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邱兵王义喜
(贵州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遵义563000)
摘要:桐梓县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对土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占用与破坏,地下水均衡破坏,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等4种。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分区及其保护、治理分
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防治对策;保护;治理分区;桐梓县
1.社会经济概括
桐梓县位于贵州省北部,隶属遵义市。全县总面积3189.8平方千米,总人口64万人,2009年末地区生产总值38.6亿元。
桐梓县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4.6℃,多年年平均降水量1038.8mm。境内桐梓河、松坎河、羊磴河三大河流均属长江水系。
2.地质环境背景
桐梓县位于川黔南北构造带与北东向构造带交接复合部位,地质构造复杂,地貌以中山峡谷侵蚀、溶蚀地貌为主,岩溶广布。平均海拔1100米,河流切割强烈,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县域内出露地层较为齐全,最老地层为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群,最新地层为第四系,缺失泥盆系、石炭系、白垩系等地层。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分为四类,硬质岩类岩组:岩性主要为灰岩、白云岩、砂岩,地形地貌上形成陡坡地段,容易产生崩塌。软质岩类岩组:岩性主要为泥岩、砂页岩、粉砂岩,沟谷斜坡地带易形成滑坡、泥石流等。软硬互层岩组:软硬岩石相间地区常为陡崖,易形成崩塌、地裂缝等。松散岩类岩组:结构松散,力学强度低,易产生土体滑坡。
县境内地下水类型主要分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和孔隙水三大类。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一方面大气降水通过岩溶洼地、落水洞、岩溶漏斗直接集中补给地下水;另一方面大气降水通过溶蚀裂隙、层间裂隙、构造裂隙等面状渗透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多沿岩层走向迳流,在河谷两岸或地形低洼处排泄。
3.矿产资源开发与利用现况
矿业是桐梓县的支柱产业之一。桐梓县发现的矿种共26种,目前已开发利
用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铁、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灰岩、建筑用砂、砖瓦用页岩等。全县在册矿山企业201个(生产矿山141个、在建和采矿权延续矿山共27个、临时停产矿山30个、闭坑矿山3个),其中,中型矿山9个,小型矿山192个。全县各类矿山设计年产固体矿石量1534.95万吨,其中,煤矿山1104万吨/年,非煤矿山430.95万吨/年。
4.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分布特征及其评估、保护与治理分区
4.1 矿山地质灾害
桐梓县矿山地质灾害共195处,其中,滑坡2处,崩塌7处,地面塌陷30处,地裂缝156处。其形成主要原因是由于长期大规模的煤炭开采,地下形成了大面积的采空区,使其上覆岩层失去支撑,在应力作用下发生陷落,地层岩石的完整性、连续性结构遭受破坏,在地面形成塌陷及地裂缝。矿区内出露地层中P3l为砂页岩夹煤层,节理发育,易风化,结构松散破碎,地貌上表现为软弱的斜坡地带;P3c、T1y为灰岩,节理发育,地貌上多表现为以P3l地层为基座的陡崖。在这些地层中出露的采空区地裂缝(塌陷)随着开采的进行如继续发展扩大,在降雨等因素的诱导下极可能进一步形成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矿山地质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估算为8350.89万元。全县矿山地质灾害共威胁7549户30196人,威胁财产折合人民币37745万元。
4.1.1滑坡及不稳定斜坡
区内矿区滑坡不甚发育,现有几个为数不多的滑坡均为松散层滑坡,规模较小,破坏有限。区内潜在危害较大的不稳定斜坡有以下三处:
楚米镇桐梓煤矿不稳定斜坡:为陡岩斜坡地貌,T1y灰岩形成陡岩,P3l砂页岩形成坡度25°左右斜坡,目前在滴水岩、洞坡地一带的山顶部已分别形成长150m、宽10cm、下错40cm及长50m,宽10cm,可见深度2m的的拉张裂隙,推测如沿地层软弱结构面形成滑面后分别可形成体积为22.5万m3、4万m3的两个滑坡,直接威胁四周60余栋房屋45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官仓镇众源煤矿不稳定斜坡体:地形坡度30度左右,不稳定斜坡体为第四系残坡积层,下伏基岩地层为P3l煤系地层,目前已经形成长60-70m,宽30-40m,厚3-4m,目前斜坡后缘已经形成3条拉张裂隙,最长为35m左右,宽2-5cm,还形成3个近圆形、直径1.5m、可见深度1m的塌陷坑。
4.1.2崩塌(崩塌危岩体)
主要发生在矿区有P3c、T1y灰岩出露的陡崖地带,区内危害较大的崩塌为楚米镇汤家堡崩塌危岩体:该危岩体体积约720万m3,为地层岩性为P2c灰岩形成
的陡崖,由于桐梓煤矿采煤,后缘已经形成长30m,宽2-3m,可见深15m的拉张裂缝,有零星掉块现象。直接威胁四周40余栋房屋400多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此外,非煤矿山多为露天开采,绝大多数砂石矿山在开采过程中形成高陡边坡,边坡高度一般在6-30米,目前虽没有形成地质灾害,小型崩塌时有发生。
4.1.3 地裂缝、地面塌陷
为矿区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常共生出现。危害较大的有以下两处:
木瓜镇铁山村岩脚地裂缝:为原铁山煤矿(现万顺煤矿)开采造成,主裂缝长2500m,最宽4m,可见深15m,地层岩性主要为P1l、P1m灰岩,砂泥岩,局部地带出现塌陷、陡崖地段发生崩塌,分布影响面积约0.6km2。造成房屋开裂,土地破坏,迫使几十户、160余村民搬迁。
木瓜镇英台村地裂缝:为原赶窝煤矿(现宏大煤矿)开采造成,主裂缝长1000m左右,最宽2-3m,可见深10多米,局部地带出现塌陷、造成房屋开裂,土地破坏,影响30多户、160余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4.2 矿业开发对土地资源及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
全县201个矿山总面积147.36532平方千米(合14736.532公顷)。全县矿山工业广场、矿渣堆场、尾矿库、采空塌陷、矿区公路等对地质环境、土地资源及地形地貌景观的占用和破坏总面积约1000.6公顷,按1.2万元/(年·亩)标准估算,每年将造成18012.06万元经济损失。
全县64个煤矿山采空区面积676.09公顷,占用、破坏土地面积119.63公顷。其中煤矿山以井工开采形成采空塌陷引发地表变形破坏(滑坡、崩塌、塌陷、地裂缝)的土地范围面积61.86公顷;而工业场区、矿渣堆场、尾矿库等占用土地面积为57.77公顷。
全县137个非煤矿山绝大多数为露天开采,其开采区占用、破坏土地范围面积59.99公顷。另外,全县已修矿山公路或便道初步统计约550 千米,修路占用和破坏土地总面积约825公顷。
4.3 矿业开发对地下水系统补、径、排条件的影响和破坏
地下采矿活动中大量矿坑排水,改变了地下水系统自然流场,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改变了“三水”转化关系。全县因采矿造成地下水位下降面积约5778.53公顷,其中能源(煤)矿山地下水位下降面积约5667.61公顷,占总下降面积的98%。由于浅层地下水枯竭,泉点水流量减少、甚至干枯,严重影响矿区周边近万人的生产生活。其次是井工开采沟通矿层顶板或底板含水岩组、地表水体、老窑积水等,致使这些水体涌入矿井内,造成部分矿井有涌水、突水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