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必修二地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复习
第一部分:人口与城市
1.人口的多少与质量:总人口数量、人口密度、人口分布等指标。

2.人口结构与特征:性别比例、年龄比例、教育水平、职业分布等特征。

3.人口变化与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迁移率、人口增长模
式等。

第二部分:农业与工业
1.农业生产的特点:土地利用方式、农业区划、农业生产方式等。

2.农业发展的问题:农民收入、农田劳动力流失、农村环境污染等。

3.工业的类型与布局:重工业、轻工业、高新技术工业等。

4.工业的发展与问题:工业化进程、资源与环境矛盾、人口流动等。

第三部分:第三产业与地理环境
1.第三产业的发展:商业、金融、旅游等行业的发展与特点。

2.第三产业的布局:区域差异、城乡差异等。

3.第三产业的问题:城市交通拥堵、商业垄断现象、旅游资源开发等。

第四部分: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1.生态环境的特点: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等。

2.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生态修复等。

3.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可再生资源、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4.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资源的合理利用等。

以上是地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复习。

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口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第三产业与地理环境、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并为我们继续学习地理学科提供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及其利用1.地球的形状和尺寸2.地球的运动形式3.太阳辐射与地球的温度分布4.全球气候带及其特征5.中国的气候带及其特征6.陆地和海洋的分布与特征7.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特征8.自然地理环境的利用与保护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2.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发展战略3.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和要求4.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和对策第三章中国的农业1.农业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3.中国农业的区域特点和空间格局4.单季稻作与双季稻作的特点与分布5.农业区位条件与农业生产布局6.中国农业的资源基础和条件7.农业现代化的意义和主要任务8.粮食安全与粮食问题9.适应气候变化的农业发展第四章中国的工业1.工业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征3.中国工业的区域分布和空间格局4.主要工业部门的地域分布和特点5.工业集聚区的特点和类型6.工业布局的原因和影响因素7.工业化的意义和主要任务8.工业化的地方与全球化的关系第五章中国的交通与通信1.交通和通信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交通和通信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中国交通和通信的区域分布和空间格局5.交通运输的要素分析和影响因素7.交通和通信的现代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中国的人口与城市1.人口与城市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人口与城市的发展历程和主要特点3.中国人口与城市的区域特点和空间分布4.人口迁移的类型和特征5.人口迁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6.中国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7.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8.城市规模分布和城市等级体系9.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和任务第七章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资源的地理概念和分类2.中国资源问题的形成和演变3.中国资源环境的区域特点和空间格局4.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与开发利用5.水资源与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的关系6.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问题7.生态环境的地理概念和特点8.生态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要求9.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内容和对策第八章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1.海洋资源与海洋环境的特点和分类2.中国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的特征和影响3.中国海洋资源的潜力和开发利用4.中国的海洋保护与海洋环境管理5.中国的海洋开发与海洋权益保护6.中国海洋国土和海洋权益的维护第九章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发展1.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特征2.经济全球化的地理规律和影响因素3.中国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和特点4.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和挑战5.经济全球化对地区差异和发展模式的影响6.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区域发展的影响和对策这些是高中地理必修二的主要知识点,学生们在学习地理时应当重点掌握。

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身处的地球,以及地球上的各种自然和人文现象。

高二地理必修二是地理学科的一部分,本文将介绍一些高二地理必修二的知识点。

第一部分: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是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的。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固态矿物质壳层,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幔是位于地壳下方的固态物质层,主要由岩石和矿物质组成。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部分,主要由铁和镍构成。

地球的构造包括板块构造和地质构造。

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壳被分割成多个板块,这些板块在地球上移动。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的各种地形和地貌的形成过程,如山脉、平原、河流等。

第二部分:地球上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分为表层水和地下水。

表层水包括河流、湖泊、湿地等,它们是地球上的重要淡水资源。

地下水则是位于地下的水资源,主要存在于岩石裂缝和孔隙中,是人类生活、工业和农业用水的重要来源。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不断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过程。

水循环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部分:气候与气象气候是指长期的天气状况,包括气温、湿度、降水等因素。

气象是研究短期天气变化的科学。

气候因素包括纬度、海洋影响、地形、高度等。

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海洋影响可以调节气候,使得沿海地区温暖湿润;地形和高度对气候也有一定的影响。

气候带是指按照纬度划分的不同气候类型区域。

常见的气候带包括寒带、温带和热带。

不同气候带的气候特点各不相同。

第四部分: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指保护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减少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的行为。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影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环境问题包括水资源污染、空气污染、土壤退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如治理污染、循环利用资源,推动绿色发展等。

结语:高二地理必修二涵盖了地球的结构与构造、水资源、气候与气象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结一、地球与地图1. 地球的形状与运动- 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和平均半径- 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以及它们对地理现象的影响(昼夜更替、季节变化)2. 地图的基本知识- 地图的定义、比例尺、地图投影- 地图的基本要素:方向、比例、图例、注记3. 地图的分类与应用- 政区地图、地形地图、气候地图、资源地图等- 地图在日常生活和专业领域的应用二、自然地理1. 大气与气候- 大气层的组成、大气压力与风- 气候类型、气候带的分布- 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 水文循环与海洋- 水文循环的过程:蒸发、凝结、降水、径流- 河流的特征、流域的管理- 海洋的特征、海洋资源及其保护3. 地貌与地质作用- 地貌的形成:内力作用(地壳运动、火山地震)和外力作用(风化、侵蚀)- 地质时代、地层的划分- 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4. 生物地理- 生物群落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其保护-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人口问题- 城市化的过程、城市体系与城市规划- 人口迁移的类型、原因及其影响2. 经济地理- 农业的类型与分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工业的区位因素、工业布局与工业区- 交通运输的网络、交通方式的选择与规划3. 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的形成与特点- 语言、宗教、民俗的地理分布- 文化交流与文化保护四、地理信息技术1. 遥感技术- 遥感的基本原理、遥感图像的解译- 遥感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中的应用2. 地理信息系统(GIS)- GIS的组成、功能- 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分析- GIS在城市规划、灾害管理中的应用3. 全球定位系统(GPS)- GPS的工作原理、定位技术- GPS在导航、测绘等领域的应用五、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 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三个维度(经济、社会、环境)- 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与国家层面的策略2. 环境问题与保护措施- 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与国内政策3. 地理教育与公众参与- 地理教育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途径与方法以上是必修二地理知识点的总结,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以及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归纳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归纳首先,必修二地理主要涵盖了中国和世界地理两个方面的内容。

以下将分别对这两个方面的知识点进行归纳。

一、中国地理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中国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

与14个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印度等。

2.中国的地形地势:中国地形复杂多样,包括高原、盆地、山地、平原、河流等地貌类型。

中国境内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

3.中国的气候:中国的气候类型丰富,包括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原气候等。

中国气候特点是季风影响明显,年内季节变化明显。

4.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矿产资源,以及水力、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5.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约14亿。

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人口流动、城市规划和建设等与城市化相关的问题也日益突出。

6.中国的区域发展差异:中国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较好,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工业发达,而中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农业占主导。

二、世界地理1.世界地域划分:根据地理位置、气候、经济等因素,世界可以划分为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南极洲七大洲。

2.世界的地形地貌:世界地形丰富多样,包括高原、平原、山脉、盆地、河流、湖泊、海洋等。

世界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

3.世界的气候:世界的气候类型也十分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冷温带气候、地中海气候等。

不同气候对人类经济生活有不同的影响。

4.世界的人口和城市化:世界人口众多,分布不均。

人口密集的地区主要包括亚洲和非洲,而人口稀少的地区主要包括南极洲。

城市化水平也因地区差异而不同。

5.世界的经济发展差异: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工业化程度和经济水平高的国家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地区,而发展中国家较为落后。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高中必修二地理知识点
1. 自然地理
- 地球及其构造:地球是一个由固体地壳、流动的岩石软流圈和外层空气组成的大型星球。

- 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生物环境,它们相互作用并对地球上的生物和人类活动产生影响。

- 自然地理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等。

- 气候和天气:气候分为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而天气则是指某一时刻某一地点的气候状况。

2. 人文地理
- 人口与城市:人口密度、人口分布、城市化等。

- 交通运输: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方式,交通网络的建设和影响。

- 经济地理:反映地理环境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区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如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等。

3. 地理信息技术
- 地理信息系统(GIS):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用于获取、存储、处理和展示地理信息的系统。

- 遥感技术:利用航空器或卫星获取地球表面的信息。

- 全球定位系统(GPS):利用卫星定位系统准确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

4. 地理学的其他知识点
- 地图读图技巧:通过图例、坐标等方式解读地图上的信息。

- 地理研究方法:如实地考察、调查、统计分析等。

以上是高中必修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知识复习资料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第一节 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的数量受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和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3、人口增长模式特点 人口模式特 点 时代 原始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原始社会传统型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初期过渡型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18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展中国家20世纪中期- 现代型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迁移原因 特 点 迁移路线二战前 1.殖民主义扩张和资本主义发展 2.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开辟 1.从旧大陆到新大陆 2.从已知开发国家到未开发地区 1.洲人到美洲、非洲 2.非洲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3.东亚、南亚人被招工到美洲二战后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1.从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 2.定居移民减少,流动工人增加(外籍工人) 1.拉丁美洲人到北美打工2.南亚、南欧、非洲人到西亚打工3.南欧、非洲人到西欧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 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
1. 地球与地图
- 地球的形状与尺度
- 经纬度和地理坐标系统
-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 地图投影和地图上的图例、比例尺、方位角等基本要素- 地理坐标与地图测量
2. 气候与气象
- 气象要素和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
- 大气的结构和成分
- 太阳辐射和地球热平衡
- 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因素
- 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
3. 水文与水资源
- 地球上的水资源分布与利用
- 水循环的过程与作用
- 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形成与分布
- 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4. 生物圈与生态环境保护
- 生物圈的组成和结构
- 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功能
- 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 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5. 人类的居住与城市
- 人类的居住与人口迁移
-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
- 城市化对经济、社会和环境带来的影响
- 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
- 可持续城市发展与城市环境保护
6. 地理信息技术与地理学科发展
- 地理信息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遥感技术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
- 全球定位系统的原理和应用
- 数字地球与地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 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以上只是对高二地理必修二重要知识点的一个基本总结,具体内容还涵盖更多细节。

在学习地理时,还要注意思考和理解地理背后的原理和概念,掌握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方法。

需要结合教材和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加以学习和思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复习

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复习

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复习(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案大全、书信范文、述职报告、合同范本、工作总结、演讲稿、心得体会、作文大全、工作计划、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esson plans, letter templates, job reports, contract templates, work summaries, speeches, reflections, essay summaries, work plan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复习本店铺为各位同学整理了《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复习》,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1.高二必修二地理知识点复习篇一1、区域概念: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地理知识点总复习资料:必修二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国土特征- 中国位于东亚,毗邻14个国家,包括朝鲜、俄罗斯、蒙古等。

地理坐标为北纬18°3′至53°33′,东经73°40′至135°05′。

- 中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国家。

东西横跨东经六度带,北南纵贯北纬50度带,形状如一只鸡的形状而得名为“中国”。

- 中国地形以高原、山地和丘陵为主,海岸线长售沿海主要城市分布。

中国山脉众多,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维西峰等,纵横交错。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 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复杂,包括高山、高原、盆地、河流、湖泊等。

其中,高原占总面积的约40%,山地约占26%。

- 中国拥有众多的河流,包括长江、黄河、淮河、珠江等。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河流,流经中国11个省市区。

- 中国的湖泊和水资源也很丰富,包括鄱阳湖、洞庭湖、太湖等。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淡水湖泊最多的国家。

3. 中国的气候与自然灾害- 中国气候多样,从北部的寒温带气候到南部的热带季风气候,包括季风、高原气候、海洋性气候等。

- 中国常常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其中包括洪水、干旱、地震、台风等。

中国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太平洋台风路径上,因而经常受到地震和台风的威胁。

4. 中国的人口与城市化-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21年,人口总数超过14亿人。

- 中国的人口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而西部地区、西南地区相对稀疏。

此外,中国还面临着城市化问题,许多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城市化进程迅速发展。

5. 中国的经济地理-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快速发展。

中国的经济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电子、汽车、纺织等行业。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世界上众多知名品牌都在中国有生产基地。

- 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劳动力输出国,众多中国劳动者在海外工作。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增长可以通过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得出自然增长率。

某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受到生物学规律的制约,同时也受到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风俗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时期的人口增长模式具有不同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自然增长率。

奴隶、封建和资本主义初期的传统型人口模式也是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自然增长率。

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过渡型的人口模式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而20世纪中期到现在的现代型人口模式则是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发展中国家的部分发达地区也呈现出类似的模式。

人口增长的快慢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但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包括土地、水、森林、矿产资源等。

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包括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以及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等因素。

人口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三个特点。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可以通过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以及长期性来确定。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

由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城市化和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因此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都会产生影响。

对于迁出地来说,人口密度减少,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也会减轻,但同时也会出现人才和劳动力的流失。

对于迁入地来说,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但同时也会导致人口密度增加和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自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政治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

其中,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化、区域开发和大型工程建设等是引起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

高二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第二册知识点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和人类与地球相互关系的学科。

在高二地理必修第二册中,我们将学习许多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些知识点,以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第一部分:地球的形状与地球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球体,其赤道略大于极半径。

地球的形状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所引起的。

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给人们带来昼夜交替的现象。

地球的公转使得我们在不同的季节体验到不同的气候。

第二部分: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种通过电子设备收集、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的技术手段。

GIS在现代地理学研究和应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GIS,我们可以更准确地获取和分析地理数据,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三部分:地球与地图地图是一种以图形方式表达地球表面特征的工具。

地图上的比例尺是表示地图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地图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山脉、河流、湖泊等。

第四部分: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是最外层的固体岩石层,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可塑层,地核则是地球的中心部分,主要由铁和镍组成。

地震是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手段。

第五部分:地质作用与地貌发展地球的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和地震活动。

这些作用造就了地球上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如山脉、平原、高原、盆地等。

了解地质作用和地貌发展对我们对地球的认识和研究很有帮助。

第六部分:水资源与利用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资源分布在海洋,淡水资源相对较少。

我们需要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保护水质,确保人类的生活和经济发展。

第七部分:气候与气候变化气候是指长期统计下的天气情况。

气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纬度、海洋和大气环流、地形等。

近年来,气候变化引起了广泛关注,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八部分:生物圈与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范围。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总知识及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总知识及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必修二的总知识及复习资料高二地理必修二的总知识及复习资料1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增长模式: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2.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土地。

矿产资源。

森林环境人口容量的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人口容量三个特点:临界性。

相对性。

警戒性。

第三节人口迁移人口迁移的判断:空间位移;变更居住地;永久性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对人口迁出地: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人口增加,人才的流入,有利于经济发展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气候,土壤,水源,地形,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交通通讯发展政治:政策。

战争,政治中心变更.高二地理必修二的总知识及复习资料2一、自然资源1、气候资源:特点(共同点、独特之处)、开发利用(农业与种植制度、日照与街道方位、风与城市规划、交通线的选址、飞机场的选址)2、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与渔业生产(大陆架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五个渔业地区和四个渔场及成因)、海底矿产资源与油气开发(大陆架矿产资源与开发、深海锰结核、海洋能源)、海洋空间利用(港口腹地、港口建设的陆域和水域条件、世界石油运输线、围海造田的利与弊)、海洋的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洋环境问题(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3、陆地资源:四个特点、能源资源(常规资源和新能源)、陆地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尤其是能源资源与社会进步)二、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台风(气旋)、暴雨洪涝、干旱、寒潮(源地是冷高压、冷空气南下形成冷锋)、干热风(对华北农业的影响)2、地质灾害: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泥石流产生的三个条件)、地质灾害的关联性、地质灾害的防御。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必修二地理知识点有哪些
1.自然环境和资源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的形状是椭圆体,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地球的物质组成和地球内部的作用:地壳、地幔和地核的组成,地球内部的构造和作用。

-自然区划和资源:世界自然区划,自然资源的分类和分布特点。

2.人口与人类聚居
-人口数量的分布:人口数量的统计方法,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

-人口增长的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和影响。

-人口迁移与聚居的类型:人口迁移的类型和影响,不同种类的聚居与城市化的发展。

3.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发展的问题与规划:不同地区的发展问题和规划,包括城市化发展、农业现代化、环境保护等。

-区域经济合作:国家间、地区间的经济合作与发展,如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自由贸易区等。

-交通运输与通信:交通运输对地区发展的作用,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劣势。

5.自然灾害与防治
-自然灾害的类型:地震、台风、洪涝等灾害的特点和成因。

-灾害的减轻与防治:灾害的减轻方法和防治措施,包括预防、减灾
和灾后重建等。

6.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目标。

-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

-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和方法:保护自然环境的措施、政策和技术。

以上是必修二地理的主要知识点,其中还包括具体的例子、案例和地
理现象,如不同地区的地形地貌、气候和环境问题等。

这些知识点对于了
解地球和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地理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地理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所有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二所有知识点地理是一门涉及地球及其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在高二地理必修二中,我们将学习一系列与地球、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相关的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球的结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总结高二地理必修二的所有知识点。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是一个由内至外可分为地核、地幔和地壳三部分组成的球体。

地核是地球的内核,包括外核和内核。

地幔是地球的中部,厚度最大,占地球体积的大部分。

地壳是地球的外围,最薄的一层。

1. 地核: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内核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地核的存在和运动产生了地球的磁场。

2. 地幔:地幔位于地核和地壳之间,厚度约为2890公里。

地幔的物质主要由硅酸盐和铁、镁等元素组成。

地幔的流动和运动带动了地壳的漂移和板块构造的变化。

3.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部的一层,厚度约为5-70公里。

地壳的组成复杂,主要由硅酸盐矿物和许多金属矿物组成。

地壳的运动和变化导致了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二、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面及其自然、人文现象组成的复杂系统,包括陆地、海洋、大气三个方面。

1. 陆地环境:陆地环境包括大陆、岛屿、山脉、平原等。

地球上70%以上的陆地位于北半球,南半球以海洋为主。

陆地的性质和地势不同,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地貌,如高山、河流、湖泊等。

2. 海洋环境:海洋覆盖了世界地表面积的71%,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海洋资源包括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

3. 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是指地球表面上的空气层,主要包括对流层和平流层。

大气环境对人类活动和自然界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如气候、降水、气温等。

三、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指人类利用和消耗的自然要素,包括能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和水资源等。

1. 能源资源:能源资源是指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包括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核能、水能、风能、太阳能等。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知识点

地理必修二会考复习资料第一章人口与环境1.1 人口增长模式一、人口增长1、世界人口增长呈“J”型;衡量人口增长快慢: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衡量人口增长数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2、影响人口增长快慢的因素:经济越发达;文化教育水平越高;人口增长越慢妇女就业状况越好;出生率越低一般的宗教;都不反对人口增值3、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4、人口增长模式人口再生产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②传统型:高低高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高低高”向“三低”过渡水平较高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三低发达国家5、世界人口增长: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净增人口数量最多..6、人口问题:人口增长过快:人口压力大——控制人口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接受移民中国靠发展生产力1.2 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一个地区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生存层面..2、人口合理容量:一个地区所容纳的合理人数;数值小于人口容量;发展层面..3、环境承载力: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和经济规模..木桶效应中;木桶的各个木板;一般开说;人口容量的数值是木桶的短板、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的因素:资源状况、生产力水平、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1.3 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经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政治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有组织的人口迁移、社会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视、生态环境、其他因素婚姻、投亲靠友、逃避歧视..2、人口迁移的意义效应1利:①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融合②加强文化交流③减轻迁出地的人口压力④为迁入地提供廉价劳动力..2弊:①造成迁出地人才外流②给迁入地社会管理增加了难度1.4 地域文化与人口一、文化背景与人口1、婚俗对出生率的影响初婚年龄:早婚早育;人口增长快婚姻关系稳定程度:离婚率高;出生率低2、宗教:不反对人口增殖二、中国文化与人口1、生育观: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2、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3、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第二章城市与环境2.1 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活动;乡村:从事第一产业活动一、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包括地理位置和与周围事物关系两层含义2、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①在临近河流、湖泊、海洋的地方;在水源条件较好的山前平原;在荒漠地区的绿洲有利于形成城市..②在干流与支流汇合处;在大河入海处;在优良的海港和河港附近;有利于形成比较大的城市..3、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铁路、公路、港口、城市、工矿企业、商品农业基地等..4、城市空间布局的特点: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聚集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②在交通枢纽处;比如两条或多条铁路交会处;铁路干线与公路干线交会处;两条或多条公路交会处也会形成比较大的城市..③在历史文化胜地、着名旅游地、大规模的商品集散地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比较大的城市..5、城市区位的选择:①城市选址应避开地震频繁的地区;避开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方..②位于河流沿岸的城市;应把码头建设在河流的凹岸处..③从地形对城市建设的影响来看;平原最为有利;丘陵困难较多;山区则需要大量投资和工程措施..二、城市土地利用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发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信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捷、人口昼夜变化大、内部存在明显分布2工业区:一般分布在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4文化区:一般要求环境优美;远离工业区和商业区..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2、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围★小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围小..★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围大..3、西方城市结构学说同心圆结构、扇形结构、多核心结构三、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向周围地区提供各种货物和服务的地方..2、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多;规模大的城镇数量少;城镇等级越高;数量越少..3、在一定的市场区域;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均表现为六边形..4、高级中心地包容低级中心地;高级服务范围覆盖低级服务范围..四、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形——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汇合处..★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2.2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小城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早;速度慢;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便捷..4、发展中国家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晚;速度快;水平低;大城市化趋势明显..②我国城市化落后于工业化..③城市发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人口集聚于少数大城市..5、城市化的一般规律: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6、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2.3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对气候的影响:热岛效应、雨岛效应、城郊热力环流、大气污染严重2对水文的影响:对地下水——下渗量减少、地下水漏斗区范围和深度增大..对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汇水时间缩短;更易形成洪峰..对水质——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3对生物的影响:草坪和人工林品种单一;破坏生物栖息地;生物的多样性减少..2、城市环境问题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环境趋于恶化、低价房租昂贵、就业困难、社会不安定..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生态城市”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分散城市职能..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环境;扩宽主干道;建环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铁、轻轨交通..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3.1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一、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1、现代产业活动: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第三产业:商业、服务业2、农业和矿业的生产区位与自然环境的联系最为密切..石油开采活动的区位受到石油矿藏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的影响..3、工业生产区位受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少..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降低成本的需要;世界上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由发达国家大量转移到发展中国家..4、商业和服务业的区位主要指向消费人群..二、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一生产协作1、某种产品生产过程中多道工序之间的联系..如布匹的生产..2、相对独立的零部件工厂之间的生产联系..如汽车的生产过程..3、钢铁的生产流程长;工艺复杂;必须形成连续的生产链..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二商贸联系1、区域专业化生产----商贸联系2、商贸联系分类: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区际贸易联系比国际贸易联系要密切得多..在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或地区;自然资源、资本、技术、产品和劳动力等;在区际之间的流动十分明显..3、为了满足区际间物资流动的需要;现代物流业应运而生..现代物流业作用:减少企业库存;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工业地域的规划建设必须强调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和发展潜力相适应..3.2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一、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温室农业、梯田、施肥、浇水..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地租、政策、劳动力★市场决定着农业的类型和规模..★交通条件特别是保鲜和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在地域上扩展..3、技术因素育种、机械、化肥、农药★培育良种高产、耐旱、耐寒、耐储存等品种:有利于扩大种植面积..★机械化: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施用化肥、农药等:可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1、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2主要品种:小麦、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机械化生产..3形成条件:地势平坦;耕地广阔;地广人稀;交通发达;技术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4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家庭农场为主2、水稻种植业:典型地域:亚洲区位条件:1气候: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适合水稻生长2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利于耕作3劳动力:属劳动密集型农业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利于精耕细作4历史:种植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5主要特点:小农经营;以家庭为单位;人均耕地少;精耕细作;但农村人多;自给为主;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经济水平低;体力劳动为主;水利工程量大;季风气候;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科技水平低;历史悠久;传统经验丰富3、混合农业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主要是渔业与林业的混合农业..2分布: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等..4、乳畜业发达国家;我国大城市周围等;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大城市经济发达;人口集中;对牛奶及其制品的需求量大;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受城市分布的影响大;集约化程度高等..市场的远近和饲料的供应是影响乳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5、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潘帕斯草原、南非2特点: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三、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生物的影响:①开垦耕地、砍伐森林等;②人工培育良种;③过渡放牧导致草场破坏;出现荒漠化;④施用农药会使农产品遭到污染;导致农产品质量下降..2、对土壤的影响:①大水漫灌导致土壤盐渍化;②长期施用化肥会使土壤板结;变酸变硬..3、对气候的影响:砍伐森林与植树造林、修建水库与引水灌溉都改变了下垫面性质;改变了大气的热源和水源条件..4、对水文特征的影响:①修建水库和引水灌溉:改变了河流径流的流量过程;②开垦梯田、砍伐森林、植树造林:影响河流含沙量..3.3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一、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三大主要因素:运输、土地、集聚..1自然因素:矿产、土地、水源、气候等..2经济因素节省运费:接近原料、燃料---原料指向性工业;如制糖厂、罐头厂接近市场---市场指向性;如啤酒厂、家具厂3劳力和技术:劳动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劳动力的工业;工资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较高;工厂要布局在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技术密集型产业: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的地方..4集聚:优势:有利于共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节约运输成本;降低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可以开展协作;促进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5环境:工业布局要注意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①风向:污染企业布局在盛行风下风向;季风垂直方向的郊外;风向多变时;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②水源:污染企业布局在河流下游;自来水厂布局在上游..③离城市距离2、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原因:工业所用的原料范围越来越广;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2交通运输:沿海沿江的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交通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不再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因素;3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作为工业区位因素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4劳动力素质的影响逐渐增强..;5世界制造业不断转移;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高质量产品、迅速创新的产品和高度专业化的服务;几乎是由少数地区供应的;一些发达国家维持着对高端产品的垄断..二、开发区和专业化产业区我国各地的“一县一品”、“一镇一品”、“一乡一品”..3.4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交通运输布局影响商业网点..商业网点密度:山区商业网点密度小于平原地区..商业网点位置:很多商业网点以交通最优为原则;建在市区环路边缘或高速公路沿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中地理必修2复习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Array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和共同决定的。

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总趋势是。

2、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口增长的主要特征比较共同影响。

5、人口增长模式由、、三项指标共同构成。

自然增长率=率-率。

6、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原始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现代型: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7、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首先是率的转变。

8、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和为代表)人口增长模式是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型向型过渡阶段,世界是型向型过渡阶段,我国是型。

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的和人口。

2、人口迁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或范围内发生改变。

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和。

4、二战后,欧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主要是由于;拉丁美洲由人口地区变为人口地区;地区吸引了大批外籍工人。

5、我国古代人口迁移是由于、、等影响,人民不得不大批迁移。

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2) 。

8、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 往往起重要作用。

此外, 、 、 、 、 、 ,也能影响人口的迁移。

9、人口迁移的意义:调节 ;加强 ;促进 。

10、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11、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的影响: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的劳动力。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是指 ,所以 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 、 、 对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最大。

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

3、合理人口容量是指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原因是现在人类社会出现了 、 和 等人口问题,并由人口问题引发了 问题和 问题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有: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 之内;建立 的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 权利。

6、各国或地区都要尊重 的客观规律,使人口的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既保持好 平衡,又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第一节 城市内部空间结构1、城市形态指城市占据一定的 ,有着特定的 形状。

2、城市形态类型3、城市用地可以分为 、 、政府机关用地、 、休憩及绿化用地、 、农业用地等。

4、不同类型的土地利用在城市里的集中,就形成了不同的 区,其之间无明确的界线,某一种功能区以某种土地利用方式为主,可能兼有其他类型的用地。

6、在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构成了城市内部的 ,也叫 。

7、不同城市其内部空间结构是不相同的,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 、 、 。

8、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是 因素,体现在各种活动的 能力。

影响付租能力高低的因素主要有 、 。

9、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10、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有、 、 、 。

1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的。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 、 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一定规模后:由于用地 、交通 、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 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1、城市等级是按照 划分的,城市等级一般分为 、 、 、 。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是城市等级越低,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就越 ,服务范围就越 。

3、城市等级与城市所处的 密切相关。

4、分析上海为什么城市等级高,服务范围广?5、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是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间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相距较。

第三节城市化1、城市化是指人口向集聚和范围不断扩大、变为的过程。

2、城市化主要表现为、、。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是。

它体现了发展水平。

5、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比较发展中国家:起步,发展;水平;发展;处于期和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水平;出现现象;处于期阶段。

6、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使生物的减少;工业废渣对城市质量产生不良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设施使、和运动发生变化;工业排放的各种气体使城市出现“”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和。

7、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表现8、如何建设“生态城市”?(1)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建筑和交通,减少环境污染;(2)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循环(“天人合一”)。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1、农业区位的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的,二是指农业与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2、农业主要区位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包括、、、、、)。

决定农业活动的类型和规模的重要因素是。

学会结合实例分析。

3、农业区位选择的实质是对的合理利用。

4、对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1)水稻主要分布在季风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因素);(2)千烟洲立体农业、横断山区垂直农业(因素);(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农业景观的变迁(因素);(4)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因素);(5)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蔬菜种植(因素);(6)以色列的无土蔬菜栽培(因素)5、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其中因素比较稳定,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1)改造自然因素例子:培育良种(如袁隆平杂交水稻、橡胶树种植范围的扩大);改善局部自然条件发展农业(大棚农业生产反季节蔬菜、梯田、喷灌和滴灌技术等)。

(2)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如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冷藏技术的进步,市场的扩大等6、农业地域的含义是指在一定的和一定的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7、分析影响农业地域类型的因素主要从条件和条件两方面入手。

8、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区位条件自然区位条件:气候,降水;土壤;地形;水源。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世界主要小麦、畜产品产地);劳动力;生产方式、技术。

9、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主要特征生产结构:业与业结合的混合农业(小麦—牧羊);经营方式:家庭大农场;科技应用:划区轮牧、种植优质牧草、轮作制;农业专业化、地域化水平较;发展措施:。

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主要分布在洲的、、。

作物以为主(其习性是好暖喜湿)。

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是。

2、分析亚洲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以为主,夏季高温多雨(2)地势,适宜水田管理(3)水源(4)人口,劳动力(5)人地,饮食习惯以为主(6)水稻生产历史3、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1)经营(生产规模)(2)单产,商品率(3)机械化和科学水平(4)水利工程量4、商品谷物农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农场一般是经营。

我国主要分布在、等地,农场一般是经营。

农作物以、为主。

5、商品谷物农业的主要特点是生产规模,商品率,机械化和科技水平。

6、分析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条件(1)自然条件(气候、地形、土壤、降水)(2)交通运输(3)市场(4)地人(5)机械化水平(6)农业科学技术7、分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分布地区及其区位条件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1、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面向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分布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南非等国(有大面积的、气候区)。

生产对象是、。

2、大牧场放牧业特点的生产规模,商品率,专业化程度。

3、分析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区位条件(1)气候,草类(2)地人,地价(3)距离海港,交通4、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的发展措施(1)围栏放牧、划区轮牧、种植、开辟(2)培育,加强对牛群病害研究(3)改善交通运输条件5、乳畜业分布在北美洲五大湖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产品是 及其制品。

6、乳畜业的主要特点商品率 ,机械化程度 ,集约化程度 ,多分布在 周围。

7、分析西欧乳畜业的区位条件 (1)气候 ,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2)城市化水平 ,生活习惯影响,对乳畜产品需求量 。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第一节 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有 、 、 、 、 、 、 、 。

2、工业区位选择整体分析思路是要考虑 效益、 效益、 效益。

3、从经济利益看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区位优势的地方,以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不同工业区位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不相同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 需求的变化, 水平的不断提高, 条件的改善,这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着工业的区位选择。

5、分别分析鞍钢和宝钢区位条件及其差异。

6、影响工业区位的社会效益有(如从20世纪80年代我国沿海地区工业的大发展到21世纪初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如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些大型工业基地,主要是重工业和军事工业),个人偏好的影响(大批华侨和海外华人在家乡投资办厂)7、环境质量也是重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分析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应如何选择?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1、工业联系可分为联系、联系。

2、在工业发展中,具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往往发生工业现象。

3、工业的集聚的优点,可以充分利用,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协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最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例如,为了充分利用运输设备,运输量大的工业企业往往在附近集聚;为了共同利用廉价的能源,耗电量大的冶金工业,会在附近集聚。

4、工业地域指地域。

5、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一是的工业地域(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业企业自发集聚形成的),二是的工业地域(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收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6、工业地域按照发育程度的不同,分为两类,一是的工业地域(如食品工业,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工业为主,工业联系简单、规模小、工厂少),二是的工业地域(如钢铁工业区,工业联系复杂、面积大、协作企业多、生产规模大,往往能够形成专业化很强的工业城市。

我国和世界许多著名的“钢城”、“石油城”、“汽车城”)。

7、工业分散与工业的地域联系,近些年来,一些科技含量高、工序复杂的工业(如飞机、汽车制造工业和电子工业等)开始出现的趋势。

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和现代化的技术与手段使工业地域联系更密切。

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1、传统工业区主要分布地区是、、、2、传统工业区一般是在丰富、资源基础上,以、、、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型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