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和变化。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既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新特点,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本文将就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进行探讨。
一、从知识传授到能力培养过去,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主要是知识传授为主,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和应试技巧。
但是在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语文教师不再只是注重学生的字词句的掌握,更加关注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和任务型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实际的应用能力。
二、从单一教学到多元发展三、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四、从应试导向到素养导向五、从单一教师到团队协作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由过去的单一教师主导逐渐转变为团队协作。
语文教师不再只是单打独斗,而是通过跨学科的合作、班级集体的协作等方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
教师通过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合作,促进学科融合,创设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实现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让学生在综合素质教育中获得更加全面的发展。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转变,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也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教师要根据新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加全面的支持。
希望未来,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可以更加贴近学生的需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好语文教育的引路人和开路人,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坚实的语文基础。
【这篇文章已介绍了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并列举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变化】。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新课程的实施是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革命,是对旧教育理念、旧教育模式、旧教育传统的扬弃,是对现代国际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经验的兼收并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结构、课程目标和评价体系方面所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推进,自然要求对教师的专业角色作出历史性调整,以适应语文课程的全面展开。
下面就在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谈谈自己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由灌输者变为组织者新课改明确提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是对以往“教师中心论”观点的否定,更是对以往那种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旧的教学模式的一次全新的革命。
机械式的灌输教学已经过时了,教师的角色已经由知识的灌输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所要做的是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认识到自己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学习活动应确定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组织作用,主要任务是联系实际,营造一个接纳的、自主的、宽松的课堂环境,平时的指导也应该侧重于点到即止,让学生在自由的环境中探索,吸收知识。
二、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为教育意义上的共享者师生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育者必须融进教育对象之中,避免师生在精神上的分离。
师生交往在本质上是教师人格精神与学生的人格精神在教育情境中的相遇。
传统教授者惯用的手法是“填鸭式”和“启发式”,这实质上暴露了“教师中心”的本来面目。
新课标倡导“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而“共享者”则体现出教学中师生角色的新境界,真正体现了师生的平等对话地位,实现了师生互动,师生互相影响、补充、促进,最终共同进步。
教师作为“共享者”,要与学生共享知识和精神财富。
作为“共享者”,教师可以共享创造成果。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2019年文档
“新课程标准”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教师的地位与作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大家都已经认识到新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教师。
因此在这场重大的教育变革中每一个教师都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改变自己,在新课程中重塑自己。
教师角色的转变带来了全新的课堂,新的教学设计理念应运而生。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课程设计包括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一定,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政府行为,学校和教师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
问题是如何执行?怎样执行到位?下面就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两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师是国家教育思想和教材内容的直接实施者和落实者。
课程改革了,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转变。
“必修”课程关于“阅读和鉴赏”提出了如下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
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
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帮助理解结构复杂、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
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良好环境,提供有利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应鼓励学生批判质疑,发表不同意见。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新课改下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在思想上引起教师自身的高度重视,要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正确的人才观;其次,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最后,坚持继续教育,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做一名新时代、新课改、新课标下的称职教师。
新课改语文教师教学观念轰轰烈烈的课改运动登台亮相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发展壮大。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有幸参加了各种培训活动,并在实践中推行新的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语言学科。
语文的基础性究竟体现在何处呢?首先,语文的基础性指的是它是我们学习、传播我们母语的媒介,也是一个人立身为人之根本;其次,指的是学习语文、掌握语文的长期性和语文知识的包容性。
但在应试教育导引下的现时语文教学却没有注重其基础性,而是偏离了其本来的方向,从而使语文学科失去了本身应有的魅力,也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因此,我就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观念的转变问题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
“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
于是堂堂课都由教师唱‘独角戏’,事事包揽替代,把学生看成是盛装知识的‘容器’”。
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没有考虑到正在课堂中听课的学生的感受,对学生的思维训练更是无从谈及,教师还只是在字词句、语法中捣来捣去,让学生机械地掌握“死”的呆板的知识,这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反而使学生对语文学习本来厌恶的情绪不断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有一味接受的份儿,而没有自己主动参与学习的份儿,没有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动手实践、自我探究,进行交流合作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也是无从谈及。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转变范文
试论新课程改革中的语文教师的观念转变摘要: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课程理念也要求求新求变,对语文课程目标观,课程内容观,课程评价观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刻创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育理念方面,在知识能力方面(语文能力和教学能力),在人文素养方面进行深刻的变革。
语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
关键字:新课程理念;语文教师;转换观念Abstract: Development of Reform of new Chinese course requires course ideas, newer and to change for Chinese courses goals view, course content view, course appraise view, this three aspects require a profound innovation, which requires Chinese teachers in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in the knowledge capacity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teaching ability), in humane accomplishment carry on the profound changes. Chinese teacher must change his idea.KeyWords: New course ideas, the change of Chinese Teacherˊs idea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中学语文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诸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当前,伴随着全球教育的改革,我国也颁布了新课程标准。
教师是新课程贯彻实施的关键,课程的改革需要教师转变观念。
教育教学中教师与课程的关系一课程为教师科学地进行教学设计提供了依据(一)课程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转变教育观念 适应高中语文新课改
转变教育观念适应高中语文新课改目前,高中课程改革正在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内容改动了,教学模式“革新”了,教学方法变化了,教学手段灵活了。
如何恰当的理解语文课程改革的“新”,对当前课改有很强的现实性。
的确,相对于以往的历次语文课程改革来说,这次课改有许多革新之处,它的“新”体现在教育理念的更新、师生角色的转变、对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更新等方面。
现就我个人的理解谈谈“新”的具体体现。
一、教育理念的更新树立全面的学生观。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
这就要求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教学、看教材,因为他们是文化中的人、时代中的人、活动中的人、世界背景中的人、现实中的人。
因此,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做到:1、关注每位学生,尤其是差生,关注他们的衣食住行,关注他们的所思所想,关注的实质就是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而关注的本身则是最好的教育。
2、教师要学会尊重、赞赏学生。
记得有位著名的教育家曾说过:“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
”因此,语文课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棵幼苗,让它不断地生长、壮大,最后排挤掉缺点的杂草。
我们知道,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要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尊重学生是教师的一种手段,也是教师应追求的一个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走进学生的心灵,与他们一道泛舟学海,寻找真理,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关注每个学生的进步,尊重学生的思想,哪怕是错误的答案,也要帮其分析原因,而不去讽刺挖苦,以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尽量创造一种和谐的、支持性的、宽容性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探索,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3、在语文课改实践中,教师除了要面向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和其他教师合作,齐心协力地培养学生。
其次,还要与家长沟通,处理好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力求在教育方法和要求上与家长一致。
4、尤为重要的是:在新课改下,语文教师更要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教师角色转变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的灌输者和评判者的角色。
然而,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教师角色也在发生转变。
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需求,成为摆在高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从知识传授者到知识引领者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在信息时代,知识的获取已经不再依赖于教师的灌输,而是通过互联网等途径随时可得。
因此,高中语文教师需要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成知识引领者。
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从检验者到指导者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评判者的角色,对学生的作文、阅读等进行评分和批改。
然而,这种评分和批改往往只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
在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放弃过度强调评分和批改的做法,而更多地扮演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帮助他们找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并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建议,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三、从传统教材到多元化资源的转变传统的高中语文教材往往以文言文为主,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当今社会,学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文化和思想冲击,因此,教师应该摒弃单一教材的观念,引入多元化的教学资源。
教师可以通过文学名著、报刊杂志、网络文章等多种途径,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探究的转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探究精神。
然而,现代化的高中语文教学应该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组织讨论、开展项目研究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从传统评价方式到综合评价的转变传统的评价方式注重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发展。
[语文教学,观念,策略]转变教学观念,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转变教学观念,优化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观念,用积极创新方式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对语文知识进行探究。
开展教学的同时,教师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探究欲望,使他们参与过程中获得更多知识,促进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新课改转变观念优化教学自主探究随着语文新课改的深入,高中语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进行教学创新改革时,教师不仅要对教学大纲进行深入分析,掌握要求教学的重点内容,还要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沟通了解。
使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
教学中,教师要优化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对知识进行体验,提高新知识的内化程度,实现高效高中语文创新教学。
一、转变教学观念,进行教学创新改革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各学校都如火如荼地开展了教学改革。
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深入分析新课标的要求,转变传统教学观念,用创新精神进行教学改革。
通过积极探究和发展,语文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于一些教师急于在新的教学方式中取得进步,过于重视形式教学,使教学脱离学生根本,起到阻碍教学发展的步伐。
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根本出发,改变教学方式的拿来主义,不断改进教学方式,找到适合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高中语文教学改革需要一个长期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为实现创新、高效的语文教学努力。
二、创设和谐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负责学生的学习进度,并强制性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
在被动压抑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由于叛逆心理,导致师生关系不和谐,阻碍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不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要注重学生能力和素质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通过自主探究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体验。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转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发生着转变。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更多的角色转变来应对挑战。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探讨。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下,高中语文教师往往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
而在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不仅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主动思考,主动探索,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获取知识。
这就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兴趣,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扮演评价者的角色。
在新课改下,教师的评价不再只是单纯的给学生打分,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建议,指导学生在学习中进步。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及时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肯定。
通过教师的评价,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提升学习能力。
高中语文教师还应该扮演协调者的角色。
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与教育管理者,家长和社会协调一致,共同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要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给予家长适当的教育指导,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良好互动,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新课改下,高中语文教师的角色正在发生着重大的转变,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角色,更需要扮演引导者、培养者、评价者和协调者的多重角色。
高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希望全国各高中语文教师都能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成绩
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语文教学成绩摘要:明确新课程标准要求,中职学生是直接面向人才市场的劳动者,与同龄人相比,他们是最先走向社会的创业者。
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成绩,培养出更多创造性人才。
关键词: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创新社会的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的一代劳动者,职业高中语文教师肩负着培养创新精神的劳动者的责任。
转变观念、创新教法势在必行。
笔者根据几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一、以学生为主体。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语文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要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课堂上教师要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自主地学习。
教师应该用渊博的知识征服学生;用妙趣横生的教学语言感染学生;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
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师生的互动,这样学生的潜能才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比如,教学曹禺的话剧《雷雨》,为了加深同学们对其主题的理解,我找来1999年10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落成再次重排的《雷雨》碟片,组织大家观看。
看完后,组织学生认真讨论。
大家在一起共同探究《雷雨》的主题和人物的性格特点。
课堂上争论得十分热烈,多数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课后同学们都写了观后感,大家谈得都很深刻。
这篇课文我教过好几次,唯有这次教学效果最好。
二、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效率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师课堂教学的效率,主张课堂教学要追求“有效性、高效性”。
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地、自主地、主动地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法。
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对新知识记忆深刻,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欣喜。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引导,多指导,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动手,多动口,多动脑。
积极参与思考和讨论。
例如:在学习《茶馆》一文时,很多学生无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只是肤浅地看个红火热闹。
这时候教师要适时地加以引导,提醒学生作者写作的大背景。
可以在指导学生通读的基础上。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语文教师只有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然而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摆脱不了传统的教学观念,这与新课标倡导的“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相矛盾。
结合几年的教学实践,就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转变的观念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首先,要倾注热情,努力去研究新课标,从理念上准确把握理解新课标的精神,只有学习、理解、充分把握了新课程理念的精髓,我们才能够正确的执行新课程。
然后,要积极地大胆地去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理念变为课改的实际行动,也只有实践才能把新课标转化为活生生的教学成果。
“人生能有几回搏?”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执着地研究,不断地实践,立志在为课改作出贡献的同时,把自己锻造成新世纪优秀的语文老师。
其次,语文教师应理清自己在学生与教材之间扮演的角色。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的任务就是做到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去获取知识。
教师的作用就像桥,实际上就是引导学生自觉的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引导学生怎样更好的理解教材。
而教师要做的只是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
我们不能把我们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不能越权代替学生思考作者言论。
要让学生充分与教材交流,在交流中充分思考,教师适时的加以引导,使得学生在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环境中逐渐的学会学习,从而调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三,准确把握《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全面体现。
1.拓展思想,重新认识教学内容。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改变教科书是教学唯一内容的狭隘认识。
教材的知识是有限的,课堂教学也是有限的,然而知识是无限的,随着当代科学文化迅猛的发展,学生光学会教材是不行的,也是不够的。
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第一篇: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新课程标准促使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摘要]影响教师教育观念形成的因素包括教育传统、现代教育理念、个人经历和教育现实四个方面。
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实现真正转变,不仅仅需要教师通过学习培训或对自己的教育经验进行总结与不断的反思,从而使自己的教育观念不断得到提升,更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使自己学习、体悟到的理论知识下沉到教育实践中并接受实践的检验。
[关键词] 教育观念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改革研究性学习新课程已经走进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正冲击着我们头脑中的旧有的观念。
教育观念的创新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前提。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学科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有没有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素质,这是推动学科教学创新,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所在。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是教师要成为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育艺术的探索者,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校本课程的开发者……。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能否成功,改革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教师。
就教师而言,要适应新课程教学,就必须通过继续教育对新课程充分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实施并根据新课程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在新课程实施中实现自身发展,教师的发展又将构成新课程实施的条件。
首先,必须认真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等方面的理论,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
如我们经常讲教育,教师天天搞教育,但到底什么是教育?我们在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知识观,学生观、人才观等教育思想方面恐怕都有重新认识和认真反思的必要。
其次,随着新课程的运行,教师要调整自己的角色,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核心,不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多少,其目的,是培养和发展人。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的教育可概括为六个字“教师讲、学生听”。
形成了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生是被动的、机械的接受者,从而完全阻止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与思维训练、个性培养等。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摘要】新课程的实施对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教师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应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发展潜力。
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也成为教师的重要任务,强调任务型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转变,倡导平等互动和合作探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得到推崇,更多侧重于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发展潜力。
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正经历着转变,这是必然的趋势。
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适应新课程的要求,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关键词:新课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综合语文素养、任务型教学、探究式学习、平等互动、多元化教学方法、评价方式、转变、更新、必然趋势。
1. 引言1.1 新课程对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的转变。
传统的教师主导型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和学生的需求,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关注学生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
语文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引导他们自主学习,通过合作、探究和实践,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新课程要求语文教师重视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关注学生的文学鉴赏、思维品质和人文素养。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综合素养,培养他们的情感认知、审美情趣和道德情操,使他们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人文修养的终身学习者。
强调任务型教学和探究式学习是新课程的重要特点,语文教师要通过设置真实情境和具体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促进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成长和进步。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也是新课程下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方面,教师应积极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和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随着时代的变迁,教育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在新课程的实施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随之发生了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随着时代的前进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教师们也在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以适应新课程的要求,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表现在教学目标上。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而在新课程下,教学目标更多地偏向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语文教师们开始将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注重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仅仅能够掌握知识,更能够形成良好的语文习惯和有效的语言运用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也在进行调整和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偏重于文言文的学习和背诵,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们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他们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从而在学习过程中更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在教育评价方面做出了调整。
传统的教育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们更加注重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他们希望通过多种评价手段,如平时表现、作业完成、课堂表现等,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师角色上,新课程下语文教师也在进行着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师往往以传授知识和灌输思想为主,而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更多地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他们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表现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育评价和教师角色等方面。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教育领域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面临着新课程下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更新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着许多问题,如教与学脱节、学生缺乏主动性、语文素养缺乏等,这些问题促使我们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新课程下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语文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
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者,更应该是引导者和激励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跟随时代的步伐不断进行更新与改进。
只有不断进步、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要求,引领学生走向成功。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新课程下语文教学的特点、教师如何应对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与改进。
愿通过这些讨论,能够为广大语文教师在新课程下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
1.2 问题提出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明显的转变,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是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学生则是passively 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往往导致学生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无法真正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师们逐渐意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
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将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实践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仅要掌握丰富的教学知识和技能,更要具备带领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的勇气和能力。
问题提出:在新课程下,语文教师需要如何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以适应当今教育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这是当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探讨这一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2. 正文2.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1. 重视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观念的转变摘要〕新课标准的制定,明确了素质教育所必须解决的具体问题,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思想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语文素养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因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是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关键词〕转变观念教学方法改革1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1.1注重观察、倾听、交流。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并不是说教师把教学行为完全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行为,而是以教师的行为方式参与到学生学习活动之中。
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
观察主要指教师要观察学生的表情和行为。
教师要观察学生的目光以及表情,是跃跃欲试还是无精打采;充满自信还是软弱无力。
教师要适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和语言,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倾听主要要求教师倾听学生在课堂上的声音。
通过倾听来辨别学生是否敢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的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具有条理性,是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学生发言时,要及时捕捉创新的火花,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倾听,从中收益。
教师还要及时与学生交流,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1.2注重分享情感与认识。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人类千百年来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
分享意味着教师更多的是展示不是灌输;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
新课程要求教师与学生的合作与沟通,共同构建推理生成课程。
相互提供支持、启迪灵感、共享智慧。
当然教师也会有过失、错误和不足,要勇敢地向学生承认,让学生看见老师的坦诚,并以此为榜样,同时也可缩短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
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在新课程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必须要从传统角色中转换过来,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明确自己新的角色定位。
给自身定好位,教学会事半功倍的。
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
如果教师还是死守“师道尊严”,不转变观念,不能及时地完成角色的变迁,或许不久就面临着“换人”或“下岗”的危机了。
不是有人唱:“不是我不明白,是社会变化太快”么?看看报纸,听听新闻,我们身边时刻都发生着新鲜事。
如在有老师硬性规定:学生迟到了,要喊“报告”的时候,北京东城区提出“尊重”教育,允许迟到的学生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走进教室。
学生有事进办公室可以坐下来,与老师平等交谈等。
面对这样这种以往不可想象的变化,我认为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首先是“树立服务的观念”。
我们对教师自身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乃范”,就是“师道尊严”。
在认定了教师是授业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的同时,也确立了教师的尊严地位。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容易产生一种现象:学生求学,教师施教,求学者唯唯诺诺,施教者大恩大德,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有着至高的尊严,学生普遍产生害怕教师的心理。
有的老师甚至炫耀:看,我的学生多听话多怕我呀!平时教师往往只关照学生的学业成绩,热心于一部分学生,冷淡另一部分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应赋于全新的内涵——教育即服务育人,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不能厚此薄彼。
是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学生,教师本应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车,共同前行。
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思想理念,教师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位学生,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服务,这样教师与学生才会平等相处,教师才不会以施恩者的心态凌驾学生之上,对学生学业和行为上的错误,才不至于轻则责骂,重则惩罚,这样教师就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合理的权利。
可见,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教师才能真正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新课标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的转换
新课标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观念的转换一、对语文功能认识观念的改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新规定:语文课程注重人文性和工具性并重。
刘定一在《传统课程八弊》中说道:“传统课程至少抛弃了两件最有价值的东西:一个是相对于科研成果的科研过程,另一个是科研的主体——人本身。
”确实,传统的观念重工具性而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我们在上语文课的时候往往注重的是高考考的是什么,我们就教什么,而把语文课程搞成单纯的应试技巧的传授,忽略了语文的人文性和语文的审美情感教育,本身好端端的语文让教师上的疲倦,学生学的讨厌。
新课改的出台规定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并重,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改变原先的重工具性而轻人文性的观念,把语文课从枷锁中解救出来,把我们教师从繁重的教务中解脱出来。
我们绝不能抱残守缺,固守不改了。
二、对语文地位观念的转变。
新课标提出后语文绝不是单纯的一门专业课程。
刘国正先生说过“在课外的天地里,学生得到语文训练的机会很多很多,是课内所不能比的。
”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语文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有生活就有语文。
吕叔湘先生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
逛马路,马路旁边有广告牌;买东西,附带的说明书。
到处可以学习语文。
可惜的是,学习语文的最广阔的天地没有受到重视,甚至遭到人为的封闭。
”刘国正先生把学习语文的天地概括为三个层次:课堂、校园、家庭和社会。
课内外衔接,把课外看成另一块不可缺少的语文训练的阵地。
因此,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树立大语文观念,不要把语文课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或者仅仅为考试而上语文课,不要把语文割裂开来。
三、课堂教学观念的改变。
苏霍姆林斯基曾鞭辟入里地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学习的教育。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而把学生的在课程上变成单纯接受知识的机器,没有了思想,少个性,缺了活力。
新课标的出台,从教学思想和教学形式上都提出全新的要求。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应转变的四个观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应转变的四个观念一、语文教学由知识化向生活化、实践化转变,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新课程标准对生活所蕴涵的语文教育价值和学生生活经验予以了相当的重视和关注,深刻地体现了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思想。
语文学习从根本上来讲是与生活相联系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是生活的外延,不可能也无法把语文学习封闭在课堂内,切断它与广阔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的联系。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充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的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地沟通校内校外,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
另一方面,从语文能力来看,它在本质上也是实践的而不是认识的。
但长期以来,受苏联教育学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界定为特殊的认识过程的影响,在我国,包括语文在内的课程学习也被认为其本质就是认识的过程,导致在我国的语文教育实践中重分析、概括、归纳等认识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以口语交际、日常写作为主要内容的实际语文能力的发展,造成学生语文能力畸形发展的后果。
我们认为,只有充分利用语言交际的实际情景和语言运用的实践活动,才会使语文能力的发展保持最基本的动力,因此,以往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的意识和做法必须彻底改变。
语文教育教学应步入到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这一轨道上来。
教师应该改变以往以封闭的课堂教学堵塞语文教学源头活水的状况,实施大语文教育,指导学生运用课内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向课外延伸和扩展,去广泛接触社会和生活,从中吸取知识,吸取语言材料,参加广泛、实在的语言交际活动,从中领会语言博大精深的内涵,练就运用语言的各种技巧和习惯。
二、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积极的旁观者、组织者和理智的引导者,充分关注和尊重学生的体验新课程力主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以从根本上改变以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具有机械灌输意味的窘迫状况,明确提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的对话中进行”,“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新课程呼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
目前,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式、行为等都将随之发生重大的变化。
如果教师还是死守“师道尊严”,不转变观念,不能及时地完成角色的变迁,或许不久就面临着“换人”或“下岗”的危机了。
不是有人唱:“不是我不明白,是社会变化太快”么?看看报纸,听听新闻,我们身边时刻都发生着新鲜事。
如在有老师硬性规定:学生迟到了,要喊“报告”的时候,北京东城区提出“尊重”教育,允许迟到的学生不喊“报告”,而是悄悄地走进教室。
学生有事进办公室可以坐下来,与老师平等交谈等。
面对这种以往不可想象的变化,我认为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观念:
首先是“树立服务的观念”。
我们对教师自身的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学高为师,身正乃范”,就是“师道尊严”。
在认定了教师是授业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的同时,也确立了教师的尊严和地位。
在这种观念的指导下,容易产生一种现象:学生求学,教师施教,求学者唯唯诺诺,施教者大恩大德,教师成了知识的化身,有着至高的尊严,学生普遍产生害怕教师的心理。
有的老师甚至炫耀:看,我的学生多听话,多怕我呀!平时教师往往只关照学生的学业成绩,热心于一部分学生,冷淡另一部分学生。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应赋于全新的内涵——教育即服务育人。
教师的服务对象是全体学生,不能厚此薄彼。
是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好生差生都是学生,教师本应一碗水端平,让所有学生同乘一辆车,共同前行。
教师的一切言行都要为学生的成长服务,有了这种思想理念,教师就能面向全体学生,关心每位学生,为每位学生的成长服务,这样教师与学生才会平等相处,教师才不会以施恩者的心态凌驾学生之上,对学生学业和行为上的错误,才不至于轻则责骂,重则惩罚,这样教师就会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维护学生的合法合理的权利。
可见,只有树立了这种全新的教育观,教师才能真正地推进新课程的改革。
其次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
什么样的人才是人才呢?成绩优秀的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读重点,上名牌、是我们心目中的人才。
为了培养这样的学生,不少老师加班加点,频繁考试,让“违纪”学生抄10遍练习题的有之,让学生背作文的有之。
我们总是偏爱成绩好的尖子,对他们悉心关照,百般呵护,结果培养出的往往是畸形“人才”——他们因时常被“自豪”的“光环”笼罩着,往往是言行举止高高在上,而且对社会、对学校、对老师少有“感恩”的心!这样的学生很难合上时代需要的节拍。
有个教育名家早就说过:成绩是教育的副产品。
回头想想,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对我们有用的到底有多少呢?有用的是学习方法,是人文意识,是一颗善良博爱的心。
爱因斯坦说:所谓的知识,就是把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忘掉以后,剩下的那部分。
不是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么?有“用”就是“材”!也就是说,一个人只要在社会的某个工作岗位上能发挥他的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就体现了他的人生价值。
有位校长对他的老师说:要善待优等生,他们可能成为科学家,为我们学校添光增彩。
也要善待中等生,他们可能做官,为我们学校批条子、剪彩。
更要善待那些中下生,他们可能很会赚钱,将给我们学校捐资呢!话也许“实在”了些,却值得细心品味。
比如一块砖,建在高楼大厦上和铺路面上的作用,应该是一样的发挥了“材”的作用,而我们往往只看中前者而忽视后者。
这,很不公平!
杜鲁门当选美国总统后,有人拜访他的母亲:“有杜鲁门总统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很自豪。
”这位母亲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呢!”相反有位女孩得知自己舅舅是美国总统时对她妈妈说:舅舅是总统,你怎么没有告诉我呢?母亲平淡地说,这有什么好说呢?会当总统的人很多啊!
是的,没有不成功的学生,却有太多不善于发现学生成功的老师。
可谓“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呐。
只有树立全面的人才观,承认差异,才会放弃以学业成绩高低论好坏的理念,才会发现学生的特长,真正的做到善待每一位学生。
只有把心放开,才能坚信人才多样化,坚信人人都能成才,才能成为发现“人才”的伯乐啊!
再者是“树立‘爱即师魂’的观念”。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面对一群有活力四射的学生,只有撒播爱的种子,才可喜获“感恩(父母、老师、社会、生命)”的回报。
知识是冰冷的,唯有经过老师心灵的加温,才能使学生愉乐地接受。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
不能把爱简单地理解为“打是亲,骂是爱”,甚至简单地认为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就是爱。
因此教学中必须营造彼此沟通、心心相印的氛围,多看学生的闪光点,多参与学生交流,多从做人求知等方面予以关照。
正如马卡连柯说的:爱的本质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我们应尽量做到:在任何情况下不给学生打低分,任何情况下不羞辱学生。
为此老师应该及时实现角色的变迁:
一是实现由“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促进者的角色转变”。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应该被师生互教互学所代替。
教师不应该是单纯传授知识的人,应该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引导者。
教,是为了不教。
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变化递增快,教师想在几年时间里把“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是不可能的,也没有必要。
学生获得知识的渠道早已多样化,有些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老师懂得多、懂得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不是说,将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懂得学习方法的人么?
因此,新课程呼唤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成为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形成的引导者。
教学的重心应该放在促进学生的“学”上,以实现“不教”为目的。
教育教学过程中:做个积极地旁观者,直接参与学生学习,但参与却不是干涉。
所谓旁观者清,教师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引导,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处理好课堂上“活”而“不乱”的关系。
另外,教师应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潜移默化者。
有人说:一个人在青少年求学时,没有遇上一个他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就是一个潜在的犯罪分子,如果他遇上心目中的好老师,那么他即使坏也坏不到哪里。
我们应信任学生,赏识学生,要关心学生,呵护他们的心灵。
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园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二是实现由“教书匠向科研型角色的转变”。
在一度考成为老师的法宝,分,成为学生的命根的“传统教育”下,老师变成了只管教和考,学生只管学和分,从而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诱发出紧张的师生关系。
多年来我们的教育是“一根粉笔一张嘴”。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机械地执行课程计划,一是一,二是二,成了教材知识的传声筒,成了按部就班的“教书匠”,教师往往把课本里的答案当圣旨,忽视或不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学生成为教师的复制品,谈不上什么创新和创造。
有个笑话是这样说的:老师在黑板上画个圆,问这圆像什么?幼儿园小朋友讲十多种,小学生讲出了十来种,中学生讲出了八九种,大学生讲出了两三种,社会上的人们一种也讲不出来。
为什么?怕讲错了被人笑。
教师忠实地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教学方法一成不变。
新课程则认为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科书和其他有关资料”才能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才能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加以反思、研究和改进,最终成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科研型的教师。
三是实现由“传统教学思维向现代教学思维转变”。
教师这种转变体现在: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由重教师“教”向重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单向信息输出向师生信息互动转变。
现在的学生接触面广,能提出许多让老师措所不及的
问题来,作为教师不能独断专行,把学生的“奇思妙想”一棍子打死。
应以发展的眼光、多元的思维来审视学生,鼓励他们“异想天开”。
有个作家曾经说过,成功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宽容的人,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懂得生活美的人。
教学中多以发散的思维看来学生,尊重学生的想法,尽可能地少一些纯科学性的、系统性的术语,多一些生活化的甚至是“不合常规”的语言,实现语文教学现代化和生活化。
可谓“生活即语文”也!
总之,社会在变,学生在变,我们的教学环也在变。
教师与其被动地适应、被动的变化,不如积极主动地“学在先,变在先”,站在课程改革的波峰浪尖上,做高中课程改革“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