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6180228123

合集下载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6180228120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中6180228120

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

据此回答1~2题。

1.森林破坏的原因有( )①乱砍滥伐②抚育更新③林地开荒、开矿④酸雨⑤过度樵采和大规模放牧⑥合理采伐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⑥ D.①③④⑤2.“穷了山区,害了平原”这句话从反面说明森林具有的环境效益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防风固沙,保护农田C.吸烟滞尘,净化空气 D.减弱噪声,美化环境解析:1.D 2.A 第1题,抚育更新与合理采伐是保护森林的措施。

第2题,森林破坏对山区会造成生态恶化、土壤侵蚀,不利于经济发展,由于水土流失会使平原地区泥沙淤积、加剧旱涝灾害,因此,这句话突出的是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读西亚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5题。

3.该区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物理风化 D.化学溶蚀4.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内蒙古、青海、宁夏等省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5.为避免进一步土地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D.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解析:3.B 4.C 5.C 第3题,西亚地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侵蚀为主,从图中可看出,风力侵蚀所占的比重最大。

第4题,与西亚地区相似的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第5题,造成我国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过度樵采所造成的植被破坏,为避免土地退化,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由于本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宜过度城市化,也不能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而鼓励人们向外迁移,减轻土地压力当前还不易做到。

读下图,完成6~7题。

6.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 )A.①② B.①④C.③④ D.②③7.图片③中的环境问题可直接导致( )A.土地退化 B.下游湖泊淤积C.诱发沙尘暴 D.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6.B 7.A 第6题,对草场的过度放牧、重用轻养会导致草场退化,生产力下降。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含解析湘教选修6

阶段验收评估(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阅读下列图片,完成1~2题。

1.四幅图片中的事物可以构成一个生物群落的是( )A.①B.②C.③D.④2.图片中只有生产者的是( )A.①B.②C.③D.④解析:1.C 2.A 第1题,图片①中是几支竹子,构成生物种群;②中是一只蜻蜓,是一个物种;③中有蝴蝶和花,构成生物群落;④中有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第2题,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植物,消费者是食草动物和肉食动物。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4.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解析:3.D 4.A 图中显示坡度较小的地形区发展节水种植业,而坡度较大的地区实行退耕种草种树,在沟谷实行筑坝蓄水,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措施一致。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5~7题。

5.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6.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7.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①杜绝水土流失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④加厚熟土层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解析:5.A 6.D 7.C 第5题,华北地区地势低平,多涝洼地,水利设施不足,故采用该耕作方式。

第6题,甘蔗喜水热,主要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第7题,该耕作方式加大坡度,会加剧水土流失、加快地表风速。

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8~9题。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检测13环境保护

2018届高考地理专题检测13环境保护

专题检测(十三) 环境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1.(10分)(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位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广西北海市合浦县,过去沿海风景优美,水产丰富,生长着中国面积最大的珍稀植物红树林。

现如今出现了众多开采石灰岩的私营矿场,且规模逐步壮大,与采石场相邻建有多个碎石场,已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下图为合浦县沿海岸线连绵的矿坑。

(1)分析采石矿场和碎石场对当地环境造成的危害。

(2)指出当地国土管理部门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2.(10分)鄂尔多斯地区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

煤化工和特高压输电带动鄂尔多斯煤炭产业转型。

读鄂尔多斯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鄂尔多斯地区煤炭开采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2)试提出实现鄂尔多斯地区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措施。

(3)分析鄂尔多斯煤炭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3.(10分)(加试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根据地下水质划分标准,Ⅰ~Ⅲ类为水质较好地下水。

下图示意我国各省Ⅰ~Ⅲ类的地下水分布面积比例。

(1)描述我国地下水水质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珠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地下水质出现较大幅度的下滑,请提出改善地下水质的有效措施。

4.(10分)(加试题)下图为我国部分地区不同土地退化类型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a区域土地退化的方式主要有、。

A.石漠化B.草地退化C.沙漠化D.土地污染(2)试分析乙区域相对于丙区域土地退化更为严重的人为原因。

(3)从地形、气候和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c区域土地加速退化的原因。

(4)土地退化将严重危害农业生产,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土地资源,恢复土地生产力?5.(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大气中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物(PM2.5)对光的散射作用比较强,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更容易形成灰霾,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18

高中地理第四章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修618

第四章测评(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50分)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水污染是导致某些地区水资源短缺的重要原因之一。

据此完成第1~3 题。

1.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 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

下列城市中, 水源型缺水严重的是( )A. 青岛B.杭州C.广州D.南宁2 .我国目前重点治理的“三湖” (太湖、巢湖、滇池) 属于典型水质型缺水。

这三个湖泊污染的原因主要是( )A. 工业排放大量污水B. 农村农药的排放量多C .石油污染最为突出D .水体富营养化突出3. 下列不属于造成这种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A .三个湖泊周围地区人口众多, 且都邻近大城市, 污染物排放多B .三个湖泊水体相对封闭, 水流速度均较缓慢C. 为了保持足够的水量,建造大量水利工程以储蓄水量,致使水流速度更为缓慢D. 周围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利用量大解析:第1题,青岛的年降水量为750~800毫米,杭州的年降水量在 1 000 毫米以上,广州的年降水量在 1 600 毫米以上,南宁的年降水量在1 000 毫米以上。

第2题,太湖周围有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以及浙江省湖州市等城市,巢湖周边有安徽省巢湖市等城市,滇池周边有云南省昆明市等城市这些城市向这三个湖泊排放了大量的工业污水,导致这三个湖泊污染严重。

第3题,湖水污染的原因要考虑污水的排入及湖水更新等问题。

D项不符合事实,这三个湖泊都在湿润地区。

答案:1.A 2.A 3.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暴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

读下图,完成第4~5 题。

2001~2005年各海区赤潮发生情况比较2001~2005年赤潮发生次数月度变化4. 关于赤潮成因和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加剧赤潮灾害B. 全球气候变暖有助于减弱赤潮灾害C. 全年皆有,1~3月多发D. 我国沿海地区,尤其是较为封闭的渤海最多 5. 关于赤潮的危害和治理的叙述 ,正确的是( )①赤潮会破坏海洋渔业和水产资源 ②赤潮对人类健康没有危害③应该使用遥感技术加强对赤潮的监测和预报 ④沿海地区应该禁止海水养殖,防止海水富营养化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第3题,近海城市污水和近海养殖污染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从而引发赤潮;全球气候变暖易导致赤潮的发生;从图中可以看出,赤潮多发生于5、6月份;东海为我国赤潮发生最多的海域。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版选修6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中图版选修6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电视连续剧《小兴安岭深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伊春林区60年来历经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保护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时期广大林区工人的事业观、人生观和发展观。

据此完成1~2题。

1.从开发建设到保护发展,小兴安岭地区林业工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 D.依赖自然→善待自然2.国家对小兴安岭林区进行保护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C.我国森林资源丰富D.经济发展不需要森林支撑解析:1.C 2.A 第1题,开发建设小兴安岭是改造自然,保护发展是善待自然。

第2题,保护小兴安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读人地关系演变某阶段图,完成3~4题。

3.在图示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不协调C.人与自然和谐 D.恶化4.产生于图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3.D 4.B 第3题,图中工厂林立,浓烟滚滚,为工业文明时期,此时人地关系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第4题,工业文明前期,人类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典型的思想有“人定胜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类谋求主宰自然、征服自然;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凌驾于自然之上会遭到自然无休止的报复,萌芽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5~6题。

5.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大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6.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解析:5.A 6.D 第5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二)环境污染与防治6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二)环境污染与防治6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二)环境污染与防治6DA.危害人体健康B.加剧自然灾害C.改变水资源分布 D.制约城市化进程3.下列可减轻北京市PM2.5污染的合理措施是( )A.市中心垃圾外运 B.限制汽车工业发展C.大量使用洒水车 D.发展燃煤脱尘技术4.有大学生发明了PM2.5补集装置(如下图),该补集装置能广泛运用于( )①工业炉窑②家庭厨房③大型船舶④蔬菜农场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1.C 2.A 3.D 4.B 第1题,北京市的PM2.5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和燃煤。

第2题,PM2.5浓度升高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第3题,发展燃煤脱尘技术可以减轻PM2.5污染。

第4题,根据装置组成看该装置能广泛运用于工业炉窑和大型船舶。

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氮肥,工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等,使“氮污染”已成为社会发展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据此回答5~6题。

5.据卫星传回的全球二氧化氮污染图显示,欧洲和北美洲的一些大城市上空二氧化氮密度很高,这最有可能与这些地区( )A.大量使用氮肥有关B.工业生产中大量排放氟氯烃有关C.城市中日益增多的机动车辆有关D.规模化养殖场排放的畜禽粪便有关6.我国是世界上氮素化肥使用量最多的国家,无机氮的化合物随江河大量排入我国近海,带来的后果是( )A.抵制海水水面蒸发 B.水体富营养化C.水循环速度改变 D.海生植物大量死亡解析:5.C 6.B 第5题,欧洲和北美洲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机动车数量多,汽车尾气排放大量氮氧化物。

第6题,大量含氮污水排入近海,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呵护环境生态,共享碧水蓝天,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据此回答7~8题。

7.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较难实现“碧水蓝天”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热岛效应”使得城市多雨天,少晴天B.沙尘暴使得城市大气能见度变小,水域泥沙含量变大C.城市建设大兴土木,尘土飞扬,污水四溅D.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造成城市大气和水域污染8.下列措施能改善生态环境的是( )①使用矿物能源,节约生产成本②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农业污染治理、重金属污染综合整治等工作③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④加快国土绿化进程,增加森林面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解析:7.D 8.B 第7题,城市排放的废气和废水会造成城市的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使得城市较难出现“碧水蓝天”。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达标验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达标验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

课时达标验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选择题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事物属于人工环境的是( )A.高山草甸B.极地苔原C.科尔沁沙地D.亚马孙的原始丛林2.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 )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1.C 2.C 第1题,考查对环境分类的掌握,天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是依据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划分的。

A、B、D三项中的环境受人类影响较小,故属天然环境。

C项则是由人类活动而形成的环境。

第2题,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利于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的活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有利于改善局地气候,利于农业生产,所以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

下图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①时期,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态度主要是( )A.崇拜B.依赖C.征服D.友好4.下列图序中,符合人地关系思想历史演变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解析:3.C 4.B 第3题,从图①中可知人类大规模地开发环境应对应工业文明阶段,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征服自然。

第4题,图②主要突出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应为采猎文明时期,图③即表现出人对环境的影响,又表现出环境对人类的反作用,应为后工业文明时期,即谋求人地和谐,故选B。

5.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促进两者的统一,其根本目的是( )A.使人类更好地征服自然B.控制人口增长,以适应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C.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大力发展生产力D.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解析:选D 解决人类与环境对立的现状是为了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人类获得更好的生存空间,形成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2014年7月24日,“绿色北京,低碳生活”大型公益活动暨“北京十大绿色榜样评选”在北京国际饭店举办颁奖典礼。

该公益活动旨在增强市民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

据此回答6~7题。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业分层测评1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2节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六学业分层测评1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第1+2节

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四个选项中,全部属于人工环境的一组是()A.土地、岩石、矿物B.村落、城市C.阳光、水、大气D.丘陵缓坡、人工草场、水产养殖场【解析】人工环境必须有人类活动的干预,村落、城市的形成都与人类活动有关。

【答案】 B2.能促进人类与环境统一的生产活动是()A.山区毁林开荒B.围湖造田C.在黄淮海平原上建造林网D.过量抽取地下水【解析】A、B、D选项表述的生产活动都破坏了周围的环境,使得周围环境与人类对立起来;C选项表达的人类活动目的是防止风沙影响黄淮海平原农业的发展,使得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相协调。

【答案】 C3.下列不属于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的是()A.人口的压力过大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C.大搞农田水利建设D.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解析】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是有效地改造自然环境的重要举措。

其目的是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答案】 C4.下列关于当代环境问题特点的叙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危害的不可预见性B.过程的不可逆性C.规模的全球性D.治理的不可行性【解析】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包括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D不正确。

【答案】 D5.读A、B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AB(1)A图反映出的主要由于人为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图中主要由于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图揭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A图分析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含解析)湘教版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韩增禄认为:风水是关于生存环境的学问。

风水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大家好理解,天文、地理纬度、山川、地貌、河流、植被、气象、信风等。

社会环境也比较好理解,孟母三迁就是迁的社会环境,还不是一般的社会环境,而是社会文教环境。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2题。

1.根据材料,下列环境属于社会环境的是( )A.格陵兰岛上的冰川B.太湖水域C.秦始皇兵马俑D.西西伯利亚的沼泽2.根据材料,下列环境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城市环境B.梯田C.高山草甸D.黄河大堤解析:1.C 2.C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主要区别是看受人类影响的多少。

不受或少受人类影响的为自然环境,由人类创造的环境是社会环境。

3.下列选项中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A.流动沙丘掩盖农田、房舍B.地震导致河流改道,发生水灾C.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D.暴雨引发山洪,冲毁农田和房舍解析:选C 次生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

汽车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含有氮氧化物的尾气,易造成大气污染和酸雨危害等,属于次生环境问题。

读漫画“寻找活路”,回答4~5题。

4.下列我国的河流中,出现漫画中环境问题可能最严重的是( )A.珠江B.海河C.塔里木河D.松花江5.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会造成怎样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造成水资源紧缺③引起水生生物死亡④制约经济的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4.B 5.D 第4题,漫画中反映的环境问题为水污染,海河在我国京津唐工业区,此处重工业发达,污染严重。

第5题,水污染造成的危害极大,会引起多个方面的危害。

2017年7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对外公布。

该方案明确,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

其中,2017年年底前,全面禁止进口环境危害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固体废物;2019年年底前,逐步停止进口国内资源可以替代的固体废物。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6180309130

18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6180309130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下列有关人类中心论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中心论诞生于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的现代B.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农业生产破坏自然环境为主要影响C.人类中心论以通过工业活动造成环境污染为其主要影响D.人类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解析:选D 人类中心论诞生于工业文明阶段,工业对环境造成污染,农业生产会造成生态破坏。

人地中心论的后果是造成人地关系的全面不协调。

20世纪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过度开垦、放牧,造成的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0×108 t尘土。

据此完成2~3题。

2.“黑风暴”现象的直接原因主要是( )A.植被遭到破坏B.地下水位下降C.降水异常减少 D.温室效应加剧3.“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 )A.少耕免耕,维持土地生态系统的平衡B.深翻扩耕,充分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C.施用绿肥,防止土壤肥力不断下降D.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解析:2.A 3.D 第2题,美国中西部大草原出现“黑风暴”的直接原因是植被遭到破坏。

第3题,“黑风暴”现象对我国北方农业发展的启示是实施退耕还林还牧,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4.唐诗“忆昨深山里,终朝看火耕”和“起来望南山,山火烧山田”反映了( )①北方土地资源进一步开发②唐朝时期,江南经济的进一步发展③圩田更加普遍④自然生态平衡受到影响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选 C 材料反映的是唐朝江南地区进一步开发的史实及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材料本身与圩田无关。

5.局部的环境问题之所以能够扩大甚至蔓延至全球,其原因是( )①自然界的大气、水、地表物质不断运动、循环②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影响和渗透③一个地区环境的改变,会使全球所有地区环境随之改变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主要的、明显的,差异性是次要的、不明显的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渗透,使全球地理环境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鲁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鲁教版选修6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关于人类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20世纪末摆脱了环境的束缚B.21世纪的人们,正按照自己的意愿创造着自身的生存环境C.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的D.自然环境本来是均衡的,人类诞生后失去了原有的均衡性解析:选C 人类与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1世纪人类最大的困扰不是战争和经济问题,而是日趋严重并难以摆脱的环境问题。

据此完成2~3题。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是指( )A.各种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环境B.人类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创造的社会环境C.以人类为中心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生物圈3.下列地理事物,都属于自然环境的是( )A.沿海滩涂、名胜古迹B.极地苔原、高山及大漠C.风景游览区、水产养殖场D.天然草场、畜群牧场解析:2.C 3.B 第2题,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按其属性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第3题,自然环境是指受人类影响较轻微,仍保留着天然生态特点的环境,多分布在地理环境较为恶劣、人迹罕至的地区。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

据此回答4~6题。

4.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貎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5.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C.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应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不应顾及环境保护6.下列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较小的是( )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C.在大型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解析:4.B 5.C 6.B 第4题,生态环境具有相对稳定性,被人类破坏后,靠人工方法很难恢复。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阶段验收评估(三)(含解析)新人教版

阶段验收评估(三)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泰山把富有美学、科学、历史文化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地联系起来,成为我国乃至全人类的珍贵遗产。

据此回答1~3题。

1.“泰山天下雄、黄山天下奇、华山天下险、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是描述自然景观的( )A.形象美B.动态美C.色彩美D.朦胧美2.南天门位于泰山十八盘的尽头,海拔1 460 m,古称“天门关”(左图),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具有( )A.色彩美B.动态美C.古建筑和古遗迹美D.民俗风情美3.“泰山云海”(右图),从旅游景观审美的形态看,属于自然美的( )A.形象美B.色彩美C.动态美D.朦胧美解析:1.A 2.C 3.D 第1题,我国人民在数千年山水审美的历史中,将自然景观的形象美分为雄、奇、险、秀、幽等特征。

第2、3题,南天门是人们修建的古代建筑。

山景在云雾飘忽中若隐若现,体现出的是自然美中的朦胧美。

“五色山”是对山体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颜色的一种形象称呼。

下图是某一山体景观颜色的变化,据此回答4~6题。

4.欣赏“五色山”五色景观应( )A.乘船(筏)沿水路观赏B.在特定的观赏点欣赏C.在视野开阔的高处俯瞰D.发挥想象5.观赏“五色山”的时间及“五色山”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秋季西南地区B.冬季东北地区C.春季华北地区D.夏季西北地区6.有关自然景观的观赏时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B.我国北方的山水风景最宜春秋季观赏,南方地区则四季皆宜C.泰山观日出、黄山观日落是每个旅游者都可观赏到的内容D.青海湖鸟岛景象的观赏,必须确切把握其观赏时机解析:4.C 5.A 6.D 第4题,欣赏五色景观应从高处俯瞰该山全貌。

第5题,冬季的东北地区,春季的华北地区山麓地带“绿色”不符合;西北地区降水稀少,山麓为草原或荒漠。

第6题,温带地区四季分明,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明显,而热带地区如我国西双版纳、海南岛等地则四季皆夏,没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差异;一般说来,我国北方地区的山水风景最宜夏秋季观赏,越往南,观赏季节越长,南方千米以上的高山最宜夏季观赏;泰山日出、黄山日落是大自然的奇观,不是每时每刻都存在,也就不可能成为每个旅游者都可观赏的内容;5月份是观赏青海湖鸟岛的最好时机,因为此时是候鸟飞到青海湖鸟岛产卵孵化的时节,6月下旬开始飞走。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及答案(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阶段验收评估及答案(八)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大兴安岭林区林产品功能区
人居保障
大都市群功能区
长三角都市群
功能区
城镇群功能区
山东半岛城镇区群
5.与表中①、②、③、④四处对应的地区依次是
()
A .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B.洞庭湖湿地、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锡林郭勒典型草原
C.锡林郭勒典型草原、三江平原湿地、黄土高原西部、洞庭湖湿地
() ③废弃物综合利用 ④培育
优良品种,发展高效农业
A .①② C.①④
B .①③ D .②④
17. (2012 ·遵义模拟 ) 下图中 AB 两城市所在的省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水土流失、酸雨 B.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 C.生物入侵、生物多样性锐减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B.甲 — 过度放牧 乙— 盐碱化 丙 — 风蚀作用 丁 — 冻融作用
C.甲 — 冻融作用 乙— 水蚀作用 丙 — 盐碱化 丁 — 过度樵采
D.甲 — 风蚀作用 乙— 盐碱化 丙 — 过度垦殖 丁 — 水蚀作用
2.图中①②③④四城市降水由多到少依次排列为
A .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④②③①
D .④①②③
(2013 ·南京调研 )读 “ 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 ” ,回答 3~4 题。
() ()
------ 珍贵文档 ! 值得收藏! ------
------ 精品文档 ! 值得拥有! ------
3.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 .水土流失
B .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 .矿产资源枯竭
4.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阶段验收评估(一)环境与环境问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电视连续剧《小兴安岭深处》客观真实地反映出伊春林区60年来历经的开发建设、改革开放、保护发展三个阶段以及不同时期广大林区工人的事业观、人生观和发展观。

据此完成1~2题。

1.从开发建设到保护发展,小兴安岭地区林业工人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A.依赖自然→改造自然B.改造自然→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善待自然 D.依赖自然→善待自然2.国家对小兴安岭林区进行保护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保护林区的森林资源B.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C.我国森林资源丰富D.经济发展不需要森林支撑解析:1.C 2.A 第1题,开发建设小兴安岭是改造自然,保护发展是善待自然。

第2题,保护小兴安岭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读人地关系演变某阶段图,完成3~4题。

3.在图示阶段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基本协调 B.不协调C.人与自然和谐 D.恶化4.产生于图示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有( )①天命决定一切②自然主宰人类③人定胜天④人类应该与自然和谐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3.D 4.B 第3题,图中工厂林立,浓烟滚滚,为工业文明时期,此时人地关系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第4题,工业文明前期,人类一味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作用,典型的思想有“人定胜天”“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人类谋求主宰自然、征服自然;但是面对愈演愈烈的自然灾害和生存环境的急剧恶化,人类开始意识到凌驾于自然之上会遭到自然无休止的报复,萌芽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

读漫画——天使也迷茫,完成5~6题。

5.该漫画所反映的问题是( )A.大气污染严重B.水污染严重C.土壤污染 D.臭氧层破坏6.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中,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A.禁止煤作为工业原料B.先将煤转化为电,再供给本地工业C.大量进口天然气替代煤D.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解析:5.A 6.D 第5题,从漫画中可知为大气污染。

第6题,开发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可以减轻大气污染程度。

日本科学家小组表示,由于消耗臭氧的气体排放量减少,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可能于2050年消失。

读图,完成7~9题。

7.就纬度而言,图中臭氧总量的极小值出现在( )A.赤道附近上空 B.北半球中高纬度上空C.南极上空 D.北冰洋上空8.就季节而言,图中南北半球臭氧含量的极大值均出现在( )A.夏季 B.冬季C.春季 D.秋季9.臭氧含量的减少,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是( )A.吸收紫外线能力减弱,导致全球气温下降B.危害人体健康以及农、林、牧、渔业生产C.导致海面上升,危害沿海地区D.扰乱电离层,使无线电短波通讯中断解析:7.A 8.C 9.B 第7题,本题考查从图中读取相应数据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赤道附近地区臭氧总量最小。

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3、4月,南半球臭氧含量最大值出现在10月,都是出现在当地的春季。

第9题,臭氧能吸收太阳紫外线,臭氧含量减少将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对人体健康和农、林、牧、渔业产生危害。

历史上,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曾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当前世界人类仍然面临着许多共同的环境问题。

读图,回答10~11题。

10.阅读世界某些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分析说明图中a、b、c分布区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A.a为森林破坏严重区B.b为酸雨严重区C.c为荒漠化严重区D.发达国家这些问题较少出现11.图中,世界和中国均有大面积b地区的环境问题,其主要原因有( )①森林的砍伐②工业排放的废气③建筑工地上的扬尘④汽车排放尾气⑤家庭炉灶⑥大量开采煤、石油、天然气A.①③⑤ B.②④⑥C.②④⑤⑥ D.②⑤解析:10.B 11.D 本题组考查全球环境问题的分布。

第10题,从图中各环境问题的具体分布可知:a应为荒漠化问题;b应为酸雨问题;c应为森林破坏问题。

第11题,b问题为酸雨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大量酸性气体的排放。

下图为我国由于某种环境问题导致的土地退化面积在各省(区)的分布情况,读图完成12~13题。

12.据图分析该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壤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13.为防止进一步出现环境问题,下列关于人类对待环境的态度,正确的是( ) A.不再开发自然资源,使环境恢复原貌B.无限地扩大自然保护区C.人类可以无限制地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D.协调人类自身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解析:12.C 13.D 第12题,由图可知,该环境问题引起的土地退化现象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可推知该环境问题为土地荒漠化。

第13题,人类既要从环境中获取自我发展所需的物质与能量,又要保持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因此人类的生产活动应与环境相协调。

下图为我国中部某城市某日PM2.5实测数据图,该城市煤炭资源丰富,其煤炭资源的开发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该地区的环境。

据此回答14~15题。

14.图示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是( )A.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B.个人行为与大众利益的矛盾C.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D.资源的无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有限性的矛盾15.该地上午PM2.5浓度高的原因可能是( )A.降水较多 B.逆温现象C.风力强盛 D.工业废弃物排放少解析:14.C 15.B 第14题,图中反映的是大气污染问题。

随着该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第15题,降水多有利于清洗大气;风力强盛可吹散大气污染物;工业废弃物排放少,则大气污染就不会太严重,PM2.5浓度就会降低。

在逆温条件下,风力小,气流稳定,污染物难以扩散,可导致PM2.5浓度增大。

二、综合题(共70分)16.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1)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分)(2)人类社会通过______活动和______活动向环境中排放____________。

(3分)(3)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________的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____________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2分)(4)分析说明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由图看出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生存空间和物质、能量,人类通过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

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再生的速度时,一般就会出现生态破坏;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自净能力时,一般会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因此说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既对立又统一。

答案:(1)生存空间物质、能量(2)生产生活代谢产物(废弃物)(3)资源再生环境自净能力(4)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对立统一17.(山东高考)下表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

读表回答问题。

(10分)(单位:km2)(1)(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的措施。

(4分)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表格数据的含义。

从表格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土面积变化不一样,总体上盐渍土面积是增加的。

防治土壤盐渍化的关键是做好合理灌溉、做到有灌有排,并注意保护地表植被。

答案:(1)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小;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

(2)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

(答对两点即可)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材料一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进行的一次地理实验活动。

其过程是将黄土装入木框内,在左侧种上苔藓和杂草,右侧裸露。

培植两周左右,让植物成活。

用砖头或小凳子将木框架起来使之呈斜坡状,在木框两个开口处的下方摆两个水盆,再把带孔的塑料饮料瓶装满水,放到支架上,用手转动塑料饮料瓶,让水流泻干净。

材料二实验过程示意图。

(1)从实验现象上看,流淌到左右两个水盆里的水有何不同?(4分)(2)该实验验证的地理现象是什么?请简要说明其地理原理。

(4分)(3)该实验所验证的地理原理,主要适用于我国的哪一些地区?(2分)解析:第(1)题,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展示出水土流失地理实验的全景。

图中塑料瓶向下滴水表示大气降水,且左右两侧区域的降水强度相同。

接下来,学生应观察两个接水盆,左边的水盆由于受植被的影响,接的水较少,滴水的速度慢——水位变化慢,水质比较清洁——含沙量低。

右边的水盆由于缺乏植被的保护作用,接的水较多,滴水的速度快——水位变化快,水质比较混浊——含沙量高。

第(2)题,该实验说明了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

第(3)题,我国黄土高原和江南丘陵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1)右侧的脸盆里水多、水位变化快且沙土多;左侧脸盆里水少、水位变化慢且沙土少。

(2)植被具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或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坡地植被改变了流水的下渗,改变了地表径流及其含沙量。

(3)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江南丘陵等。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0分)“2015年以前,仅靠节水,我国就可以达到水资源供需平衡”。

在刚刚出版的《新循环经济学》一书中,北京循环经济促进会会长、原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原全国节水办常务副主任吴季教授提出了解决我国缺水问题的“对策”。

(1)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已利用京杭运河开工兴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

对东线调水线路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

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________,理由是什么?(5分)(2)C河段发展农业生产遇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分)解析:第(1)题,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正是污染严重的地区,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染最为严重。

第(2)题,C河段位于黄淮海平原,这里降水少,春旱严重。

蒸发旺盛,地势低洼的地方土壤盐碱化现象明显。

第(3)题,读材料可知我国存在着对水资源的严重污染和浪费。

答案:(1)A河段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

(2)土壤盐碱化(3)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率低。

20.下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5分)(1)针对图中A、B两地区发生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正确选项填在代表A、B两地人地关系的关联图中。

(4分)①土地荒漠化②水土流失加剧③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④轮荒、开矿等破坏植被(2)由上题举例说明人口增长是导致生态恶化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