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曹刿论战

合集下载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译文及赏析导读:【原文】(1)十年春,齐师伐我(2)。

公(3)将战。

曹刿(读音gu&igra 一ve;)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agra 一ve;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6)入见。

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

”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6)。

公将鼓之(17)。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8)。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igra一ve;,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22),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读音 zhé)乱,望其旗一靡一(读音mǐ)(23),故逐之。

”【注释】(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igra一ve;):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

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agra一ve;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

以:凭.(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课件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课件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
13
已经 战胜 振作 缘故
发语词 无实义
充满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
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第二次

已经战胜了齐军,庄公询问他那样做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勇气的。齐军第一 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 鼓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勇气就耗尽了。他们 的士气已尽,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
9
实情
尽力做好 案件 虽然 本分的事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
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请允许我 类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 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 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 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 齐军作战。庄公打算击鼓进军。曹刿说: “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进攻。曹刿说: “可以了。”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
12
追赶
驱车 车前的
追击 溃败 车辙 (追赶) 横木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 逐齐师。
齐军溃败。鲁庄公就要驱车追赶齐军。曹刿说: “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 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说: “可以了。”于是追击齐军。
故逐之。”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
5
注释 翻译
《曹刿论战》注释+翻译
6
参与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3曹刿论战教案苏教版本文选自《左传》。

《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

【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左传》及长勺之战的背景;2.反复诵读,理解文章基本内容,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3.学习文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2.了解文章记叙战争的方法及剪裁上详略恰当的特点;3.通过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文章的主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并联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培养青少年机智沉着的品质。

【教学重点】文章运用对话刻画人物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学习文章记叙剪裁上详略恰当的写作特色。

1.多媒体课件;2.学生熟读课文,排除字词障碍;3.了解作者的相关知识以及文章的背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古今中外,军事家纵横捭阖、层出不穷,从创作《孙子兵法》的孙武到编著《孙膑兵法》的孙膑,从“幸甚至哉,歌以咏志”的曹操到“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从“不世出”的拿破仑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漫步从头越”的毛泽东……这些名字,我们耳熟能详,可今天,我们要走进一名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老百姓——曹刿,他不是国君,却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他不是军中大将,却有着主动请缨亲临沙场智慧的风范,他无愧于“平民军事家”的称号。

二、资料链接1. 《左传》简介。

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解说《春秋》的一部著作。

其中记载着春秋时代各国的内政、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

原书名为《左氏春秋》,汉以后称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这部书既是一部比较完整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相当精彩的散文著作。

2.知背景。

春秋初期,齐襄公政令无常,他的两个弟弟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分别逃到鲁国和莒国,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取王位,他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

人教版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词句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4必以分人:省略句,省略了"之",完整的句子是“必以之分人”。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以,把。

人:指鲁庄公身边的近臣或贵族。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曹刿论战》注释译文赏析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作者《左传》,相传为左丘明著,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

它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注释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11、乃:于是,就。

12、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用,凭,靠。

13、衣食所安,弗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

安:有“养”的意思。

弗:不。

专:独自专有,个人专有。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1————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曹刿论战文言文原文曹刿论战作者:左丘明十年春(1),齐师伐我(2)。

公将战(3)。

曹刿请见(4)。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5)?”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6)?”公曰:“衣食所安(7),弗敢专也(8),必以分人(9)。

”对曰:“小惠未徧(10),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11)。

”对曰:“小信未孚(12),神弗福也(13)。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4)。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5)。

公将鼓之(16),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17)。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18),登轼而望之(19),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0),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十三经注疏》本《左传》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他的同乡对他说:“大官们自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其间呢?”曹刿说:“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条件同齐国打仗?”庄公说:“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亨用,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牛羊、玉帛之类,我不敢虚报,一定对神诚实。

”曹刿回答说:“这是小信用,还不能使神信任您,神是不会保佑您的。

”庄公说:“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虽不能一一明察,一定诚心诚意来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忠于职守的一种表现,可以凭这个条件打一仗。

《曹刿论战》原文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赏析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要打仗,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庄公同他共坐一辆战车。

鲁国齐国的军队在长勺作战。

庄公打算击鼓命令进军。

曹刿说:“不行。

”齐国军队敲了三次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大败。

庄公准备驱车追去。

曹刿说:“不行。

”于是向下观察齐军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了望齐军,说:“可以了。

”就追击齐国军队。

战胜了齐国军队后,庄公问这样做的原因。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原文、译文、重点字词、段意,习题,综合版

曹刿论战《左传》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进见。

他的同乡说:“高官们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高官们见识浅陋,不能作长远谋划。

”于是入宫进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靠什么作战?”庄公说?:“衣食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不能普遍分给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你的。

”庄公说:“祭祀用的的牛、羊、丝织品,我不敢(向神)虚报,一定对神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的信用,不能受到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赐福给你的。

”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既使不能一一明察,一定按照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职尽责的一类事情。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

作战,请允许我跟从。

”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

在长勺作战。

庄公将要击鼓进攻齐军。

曹刿说:“不可以。

”齐国军队击了三通鼓。

曹刿说:“可以(进攻)了。

”齐国的军队溃败。

庄公将要驱车追赶。

曹刿说:“不可以。

”于是下车仔细看齐军的车辙,登上车前的横木远远的看齐军,说:“可以了。

”于是就追赶齐国军队。

已经战胜了,庄公问曹刿两次阻止的原因。

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勇气。

《曹刿论战》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原文、书下注释、译文

曹刿论战左丘明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

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

”曹刿回答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

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还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大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doc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doc

13.曹刿论战·电子课文(附译文)语文新课程资源网——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的资源仓库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准备应战。

曹刿请求拜见。

他的同乡说:“都是得高官厚禄的人,又为什么要参与呢?”曹刿说:“有权势的人目光短浅,缺少见识,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上朝去拜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什么应战呢?”庄公说:“衣服、食品这些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拿它来分给一些臣子。

”曹刿回答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于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的。

”庄公说:“用来祭祀的牛、羊、猪、玉器和丝织品,我不敢虚报,一定凭着一片至诚,告诉神。

”曹刿回答说:“这点儿小诚意,不能被神信任,神不会赐福的。

”庄公说:“轻重不同的案件,我既使不善于明察详审,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曹刿论战原文及赏析曹刿论战左丘明〔先秦〕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

鲁庄公将要迎战。

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

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

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立命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

”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

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

”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

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

”齐军溃败。

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

曹刿说:“还不行。

”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及赏析

曹刿论战原文注释及赏析

曹刿1论战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徧15(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6。

公将鼓27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39(yíng),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mǐ),故逐之。

”注释1、【曹刿(guì)】:又名曹沫。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

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

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

这时,一直隐居梁甫山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

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曹刿论战》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作品原文:曹刿1论战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

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

”乃11入见。

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

”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

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26,战于长勺27。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28。

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

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

彼竭我盈39,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故逐之。

”词句注释:曹刿论战:题目是(教材编写者)后加的。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

《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当权者。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

《曹刿论战》原文翻译及作品欣赏原文及翻译【作品介绍】《曹刿论战》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题目是后人所加。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原文】《曹刿论战》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有的版本为“遍”)(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sháo)。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注释】1、《左传》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

又名《左氏春秋》。

注: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春秋左丘明所编写,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 áo),故又称“长勺之战”。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曹刿论战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
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 。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 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 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 是追击齐军。
文言文注释
(1)曹刿(guì):春秋时鲁国大夫。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师,军队。 (4)伐:攻打。 (5)我:指鲁国。《左传》根据鲁史而写,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7)肉食者:吃肉的人,指居高位、享俸禄的人。 (8)谋:谋议。 (9)间(jiàn):参与。 (10)鄙:鄙陋,目光短浅。
曹刿论战原文
曹刿论战原文
【作者】左丘明 【朝代】先秦译文对照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文言文注释
(28)败绩:军队溃败。 (29)驰:驱车追赶。 (30)辙(zhé):车轮碾出的痕迹。 (31)轼:古代车厢前做扶手的横木。 (32)遂:于是,就。 (33)逐:追赶,这里指追击。 (34)既克:已经战胜。既,已经。 (35)夫战,勇气也: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夫(fú),放在句首,表 示将发议论,没有实际意义。 (36)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作,振作。

曹刿论战典故

曹刿论战典故

曹刿论战典故典故大家应该都了解吧,那典故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曹刿论战典故的内容,欢迎阅读曹刿论战典故公元前684年春天,齐桓公自恃实力强大,不顾管仲的劝阻,决定讨伐鲁国,以报复鲁国当初支持齐国公子纠复国的仇怨。

鲁应公听说齐军大举进犯,决定发动全国的力量,与齐军决一死战。

就在鲁庄公准备出兵应战的时候,一直隐居的曹刿认为当政者庸碌无能,缺乏谋略:为了避免自己的国家遭受齐军的蹂躏,他就进见鲁应公,请求参与战事。

曹刿向鲁庄公问:鲁国凭借什么同齐国作战。

鲁庄公说:“对于衣物、食品这类维持生活的东西,我总要分赐给臣下,不敢一个人独享。

”曹刿说:“这不过是小恩小惠,没有惠及全国,人民是不会尽力作战的。

“鲁庄公又说:“我的对神明是非常虔诚的,祭天地的祭品从来不敢虚报。

”曹刿又说;“对神明守小信,不一定能感动神明,神明也不会因此降福的。

”鲁应公想了一下,又说:“我对待民间的大小狱讼案件,虽然做不到明察秋毫,但是必定亲自按律处理。

”曹刿这时才说;“为百姓办事,这才算尽蓟了君主的职责,凭这一点可以与齐国决一胜负了。

”他还请求陪同鲁庄公一起奔赴战场,鲁应公答应了他的请求,让他与自己同乘一辆车赶奔长勺。

两军在长勺摆开了决战的阵势。

鲁庄公准备下令擂鼓进军,以先发制人。

曹刿连忙阻拦,建议鲁庄公坚守阵地,伺机破敌。

鲁应公接受了他的建议,暂时按兵不动。

而此时齐聚军求胜心切,凭借兵力上的优势,首先向鲁军发起猛攻。

他们接连三次擂鼓出击,但是都在鲁军严密防守之下被挫败,不但没有达到先发制人的目的,反而使自已斗志沮丧。

曹刿见时机成熟,就建议鲁庄公果断反击。

于是鲁庄公传令鲁军全线迸攻。

鲁军凭借着高昂的斗志,一鼓作气,势如闪电般冲向敌人,一下子冲垮了齐军的车阵,大败齐军。

鲁庄公见齐军败退;就想下令追击,可是又被曹刿所阻拦。

曹刿眺下车,在地上仔细察看,发现齐军车辙紊乱;然后又登车远望,看到齐军的旗帜东倒西歪,他由此判断出齐军的溃败不伪装的,这才让鲁庄公趁势追击。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doc

《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你知道出自哪篇文言文吗?下面是的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曹刿论战》原文及翻译《曹刿论战》是《左传》中的一篇文章,出自《左传·庄公十年》,题目是后人所起。

本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长勺之战发生在公元前684年,是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之一。

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原文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s hì)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yíng),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注释1、【曹刿(guì)】:又名曹沫。

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2、【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齐师】:齐国的军队。

齐,在今山东省中部。

师,军队4、【伐】:讨伐,攻打。

5、【我】:我,指鲁国。

鲁,在今山东省西南部。

《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6、【公】:诸侯的通称,这里指鲁庄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下)集体备课教案
课题:十三曹刿论战
主备人:马士国集体备课人员:杨爱红、叶磊、徐兰琴、汤世红
备课时间:班级:
执教教师: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如:师、鄙、弗、对、狱、再、牺牲、靡、鼓、可以、徧、加、夫战,勇气也、战于长勺、必以分人等
2、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比较公平的政治、避开强敌的锐气,把握有利的反攻和追击的时机。

3、通过品读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和深谋远虑的思想。

4、背诵全文。

学习设想:
1、加强诵读,在反复的朗读中体会、理解。

2、课文注释比较详细,放手发动学生结合注释自主学习,通过合作解决疑难。

3、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质疑探究,教师适当预设、点拨、引导。

4、学习重点:目标1、3、4;学习难点:目标2。

5、以自主学习为主,完成学习重点;以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完成学习难点。

6、两课时,课前安排预习。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如:师、鄙、弗、对、狱、再、
牺牲、靡、鼓、可以、徧、加、夫战,勇气也、战于长勺、必以分人等
2、了解《左传》及课文战争的背景。

3、熟练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由历史上的战争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由毛主席对此战的评价,导入本课,板书课题,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背景简介:
1、《左传》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情况的编年
体史书。

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根据孔子写的鲁国历史《春秋》所编。

由于《春秋》
记事过简,近于大事年表,一般人难以读懂,而《左传》叙事较为详细,在一定程
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又为《春秋》作了较为详备的注释,所以后人又称《左
传》为《左氏春秋》。

(与《谷梁传》《公羊传》并称“春秋三传”)
《左传》保存了重要的历史史料,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同时,它又善于剪裁,
叙事清晰,描写人物生动,又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对后代散文的发展有很大的影
响。

这篇课文所记之事在《春秋》中就只有一句话:“十年春,王正月,公败齐师于长
勺。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左传》节文的标题,都是后人加的。

2、战争背景: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

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

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

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

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

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胜鲁败。

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

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

本篇所记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三、检查预习:
1、抽查朗读情况。

2、师生纠正字音和停顿。

3、集体朗读。

4、师生同读。

四、自学感知:
1、结合注释自主阅读,勾画重要的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词。

2、交流推荐重要字词。

3、交流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合作共同解答。

五、当堂检测:
1、互相提问,检查字词理解情况。

2、翻译部分句子。

3、自由朗读、背诵。

六、布置作业:
1、解释重点字词,翻译部分句子。

2、背诵课文。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落实字句,翻译课文。

2、概括每段内容,了解课文结构特点,体会课文的写法。

3、结合具体语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4、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复习检查:
1、重点字词解释。

2、翻译句子,学生进行翻译接龙。

3、诵读课文。

二、感知结构:
1、自主质疑,互相交流。

2、预设问题:概括每段内容。

(预设:第一段:战前论备战条件准备——取信于民;第二段:叙述战争过程;
第三段:战后论取胜原因。


3、设问:课文为什么对战争的经过记叙这么简略?
(预设:为下文留下伏笔,使文章生动曲折,增强艺术效果;这也是由于当时战争紧张态势决定的;为了突出中心,让曹刿战后能集中论战,从而表现他的“远谋”)
三、品读课文:
1、品读具体语句,说说曹刿和鲁庄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
曹刿:曹刿请见——有爱国的热情和责任感;曹刿问战——政治上有远见卓识;曹刿参战——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论战——军事上有杰出的谋略,考虑问题周到,行动谨慎,观察仔细,善于选择和把握战机。

鲁庄公:课文体现了鲁庄公作为国君见识的“鄙”。

开始鲁庄公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急于攻击,说明他军事上的无知。

但鲁庄公不是一个昏君。

鲁庄公备战接见曹刿,三问三答,实事求是,虚心听意见,能在政治上取信于民;庄公作战任用曹刿,亲自参与打仗,表现他礼贤下士,任人唯贤;信任曹刿作战指挥;庄公战后询问曹刿,不因胜而自喜,表现他不耻下问。

可以得出鲁庄公虽不懂军事但与一般的昏君不同,是一位缺乏军事才能的明君。

2、你觉得课文重点是写谁?用了哪些方法?
(预设:课文重点表现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来描写,并运用对比和衬托的手法。

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爱国的热情。

从曹刿与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鄙陋、冒进反衬曹刿的远见、谨慎,突出了他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3、你觉得鲁国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其原因是什么?
(预设:政治清明,能取信于民;避开敌人的锐气,把握有利的反攻时机和追击时机。


四、小结提升:
1、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这次战争的评价是:
“春秋时期,鲁与齐战。

当时的情况是弱国抵抗强国,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制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创造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

文中指出了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叙述了利于转入反攻的阵地——(长勺),叙述了利于开始反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叙述了追击开始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


2、本文以齐鲁长勺之战为背景,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重点写战前曹刿对备战条件的评论和战后对取胜原因的分析,论述了必须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胜利的道理,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谋略。

语言简练,情节详略得当,充分代表了《左传》的艺术成就,是《左传》中的名篇。

五、拓展比较:
公元前638年(周襄王十四年)十一月初一,楚军进抵泓水南岸时,宋军已占有利之地,在泓水北岸列阵待敌。

当楚军开始渡河时,右司马公孙固向宋襄公建议:“彼众我寡,可半渡而击”,宋襄公拒不同意,说仁义之师“不推人于险,不迫人于阨”。

楚军渡河后开始列阵时,公孙固又请宋襄公乘楚军列阵混乱、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宋襄公又不允许,说:
“不鼓不成列”。

直待楚军列阵完毕后方下令进攻。

由于楚军实力强大,经激战后,宋军大败。

宋襄公亲军全部被歼,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

战后国人皆怨襄公指挥不当,但宋襄公并未认识自己的错误,向臣民辩解说:“古之为军,临大事不忘大礼”、“君子不重伤(不再次伤害受伤的敌人)、不擒二毛(不捉拿头发花白的敌军老兵)、不以阻隘(不阻敌人于险隘中取胜)、不鼓不成列(不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认为自己遵守古训行事并无不当。

公元前637年(周襄王十五年)五月,宋襄公伤重而死。

[2]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解释重点词语,翻译部分句子。

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