容,告诉学生今天要学习的是《诗歌名称》。

Step 2 课文阅读与理解(30分钟)1. 学生独自阅读课文,并回答一些基础理解问题。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课文,重点讲解生词和难句。

3. 学生合作讨论,回答课文理解问题,并分享自己的见解。

Step 3 阅读技巧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将课文中的一些句子展示在黑板上,并让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含义。

2. 学生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3. 学生个人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Step 4 知识梳理(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相关的问题。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Step 5 课堂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背诵诗歌,完成练习题等。

Step 6 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体会。

以上是一份《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的教案,具体的教学活动和细节可以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

苏教版语文教学参考书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5.4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全套)【强烈推荐,一份非常好的参考教案】5.4”的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的支持!计)3.查找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词,及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二、导入新课。

可参考“教学设计A”的导语设计,或直接切入课文。

三、朗读一遍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理清文章思路。

四、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诵读脚本,推选最优秀的参加全班的交流,教师及时评价、鼓励。

五、教师组织学生召开小型赛诗会,朗诵课前查找的古诗词。

六、学生谈学习这篇课文或上这堂课的感受,教师总结。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内容浅显,可结合本单元的“口语交际——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用语文明得体”的内容,设计一个模拟采访于漪老师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实践中完成对课文的学习。

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查找于漪老师的有关资料(如生平经历、著述情况、语文教育教学思想等)及文章引用到的《千家诗》中相关诗句内容及出处的资料,印发给学生。

学生准备: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列出本文的结构提纲。

二、简介作者,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三、设置情境,分组探究学习。

1.情境设置:模拟CCTV-2的系列访谈节目“探访名师的金色年华”。

本期人物:著名特级教师——于漪2.任务分配:将全班同学分成五组,各组按要求推选代表担当下面的角色:CCTV-10直播间主持人(第一组1~2人,负责主持整个采访活动)CCTV-10驻上海记者站小记者(第二组1~2人,负责采访于漪老师)于漪老师(其他三组各1人,分别负责第二段、第三四段、第五六段内容)3.活动要求:各组同学要帮助本组推选的代表准备发言提纲,要以课文为主要依据,参考老师发的材料,揣摩人物情感,设计人物语言。

4.学生分组准备,教师积极参与,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指导。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七年级上第一单元教案一、为你打开一扇门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体会课文优美丰富的语言。

【学习重点、难点】:体会优美丰富的语言。

【布置预习】:1、朗读课文2遍;2、抄写文中优美的语句不少于10句;3、抄写预习提示上的字词3遍。

【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门”的意思导入。

二、检查预习情况:1、文学常识,指名回答。

2、指名5个学生上黑板听写词语,其余的在下面听写。

憧憬裨益诠释斑斓真谛3、师生集体订正,组内互评。

三、新授1、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学习优美的语言。

2、(1)布置自学任务:3、自由朗读课文,了解:①作者为谁打开一扇门;②作者要打开的是怎样的一扇门;③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④联系全文看,题目的意思是什么;⑤作者的写作思路是怎样的,进而思考文章的结构。

(2)学法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随文圈点;然后小组讨论。

学生自学,教者巡视。

(3)讨论、启发。

①题目中的“为”,引出行为的对象——“你”(青少年),从中寄寓了作者的一片诚意和良好愿望。

②作者要打开的是一扇文学之门。

③从文中第2节可知打开文学之门的条件。

④题目是讲:把你领进文学领域的入口处。

⑤文章的写作顺序,即作者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本文是:亲近文学、领悟文学的思路,可分两部分。

以上问题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

经过启发,学生作答。

2、学习第一部分(1——4节)(1)学习第1——2节:自由朗读本部分,思考、讨论以下问题:①本段的话题是什么?(门)②第1节中的1、2句的两个“世界”分别是何意思?(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的总合:领域)③文中的“你”指什么人?(青少年读者)④第4句与第5、6句分别写了哪两种情形?二者形成了什么?(“打开这些门”与“不想开门探寻”;对比,说明打开门的必要性)⑤第2接中,作者认为怎样才能打开这些门?学生思考,分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2)学习第3—4接: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讨论:①第3节在文中的作用;(点题)②文学的特点是什么?文学的内容、阅读的意义是什么?从第4节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序号)③中心句;(第12句)④怎样理解“高智商的野蛮人”?⑤方法指导:通过朗读,给句子标上序号,找出有关句子,再小组讨论、交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目标概说】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名家优美诗文。

赵丽宏的文章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

巴金的散文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

冰心的诗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学习散文,要注意体会作品中作者所抒发的是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诗歌,要能够揣摩诗作所蕴涵的意义;学习小说,要在把握人物形象的基础上领会作品的主题。

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

【阅读教学设计】为你打开一扇门【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本文作者用精美的语言阐述了自己对文学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殷切地盼望青少年们去打开文学之门。

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反复认真地诵读,让他们在诵读中感悟,在诵读中鉴赏,在诵读中积累并丰富自己的语言。

教学步骤:1.读课文,思考:①作者对“文学”有怎样的认识?②作者描绘出的“文学”具有哪些魅力?2.理出行文思路,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语句。

作者先是从什么说起,引出“文学”这个话题的?再从什么说到打开“文学”宝库的途径?最后引用《致文学》中几段话描绘出我们打开文学大门后会见到一个怎样的新奇世界?3.精读第4节。

①指导学生参看注释,查阅字典。

读准该节每一个字的注音,再有感情地自由朗读一遍后画出自己认为精彩的句子或不理解的句子。

②指导学生探讨下列句子的含义:a.“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以学生比较熟悉的作品为例,略作讲解。

)b.“优秀的文学作品,……凝聚着人类美好的感情和灿烂的智慧。

”(可举小学教材中的课文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来启发学生理解。

)c.“有人说,……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商的野蛮人‟。

”(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智商”,查词典理解“野蛮”的词义后,再结合本段中的第6、7、8、9句来理解课文中“野蛮人”的含义。

)③作者在这一节中告诉我们: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找出语句,并联系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实际谈谈认识。

)4.精读6—11节,品读语句,理解含义。

①“你把生活的帷幕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类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

”“你吐露的喜怒哀乐,使人开怀大笑,也使人热泪沾襟……”(可引导学生回忆小学课文来理解。

)②“有时候,你展现漫长的历史,有时候,你只是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

”(教者简介:“展现漫长的历史”的,如《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描绘一个难忘的瞬间”的,如《静夜思》等唐诗。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再读6—11节,读后说一说你对文学产生了怎样的兴趣?5.指导学生浏览全文,找出自己认为写得精彩优美的语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试作背诵。

6.课后练习:就某一文学作品对你的影响写一则日记,然后和同学交流。

【教学设计B】创意说明:指导学生通过精读、略读、跳读等阅读方式,去理解、感悟文学的特征、内涵和功能,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读文学作品的实际去领会课文中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

教学步骤:1.侧重指导略读,感知课文。

(1)根据课文内容设计3—4个思考题引导学生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启发学生讨论并作适当讲解,弄清“为什么要打开文学大门”和“作者从哪些角度来赞美文学”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朗读文中需重点理解的语句和语段,体会文中优美丰富的语言。

2.侧重精读理解领悟文章主旨。

(1)指导学生跳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文学有重要的育人作用的语句,再联系自己以前读过的文学作品,说一说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

(2)引导学生精读6—11节,启发学生认识文学的魅力,产生要亲近文学、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浓厚兴趣。

(3)指导学生诵读背诵精彩语段。

【教学设计C】创意说明:在讲授新课之前,先精选例文,并精心设计若干问题解析例文。

实现了知识的迁移。

教学步骤:1.感知课文,认识“文学”。

(1)听读小说,谈谈感受。

教者有感情地朗读一篇主题鲜明、情节感人的微型小说,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小说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社会生活?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你在思想上、感情上有何触动?(2)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一遍,找出作者阐释“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以及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的语句,再品读这些语句,体会作者对“文学”的认识和感情。

教者相机作些点拨性讲解。

2.指导朗读,揣摩语言。

可按以下主要步骤进行:(1)教者先有感情地朗读6—11节,然后扼要解说作者引录《致文学》中的几节文字旨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激励青少年去打开文学之门。

(2)引导学生默读这几节文字,找出各节中能表达其中心大意的句子,并思考第6—9节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赞美文学的。

然后,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者就学生讨论中的难点作出精当分析。

(3)引导学生自选并揣摩文中一些语句的含义,教者相机点拨。

【资料整合平台】1.课文背景资料我见到的大作家(节选)第一个让我感到惊讶的是赵丽宏。

可是当我看到穿着海蓝色立领衬衣,满头花白头发的高个子男人走进课堂的时候,我几乎确认,照片上的赵丽宏不是眼前的这个男人。

照片上的他是那么年轻,那么意气风发,可这个不苟言笑的男人却几近苍老。

也许听课的人都感觉到了一种震撼内心的伤感,因此教室里安静得几乎像空籁的宇宙一般只剩下风和气流的声音了。

赵丽宏开始说话了,于是我终于在他紧撮的双眉中看到了那个常常陷入思考的头颅,我看到他几近忧郁的眼睛,即便在开一句玩笑的时候也充满了悲伤的幽默。

这一次,他并未真正为我们讲课,他给我们介绍一位搞遗传生命研究的科学家,他说:“自然科学有多么重要,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是不可或缺的。

”于是我们迷醉在了整整一下午的生命和遗传的奥秘中忘乎所以,而赵丽宏,却悄悄地消失在了阳光明媚的午后。

当我们醒来时,这个花白头发苍老的男人已经不知去向。

这是一个并不张扬的男人,可我何以在我的记忆中觉得他是细腻委婉到非要把他的情感用跃动的句子来表达的呢?坐在我旁边和我一起听课的年轻写手羊羊悄悄在我耳边说:刚才那个很老的男人是赵丽宏吗?我本来以为他才三十多岁,看来诗人在读者的心中是不会老的。

羊羊说对了,诗人,怎么会老呢?赵丽宏给我们带来了一个生命科学家,而他自己,没有用诗的语言给我们上课,他悄悄走了,他让我确信他的诗是不能用口语来表达的,一如开在原野上绚丽的花朵,当你把它采摘下来的时候,它就失去了它的芳香。

那个看到真实的赵丽宏的下午过去了,而他的魅力,却依旧在我中学时代的那本诗集里灿烂弥放,不是用他的嘴,而是用他宁静致远的笔。

(摘自《东方论坛》2002年11月29日)2.课文扩读材料青春之门赵冬我是一个喜欢在人家门前徘徊的孩子,无意间看见的小花猫或蓝风铃什么的,都会引逗得我在人家门口默默地望上半天。

我的一双眼睛以外永远是一扇门,把自己内心世界与外面的大世界隔绝开来,于是心中就总是酝酿着孩提时代的那种清纯,于是眼睛就总是贪婪地向门外张望。

从前一直认为那扇门很大,大得连风雨都推不动。

那时门里只有爸爸妈妈、姐姐和玩具熊,一本旧旧的连环画早就翻烂了;一首催人如梦的童谣早就唱厌了;一段关于公主与巫婆的故事早就听腻了……可门却关得那么严,我出不去。

只好经常站在窗前,夏天看窗外的白鹭在云里钻来钻去,心儿便也插上了翅膀飞出大门;冬天用手在窗花上模仿各种野兽在雪地中的脚印,每一串脚印都跳到了门外……懂事的时候,我就试图接近那扇门,有时间就与它培养感情,跟它说话,给它唱歌,向它做鬼脸儿……可是不论我怎样讨好,它都不理我,它离我好远啊!后来,我可能是长大了,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那扇门竟訇然地向我洞开了。

我一下子仿佛置身于另一个清新的世界。

跑呵跳呵,朋友也多起来,调皮的鸟,溢香的花,青翠的山,幽蓝的湖,还有伙伴的友情,对知识的求索,对异性的那种神秘而清纯的爱慕……排山倒海地向我堆来。

穿越过一段时间的隧道,我终于跨过了这扇既陌生而又熟悉的大门。

由小男孩迅速长成个小伙子,这不能不算是大自然对自己的慷慨。

那扇绚丽芬香的五彩门已经被丢在身后了,喜欢在门前徘徊的我,突然像失去了什么,周围是一片空濛寂寥,于是便发现了自己的孤独。

总想把甜蜜和痛苦都揉进梦里,让一个清丽修长的身影夜夜光着脚熨干我潮湿的情绪;总想把静谧和骚动都揉进指甲缝,让一个绵软的笑时时眯着眼流入我荒凉的田野。

这就是我所踏上的青春阶梯吗?这样的年龄悄悄地来了,这样的季节悄悄地来了,谁也无法拒绝,谁也无法回避。

青春的门应该是属于诗的,它不仅奔流着执著的血浆,还燃烧着热情的生命。

清晨,我在它的轻唤中醒来;夜晚,我在他的抚慰中睡去;仅仅是在短暂的瞬间,我便迎来了青春之门,我便告别了青春之门,向人生的又一领域奋力攀登。

仅仅只是在短短的路程中,便留下了一生中最多最多的回忆……想停下来深情地沉湎一番,怎奈行驶的船却没有铁锚;想回过头去重温旧梦,怎奈身后早已经没有了归途。

因为时间的钟摆一刻也不曾停顿过,所以使命便赋予我们将在汹涌的大潮之中不停地颠簸。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

爱情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步履是一个载着命运的轻舟,由南驶向北,又由近驶向远……你看到那阳光明媚、金色羽毛升起的地方,矗立在歌吟里、掩映在诗词中的不分明是一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吗?人生就像小姑娘跳方格一样,无论愿不愿意,都必须跨过这一扇又一扇庄严的大门。

使用建议:人生如旅途,中间有一扇又一扇庄严的神秘的大门,最耀眼的是那扇神奇玄妙的青春之门。

把本文与《为你打开一扇门》比较阅读,着重突出两篇文章写作思路、修辞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繁星【教学设计A】创意说明:这是一篇很优美的描写星空的抒情散文。

它描绘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形。

从全篇看,作者独特而细致入微的感受、新颖而贴切的联想和想象呼之欲出。

教学重点应放在比较三次看繁星的不同感受以及由眼前景物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上。

教学步骤: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下列问题。

①课文紧紧围绕“繁星”展开描写,想一想,作者描写了“我”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观看繁星的?②课文哪些语句描写了我观看繁星时的感受?③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结构全文的?由此课文可分为几个部分?2.品读课文,感受情境,揣摩语言。

(1)作者把星星、星空写得仿佛有生命似的,画出这些句子。

(2)结合“探究•练习”二讨论:在描写观星感受的语句中,你认为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哪一句?读一读,想一想,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提示:“母亲的怀里”给人以怎样的感觉?这是怎样的一种心情?)②“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