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_王永健

合集下载

面向普通民众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周星教授访谈

面向普通民众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周星教授访谈

㊀名家访谈

收稿日期:2018-07-27

作者简介:王永健ꎬ博士ꎬ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所副研究员ꎬ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ꎬ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ꎮ

周㊀星ꎬ博士ꎬ日本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教授ꎬ大学院中国研究科博士课程指导教授ꎬ国际中国学研究中心(ICCS)所长ꎬ研究方向:中国文化人类学及民俗学ꎮ

面向普通民众的中国艺术人类学

周星教授访谈王永健1ꎬ[日]周㊀星2

(1.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ꎬ北京㊀100029ꎻ2.爱知大学国际交流学部ꎬ日本)

中图分类号:J0-0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4-0001-12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4.001

㊀㊀访谈时间:2017年12月16日

访谈地点:北京西藏大厦

王永健(以下简称王):周老师好ꎬ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对您进行一个专访ꎮ我本身一直在做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学术史研究ꎬ您又是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非常重要的一位学者ꎮ尤其是您从民俗学角度切入研究ꎬ产生了很多学术成果ꎻ并且ꎬ很早就主编了«中国艺术人类学基础读本»ꎬ它对艺术人类学这样一个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而言ꎬ非常有价值ꎮ

周星(以下简称周):谢谢永健ꎮ是的ꎬ我有时候是从民俗学的视角切入ꎮ

王:您对中国的民族民间艺术ꎬ包括城市艺术做了系列性的研究ꎬ比如对民间的花馍㊁礼馍的研究ꎬ还有对城市中的广场舞的研究ꎬ等等ꎮ从农村到城市ꎬ您涉猎的范围很广ꎮ所以ꎬ我想在学术史的研究中ꎬ一方面对您的研究成果的文本进行一下详细的梳理ꎬ另一方面是想从口述史的角度ꎬ通过专访ꎬ了解您的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魅力弱化了其社会功用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魅力弱化了其社会功用

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艺术魅力弱化了其社会功用

王永健

【期刊名称】《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10)001

【摘要】西方现代派文学高举反传统的旗帜,反思现代人的生存困惑与精神危机.贯穿着深刻的社会批判主题;艺术上又以锐意创新的姿态追求现代性的艺术魅力.文艺的审美现代性为现代派文学树立艺术丰碑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割裂了文艺与日常现实和普通民众的传统联系,艺术转向了虚构的、荒诞的、神秘新奇的"个人化"的主观精神世界.艺术自律性与他律性的对抗,弱化了文艺的基本社会功用.

【总页数】3页(P56-58)

【作者】王永健

【作者单位】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

【相关文献】

1.20世纪80年代对西方现代派文学接受中的技术主义 [J], 王德领

2.技术化语境与审美的现代转型——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发生的现代性阐释 [J], 王庆

3.《南行记》艺术魅力初探《南行记》艺术魅力初探 [J], 税海模

4.谈谈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 [J], 袁可嘉

5.对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全面观照与客观评述——评曹卫军著《从象征到魔幻——西方现代派文学主流》 [J], 陈清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浏览该文件 - 齐鲁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首页

浏览该文件 - 齐鲁师范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首页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复旦大学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国防工业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
05 物理学本科 第5学期 数字电路与实验 05 物理学本科 第5学期 物理学史 05 物理学本科 第6学期 固体物理 06 化学本科 06 化学本科 06 化学本科 07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本科 07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本科 07 计算机科学 与技术本科 08 生物科学本 科 08 生物科学本 科 08 生物科学本 科 09 地理科学本 科 第5学期 化学教学论 第5学期 结构与物性 第6学期 高分子化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 第5学期 术 第5学期 编译原理 第6学期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 第5学期 遗传学 第5学期 微生物学与免疫 第6学期 生物进化论 第5学期 国际贸易地理
11 法学本科 11 法学本科 12 思想政治教 育本科 12 思想政治教 育本科 12 思想政治教 育本科 13 教育学本科 13 教育学本科 13 教育学本科 14 学前教育本 科 14 学前教育本 科 14 学前教育本 科 15 小学教育本 科 15 小学教育本 科 15 小学教育本 科 16 体育教育本 科 16 体育教育本 科 16 体育教育本 科 17 美术学本科 17 美术学本科 17 美术学本科

2021年会议邀请函12篇

2021年会议邀请函12篇

2021年会议邀请函12篇

会议邀请函1

尊敬的先生/女士:

您好!

20__年全球移动金融大会将于20__年5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我们很荣幸地以组委会的名义向您发出邀请,诚邀您出席本次大会。

全球移动金融大会是由互联金融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千人会与移动互联领域最具影响力的长城会两大平台联合举办,针对移动互联跨界金融应用,为应用开发商、移动平台、服务商和金融行业搭建桥梁,促进移动互联和金融行业之间的深度业务交流、人才、投资合作,最终达到向全行业全社会普及移动互联价值。作为互联金融千人会和长城会的移动互联跨界金融活动品牌,第一届移动金融峰会将于20__年5月5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

我们希望通过峰会聚集全球顶级互联金融企业领袖、学者,充分交流、共同激荡,未来10年移动互联与金融行业“跨界颠覆融合”的机遇与挑战。

讨论主题要点为:

1、下一个颠覆性的产品在哪里?

2、未来的金融都是移动化金融?

3、新金融的赢家究竟是谁?

4、如何通向万亿移动新金融市场?

我们诚邀您作为本届大会的演讲嘉宾,分享您对跨界、移动互联金融、新技术新趋势等方面的洞察。以下为大会的会议议程,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会议邀请函2

会议邀请函是指邀请特定单位或人士参加会议,具有礼仪和告知双重作用的会议文书。这个时候需要我们用会议邀请函去邀请客户。

首先我们来讲解下会议邀请函的涵义、内容、格式、写法。

1.会议邀请函的含义

2.会议邀请函的基本内容

3.会议邀请函的结构与写法

一、会议邀请函的含义

会议邀请函是专门用于邀请特定单位或人士参加会议,具有礼仪和告知双重作用的会议文书。

学术会议邀请函

学术会议邀请函

学术会议邀请函

学术会议邀请函模板范文

邀请函的特点之一是简洁明了。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可能要用到邀请函,想写邀请函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学术会议邀请函模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会议邀请函模板范文1

亲的xx-x教授:

您好!我们定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举行xx-xx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xx-x秘书长

学术会议邀请函模板范文 [篇2]

亲爱的xx-x教授:

您好!我们定于xx-xx年xx月xx日在xx大学举行xx-xx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xx-x秘书长

学术会议邀请函模板范文 [篇3]

亲爱的xx:

您好!我们定于xx年x月x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

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赵研秘书长

寄信人地址、日期。

收信人及其地址。

尊称:Dear X X X。

学术会议邀请函模板范文2

尊敬的基金会领导和爱心人士:

在上海市民政局及各位领导、理事的`大力支持下,兹定于20xx年6月 12 日上午九点半,在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28号凯晨世贸中心中座F2层。前台电话:x8。举办上海东方爱心基金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诚挚邀请各位领导、嘉宾届时莅临参加。

“原始艺术命题”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原始艺术命题”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原始艺术命题”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王永健

【期刊名称】《艺术探索》

【年(卷),期】2017(31)4

【摘要】在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初创时期,学界普遍执着于“原始艺术命题”的研究,产生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国外的“进化论”和国内的“美学热”思潮的双重影响.这段时期学术研究的共同特点是从“文本到文本”,其资料来源为人类学、民族学的民族志、考古学资料等,亲历田野的调查研究还较为鲜见.但是他们引介了大量西方人类学艺术考古资料,为后来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在资料上提供了很好的学术积累.

【总页数】8页(P64-71)

【作者】王永健

【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01

【相关文献】

1.走向田野的艺术人类学研究——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J], 方李莉;

2.博厄斯的原始艺术思想品议

——从博厄斯《原始艺术》的史观谈起 [J], 苟爱萍

3.博厄斯的原始艺术思想品议——从博厄斯《原始艺术》的史观谈起 [J], 苟爱萍

4.原始宗教及其艺术的历史定位——再论原始宗教及其艺术的形成与演进 [J], 陈

伯君

5.论原始艺术的产生与原始艺术家角色变化 [J], 冉献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精致与极致,日本的艺术化生活

精致与极致,日本的艺术化生活

Cover Story封面故事

12

前不久,我受邀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

与著名社会学家荻野昌弘教授一起,合作开

展了“艺术介入日本社区营造”的项目研究。

其间,我走访了很多日本的城市和乡村社区,

对日本社会、民众生活有了一些独特的感受,

在此与大家分享。

善于学习—精致的艺术化

日本的教育较为重视人的综合素质提

升。在学前教育阶段,日本的学校注重培养

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和感知能力。进入基

础教育阶段,艺术教育成为学校课程的一部

分,学生学习绘画、音乐、戏剧和手工艺等课

程。在学校教育中,学生会接触到多种日本

传统艺术形式,如茶道、花道和日本园艺等,

以促进审美素养和创造力的提升。

可以说,从学前教育到基础教育阶段,

日本的学校系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的

精致与极致,日本的艺术化生活文_王永健

艺术教育,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审美意

识以及对文化传统的理解。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从唐代前

往大唐的一批批遣唐使开始,他们前赴后

继地学习强势的中华文化。如果一个民族能

够下定决心去学习他族的强势文化,它的学

习态度一定是虔诚而恭敬的,学习付出一定

是能够吃苦耐劳的,学习动机一定是追求精

益求精的。

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他们如痴如

醉,俯首学习。日本人做事追求极致的精神,

也是来自历史的传承。日本文化有一个特

点,就是在学习外来文化的过程中,能够让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互融合。中国传统的

插花、闻香、书法、饮茶传至日本,发展成为

花道、香道、书道和茶道,有了很好的传承与

创新。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是全人类共

13

同的目标。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人是不会

内蒙古和林格尔剪纸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征刍议

内蒙古和林格尔剪纸的文化底蕴与艺术特征刍议

片来源:冯骥才,段建珺主编《中国民间剪纸集 冯骥才,段建珺主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和林
成·和林格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 格尔卷》,河北教育出版社 2014 年版,第 160 页
第 111 页图版),巧妙的刻画了喜字、盛开的牡 图版),一名女性盘坐在莲蓬之上,手捧莲花枝蔓,
丹和对立的狮子,表现形式直白大观,意趣天成, 因莲蓬多子,使人自然联想到多子多福寓意。
林格尔剪纸作品实例为分析研究对象,从形式多样的技法语言及均衡变化的构图形式两个层面,阐述了内蒙古和林格
尔剪纸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
关键词:内蒙古;和林格尔;剪纸;文化底蕴;艺术特征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1)02-151-09
内蒙古自治区的和林格尔县,有着独特的地 理位置,“和林格尔县位于内蒙古中南部,由于 地理位置独特,自古以来是中原地区与漠北以及 更广阔地区的大通道。”[1](56) 在这里,南北文化 相互碰撞,农耕与游牧文化相互交融,衍生出具 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质的民俗文化,“它们共同 孕育了和林格尔剪纸的文化内涵,是和林格尔剪 纸的精神所在,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林格尔剪 纸形成了独有的文化与艺术特征。”[2](6)这种多 元一体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环境,滋润了当地多民 族杂居、多元文化互补、彼此交流频繁的文化土壤。 2003 年,和林格尔被中国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 间艺术之乡”,已经彰显出和林格尔丰厚的文化

中国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

中国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的反思与民族志书写方式的转变

Reflections on the Fieldwork of Anthropology of Art in China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Way of

Writing Ethnography

作者: 王永健

作者机构: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出版物刊名: 艺术探索

页码: 79-84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艺术人类学;田野工作;民族志书写;反思

摘要:处于学科建设初期的中国艺术人类学,在田野工作和民族志书写中亟待形成一整套学术规范。因此,需要对田野工作的时间规范、广度和深度、多点田野研究、动态追踪、理论提升,以及民族志书写中的历史与国家在场、正视文化变迁、尊重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解释权力等

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以期形成具有普适性的学术规范,推动学科研究走

上规范化的道路。

文化自觉与艺术语言

文化自觉与艺术语言

文化自觉与艺术语言

文化是个广泛的概念,它包含着从历史、地理、人文、社会、艺术等各方面的

元素。文化自觉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对自身文化认同的程度。当人们有了文化自觉,就会意识到保护和传承本土文化的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文化自觉对艺术语言的影响,并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进行分析。

文化自觉对策划和创作的影响

文化自觉是对自己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尊重,它能够影响人们的审美和情感。在

策划和创作艺术作品时,需要考虑到民族文化的特征和个性,融入其中,以展现出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艺术作品是一个国家文化的标志,也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当一个社会或群体有了文化自觉,就会在艺术创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文化自觉对于策划者和创作者而言,可以更加准确地把握作品与观众的互动。

因此,在策划和创作时,将作品的文化语境的特色与观众的文化体验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文化自觉与艺术语言的有机融合,使作品能够更贴近观众,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例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如儒学、道家、佛学、历史、诗词、戏曲、音乐、绘画等,这些元素对中国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是一种有益于人的活动,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欣赏,是文化自觉的表现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艺术语言的塑造是从文化内涵出发,以自我驾驭为中心,

体现了参与者的情感和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中和”思想,提倡无为而治的理念,艺术语言也突出了平衡的特点,从而满足了观众对于审美的需求。例如,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它不仅是一幅画,更是一种墨境、识境,它追求意境和意义,

跨界与融合:民族学与艺术人类学研究——王建民教授访谈

跨界与融合:民族学与艺术人类学研究——王建民教授访谈

㊀名家访谈

收稿日期:2018-05-01

作者简介:王永健ꎬ博士ꎬ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ꎬ研究方向:艺术人类学的理论与田野ꎮ

王建民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ꎬ博士研究生导师ꎬ研究方向:民族人类学ꎮ

跨界与融合:民族学与艺术人类学研究

王建民教授访谈王永健1ꎬ王建民2

(1.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ꎬ北京㊀100029ꎻ2.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ꎬ北京㊀100081)

中图分类号:J0-05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文章编号:1671-444X(2018)03-0001-12国际DOI编码:10.15958/j.cnki.gdxbysb.2018.03.001

㊀㊀王永健:非常感谢王老师今天能给我这个机会当面对您进行一个专访ꎮ我本身在做中国艺术人类学学术发展史ꎬ您也在做人类学民族学这个大学科的发展史ꎮ拜读过您的一些著作ꎬ您这个团队在中国艺术人类学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中ꎬ我觉得是绕不开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团队ꎬ产生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ꎮ因此ꎬ我就想把访谈和您团队的学术成果梳理结合起来ꎬ这样两方面互补起来ꎬ对学术史的写作可能会更完整一些ꎮ我了解了一下您的学科背景ꎬ您本科是在陕西师范大学读历史学专业ꎬ后来在硕士博士阶段选择了民族学专业ꎬ当时您为什么会选择从历史学来跨专业报考民族学专业呢?我们就从这里开始谈起吧ꎮ

王建民:其实有点偶然ꎬ原本是做历史学ꎬ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做新疆地区史ꎬ因为从小生长在新疆ꎬ做新疆地区史的过程中看了很多的史料ꎬ做了研究ꎮ陕西师大的图书馆是一个很不错的㊁藏书量很大的图书馆ꎬ在西北可能都是首屈一指的ꎬ特别是方志方面ꎮ读本科的时候ꎬ我就把有关新疆的方志类的东西都看了一遍ꎬ还比较认真的做了笔记ꎮ这些方志里边更多

城市边缘--都市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摇滚乐

城市边缘--都市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摇滚乐

城市边缘--都市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摇滚乐

木粲成

【期刊名称】《青年与社会》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摇滚乐产生于二战后的西方(发端于美国),可以说是现代化、城市化高度发达的一个产物。对于摇滚乐的研究,从西方开始一直都是在文化批评、后现代主义思潮等上面做文章。这样的结果往往导致了把摇滚乐仅仅作为一个流行文化在当时的众多文化思潮中的一个部分来研究,但却忽略了这个群体与他们生存空间和文化载体的关系,然而这种关系其实就是他们与城市与社会整体的发展的关系,城市在社会环境中的变化,往往能在这个群体中得到反映。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出发,观察城市生成摇滚的原因,以及摇滚的话语中所反映的这个社会变迁。

【总页数】2页(P128-129)

【作者】木粲成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 10008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都市人类学:人类学民族学的"城市学派"r——访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都市人类学委员会主席张继焦教授 [J], 张继焦;宋丹

2.文化自觉视域下的艺术人类学研究——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J], 王永健

3.城市边缘——都市人类学视域下的中国摇滚乐 [J], 木粲成;

4.三十而立\r——中国都市人类学的发展与展望 [J], ZHOU Daming

5.从多元城市文化到城市文明转型:中国都市人类学的新发展 [J], 杨小柳; 胡敏哲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作文广东佛山南海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作文广东佛山南海

匠心传承我与非遗名家对话作文广东佛山南海佛山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对话”活动在佛山举行,5名非遗专家与5名佛山非遗传承人面对面交流,探讨社会转型时期佛山手工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当天,来到现场的5名非遗传承人中,有的是传二代,也有传三代,体现出佛山非遗发展的延续性。石湾陶塑技艺市级传承人、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志伟的陶塑精品已走进收藏市场,同时他还给酒厂设计酒瓶、为灯饰公司设计陶塑灯,在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的价格。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所长方李莉高度评价了黄志

伟在传统与现代设计中对石湾陶塑的开拓性发展。方李莉认为,非遗是文化,不是文物,非遗不需要拯救,相反可以让生活更美好,更有艺术性。

佛山剪纸市级传承人邓春红展示了其创作的铜凿剪纸以及融入

金箔技术做成的有机玻璃质地的笔架。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安丽哲博士评价说,佛山剪纸色泽艳丽,可剪可刻,未来可着眼于纯审美性,甚至将佛山剪纸做成外包装的装饰品,吸引更多人消费。

当天,香云纱染整技艺的两名非遗传承人梁学智、张绍景分别介绍了他们延续香云纱事业的情况,来自深圳的女设计师则分享了制作香云纱服饰的经验。针对非遗人谈到的香云纱存在的场地有限、管理不当、布料缺乏标准化等问题,方李莉认为,香云纱属于贵重布料,

大规模发展,不一定是好事,只要做好它就好了,让非遗优秀产品走出中国、走进世界,就已经成功了。

南海藤艺传承人吕永均讲述了其家庭三代人坚持制作藤艺的故事。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永健认为,南海藤艺与其他地区藤艺有明显不同,希望当地可以在学术及民俗文化上研究好南海藤艺的历史底蕴。

学术邀请函

学术邀请函

学术邀请函

学术邀请函范文六篇

学术邀请函篇1

亲爱的何雨教授:

您好!我们定于200X年7月2日在北京大学举行英美文学学术会议,想邀请您届时参加。会议免费安排食宿,往返机票自理。如果您有要宣读的论文或要发言的论题,请尽早来函告知,以便会议安排。希望您届时光临。请尽快来函确认。祝一切顺利!

会议召集人:赵研秘书长

学术邀请函篇2

先生/女士: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定于20××年5月29日―31日在四川大学举行第十三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素仰您学养深厚,著述丰赡,诚邀您莅临本次会议。

一、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外国文学与国家认同

会议的分议题是:

1、外国作家作品流派与国家认同(或爱国主义主题)

2、外国文学与文学教育

3、外国文学翻译之研究

4、外国文学出版态势研讨

5、外国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

6、中国文化语境与外国文学

7、纪念肖洛霍夫诞辰110周年

8、外国文学研究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

二、会议地点:

成都市四川大学望江校区。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水平专业人才的崇高使命,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学生就业的压力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压力。

三、会议论文和回执

近年来,网络及Internet的飞速发展为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奠定了技术和物质基础。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紧跟这一趋势,制定改革计划。

与会者请提交会议论文与回执,回执内容包括与会者信息、论文题目、论文摘要(300字左右)。请在20××年3月15日之前将回执发至:联系人:

四、费用:会议收取会务费600元,研究生减半,交通费和住宿费自理。

中国外国文学学会

四川大学外国语学院(代章)

从实求美:《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导言

从实求美:《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导言

57

从实求美:《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

导言

王永健1 许晓明2

(1.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北京 100029 2.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3)

摘 要:人类学是伴随着殖民主义的发展而诞生的一门学科,真正具有学术规范意义上的艺术人类学研究始于

20世纪80年代以来,注重田野实证研究是中国艺术人类学的主要学术范式。伴随着大量艺术人类学研究著述的涌现和研究机构的相继出现,均已表明艺术人类学已成为一个得到学界公认的专门研究领域。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所讨论问题涵括学术史、学科基础理论、城市艺术田野、艺术民族志书写、非遗保护、乡村振兴等多个话题,均系学科发展和学术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以及当下社会发展中的热点话题,这些探讨对于学术发展与社会实践均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艺术人类学;田野调查;前沿话题;三人谈

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621(2021)03-057-06

收稿日期:2020-01-01

项目基金: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艺术人类学视野下城市艺术区的景观生产与景观消费理论研究”(项目编号:

20BA015)系列论文。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前沿研究文丛课题(项目编号:2017-补-2)系列论文。

作者简介:王永健(1981-),男,山东省安丘市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主要研究方向:艺术人

类学理论。。 许晓明(1970-),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大新县人。广西壮族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民族艺术》杂志主编, 博士,研究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报/2014年/12月/30日/第003版

理论评论

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

——2014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王永健杨晓华

费孝通先生晚年反复阐述了“文化自觉”的命题,他期待知识界能够“放眼世界”,在广阔的比较视野中,对本民族的文化有“自知之明”,研究其来历、形成、特色和发展趋向,以加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自主地适应新环境、选择新文化。日前,在费孝通先生这一思想的启发下,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北京舞蹈学院、《民族艺术》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文化自觉与艺术人类学研究——2014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国内外艺术人类学领域的近300位专家学者围绕着“艺术人类学理论”“非遗理论与个案”“舞蹈美学与舞蹈人类学”“造型艺术”“民俗与表演艺术”等议题展开了研讨。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名誉会长王文章莅临大会并讲话。

以新的理论视野,促动文化自觉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会会长方李莉以景德镇传统手工业的复兴为案例,提出了如何将传统文化转化为新的文化资源的问题,即“从文化遗产到人文资源”的理论命题。她认为,作为传统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我们建构着今天的社会,也帮助我们看到通往人类社会的未来之路。如果人类能很好地利用自己的传统文化或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可以发展出一条属于自己地方性的现代文化之路,和地方性的独特的现代社会运行模式。在人类的知识系统已经世界化了的今天,不同国家和不同地域文化的交融与互动,将会是人类世界未来发展的大趋势。

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王建民在人类学的立场上重新讨论了中国“器”与“道”的关系。他认为,应该由器物出发考察和分析生产过程中社会关系、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以及与器物相关的时间观、空间观、道德观、伦理观和宇宙观,追寻当代人类学学术理论积累和转换之路,重新链接以往被割裂的“器”与“道”关系的知识脉络,重视在现实场景中器物对于人的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的再生产。

复旦大学长江学者教授纳日碧力戈以格尔茨理论的反思作为讨论的起点。他认为:艺术生活是普世与特殊相统一的过程,艺术不仅仅是“走表”的娱乐,它还是诗学创造和和睦共生的“大道”,能够通过形物体验、精神升华和美韵交流,把普世与特殊中和起来,达到生存交互性和互属性。深入生活,体验生存,这是避免极端普世主义与极端特殊主义的不二选择。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李立新对于一种非延续性工艺再生产的研究,体现出费孝通先生所论文化上的生与死不同于生物学意义上的生与死,一种生物死亡了不可能复活,而一种传统文化消失了当有合适的时机、合适的土壤时会重新生发、再生,这也为完善非遗保护理论和方式提供了现实依据。

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季中扬通过对如何合理正确面对及处理艺术人类学中“本土化”这一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立足本土并不意味着单纯的以自我的文化眼光看待问题,而是以一种更为兼容并蓄的开阔视野从学术研究的国际化广角鸟瞰自身的发展,从而实现我国艺术人类学真正的“本土化”。就此,他提出以下三点:一是在重视对中国艺术与中国经验深入研究同时,还应该有大批专家对其他国家、民族的艺术进行深入研究;二是应该有全球比较的意识,重视对人类艺术相互关系的研究;三是顺应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规律,将学术研究版图由原始艺术、民族民间艺术研究拓展到当代艺术以及当代大众文化研究领域。

以田野为基础,拓展研究领域

城市艺术田野的兴起,成为艺术人类学研究领域的新节点。以往的田野多关注的是乡村的民族民间艺术,在这次会议上涌现出了一些城市艺术田野的研究案例。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洛秦关注到了城市中的音乐人类学研究,论述了音乐人类学“田野”概念的变迁;城市音乐文化的特征;“城市音乐田野”的对象、类型与范畴;城市音乐“田野工作”的方法论等。

此外,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的798艺术区、宋庄艺术区、景德镇城市瓷文化艺术系列研究,北京舞蹈学院教授吕艺生关注到了都市中的大妈舞,日本爱知大学教授周星关注到了广场舞。这些东西也是需要研究的新的研究领域,民间艺术不只存在于民间,也存在于城市。

在本次会议上舞蹈人类学研究领域提交的论文不仅占到了论文总数的1/3,而且超越了历届研讨会的数量,涌现出大量的民族民间舞蹈田野研究个案,不仅有汉族地区的,而且也有少数民族地区的。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的现实情况是专业艺术院校、专业艺术院团将艺术分解为更细的专业,但生活中的舞蹈并不分得如此清晰。因此,在现在的艺术生产体制里,语境的表述场景需要回归,像舞蹈这种被刻画的艺术应该再回归到它的生活场景中去予以阐释。

荷兰莱顿大学教授范·丹姆关注了小型社会里的艺术家(工匠)的社会身份问题研究。以1900年前后的田野调查为发端,他对这一主题的早期研究提供了一个历史性的视野。西藏自治区民族艺术研究所的桑吉东智,作为西藏本民族的学者展示了藏戏研究的新亮点。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方面,以往的关注点往往放在了家族传承、师徒传承上。湖北民族学院吴昶反思了以往对文化遗产传承方式的片面认识,认为“非正式传承”方式在民间文化传承系统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力量。

反思:超越技术化描绘,提升理论品质

方李莉从反思艺术人类学学科基础和性质的角度,提出艺术人类学之所以有活力,就在于资源丰富,视野开阔,在于通过对不同学科学科领域的观照,从人类学和文化比较的角度增加和扩充艺术研究的维度和深度,不再囿于艺术门类的局限,而是以问题意识、时代意识,切入艺术活动的整体和全过程。

众多研究者认为,以往的研究者过于偏重艺术品、作品,着眼于物与技术层面的描绘,但往往容易陷入技术、物质的平面化描述,而对与艺术品、作品紧密相关的人、对其背后的意义世界缺少关注。艺术人类学研究的视角倾向于将艺术品、作品纳入到其生存的艺术语境中进行研究,对其承载者的艺术家、民间艺人予以重点关注,并注重探寻艺术背后的那一套意义世界和价值体系。

一些研究者缺乏长期观察的意识,对一些艺术事象甚至只做片面介绍。有的研究者没有站在被研究者的立场,而是从研究者主体需要的立场去进行阐发,与艺术事象的真实性相去甚远,与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把握还有很大距离。因此,研究者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地深入田野,立足生活,勤于思考,一定会客服目前研究中的不足。研究者要着眼于历史与现实、技术与利益、生活与文化,将会在比较、思辨和研究中凸现出对人类生活最有价值的部分,服务于当代社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在发言中指出,学术研究要从实践中概括理论,然后用理论来指导实践,应该把握好理论研究的方式,并且坚持正确的方向去实践,为中国乃至世界艺术人类学的发展,为当前的文化艺术的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于2006年12月,学会每年召开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前4次会议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北京主办,自2011年开始,中国艺术研究院与高校联合主办,每年在一所高校举行。继2011年玉溪师范学院、2012年内蒙古大学、2013年山东大学成功举办之后,2014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