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3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高考题型集训:第1部分 小题对点练 训练5 含答案
题组1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1.(2015·昌乐二中期中)1505年,葡萄牙远征军指挥官阿尔玛达率队开赴印度之前,国王亲自授旗并指示:“同穆斯林作战,同其他异教徒做生意.”对此材料理解全面的是( )A.葡萄牙仇恨穆斯林,不同他们做生意B.葡萄牙只是为了发展贸易而对外远征C.葡萄牙远征更多的是为了改造异教徒D。
葡萄牙远征兼有经济和宗教双重目的2.(2015·济南联考)16世纪的一位英国人曾说过,以前的农民及其一家都睡在地板上,厨房里仅有一两口锅;而到16世纪末,一位农夫可能拥有“在橱柜里摆有一套精致的锡铅合金餐具,三四张羽绒床,好几套床罩和挂毯……以及一打羹匙".这一现象说明( )A。
工业化推动了农业的商品化B。
世界性的贸易体系开始形成C。
商贸中心转移推动了英国经济快速发展D。
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3。
(2015·莱芜一中模拟)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的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全都变了;水手成了最令人羡慕和尊敬的职业;各种游记成为畅销书;商业精神大大加强。
而这些观念、习俗变化的轨迹都强调了人的价值作用。
下列对该现象本质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
新航路开辟导致欧洲价值观念、风尚习俗巨变B.新航路导致欧洲职业选择巨变C.文艺复兴为探险家提供精神动力-—人文主义D。
资本主义萌芽引起欧洲社会广泛变化4.(2015·南昌联考)有人说,欧洲人开辟新航路追求的是“物质财富”,而郑和下西洋则追求“精神财富",如果把二者结合在一起,就称得上完美的航行了。
对这句话的错误理解是( )A。
强调这两次航行都有美中不足B。
郑和下西洋是宣扬国威的政治行为C。
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是一种掠夺D。
同时指出了两次航行的弊端题组2 暴力追求财富的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市场拓展5。
(2015·汕头二次联考)某史学家说,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考前三个月2022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3 Word版含答案
题组1社会主义方案经济体制的建立1.(2021·衡水检测)1952年,各种全部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
据此可知中国当时()A.小农经济照旧占主导B.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头C.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D.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2.(2021·扬州第一次统考)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进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方案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进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转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头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变革生产关系与进展生产力并举3.(2021·洛阳调研)“1954年入秋以来……中国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
特殊严峻的是,不少地方,农夫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预备不乐观,生产心情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缘由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B.三年自然灾难C.三大改造中存在着“左”倾冒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4.(2021·北师大附中月考)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占到45%,而其他语种的只占6%。
这一状况最有可能消灭在()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一五”方案时期5.(2021·昌乐一中月考)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全部制转变为集体全部制和全民全部制,才能提高生产力。
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
这反映出毛泽东()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全部制结构上,主见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见实行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进展阶段上,主见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题组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6.(2021·平顶山检测)20世纪50年月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夫“制造”水稻和高粱杂交方法;陕西西安农夫“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夫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新教材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练十三近代民族独立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国际法的发展含解析
专题突破练十三近代民族独立运动、社会主义运动与国际法的发展一、选择题1.(2021·安徽安庆质检)1840年7月,英国全国宪章派协会宣告成立,协会追求下院的彻底改革,同时认为只宜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
协会成员及其发动组织的工人群众在请愿途中遭到宪兵的镇压,国会也拒绝接受请愿书。
随后,英国内阁下令解散协会。
这可以用来说明( )A.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B.民众反对资产阶级代议制C.议会与内阁政治上共进退D.工人阶级尝试建立新政权2.(2021·全国课时练)19世纪初,法国思想家圣西门主张:“工业者阶级应和皇帝缔结一种联盟,好像以前和路易十五所缔结的一样。
它应该和君主政权共同努力来建立工业制度,在这种制度中,最出色的工业者,将成为首要的阶级,而掌理国家的经济。
”这说明圣西门( )A.认可工业化社会中的剥削现象B.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C.希望通过和平手段废除君主制D.主张通过和平改造实现理想社会3.(2021·湖北荆门联考)下图为《共产党宣言》两个时期的不同版本。
版本观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德国政体日臻完善B.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C.工人阶级渐趋保守D.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4.(2021·安徽江淮十校质检)马克思指出,1871年,欧洲大陆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都没有占人民的多数。
巴黎公社不仅代表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实际上也应代表除了富有的资本家和地主以外的全体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
马克思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B.应扩大革命的联盟力量C.不可能在一个国家获胜D.面对的反动势力很强大5.(2021·山东章丘质检)下表反映了拉丁美洲部分国家特定时期的外贸数据(部分)。
这些数据透露出的正确信息是( )A.发达国家原料市场被抢占殆尽B.拉丁美洲民族国家的现代化成就突出C.拉丁美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工业革命促进了拉丁美洲经济的独立6.(2021·江苏淮安期中)下图是罗得斯巨人漫画。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模块二 世界古代、近代篇 第三步 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
(通用版)2016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部分模块二世界古代、近代篇第三步中外关联专项跟踪训练1.(2015·山东烟台一模)17世纪40年代,伴随着明王朝的灭亡,清王朝建立起在全中国的统治。
而同一时期的英国,也经历了一场不同含义的“革命”,这一“革命”最终结束了旧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东方的没落和西方的崛起都明显加快。
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东西方“天平”失衡主要是指( )A.东西方文明的衰亡和兴起B.东西方经济实力的对比和变化C.东西方社会发展方向的变化D.东西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和变化解析:选C。
东方文明未能及时跟上历史发展的趋势进行转型,但不是“衰亡”,故A项错误;东西方失衡不仅仅是“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的变化,B、D两项以偏概全,故排除;从历史发展的趋势看,西方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东方封建专制加强,故C项正确。
2.(2015·贵州安顺三模)萧功秦认为现代化有三种模式:原生型——在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次生型——原封不动地被殖民者从其母国带入;感应型——一些传统君主国在承受西方挑战后开始了现代化。
下列国家现代化模式对应准确的是( )A.英国、法国——原生型B.日本、英国——感应型C.美国、德国——次生型D.中国、日本——次生型解析:选A。
英国和法国的现代化是本国的资本主义萌芽由小到大逐渐发展起来的,在发展过程中打击、推翻封建势力,建立属于资产阶级的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故A项正确;英国是原生型而不是感应型,故B项错误;美国作为英国的殖民地,它的现代化基本上是从英国带过来的,属于次生型,德国属于开明专制型现代化类型,故C项错误;中国和日本都属于感应型,故D项错误。
3.(2015·湖南永州三模)近代以来,一个国家的疆界观与现代化历程紧密相连。
我国学者孙宏年认为“疆界观”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文化上的“疆界观”,另一种是地理上的“疆界观”。
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一(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含解析)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一(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含解析)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主流思想(1)古代中国主流社会思想的发展演变:百家争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和发展;宋明理学;明末清初的早期启蒙思想等。
(2)近代中国西学东渐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救国思潮;地主阶级的“师夷长技”思潮,资产阶级的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思潮(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学习西方思想文化思潮(民主与科学);无产阶级学习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思潮等。
2.社会文学艺术形式古今中外不同时代各具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如《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西方世界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艺术流派的文学、艺术等,均体现着上述唯物史观原理。
1.(2015·保定联考)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 )A.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B.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D.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2.(2015·烟台联考)“文化是一个民族历史的沉淀与累积,又是现存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而文化反过来又能给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带来巨大的影响。
”下列文化现象与封建商品经济发展及市民阶层的扩大关系密切的是( )①唐诗的繁荣②理学的形成③宋词的兴盛④明清小说的兴起A.①③B.②④C.③④D.①②3.(2015·深圳校际交流卷)进入明代后,随着杂剧艺术的日益衰落,南戏变得愈加繁盛,并形成了昆山、弋阳、余姚、海盐“四大声腔”,流传于各地,此即为明代戏剧传奇的兴起。
这种局面的出现,反映出当时( )A.中国文化地域性浓厚B.思想解放的风起云涌C.经济重心的日趋南移D.市民阶层的日益壮大4.(2015·德州联考)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贵族)文学,庄重深沉、简洁、精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专题训练:中国古代史高考考点练习
中国古代史考点针对练宗法分封制1.(10 课标)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2.(12 广东)“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的现象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削弱B.宗法制的消亡C.中央集权的加强D.分封制的巩固3.(08 广东)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
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
此事说明当时A. 实行了内阁制B. 设立了军机处C. 实行了分封制D. 郡县制受到挑战4.(11 课标)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5.(13 课标 I)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行西周的分封制度6.(11 海南)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
“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参考答案: CCC CC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1.(10 课标)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
”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2.(08 海南)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11 含答案
题组1从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1.(2015·北师大附中期中)“事情的真相是三四年后,欧洲对外来粮食和其他大部分来自美国主要产品的需要较诸它目前所能偿付的能力要大得多,因而它必须获得实质上的额外援助,否则,便得面对具有非常严重性的经济、社会与政治的危机。
”为了避免“危机”,美国( )A。
占领德国B。
建立北约C.实施马歇尔计划D。
提出杜鲁门主义2。
(2015·山师附中检测)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
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联的扩张。
以上数据说明( )A.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有其社会必然性B。
美国百姓对苏敌视是冷战的主要原因C.苏联扩张导致美国百姓对苏好感度下降D。
杜鲁门主义导致多数美国百姓敌视苏联3.(2015·信阳第一次检测)《欧洲梦:21世纪人类发展的新梦想》:“当美国精神日趋衰微的时候,新的欧洲梦诞生了,它强调群体关系而非独立自主,强调文化多元而非同化,强调生活质量而非财富积累,强调可持续发展而非无限制的物质增长.”“欧洲梦”的含义是()A。
欧洲英法等国强调独立自主B。
欧洲大多数人主张走文化同化之路C.欧洲与美国霸权主义相悖的和平梦D。
欧洲正在推进的一体化进程4.(2015·张家港检测)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
”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
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D. 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5。
(2015·烟台联考)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三个阶段:以美日同盟为基础的“多边自主外交”;加强美日关系,同时在中国和苏联之间采取“等距外交”;以美日合作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考前三个月第二部分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如何考证史料的真伪。
辩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取真实可靠的史料。
要考辨真伪就一定要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物证和理证。
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利用常识和推理证明。
要辨伪必须全面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辨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作证据。
例1 (2015·某某高考)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某某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某某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理论指导1.《某某子》是汉初黄老之学的代表作,主X坚持汉初旧制,无为而治,X安作《某某子》的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削弱诸侯、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改革。
2.文献资料:文献可以理解为记录知识的一切载体,文献不但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资料。
3.实物资料是指人类在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的或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遗存的总称。
比如说遗物、遗迹等。
其主要作用有三: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前的历史;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文献记载的错误;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再现历史。
例2 (2015·某某高考)武则天是学界和社会大众关注、热议的历史人物,墓前的无字碑引得千年评说。
唐人史著对其事迹记载比较客观,宋明以来,在理学思想影响下史家评价逐渐发生变化。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史家主观认识影响史事客观评价B.历史人物评价永远难有定论C.多数人的意见更能反映历史真相D.时代愈近历史的评价愈客观理论指导1.评价历史人物必须建立在史实的基础上,决不能主观臆断,空穴来风。
2016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高考选择题60分练(一)
选择题满分练高考选择题60分练(一)(时间:20分钟)1.(2015·北四市一模)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说:“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列强之间订立国际条约都要把‘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等家庭小事,写入国际公法,以维持世界和平。
”“列强”的做法( )A.加强了中央集权B.维护了宗法制度C.导致分封制崩溃D.促使了礼崩乐坏解析中央集权是中央加强对地方控制,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毋易树子”意思是不要更换太子,“毋以妾为妻”意思是不要以妾为妻,“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维护的是宗法制中的嫡长子继承制,故B项正确;列强订立条约容中没有体现分封制容,故C项错误;“列强”的做法维护了宗法制度,不能体现促使了礼崩乐坏,故D 项错误。
答案 B2.(2015·二模)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3.(2015·宝应调研)唐宋时期,户籍中出现了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称谓。
这反映出当时(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传统农业生产衰退C.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加强解析中国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才开始解体,故A项错误;商品性农业的发展并不意味着传统农业的必然衰退,可能是同步发展,故B项错误;据材料“茶户、桑户、药户、漆户、蚕户等许多新称谓”可知当时经济作物种植兴起,经济作物面向市场,也即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故C项正确;材料中各类户籍仅仅从其种植类别而定,并非是佃农,故D项错误。
《考前三个月》高考历史(安徽专版)大二轮高考题型练-题型1 选择题 文字材料型 Word版含解析[ 高考]
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
D.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答案D
解析从材料“这个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说明该宪法是在1949年以后颁布的,A、B、C三项都是共同纲领的内容,体现不出是对“共同纲领的发展”。
8.《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主编、英国学者麦克法夸尔说:“1949年是政权的更替,1979年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解放。从这个意义上讲,邓小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毛泽东高。”作者的观点主要是立足于()
A.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
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
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对十月革命的祝贺,并且从贺词中可以看出其对世界各国无产者的影响。
22.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苏联()
2.据《礼记·月令》载:“百工咸理,监工日号,毋悖于时,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礼记·王制》中还说,如有人挟“奇技、奇器以疑众,杀”。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古代中国,这种指导思想对手工业生产实践产生的影响是()
A.政府轻视对手工业的生产管理
B.扼杀了能工巧匠的聪明才智
C.手工业产品的质量难以提高
D.手工业生产的规模无法扩大
A.权力的制约与平衡B.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C.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D.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答案B
解析这段话的前半部分打了两个比方,一个心脏一个大脑,似乎都很重要。关键在后面,他强调了心脏对于生命的决定作用要重于大脑;也就是说,对一个国家而言,法治至关重要,立法权要在行政权之上,而议会掌握国家的立法权。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史观史料史学专题演练测试WORD含解析
2016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史观、史料、史学专题演练测试一、选择题1.(2015·山东·15)“中国历史与西方历史的会合结束了中国的闭关自守,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
”这强调的是()A.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西方的主导性B.近代中国和世界的碰撞与融合C.中国按照西方模式向近代社会演变D.中国近代史是西学东渐的过程【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与理解能力。
题干材料“使它越来越多地介入世界事务,乃至于到今天,在中国或西方发生的事情都会即时产生相互的影响”说明中国与世界之间联系越来越密切且相互影响。
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中材料没有体现,C、D两项明显与题意不符。
2.(2014·山师附中)1840年起至1930年间,中国共开放77个城市作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特殊产物。
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
毛泽东对近代通商口岸的观察所体现的视角是()A.阶级斗争视角B.全球视角C.文明演进视角D.近代化视角【答案】 A【解析】从材料“帝国主义利用通商口岸为基地,造成‘买办的和高利贷的剥削网’,培养出为帝国主义服务的‘买办阶级和商业高利贷阶级’,便利其剥削广大中国农民”可以看出这是阶级斗争史观。
3.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B.阶级斗争分析法C.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D.历史结构分析法【答案】 C【解析】由题目中的信息“记住这个时代”“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利用”即可知该观点应属于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高考题型集训:第1部分 小题对点练 训练14 含答案
题组1世界近现代的科学成就1。
(2014·广东高考)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从有机物经济向无机物经济的转变,即生产活动中的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
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 )A.蒸汽机B.计算机C.牛顿经典力学D。
达尔文进化论2.(2015·兰州模拟)“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
”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A.神创论与进化论B。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C。
经典力学与量子论D.相对论与量子论3。
(2015·泰安二次联考)《西方文明史》载:“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智力和文化的历史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
”其“重大的变化"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兴起②近代科学的诞生与发展③启蒙运动兴起④浪漫主义文学兴起与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 D。
①③④4。
(2014·四川高考)如图形象地刻画了1936年美国电影《摩登时代》的主题.该电影( )A。
肯定了工业革命带来的巨大进步B。
揭示了工人被机器所异化的命运C。
宣传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成效D.以悲剧手法描绘了工人的生活状况5。
(2015·东营一中检测)阅读《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下列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科技成就基础研究年代(A)应用研究年代(B)生产推广年代(C)A—B年差B—C年差A-C年差蒸汽机168717111776246589发电18311888188957158A。
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B。
科技成就都以科学理论重大突破为基础C。
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D。
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生活影响越来越大题组2 近代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6。
(2015·德州联考)当代英国戏剧学者沁费尔得指出:“就贝克特而言,他的剧作……描写了人类山穷水尽的苦境,却将戏剧引入了柳暗花明的新村。
2016版高考历史(全国通用)考前三个月二轮复习高考题型集训:第1部分 小题对点练 训练2 含答案
题组1古代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1。
(2015·湖南五市十校联考)“就如中国的农民,欧洲使用木制农具时,他们已经用铁犁耕田.而当欧洲也使用铁制农具时,他们仍在使用铁制农具。
中国人把一种经济体制和社会结构运用到很高的水平,却没想到要改善和替代它。
”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
自然经济的脆弱性B。
欧洲经济后来居上C.铁犁技术更新缓慢D。
小农经济的停滞性2。
(2015·洛阳六县统考)《古代人与夏天的斗争》:“自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2015年的3 781年间,中原地区每3年5个月就有一次较大水灾,每3年4个月就有一次严重旱灾。
”这些自然气候现象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影响不包括( )A。
重视水利工程的修建B。
灌溉工具创新不断C.水排成为汉代抗旱利器D。
重视农耕经验、技术的总结3。
(2015·青岛联考)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
大儿来觅襦,小儿来觅裤。
"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
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B。
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D。
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4.(2015·潍坊第一次联考)“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
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
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
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关于这首诗,下列表达最准确的是(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B。
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C。
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D。
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题组2 由家庭手工业到明清手工工场5。
(2015·乌鲁木齐检测)历史学家王家范说: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基本形态的分布态势,极像哑铃,两头粗壮,中间细长。
“细长"者在这种“分布态势”中应为( )A.官营手工业B。
家庭手工业C。
民营手工业D。
工场手工业6.(2015·广州调研)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小题提速练3-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小题提速练(三)(时间:30分钟分值:48分)24.《诗经》中多篇诗歌描述几位从事劳役的农夫的家庭,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
《国语》中也记载尹铎为赵简子守晋阳,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
这些记载共同反映出当时( )A.争霸战争使人心趋向统一B.政府抑制小农经济的兴起C.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D.社会动荡冲击了宗法观念C[由材料“因为服役者长期在外,导致田园荒芜,父母失去依靠”,尹铎“为争取民心,乃‘损其户数’(‘民优则税少’)”等信息,并抓住时间——《诗经》《国语》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土地私有制以及需要缴税,说明土地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过渡,即土地制度出现了根本变革,故选C项;题干未体现百姓的统一愿望,故排除A项;战国时期,政府鼓励小农经济以支持战争,故排除B项;题干未提及宗法制受到冲击,故排除D项。
]25.A.认识到大一统国家的特性B.强调华夷有别的天下秩序C.主张对边地民族加强管控D.构建华夷同源的历史叙事D[题干提及匈奴、越族、秦国、楚国等都是五帝的后代,说明《史记》强调华夷同源,故选D项;汉朝时,匈奴与中央敌对,故排除A项;司马迁强调华夷同祖同源,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管理地方史实,故排除C项。
]26.宋代时,张载力主恢复三代政治,尤以井田、封建和制度复古为主要手段;朱熹在奏议中经常提及要“变科举、均田产、振纲纪、罢和议”。
宋代知识分子的这些主张( ) A.力图弘扬儒学强化伦理的传统B.成为解决时代弊政的有力武器C.深化了民本思想中的平等观念D.对君主权力的合法性提出挑战C[题干提及张载、朱熹主张“均田产”、复古井田等,蕴含爱民、平等等思想,故选C项;题干未提及儒学加强伦理关系,故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主张有些是不合时代的,如复古井田、实行分封制等,故排除B项;张载、朱熹的思想是维护君主专制的,故排除D项。
] 27.明末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有一幅名为《倭国造银钱图》的插图,讲琉球诸国制造银币的工艺。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小题对点练8 含答案
题组1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1.(2015·广州期中)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②农村商品开始进入到城市市场③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④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2015·咸阳二次联考)1928年,全国经济会议和全国财政会议相继召开。
到1936年,中国关税收入6.36亿元,统税收入1.31亿元,盐税收入2.47亿元,中国财政总收入是1927年的15倍。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南京国民政府大力提倡使用国货运动B.北洋军阀政府鼓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
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D.英法为了加强团结废除了对华的关税条约3。
(2015·鹤壁二次联考)王韬在《壕埂杂志》中指出:“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当时流行于上海市井的一首竹枝词写道:“洋行买办每多财,时式衣装尽得来。
阔绰排场人尽幕,频年获利店纷开。
”对材料所述史实理解正确的是( )A。
收回利权运动取得一定成效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C。
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D。
工商立国成为清政府的治国思想4.(2015·滨州统考)“窃惟通商以来……土货日少,漏溢日多,贫弱之患,何所底止!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即少漏一分之财,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有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反映出洋务派发展民用工业明显的意图是()A.抵制外商,寓强于富B.吸纳民间资本C.发展民企,辅助军事D。
发展资本主义题组2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5。
(2015·徐州调研)下表是中国19世纪茶叶销售情况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茶叶销售情况表单位:万担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②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迅速③商品经济发展④列强对华倾销加剧A。
考前三个月2016高考历史(江苏专版)二轮复习冲刺模拟练3 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
(2015·宿迁检测)俄罗斯历史上在实施某一政策时出现如下状况:“自制造火车头至开公众浴室、自供应面包至蘑菇,企图全部由国家主持.武装部队进入村庄,挨户搜索,除了农家本身食用之外,多余粮食一概拿走,并且主张停用货币。
"根据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政策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B.苏俄形成了高度集权的经济体制C。
该状况出现于斯大林执政时期D。
该政策的目的在于巩固苏维埃政权2。
(2015·开封第一次联考)瞿秋白在1921年旅俄日记中写道:“一友人告诉我,俄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以团体为单位,个人名义很难领到需要物品.……消费者凭劳动券领取,劳动券以工作高下为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十日以前在消费公报登载.”这段材料显示了苏俄(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情况B。
实行新经济政策带来的新变化C。
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的场景D。
扩大政治“公开性”的尝试3。
(2015·曲阜一中期中)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资本主义经济活跃起来,党内有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是对十月革命的背叛,列宁指出:“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我们退一步,是为了进两步。
”以上材料表明()A。
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权宜之计B.列宁这样做是要使俄国倒退到资本主义C.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为了恢复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延缓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4。
(2015·洛阳第一次统考)《世界现代史》写道:“在……的指导下,国家仍控制着经济的‘最高指挥权’,保持基本生产企业的国有制,与此同时,也允许大量的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私人贸易存在。
”材料中……所省略的文字应该是( )A.公私合营B。
新经济政策C。
罗斯福新政 D.斯大林模式5.(2014·广西高考)1928年初,斯大林视察西伯利亚农村后说,苏维埃制度不能长久建立在两种不同的基础上,即“联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工业和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小农经济"。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对点特训试题(65份打包)通用50
第一局部专题二第6讲串讲21.(·全国卷丙)19世纪60代,总长超过3万英里的美国铁路有多种轨距。
南部铁路轨距以5英尺居多,北部最普遍的轨距是英尺,局部地区还采用6英尺、英尺的轨距。
这反映出当时美国(A)A.尚未形成成熟的统一国内市场B.铁路是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C.科技水平限制了制造业的开展D.战争破坏了根底交通设施建设解析:根据“铁路有多种轨距〞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存在不便,这必然会阻碍全国统一市场的成熟,故A项正确;没有其他行业和部门作比较,无法判断出铁路部门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地位,故B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制造业的开展状况无关,故C项错误;多种轨距的出现与战争无关,而是由于美国国内铁路建设不平衡和国内市场没有统一,故D项错误。
2.(·上海卷)有人描述某一时期英国人生活的情景:以前,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艰苦,却很悠闲。
现在,社会的节奏变快了。
时间支配了整个社会,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
导致生活节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A.工业化B.信息化C.城市化D.电气化解析:材料中英国农业文明下悠闲生活方式被取代的主要原因是18世纪中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需要人们养成守时的观念,因此“时钟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可见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工业化,故A项正确;信息化出现在20世纪中后期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与题意不符,故B项错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城市化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电气化出现在19世纪中后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3.(·海南卷)据研究,从1760到1850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亿磅,增(C)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鼎盛时期C.经济开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开展解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手工工A项场中,与时间1760不符,故错误;英国从18世纪后期开始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完成,工场手工业已被取代,并在故B项错误;题中“棉纺厂使用的亿磅,增长了180多倍〞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可见英国国内已经无法满足原料的需求,不得不依靠海外,故C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农业商品化也相应D项错误。
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6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含答案
北京市2016届高考二轮复习历史试题分类汇编(专题16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本资料收集整理了北京市海淀区、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丰台区、顺义区、昌平区、怀柔区、通州区及部分重点学校2015年10月份以来期中、期末、综合素质检测、模拟等各类考试的历史试题,按照专题分类汇编而成。
一、选择题1.(2016·海淀零模·18)读下图,下列关于新中国外交表述准确的是( )A.中国与①的外交谈判中首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国与②的交往中提出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C.③是首先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并结成同盟的国家D.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为解决④的问题发挥重要作用2.(2016·西城一模·15)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
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
"这段咨文主要表达的信息是()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3.(2016·丰台期末·20)20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一系列重大外交成就。
与之相关的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提高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正常化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2016·西城高一上学期期末·44)照片记录了历史的瞬间.下图记录的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外交成就是()A.与苏联等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首次以五大国地位参加国际会议C.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D.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5.(2016·西城高一上学期期末·43)由新中国提出,后来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基本准则的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D.“求同存异”的方针6.(2016·海淀高一上学期期末·14)图6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①②对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①日内瓦会议;②中美建交B.①尼克松访华;②中日关系正常化C.①《中美联合公报》签署;②中美建交D.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②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7.(2016·海淀高一上学期期末·13)图5是一张纪念某次会议召开十周年的邮票,其中缺失部分应填写的会议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大D.不结盟运动会议8.(2016·东城期末·21)“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实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组1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2015·衡水检测)1952年,各种所有制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分别是:国营经济占19.1%,合作社经济占1.5%,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占0.7%,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占6.9%,个体经济占71.8%。
据此可知中国当时()A.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B.社会主义改造已开始C.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D.国营经济居领导地位2.(2015·扬州第一次统考)1955年,我国政府在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而且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
”这表明当时的中国()A.开始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经济中的“左”倾错误已经抬头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已基本建立D.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3.(2015·洛阳调研)“1954年入秋以来……中国农村里食油、粉条、豆腐、熟食等供应不足。
特别严重的是,不少地方,农民杀牛、杀母猪小猪的现象相当普遍;积肥不热心,春耕准备不积极,生产情绪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B.三年自然灾害C.三大改造中存在着“左”倾冒进D.人民公社化运动4.(2015·北师大附中月考)在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中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出版的书籍中译自俄文的占到45%,而其他语种的只占6%。
这一状况最有可能出现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新文化运动时期D.“一五”计划时期5.(2015·昌乐一中月考)毛泽东认为,只有把私人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才能提高生产力。
因此,他提出“使资本主义绝种,小生产也绝种”。
这反映出毛泽东()A.在经济恢复工作中,强调个人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B.在所有制结构上,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C.在变革私有制上,主张采取强制措施D.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上,主张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题组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经济6.(2015·平顶山检测)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
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运动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7.(2015·信阳一中期中)1953~1957年,中国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8.9%,农业和工业产量的增长每年平均约3.8%和18.7%。
苏联1937年工业总产值实现大跨越,到“一五”计划完成时,已经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中苏两国经济建设成就均得益于()A.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B.指令性计划的实施C.对农业改造的成功进行D.两国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支持8.(2015·德州二次联考)《人民日报》某篇社论中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
”这种“新的社会组织”所带来的影响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B.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C.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正确道路D.使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题组3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9.(2015·曲阜一中月考)1955年11月国家正式印制使用的粮票,具有“第二货币”的美称。
改革开放后,粮票被国家陆续收回销毁。
这种粮票也变成了历史文物。
粮票的废除说明()A.粮食产量已自食有余B.经济管理体制的巨大转变C.已经建成了小康社会D.放松了对粮食生产的管制10.(2015·枣庄统考)据有关资料显示:1967年至1976年的10年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率为4.9%。
具体到各年,动乱最严重的1967年,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下降9.6%,1968年比上年又下降4.2%。
其余各年均为正增长。
如果上述史料真实可信,那么这一时期保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是()A.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C.邓小平的“全面整顿”D.领导集团的团结奋进11.(2015·新泰一中期中)《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
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
”下列关于“这份土地”的表述正确的是()A.集体耕种B.农民所有C.无偿使用D.集体所有12.(2015·广东六校联考)“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材料中“新阶段”是指()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3.(2015·梁山一中月考)数字中国网:“第一次从统制经济转为计划经济,第二次从计划经济转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次经济体制转型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关于经济体制转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改变了计划与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B.改变了各种所有制成分及其比例结构C.“一五”计划完成与中国入世成功可分别视为转型标志D.转型前后社会主义性质发生变化14.(2015·台州第一次联考)邓小平从列宁那里找到了新思路,给中国改革开放找到了新航向。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实际上邓小平对新经济政策有继承也有超越,“超越”的主要表现是()A.利用市场手段发展社会经济B.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C.走适合自己国情的发展道路D.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突出位置题组4历史图片类选择题15.(2014·上海高考)下图是某一时期的宣传画,它宣传的是()A.土地改革B.“文化大革命”C.粉碎“四人帮”D.“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6.(2015·南京调研)下图是信谊化学制药厂股份有限公司1948年发行的股票。
在股票的背面盖有“1955年度股息红利及1956年一、二季度定息发讫的印章”。
印章中“股息红利”到“定息”的变化,主要是因为()A.国民经济的调整B.“一五”计划的完成C.土地改革的完成D.全行业公私合营完成17.(2015·黄冈检测)如图所示票证曾经是百姓购买粮食的重要凭证——粮票。
这种粮票的发行与使用反映了当时()A.百姓生活受制于计划经济B.浙江省粮食销售秩序井然C.“文化大革命”对经济发展的破坏D.国家因为天灾而粮食短缺18.(2015·镇江调研)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
对下图奖状反映的历史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实事求是,注重科学B.忽视工业,片面发展C.大炼钢铁,遵循规律D.“左”倾浮夸,急于求成“四审、三判、二补”完美解读历史图片选择题(1)对图片要“四审”:一审图片所反映的时间和空间,准确界定答题范围;二审图片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明确定位答题方向;三审图片的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四审多幅图片之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确定各图片与题干的关系类别。
(2)对被选项要“三判”:一是判定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排除与之相悖的选项;二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与题干要求不符的选项;三是判定各被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一是要以图补文,因为有些信息在文字中交代的不明确,却在图片中给出了补充,这可能是判读信息的关键所在;二是要以文补图,这是图片题最主要的一种信息提供方式,因为大多数图片不可能全面地展示相关信息,这就需要通过题干文字或图片名称来给予补充说明,这是判读信息最不该忽视的地方。
通过图文信息的互补,提炼出完整的考查信息,以准确解答。
答案精析训练1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C[结合材料中时间信息“1952年”可知A项错误,1952年土地改革已经完成;B项错误,社会主义改造是在1953年开始的;“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可以分析出当时个体和私人经济比重占主导,D项错误,故选C。
]2.D[材料“要解决社会主义的经济任务,就不仅要发展以重工业为基础的工业体系”是“一五”计划的任务,即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建立社会主义工业体系;而材料“要把包括农业在内的国民经济转移到大生产的技术基础上来,把包括多种经济成份的国民经济改变成为单一的社会主义经济”反映的是为保证前一任务的完成,需要变革生产关系,而且两者应同时进行。
这正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突出特点,故应选D。
]3.C[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与材料所给的时间不符,排除D; 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但是存在着在改造的过程中过急过粗的问题,影响了农业的生产和农民积极性的提高,所以答案选C。
]4.D[数据体现出“优先发展工业”“向苏联学习”的特点,与我国“一五”计划期间的国情一致,故选D。
]5.B[两个“绝种”实际上是反对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私有制,主张建立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
]6.C[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A项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B项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D项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程度,都与题干所述情景不符。
]7.B[把握时间信息“1953”,此时中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A项;对农业的改造的确对两国建设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后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过激的行为,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排除C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但中国并未对苏联建设有太多支持,排除D项;中苏两国均实行计划经济,集中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经济,故选择B项。
]8.B[根据材料“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可判断是处于“人民公社”时期,人民公社的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这违背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规律,使社会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史实;故选B项。
]9.B[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粮票的废除说明经济体制发生了大变化,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